•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沃伦

Wołyń,Hatred

主演:米卡丽娜·拉巴克斯,阿尔卡迪乌什·雅库比克,沃西尔·沃西尔利克,阿德里安·扎仁巴,伊莎贝拉·库纳,雅采克·布拉茨亚克,玛丽亚·索博辛斯卡,奥列桑德·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语言:波兰语,乌克兰语,俄语,意第绪语,德语年份:2016

《沃伦》剧照

沃伦 剧照 NO.1沃伦 剧照 NO.2沃伦 剧照 NO.3沃伦 剧照 NO.4沃伦 剧照 NO.5沃伦 剧照 NO.6沃伦 剧照 NO.13沃伦 剧照 NO.14沃伦 剧照 NO.15沃伦 剧照 NO.16沃伦 剧照 NO.17沃伦 剧照 NO.18沃伦 剧照 NO.19沃伦 剧照 NO.20

《沃伦》长篇影评

 1 ) 记录point

明明两情相悦,却被父亲为了几亩地,两头牛,卖给老鳏夫。

没法嫁给真心喜欢的人,当然,后面这些地也都是虚妄了,她却蹉跎了一生。

记录几个point:1.士兵的胳膊被放在滚水里,然后连皮带肉,一起剥下来。

2.试探。

‘趁他们发现你之前快走’‘我是乌克兰人’。

这种共情,其实就是试探。

3.青梅竹马用伏特加做人情,把女孩救出来。

却被醉醺醺的军官因为喝不到更多伏特加,定义为政治事件,把他枪毙。

4.棕色头发的鳏夫砍掉了偷鸡邻居的手,邻居带回来他被砍掉的头。

种族仇恨。

5.犹太人脱掉衣服,接受枪击。

有妇女,有儿童。

没有任何错,只是因为他们是犹太人。

6.因为无法挥下砍熟人脑袋的斧头,自己被捅了一刀,被唾骂懦弱。

7.乌克兰人想让德国人报复苏联人,于是在村子里装成德国游击队杀人,把村里的人杀的干干净净。

8.两匹马,一匹拉住头,一匹拉住脚,就这样把人活活分尸9.几个人群,几个种族,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宣誓。

“把杂草连根拔起”“组织自卫,不要等到你被屠杀”“我们需要血流成河,用波兰人的血,因为乌克兰必须变得纯粹,一个杯中要有一样的水”“你要毫不犹豫地执行最危险的任务”然后,他们视外族为敌,他们举起手里的枪,他们举起手里的斧头和镰刀,他们大开杀戒10.乌克兰民族主义土匪冲进教堂,对着礼拜的人,手无寸铁的人挥斧头。

另一边,婴儿的头被扭断,他们带着取乐的表情把刀搅进妇女的眼睛,小孩被裹进草席里点火,活活烧死。

他们隔开人的身体,抽出人背上的筋。

他们剖开怀孕妇女的肚子。

取水的水井被扔满尸体。

他们带着邪恶戏谑的笑容做这一切。

地上一片尸首分离。

没有一具完好。

小台子上是赤裸的妇女。

遭遇过奸污。

人间地狱。

11.女主角被一个乌克兰女人救了,士兵问她的房子里有没有波兰人,她说,都是死的,然后给女孩围上头巾,让她装作乌克兰人,慢慢走。

她带着孩子,被拦住,称自己是乌克兰人。

士兵说:画个十字看看,再说几句主祷文。

他们以为她是乌克兰人,把她带回去。

她听他们吹嘘自己的‘战绩’,把孩子放进稻草包里烧死,把男人头皮扒下来12.乌克兰兄弟。

哥哥把斧头交给弟弟,劝说他杀掉自己的波兰妻子。

孩子可以活下来。

弟弟颤抖着,在哥哥再次走进谷仓的时候杀掉了他13.波兰姐姐嫁给乌克兰姐夫。

波兰人当着姐夫的面,把他的孩子扔在地上砍掉头,说,让你看看乌克兰人是怎么对待我们的婴儿。

然后把姐姐的头安在门框上,斧头落下,她的头被提在邻居的手中。

姐夫抗议哭喊,说妻子是波兰人,放过她。

他也被叉死了。

这是波兰人对乌克兰人的事后报复

 2 ) 谈谈看完本片的一些感受

本片优点不必多说了,每个人都能看出来。

另外是,这部电影的台词很少,相当于半个默片。

缺点是,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剪辑手法有点乱,并且对于脸盲症太不友好了。

波兰人,乌克兰人,犹太人本来就长一个样子,多数中国人对欧洲文化的了解程度也没到区分他们的服饰的程度。

这部电影里我唯一认识的能区分群体差异的标志,就是德军和苏军的军服了。

本片的人物关系比起同样的历史电影要略微复杂一些,并且同民族矛盾和政治矛盾交织在一起。

不懂历史的人看这个电影绝对是一脸懵逼地点进来。

再一脸懵逼地退出去。

懂历史的人也可能因为脸盲而搞错人物或跟不上剧情发展。

并且本片的台词对剧情的交代程度不足。

1939年9月那段,全程硬是没一句台词提到他们是在东线和苏军交战,还是在西线和德军交战,但我根据作战方式和坦克上的标志,推测出来是德军。

另外看完了这个电影看影评,我发现我弄错了一些剧情。

这个电影只看一编不够,但也没到非得二刷一遍的地步,因为二刷一般只适合那种有大量细节需要推敲的推理电影,这种节奏比较舒缓的电影恐怕多数人没有耐心二刷。

 3 ) 邪恶不分国界种族

不吐不快,这部电影并不是如很多人说的因为是波兰人拍的就不客观公正。

其实电影拍的非常正常,非常人性,里面的乌克兰人并不是个个都十恶不赦,很多次乌克兰人也救了犹太人和波兰人,乌克兰女婿为了老婆也杀了兄弟。

其实在邪恶的裹挟下,许多并不坏的人也被迫加入了屠杀的队伍里,但有机会,都会做点善良的事。

还有讨论里大家都是在说乌克兰人坏,波兰人坏,应该分清一点,不是某个国家的人坏,或者某个种族坏,而是邪恶是不分国界的。

 4 ) 美女掩盖下的丑陋

看之前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类型的片子,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抽了半盒黄皖,最后的镜头实在是看的心惊胆战,夹烟的手指都在发抖。

不知道人性怎么可以这样丑恶!

在这之前还对遍地大长腿、金发、美丽、广袤美丽的农庄田野的东欧各种想象,看完之后就觉得这不是一片化外之地吗?

野蛮、愚昧,不知道对比纳粹,侵华日军会怎样?

对东欧的历史一点不通,但是很好奇。

电影中的村庄应该是乌波交接的地方吧,本来两族人和平相处,生活也安逸,可是战争释放了仇恨和人本恶,把这美丽的土地化成一片焦土。

现在想想身处和平年代真是幸福了,相比动乱的战争年代哪有人性公平可言,那残酷血腥的画面镜头却是人本身制造的。

战争不是欧洲人独有的,我想人类历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这样的战争不计其数,发生在我们这片土地的类似的事情肯定不胜枚举,说近的如南京大屠杀这样的画面就不敢想象,可是中国关于这段历史的电影也不在少数,可是没有一个能有如此深刻的揭露战争可恶的作品。

巴拉巴拉说了没头没脑的,还是希望有了解东欧历史的能给补补脑,网上也没有找到相关的东西。

建议青少年慎观影,镜头太血腥!

求轻喷,处女评。

 5 ) 我看《沃伦》

今天看了《沃伦》。

导演是波兰的斯玛佐斯基这部片子拍摄于2016年。

那时候,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争还没有开始。

现在,战争已经持续一年了。

很多国家舆论一边倒。

这种一边倒的大形势,让这部片子里做的反思变成明日黄花。

讲的是乌克兰与波兰、前苏联、德国、犹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种族仇杀。

没肯定谁,也没否定谁。

剧情跌宕,画面惨不忍睹。

看完之后,很揪心。

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极端民粹,都具备两个特点:1.宣扬自我民族中心论 2.宣扬自己民族受委屈最多。

政客、庸众,莫不如此。

 6 ) 惨绝人寰?人间炼狱?没有词汇可以形容啊!

曾经看过辛德勒的名单,看得人痛苦不堪,又看了美丽人生、穿条纹服的男孩,惨得不是一般!

又看了活着、霸王别姬觉得就够惨的了!

看了沃伦……我的天哪,人连猪狗都不如!!!

惨绝人寰?

人间炼狱?

没有词汇可以形容啊!!

极端主义者真的该死啊!

什么塔利班、基地组织、伊斯兰国跟他们比真是狗屁都不是!!

影片血腥暴力程度创历史之最啊!

观影会引起极度不适!

普通人慎看!

慎看!

 7 ) 沃伦剧情介绍 wolyn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轻的波兰女孩Zosia佐西亚·戈瓦卡的故事,她来自沃希尼亚的一个由乌克兰人、波兰人和犹太人定居的村庄。

故事发生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佐西亚的妹妹与一位乌克兰人结婚。

在婚礼上,佐西亚的父亲决定她必须嫁给一位年长的村长和一位鳏夫Maciej马切伊·斯基巴,尽管她深深地爱上了当地一个年轻的乌克兰男孩Petro彼得罗。

当地的乌克兰人对波兰官员表现出很多不满,因为他们喜欢沃里尼亚的波兰少数民族。

因此,一些乌克兰人对波兰当局和乌克兰合作者进行恐怖袭击。

波兰政府对这些袭击采取了严厉行动,包括关闭东正教教堂和羞辱乌克兰民众。

尽管如此,乌克兰人和波兰人中的一些人试图和解。

战争开始时,马西吉被征召加入波兰军队,在9月的战役中与德国人作战。

战役失败后,马西吉和其他幸存者试图返回家园。

在他们返回的路上,除了马切伊,该组织的所有成员都被当地乌克兰人抓获,遭受酷刑和杀害。

多亏了把自己伪装成乌克兰人,马西吉才得以到达村庄。

该村位于波兰东部,被苏联占领,共产党在该村建立了统治。

当地的乌克兰人和犹太人与苏联当局合作,取代战前的波兰当局担任州长。

与此同时,佐西娅怀孕了,很可能是因为佩特罗,但她希望马切伊相信孩子是他的。

作为苏联在1939-1941年间大规模驱逐波兰人口的一部分,佐西亚、马切伊及其子女将被送往西伯利亚或哈萨克斯坦从事强迫劳动。

佐西亚和孩子们在火车即将出发的最后时刻获救。

彼得罗用伏特加贿赂警卫。

当他们回到佩特罗家时,佐西亚宫缩。

在她生孩子的时候,卫兵赶到并杀死了佩特罗。

然后,佐西亚在马西吉不在的时候照顾他的家和孩子。

孩子们被送到苏联组织的学校。

然后,剧情切换到1941年,当时德国军队正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征服沃利尼亚。

德国人开始杀害当地犹太人,并从积极参与大屠杀的乌克兰合作者那里组织当地警察部队。

然而,佐西亚和其他乌克兰人仍然试图帮助犹太人,把他们藏在安全的地方。

与此同时,马西吉在设法逃脱流放地后回到了家。

随着波兰人面临来自乌克兰邻居的敌意增加,这家人试图在变化了的现实中组织自己的生活,导致后者对波兰人的谋杀增加。

一天,尽管佐西亚出于对他的安全的担忧而提出抗议,马西吉还是出发前往当地市场。

事实证明,她是对的,因为其他波兰邻居几天后抵达,马切伊的头被砍掉了。

佐西娅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尽量过得好。

然而,有一天,她为一名乌克兰警察的强奸未遂进行了辩护,她隐藏的犹太人的存在被揭露出来。

犹太人是一对老夫妇和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男孩,他们逃到当地一名乌克兰人的家中过冬。

在犹太人答应给他一大笔钱后,乌克兰人同意提供帮助。

当犹太人的妻子去世,冬天来临时,乌克兰人要求付款。

当他发现犹太人付不起钱时,他就在森林里杀了他。

年轻的犹太人被乌克兰人的儿子救了出来。

1943年夏天,关于乌克兰人杀戮的消息在村里的波兰人中传播开来。

当时,一名受重伤的波兰年轻男子抵达佐西亚的家。

当他康复后,他定居在那里,因为这让佐西亚感到更安全。

他联系了当地的本土部队,根据英国波兰政府的命令,该部队不保护波兰人免受乌克兰的袭击,但准备在未来与德国人作战。

当这位年轻人被要求在前往与乌克兰叛军(UPA)会面的路上为本国军队的成员做向导时,佐西亚拼命地劝阻他不要去。

她没能阻止他。

按照协议,当两名母国军队成员抵达会场时,他们被UPA士兵包围,被俘虏,然后被马肢解。

然后,UPA的士兵们开始搜寻本集团军的其他成员。

他们只找到了佐西亚的朋友,他已经逃跑了,躲在一个满是波兰人的教堂里。

仪式期间,乌克兰人进入教堂,杀死了路上的所有人,但佐西亚的朋友除外。

她跑到教堂的塔楼,不知怎的躲过了袭击。

与此同时,当地的乌克兰人、这位前乌克兰警察和他的朋友在森林里加入了UPA。

他们聚集在一起,呼吁根除波兰人的土地。

图中展示了乌克兰东正教牧师的两个仪式:第一个是关于爱的邻居的布道,第二个是呼吁杀光所有波兰人,最终获得纯净的乌克兰土地。

很快,大屠杀的第一批幸存者来到村庄,讲述乌克兰邻居杀害波兰人和所有抗议屠杀的人的故事。

当地的乌克兰村长抵达佐西亚的家,确保她和她的孩子们可以待在家里,因为他们不会受到乌克兰邻居的伤害。

此外,其他波兰人也对自己的安全感到放心。

然而,这些只是让乌克兰人尽可能多地杀害波兰人的欺骗战术。

村子里的杀戮从晚上开始。

佐西亚带着她的孩子逃跑了,但当她逃跑时,她看到波兰人正在遭受折磨,包括孕妇在子宫中被刺伤,人们被掏出内脏,眼睛被挖出。

佐西亚的继子在这次屠杀中被谋杀。

然而,她的继女是乌克兰农民。

在逃离死亡的途中,佐西亚和她的孩子来到佩特罗的前一所房子,在那里他们被佩特罗的母亲救出。

当佐西亚带着她的孩子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时,她在每个村庄都遇到了波兰婴儿、妇女和老人的尸体。

在一个地方,她撞上了德国军队的一个单位,这使她免于死亡,就在乌克兰人即将杀死她和她的孩子之前。

德国人一开始很惊讶她为什么会和他们一起走,但当他们在路上发现越来越多被谋杀的波兰人时,他们为她感到难过,并护送她去她姐姐海伦娜居住的地方。

她在那里受到欢迎,因为海伦娜的乌克兰丈夫瓦西里对波兰人很友好。

佐西亚和她的儿子躲在他们的小屋里。

由于该村的大部分人口已经卷入杀戮,瓦西里的兄弟试图说服他加入民族主义者,并杀死他的波兰妻子,以便他能拯救自己和孩子。

当他们争吵时,瓦西里用斧头杀死了自己的兄弟。

第二天晚上,全家都遭到波兰人的袭击,他们想报复乌克兰人。

他们谴责海伦娜和一个乌克兰人住在一起。

他们在她眼前杀死了她的新生儿,杀了瓦西里,斩首了她。

佐西亚从棚子里观察一切。

她惊恐万分,再次逃跑,现在又害怕乌克兰人和波兰人。

她和儿子躲在树林里。

随后的场景显示,UPA在森林中疾驰,兴高采烈地庆祝,同时跟着一辆马车,车上挤满了波兰人,是杀害了海伦娜的家人和其他乌克兰人的波兰人,现在这些波兰人明显看得出被毁容、打击,并明显遭受酷刑,作为报复性袭击的惩罚。

一个面容模糊的年轻金发男子把佐西亚的儿子放在一辆马车上,然后来到佐西亚在森林中的休息地。

然后,影片交替拍摄,昏迷的佐西娅被放在在车上,佐西娅和她的儿子穿过一座桥上的德国检查站,最后昏迷的佐西娅安置在车上,她的儿子坐在车的前面,和这个年轻人坐在一起,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像已经被苏联红军枪毙了petro,他们三人,坐在马车上,行走在沃利尼亚广阔的绿色田野上。

 8 ) 五年后重看

这是首次看过后的:女孩和男孩在姐姐的婚礼当夜发生关系,父亲为土地和马,将女孩嫁给了一个鳏夫。

鳏夫参战战败后逃回。

苏联人来了。

女孩怀上了男孩的孩子。

鳏夫得知暴打女孩的当夜,打土豪分田地的赤裸裸抢劫开始了。

鳏夫一家被送上了流放的死亡专列。

男孩偷走苏联人从鳏夫家劫掠的一箱伏特加,用之贿赂押送专列的军官,救回了女孩和鳏夫的子女,在最后一刻鳏夫心里的恨恐怕早被子女活命的感激冲掉了。

这一切看似一个三角恋的故事,但绝非如此。

女孩当夜产下男孩的儿子,男孩同时因那箱伏特加被苏联军官枪毙。

德国人来了,鳏夫逃回家园。

对犹太人的屠杀开始了,然后是更残酷的种族屠杀……开场那带着野蛮味的欢快亢奋的婚礼后,谁能想到继之而来的是这般让人应接不暇的世事无常,和残酷沧桑。

历史的天空复杂变幻,对背景缺乏了解,看的版本有删节,下完整版再看一遍。

这是五年后重看的:可打9分,既然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打四星,就改为五星了。

时隔五年才鼓起勇气重看,这是种深度的自虐。

种族仇杀远比苏联、德国那种政权还要邪恶,用残酷残忍残暴不足以形容。

尤其故事竟以婚礼的狂欢始,又以类似的仪式终。

 9 ) 鸡皮疙瘩起来了

看得好累,对西方人脸盲加上对这段历史盲,所以真心看得迷迷糊糊,经过后期维基百科科普,才大概理顺,也基本没理解错,先是苏联怼波兰人,再德国怼犹太人,再乌克兰名族主义疯子怼波兰老百姓,这女主也是惨到极致,怎么就活在这个时代的这个地区,最后那一晚真的人间地狱,什么样的仇恨和煽动可以让普通人变成野兽,完全丧失人性得对待一起生活的邻居呢。

我突然想起前两天乌克兰和俄罗斯的那档子事,某个纪录片说实话就充满浓浓的偏向性,我突然对这个名族充满了鸡皮疙瘩,对某些势力的明显偏向性舆论导向也默默擦汗。

 10 ) 同样是战争片,它比《血战钢锯岭》强在哪里?

由于抗日神剧的盛行,相当数量的国人对战争片产生了一种畸形的审美。

手撕鬼子,裤裆藏雷,八百里外打死鬼子,手雷炸飞机…这些YY片段让很多人误以为战争是很好玩的事情。

这帮人真以为靠着地道战、地雷战,吃着火锅,唱着歌,日本鬼子就让我们赶跑了。

我们常常嘲讽日本人篡改历史,可我们把战争片拍成了娱乐片,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尊重了历史嘛?

八年抗战中死去的3500万亡灵看到这一幕幕乱象,又该作何感想?

那么,什么是好的战争片?

好的战争片,能让人在观影之后对战争产生最深的厌恶,而非深深的向往。

去年一部《血战钢锯岭》火了,它最让人称道的一点就是:不美化战争。

片中真实再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你能清楚的听到士兵的喘息声,看到他们惊恐的面部表情,他们不再是视死如归,而是瞻前顾后;他们不再是钢铁之躯,只要一颗子弹就带走温度。

这,才是战争片该有的模样。

今天介绍的这部片,论名气或许不及钢锯岭,但论内涵它丝毫不逊色于后者,在某些方面它甚至要吊打《血战钢锯岭》。

这就是——《沃伦》!

本片讲述了发生在波兰沃伦地区一连串的惨剧,根据维基百科介绍,电影里每一次屠杀都有历史原型,其残酷程度堪称波兰版“南京大屠杀”。

《沃伦》与《血战钢锯岭》同为战争片,但一个代表了现实主义,一个代表了理想主义。

看完《血战钢锯岭》,你能看到希望,看到残酷战争下迸发的人性的光辉你会觉得燃,燃,燃!

看完《沃伦》,你长舒一口气,那种压抑感甚至让你瞬间艰于呼吸,心有余悸,你只会觉得惨,惨,惨!

在写实方面,本片比《血战钢锯岭》更进一步,为了表现战争的绝望感,它用近乎白描的拍摄手法让你有一种看纪录片的错觉。

我温馨提醒:本片充斥了大量的血腥镜头,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朋友不建议观看本片。

观看本片不仅需要一颗大心脏,还需要足够的历史知识:二战期间,德军通过“闪击战”攻占波兰,几乎同时苏联也迫不及待染指波兰,苏德夹击下,乌克兰起义军(UPA)趁火打劫对波兰邻居展开了清洗行动。

影片正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展开,片头波兰和乌克兰还是好邻居,互相通婚。

女主 Zosia(以下简称Z)喜欢上了一个波兰帅小伙,在自己的姐姐嫁给乌克兰人后,她也与心上人偷尝禁果私定终身。

开头“以乐景衬哀情”,无处不在的欢快民歌与后面爆发的惨剧形成鲜明对比。

图片:开场大家其乐融融然而事与愿违,Z最终被父母许配给了农场大叔,大叔当兵归来发现Z与初恋藕断丝连,两人偷情致使Z怀孕。

图片:Z与初恋旧情复燃此时苏联的车轮碾过沃伦,红色革命在这片土地蔓延开来,我们耳熟能详的打土豪劣绅在这里上演,Z一家刚好是富农被流放。

初恋用一瓶伏特加将Z解救,Z在分娩时,初恋却由于这瓶小小的伏特加丧命。

图片:波兰红色革命之后德国的车轮碾过沃伦,屠杀犹太人在这里上演,Z收留了一对犹太夫妇,却在德军军官强暴自己时使得夫妇暴露行踪,夫妇惨死,Z的新任丈夫也不幸去世。

紧接着,乌克兰起义军的车轮碾过了沃伦,Z邂逅了波兰帅哥,这枚小哥却暗地里组建波兰军队试图与德军、乌克兰起义军抗衡。

最终乌克兰波兰两邻居撕破脸,沃伦惨案发生,Z的新欢波兰帅哥被火烧死。

走投无路的Z带着孩子假扮乌克兰人逃至姐姐家,却目睹姐姐被残酷杀害,Z带着孩子在草丛中永远睡去,弥留之际她梦到自己和初恋穿过德军封锁线带着孩子奔向幸福的明天。

无人生还,这是影片的结局。

看罢此片,问题来了,同样是战争片,《沃伦》比《血战钢锯岭》强在哪里?

强在:它没有“主角光环”!

何为“主角光环”?

就是尽管枪林弹雨,主角绝不会轻易死去。

即使最后主角挂了,临死前,也要给主角一个特写,让他念出慷慨激昂的告别语。

本片反套路而行之,全片出现的人物如过江之鲫,大部分在几声枪响后沉默死去,没有慢镜头,没有离别感言,就草草结束了。

只有Z作为线索,才勉强苟活至片尾。

国内陆川在成名作《可可西里》里采用过这种手法,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更加真实,毕竟战争中,少的是英雄,多的是“沉默的大多数”。

我们凡人身陷战争,往往如浮萍般随风飘荡,身不由己,史书不会镌刻我们的名,历史不会留下我们的影,我们生存的唯一动力就是活命。

在这种求生的本能驱使下,人和畜生无异,我们被剥夺了话语权,当战争的滚滚车轮碾过的时候无力反抗,死亡成了唯一的归宿。

你看本片中的血腥场景,:剥皮,砍头,强暴,剁手,枪决、分尸,这些镜头直白裸露地呈现在你面前,这一刻,人成了蝼蚁,成了草芥,成了刀俎下的鱼肉,成了一坨被抽干灵魂的躯干,你被震撼,被刺痛,却不得不接受,这就是真实!

真实往往破坏了美感,真实往往很丑,甚至很恶心,但它贵在那个“真”字,它是皇帝新衣里那个小孩。

敢把“最纯粹的真实”贯彻到底,这需要太大的勇气,我给大大的赞。

对比来看,《血战钢锯岭》也在追求真实,但浅尝辄止,到了影片高潮部分,它还是戴上了主角光环,它还是回归了传统的英雄主义。

主角道斯一边在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一边激昂陈词:“再让我多救一个人”,他有定制的pose,定制的台词,甚至有异于常人的标签——“拒绝用枪”,这很好,也很讨巧,观众愿意看,他们在前面酝酿了那么久的情绪,就等着结尾有这么一个“定制”的瞬间被感动把情绪宣泄出来。

《沃伦》没有这样做,女主Z更多的时间是眼神迷茫,好似行尸走肉,最后Z疲惫睡去也显得不够悲壮,观众的情绪释放不出来憋得慌。

你会说这不好看,但这不正是不普通在战争下最真实的状态嘛?

你要高潮它不给你,你要释放情绪它高冷地回应:不服憋着。

《沃伦》这种冷到骨子里的手法天生不具备观众缘,它也注定是部冷门影片,但却完美契合了战争片的主题。

我认为《沃伦》强于《血战钢锯岭》,某种程度上是唯物史观对英雄史观的胜利。

毕竟人民大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嘛!

最后,我希望未来国产片能多拍《血战钢锯岭》这样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也多一些《沃伦》这样深刻却不讨喜的佳作!

《沃伦》短评

单纯只是放大历史的伤痕,把历史伤痛拍成一部恐怖片,除了煽动民族仇恨还有什么进步意义呢?不要说我没有同理心,你波兰人有种族屠杀,乌克兰人也有种族屠杀,犹太人也有种族屠杀,巴勒斯坦人也被犹太人屠杀,印第安人、黑人被白人屠杀,连最强盛的日耳曼人也曾被罗马人种族屠杀,地球上哪一个国家民族没有它的“沃伦”呢?若要追本溯源,每一个民族都难辞无罪,若要呻乖卖惨,每个民族对比别的民族都不会更惨。如果对历史、对人类还有真正的怜悯,应该是还原事件背后具有普世意义的动机,而不是直接把凶案现场的照片丢到观众的面前引起一片惊呼,悲剧的伟大意义不应仅是向我们展现受罪者的可怜,更应该向我们启示施罪者的可怜,今天我剔着牙签饱餍了一场屠杀盛宴满意地走出电影院,谁又能保证下一次别的民族的悲情大餐还能让我心满意足呢?

5分钟前
  • 花名有碍
  • 较差

片子描述的种族清洗暴行太恐怖了,导致过去10几年了都忘不了。

7分钟前
  • 0905
  • 还行

以一名波蘭少婦之連續四次失去親人為窗口,串連起沃里尼亞地區因極端的認同政治所導致的悲慘以至殘酷的歷史。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這是波蘭人所講述出的、波蘭已經失卻的地區的歷史的版本。2021年3月27日深夜於北大暢春。

8分钟前
  • Bork
  • 还行

看不下去

12分钟前
  • 走失一只月亮
  • 较差

流水账

14分钟前
  • 董点点
  • 较差

可怕,看的解说

16分钟前
  • 兔子小i
  • 还行

内容是震撼的,但是拍得真的支离破碎的,配乐几乎没有,镜头乱切换,如果不是时长对上,真以为是剪切版本……人类发展到今天,却还在为宗教和种族而互相虐杀……

21分钟前
  • 杳圻
  • 还行

开头足足十分钟宣扬种族仇恨和俄罗斯民歌,毫无技巧,毫无逻辑的表达方式,足以评为烂片,忍受10分多钟之后直接关闭删除,8.3都是睁眼瞎评的吗?

26分钟前
  • blues
  • 较差

不爱看这么沉重的电影

30分钟前
  • Dr.no
  • 较差

很想知道删减的部分讲的是什么,故事剧情从第28分钟开始 证实了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33分钟前
  • 伍仁
  • 还行

剧情看不下去 场面剥皮、剜眼、剁手、断头.....比生吃还可怕太血腥了

38分钟前
  • 鹿 卡
  • 较差

就事件本身来说很震撼,但这电影拍得太差劲。

39分钟前
  • meatwm
  • 还行

还是形式大于内容了吧,不得不说剪辑很混乱,零碎无厘头的镜头,加上女主活不起的表情,让我无数次放弃观看

42分钟前
  • 困难总比办法多
  • 较差

对脸盲,语言不通且对那一块历史宗教文化什么都不了解的人真的挺不友好的。。我甚至根本没看出最后出现的男的是女主死了的初恋??我只记住比如女主老公是个络腮胡子,死了好久女主遇到第三个受伤的情人,有医生还是什么的留着差不多的胡子又出现在她家里把我看傻了以为老公活了,里面判断俄国人德国人乌克兰人波兰人既不懂任何一种语言也看不出他们长相的区别军服在我眼里全都差不多,我看的那版字幕还做得很烂,评论区的情况也差不多。。。把后面报复性屠杀乌克兰人的波兰人也当作乌克兰土匪看的观众也好多(这个误解很严重可以直接把片子降级成无脑贩卖仇恨的波兰卖惨片。。)最后一段还是很强大的,,,

46分钟前
  • NANA (:3_ヽ)_
  • 还行

1.节奏有点凌乱,再现部分很真实、残酷;2.给一个群体贴标签是残忍和邪恶的开始;3.尼安德特人和其他物种大概就是就这样被智人灭掉的吧

50分钟前
  • 西瓜籽丢了
  • 推荐

支离破碎的剪辑

51分钟前
  • 和云生
  • 较差

疯狂的杀戮,拍摄残暴尺度没有丝毫遮掩,震骇到令人不忍直视的程度!如果有人想见识一下极端民族主义之间的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何景象,我会良心而慎重地力荐此片。愿世界和平!

55分钟前
  • 漫长的告别2018
  • 力荐

倘若早知日后你我将面对人间炼狱、面对骨肉分离,我们会被民族的仇恨裹挟、在历史的战火中飘零。抱着孩子踉踉跄跄,像一具行尸般穿过残肢断臂与你重遇。当你盛装嫁给乌克兰小伙的那日,我定会把你抱紧。遗憾我们不可先知,只能任由荒诞不经的杀伐、死生不明的屠戮将你我掳去。愿他驾着马车,带我远去。

5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太惨了,战争阴云与民族主义下的人性黑暗面,屠杀以及各种各样的屠杀和清洗。人性泯灭后究竟会有多么残忍,多么令人反感与厌恶。不忘历史,珍惜和平,或许是不少人看完该片后的最大感受,毕竟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太大了。“东部的波兰人被屠杀两次,先是被斧子砍,第二次却是死于沉默。”3.6

1小时前
  • 方枪枪
  • 还行

民族主义所能引发的最大极限的恶。

1小时前
  • 颜落寒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