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 2013-12-27 果真和电视剧的剧情不同,laughing以前是双重卧底?
一哥以前也是卧底,看来就是《学警狙击》里胡sir说的,放出一个警察,社会多一个不安分子,一哥被杀,也印证了那句著名的金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laughing的五元银仔原来是一哥给的啊,而警察编号66715明显后于钟立文和李柏翘,说明laughing的确没死,还回归了警察。
亮点在最后,laughing终于变成了熟悉的那个laughing,碰上的两个小警察竟然是阿Ron和苗苗,也算是有意和《学警狙击》接轨吧,俩人出来的时候太萌了!
法拉的表现也不差,要不然不会在新剧里和laughing再续前缘了。
还有黄德斌的卧底,明明学警2里面他就是和李sir、张sir最好的朋友,说是赌钱而死,难道这才是真正的死法?
又一个laughing式的卧底?
片尾处怎么说是跟孝哥呢,这算个漏洞吧,应该是天哥。
文/梦见乌鸦这部从开拍到上映仅用了2个月时间的小成本电影最终能力压《窃听风云》成为今年迄今为止香港最卖座的电影,不外乎两个原因,首先就是超级热门剧集《学警狙击》里的人气角色Laughing哥在大银幕上讲述剧集之前的故事,另外就是一个带有老式港片味道的故事在如今港市低迷的情况下能让港片迷感受到那久违的气息。
虽说这部“小电影”无论从制作还是影响力方面都无法阻止目前港片继续下沉的状态,但是邱礼涛与他的诚意班底却给了望眼欲穿的港迷们一次“开斋”的机会,而且味道不错。
首先,Laughing哥在《学警狙击》里就是一个配角级的人物,但是论人气他估计还算头牌,电视剧俺目前正在恶补,关于“Laughing哥现象”中种种论断俺还不敢妄加定论。
但是能出现一部讲述此人身前故事的电影并且如此大火,可见这个Laughing哥足够有能让人Laughing到最后的本领。
不过本片Laughing哥只能算是个穿针引线的关键人物,论其地位还得排到黄秋生与吴镇宇这两位大佬之后,或者说能与头两位共分戏份。
谢天华在大银幕上摸爬滚打的多年一直与跑龙套为主,此回单独为其立传,从中可以看出这个万年配角凭借着剧集中的人物几乎可以龙出生天了。
不过《古惑仔》出身的谢天华在电影里还是略显稚嫩,充其量也还是个小混混类型的人物,其“气场”还是无法与沉浸多年的黄秋生和吴镇宇抗衡,黄、吴两位老戏骨对于这种角色实在驾轻就熟,片中自然也是本色发挥,顺便能提携小弟一道,三位重量级人物在电影里精彩的对手戏是本片最大的看点,而且最为关键人物的谢天华的Laughing哥虽气质方面还未见大气,但其不错的形象和有血有肉的演技已经在多年的配角生涯中磨练出棱角,可以断定,凭借着《变节》的大卖,谢天华的确可以在不久的将来于大银幕上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
其次,本片最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这个纯正港式味道的故事了。
双重无间、黑帮火拼、扛把子与小混混打天下这些在大陆影视剧中所不齿的视角却在港片世界里大放异彩。
这个白里透黑的故事算不上新意,与港片鼎盛时期的电影还有不少的距离,从其中可以找到《无间道》和《黑白道》等片的影子,Laughing哥也和陈永仁和小海的人物形象类似,但是目前香港电影里不正是缺少这种带有古惑仔气息和警匪双边的饱满故事吗?
虽说作为剧集的前传,但是电影的故事却有自己完整独立性,没用看过《学警狙击》的观众欣赏本片毫不费力。
Laughing哥的双重卧底身份是本片的一大看点,而且与两位大佬之间的恩怨也左右的故事的发展。
本片的故事不算峰回路转,但大量的闪回和人物内心的描写交给我们大量的信息,黄秋生的阿一角色不显山不露水,却总让人吃惊;吴镇宇飞扬跋扈但重情重义,这个两个角色对于可以看做二人在是《黑白道》与《黑白森林》里角色的延伸版,虽说身份有所变化,但形象和气质大同小异。
电影中剧情冲突比比皆是,80分钟的时间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故事情节内容,包括Laughing哥与冼警官的瓜葛、与阿一和坐头之间的恩怨,还有在江湖世界略显平淡却不可不无的爱情故事,那种对命运的无奈之感拍出应有的意境。
一部电影下来让我们觉得有点吃不消,过多的故事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电视剧,而电影中对各种人物取舍实在有些忍痛割爱,包括黎耀祥在内的众多角色本来大有作用发挥,可惜3位主要人物占用了大量的戏份使得一些配角只能作为龙套,这也使得后期这些人物自身的情节无法过于闪光,令人遗憾。
当然这部小成本的电影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其中过多的闪回令人眼花缭乱,过多的前情概要不得不要闪回出现,这样一来使得观众处于对片中故事一种亦幻亦真的感觉,另外也破坏了整体连贯性。
而且由于成本的有限,片子在动作场面的处理上有些捉襟见肘,再次叹息一下港片的尴尬处境。
作为目前香港为数不多的港片导演旗帜之一,邱礼涛一直以来就是用纯正的港片的满足影迷的口味,近几年来,邱礼涛一直在主流电影与B级片之间游走,而且多年以来独特的风格更是博得了cult影迷的喜爱。
这次主流制作的《变节》依然透露那种命运对小人物的玩弄,邱礼涛对片中人物的内心描写可见一斑,Laughing哥那矛盾的内心和尴尬处境通过大量的细节和对白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Laughing哥、阿一和警察三人并排的瞬间,还有他绝不离手的硬币。
而且片中看似圆满的结局其实饱含的无尽的悲凉,邱礼涛对大环境下的小人物处境刻画值得称道。
总的来说,无论是港片迷还是《学警狙击》的fans,这部《Laughing.Gor之变节》绝对能满足你的观影愿望,快速的故事发展和剪辑让我们看到了老式港片的内涵,你可以说是对老港的复刻,也可以说是回归,总之电影在80分钟内交给我们一个完整饱满的故事和亦正亦邪的人物,这恐怕是每个影迷想在电影里看到的。
另外,结尾处《学警狙击》的两位主角吴卓羲和陈键锋的出场除了为照应剧集之外,也让电视剧fans倍感亲切。
剧本垃圾——后无间道时代的衍生物,只是把车轱辘话再多说一轮,还说不圆。
猪脚垃圾——我是说谢天华和陈法拉。
谢天华好歹也年纪一把了,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机会,演得可真不咋地,这点他得好好像机动部队-绝路中的曾国祥学学。
拍得马马虎虎,但太多闪回闪得让人心烦,本来没那么多事,闪一把就显得会叙事了吗?
这片就一个看点:看两位大佬飙戏。
秋生哥抹着暗红唇彩,潮中带阴,阴中带狠,幽幽的声线让人不寒而栗;而吴镇宇则奉献了他在旺角揸fit人后最飞扬跋扈的一次表演,演到动情处几个小动作就压住了场面。
这戏已经有够烂,若不是他俩,还不知道会被怎样轰至渣……
看过《学警狙击》的人大概没有不被Laughing哥俘获的吧,那么自然而然的绝不会错过此片,可想而知包括众多师奶在内的庞大群体贡献了多少票房,一举击败型男组合的《窃听风云》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然而,赋予太多感情寄托和意义的结果就是,即便影片远不如期望的那样精彩,也照样能获得不少喝彩和肯定。
是的,其实我想说的是,我有点失望。
首先是结构问题,太多的插叙使得影片整体显得松散凌乱,有支离破碎之感。
诚然,该交代的必须得交代,但要交代的事越多,安排穿插就越需要谨慎和技巧,可惜导演做到的不过是事件和回忆片段的堆砌,数次令我产生注意力暂时游离的不现实感。
形散了,神也不见得集中。
Laughing哥从来就不是神化了的人物,其双重卧底身份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变节”这一中心主题更加扑朔迷离、荆棘曲折、跌宕起伏。
可以想象,他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经历各种变故和考验,必定是承受了异于常人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超负荷大脑运转的,被动的接受他人的安排,时刻恐惧着身份被揭穿的可怕后果,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本身就是折磨。
究竟主宰人生的是命运还是自己,谁又是真正能够信任的,Laughing在经过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逃亡和生离死别后看透了太多的事,这才做出了他认为正确的最后抉择——“维护法纪,终身承诺”。
而在此之前,他的内心一直处于混沌的灰色地带,正如他对冼警官说的,他已经分不清是在演戏还是真的在混黑社会,分不清穿上警服后的他是人还是鬼。
身份的迷失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动摇,整个变节过程也就是从自我怀疑转变到自我肯定的纠结过程,然而这个过程在片中却有所淡化。
Laughing做出变节抉择是存在主客观条件,一方面最信任最尊敬的一哥不仅不信任他还企图杀他而冼警官却没有抛弃他,一方面他对警察身份的确有一份认同和期望(在伪装成警察逃跑时有个小朋友向他敬礼,他回敬的时候激动地腰杆都挺直了,好像他就是彻头彻尾的正大光明的警察,这个细节设计的非常棒,很好的诠释了这点),只是这个主观条件的产生仍缺乏合情合理的解释和必要的交代。
警察身份对他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毕竟他还在警察学校的时候就被选中去当卧底,要说潜移默化的话恐怕时间和环境都构不成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我们还在感叹谢天华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却发现他似乎后劲不足,这可能与本人在心理上太过得瑟有所懈怠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与对手过于强劲。
《学警狙击》中Laughing的出色使两位男主沦为配角,不料风水轮流,当Laughing成为名义上的第一男主角,也难免不幸的被无论造型还是表现都更为出彩的黄秋生和吴镇宇盖过风头。
此片的拍摄目的是趁势头正劲挖掘开发Laughing的剩余价值,它做到了,可谢天华却没能从中得益,甚至可以说是在为别人作嫁衣裳。
黄秋生是天生的平面模特,倒不是说身材有多么棒,更无关日渐苍老的容颜,而是本色独特的气质使然,在本片体现的尤为出挑。
一哥的穿着、发型和妆容无不弥漫着浓重的哥特风格,黑暗色系高调透露着诡异的华丽,几乎每次出场都那么有明星范儿,实在太潮、太有腔调了。
尤其去探望冼警官的那身,出现在医院这样严肃冰冷的场合,已经是个异类,他却完全不在乎自己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自顾自地走着,彷佛本是T台而非医院。
我不知这个人物造型的设计初衷是什么,或许也无必要去深究设计理念和隐晦意义,只是觉得这样的视觉效果与一哥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不温不火、死样怪气的感觉无不诠释着“另类”二字,倒也贴合。
一哥将冷冽的阴柔与妖魅的桀骜集于一身的外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夸张的脸部妆容(黑色眼线与大红唇色是亮点)就像是一个面具,隐藏着内心的真实思想,二者貌似格格不入,却映射出一哥性格中的矛盾点,一方面让人猜不透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方面离自己最初的想法和期望渐行渐远,因而反衬得相得益彰。
塑造过各式各样造型和性格的角色的黄秋生本是妖孽一样的演员,演绎处事作风表面温和实则阴险的一哥对他来说并不在话下。
或许是导演们都心有灵犀的看到了吴镇宇身上的那股子不同于他人的乖张,他所演的黑社会老大总有种神经质的特质,然而此次出演座头却着实突破了一回。
座头与一哥是迥然不同的两种人,他性格火爆不羁易冲动,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做事通常采取的都是简单粗暴的方式,总是给人肾上腺素分泌过度的感觉,却不乏温情,面对唯一的亲妹妹,他那兄长如父的宠爱、包容和保护着实令人感动。
虽然同为黑社会,比起一哥,座头更像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而我们在《学警狙击》看到的Laughing其实就有座头的影子,这是不是意味着除了与座头妹妹拍拖这层关系之外Laughing对座头其实有一份惺惺相惜的感情,亦或是存在模仿座头的成分?
此片拍得仓促,情节和拍摄细节上都未经精心琢磨,高潮部分配角都死得太儿戏了,导演对于混战的驾驭能力也有限。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TVB的忠实粉丝,看此片最大的乐趣之一莫过于搜寻和辨认那些熟悉的面孔了,连柴九哥都客串一把,实在惊喜——话说此次TVB出动了相当多的二三流演员和龙套加入其中,想必投入不多却回报颇丰吧,嘿嘿——就像玩经典的找不同游戏一样,每每有所发现都会有成就感。
然而,一直等到看完才确定天哥、左轮等人真的不会出现,还是不免有点小失落。
还好,最后出现了Laughing把玩5元硬币以及与钟立文和李柏翘发生争执的桥段,再加上一句“等会儿要见孝哥”,不禁莞尔一笑,于是释然了。
取材于《学警狙击》又脱胎于《学警狙击》,此片与《学警狙击》千丝万缕的关系是万万不可能剪断的。
btw,再说说男人戏中的女人们。
座头妹妹Karen的出场太突兀,陈法拉的表现尚可。
吕慧仪绝对是亮点,甚至有时还会抢黄秋生的戏,相较于一哥的不动声色、慢条斯理,这个女友实在太猛、太彪悍、太有攻击性了,在几位社团大佬的面前丝毫不露怯犯憷,尽管事实上她只是一哥的喉舌而已,但看架势俨然是与一哥和座头平起平坐的一姐嘛。
相比之下,同是港姐出身的叶翠翠不但戏份少的可怜,演技和气场也完败于吕慧仪,就算是花瓶也是个不称职的花瓶。
半年前TVB《学警狙击》热映,我们都被Laughing哥和孝哥折服,死过去了TVB都顺意民意在大结局复活。
几年前一部低成本《无间道》再次引爆了香港人的英雄情结,一时间拯救了低迷的港片市场,男人的片儿满天下。
今次是升级版。
其实看不懂一哥的恋装癖和“手”要表达的内容,倒是旁边的那妞儿很赞。
终于认可了柴九的演技。
吴镇宇此次依然靓坤。
曾志伟出演进兴头号无新意。
黄日华长了一张O记的脸(莫非因为O记实录?
)。
元彪很久不见。
油头小gay-sunny哥也小有亮点。
还有最后叛变的十三叔。
莫名其妙的陈法拉。
卧卧底Laughing哥的硬币情结。
此片出现了多次两人或者三人对峙,一起死光光的画面。
也是比无间道更能从消极的负面反映一个卧底的内心挣扎。
每日过着背叛兄弟的生活,即使卧底返回正义的一方,就能重新开始?
不愧是邱礼涛的作品,邱是香港少数几位还在坚持本土风格的导演,在本片中,从对各色人物形象的刻画,台词的运用,已经最终的结局设计,都非常难得的让人看到些香港电影的味道,当然香港电影为什么能风靡全世界,其原因就是它能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像现在越来越多的所谓合拍片,为了赚快钱,完全放弃了自己的风格,就长期发展来看,对于香港电影事业的发展无异于是自杀。。。
邵氏好久没拍电影了,上一部还是2003年刘家良和吴京的《醉马骝》,这次一出手就使出了全力,不仅TVB演员来了一大批助阵,还重金请来黄秋生和吴镇宇,编剧用了叶天成,导演请的邱礼涛,在现今的香港电影界,这绝对是非常有实力的一组团队。。。
吴镇宇和黄秋生的造型都非常抢眼,两位老戏骨也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吴镇宇可比《追影》中的要强太多),谢天华倒是发挥一般般,感觉这吴镇宇和黄秋生这两位大牌面前,一众TVB演员反倒有些缩手缩脚,发挥不太出来,除他们两人之外,有一个表现比较抢眼,就是黄日华,从TVB出来发展以后,他尝试过几个角色,都不是太成功,在本片中,饰演一个正气凛然的警察,好像是突然找回了当年在TVB时的感觉,表演游刃有余,和角色融合成一体,其实以他的气质和表演风格,如果多试试这类角色,所不定会在电影界找到一条出路。。。
本片片酬比较有趣:黄秋生:200万左右,吴镇宇:130万,谢天华:10万,陈法拉:6000元,TVB小配角:每场戏500元(均为港元)。。。
黄秋生、吴镇宇两个老戏骨,只要有他们这样的人在,香港电影我多少还是会关注,虽然偶尔、偶尔、偶尔才会有让我眼前一亮的影片出现,但还是戒不掉港片的情结。
拍烂了的古惑仔、警察和卧底,到处都是卧底,到处都是鬼,电影变得和现实一样,越来越远的人心,让人们除了相信自己外,没有其他的选择。
就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样的人可以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生存。
必备条件一:心狠手辣。
吴镇宇就是典型代表,只要他的表情摆在那,你就可以明白这是一个狠角色,延续古惑仔里靓坤的绝技,玻璃瓶爆头。
而且他的死也是因为最终心软害死了自己,可见心狠手辣之重要。
必备条件二:头脑。
打打杀杀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最终解决问题前,需要以手段来让打打杀杀变得容易简单,黄秋生从一开始就忍吴镇宇,在Laughing面前装好人,这都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最后釜底抽薪,一网打尽。
而且黄秋生也具备了心狠手辣的特质,因此他毙了吴镇宇……那么黄秋生还缺少什么呢,为什么他也难逃一死呢,见必备条件三。
必备条件三:主角。
对了,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再怎么主角总不能片子放了一半就挂了吧,主角永远被照顾得留到了最后,就算要死,也是在最后,同归于尽啊之类,再蠢的主角,再感情用事的主角,总有如神助。
片子本身就没什么好多说的了,三星。
很好看啊,为什么要跟无间道对比?跟无间道完全两个主线的两个类别的剧情。
最反感那些只看过无间道,没看过学警的人。
这部电影都说是人物传记了,就是因为当年梁笑棠这个角色太火了,才拍的前传。
这部趋于描述梁的前半生,本来就是传记类电影,所以所有都是围绕主角展开的。
本身电影剧情就没有交代目的性,还一堆人说炒无间道的冷饭,这帮人肯定没看过学警
一1997年之后,香港出品的具有纯正港味的电影越来越少,大部分港片(其实是合拍片)因为要打入内地市场,不得不作出调整甚至妥协。
“尽皆过火,尽皆癫狂”(波德维尔语)的港片日渐式微,坚持制作纯正港片的导演越来越少,杜琪峰无疑是其中最难得者,他有时候为了坚持自己的创作,不惜放弃内地市场。
邱礼涛是另外一位坚持者,他近10余年导演的《性工作者十日谈》、《我不卖身,我卖子宫》、《头七》、《Laughing Gor之变节》、《雏妓》、《选老顶》、《失眠》等片,都港味十足。
下面主要以《Laughing Gor之变节》为例来谈谈香港电影的“茶餐厅之味”。
邱礼涛是个快枪手,一般短短几个月就能够拿出一部作品来。
邱礼涛也是一个“杂食”的导演,各种类型的电影都拍过。
许多人竟然因此骂邱礼涛为“烂片导演”,似乎数年磨一剑并且把一种电影类型坚持到底就能够不拍烂片,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其实,影片的好坏,跟制作的时间和归属的类型没有必然的关系。
我看过邱礼涛导演的十余部电影,平心而论,经典之作确实少见,但这些作品大都在及格线以上,离“烂片”还有很大距离!
我反而很佩服邱礼涛导演,他的工作效率在当今的香港影坛鲜有人能够望其项背,而他操刀的电影若论性价比,也是非常高的。
二总的来说,《Laughing Gor之变节》不能说是一部出色的影片,剧情布局、人物塑造都有很多漏洞,这部影片在制作上也略显寒碜,让人记忆深刻的场面欠奉。
《Laughing Gor之变节》的优异之处在于其纯正的港片特色。
影片的节奏很快,每场戏之间几乎没有过渡,让观众完全没有放松的时间。
邱礼涛还通过大量的闪回镜头省略了很多交待性的戏,这在加速电影节奏的同时,也跟观众玩了一下悬念。
影片的剧情其实是非常过火的,各路人马聚焦在Laughing Gor身上,各有打算,于是,规则、利益、情义、爱情等因素交汇在一起,热闹非常,尽皆癫狂。
仔细追究,我们自然发现剧情有很多交待不清楚的地方,比如Karen为什么会爱Laughing Gor爱得那么死心塌地?
又比如一哥离开警队之后是怎么成为大哥级人物的?
这些内情,都会让观众十分费解,但港片就是这样,不求完善,但求过瘾。
《Laughing Gor之变节》正是无视所谓的剧情合理性,才能够做得那么尽,拍得那么好看——若面面俱到,很容易落得画蛇添足、败事有余。
如今的很多港片,都能够看到内地电影人的参与,而《Laughing Gor之变节》之为纯正港片,还在于它是一部完全由港人制作的电影。
影片中追车戏、打斗戏、枪战戏,几乎都是典型港片的类似场面的再现,这些戏虽然没有什么突破,但让我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从而无限缅怀那个港片纷呈的时代。
而演员的表演,因为没有内地演员的参与,不存在表演方式的互动,也就不会有变味的感觉,完全是自然而又夸张的表演方式。
黄秋生、吴镇宇和他们的小弟们更是把我们又带回到那个“古惑江湖”的时代。
三《Laughing Gor之变节》是一部前传。
谢天华在TVB剧集《学警狙击》中出演Laughing Gor一角,该角色火爆荧屏与网络,Laughing Gor一时成为网民景仰之真心英雄。
TVB看到这样的盛况,自然知道有利可图,于是,《Laughing Gor之变节》提上日程。
网民的热情是有时限的,要在他们的热情降温之前捞一票,自然得让快枪手来抢拍(邵氏公司当年常在与别的电影公司打擂台的时候以此招制胜)这部前传,于是,邱礼涛在《学警狙击》落幕仅半年,就拿出了这部《Laughing Gor之变节》,顺利地帮邵氏公司捞了一票。
由于制作《学警狙击》的时候,是没有想到要拍前传的,所以,《Laughing Gor之变节》的剧本并不容易写。
Laughing Gor盛名在外,他的前世今生要是讲不好,很可能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票房惨败,骂声震天。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部电影,对Laughing Gor的身世的叙述虽然勉强,但貌似还说得通。
而且,我们从电影中可以看到,Laughing Gor实在是命运多舛,女朋友死了,在警察局和黑社会两头不是人,最后只能在卧底这条路上一路走到黑,他作为悲剧英雄的结局在此已经埋下伏笔。
对卧底的悲剧命运的描述,邱礼涛已经不是第一次。
2006年,邱礼涛导演的《黑白道》讲的是一个重返警局的卧底最后被逼死的故事。
《Laughing Gor之变节》的整个故事的概念可以说跟《黑白道》是一脉相承的。
在对卧底的内心挣扎的描述方面,《黑白道》要更为详尽一些,但说到卧底这份工作的残酷性,冼Sir最后给Laughing Gor两条路走的那场戏,Laughing Gor一语就道破了。
作为一部没有先兆的前传,《Laughing Gor之变节》勉为其难地完成了对Laughing Gor的前世今生的阐释。
这个阐释当然是不尽人意的,但也已经差强人意。
四这部影片的名字叫“Laughing Gor之变节”,而“变节”在这部影片中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
黄秋生的履历是:警察-卧底-警察-古惑仔,他最后从警察“变节”为古惑仔。
而Laughing Gor的履历是:古惑仔-警察-卧底(双重卧底)-卧底(警察),他最后成功洗底“变节”为警察,他虽然身在黑社会,却是一名真警察。
最后的“变节”者是通过枪杀原先的“变节”者而成功实现“变节”的。
从道义上来说,Laughing Gor射杀自己的“大佬”,是要遭到唾弃的,但他别无选择,唯有如此他才能拯救自己。
Laughing Gor最后成为一名悲剧英雄,说明他在“变节”之后,成了一名忠诚的警察,而他作为双面间谍的那段往事,变成了他的做出人生抉择的成长过程。
我个人觉得,这也是《Laughing Gor之变节》这部影片的一个出色之处,它没有美化一名悲剧英雄的前世今生,而是真实再现了人性的复杂。
五在丰富繁杂的香港的饮食里面,山珍海味固然诱人,但最能够体现香港特色的却是无处不在的茶餐厅。
茶餐厅的美食不及酒楼丰盛,也不像西餐那么讲究品位,但它却是每一个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味道深入每一个香港人的肠胃。
我以为,纯正的港片,如茶餐厅之美食,尽是茶餐厅之味!
茶餐厅的消费是非常大众化的,而纯正的港片也大多走快餐路线,如果港片偶尔让你有吃上大餐的感觉,那是因为料好、厨师好,而不是因为档次有了多大的提高。
《Laughing Gor之变节》说到底也不过是一道电影快餐,好在用料还过得去,而邱礼涛的厨艺也不失水准。
像《Laughing Gor之变节》这样的纯正港片,本该如茶餐厅那样在香港遍地开花,如今却几乎成了不合时宜的品种了。
这实在是港片的悲哀!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称,港式茶餐厅在内地的市场是不断萎缩的,这是内地餐饮业越来越丰富和多元之下的必然结果。
随着年轻一代成为娱乐消费的主力军,所谓纯正港片的粉丝也在不断流失,香港电影中的“茶餐厅之味”恐怕也会逐渐消失。
一部《无间道》让“二五仔”成为光荣传统,两大影帝一起演绎既伟大又纠结的“二五仔”生涯,可歌可泣,大获成功。
“二五仔”的形象既然深入人心,此后的黑帮电影也就照搬照抄,导致这几年的一系列黑帮电影,廉政题材,全都少不了“二五仔”。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二五仔”的存在也是很必要的。
职场上没有“二五仔”,老板怎么能离间员工,政党里没有“二五仔”,老百姓怎么有热闹看,生意场上没有“二五仔”,又怎么重新结交狐朋狗友。
从历史上看,“二五仔”也是有传统的,蒋干不盗信,赤壁都烧不起来。
“二五仔”人人痛恨,但也人人欢迎。
《变节》根据TVB今年大热的电视剧《学警阻击》衍生,laughing哥形象成功地从小屏幕搬到大屏幕。
大概是担心电视剧主角撑不起台面,又邀请了黄秋生和吴镇宇加入。
这两位都是黑社会专业户,看多了黑帮片的,看到他们就像见了亲人。
虽然是驾轻就熟的角色,两位的表现仍然有惊喜。
片中最有特色的,是他们在酒楼的那场骂战,既简约又华美,既骠悍又玲珑,酷到极致是可亲,骂到深处始轻盈。
这部片的内容很有点《低俗小说》里那股幽默劲。
laughing哥本来是黄秋生的小弟,被黄秋生要求到警察堆里卧底。
没想到去当警员时又被元彪看中,安排到黄秋生身边当卧底。
一个正常人要当卧底已经是够纠结的了,没想到当了卧底后还要再当卧底。
一个人连卧两次是很累的,也容易晕,聪明如laughing哥,在华丽丽变化的形势面前,也搞不清楚到底要卧哪边。
当然最重要的问题是,卧底实际上是“二五仔”的学名,而“二五仔”是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信任的。
这一点可以由他的老大黄秋生为前车可鉴。
故事告诉我们,原来黄秋生当年也是一名警察,被安排到黑社会去卧底,任务完成后,总是遭队员猜疑,最后为排脱“二五仔”的嫌疑,索性当黑社会去了。
怎么黑社会就如此容易同化呢,是不是像《黑白森林》里说的,由白变黑容易,由黑洗白难?
感觉上是黑社会更认同“二五仔”的存在,反正到处都是二五仔,就看谁比谁更二了。
所以黄秋生不介意laughing哥两边卧,重要的是看关键时候你帮谁,但警方就不同,因为在猫抓老鼠的游戏中,警察是一定要当猫的。
TVB今年大热的“柴九”在片中扮演了一个不甚可亲的角色,坚决不给“二五仔”生路。
当年间接刺激黄秋生的出走,今天同样痛打第二代“二五仔”laughing哥。
“二五仔”在电影中从来是不可能得到好下场的。
这是一个悖论,假如是一个好结局,观众会起哄,怀疑电影弘扬“二五仔”精神,但是看到不好的结局,观众又会一边抹眼泪一边说,为什么安排得这么惨。
一部以“二五仔”为主题,将“二五仔”正述,反述,推理述,演绎述的电影告诉我们,“二五仔”不是那么好当的,首先你要选对老板,其次你要选对时机换老板,第三你要明白,就算做对前面两点,也不能保证你有好下场。
第四,第五……总之,电影里已经说明了有关“二五仔”的一切可能。
这是一部集“二五仔”于一切的大成者,假如还有电影把“二五仔”演绎得更复杂,更纠结,我也不愿意看了。
因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只要了解前三点已经足够。
你他妈还是邱礼涛么????黄秋生你头上就是一坨屎!
单薄总是王维的最爱。
佩服邱导的高产呀今年 片子就没什么新意 不过好在是抱着看人的心态....造型很潮的古惑仔 动作指导实在是烂~另 1无线搞的很像迷你剧 感觉欠佳 2我越来越不喜欢谢天华 演技一般般 实力没壮大 架子倒挺大
邱礼涛被<无间道>整的头疼了才拍出这部戏,邵氏和tvb沦落到这种地步我没话说,还有里面的一个<大唐双龙传>男主角吴卓羲在那里跑大龙套.不好看也不敢说好看.
laughing哥从刘建明变成了陈永仁,最后吴卓羲和陈键锋的客串是亮点。
TVB再次证明了 有些警匪片里的“卧底是卧卧底”的180度逆转结局
多此一片!
其实阵容相当强大啊……好爱吴镇宇啊!但是这个系列人一轮又一轮的换,唉。
有laughing有sunny。黄秋生的妆容好个性
tvb自家联欢,黄吴二人真是仙啊。好老土的桥,无间道害得差佬和古惑仔都没了安全感。邱礼涛老师是一朵奇葩
拍的什么几吧啊 电视电影也拿出来装逼
有个哥哥真好。好喜欢laughing!!!!!!
主要是看黄秋生和吴镇宇的表演,特别是吴镇宇,又当了一回古蛊仔里面的靓坤了。
導演手法幼稚,基本上是電視電影的質量,無非是多了幾個明星,多了一點暴力。不把這種題材拍到殘,香港電影圈是不會罷休的。陳法拉完全淪為花瓶。
黄秋生你好帅。。。。
这么多大牌撑着,故事还是让人无语,亏了
2012Oct15,吴中路117号,豆瓣在线观看。(PPS)
竟然有这么多老戏骨 黄日华 黄秋生 吴振宇 曾志伟 元彪
卧底卧底卧卧底
四星全给吴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