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太压抑,还是欠挖掘,或是剧情太易于猜测,但是不少异常美的细节真的很赞。
从秋水离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是一部关于等待的戏。
一方因为一些原因而等待而放弃,一方因为没有原因而守候,一方因为同样的一些原因而等待而令某一方放弃,一方因为一些原因而陪伴。
另外,有两个有血缘关系的人终身无法明了这世事,还有一些人的状况只得猜测。
几乎所有的人在戏中都在等待。
然而不论是等了的还是没等的,最后的结果都是悲剧。
不论是因为意外的雪崩而丧身,还是因为老冉冉而至然美人暮矣仍独自守候。
等待的人,默默终老,她的彷徨和无望只得用笔描绘。
转身的人,(剧中人绝非玩世不恭玩弄感情者),在痛苦之后才决定换一条轨迹,选择了面前的幸福,却无法摆脱命运的不幸。
都没有责任,却分分明明都很悲情。
等待是一场无需注释的悲剧,如果一定要加上一个原因的话,那就是等待的过程永远都是衰老而其最终的终点永远都是死亡。
那么,如果结果都相仿,那么等或者不等又有何区别?
难道真的是死守的人会终成孤独?
那么放手的人呢?
情况一是放手者明白真相,痛心疾首;情况二是放手者如片中人,永世不得真相,骗得几分安宁;或者情况三,放手者不重感情,对此漠然。
然而三种假设纯属胡扯,只有在骗人眼泪的戏里才能一一兑现。
在人人参与的重大剧作——life——这部戏中,爱情不是永恒的主题——变化才是永恒的主题。
也许内心不断起伏的当事人会在变幻的关系中有其特别的感受,然而感受永远无法作为硬性的标准来衡量好坏得失,no never。
The knot,英文片名,如此说来,心灵纠结也就是节的一种了,那么解开便是。
不可能解不开的,时间让你想解不开都难。
至于等得到和等不到,这个也是变化做主的,永远没法确定。
一切都是短暂的,也同时是永恒的。
如果有人能写一本书——书名我都起好了,就叫做——《如何避免等待悲剧》——应该会畅销海内外,风靡全球(估计为了防止杯具厂倒闭一定没人会写这本书滴嘻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不谈论他们的演技,也不谈论所谓老套的剧情。
我看到的,是爱情,执着勇敢的爱情。
所以,我只想,以情论情。
王碧云,她是那样的小鸟依人,却有着那样的执着和勇气。
当她满身泥土,站在陈秋水家的桥头,傻傻地看着他笑;她穿着那样的红嫁衣,坐在月光下,幸福地亲吻他。
她是陈秋水心头的一滴泪,却不能是陪伴陈秋水的一杯水。
王金娣,她爽朗,直率,勇敢,执着。
她是一个女人,那样的鲜活,可爱的一个小女人。
我喜欢她。
我疼惜王碧云,但我喜欢金娣。
王碧云是等了陈秋水一辈子,陈秋水也是和王金娣结了婚。
可是我没有感到任何的一丝不公平,我也并不想责备王金娣。
在新婚的那晚,她说的那几句话,没有丝毫的造作,我只看到了一个同样深爱他的女子,而不是一个所谓胜利者的姿态。
我也不想责备陈秋水,怪就怪他们有缘无分吧,有缘相识,无缘相守。
可是,我也有怪!
为什么,为什么,执着的,勇敢的,都是女人?
跑到乡下满身泥土的是王碧云,跋山涉水缺氧晕倒的是王金娣。
为爱奋不顾身,为爱苦等一生,为爱随军援藏,为爱……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
君在云之上,妾在水中央,望穿秋水望不尽,何日是归期~
猝不及防地遭遇了一场爱情。
蚕豆说,我会哭的,你一定要给我买包纸巾。
不,买两包。
他说这话的时候,我诧异得要命,因为我还没听说过《云水谣》这部电影。
(一)徐若瑄扮演的碧云弱弱地说,“我要等秋水……”这个等待不止是一生的代价,还有父母的不解忧虑乃至痛心,还有对秋水家人的尽孝,还应该有更多,只是电影省略了。
而秋水瞪大双眼,听到王金娣说“我喜欢你”,之后,依然宝贝似地穷喊着,要将碧云送的钢笔讨回。
蚕豆手不停地开始触摸双眼,前排的女孩子停止吃东西,后排的小男生也一边喃喃着“至于吗”,一边唏溜着鼻子……而我却感动的不是秋水与碧云的故事,而是守候在秋水身边的金娣。
张爱玲写自己的爱情:“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爱情也许真的会让人堕入尘埃之下。
当金娣对秋水说“我喜欢你”;当她一遍一遍追随秋水的足迹,哪怕知道他心中只有一个碧云;哪怕追到体质无法适应的西藏;哪怕把自己名字改成碧云,对这秋水说,“王碧云在天上,她照顾不了你,就让我照顾你吧”;哪怕在婚礼上,她也会默默为远在天边的真碧云祝福之余,告诉王碧云,下辈子同样会照顾秋水……金娣就这样低到了尘埃,可是她心里是欢喜的。
(二)只是,我不知道,用了一生来等待的碧云,这一生是怎样地度过。
他们评论说徐若瑄扮演的碧云衰老太快,他们忘记了。
碧云如同《漫长的婚约》一般,傻子似地通过各种关系,一遍一遍,寻找逃亡大陆的秋水,这是耗尽了一生的寻找和等待。
直到一天,她那个已经开始出现老相的守候者把从日本得到的报道递给她。
哭声终于狠狠地从画面外传了出来。
也许,是导演太善良了。
他让碧云看到的是秋水死去的消息。
倘若那篇报道,说的是秋水和金娣喜结良缘的故事呢?
导演真的太善良。
他让两个人身边都有最为良善的人的守护。
只是一边是用一生来拒绝,另外一边,则有了另外一个碧云……(三) 其实,猝不及防是从电影名字打出来之后开始的。
开场整整六分多钟,就一个长镜头,从街头小唱、商贩、布袋戏、庭院、楼阁……缓缓地拉入40年代的台湾风情画中……精美无暇,只有在回忆中才能出现。
也许,故事中的爱情也只有在回忆,或者说想像中才有的吧?
新浪网问:你相信《云水谣》中坚守一生的爱情吗?
回答的结果说:52.26%的人说,“有可能存在吧”。
大家都不敢相信。
大家宁肯相信这个世界许多东西不值得也不应该用一生去等待,去坚守的。
如果为了不过几个月的爱情,甚至不过是几天的牵手,就用一生彼此去坚守,等待一个也许不可能的未来,直到白发苍苍,的确不值得吧。
想想《漫长的婚约》,连导演都未必相信那个奇迹般的结尾,把男女主人公的重逢镀上一层人间所不能拥有的圣洁的金黄。
(四)碧云用了一生去坚守。
如果依照我有限的经济学知识来论,真的是不智的人。
其实,“放下”两个字可以对应一切人。
她只需放下,以后的生活就不同了。
因为一路上的风景其实不仅仅秋水长天一色,还有更多更多的美好。
她的美丽仅仅一瞬间,开放给了秋水,就慢慢在等待着独自芬芳。
60年后,她在ICQ上看到秋水的儿子,那个大胡子的西藏男子,她在哭泣,喊叫,却怎么也听不到秋水的声音。
她在自己的画中,把秋水死去的山画成血红色。
她一生只为了秋水活着。
她其实也跌在了尘之下。
然而,我相信,她其实也是欢喜的。
即便秋水身边有了另外一个碧云……(五)猝不及防地,我遭遇了一场爱情。
尽管不曾如有故事的蚕豆般,为自己落泪,却想象身边这个空间中,也许还有一场如此的坚守。
他在等一个永远也等不到的人,所以,我一定还有机会。
这是云水谣里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薛子路用他一生的承诺对碧云的回答吧。
陈秋水,王碧云,也算是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怀吧。
一直觉得像这样的影片一开始就注定了是悲剧。
40年代的台湾,秋水的离开,碧云的无奈,都是这场悲剧的开始。
为了躲避战乱。
秋水不得不离开。
也正因了如此,秋水跑到大陆,才有了两个人的苦苦守侯。
其实故事的4个主人公都是我喜欢的类型,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故事的时候,不想让他们任何一个人受伤。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没有一个人会有一段完美的结局。
关于秋水。
如果说陈坤的眼神可以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那算是我喜欢他的理由吧。
给了碧云一句承诺,确因最终音信全无,抵不住金娣的追求。
也正因了金娣的一句“就让我代替碧云好好爱你吧”秋水才愿意娶了金娣,自此有了一段曾经快乐的日子。
很多人说秋水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不顾碧云,投入金娣的怀抱。
这样的男人遭来多少恶骂,可是在我看来,秋水其实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在那样的情况下,没有了碧云的消息,没有了承诺的含义。
遇到了愿意用一生守侯自己的人,秋水是该接受她的。
但是难忘却的是他和碧云的分别。
碧云给了他一支笔,说:“用这支笔给我写信,我会回的。
”而秋水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我只有一句承诺,我会等你。
”也正是这一句承诺才有了两个人的苦苦守侯,这个守侯来得太苦了,让两个人自此与幸福失之交臂。
纵然秋水有多爱碧云,纵然在他面前幸福是一张白纸。
失去了消息的他最终还是选择摘掉碧云为他带上的戒指,娶了另一个女人。
但我想,他会觉得碧云也是这样理解他的吧。
如果自己不能跟碧云在一起,就想办法让自己幸福。
这样,碧云看起来也不会难过。
其实,爱一个人,就是为了他让自己幸福,幸福很久很久。
关于碧云。
这是一个我最爱的女子,她用她的一生只为了守侯秋水的一句承诺。
秋水离开的日子,是她一心一意照顾秋水的妈妈,她的婆婆。
甚至不顾婆婆的再三劝说,坚定的心从未动摇过。
最让人感动的是,在没有任何秋水音信的时候,爸爸劝她嫁给子路。
可是,她却始终如一,无论子路对她有多好。
看着她望眼欲穿的眼神,哽咽地冲着爸爸喊,我要等秋水。
所有所有的感情全被她一个人俘虏。
有时候看着她一个人站在窗前,呆呆地看着那枚戒指。
碧云啊碧云,你怎么就这么傻呢,你情愿守着那一句承诺自己过一辈子,也不愿意让别人来照顾你吗。
你知不知道子路对你有多好,他帮你寻找秋水的下落,他其实也希望你能幸福。
其实我是羡慕碧云这样的女子的,可以一辈子只为一个牵挂守侯,不管是不是痛苦,也不管是不是孤单。
其实我想,她内心一定不是痛苦的吧。
心里有一个惦念的人总归是好的。
尽管最后看着白发苍苍的碧云望着电脑屏幕上的陈昆仑(王金娣和陈秋水的孩子)的样子,她望着昔日她深爱的男人的孩子。
她只是想要多看他一眼,她只是想要一个假象而已。
她冲着屏幕大吼,我听不见他的声音,她连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都得不到满足。
只是这样,在她心里,也该有同样的满足了吧。
她的侄女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
究竟这人世间把生者和死者分开的是什么,把相爱的人分开的是什么?
谁也没有答案,等了一辈子,最终还是没有任何结局。
一个人安详的走完一生,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苦苦守侯,这样也算是一种幸福了吧。
关于金娣。
很多看这部片子的人都不喜欢这个女人。
但是我对她算是有很多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吧。
我不认为是因为她的原因秋水才会离开碧云的。
相反,如果没有她的出现,秋水反而更不会幸福。
从一开始她对秋水的爱就是很单纯的喜欢,难道喜欢一个人也有错吗?
没有。
于是这样的喜欢拯救了一颗将死的心。
她对秋水可以算得上死心塌地,甚至愿意甘心作为碧云的替代品。
为了这个男人,甚至不惜往自己的伤口上洒盐,改了自己的名字。
其实她该知道,每一次秋水呼唤她名字的时候心里都会痛一下。
但哪怕让他痛一痛也好啊,至少他会觉得记忆中有这样一段无法割舍的情怀。
在他们结婚的那天晚上,金娣在秋水面前为远在台湾的碧云说的一番话。
是我不让他等了,今生今世他要见不着你,来世我一定陪着他去见你。
这样的女子,怎能让人拒绝呢。
或许秋水并不爱她,但我想,还有什么比的上对自己的真心。
纵然他有千般的爱碧云,但是无法相见的理由更是给了他太多的伤口。
其实金娣的出现算是秋水的重生。
一个女人愿意用自己作为自己男人心上人的代替品,用自己的一生去照顾他。
我想她也是需要太大勇气的。
这场注定了的幸福,是她拼命拼命为自己争取的,而不是秋水的背叛。
她用她伟大的爱给了秋水生的希望,甚至,承诺的延续。
关于薛子路。
同样是我喜欢的男人。
一直默默地为碧云付出,得不到她的爱却心甘情愿为她打听秋水的下落。
他像碧云守侯秋水一般苦苦守侯着碧云。
尽管最终没有结局,尽管他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但是他还是遗憾终生了吧。
这个遗憾并不是碧云没有答应嫁给她,而是他不能陪着碧云等到她该等的幸福。
他不能守侯在碧云的身边照顾她,这些对他来说是足够的遗憾。
碧云的父亲劝他放弃的时候,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她在等一个永远也等不到的人,所以,我一定还有机会。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我忍不住想到很多往事。
薛子路啊薛子路,你也太傻你知不知道。
纵然你等到碧云,你也等不到她的心。
她永远不会像秋水一样,幸福着自己的幸福,算作给对方的幸福。
所以,其实你并没有机会。
看着你为她找来的秋水的消息,换来的只是她撕心裂肺的哭喊。
这个结局,没有丝毫隐瞒。
只是你那一句比秋水更让我感动的誓言,让我觉得,你的付出远比他多太多。
时间不等人,幸福不等人,岁月不等人。
爱情他更不会随随便便等人,这样看来,我们的感情是如此不堪一击。
一切都是承诺来得太早。
我们承受不起这样的海誓山盟,不是么。
关于整个片子。
算是我喜欢的类型,穿插了大量的人物情感在里面。
如果说一开始秋水和碧云没有对彼此的承诺,碧云还会不会苦苦守侯这段没有结果的感情。
谁也不会知道答案。
还是那句歌词,如果知道结局我们还会相爱吗。
会吗。
碧云你会吗?
秋水你会吗?
金娣你会吗?
子路你会吗?
你们告诉我啊。
我一直认为这个爱情故事里没有谁对不起谁,没有谁辜负谁。
只是太多的幸福不知道该如何分配。
你说如果你是秋水,你该怎么办。
是同样的苦等,辜负另一个女人,还是接受另外一个女人,成全两个人的幸福?
如果你是碧云,你又能如何呢。
是接受子路的爱,违背当初的誓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只为当时的一个承诺?
如果你是金娣,又能怎样。
是放弃秋水,让他一个人接受不了任何人的爱,还是去照顾他,呵护他,给他碧云该给他的爱?
如果你是子路,你又会怎样。
是放弃碧云,另谋幸福,还是一直坚守,直到离开?
人的选择都是复杂的,可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字。
爱。
对于这样的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或许让自己幸福算做对对方的补偿。
或许为一个人坚守当初的诺言算作自己的信仰。
这些都没有谁对谁错。
所以我一直不认为碧云恨秋水,她不会的。
因为她知道,爱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让他幸福,这些就足够了。
我们要爱了才能知道,这就是爱。
我们也要恨了才能知道,恨也是因为爱。
自始至终,我们的爱情里没有恨。
有的只是无知的爱。
年轻时的承诺。
(07年写的,那时我还是个高中生,时间太可怕了……)
是的,看完这部影片,第一的念头,就想到了这部韩国电影,又名〈爱有天意〉。
很少看韩国影片,也许是对这个国家的偏见,但不得不承认,〈爱有天意〉确实属于精品,画面的美感,音乐的美感,故事的美感...〈云水谣〉确实也从中学到了不少。
‘水’奋勇参战,‘云’只能隔岸相望。
尤其在影片结尾部分,画面从西藏天边一缕白云开始,逐步推进,一直到蔚蓝海面,这整个过程,或许,也是很准确的解释了影片的题目,云水之遥,想跨越的难度就如同飞鸟与鱼,或者天使与海豚...庆幸的是,被分开的两人,都各自拥有一个死心塌地心甘情愿几乎不求回报的另外两个人陪伴着,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两个人的有缘无份,何不成全两对人的海阔天空?
对这部电影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去了首映式.摄影不错,归亚蕾的演技很好,除此之外,这部片子一无是处.故事太老了,对白太多费话了,徐若宣太现代了...归根结底,导得太烂了!"最后的晚餐"那一幕,秋水被告知不能继续当家教时,立刻出现闪电雷鸣,要表现五雷轰顶也不须如此吧!秋水妈妈帮碧云洗脚那一幕,碧云也露得太不得体了吧!如次可笑的镜头比比皆是!大失所望啊!
时代环境迫害下变得两岸相隔支离破碎的古典爱情,她一直觉得他们天生是一路人,于是心里再也装不下别人,一生等待终身未嫁,以执着的心抵抗着时间的力量,爱情最终化为心酸的眼泪。
而他也在拼命找她,只是苦寻无果后另娶了身边的别人。
终究还是女人更坚忍,男人更耐不住寂寞,只是被政治被时光阻隔的爱情,又能去责怪谁。
当时的徐若瑄真的是美的惊为天人,王碧云等了陈秋水一生,薛子路等着王碧云,而陈秋水虽然心里爱着王碧云却在几年之后和别人结婚了,这大概是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吧,爱情里没有谁对谁错,等待与否都是自己的决定。
至于你等的那个人是否也如此选择,从来只是人性的不同。
所谓爱,起相思,得相恋,终相守,谓之久矣。
孤独的人与寒冷的夜总相配。
太多沉溺于深海,无从寄托的孤独灵魂。
等待,就是一种反复折磨。
在这个利欲熏心的时代,爱情早已悄无声息的完成了变质,“到处都是小心眼的男人和势利眼的女人”,到处都是爱情路上的迷茫者和堕落者。
“找个安静的地方住下来,找个安静的男人嫁过去”浓缩了王碧云一生的爱情观,一语道出了这个痴情女人始终怀抱着的爱情愿望——却只能沦为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愿望,令人仰慕,让人心酸。
为了陈秋水,她不顾母亲的反对,不顾薛子路的苦苦追求,不顾徐秋云母亲的好心劝慰,甚至不顾自己一生的幸福,一心痴情苦等。
“不,我要等秋水”更是高调集中的体现了她的执着与信念。
若人们都能多一些不计较后果的执着,多一些忘记自我的奉献,多一些痴情等待的勇气,也就会少了许多一生都不懂得如何去爱的人,也就少了许多自命悲惨的怨妇怨男,也就真的还给了爱情一片最原始最纯真的天地。
然而结局却是徐秋云背着王金娣艰难行走于雪山之上,带有浓重西藏韵味的音乐声响起,几个轻巧的闪回镜头浓缩了两人婚后的生活,当音乐声戛然而止,皑皑白雪结束了一切……王碧云爱他一辈子,等了一辈子,却是一场空……影片给了人们太多关于真爱的启示和指引,以一个传说般的故事洗礼了人们混沌的心灵,人们的心随着影片结尾处那只展翅翱翔的鹰,自由的飞翔在感动与思考的天空中。
结果发现她演的最差.最近看了李冰冰的几部戏,觉得很不赖,真的在用心演.演那种傻布拉吉的角色演得很好/陈坤也演的很入戏,改变了我心中曾经的白脸形象.电影主体采用后人写小说为主线来回忆.老套而不老土,但这mm的一口很不普通的普通话让情节每次返回都显得那么怪异。
总之,这个穿针引线的针实在是没弄好...卡ing...陈昆和李冰冰的有段戏还赚取了点o的小眼泪...
隔着云水端望的,是一个脱轨的爱情——观影《云水谣》编 剧:张克辉 刘恒导 演:尹力主 演: 陈 坤 徐若瑄 李冰冰 归亚蕾 秦 汉 杨贵媚 梁洛施 张致恒 朱茵类 型:战争/爱情出 品:中国电影集团 台湾龙祥育乐公司 香港英皇影业公司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上 映:2006年12月1日举头望青云,云遥遥,低头观海潮,水涛涛。
云遥遥,水涛涛,云水难相交。
青云把水瞧,海潮把云招,青云把水迢,海水把云招……——《云水谣》主题曲我还记得今年的金鸡百花节现场见到了尹力导演,当时他和《张思德》剧组的成员坐在一起,少人问津。
然而当晚,他却成了最大赢家,并在领奖台上宣传起这一部以爱情为主旋律的电影《云水谣》。
我对它充满期待则是因为片中有几位重要演员加盟。
昨天看完整部影片,热泪盈眶自不必说,而且场面空间的变换及时间跨度之巨大,更让在座的观众唏嘘不止。
将近六十年的等待,隔着水千条山万座,却再也等不来心上的那个人。
正是这份坚贞不渝,使得爱情升华,深深打动观众的心。
我在看这部影片时,打动我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陈秋水与王碧云各自为对方坚守那份爱情,不为外界所动:陈秋水致力于战场医务工作,工作间隙仍不时掏出画本和相册怀念心上人;而王碧云则没有接受另一位一直苦等她的男人的求爱;另一处是李冰冰饰演的王金娣,为了能和陈秋水厮守终生,不惜改名为王碧云,不惜成为替代品。
陈秋水与王碧云之间的感情成为贯穿全剧的主线,而他与王金娣的感情则是衍生的副线,起了烘托作用。
一段跨越台湾“二•二八”事件、抗美援朝、随军援藏等多空间、多场景的爱情,从少年纯情到白发痴情,不仅是对导演的考验、对演员的考验,更是对观众的考验。
有趣的是,编剧刘恒并不看重年轻人对这部电影的衷情,而导演尹力却十分在意年轻人的感受。
影片中梁洛施扮演的王碧云的侄女,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随性女子,身上突显了现代年轻人的那份随意与洒脱,她替代姑妈去追寻这段坚贞恋情背后的故事,可谓在片中起到了联结观众的作用。
导演用意很明显,隔了那么久远的爱情,要让它在这个时代发出光芒,就需有一个传声筒,能与年轻观众拉近距离。
但是他忽略了对这个人物的有效利用,使她像一个没有太多动作的局外人,只是单纯的穿梭于古迹旧踪,没能深入这段感情之中,连与陈秋水后代陈昆仑的接触也并未深化这个故事,只略微点缀了一下。
我想起另一部电影,陈婉婷的《玻璃之城》,也是讲述两代人的爱情,相互穿插、交融,两代人都有故事,处理得就比较圆润、饱满。
这部电影没有致力于追溯政治事件,让“二•二八”成为了一个导火索,导致了陈秋水与王碧云的分离。
而另一部电影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却直面了这段历史,并且透射出冷冽、青峻的气息。
《云水谣》的导演尹力显然是一个专情于温和主义的野心家,把爱情拍得很“软”。
这个“软”字,我们可以看作是导演对故事本身的理解,因此事件、历史、战场、西藏,统统拿来作为爱情的陪葬品;而且这个“软”,从人物身上也直接体现了出来,尽管隔了那么长时间,当王碧云或陈秋水与人提起对方的名字就会流泪,而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隔了太长时间,连对方面貌都开始模糊时,还会这么敏感的落泪吗?
显然导演是在有意的煽情,一刻也没让演员闲得住眼泪。
特别是有一场,我觉得就算是高潮,这样的情感渲染得过度了:王金娣不辞艰苦追随陈秋水到西藏,并改名为王碧云,陈秋水说她傻,两人抱在一起痛哭着亲吻对方;然后两人结婚,王金娣说会在来世跟陈秋水一起找王碧云,又是泪流满面;紧接着镜头转到西螺吊脚楼内,王碧云服侍陈秋水生病的老母亲,母亲让她早点嫁人,又哭了……本来在喝喜酒时,观众的情绪已经被激发出来了,然而导演并没有适可而止,紧接着又来煽情,过长了,就显得疲了。
值得称道的是导演用一个连贯的长镜头带出片头,使台湾当时的民俗风情从老屋、街道、布偶戏、小巷中直接传达了出来,像一幅长卷画似的铺展开来,十分连畅,透着怀旧的气息。
在电影开场前,我在休息区翻到《云水谣》的画册,发现尹力导演毕业于电影学院美术系,于是特意在影片中寻找那种美术的境界。
果然,我发现尹导是一个非常擅于捕捉画面的人,每一个画面都是精心设置,光线感、色彩感,都运用得很到位。
影片为了还原四十年代台湾旧貌,还专门请来台湾民族学专家勘测研究当地民俗,并选择了保留部分台湾民风的福建漳州“古董街”作为主景拍摄。
片中陈秋水的老家便是在云林县西螺镇,为台湾中部地区,而据剧中人王碧云的父亲、秦汉扮演的牙医所说,陈秋水的曾祖父是从大陆移民过来的,这便不难看出“云水”之恋如果解释为台湾与大陆“血肉之情”之深,显得有些牵强。
非要将陈秋水从台湾的土壤中拔根而起,置之为“大陆人”,并强加给这段感情以“两地”隔海观望的无奈与眷恋,这便使得感情显得“假”、“大”、“空”,幸亏导演聪明在没有从大处着手,只是从儿女私情上加以大场景的铺垫和衬托。
可是导演却过份注重细节点的设置及人物关系的布置,使得整个故事讲得有些“满”。
这个“满”字,我是从三处加以分析和理解的:一、导演切分镜头的次数太多,同一画面出现短镜头切分,多角度重现,不太必要。
比如陈秋水被辞退家教工作后躺在米仓的镜头,反复了好几次,有点罗嗦;导演的用意当然是想借这种“刹车”式的短镜头及时“刹”住情感,就是一种“抑”的手法,“抑”是为了后面的“扬”,可是表现得过多,过满,就显得有些刻意,不自然;二、画面镜头及无关角色的设置。
片头出现的长镜头里,出现的人物众多,这是一幅人物风情图,可是在接下来的故事里,也出现七零八落的人来,便觉得导演实在太为细致,把事情给做绝了。
比如那个守在王碧云门口的“眼镜哥哥”请陈秋水吃宵夜,陈秋水走掉,突然画面里闯进一个小姑娘兜售鲜花,这个完全没有必要;还有陈秋水的儿子陈昆仑向小芮介绍自己的妻子,这个“妻子”也完全没有必要出现,导演这样设置,因为陈昆仑和陈秋水都是同一演员扮演,为了区别他们,他便用人物身边的角色加以区分。
陈秋水的恋人是台湾人、上海人,而到了陈昆仑这一代却换成了西藏人;三、无关细节的设置。
比如“眼镜哥哥”流鼻血的事情,只是增添了人物的细节性,完全没有起到辅助故事情节的作用,还比如牙医在饭桌上说过的“牙好,人的心眼也好”,这句话后来被陈秋水在战场时引用,根本没有什么喻意和作用。
感觉导演为了让故事更具真实感,刻意将细节与镜头画面加得很“满”,便有点过。
还有一个可笑的地方是,那个等待了六十年的王碧云朝着摄像头跟远在西藏的陈秋水后代聊天,音频出现问题时,她打满马赛克的脸激动不已,微张着嘴,眼泪大颗滚落。
我十分期待导演来一段音乐,恰恰这时,导演又不失时务的运用起手段来,全片忽然处于默声状态。
这个手法很巧妙,然而用在此时,我觉得太刻意,反而令人哑然失笑。
还有,主题音乐没有贯穿全片,音乐上显得“散”,开头是台湾的戏文,后面雪崩时又出现西藏女声吟唱……也许导演有意于将这部影片打造成像以前的“庐山恋”之类风靡一时的经典之作,但是他选了一个太久远的故事,单单凭着一条“追寻”的线索,很难满足现今年轻人的胃口。
毕竟,它已经与时代脱轨,在这个“声情并茂”的时代,来宣传这样坚贞的恋情,不能不说它很感人,但是十分没有感染力。
《云水谣》角色简评这部影片中,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角色是李冰冰饰演的王金娣和杨贵媚饰演的母亲。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觉得李冰冰扮演“假小子”有她可爱的一面,这种可爱劲十分讨巧,换句话说,很有观众缘。
从出场时,她作为一个受伤的护士,躺在手术台上嚷嚷不止,可以看出她的娇气,因为她是上海人嘛——上海女人娇气,那个《长恨歌》里的王琦瑶落魄时期还每日用蛋清敷脸——就因为这个脾性,连一天刷两次牙也遭来了战友们的嘲笑。
而她与陈秋水如此贴近,正是因为陈秋水是台湾人,台湾人与上海人同样十分讲究生活质量。
这并非有据可考,而是从来就已形成的习性。
王金娣,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这户人家喜欢儿子,故生了女儿后给她取个带“娣”的名。
可是王金娣虽然大大咧咧,属于那种“假小子”类型,却对爱情有着十分真挚的向往和追求。
她瞄上陈秋水了,就对他说:“我喜欢你”,绝对不含糊。
这个人物为什么可爱,却并不是她“假小子”的一面,而是她对爱情的执守与无私。
她可以为他赶到西藏,为他把自己名字改成“王碧云”,为他舍弃回上海的机会……试问,陈秋水如果再固守独身,那不是要伤害这个无辜的女子?
李冰冰诠释人物性格可以从一个镜头表明,她在婚房与陈秋水相对饮酒,托起酒杯时说了声:姐姐,这酒是敬你的,如果今生陈秋水等不到你,来世我和他去找你。
然后一饮而尽,酒杯放下时,两眼望到很远的地方,饱含泪水,却有一份执着和坚定。
因此,我觉得李冰冰演得不错。
还有杨贵媚,在这里不罗列她饰演的其他角色,单就这部影片讲,她的戏份并不多,但是她赋予了角色以灵魂。
她很好的把握住了这个“配角”的戏份,不张不扬,也不抢戏,而是十分平易而质朴的表现了农村妇女那种传统美德,比如勤劳、艰忍、开明(对儿子从事左翼运动的支持,焚书可见一斑)、善良……而她在表演上不着痕迹,几乎很少运用面部表情,连一个简单的笑容也是非常希罕的。
可是,她就是这么闪闪发光,让人不能忘怀。
陈坤在这部片子的表现,我觉得比《理发师》里面要好。
他对角色的演绎仿佛走入了一个误区,永远是那样“温文尔雅”,而且显得落落大方,他就不能演一个粗俗点的大老爷们吗?
单就这部影片而言,他将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年轻人形象刻画得比较完整,但是少了一点特色,显得一般。
徐若瑄以前没看过她的戏,只觉得还是有表演的痕迹,特别是中年戏时,表现得有点老态。
这种刻意观众一眼就看出来了,不自然。
一个没有结过婚的老处女,她的日常起居、生活作风一定是特别优雅的,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只会让她更显年轻。
她应该更加注重打扮,以及风韵上的刻画,而非简单的几个动作表明王碧云老了。
归亚蕾本身是有一点积储的,她的表演很到位,但最近几部片子都很有“吃老本”之嫌,不像以前《喜宴》、《饮食男女》、《大明宫词》里那样表演得更为生动。
她现在似乎就在演她自己,如果仅仅是角色适合,没有什么挑战性,那不是跟“混口饭吃”同一道理?
秦汉的表演可圈可点,还是有其独到的一面,尤其是那场快要移民前在客厅与眼镜哥哥聊天时,头发蓬乱的模样,有点让人感慨时境的变迁。
梁洛施表现不错,不看风景,单看她,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剧情没有代入感,剪辑的也不好,有些镜头还不错。
演员都有光彩
什么叫做刻骨铭心。
好看
当年哭的好惨啊
没感觉.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叫骂声一片 可是我却哭的稀里哗啦
看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陈坤卖萌 徐若瑄卖肉 话说徐若瑄真是没有演技 还有听梁若施说话我脑仁疼
虽出自于刘大编剧。还是有拼装感。
被全片一个又一个的短镜头折磨得很烦,镜头太短以至于让我感觉,演员不能将人物情绪的演绎能饱满而充沛的释放出来。全片最喜欢的演员是归亚蕾,看到这个人物设置很容易的让我想到了《自梳》里的她,沉郁,老练,充满沧桑沉淀感。
演员太做作,表演过于用力。但是有几个小细节还是很细腻的。
我只想知道这电影获奖那么多,看点在哪里……
爱的太假,太矫情,拍的太刻意,太流于表面,完完全全是流水账式的叙述,琼瑶式的狗血。陈秋水和王碧云的等待动机很不足,人物形象显得非常标签化,电影既没有诠释他们为什么要等,也没有说明,他们为什么不为其他人动心,剧情处理的非常模式化。2006年的金鸡奖已经没落了,在当时有《天狗》还有《东京审判》,把奖颁给此片,显然是有统战的政治味道。本来想打三星,冲着金鸡奖,打一星讽刺一下。
恶心人的爱情。
记得还哭了,陈坤演的很好~李冰冰演的也不错!
。。奇葩的剧本,奇葩的选角,奇葩的音乐。
刘恒,王道!
這是一部爆笑不斷的噁心劇。前半段是瓊瑤+日劇+台灣偶像劇,後半段李冰冰的行徑噁到我了。台灣的包裝內裡是大陸的芯,所以那個味道是奇怪無比的。徐若瑄是把電影當偶像劇演的,演技很爛。陳坤呢,幸虧死得早,要不文革就好看了。另外呢,開始的長鏡頭挺好滴,李冰冰演技是不錯滴,最後歸亞蕾的大特寫也挺震人滴,徐若瑄跟張志斌結果怎樣卻沒交代好。
徐若瑄的表演太恶了 狂吐!
镜头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