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时,他是想火拼的。
不管结果,无论代价。
但是被好兄弟劝了下来,拿钱走人,完美开局。
带着满心欢喜,来找自己在美国的弟弟,上大学的弟弟。
没成想,弟弟是个底层的贩毒喽喽。
于是在机缘巧合又带着必然如此的情节推动下,新黑帮建立。
日子倒是也过得潇洒,并且找了一个把媚俗写在脸上的女人。
其实,他对女人并不感兴趣。
无论是现在还是在过去。
对钱感兴趣吗?
也不是,他丝毫不缺钱。
对黑道家族感兴趣吗?
当白濑来了之后,他似乎也没怎么管过帮派的安排了。
那他活着的动力是什么呢?
目的是什么?
影片其实毫无交代。
但结果却非常明了,他想死。
他本应该死在日本,死在大火拼之中。
但是他的兄弟却甘愿下跪来求他,让他逃跑。
他被赋予了生,但心却早已死在日本。
他没有目的,他也从未想过活,黑帮的残酷洗礼下,他早已与现实脱轨。
在美国的生活更像是逗乐子,本来生活其实本可以如此下去。
但这一切的变故源于加藤的自杀。
加藤为什么自杀?
因为他还活在日本。
他依旧活在那个等级森严,杀人舔血的黑道里。
但在这里的现实,却是一个亚洲小个子在一群美国大汉里抢不到篮球。
他想要想在日本那样,建功立业,但他又无力出头。
他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他太急了。
虽然他一来就直接与老大合作完成一票大单。
但这对他来说,其实宛如过家家般寻常。
显然,杀人比学英语简单多了。
于是,带着病态的驱动下,他在白濑面前自杀。
以死换取了白濑的投诚。
新的黑帮游戏从这一刻正式开始。
白濑就是过去的大佬,满心都是扩张,而这必定会引来新的一场屠杀。
这时大佬对这些种种事件的不干涉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迷茫。
因为他知道,想白濑这样人的结局是如何。
但他却不知道,除了活着像白濑一样外,还能如何生活?
现实似乎并没有给大佬太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新一场火拼开始了。
北野武将整部影片的内核都留在了最后丹尼的自述里。
大佬想要将丹尼作为新的希望,作为自己未知答案的延续。
整体来讲,是一个乏味的教育片,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一入黑帮的漩涡,就永无摆脱的那一天。
本片把大量的空镜头与较为厚重的音乐相融合,整篇看下来着实叫人乏味。
不似“鸣奏曲”那样悲壮,也不如“花火”那般浪漫。
整体下来着实无聊。
(soulyang根据北野武2000年影片BROTHER演绎~,您完全有理由认为,这不是一篇影评~)House大叔知道Foreman医生(Omar Epps )有段鲜为人知的经历,所以HOUSE,M.D第一季中俺们可以频繁看到大叔安排Foreman做些撬门溜锁入室取证的勾当。
每当俺和他提起那段往事,Foreman总是扭过头去闪烁其词,看来真的是不堪回首。
但要知道,没有不透风的墙,当来自CIA的女医生偶然见发现Foreman医生许多年前的档案并在床头告诉俺时,俺也很惊讶……那时Foreman住在洛杉矶,混名Danny,没人知道他的真名其实是Eric,包括他的好友Ken(真木藏人)。
Ken据说是从日本来留学的,不过学费都瞒着大哥拿去胡天胡地了。
手头紧的时候,便拉上Danny和常在一起厮混的另外两个哥们,到街角墨西哥人开的酒吧领些白粉出来卖,多少会有些抽头供大伙挥霍。
Danny除了卖粉,还经常一个人拎着瓶啤酒在街角闲逛,专找看起来像是初来此地的外国游客碰瓷。
大约是个清爽午后,Danny故计重施,打算敲迎面走来的那个不懂英语的东方人一笔,不成想,这个带着墨镜穿着套装嘴角抽搐一脸冷酷的男人捡起碎掉的酒瓶,捅伤了Danny的眼睛……北野武片中的暴力总是简单而有疗效,于冷漠中一击必杀。
Ken的大哥一声不响的就来了洛杉矶,Danny睁着一只眼第一次望着山本(北野武)的时候,就感觉街角的日本人应该是他,可Ken说东方人看上去都差不多,也就不计较了。
山本的到来也给原来的小团体吹来些许东瀛暴力之风,没多久,Danny在街角墨西哥人的酒吧第一次看到血腥的杀人现场。
山本二话不说,掏出Ken的旧枪干掉了几个毒贩,血浆涂满了墙壁, Danny差点尿了裤子。
东方人的暴力美学,吴宇森算是正常的,到了北野武的手里,多少有些开始变态,等到三池崇史,让人很有些受不了。
加藤(寺岛进)追随老大终于也到了美国,山本如虎添翼,不消几日便收了墨西哥帮的地盘。
Danny多少也算创业元老,有点原始股份,钱包中的现金基本成几何数级递增,做女佣的老妈也终于可以退休,街角碰瓷的日子到头了。
日子好过了,当然想过的更好,大伙都知道,钱都是搏命搏来的,如果能和小东京强强联合,必将在帮派林立的洛杉矶拿下半壁江山。
可惜Ken与白濑(加藤雅也)的谈判不欢而散。
离开小东京的当口,加藤望着远处笔直的路,可能真的看到了尽头……作别山本,加藤的死换来了白濑的合作。
尽忠主公,以大死换取主公长久的利益,是加藤骨子里的武士道信条,坐在车中的山本自然也知道。
墨镜后的眼中是否有泪水?
就算有,北野武也注定不会表现出来。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跋扈的白濑终于惹上了黑手党,Danny身边的好友一个个死在黑手党枪下,甚至自己的家人都不放过。
只剩下Danny与山本,逃。
山本的车上一直带着从日本带来的破提包,他说里面都是换洗的衣裳。
虽说绑架了黑手党的头子,可山本知道,躲不掉的。
分手的时候,Danny接受了山本最后一件礼物,破提包,“难道让我穿着干净内裤去死吗?
”Danny开着车,骂着山本的不仗义,可当他打开提包的时候却发现山本留下的是满满的一包美钞。
已然不能回头,戈壁中的酒馆外,钢铁打制的雨点疯狂的倾泻在山本的身体上。
留着泪骂着FXXK的 Danny第一次知道了BROTHER的含义。
Danny带着山本的礼物开始了一段崭新的日子,读了医学院,去了普林斯顿教学医院,认识了Gregory House……这段腥风血雨的往事,还是让它隐秘在Foreman医生的心底吧。
update~最初看BROTHER的时候,总觉得加藤的死实在太突然、太决然了点。
翻过叶隐闻书,算是为加藤的慷慨赴死找到了理论基础。
看来北野此片中的黑道中人都是所谓武士道精神的践行者(再如原田),BROTHER,其实是部武士片。
如果您也想了解加藤自戕的根本原因,请看,加藤自戕的理论基础,http://www.douban.com/review/1241395/
你大佬就是你大佬。
北野武饰演的山本是全片最突出的卖点,面瘫配墨镜,沉默寡言,深藏不露,冷静克制,动作枪法步调快准狠。
电影没有过多波澜起伏的戏剧性,没有过多冗余的铺垫,节奏轻简,对反派刻画得很省事,有点愣头青,可以说除山本,其他人物都不够透,乏善可陈,或者说都是为山本这个形象服务的。
《大佬》剧照帮派之间的对战,花冈家族败于久松家族,山本和坂田两兄弟因为价值选择不同而分道扬镳。
前者改名坂本前来美国寻同父异母的弟弟阿健重新开始,后者加入敌对阵营,护底下弟兄性命。
加藤自杀寻求小东京白濑入伙,没想反倒加速帮派覆死。
坂田割手指投降,最后落下切腹表忠心的下场。
阿健本是个街头贩毒的混混,大哥罩着风光一把,却客死街头。
混黑社会的,命不由己,没有安全牌,胆小怯懦不被待见,勇敢冷酷也会踩坑。
思维简单的Denny最后得以幸存,在山本精密的策划下,一场“杀兄弟”戏码迷住黑帮头目的眼。
背上连敌人都瞧不起的恶名,在机关枪的扫射中倒下,成就更大的义。
电影想要展现黑帮手足或者武士道精神,断指切腹,射脑门,或者直面机关枪,这些人都自以为是的带着光荣和尊严。
但情义也好,信仰也罢,都比较克制冷静,或者说更多的被山本的英雄个性所淹没。
加藤自杀求联盟镜头语言丰富了整个剧情,呈现人物意识流从而推动剧情的走向,中景非常多,近景和特写镜头让整个人物内心活动得以呈现,配合久石让的音乐,有一种人间宿命的感觉。
没有宏大的场面调度,血腥暴力镜头来得短平快,对于剧情来说是果断的直接的,但本身看点不多,情感张力不足,但困在静之下,反倒有其本身的特色,展现日本克己复礼的一面,没有酣畅淋漓的劲儿,情感流动是抑制的深沉的。
有人喜欢北野武的电影,说其极致暴力下隐藏着极致的温柔,这只是一句文艺的不会出错的话。
电影中我感受到的,凶神恶煞的脸下展现的温柔,是一种自我抚慰,是个人信仰的一部分。
前后看过北野武的六七部片子,印象最深的《菊次郎》里的大叔和《花火》里的警察丈夫,都在透过这张冷峻无甚表情的脸来渗出暖暖的情谊,那种专属于男人的无言的温情,又如透过密林洒下的阳光,荫翳斑驳难以捉摸却又不曾消散。
再说点题外话,还是老爷子的片2010年那部《极恶非道》,同样是黑帮片,赤裸裸的暴力。
我更喜欢再十年前的这部《大佬》,虽依旧横陈着剁指、剖腹、筷子插头等各种不适镜头。
可比起那个一面称兄道弟一面无情杀伐的已然背离传统武士精神,沦落到狗咬狗的黑帮,仿佛恶人愈恶这样才能苟存,如此这般没有道义的极恶世界,这一次还是能看到很多北野武电影世界里一直在坚持的东西,比如男人的友谊。
开篇就是一个持续了近半分钟镜头由近极远再拉近对自己的特写,招牌式的面无表情和嘴角抽搐,老爷子分明是在拗造型嘛,吊足了每个观众的胃口,满心期待的脑中已然跳出“这次又是一个很酷的故事吧”的念头。
影片大致讲了一个日本前黑帮成员在美国以自己的行事方式风光无限最后触动了黑手党然后陨命的故事。
再简单不过,如片中白濑对手下所说,我是旧式的古惑仔早已视死如归,所以最后就算以一敌百,北野武扮演的大佬山本还是能冷静的打开门去面对外面数十人的黑手党杀手,没有丝毫多余的感情。
影片有很多个片段让我意犹未尽,让我相信就算身处修罗炼狱也该有些许坚持的准则。
两次杀人一次是老大想消遣去了常去的夜总会,在场所有的跟班都放松了警惕只有还身为部下的山本发现了处境的微妙不同并干掉了杀手,从始至终没有一丝犹豫,冷峻的面容没有多停留一分在声色犬马上;另一处是白濑和山本团伙合并后,一行人在寿司店吃饭,白濑和手下商讨应对黑手党的对策,镜头频频给到他手下那双多少有些阴邪的眼睛,身上蒸腾的杀气与其他只能称为混混的手下全然不同,也只有他发现了藏在白濑身后那个冒充食客的杀手。
士为知己者死,大佬之所以为大佬,我想正是因为有了他们。
最让我唏嘘的地方,加藤为了大哥的事业,一句“拜托了义叔”,了结了自己,还没等你回过神,还在幻想着“其实白濑是试探他的,枪里大概没有子弹吧”,后面的墙上已全是扎眼的红色。
还有最后大佬山本为了救丹尼,造成了他假死的局面并放掉了黑手党头目将旋即而来的灾祸全部引致自身,其间没有犹豫一秒,还不忘告诉丹尼扎伤他的人就是自己,两不相欠,平平静静的只言片语背后承托着不知情小弟的感动,感动到无言以对只能以最原始的fuck来表达。
没有轰轰烈烈,男人间的情谊,就这么突兀到不讲理的丢在你面前,不近人情又冷峻的不容争辩让观众目瞪口呆之际却发现早已被绵绵如丝般的难过攫住。
到最后,耳畔回响着丹尼那一串shit,fuck,眼眶已忍不住湿润,又一次承认被北野武这样暴烈残酷又冷峻的感情击败,好吧,老爷子你又赢了。
Ps当然片中也难得的闪过几个温暖的镜头:一群人海边的打闹,加藤打篮球时连踢带踹的耍无赖和球技也小有进步后自称是乔丹的短暂轻松时光。
更少不了北野武的恶趣味,比如从最开始掷骰子,语言完全不通就能赢丹尼六十块到让女朋友冒充路人来和丹尼打赌,仿佛在说大叔我赢你这个小混混的手段甩出你不知道几条街呢。
还有吓唬黑手党头头时的类似俄罗斯轮盘赌的游戏,不一一枚举。
再Ps去时光网看了下最受欢迎的影评,结果相当失望,大概是目前看到置顶的影评里最烂的一篇,不过回过神想想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自己再看重的东西对别人来说可能都不过是bullshit,所以还是收起那副想要说服对方的心态吧。
出逃的大哥,美国生活的弟弟,在异国他乡杀出一条血路。。。
当北野武踏上美利坚土地的时候,我马上便想到了《英雄本色2》里的龙四。
到达美国后,北野武依旧寡言少语,帮弟弟出气,全歼墨西哥黑帮,冷峻干脆。
寺岛进的死,成为一切的转折点:也许这个最忠心的小弟十分清楚,白濑是极度危险的,同时也是十分有实力的,异乡人想要在这里站稳脚跟,必须要强强联合。
他的死,让另一个帮派十分震惊,当然,也帮助他誓死效忠的大佬,补强了实力。
大佬组形式上实力的增强,并不能掩盖内部的暗流涌动:白濑的左右手对待北野武及其部属,时常是怒目而视的;北野武对待白濑,则是出奇的冷漠,相对的,白濑却是无尽的疯狂与显而易见的不屑。
正如白濑自己所说,他是一个旧式的古惑仔,所以他不会向黑手党低头,当然也不会向大佬低头,他只是为了回报寺岛进的忠诚与热血,这也加速了日本帮的灭亡。
当我满心期待,白濑在面对黑手党不断的暗杀时大显身手的时候,他竟然很快就被炸弹炸死了。。。
我当然是十分失望的,因为我心里一直一厢情愿的认为,这么牛逼的人,应该会抗争到底,直到电影结束的。
最后的最后,北野武让他偏爱的小弟丹尼独自逃生,一个人面对所有黑手党:如果这是《英雄本色》的话,阿健会带着四叔冒着枪林弹雨杀出重围,回到香港,接着手刃仇人;可惜,在北野武的电影里,观众们美好的期待,全都被现实击的粉碎,面对黑手党的进攻,日本帮不堪一击。
结尾MOTEL的大门上数不清的弹孔,又让我回想起了小马哥中枪的场景,可惜,这不是《英雄本色》,即便有主角光环,他们还是一个接一个的死去。
当逃亡路上的丹尼一边开车一边流泪,口里不住的埋怨(表白)着大佬时,突然觉得,很可能丹尼会逃去日本,然后像北野武一样,重新开始一段异国他乡的黑社会生涯,故事,仿佛又回到了电影开始的阶段,只是当初被插眼的丹尼,不再是一个逗逼了。
本文强烈剧透,不喜勿入。
电影最后没有高潮,没有反杀,只有被屠,大佬在拿着破袋子准备跑路的时候已经死了,他自己说的,自己的大佬被暗杀,同事卑微的投靠仇敌,他选择跑路,心已经死了。
到了美国的行为更像是行尸走肉的打算,没有计划,没有目的,只是在收到威胁时候,拔枪四射。
当大佬抛掉所谓的老社会的那套忠义,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已经是死人一个。
可笑的是投诚的原田,为了表达对新大佬的忠心,选择破腹,旁边一位大佬津津有味的吃着料理,一个叛徒用了武士道的象征玷污了武士道精神。
换来的不过是,另外一截断指。
大佬始终没有碰破袋子里的钱,在他看来,这是丧失尊严的终点。
他不是什么过江龙,只是一只丧家犬。
所以大佬无惧无畏,看老墨不顺眼就暴打,上门直接枪杀,被人挟持了也让小黑开枪,女朋友被挟持了照样开枪,他的破罐破摔变成了弟弟的纵横江湖。
于是弟弟打算也做大佬,于是学着跟人谈判,拉拢白濑,最后幻灭。
白濑骨子里是跟大佬一样的人,凶狠好斗,他跟小弟抱怨,大佬对家族的业务投入不够,殊不知,大佬压根就不想扩大什么业务。
发自杀药的时候,他笑着跟大佬说,咱俩不用了把。
因为他把大佬当成旧派黑社会的做派。
还有白濑的那个跟班,其实跟大佬有同样的情节,在餐厅里吃饭,机警的觉察到危险。
在其他人放松享乐的时候,他跟大佬同样的紧张,置身事外。
在白濑死后,他带着弟兄冲进了黑手党的老窝,结果被群屠。
也许,大佬不离开日本,差不多也是这个下场吧。
加藤的用死来挟持了白濑和大佬,也许他不死,这两人还是井水不犯河水。
比起说服白濑加盟,加藤的自杀更像是为了唤醒大佬的斗志。
从根本上说起,加藤和大佬的处境一样,也是幻灭了武士道精神的丧家犬,只求死不想活,他说愿意追随大佬,更像是无处可去。
于是,他崩了自己。
大佬要么接纳白濑,要么杀了白濑。
两种选择,都是逼着大哥觉醒。
山本弟弟的恶是隐形增长的,虽然长着一张无辜脸,在贩毒的时候被老墨欺负。
在大佬后面,他的欲望在膨胀,在老会计的敲击下,可以看出,他的花费很大。
与其说是白濑招了黑手党,不如说是他的野心。
小黑是这里面恶最小的,不过是碰个瓷,家人又被屠,于是活在了最后。
大佬费尽心思捉了黑手党老大,又演戏,又放人,无非是想保小黑一条命。
小黑既报了仇,又假死脱身,没了精神压力,还有那袋子出卖良心的钱,他可以活了吗?
看了北野武的《双面北野武》和《大佬》,《双面北野武》是讲他的个人经历,更像是自传,而《大佬》描绘的是野心勃勃的黑道生活,结构严谨扎实,张弛有度,雄心勃勃,遵循着一部标准电影的叙事结构,更像是一个黑社会题材的命题作文。
大佬因为忠诚不愿屈从于其他的帮派而被迫去美国跑路,然而到了美国还是不能摆脱打打杀杀的宿命,就像他们在天台掷了那个纸飞机,它飘啊飘始终要落到地上,出来混,迟早要还,我很喜欢这个隐喻,那个镜头拍的尤为漂亮,一个纸飞机在空中盘旋缓缓的自然往下飞落。
黑社会题材自然少不了义气,所谓义气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如果用嘴巴去表述,整天把义气挂在嘴边的电影让人觉得尤为做作,在表达男人情感方面北野武和香港的杜琪峰一脉相承,他们是把义气诠释的最为体贴的导演,而日本人男人之间的情意更多的是忠诚,我总觉得这和日本的文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个民族的嗜血暴力和忠诚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性,他们血液里流淌着这样的东西,与生俱来,所以日本的电影总是有一种冷峻而决绝的力量,这种精气神决定了日本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
大佬对以前老大的忠诚,加藤对大佬的忠诚,不免让人有所触动,为了大佬的势力扩张加藤毫不犹豫不惜以陪命的决绝方式来说服小东京的大佬。
这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生活鲜活向我们讲述什么叫做忠诚,我觉得在日本文化中是有牺牲奉献这种精神的,所以他们才会那么强大,守规矩,团结奉献精神这些东西不管放到任何领域都能给人带来正面积极的作用,从日本的电影中你可以窥探到日本文化的精粹。
有一场戏特别好玩,日本人不太高,尤其是跟美国又高又壮的黑子在一块的时候,那种身高的差距有时候让人忍俊不禁,尤其是日本人和美国人打篮球那一场,日本人很好胜,但篮球毕竟不是他们的强项,加藤连基本的篮球规则也不懂,只是在那里很激动的大吼大叫,这个长镜头拍的特别有意思,是紧张情节后的一点调味剂,也是美国和日本的文化相碰撞的一个典型的段落,还有后来日本人教美国人下棋,一派祥和的气息。
枪是人暴力的延伸,北野武和杜琪峰一样都是用枪说话的人,不同的是杜琪峰更善于把玩枪械的一枪一弹,更注重用枪的形式,人物拔枪的动作,拿枪的姿势,站姿,开枪时的表情,中枪时的慢动作,枪火冒出的蓝烟,都被他玩的很精致,而北野武用枪则是肆无忌惮的,不拘泥形式的,枪是随时携带的必备品,像是身体的一部分,枪代替他说话,手带动胳膊用力扣动扳机的连发,凶狠而利落,并且是面对面的刀枪相见,丝毫不躲避,带着嚣张不可战胜的气焰,嘴角微微的一瞥,凶狠的目光掩盖在墨镜里边,冷峻令人不寒而栗。
北野武擅长用长镜头,长镜头给人一种凝重深沉的感觉,这些镜头又因人物情感而散发出无穷的力量,所以支撑一个好故事的元素永远是人物的情感和人物性格所致的命运。
北野武对故事有很巧妙的安排,而他与丹尼的情意更像是一种友谊,一种异国的友谊,互相尊重彼此,从片中也可以看出导演的态度,即对黑人的友好和尊重,在美国种族歧视一直是一个无法根除的现象,导演也借此片对白人进行了无情的嘲弄。
我想这也是作为导演会感到得意的一个地方。
没有情感的电影是缺少人性关怀的,最后大佬把钱全给了丹尼,独自去面对死亡,这不禁又一次让我们肃然起敬,而那个破的旧提袋道具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道具,起先是以前的兄弟给他装钱让他去跑路,最后他又给丹尼让丹尼去跑路,无形中这个破的提袋道具就承载了一种传递的作用,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对于那个纸条不免让人会心一笑,安排的巧妙,首位相接。
此时感动也再所难免。
虽然一直喜欢寺岛进,但其实也必须承认寺岛进的戏路一直不宽,除了有些轻浮的小人物,就只能饰演这种耀武扬威的黑道分子了。
不过将自己所能诠释的角色演绎得令人信服,却也是一种功力。
寺岛进所饰演的、令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大概就非这部影片中的加藤莫属了。
实际上,这部虽然典型但并不算特别优质的北野武影片,如果少了加藤这个人物,大概立时会变为泯然无常的寻常暴力影片,因为这部影片除了加藤这个角色之外,其它剧情都与之前的北野作品太过相似。
连Roger Ebert这位北野武的大fan在评价这部影片时都不得不说:"Brother is a typical Kitano film in many ways, but not one of his best ones.",并只给出了2/4的分数。
与这部影片最为相似的《小奏鸣曲》,在结局上的震撼力远胜过这部作品,只是,那部影片中虽然有沙滩上的花火大战,却没有加藤那一枪的惊艳。
疏朗辽远的配乐铺就出片片花海枪声时而零星如雨 时而恢宏如瀑血浆绽放处 腥红点点忠义之魂伴着蓝色大海的波涛凝聚又消散…善与恶 是与非好像这关于北野武的一切都蛰伏在 他无法抽动的半张脸…《大佬》很有北野武的风格~ 不动声色的于寂静出爆发的冲突 冷血决绝的另一面是些许暖色 。
继续欣赏其他的作品…
北野武在一九九七年在威尼斯憑《花火》摘取金獅獎後斐聲國際, 人紅自然多外籍人士觀賞以往作品, 據聞他們領教了導演表達的主角攻擊完他人的數秒木然不動, 沒有配樂音效大感過癮, 也對日本黑道文化大感好奇, 北野武在出席國際電影節期間受到很多影迷詢問切腹、切手指及各式其式酷刑, 大導演答得倦了, 於是決定與美國電影公司合作開拍《大佬》, 用電影語言解答觀眾不厭其煩的問題。
大哥成了黑幫仇殺的代罪羔羊, 他主動提議潛逃美國, 兄弟把中國人偽造的護照交給大哥, 並稱從現在起你的名字改為[山本], 山本的英文是Yamamoto, 此字有多種含義, 第一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戰艦大和號, 大和號在一九四五年四月七日遭逢美國空軍擊沉, 深葬海底的碎片宣告了戰爭的結束, 可是象徵日本皇軍承襲的武士道精神仍然是部份老一輩日本人的精神支柱, 山本(Yamamoto)越洋過海, 力敵美國黑社會勢力, 有武士一去不復還就義的軍國主義復辟; 第二種含義是Yamamoto是外國人比較熟稔的日本人英文姓氏; 第三是電影的服裝設計是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擔任, 北野武把主角的名字名為山本可能是對揚威國際時裝界大師, 以及剪裁得體西服的一份心意。
山本初到貴境, 不通英語, 他先打賞鉅額小費給多言的計程車司機及酒店服務員, 山本背部的觀音紋身震懾了想取更多打賞的酒店服務員, 東方信奉天神祈求保佑活在刀鋒槍口的黑勢力是美國人難以理解的。
一個專門向不明白外來語遊客勒索的小混混黑人Denny說著黑人獨有的節奏感強(Rap)英語, 山本待他說完台詞後拾起地上破裂紅酒瓶刺向左眼, 朝腹部飽以老拳, 這是《花火》退役警察西佳敬在海灘石子路邊用手帕包好的數塊石子痛毆仇家手下更近身、 更直接的瞬間爆發攻擊。
白色大型豪華轎車三格自上而下的定鏡暗示以山本為首的洛杉磯海外黑幫的由盛轉衰; 同樣數個看不清的幫會兄弟在沙灘嬉戲意表男兒世界好兄弟不分膚色國籍。
縱使Denny的回憶中其急口令鎖了音, 不明白英語的山本聽到與否沒有分別, 尤其是幹著非法賣買的兄弟鍾情賭博, Denny與山本的友情經猜骰子號碼發芽, 再經大哥命令Denny不需顧及自身安全盡管開槍醞釀, 終至老少以創傷開玩笑的開花結果, 大師舊作沒有呈現這類輕鬆手法, 大多是沉重的對話表現, 最多是用打劫銀行鈔票買畫具, 以及攤分金錢予快將結婚昔日共事部下的果斷行動取代笑意掛唇, 黑社會大哥不是終日繃緊口臉的罕見柔情。
切指頭、切腹直接拍攝, 教外國觀眾飽嚐東瀛的殘酷美學; 木筷子插穿鼻孔更能展現血腥美學的極致, 首先是日本食店的外國人用木筷子夾起魚生進食, 然後是白瀨用力把木筷子戳破殺手呼吸孔道, 食具是將不經烹調的海裡魚肉放入食道, 獲得最原味的方式, 現在變成殺人工具, 進食與殘殺的關係密切, 刺穿的血花是人吃人的原始食物, 在西方電影目睹的是兇手用切肉刀行兇, 少見餐刀剖膛破腹, 由此可見日本人的嗜血本性。
山本的親弟健眼見吩咐原本可以結帳後可以關門的會計中彈身亡, 心事重重, 殺戮的廣大連不是持槍行兇的會計身受其害, 要成為黑道中人, 不是山本組織勢力威脅黑手黨的時候自薦加入卻吹噓舊日威風史慘遭從後射殺的饒舌, 而是不說廢話, 殺人是家常便飯的兇悍迅速, 他害怕, 甚至拋棄親大哥。
只有大罵接收破舊皮袋是幹什麼鬼玩意的Denny發現最初的杯子及紙條留字的真情遺言, 後悔的淚水哭號才能明白Brother一詞的真義。
最后老黑在车里骂街那段我刚要看哭。。。你滴滴滴地问我打印表格的事。。。然后我就不哭了。。。
Брат?拿腔作调的装B意淫
6分,观感很不一样的黑帮片,很简单,很平静,去戏剧性,基本看不出大佬的想法。
可以安静的看完,然后暗爽的片
纯粹男人的电影!用鲜血谱写武士道精神。安静的叙述暴力,暴力使人安静,强烈的对比,实在是绝!北野武,他冷漠的微笑,木讷的射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完事,然后在淡然的离开。这一切,都让你仰望。兄弟,讲的是忠诚与情义,所以生与死对于北野武的世界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两种不同的状态罢了!
发觉北野武和周星驰本质上是一类人。只不过周星驰总是用无厘头与童真掩盖其作品中的残忍;北野武则是用再多的暴力和鲜血也遮不住内心的纯粹与赤忱。
3.5。阿武勇闯美利坚。永远不死的极道精神。怪不得西方人在现实生活中见到北野武会毫无疑问地相信他是黑帮大佬。
北野武的标准化暴力戏,自我探讨的迷茫期前最后一部集齐标签的命题作文——虽然命这个题的是他自己。另外,这部的制式太奇怪了,到底是用什么拍的。几乎都是由固定机位组成的暴力镜头还能这样出奇的干净利落,他的角度到底是怎么挑的……几段黑帮传说的套用。
brother is brother
简直是Sapporo啤酒的广告片,广告词都想好了———Sapporo,连大佬都爱喝。
牛逼了半天,一碰到白人就完蛋。你难道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吗?哦,确实是的。
搞不懂……这片子是米国特供吗?看了真是伤感情……
技巧上好。我終於看懂了北野武攝影美學。他使用單一固定機位,短中鏡頭剪輯切換,形成一種冷峻的視覺感受。但內容引起我生理和心理的極度反感。這是一種文化炫技。把日本文化裡最極端的基因包裝成英雄主義。無論自殘還是自殺式的襲擊,都讓我想到神風特工隊。在今天繼續宣揚這種文化讓我無法接受。
日本山本组勇闯美国黑社会。很多逻辑理解不了,大概因为我不是日本人。女朋友出现得莫名其妙。最后为什么不杀掉黑手党老大?还有结尾处丹尼的自言自语,大概只是为了让他说“敬佩大佬”吧。
山本最后牺牲自己保全同伴或许没什么高尚的情操,他就是累了,不想跑也跑不动了,他这种混了大半辈子黑道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受不了平常人的日子的,不会也不习惯,但他又不想回去重复黑道的残酷生存物语,只有真正的死亡,才能让他在下一个轮回中真正的重新开始另一段人生。PS:不觉得这是一出黑道情义的赞歌,更像是一种对黑道中人皆短命的哀叹,片中混黑的从有名大佬到无名小弟,没一个活的长的,唯一逃出来的小兄弟,其全家也被灭了门。
同样都是绝对看过这部片子的导演,姜文有《让子弹飞》,杜琪峰有《放·逐》,只有尔冬升,用着《尖峰时刻》的成龙,还能拍出来个破烂《新宿事件》;看北野武的片子,总能在血与火的沉沦中,感受到一种《菊次郎的夏天》里经常出现的童趣与简单,就像”大佬“这个词,可以是黑社会老大,也可以就只是照顾兄弟的大哥。
隻theme song太有形, 但係我隻sound track依家去左邊呢?!
日本黑帮成员避祸异国他乡再就业,三句话不投机掏枪就干,子弹没有打光之前无从知晓谁胜谁负。一浪高过一浪的砰砰砰,干净利落大杀四方。纵览黑帮成员创业史外加日常生活大拼盘,极其风格化的影像作品,从头到尾又冷又酷。
完全的崇尚暴力与个人英雄主义。幼稚,愚蠢,无知,让人大跌眼镜的黑帮斗争。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和北野武总喜欢用死亡来掩盖粗糙的故事本身一样,只是以用暴力与故作高深的黑帮枪战来试图掩盖连这都做不到的没有任何意义,深度,极其幼稚,愚蠢的枪战游戏。北野武的破坏欲和自毁欲再次完全暴露无遗,最后被黑手党打成马蜂窝还知道自觉自虐一下,而结尾则无法打动任何人,没有感情,没有诚意与深度。
北野武饰演的大哥绝对不比发哥差。这个永远穿着宽松肥大不合体的黑色西装、鼻梁上架着略显滑稽的小墨镜、留着倒梳发型的老男人可以说既不帅、又没有浪漫风度。但在黑帮这行里,他绝对业务精熟。而且做人做事都绝对到位!他想把在日本的老一套挪用到美墨边境。我感觉挺有效的。当然结局确实也相当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