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观影归来,我就说两点:1、文咏珊的那啥欧小姐,你是从哪找的角度拍出这么牛X的照片的,这摄影技术我给满分!
没记错你应该在车里,你的车与反派们的车是车头平行,可看那张张蔡sir露脸照片的角度拍摄人分明是在车行里啊!
还有李sir那么牛的反侦察能力,一点没察觉?
您前面刚刚点破律所和警察的双重跟踪,这才多久就敢当街跟全港通缉犯拥抱,您尴尬不?
好,就算李sir父子情深,智商暂时下线,蔡sir这种幕后大boss一点不阻拦就算了,哪接的就送回哪,您还真是贴心真是个大大的好人呐,都这关口了,隔条街放李sir下车不行?
方法那么多,这破绽露得也忒明显了!
真要是这点警惕性都没,蔡sir您怎么混到处长的?
还牛哄哄的布局全港。。。
2、莫sir你是个明事理的人啊!
郭天王都那处境了,明显死蟹一只,最后挖了那么明显一坑,您就这么配合的往里钻,我是真看不清你的立场了。
根据电影设定,莫sir这种明显是官场老油条,典型的骑墙派,郭天王那么明显的坑居然楞是看不出生生的上了勾,您对得起屁股下的位置吗?
退一步讲,调动O记小队肯定得知会蔡sir吧,蔡sir您智商又选择性下线了?
没看出端倪好歹问问另外的韩sir啊,郭天王也对他说了地点的。。。
退一步讲,一个即将离任(休假)的警务处长设立的别动小组能发挥多大作用?
会影响大局吗?
等他滚蛋了,多少个别动小组都能一一收拾了,这种时候更加应该不作为,可反派们又智商集体下线,丝毫不怀疑信息的真实程度就随意采取行动,还是派的O记打手(自己的底牌),这和作死有什么区别?
3、郭天王你个大挂B!
开智力挂也就算了,还开无敌挂!
两个装配冲锋枪的一线战斗人员+一个拿大喷的老处长,楞是被一个文职上位的处长干得一“死”一伤,关键是他除了发型稍微乱了下,你们三居然一枪都没打中,真是ri了狗!
郭天王您是比超级英雄还超级英雄啊,您的挂开的都快赶上隔壁一大堆头衔的豌豆射手了!
人家好歹有龙家的天赋加成,您这是演的哪出?
香港队长至少也得给个背景设定吧,什么血清啊盾牌啊,编剧一块遮羞布都么给!
就问你服不服?!!!
你问我不是说两点的怎么有三点?
编剧都敢给主角开这么大的挂,我的影评我乐意多写一点都不行?
还有么有王法了PS:说点正经的,作为看过并喜爱寒战1的普通观影者,表示很喜欢这种双方实力均衡的角力博弈,那样的剧情才有张力,产生的矛盾人物间摩擦的火花才能吸引观众,犹记当初看到寒1时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真是太美好了!
可寒战2却舍弃了上一部的设定,沿用为了烘托主角各种贬低反派的老套路,这根本就是无视观众们的智商啊,各种bug漏洞百出,着实让人心寒、失望!
希望寒战系列的编剧、导演能够保持1的优点,抓住寒战系列的核心魅力,吸引更多的观众喜爱上这个系列,而不是弄出2这样的狗尾续貂之作来倒人胃口!
被称为 “十年最佳警匪片” 的《寒战》,是否堪当此誉不提,但无论从剧情设置和着眼点而言,都是港产警匪片中一股凌厉的新风。
双雄对峙的背后是两种价值观的角力,而主创更是旗帜鲜明地站在了 “法治精神” 一方,格局之大罕有,而在核心冲突之中的立场和倾向,更是堪称港产片第一次在当代语境之下,在高来高往的宏大叙事上对整个香港社会的规范性回应,也是对现代价值观的一次热烈而坚定的拥抱。
两位导演在电影中,和对电影的创作本身,都有着对 “走向未来” 的强烈赞许和努力。
在《寒战2》中,梁乐民和陆剑青两位导演表现出了风格上极强的延续性,格局顺理成章地再次放大:从警队内部的权力斗争,上升到了争夺香港话事权的政治斗争之上。
延续性和一致性是两部曲的最大特点,不仅电影中始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在艺术风格上也严格实践着这一特点。
以《寒战2》的开场镜头组接为例,航拍的镜头几乎与地面垂直,拂过港九的高楼群,背景是重鼓点配乐,可以说是一个高屋建瓴式的起范儿;接下来环境声的风笛音乐配慢镜的出殡镜头,穿插新闻报道背景声,然后再转航拍鼓点,郭富城的港式英语背景声起,这显然是一个充满了好莱坞大片式审美开场(或者更像结尾?
),说是迈克尔贝或者罗兰·艾默里奇的片子也不会有人怀疑。
这样的视听语言迅速地把观众拉入到一个高度宏观的视角之中,以适应“处长多如狗,司长遍地走,特首也点头”的叙事背景。
这种目的明确,手法精到,按套路出牌的作风,恰恰与片中讲究法治精神的刘杰辉如出一辙。
刘这个导演理念的化身,在行事风格上也与影片的执行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在成熟商业片中其实并不多见。
但这样做的缺点在于匠气浓郁。
过于依赖技术手段,计算得再准确,有时也不免显得生硬。
以文咏珊饰演的欧咏恩跟踪李文彬的戏为例,李文彬与儿子诀别,配乐舒缓煽情,而诀别之后欧咏恩继续跟踪,配乐直愣愣地又转为烘托紧张情绪的重鼓点,简直是强行用技术手段控制情感。
如果说这还算细枝末节,那更严重的问题则体现在,剧本在现实背景方面高来高往的架子搭起来之后(有关特区是如何按照基本法来的、那些繁琐精细叠床架屋的权力制衡体系介绍的非常好),本来是很可以很好地凸显对法治精神的制度自信,但恰恰是在这个核心价值之下,讲故事的实干能力却显得力有不逮。
问题主要出现在人物塑造上,双雄分别对应一种价值观,传统的义气和现代的法治,而周润发饰演的简大律师,又是一个裁决者的形象,是对刘杰辉一方 “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 的矫正,三个人物本来可以形成一个充满张力的三角。
但包括他们三个在内的所有主要人物,表现得都很让人失望。
刘杰辉的问题是简单平面,大概是因为寄托了主创过多的个人情感,正直顾家,人帅能打。
但问题就在于,如果真是如此,为何妻子安慰他时又会说出 “我们眼里你一直都是警务处长” 这样对权力狂才奏效的话。
结尾安排了他以胜利者的姿态自豪地凝视警队徽章和 slogan 的镜头,这样的处理太过简单粗暴。
简大律师这个人物的问题则在于贡献太小,第一部中巧妙利用规则做事,洋溢着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刘杰辉,在这部戏里基本抛弃了程序正义。
如前所述,简大状的存在本来是要对他这种偏离正轨的行为进行修正,代表着主创所要宣扬的价值观,但一句“你的视野还不错”之后,简大状就脱离了观众的视线,变成了叙事上提供关键证据的功能性角色。
李文彬则是个人物动机完全不清楚的角色,第一部中他被完全蒙蔽,而本片中他死心塌地跟着反派们干的转变完全缺乏有效铺垫。
明明与大佬会面时还显得首鼠两端,是因为见了同袍死了儿子就痛下决心吗?
这种意气用事恰恰是与刘杰辉和简大状那个装模作样的四象限分析出的“渴望权力”的动机背道而驰的。
更加令人失望的是主创们处理细节桥段的能力。
既然已经上升到了这么高层的政治斗争,正反两方也要体现出与之对应的智力水平。
但同前作一样,原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反派,在影片后半部分却接连犯下非常弱智的致命性错误。
格局是有了,但把故事编圆的能力不够,显得虚有其表,装腔作势。
虽然直面现实政治题材已经非常勇敢,但我们希望的是不止于此。
《寒战》从手法到内核都是香港电影走向未来的一股清新的风,但仅有姿态还远远不够。
换到影片所关注的香港社会政治本身,也是同样的冀望:不要讲就天下无敌,做就有心无力。
香港的核心价值观是法治精神,亦或是曾俊华所说的灵活变通?
在我看来,也许都对,但更重要的是有了广阔视野之后,狮子山下的实干精神。
“Bundpic”
觀看《寒戰II》時,一直在想:到了第三集,還會怎樣發展?
這系列電影不像《無間道》,情節雖然有不少犯駁之處,但明顯朝一個級別層層上升的方向推進,而且越是推進,越是開宗明義指向政治。
要了解回歸後香港政治的變遷,這系列有不少神來之筆,而且有不少inside joke,相信有圈內人在溫馨提示。
一、「主流派」Vs「改革派」,無處不在第一集原來的佈局,主要是香港警隊內部兩派的權力鬥爭,一派代表前線經驗豐富、也懂得警隊種種潛規則的「主流派」李Sir,他們有論資排輩的傳統,也有私相授受的文化,但同時精明幹練;另一派代表資歷較淺、重視現代科技、不滿警隊內部官僚作風的「改革派」劉Sir,背後有現任保安局長撐腰。
一宗人為製造的罪案,就是前一派為了打擊後一派、「奪回」警務處長任命的陰謀。
這樣的情節,的確在回歸後的公務員體系屢見不鮮,不少原來按資歷理應升遷的高級公務員,要麼提前退休、要麼被安置在閒職,或到了該晉升時反而仕途受挫(最新例子來自廉政公署),原因既是當事人接受不了政治掛帥、外行領導內行的「問責制」,也反映有一股希望「change」的勢力,希望壓抑香港傳統精英那些輩份、朋黨、會社文化,認為後者永遠代表既得利益,不能認真進行任何真正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身邊朋友,都會捲入局中而不自知。
傳統精英容易產生互相包庇的潛規則,以及抗拒改變的因循文化,並依賴有自己生命力的官僚體制掩護,在政府、大學、企業、社會團體等工作的新生代,一般都會對這些老人政治反感。
要是有人振臂一呼,要年輕才俊一起「為社會做點事」,「打破老人政治」,「改變出身論」,「救救香港」,「捍衛香港核心價值」,必然引起大量共鳴,因為傳統精英代表的,確實有一堆值得整頓的結構。
例如我們在大學,有一天校委會主席親自拜訪,「共商大事」,部署一場「政變」,要把那些尸位素餐的高層拉下馬,幫助新生代奪回應有位置,但需要暫時屈就降三級換崗位掩人耳目,大概毫不猶疑承諾的,大不乏人。
《寒戰》的改革派警員,大概如此。
二、一切由港英開始:「主流派」的社會網絡問題是在現實政治,對傳統精英制度和既得利益的打擊,必然伴隨另一件事而來,就是新的(次級)精英階層和新既得利益集團的出現。
然後他們也會建立自己的馬房文化,找到有利自己的官僚機器和「程序公義」加以利用,於是做的一切,也是「捍衛核心價值」。
結果原來要改變的,除了改變了人,整個結構還是換湯不換藥。
在《寒戰II》,警隊「主流派」的後台開始曝光,包括前警務處長蔡Sir,與及打算競逐特首的現任律政司,黨羽包括一些立法會議員和商界大亨,掌握的資源包括商界脈落、黑白二道、資訊科技(也就是能進行黑客、追蹤一類行為的編制)、網絡打手,他們要扶植根據論資排輩原則理應擔任警務處長的李Sir。
千方百計讓李Sir登位,並非因為這個位置的級別有多重要,而是集團日後進行的佈局涉及非法事務時,必須有自己人關照。
這是警局、廉署、海關、公務員事務局等位置忽然變得高度敏感的原因。
「主流派」代表誰,其實呼之欲出,就是港英時代培養的傳統精英。
他們對英國而言是可靠的,甚至被交待在回歸前的政治部有一定角色,也就是暗示和掌控政治部的英國人還有來往。
律政司在英國讀法律,系出名門,能為主流精英接受,那些議員之間以英文名互相招呼(例如「Lydia」,即當年行政局首席議員鄧蓮如的洋名),前警務處長蔡Sir在機場使用英國護照,而傳統公務員(例如李Sir強調「2005年前入職那些」)明顯會傾向這一派(為甚麼是2005年也大有玄機,自行意會)。
他們對新朝代打破舊日潛規則十分不滿,這裏有利益、意識形態、身份認同等諸般原因,所以不惜佈局,不惜一切爭奪特首位置。
不少看似毫不關聯的社會事件,例如一些無頭兇案、神秘襲擊、人為意外,在這類框架下,就可能聯繫在一起了。
三、另起爐灶的團隊:「改革派」的社會網絡被設局挑戰的「改革派」局長,是否就毫無還擊之力,或是否代表正義?
自然不是,不過這些都在暗場交待。
改革派的警務處長幾乎是空降直升,提拔他的人自然有宏觀佈局,電影交待他的後台是保安局長,他面對危機時,也是第一時間向局長求救,據律政司司長交待,局長又是有意競選特首的候選人。
如此一來,一切就可以解釋:打倒改革派警務處長,其實是隔山打牛,同時在鬥競選特首的對手,但表面上,「司長」和「局長」依然在同一「有共同理念的施政團隊」。
這就是毛澤東「鬥而不破」的鬥爭藝術,教人想起不久前,香港兩大問責局長忽然被免職的事,兩人背後各自代表的兩大勢力是誰,呼之欲出。
「改革派」警務處長既然缺乏自己班底,也信不過舊人,似乎出身也不屬於傳統精英(片頭一段港式英文一出,立刻被身旁精英嘲笑,那是他不是「精英自己人」的強烈線索),自然只能不斷不按章程辦事。
例如濫用權力,擅自決定組成編制外的「clean team」監控名人,繞過正常程序便宜行事,拉攏原來威望不夠、經驗不夠的新生代(例如公共關係主任),乃至其他部門的新生代(例如曾合作的廉署年輕調查員),組成一隊長期處於作戰狀態的秘密團隊。
保安局長能夠把心腹在警隊提拔,在其他紀律部隊,自然也應該有類似佈局,所以警務處長建立的體制外網絡,可以在必要時協助特首選戰,不能小覷。
四、真正的造王者與「境外勢力」到了這裏,差不多就是《寒戰II》的結局了。
但比上集更明顯的是上述一干人等、包括那些疑似候選人、甚至背後的造王者,其實統統還是棋子,真正的幕後大玩家,似乎會在第三集露面。
他們是誰?
純粹按邏輯和劇情蛛絲馬跡推論,代表傳統精英的「主流派」容易為西方社會接受,和西方文化接軌,由港英培養,靈魂人物前處長蔡Sir除了有政治部經驗,退休後還在南非、以色列等擔任顧問,明顯在外國吃得開;那位負責溝通機密訊息的外籍洋妞,更令人以為在看《鐵金剛》。
但訴諸「外國勢力論」之餘,對「主流派」更有力的支持,只能來自內地某一派系,否則海歸司長一類傳統精英不可能不知道,在回歸後的香港,沒有任何北京「上線」,任何謀劃也不可能成功。
這些內地支持者對香港「改革派」把他們在回歸前已圈定的利益也一併革掉同樣不滿,一直謀求翻案。
這集團能把「借屍還魂」的前警員安全潛伏,不可能沒有內地某些關係支援,這條「線」聯上去聯到誰,對我們蟻民而言毫無分別,反正就是一個極小圈子內部的殘酷遊戲。
因此強調「依法治港」的「改革派」局長,和保安局長商量後,對犯罪證據確鑿的蔡Sir也不敢硬來,只能提出讓他離境、不再干政的「和約」,明顯是對對方背後人物有所忌憚。
假如只有「外國勢力」,處理反而可以直接得多(不過為了能通過電檢,相信第三集難免把明的一層推給外國勢力,內地部分只能讓人曲筆想像)。
至於「改革派」的後台也不難猜度,有意打破傳統精英壟斷的人,不可能是昔日壟斷經濟的財閥,也不可能是和這些財閥合作有加的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發跡的新貴,而必然是從前處於二線地位的次級精英。
保安局長既有意競選特首(當然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必然不會放棄這位置的工作需要,和內地對口單位建立聯繫,這裏可以借助的潛在網絡,可以相當驚人。
這一派既以改革自居,對貪污賄賂的敏感度理應比另一派更高,但假如他們被指控涉嫌貪污,例如警務處長被指收取賄款「五千萬」(為甚麼是「五千萬」,當然又是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就足以歇斯底里地反擊。
《寒戰III》其實已不需要開拍,因為真正的特首選戰,快來了。
五、周潤發飾演的大狀議員,與「舊香港人」的無奈說到這裡,我們就能明白《寒戰II》忽然加入的大律師議員「簡大狀」,動用到神級影帝周潤發客串飾演,角色設定充滿表面的矛盾(就像香港「一國兩制」充滿矛盾),就不是無緣無故的跑龍套,而是有深刻寓意的。
周潤發代表的,就是那些重視香港核心價值、但對回歸後兩派作風同樣不滿的舊香港人,特別是舊香港最後的精英貴族。
簡大狀是律政司司長的師兄,曾暗示論資排輩自己早已當了司長,也許因此之故,社會地位和潛能,似乎比一般律師和議員更高,也可能是代表法律界的議員。
他幼年貧苦,苦學成才致富(令人想到一些被稱為「香港之子」的律政官員),根據傳統精英公式晉身議會,出入高級會所,喜愛舊式相機,有一群本身已是大律師的徒弟像家臣般隨時伺候(香港有這派頭地位的大狀屈指可數),在回歸前,肯定是眾人吹捧的天之驕子。
他面對「主流派」律政司的拉攏不為所動,明確表示對這一派還在依靠昔日潛規則指點江山的反感。
不過與此同時,他對「改革派」警務處長經常破壞規矩的作風同樣不滿,對重視程序公義的律師而言,那一派一旦全面掌權,又是導致樂崩禮壞、「特事特辦」的悲劇。
他原來對大局模棱兩可,而且也不見得鐵面無私(例如出場時和犯罪外甥的交往就是明顯包庇),最在意的似乎是自己的派頭和面子。
最終不得不介入,一來是律政司司長親自游說,他終究要服從社會資本遊戲,不願意太得失當權派;二來有「不願意當別人棋子」的自負,這更多源自對自己精英身份的驕傲,多於宏大的社會抱負。
但當他捲入,加上有一定社會能量,人已在江湖,而江湖無情,就是很刻意的懂得獨善其身,大環境已不容許。
六、三大主角的家庭宿命,與香港的宿命最終,簡大狀還是等到自己的愛徒為此慘死,才豁出去歸邊。
愛徒那段莫名其妙的感情線,象徵了對舊香港的愛。
這種無奈,唯有在香港切實生活的一代人,才能心領神會,乃至相視苦笑,領略到一切好像足以呼風喚雨的能量,在真正的權力面前,不過摧枯拉朽,到了最後,人生、理想、名譽、地位,不過如此。
其實就是「主流派」的李Sir,也是由始至終極度清醒的。
他原來辭職退休,拒絕四大地產商按「潛規則」邀請當顧問,未嘗不是真的希望退出江湖。
他被逼「落水」後勸兒子「和這幫人距離越遠越好」,明顯知道政治黑暗,已不是舊日香港精英那套遊戲,不過又是因為兒子的不能自拔,連自己也不能突破宿命。
就是「改革派」的劉Sir,自身同樣不見得有太大權力慾,只是要「為香港做點事」,但當被要挾、受傷的是妻子,激起他的男性英雄主義,也同樣不得不根據劇本演出。
到了最後,主流派、改革派、中間派的精英,原來一律都是棋子,雖然本身一律能明見千里、精明能幹,也知道大局如何,卻也一律因為各自的最親家人卷進漩渦,而在泥沼中較量,活像希臘神話中,那些被天神操控的民間英雄的悲劇。
沙盤推演下去,這寓言的終極結局,能不教人悲哀?
沈旭暉 信報財經月刊 2016年8月號
文:James Mudge译:李石沉/明日君身兼编剧和导演的梁乐民、陆剑青继2012年大热影片《寒战》后再度合拍续集《寒战2》,延续第一部的故事主线讲述香港警察和司法部门之间的明争暗斗。
一般来说,第一部是年度热门,续集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梁乐民和陆剑青在2015年《赤道》遇冷后用《寒战》系列再度正名。
《寒战2》再次口碑和票房双收,在中国电影票房暑期的低潮中连续两周蝉联票房冠军,截止成稿前票房总量已超过5亿人民币。
剧情上《寒战2》紧接上一部结尾。
郭富城饰演警务处处长刘杰辉,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李文彬仍由梁家辉出演。
第一部的结局以李文彬将参与冲锋车案件的儿子李家俊(彭于晏 饰)交予警方,故事一开始发展就变得棘手起来:刘杰辉接到声称其妻子被绑架的电话,要求他释放李家俊。
毫无意外,作为释放叛变警官阴谋的一部分,刘杰辉要背上黑锅,自然整个警队的声誉也将受到严重打击。
资深大律师简奥伟(周润发 饰)因此受任调查寒战计划。
而刘杰辉找到廉政公署调查员张国标(李治廷 饰)寻求帮助,组成一支特别调查组来彻查整件事。
此时,一名前警队高管也联系到李文彬,试图说服他利用这个时机夺权。
显然,《寒战2》构建了宏大的故事框架,以上剧情简介只是故事的冰山一角——在观看《寒战2》之前,请务必回顾第一部影片。
现在很多华语电影试图模仿好莱坞大片路线,剧情和故事内容粗糙,甚至简化到大众欣赏水平的平均线以下。
令人欣慰的是,梁乐民和陆剑青反其道而行之,为拍摄一部比第一部作品更为复杂和精彩的续集而投入了极大精力。
表面上刘杰辉和李文彬之间的斗争推动着电影情节的发展,暗线则是各个政治派系之间对于权力和地位不择手段的明争暗斗。
背叛和内幕交易贯穿影片始终,部影片节奏紧凑、情节走向难以预料,最后开放式的结局也为续篇保留了许多可能性。
影片主题突出了责任和荣誉之间的冲突,梁乐民和陆剑青没有过度加入该类型影片的惯有桥段,让本片更有深度,但相较于其他同类影片可能有些剧情显得略为沉闷。
值得注意的是,本片和近年来许多香港警匪电影不同,它成功地在没有削弱主题的基础上同时赢得了香港和内地电影市场。
权谋和派系之争是本片的焦点,其政治隐喻更是观众最期待的部分,含蓄又不失犀利地令剧本增色不少。
可是全片似乎过于热衷赞美香港是“亚洲最安全的城市”和“法律和秩序的堡垒”,和本片呈现的现实不符,反而平添了几许反讽的味道。
全明星阵容无疑是本片的一大卖点,最优秀和观众最熟悉的面孔在本片中饰演不同角色,相互怒目而视、争锋相对。
郭富城和梁家辉再次奉献了出色的表演,两个好战的角色之间的正面交锋是本片对抗的亮点。
重要的是,尽管郭富城饰演的刘杰辉显得更加正义,两人在影片中都被塑造成不完美的人,并且各自都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梁家辉饰演的李文彬也同样具有一些正直的品质,令这部影片更丰满充实,也更好地映射出香港复杂难解的司法体制现状。
本片配角们,尤其是彭于晏,也都表现良好,没有迷失在众多角色中,群戏也丝毫不显得混乱。
周润发在本片中饰演的角色和他以往饰演的配角不尽相同,显示出了一种严肃的谦和。
梁乐民和陆剑青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将一部以对白为主导的犯罪片拍出了悬疑片的质感。
片中只有分布在影片各个段落的少量动作场面,动作戏份精彩而娴熟,精准的剪辑给电影增添了浓重的悬疑色彩。
即使一些片段过分强调细节而显得有些沉闷,本片仍然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球。
影片从头到尾都不失水准,高质量的镜头也比比皆是,比如俯拍香港的城市轮廓线的场景和高水平的光影以及色彩运用,令人不禁想起迈克尔·曼的作品。
无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寒战2》不够完美,但它仍是一部优秀的续集作品。
由于今年大制作的华语电影表现欠佳,看到《寒战2》令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思考十分令人欣慰。
由此来看,期待梁乐民和陆剑青的第三部作品能有上佳表现。
-本文原载于翌日事务所公众号(id:tndfilm),翻译自英国亚洲电影评论网站easternKicks(东踢网),原文链接
电影《寒战2》里有一场戏相当有想法,明摆着就是分分钟要搞个大新闻的那种。
在这场戏里,梁家辉扮演的前警务处副处长,来到了一间昏暗的私人会所,屋子里坐着的还有张国柱扮演的前警务处处长,李子雄扮演的律政司司长及其他香港政坛风云人物。
这些人汇聚一堂,指点江山,密谋的是如何通过立法会搞下郭富城扮演的警务处处长刘杰辉,继而颠覆整个香港政坛。
届时,李子雄会出面竞选香港特首,有了大家的支持必如探囊取物,再接下来,下一届领导班子,谁是政府司司长,谁财政司司长,谁是律政司司长,谁是保安局局长,都一一钦定。
长者曾经讲过,不要总想着搞个大新闻,选举也是要按照基本法来的,你们这帮人在小黑屋里搞这点小九九,实在是too young too simple,早晚要完蛋。
总是想着搞个大新闻,这是电影《寒战》系列电影的老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寒战》,导演此前的《赤道》也是如此,导演最热爱的就是挖各种坑,前一部各种暗指香港高层背后有阴谋,这一部直接剑指特首位置了。
但遗憾的是,每一次电影在视野格局上拉的很高很宽,各种扑朔迷离各种谜案重重,然而事实上,每一次最后都编不下去了,强行的用巧合事件或者强行让某个角色变脸,才能让剧情走下去走明白。
在这一集里,依然如此。
由彭于晏的逃狱开始,逐渐引出其背后的力量,前警务处处长带着一帮梁家辉多年前“假死”的部下,几番逼宫,为了剧情能够走下去,让郭富城和梁家辉能够再一次对立起来,前一集中那般明事理顾大局地梁家辉眼睁睁就看着黑化了。
由于警局内部网络系统被反方控制,内部人员派系分明,刘杰辉成立外部调查小组,同时因立法会而牵出周润发扮演的大律师简奥伟一帮人马,以及梁家辉同前警务处处长一派的背后力量,几方人马暗自角力,电影营造的氛围盛气凌人到了极点,眼看着电影的时长有一半多了,于是梁家辉和彭于晏、前警务处处长密会时就被拍了,一张关键性照片迅速破了迷局,一部政治博弈电影迅速转变成简单的警匪片。
葛大爷说: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是对《寒战》系列最好的评价。
电影《寒战2》好不容易填了一些第一集的坑,把前警务处处长拉下水,这一集坑倒是越挖越大,把律政司司长等一干政坛老鸟全部拉下水,还觊觎着香港特首的位置,真是不知天有多高。
然而电影110分钟演下来,枪战搞了两三场,彭于晏还是没死,梁家辉及前警务处处长等大佬们一个都没有事,也就几个梁家辉的老部下,火速空降又瞬间被团灭。
你搞了这么多大新闻,最后就死这么几个小喽罗,一大堆被你拉下水的大佬们仍旧毫发无损,留下几个大坑,明摆着要等第三集来填。
看完电影后,我一脸不服气:垃圾电影,毁我青春、颓我精神、耗我钱财。
第三集你等着,我倒要看看你还想能搞出什么大新闻。
注:我对《寒战》整体上是持肯定态度的,不开心的只是导演老挖坑,没填满,还要等第三集。
心想第三部讲述的应该就是最终的结局了,香港高层各派力量角力,估计刘德华扮演的保安局局长也会再次露面,期待第三部,《窃听风云》系列三部一部比一部烂,还是希望《寒战3》最终能够把整个故事收起来,不要把三部曲最后也拍成递减关系。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U0NjAwNw==&mid=2649834434&idx=1&sn=da0295bdeab26f6fc0c5eaf1dab72c3f#rd<图片1>
品质上说,寒战1>寒战2>赤道1《寒战2》的剧情,已经完全扔掉了“烧脑”的标签,故事简单直白,让内地观众比较费解的,大概是关于香港政体的部分,不同机构不同职务不同立场角色间的角力与联合,这也是奠定整个系列格局的基础所在。
从一国两制角度,香港可以看成一个相对独立且完整的政治体。
以1990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基本法)为依据,确立了香港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基本架构。
所谓凡事也要讲的“基本法”,就是香港的宪法。
三权分立的说法只是相对,中央并不太认,更强调中央政府直辖下的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即特首地位超然于行政、立法及司法之上。
所以,别看特首成天在电视上灰头土脸,他就是整个香港最有权威的人。
《寒战2》里,政治阴谋继续升级,特首虽没有正面出镜,但已经出现在了反派的计划中。
香港的权力机构分为行政、司法与立法。
行政机关就是特区政府,设政务司、财政司、律政司和各局、处、署;立法机关为立法会,就是周润发所处的阵营,70名议员,由地方分区选举产生,各派势力混杂,并不是铁板一块,主要职能是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审核预算,听取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对特区政府工作进行质询等,可以钳制政府,但相较行政弱势;司法机关是各级法院,相对独立。
再看特区政府的内部架构,特首之下,设三司,分别是政务司、财政司与律政司,三名司长由特首委任,是除了特首之外行政机构权力最大的职务,层级无限接近副国级。
所以律政司司长李子雄预谋特首职位,可以说相当有底气和资本。
除了三司,香港行政机构还有十三个决策局,局长类似国家部长。
曾经决策局是向政务司司或财政司司负责,后经董建华实行问责制后,直接向行政官负责。
所以决策局局长的级别略低于司长,但在政治地位,甚至实际权力上,并不逊色司长。
这也是电影中彭于晏口中所提到的“三司十三局”,它们组成香港政府总部,代表了香港行政最高权力。
刘杰辉的政治靠山是安保局长,也就是第一部中刘德华扮演的角色,警务处的顶头上司。
在第二部中,他是政务司司长竞选特首的潜在政治对手。
在第二部中彻底沦为警务处跟班小弟的廉政公署(ICAC),堪称香港的政治名片,观众们非常熟悉。
廉署主要职能是打击贪污腐败,虽然在级别上并不算高,与警务处算齐平,但其直属于特首,机构、人事、财务皆独立,拥有广泛调查权,且可独立执法,并配备武力,所以影响力非常大。
再能分析电影中的阵营,警务处处长刘杰辉,副处长李文彬,一个属于暴力机构的文职序列,擅长行政管理,受长官力挺;一个军装出身,业务精深,在基层拥有广泛深远影响。
再往上,是律政司司长,联合立法会主席、立法会议员等所组成的影子政府(筹),由前警务处长担任中枢掮客,以特区安保系统为入手点,通过制造恐怖事件,挑动城市秩序以分裂警队,进而干涉行政原有人事布局,从而影响牵连更上层的人事配置,以实现夺取特首职位的目的。
另一方,大概是因为档期缘故,本集隐入台后的保安局局长,以及背后代表现有秩序维护者的政务司,甚至特首。
如果说恐怖袭击是引爆“寒战”的导火索,那么周润发所在的立法会无疑是刺向对手的真正杀招。
这也是为什么周润发在第一场立法会质询后,表现愤怒,反而掉转头要查李文彬及其背后势力的原因。
立法会因为其独特地位和使命,很容易成为政治斗争的直接战场,比如现实中大家不陌生的建制派与泛民派斗法,一般就在立法院进行,属于政治斗争外显见光的部分。
但在没有具体牵涉的情况下,被人利用,作为政治精英的大律师心中相当不愉快。
属于影子政府(筹)发起质询的议员明显是有备而来,只是提案后即隐身,让周润发冲在了前面。
至于ICAC,本来应该是破局最好的角度,但由于第一部已经用过一次,没有了新意,所以此次从强势立法会议员的角度破局。
可惜,故事依然讲得很烂。
2关于电影本身。
梁乐民与陆剑青的电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场面格局弄得巨大无比,阴谋大到香港都快装不下了,骨子里却还都是警匪片小打小闹的套路。
看电影时我的心一直都悬着,倒不是因为那些欲盖弥彰的剧情,而是看到一干特区高级干部在那里讲小儿科的阴谋,连特首都不能幸免,深怕一不小心就要扯到中央来妄议一番。
电影到已经高大上到这个地步,副部级干部动不动就要举枪冲锋,反派boss控制着几十亿的安保系统,居然还那么不小心让人影了相,好端端地不隐身幕后,偏要抛头露面,搞得所有计划功亏一篑。
《寒战》第一部的横空出世,是题材剑走偏锋,大家没有看过这样的警匪电影,讲警队高层,讲政治角力与程序斗法,梁家辉唾沫横飞比机枪扫射都让人震撼。
而到了第二部,新鲜感褪去,缺点却一再放大。
并不是多引入几方势力,设置更高职位的角色,整更多爆破,搞什么云端和无人机,拉入更多大牌演员,电影的层次和水准就会相应提升的。
比起第一部还算勉强的故事,第二部很多逻辑都难以自洽,对于高官及政治阴谋的描写充满了“皇帝金锄头”式的民间想象,不是西装笔挺,头发打蜡,给个title就是高级的反派。
你又要讲政治阴谋又要搞飞车枪战,还弄不好群戏,逼得可怜的刘杰辉处长一会儿要在office里跟人口爆撕基本法和警队条例,一会儿又要在隧道跟人驳火喋血街头,好看是好看,但真实感自然也就差了。
ICAC怎么就突然变成了刘处长的下属?
耳提面命,还和民间律师与警队一起搞什么特别小组,就算李治廷脸再长再嫩鸡,这大概也是香港电影史上廉署被矮化得最严重的一次。
刘杰辉最终破局的手段,大抵是被提议罢免后某个无心睡眠的夜晚翻看HBO《权力的游戏》时,被小恶魔所激发的灵感。
是的,提利昂治理君临时就这么拾掇过老国师,可怜的莫sir显然就是电视剧看得太少了。
而为什么那些前O记要去突袭又被无人机这么大剌剌地尾随,他们可是能让一辆冲锋车凭空蒸发的人诶,否则还能怎么帮智商没有那么高的刘处长完成反转?
至于说为什么一个漂亮的女律师要像特工一样去跟踪以至于丢掉性命,我想,大概只能说文咏珊太好看了,需要多点剧情和镜头照顾吧。
否则跟马伊俐和周笔畅那样,冷不丁地窜出来,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让观众出戏么?
《寒战2》就是这样,开局时阴谋不断提升再提升,最后解决矛盾时智商又拉低再拉低,高开低走,全靠金培达的配乐和老戏骨的演技支撑。
可是大家都演得那么用力了,电影中的角色依然没有立住,感觉上整部电影中就没有一个聪明人。
最后让我感慨的,还是李子雄和周润发几十年后的荧幕相聚,而印象深刻的,是杨佑宁最后还算诚恳且细节足够的演绎。
《寒战》的故事讲到这里,它终于呈现出了它该有的样貌。
它是衣着鲜亮,制作精良,尝试走大格局的新时代新港片,却终究无法承袭“无间道”那样的经典名号。
它在形式上的新意会随着续集的推出而不断弱化,但是大而无当、轻视逻辑的缺点却越发突出。
电影还留着很多坑,大BOSS尚未现身,但急转直下的评论表明,观众们已经对此兴趣索然。
电影同时提供了另一种主旋律的视角,角色们开口闭口都是法治精神,但从头至尾全是“非常时期用非常方法”,还敢无耻地讲什么“不合规矩未必不守法”,你不晓得大大一直提的是“守纪律,讲规矩”么?
这些个香港官员啊,政治上还是幼稚,难怪本来变天换地的大阴谋,最后却变成了比蠢游戏,还是没有开展“两学一做”,缺乏看齐意识的缘故。
PS:1、 吐槽一下电影的画面,像第一部那样冷色调不好么?
非整成《赤道》式的大反差高饱和度,油腻得要命。
2、 一言不合就航拍,如今航拍是有多便宜?
3、 除了字幕,不知道哪里3D了,跟同期的《大鱼海棠》一样,这不叫骗,叫明抢。
4、 寒战与赤道会不会最后合流?
名字我都想好了,叫《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好像在哪里听过)。
《寒战1》和《寒战2》我看了很多遍,很喜欢这两部电影,现在就将我自己的一些观影感受和自己的一些对寒战剧情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因为《寒战1》和《寒战2》剧情链接比较紧密,这里我们先结合两部电影一起说说电影剧情。
先从寒战这个行动代号说吧,寒战2中蔡元祺说过“我在位时编号所有行动代号,你偏偏选择寒战”,我个人认为行动代号是香港警队为应对突事件,事先模拟好的某一类情景的代号,根据寒战这个代号,我的理解是寒战要应对模拟情景是警队内部斗争,在我看来《寒战1》和《寒战2》从来没有歹徒,也没有恐怖分子,香港警队一直都是在内斗,寒战就是警队内部的权利斗争。
从剧情中我们了解到,李文斌是行动副处长,刘杰辉是管理副处长,刘杰辉因为使用高科技手段升级警队系统,同时警队账目做的非常漂亮,因而得到了保安局的支持,保安局要的是秩序,要的是规矩,账目漂亮,高科技手段的引入都是保安局要的,文官出身的刘杰辉比起李文斌更听话更守秩序。
再说说李文斌,不管信息技术再高级,账目再漂亮,警务处还是需要人来干活,李文斌因长期在一线工作,得到了大量一线警员的支持,警务处肯定是一线警员人数比管理人员多,理论上应该是李文斌升职才对,然而因为保安局的支持,下一任警务处处长的职务一直保持悬念。
寒战行动开始前可以说是双方相持不下,不分胜负,可以说寒战行动打破了双方的平衡。
李文斌在冲锋车失踪儿子被绑架就已经意识到这件事情不简单,这次事件肯定不是恐怖袭击而是警队内部的斗争,所以选择了寒战这个行动代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文斌这个人很老辣,可以说从《寒战1》到《寒战2》李文斌是头脑最清晰的一个,可以说没有走错任何一步棋,看似脾气火爆雷厉风行,实则粗中有细,步步为营。
开始李文斌认为冲锋车失踪和儿子被绑架是针对自己,而且警队第三代通讯系统在自己儿子被绑架时失去作用,让他怀疑是刘杰辉有意针对自己,然而歹徒从头开始一直在针对刘杰辉,可以说将李家俊一起绑架也是为了让李文斌脱身,让刘杰辉接受寒战,可以说一开始刘杰辉就被算计了,而且歹徒也很高明,刘杰辉不接受寒战那么冲锋车失踪找不回来,5亿4的警队第三代通讯系统出问题,要么有内鬼,不管有内鬼还是系统问题,这个责任肯定是刘杰辉的,刘杰辉接手寒战,一样中了歹徒的圈套,他们事先买通了刘杰辉的心腹徐永吉导致寒战行动失败,同样是死局。
看似败局已定,这个时候廉政公署起到了关键作用,警队有内鬼,而且一线警员不支持自己的情况下从警队继续查肯定是查不到什么的,刘杰辉通过将机密资料提供给廉政公署,引诱歹徒,最后抓获了李家俊。
在得知儿子是幕后真凶时李文斌的动作很稳定,他知道儿子没有这个能力,他的背后肯定还有人,所以大义灭亲,以求自保东山再起,儿子出问题肯定权利的博弈李文斌输了,然后寒战背后的人肯定不会收手。
《寒战2》虽然刘杰辉当了警务处处长,然而冲锋车还是没有找到,刘杰辉的位置还没有坐稳,从押解李家俊那次行动中,我们看到行动副处长负责网络安全,而管理副处长负责指挥就可以看出,警队内部现在依旧是分裂的,一线警员依旧不支持刘杰辉,这次行动我们可以看出支持刘杰辉的管理人员在紧急应变时竟然不知所措需要已经退休的李文斌来临时指挥。
刘杰辉可以说现在的处境比寒战1时更危险,得不到一线警员支持,自己的亲信能力不足,冲锋车一直找不到,如果得不到突破很可能要下台。
《寒战2》中除了廉政公署还有一个人很关键,就是大律师简奥伟,大律师加入严讯会可以看出他也是看不顺眼这个为所欲为的警务处处长的,但从他徒弟死后,大律师团队改而支持刘杰辉,可以说这个是刘杰辉转守为攻的转折点,可以说在外部刘杰辉有了盟友,同时这一部保安局没有露面支持刘杰辉,我感觉是因为之前刘杰辉将保安局资料提供给廉政公署有关系,同时面对压力,保安局开始犹豫是否支持刘杰辉,可以说是留了一手。
再说李文斌,虽说退休但李文斌在警队的势力依旧很强势,很多人支持李文斌,蔡元祺可以说是一个绝顶聪明的棋手,处处针对李文斌的弱点,李文斌从严讯会开始一直跟着蔡元祺的步子走是想看看蔡元祺有什么筹码,但在看到冲锋车和自己的儿子和以前的兄弟时,他发现蔡元祺时何等阴险,为了控制自己,蔡元祺将李文斌以前假死的手下召回,儿子成为逃犯,这些被召回的人都是李文斌以前的污点,要么跟着蔡元祺,要么鱼死网破,现在李文斌已经没有退路,李文斌不想被利用,这时他想利用刘杰辉铲除蔡元祺,从李文斌知道简傲伟的徒弟跟着自己还在下车地点故意拖时间就可以看出他已经开始着手对付蔡元祺,李文斌不想做旗子,这步要是走错他就万劫不复了,影片最后的修理厂行动,李文斌让韩晓忠通知蔡元祺就是想让刘杰辉调查蔡元祺。
可以说寒战是这些年香港电影中立意最深刻的,人物之间的权利斗争,互相利用,互相竞争可以说是把握的十分精妙,李文斌和刘杰辉之间时而相互帮助时而互相竞争的转换十分精妙,也十分精彩。
以上是我的个人的一些理解。
补充一点,竟然一直没看出来蔡sir是张震爸!
那你其实可以把你儿子从隔壁赤道剧组叫来的,我看震震的身手应该比roy他们要好……-我只想完全抛开整个电影的剧本结构、叙事手法等等等这些通常会在评论一个电影的时候谈及的问题,重点说一下我对郭天王饰演的刘杰辉做的几个决定的一些疑惑:①影片开始,刘杰辉被李家俊算计,老婆被李家俊的同伙给绑走了,要拿李家俊来交换。
经过一番交涉之后,他拒绝了同事转移指挥权的建议,决定亲自押解刘杰辉。
最后他没抓到犯人,反而还被摆了一道,地铁里的炸弹炸了,一名伙计受伤,李家俊跑路。
②刘杰辉断定李文斌背后有人,简大状也有问题,于是他决定私自成立一个调查小队,去查这两个人。
但是他的小队没有跟住李文斌,只是牢牢跟紧了跟踪技巧有点垃圾的欧小姐,隧道追逐,还是靠欧小姐临死前的一指才发现了可疑车辆。
③发现可疑车辆的刘杰辉处长立刻决定拔枪上前查看,没有考虑他的身后有那么多手无寸铁的民众,一个奄奄一息的女孩。
有多年从警经验的刘杰辉处长一定是太心急了,所以他才会一分一毫都没有考虑到他持枪上前查看带来的后果:一旦开火,没有自卫能力的吃瓜路人就没法吃瓜,分分秒秒都要吃枪子了。
主角光环开大的刘杰辉处长在三把重火力枪械(阿俊一个,Roy一个,蔡sir一个)的压制下毫发无损,重伤了两名悍匪。
但是光环只罩主角一个人,多名无辜路人因为这场枪战受伤了。
④得到欧小姐临死前留下的重要证据之后,刘杰辉处长决定要把李文斌和他背后的大人物一网打尽,在卸任处长这一职务之前完成抓捕行动。
他做了一个决定:把行动的指挥权交给了李文斌。
这次行动果然大获成功,李文斌的五名旧部下被一一击毙。
但同时,李文斌调动的三队同僚,B队在行动中被爆炸的汽车给活埋了,这里伤亡的手足有多少,电影没有交代。
而他们想要找到的所谓的犯罪铁证冲锋车,也被悍匪炸得毛都不剩了。
我同时也想请问一下,刘杰辉处长到底干成了什么事?
李家俊从他的手底下跑路了,欧小姐在他的眼皮底下被撞死了,关键的证据和思路是简大状给的,他做的那些决定全都给自己人和市民带来了伤亡、损失(地铁里炸伤伙计一名,隧道里无辜群众受伤数名,废车场里整整一队手足报废,一名带有婴孩的妇女被劫持受惊吓),他还理直气壮地对伙计说:我要的是建议,不是意见!
他采取的行动、发出的命令有没有任何一条是同人商量过的,考虑过的?
我只看到李治廷和杨采妮饰演的下属忠心耿耿的效忠他,我没看到任何一个站在刘杰辉处长这边的人是跟他商量过的。
最后镜头切到亚洲最安全城市这几个大字上,真的不是在反讽刘杰辉处长吗?
最后说一说整个电影的观感吧。
前半段还能感受到一些1的影子,气氛紧绷、步步为营,三个影帝之间互相制衡、暗斗,我已经做好准备渐入佳境。
然而,在隧道枪战一场戏结束,阿俊被打成筛子貌似狗带之后,整个电影也仿佛失去了元气,和扑街的阿俊一起萎了。
半途‘杀掉’李家俊这个角色,我认为是编剧做得最错的决定:他本就是搅动各方势力的棋子:对刘杰辉他是挑战警队的恐怖分子,有对立的敌我关系;对爸爸他是亲情与事业之间的两难选择,有对立的父子关系;对简大状他是蔡sir犯罪的铁证,也有一层潜在对立的敌我关系。
一个如此重要的人物,如果发挥好了,就不止是在打算潜逃前的一夜和父亲匆促的拥抱,他还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深层次的东西。
结果编剧你半道儿上就给人放倒了???
想给他续命继续演第三部也不是这么个续法吧……阿俊死了之后我不禁要考虑一个问题:蔡sir把李文斌原来的五个旧部下找来究竟是为什么?
就为了把李家俊放出来然后制造混乱,逼退刘杰辉?
难道他不能找别的马仔(比如说赤道里张震那样的雇佣兵),非要找替人背锅之后跑路的五个倒霉蛋吗(真是死了也不放过)???
之后的桥段设计,无不牵强、弱智,毫无技术含量(那个跟踪人的无人机你真的不是在逗我?
里面的悍匪都是瞎子阿炳在拉二胡呢看不见那么大一个玩意儿在天上飞啊),本来还野心勃勃、心机深沉的大boss一路送人头,李文斌被虐得毫无还手之力。
最令人无奈的是,虐菜也虐得毫无生气,我旁边的小情侣,男生看得哈欠连连,女生就干脆开始刷朋友圈了。
而电影一直没有交代阿俊是否确认死亡,我就已经意识到了这是第三部的伏笔。
果然,最后的镜头就出现了看着ICU里的儿子一脸银河火箭队表情的李文斌。
编剧,你……
坑越来越大,上一部警务处长之争、经费分配之争已经上升到本部的特首之争、颜色之争,据说导演是受奥巴马竞选的启发,看来第三部的剧情应该早就编好了。
首先先学习基本法,了解香港特首选举知识,部分知识摘自百度: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取「特区首长」简称为特首),由分别来自38个界别分组,代表不同行业、专业、劳工、社会服务团体及区域组织的1200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选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命。
根据《基本法》的规定,行政长官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每届任期是5年,每人只可以连任一次。
如行政长官在任期完成之前因故离职,继任人应在6个月内产生。
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解释基本法方式说明补选的行政长官只是完成前任馀下的任期。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二届(部份)行政长官是董建华。
2005年3月13日,他在未完成第2任期的情况下以健康理由辞职。
董建华辞职后,按照《基本法》规定,由当时任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署理行政长官职务。
第二,第二部已经描绘出了整个故事的结构:1、律政司司长黎永廉意欲谋求特首大位,不过,既然是阴谋夺取,说明靠正常选举,黎Sir自知不行;2、可行的方案:威胁三司十三局行政领导,架空特首,逼现任特首以健康理由辞职,黎永廉可以凭借三司的支持署理行政长官职务,这样就可以对香港行政机构实施大换血,从而保证六个月后补选获胜。
这就是本部中反复提到三司十三局的未来半年安保计划。
当然把刘Sir黑掉,顺便把陆局一起拉下马,就等于扫除了一个强大的竞选对手。
3、获得三司十三局的安保计划,前提是把警务处长拉下水。
这就是为什么要黑刘Sir,挺李Sir的原因;4、黎永廉团伙的骨干蔡Sir是已经退休多年的警务处长,他的退休已经暗示高层政治斗争的颜色之变。
剧中有意无意的提到,传统岗位的交替都是内部人游戏,蔡Sir挺李Sir,目标是未来的小李Sir的接班,这里面是不是也在暗示更高的权力中心一样遵循这些潜规则呢?
但是这个算盘落空了,从2012年开始(第一部寒战的发生时间),权力的传承脱轨了,另一种颜色崛起了,刘Sir代表的外部人闯了进来,迅速占据权力中心,整个游戏已经不再是原来那批人说了算了。
5、黑掉刘Sir,帮李Sir上位,这就是上部剧的套路。
劫持冲锋车、瘫痪第三代通讯网络,制造恐怖危机,总体而言这步棋不错。
如果一切都在计划中,李Sir处置果断,迅速解决危机,功劳远胜于舞文弄墨的刘Sir,尤其是刘Sir主推的三代通讯网络的瘫痪,使得刘Sir只能退出游戏;如果刘Sir接手寒战行动,也好,就给他一个下马威,诬陷他一个监守自盗,从此也就没有人再和李Sir争了。
可惜刘Sir借ICAC的手把案子给破了,为了保住李Sir,“愚蠢”的坏人竟然放了一把大礼花,炸死了上集中的一帮兄弟(炸死的全是李Sir的班底)。
李家俊(小李Sir)被捉,劫持警员案和恐怖袭击案都破了,但电影没完,因为至少刘Sir会问一句,李家俊哪来的能量,它弄这么大动静就是为了他爸当处长?
(实话实说,剧情编到这里,已经出问题了,搞定刘Sir的方法有很多种,绑架刘Sir老婆一招就行。
弄这么大动静,死这么多人,这是弄啥哩,作死呗。
)6、需要指出的是:第一集中整个阴谋,李Sir完全不知道。
整部剧,李Sir是一个貌似最精明的瞎子,他身边竟然没有一个心腹能够帮他找出真相。
7、“愚蠢”的蔡Sir终于想到靠绑架老婆来打击刘Sir。
批评本剧的人说的挺对的,本剧一开始就体现出整体智商的下降,刘Sir在罪犯换老婆的整个过程中,除了表现有情有义,完全是弱智的状态。
最后蔡Sir弄了个真炸弹,也够弱智的。
剧情中李Sir已经指出,炸弹一定是假的,因为炸死警务处长不会给罪犯任何好处。
编剧如果安排一个假炸弹,对刘Sir的打击会更大,因为他作为警务处长,犯了严重的渎职,足以下课。
8、批评归批评,毕竟导演和编剧是想搞一个前所未有的宏大叙事,瑕不掩瑜,本集中的重点,三方角力刚刚开始:黎永廉-蔡Sir-李家俊是一条线,他们代表传统的内部人;保安局陆局长(本集没出面的刘德华)-刘Sir和他的帮手,他们代表崛起的外部人;立法院议员和首席大律师简奥伟(发哥)和他的侄子、外甥和徒弟们,他们是第三方,角色耐人寻味。
9、还记得第一部的主题是法治之争,那时所有的演员都在信誓旦旦地演绎香港是法治之都,即使刘Sir调动ICAC,也是在法治框架内;本集完全混乱了,这就是为什么看得观众非常压抑的原因。
内部人可以看成是既得利益者,他们为了夺回失去的和保住尚存的,不择手段,他们是真正的罪犯;外部人是崛起的新生代,依靠法制精神得以出人头地,但接下来就是践踏法制,什么程序正义、公民隐私,一概靠边站,只有获胜才最重要;第三方原本代表着民意、知识分子的良心,但别忘了简大状出场的第一幕是和那个超速、涉嫌袭警的混蛋侄子对话。
难道真的是形势比人强、利益大如天?
10、故事编到这里,也只剩下两派联合搞定另一派的俗套了。
蔡Sir被挖出来,李Sir的班底这次被炸死打死的干干净净,只有儿子是死是活还不太清楚,算是给第三集留下伏笔吧。
11、总体而言,这一集编剧确实退步很多,也可能太多的事情留给第三集吧。
如果第三集只能给我们一个三方混战,大家都是混蛋的结果,我觉得就别编了,洗洗睡了算。
第三,为梁家辉演的李Sir点赞两部戏,对梁家辉的挑战最大,第一部,他自信、果敢、富有主见和魅力,尽管是一个被蒙骗的瞎子,但李Sir自己是坦然的。
这一部,先是被原来的下属呛声,自己的意见在警局已经可有可无,然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是个瞎子,自信全无,再进一步,得知真相的李Sir完全陷入了孤苦无援,自己怎么办?
影帝的实力就在这时候体现,立法院的擦眼镜,是复杂心理活动的体现,李Sir一直都没有投敌,但他也全无退路可走。
立法院上的揭发是妙笔:一方面将事情扩大到威胁整个香港政局的高度,明害暗保刘Sir;一方面换取蔡Sir信任,了解敌人的真正实力和意图;一方面,寻找机会救儿子脱离险境。
可是他想不到蔡Sir已经吃定了他,不仅笼络了他儿子,还笼络了李Sir多年前的铁杆下属,李Sir骑虎难下,这种复杂刻画的很生动;尤其是当李Sir亲手屠杀了自己的全部老班底时,那种发自心底的绝望感人肺腑。
是的,我们现在还无法判断李Sir的选择,但他确实令人心疼,因为我相信他一直希望找到更好的途径让儿子和下属全身而退,但这一切已经不再可能。
第四、没有彩蛋的彩蛋这一部没有结尾彩蛋,但也有两个很明显的提示:1、简奥伟的侄子就是第一集开头超车酒驾的那个混蛋,被李家俊给揍了一顿的家伙。
2、简奥伟的徒弟文咏珊说梦到爸爸了,但她却喊错了爸爸的名字,简奥伟意味深长地盯了文咏珊好久。
具体什么意思,下集见。
本文是对这部影片剧情不合理性的细节分析,和对结局的优化建议,所以不可避免会涉及高强度剧透,未观影人群请慎重考虑往不往下看,阿弥陀佛。
智商192就可以打不死?
第一部里面说李家俊(彭于晏)智商是192,这个智商和美国一个叫里克·罗斯纳的电视编剧一样高,他还干过脱衣舞男、裸模和保镖,所以,你看,在高智商领域,192是个黄金数值,能文能武,不光大脑发达,肌肉也很发达。
第一部里面的李家俊干的事情还是对得起这个192的,他一手策划了冲锋车事件,从暗处推动老爸李文斌(梁家辉)走上警务处处长的位置,显示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沉稳霸道和老练,就连李文斌和刘杰辉(郭富城)这样的老油条都表示出了惊讶。
如果没有第二部,李家俊这个形象就还算塑造的不错。
到了第二部,电影告诉我们前面的勾当,和接下来即将针对刘杰辉展开的阴谋都出自前警务处处长蔡元琪(张国柱,也就是张震的父亲)之手,这老头子年纪一大把了,还准备联手一大票政府高官唱一出逼宫大戏。
第二部顺道还解释了第一部里最重要的道具——冲锋车的下落,这一切全拜老处长的精妙算计,和他手眼通天的商界关系(自己成立公司,用1/3的成本建造了一个反侦察系统)。
总之,老处长是总设计师,李家俊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已。
第二部的开头,李家俊在同志们的帮助下玩了手金蝉脱壳,这还是挺智慧的,但前面说了,这都是老处长在背后部署决策,没有老处长,这孩子玩不转,不信你接着往下看,①李家俊居然和李文斌在大街上拥抱、依依惜别。
你们不是刚从一个密室里出来吗,有什么话不可以在那里面说完?
老李你明明是知道有两队人马跟踪你的啊!
②隧道里和同志们端着三把冲锋枪对着只有一把小手枪的刘杰辉扫射,在对方只有一辆X5、一辆倒地的摩托车作为掩体的情况下,居然一枪都没打中!
李家俊你有高智商,你的同志们都是出生入死的战士,车里还有个经验丰富的老处长,此时此刻你们的智商、战斗值、经验值集体下线了?
更妙的是,李家俊竟然还反过来被刘杰辉biu biu biu打中了好几枪,倒地不起了。
然后李文斌在丧子之痛的刺激下,大踏步走上了黑化的道路。
好吧,原来李家俊被打“死”是编剧和导演故意为之,为的是李文斌这个重要角色的转化。
这样也挺好,因为老李在第一部里面是心系警队,关心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好领导,第一部的结尾,李文斌大义灭亲,协助刘杰辉在自个儿家中活捉李家俊,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第二部如果没有十足的理由,他的转变就会缺乏说服力,而最好的理由显然就是他的儿子,因为无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他都表现出了舐犊情深的一面,所以这个时候李家俊的死是有价值的,但是——你倒是死啊!
到了结尾,居然又身上插满管子在医院里躺着了!
老泪纵横、愁眉百结的李文斌还在手术室外作出此仇不报誓不为人的表情。
老李,你的气度呢?
你的觉悟呢?
李家俊在隧道里对着无辜市民扫射你只字不提,刘杰辉惩奸除恶在你儿子身上非要害部位打了几颗子弹你倒斤斤计较了,看来果真是老而不死是为贼,这电影里岁数越大的越不是东西。
除了李家俊的智商呈倍数下跌,影片的另两个重要人物,刘杰辉和简大状(周润发),也表现出与其职业生涯不符的弱智一面——竟然在黑板上画象限图来分析李文斌干坏事的动机!
不光智商令人捉急,政治灵敏度同样堪忧,在我大天朝,这种事情想都不用想,肯定是为了权力啊!
果然香港还是受英国的法治精神毒害太深,就这样的觉悟来我大天朝,别说公安局局长,派出所所长的位子都轮不到你们。
综述,这个电影所有人物都不苟言笑、认真严肃,用密集的台词和高节奏的动作戏来推进情节的快速发展,可看性很高,但是人物形象单薄,行为动机不合理,所以细节经不起推敲,勉强可算合格的续集。
影片显然是要拍第三部。
拍就拍,无可厚非,但我觉得如果把关注点转到老处长建造警务系统的那几份合同上,然后牵扯出大陆当局在背后的黑手,这样第三部可看性就会强很多了,可惜的是,影片止步于手术室外老李那张怨气冲天的脸,也就意味着,第三部的剧情还是会在他和刘杰辉之间展开。
这个电影势必要拍成爱恨相杀的宫斗剧了。
微信:野评人2016年07月09日07:39:53
拍得很精致,但内容太空洞,两个男主角动不动就总瞪眼睛。太摆拍了。
男人的宫斗戏。从第1部警局内部的斗争,上升到了政治领导层层面。梁家辉连背影都带戏。彭于晏让人惊艳。隧道内的连环车祸,停车场的爆炸特技都值得一看。周润发那条线怪怪的。这部留下很多没交代,等第3部。(芳草地粤语版,假3D)
有涉西背景的前警署老大,权力小黑屋的暗箱操作,有好警察也有坏警察。。。又寒又黑的战争没有现实材料基础,就有点天马行空,而且最后电影的“港味”起势——无论什么人群的斗争都会不自觉得拍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匪帮争斗气质。
动作片还是少讲政治
竟然感觉比第一部好那么一丁点,可能是因为枪战拍得有进步吧,而且脑洞大到一定程度可能也许就没法再继续纠结了(相比第一部那种“我要我爸当局长”的设定来说)。但其他部分还是很雷,比如为了硬撑续集让彭于晏中了几十枪仍旧不领便当真的好吗?连梁家辉都看不下去了,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怀着对影片的愤慨和对一周一烧肉的憧憬看完,觉得超超酱说的真对:梁陆都那么用力用心想要拍好了,可惜还是这么烂。第二幕中间和整个第三幕都写得太跳脱,副线也装腔作势不知所云,主角设置太不招人喜欢,全无魅力。
前面铺排的气氛那么nb,连特首和内阁都指定完了,看得我热血沸腾爆米花都准备好以为有大戏了,结果呼啦一下就被男主角这边给一锅端了你逗我。。。以及,李家俊都打成筛子了还没死啊!!!
上影节全球首映,剧情算有张力,但和赤道一样的问题是格局铺的太大显得导演掌控力不足,某些暗喻挺不易的。
好就好在揭示出每个组织里真正的坏蛋启示是头儿们,底下人再坏也不能咋样。“反贪官不反皇帝”从一开始就是错的,这部片子重申了这个常识。
所以最终的阴谋就是为了扶李子雄当特首么?。。大哥,真不用这么麻烦 直接竞选就行 没对手轻松选上。。香港特首天天挨骂 也没油水( ̄_, ̄ )
至少有个普通法的核心价值观,讲法治和政治阴谋的对立,从双雄变成了忠奸。依然是duangduang的音效撑场面。张国柱气场最强,智商192的彭于晏挂得好没面子,文咏珊很靓,周笔畅滚出去。
其实就是拍成电视剧,当电视剧看的话是还不错看,但这是电影啊。
满分满分。一群TVB的熟悉面孔,演的太好
🙄️就是为了铺垫第三部嘛
NOT BAD
bug主要集中在,反派要不要自己暴露得这么快这么彻底这么没用,和你这个坑怎么填,上。画面太精细,看着大家脸上的皱纹觉得好难过。
中二病晚期患者的胜利
为了所谓的大格局,把人物都棋子使,人味都快没了。为了所谓的好莱坞大片的感觉,一个劲儿的靠配乐撑着。人家好莱坞编剧擅长用动作戏讲故事,这俩编剧只会用嘴。3D也和隔壁的大鱼海棠一个德性,3D在赵国如今已是圈钱必备了。
在看到中间一点的时候我就心说编导挖了这么大一个坑后面填起来可困难啊,果然结尾又和寒战1一个毛病,头重脚轻的就把问题解决了。钱嘉乐指导的动作场面一如既往的吸引人,可惜剧情上还是浮华不够踏实的问题,演员不功不过,周润发身高方面碾压郭富城梁家辉,然后我想说彭于晏命也太硬了吧!
立马 警匪片 搞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