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吧,这故事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
1是从李越确实换了精神病,产生了幻觉,内心里面的两个声音在呼喊。
2是老外确实存在,而这点就比较魔幻类了。
如果看过韩国的《开心鬼》上身,就不难理解。
是帮助李越自我意识从新建立的一个过程。
故事本身还行,导演还缺火候,人物内心还有欠缺表现。
很喜欢这片子的拍摄手法,镜头对细节的扑捉推进情节的发展。
例如,李越尝试自杀的第二天 醒来 发现地上的绳子 怕妻子看到 赶紧把绳子藏到房间,镜头拍了房间的全景,是个婴儿房。。
以推进后面讲述孩子流产的情节。
还有很多对人物的特写。
吴彦祖的表演实在可圈可点。
完全诠释了一个精神分裂的矛盾心理世界。。
这个四星 是冲着吴彦祖的精湛的演绎给的。
个人认为,影片的主题是体现 沟通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一个是向现实妥协的自己,一个是坚持自我的自己。
两个”自己”总是在打架,这样就造成我们自身的压力,而 沟通 就是排解压力的有效方式。
如果李越 在孩子流产之后 跟妻子好好谈谈,就不会在心理憋着难受。
如果李越早点跟孙彪说芯片的问题 或者跟王总确认下听证会的事,就知道自己被阳总忽悠了,就不会在“失去工作“和”昧着良心”之间苦苦挣扎。。
最后也不会精神分裂了。。
片尾,俩人在机场的对话 也点明了整个影片的主题 个人挫见。
伍仕贤导演的新作,让我大感失望。
前作《独自等待》惊艳不已,抓准了80后年轻一代的跳动命脉。
没想到期待了7年,导演描述的这个年轻的群体变得如此怪异。
导演要描述的80后一代在现今中国并没有完全地成熟起来,或者说并没能有自身鲜明的特色,所以导演选取展示的都是些表面的现象:高薪白领、工作压力、感情危机、住公寓、开房车等等,不论放在70后或60后人士,都可以成立,根本没有挖掘出80后群体的真正问题/魅力所在。
于是,影片中关于这些方面的描写,都没能引起我太大共鸣。
引起我兴趣的是影片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题材的东西,比如奶粉和豆腐问题,这些应该才是导演最擅长的,因为在他的成名作《车四十四》中已有非常完美的诠释。
但即便是这些尖锐的话题,却在这里变得毫无批判力度,完全让位于“中产阶级”的工作和感情问题。
影片有很多场景都在广州拍摄,但看的时候却无法有效地融入到这些熟悉的场景中,更不用说剧情了。
印象中把广州用得较为理想的是尹丽川的《牛郎织女》,那种生活环境才是跟广州最贴切的。
By 亂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個都市上班族,整天勤勤懇懇上班、認認真真幹活,卻被車貸、房貨壓得喘不過氣。
你的上司是個財迷,沒有多少行之有效的經營之道,卻善於尋找各種理由克扣下屬獎金。
周圍的朋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或者在你的事業上升時期使個絆子,讓你心生苦悶卻又無可奈何。
正當你孤立無援,幻想出現俠客伸張正義的時候,一個即將為你擺平所有煩心事的關鍵人物,在一輪明月的映襯下從天而降。
他不是鬥篷飄飄、胸口寫著“S”的美國超人,而是一個頭戴解放軍棉帽、運動短褲外穿、緊身衣上印有“HLF”字樣的“活雷鋒”……如果把電影《形影不離》(Inseparable)說成一部平民英雄“活雷鋒”的成長記似乎並不為過。
首先,平民英雄大多出身低層,時運不濟、命運多舛,在高人的指引下才一點點步入正途。
李越(吳彥祖 飾)一個義肢公司的電子芯片設計師,為人忠厚老實,沒有多少朋友,但與身為調查記者的妻子阿胖(龔蓓苾 飾)一起生活,小日子還算甜蜜。
數月前,李越的父母因車禍去世,阿胖也因為吃了假冒葉酸片導致流產,李越無比悲痛,夫妻關系也跌入冰點。
終於一天,忍受不了各種壓力的李越,一個人在家中準備上吊自殺。
正當他猶豫不絕的時候,兩次被一個叫查克(凱文•史派西 飾)的美國人鄰居打斷。
在風趣詼諧甚至有點不正經的查克的開導下,李越放棄了自殺的念頭,心態變得陽光起來,兩人從此成了好朋友。
其次,平民英雄要充滿使命感,站在公理的立場上維護社會正義。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此言不虛,人們在幫助他人的時候,下意識地會有一種崇高感,既而成為很強烈的自我滿足。
這時,“他人”與“自己”之間的界線愈漸模糊,兩者成了某種很微妙的情感共同體。
李越在查克的指引下,開始走出陰影,“解放思想、尋找使命”。
他穿上胸口印有“HLF”字樣的緊身衣,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
懲治街頭欺負老農的有錢人、教訓母嬰產品公司的黑心老板、在醫院門前提醒老年人警惕醫托、炸掉黑心豆腐的生產窩點……而李越在成為“活雷鋒”後,性格變得開朗,也更有自信了,與妻子阿胖的冰冷關系也開始逐漸融解。
再次,平民英雄經歷新一輪的挫折後,開始逐漸成熟、蛻變,最終走向新的人生。
當李越和查克兩人還沈浸在“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喜悅中時,沒想到卻冤枉並打傷了豆腐小販,被警方拘留。
在成為“活雷鋒”的日子裏,李越也逐漸意識到查克和身邊的“阿胖”都是自己幻想出來的人物,而真正的阿胖正在外地出差。
隨後,警察的一番話算是點醒了這位憨厚卻執著的平民英雄:“你要是對這個東西懷疑,可以向有關部門反映……你這事兒幹得太笨了,以後動動腦子。
你不能說社會上個別人見利忘義,就能代表大多數。
”“活雷鋒”並不是超人,他在維護社會正義時,無法超脫於社會現實,必須學會辨別與周旋,同時註意不要搶了“有關部門”的飯碗。
《形影不離》的導演伍仕賢,1975年生於臺灣,父親是美籍華人,母親是美國人,先後到過18個國家和地區,在融合東西文化方面有著過人的本領。
伍仕賢在片中創造了美國超人一樣的中國“活雷鋒”,並不是對雷鋒精神的惡搞,而是為其註入了“維護社會正義與公平”的新內涵。
新時代的“活雷鋒”不僅要敢於揚清揚善,更要學會激濁懲惡。
【媒體約稿、轉載,還請告知在下】
很偶然的一个周末,在家看了“独自等待”后追看这部电影。
剧情悬疑、轻喜剧,心理揭示、幻觉和现实的重叠都比“独自等待”要丰满、深刻的多,表现手法也很多样,反映现实,颇有内涵,确实是近年来观后难得为之一振的好片。
电影里多重线索的布设,活雷锋和蝙蝠侠的“无厘头”后现代解构主义使用,精神分裂或是第二人格的设定。
也许很多人难以接受或理解,但是我觉得紧扣了“形影不离”的主题,不管伍仕贤导演使用了何种导演语言和表现形式,全片体现的都是呼唤内心的爱与正义。
形似精神分裂或第二人格中存在的凯文·史派西,从片头拯救自杀的李越,到召唤李越实行对砸三轮车的霸蛮车主、制造无叶酸成分的假孕妇用品以及指使李越在公司上市前听证会作假的种种行为报复都是一种对内心爱和正义的解放:如放孙魁摩托车和王总的汽车的轮胎气、砸霸蛮车主的豪车、拷问裸奔的中外合资孕幼公司的外方老板、烧毁甲醛豆腐窝点等各种超现实或可称为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行为,都不过是电影包装的一个外壳罢了。
实质是从小孩子似的戏剧性报复逐渐引申到对社会不公和黑暗的一种以活雷锋和蝙蝠侠的扮演畅快的表达受压抑的内心的解放和解脱。
虚幻和现实结合,社会现实与李越个人遭遇的结合,以虚构的中情局特工凯文·史派西和妻子形象在影片中不断的介入李越的生活,呼唤其解放内心的正义和爱。
也反映了在当下都市人面对生活压力、社会黑暗、家庭情感等种种矛盾、纠结、彷徨、无助的精神状态,抑郁、压抑、道德感的扭曲。
从小到大,父母、学校、老师以前一直告诉我们要做”诚实的人、勇敢的人“,要“学雷锋,做好人好事;扶助弱小,声张正义”。
揭示了教育、善良人格和现实中的欺压弱小、造假害人等阴暗处处存在的巨大反差。
“谁也别想欺侮人”,这体现了伍仕贤导演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注,只不过以电影方式表达出来而已,甚至是采取了比较喜剧化的无厘头后现代解构主义来显现。
无论是真实还是虚幻,内心的正义和爱永远与你相伴,我想这可能就是片名”形影不离“的由来吧。
不管是李越夫妻互相体悟的关爱,和李越不顾房贷、车贷等现实生活压力准备辞职而表达坚持内心正义。
及至片尾以被查处的中外合资孕幼公司、公司正视假肢产品的问题,撤除王总职务、孙魁”卧底“的曝光,李越夫妻重归于好共乘着小摩托车快乐而去给了大家一个欢喜的结尾,但是之后继续放置了虚构的中情局特工凯文·史派西和妻子形象又,一句”你有什么打算“、”没什么,你呢“。
也许社会走向公平正义,人人都永远秉持爱与正义是伍仕贤导演想要表达和希望看到的。
这才是我理解中的“形影不离”的真义。
多年之后再看伍仕贤的片子,我有点儿不知所措。
片子昨天下载下来,却一直没忍心看,看到大家的影评里充斥着“精神病”的字眼,我就没有勇气往下看。
最近比较不能无厘头类似的片子,我很怕这片子像《A面B面》一样让人觉得很蛋疼。
看了看演员变,有闫妮,我心想吴彦祖和闫妮搭配,会有什么效果?
会不会有红配绿的感觉?
间歇性的失眠让我打开了这部片子,看了下去。
前半部分我真的觉得理解起来很困难,正如凯文史派西在电梯口用生涩的中文冲着伍仕贤骂了那句“傻逼”一样,我真的觉得这部电影拍的挺傻逼的。
我心说伍仕贤你丫是怎么了?
曾经的《独自等待》让初中生的文艺青年的我流了无数泪水,怎么到了几年之后,开始令成年没多久的我阳痿兼蛋碎。
我不清楚每个人和每个人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突然冒出来一个伍仕贤,更不知道怎么就冒出来一个凯文史派西。
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傻逼片子,有点儿摇滚,有点儿无厘头。
在史派西这个老骚的带领下,我发现明明很正常的吴彦祖开始渐渐抽风,我开始以为是不是史派西就是个精神病,然后把吴彦祖也感染成了精神病。
扎轮胎,砸车,阳台变花园。
诸多奇怪的情境拼凑到一起,让我真的不知道去如何理解。
最坑爹的是吴彦祖踩着缝纫机给自己做了套衣服,活脱脱的《海扁王》嘛!
当我看到胸口那大大的HLF,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比较思维跳跃,我竟然想到的就是“开封菜”=KFC,然后把HLF和我能想象到的最接近的词语配对,居然就是“活雷锋”,随后就验证了我的正确。
但情节还是看不懂。
就在我思维枯竭的时候,电影终于给出了我线索。
原来吴彦祖患有精神分裂,原因是父母双亡,老婆流产。
于是产生了幻觉,史派西果然是幻觉,活脱脱的就是他妈的一个虚幻啊!
此时开始也是电影的转折。
不得不说伍仕贤这个假中国人的拍片已经编剧能力之强,他用好莱坞管用的叙事模式,描述了一个很庞大的故事。
虽有不足,但凭心而论,有多少好莱坞的片子能很成功?
好莱坞便是喜欢把所有的线索摆出来,让你不明所以,而后再经过一个转折的交待,给之前所有错综复杂的情节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他妈的都快成了美国编剧的必修课了,似乎不这么安排情节,就不是合格编剧!
-华丽分割现在我想聊一聊自己从电影中感觉到伍仕贤想表达的东西。
1.从前半部分直到就医这一段,我觉得主要是说明了当代人生活的压力之大,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来,又没有地方可以发泄,只能苦苦挣扎,只能忍之又忍。
诸多荒唐夸张的情节,也正是对压抑的一种宣泄,是对生活的一种不满。
2.HLF放弃吃药,而选择继续和幻觉在一起,也正是表达了苦逼生活的人们渴望过着一种更为刺激,更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事情。
无所谓法律,无所谓其他。
在史派西这个幻觉的支配下,HLF做了几件大事,让人大呼过瘾。
我相信这也令很多人产生了共鸣,当看到黑窝点爆炸的时候,都会不由得说一句——牛逼!!
3.更牛逼之处在于,伍仕贤将对生活中的苦逼的宣泄和社会中的黑暗现象联系到一起。
要知道,说这些东西,这片子很可能就被和谐掉。
这绝逼比宁浩《疯狂的石头》更能考验相关部门的底线。
但伍仕贤成功了。
假药,假豆腐,伍仕贤试图通过电影这个大荧幕的平台表达对这些丧尽天良的人的不满,同时也通过吴彦祖的荒唐方式告诫还在做着没良心的事儿的人,你们丫再继续下去,保不准哪天就真的出现一个HLF,把你丫曝光出来!
虽然我觉得这种并不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但让我们广大老百姓心里痛快了,也算是大功一件。
再次华丽分割我总觉得伍仕贤试图将很多的社会不公现象在电影中表达出来,这更像是一种导演的发泄。
通过电影把自己心中的不满都发泄出来。
但出发点无疑是好的。
吴彦祖看到出租司机狂按喇叭催促残疾哥们儿快走,激起了吴彦祖的同情心。
我相信这个是绝大多数人看到类似事情想要做的事情,但当代社会我们不敢,老奶奶倒地不敢扶啊,谁他妈知道是不是老太太想敲诈啊。
但吴彦祖并没有,他用自己的正义感,下车教训了司机。
同时也教训了卖豆腐的夫妇。
但悲催的是,这2逼精神病犯了,一致认为人家夫妇卖的是甲醛豆腐。
而事实证明,这夫妇卖的是良心豆腐,是好豆腐。
伍仕贤也正是用这样的一场戏,想把观众拉回到现实之中。
他不想让观众想得太多,觉得社会上全是假的,全没良心。
他用这种并不温暖的手法表现了社会上另一面的温暖。
其实,这个社会上还是有很多兢兢业业的良心人。
结尾更是表达了吴彦祖的良心,他没有昧着良心帮公司上市,而是把真相说了出来。
伍仕贤在此处也是用了所有电影惯用的伎俩,好人有好报。
闫妮被革职。
-最后的华丽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只要你坚持看完就会大呼过瘾的片子。
虽然这真的是一部小众电影,不是任何人都能接受的片子。
但我不得不为伍仕贤的努力而做出肯定。
给5星我自己也觉得是偏高的,但也觉得绝不如5.9这么垃圾的分数。
此处不想再吐糟豆瓣电影的评分特点了,我只是觉得,电影就是一个娱乐消遣的产业。
看了电影,觉得舒坦,觉得过瘾,如果捎带着还能有点儿什么启示,那就当是个大彩蛋。
P.S.龚蓓苾真的好看的没得说了!
P.S.2.我曾一度因为在演员表里看到干露露而放弃这部电影,但我还是冲着伍仕贤的面子看了,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阿弥陀佛干露露的戏份不多,不然我真的会果断关掉这部片子。
)
首先,我不会写影评,但是我努力去尝试写作这个东东。
还有,我终于找到了那部电影,我之前看过的,情节和本部电影类似的美国大片,它叫《美丽心灵》,是因为我有很长时间想不起名字来,只记得两部电影情节类似。
不同的是,《美丽心灵》是用了一辈子的时间赶走心中的那的幻觉,而这里恢复的也未免太快了吧。
这种精神分裂,医学上会说是很难痊愈的,只有不断地克服,甚至用一辈子的时间,本电影之中男猪脚的回归正常,是不是想给我们表达什么,比如这个社会很和谐的现象吧,其实,那又是什么呢。
包括我现在写影评也要和姜文一样,去讨论是站着挣钱,还是跪着花钱的纠结,所以我就看不到宁浩的进步,看到中国导演的希望。
有时候,我也想想写个剧本,诸如人物传记,还有社会现象等题材,才能有限,最多拍个微电影吧。
但是,我内心深处还是热爱电影的。
影评是我最近要学习的东西,只是我不经常讨论剧情,只要广告不狗血。
我喜欢电影中那些美好的画面,比如这部电影里那个可以看见广州塔的天台,或者心中能创造的美好,就要好好表现吧。
另外,看电影的时候,女主角真的给了我一种广州的感觉,至少也让我怀念一下我十年前的广州故事吧,请参考《我在广州的半年之痒》。
吴彦祖是我喜欢的明星,电影人,09年那次在丽江的碰面,印象深刻,我把足球踢到了他屁股上,他捡起来给我,握手,拥抱,我还记得他香水的味道,和温和的表情。
不写了,其实与电影无关,如果没有那部美国大片在前,或许我还能说点这部电影的好,只是,即使没有那部经典电影,这里也没有我们想要的那个效果,不过,我们能做的,就是鼓励,对中国电影鼓励。
这尼玛也叫电影。
和同事一起去看电影,大部分都看《泰坦尼克号》,而我选的这部。
回去后大家都睡的很好,他们是因为看了3个小时的沉船,累的,而我是因为看了《形影不离》导致精神上的劳累。
先看硬件,KS 不用说了大师级,吴彦祖也是拿过最年轻导演的当打演员,龚蓓苾也如8年前那样清纯可人。
看懂这部看似无头绪的片子,片中的钥匙就是他抑郁症里幻想出来的自己的妻子,可能很多观众看到两个性格和对吴彦祖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龚蓓苾感到看不懂,现在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扎马尾的是现实的,头发披起来的是吴彦祖想象出来的)首先,关于吴彦祖,每天要忍受着工作欺诈的痛苦,作为年轻的总工程师,他在反复挣扎着人性最后一道良心,看来就算在孩子流产的抑郁症里,他还是没有失去最后的良知,然后在与抑郁症搞笑的搏斗中,又产生了一个老外的幻想,顺便阻止了自己的自杀。
那些两个人之间的对白足以让人喷饭。
于是故事开始了。
伴随着优雅的音乐,配乐是完美,凯文史派西一身贝克曼打扮(蝙蝠侠)那主角呢?
居然是超人加雷锋!!!!!
这还是牛B,电影的前半部乃至中部,一系列的疯狂举动,反映中国现状也好,被扁也好,都刻画得有条不絮,然后这种任何人都向往的只活在自己本能世界的生活最后也会迎来他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的一天,面对良心和工作的抉择,主角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良心,疯狂了大半部电影,所有的铺垫都在最后得到解释,好人有好报,女友的释怀,董事会的认可,如同一部屌丝创业曲,走出抑郁压抑,重新拥有 这个世界。
只有耐心看,看懂的人才理解片中精华!
好电影不是一场肥皂剧,全新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配乐超越一切国产电影!
这部片子在剧情上可以算很新颖,但个人觉得这部片子不能被称为喜剧、因为我从头到尾看完都没有笑、有些地方我还觉得挺可悲、看那个天台的前后背景差不多一样,所以应该是在同一个地方吧、只不过没有植物的那个是先拍的、那段有植物的是后拍的吧、从整个剧情来看砸人车那段很让我无法理解、为啥要砸人车呢?
而且砸完开车就跑、你跑了人家也看到你车号了好吧、人家怎么可能不来找你算账么?
还有那个阻止老人买假药那段、那么说根本没有说服力嘛、但是那些卖假药的为嘛要跑呢?
还有那个死了两个月的金鱼真有些让人受不了、它要真是死了两个月它的尸体也不会那么完整啊、话说为什么最近看的吴彦祖的两个片子都有动物牺牲呢?
哎、下回谁再拍电影可不可以不带上动物啊、这样的牺牲很让我无法接受啊、哎、暂时先说这些、等我想到别的什么不合理的地方我再来写上、
精分可通过撞墙痊愈。雷锋侠的名字叫王海。史派西卖萌靠电梯男。
相比别的国产片,伍仕贤学的有模有样,这么低的评分亏待了他
不管别的 我觉得这个剧情让人很想看下去
蛮欢乐的精分(?)片,但真是没看明白,吴彦祖好帅!
吴彦祖演屌丝没说服力…龚蓓苾被换掉的话电影能加一星。当喜剧看还不错,至于悬疑就算了吧。
5颗星全部都是给凯文史派西的,很开心能在大银幕上看到他。作为一个脑残粉打分不客观不合理也是完全可以被原谅的嘛,呵呵。至于这电影,盼着看《独自等待Ⅱ》的就别指望了,主题很模糊完全不知道导演想说什么,说像《搏击会》那是高看它。还有,雷锋侠很囧。配乐还不错。
中西混杂的失败作品。
前半部分不错,往后就精分了
这个本子放在好莱坞应该会很不错,但放在大陆就觉得假了,吴彦祖的配音更假,配乐不错
两颗都给吴彦祖的美貌
电影台偶然看到的,不知所云
还是不错的 至少用心了 整体评价很高 但是还是输了独自等待一点 输在哪里却又无从发现
有一瞬我以为这会是一部《魔鬼代言人》,无奈眼界太高格局太小,叙事上的新意无法由剪辑呈现。导演努力营造一种接地气的假象,社会热点两性关系一个不落,却成了非悬疑非惊悚非爱情非幽默的四不像,连卖腐都是浅尝辄止。【吴彦祖就算梳个杀马特套个麻袋出去也跟屌丝一点关系也没有好嘛!!!】
浪费我的吴彦祖,
雷锋侠赢了 吴彦祖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可以和Kevin Spacy演对手戏
可能是个很有深度的电影,也有可能是拍坏了的。肤浅如我看到的就是一个精神分裂者自我安慰自我斗争,用精神病的名义做了些想做但不敢做的事。后来事情圆满了,老婆回来了,工作稳定了。外国明星不认识,但想说吴彦祖除了国语外,脸孔和表演都很到位了。是个很独特的电影。
我实在是喜欢Kevin Specey,虽然这次的表演对他来说真不算什么突破。故事的真相揭露得有点早,如果能玩得再癫狂一些或许会更好。吴彦祖倒是感觉越来越会演戏了。
他们说冥王星不算是行星了,你说晕不晕?从小到大都知道冥王星是太阳系的一颗星,结果突然有一天他们说:对不起,搞错了。一个星球都能消失,说明什么?说明专家都是狗屎。
人格分裂加臆想症,重复着快要被拍烂的旧题材,整部电影看完没有丝毫的创新和发展,只是电影《独自等待》的某些情节还若隐若现,全片看来就是在过度消耗凯文和吴彦祖这两位,现代社会中的男人真的是伤不起
山寨痕迹过重,笑点少(称不上喜剧),给人带来的震撼又不如《机械师》、《第六感》等片,只有吴彦祖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