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悲剧,看完之后很感伤,金钱?
爱情?
贫穷限制了我们对这个世界认知,总有一些人很自卑,恨自己一无所有 恨,自己没有个人好的根底,为了爱,为了家,我们有了梦想,带着梦想去拼命,这么好的初衷;但是,一旦房子有了,金钱有了 等等我们拥有了一切 却忘记了初衷,我们的爱却慢慢淡化了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生活点点滴滴积累,只要在一起同感共苦,或许就是最幸福的吧,人,为了什么而活??
一直都很喜欢邓超的表演,总觉得邓超演个80、90年代的电影最合适不过。
这次又加了个董洁,两个人艺术气质很接近的。
几个配角脸面很熟悉,不过叫不出名字,演技都是杠杠的。
没想到作为一个大学毕业后在社会上打拼了两年的苦逼青年,在整个观剧过程中忍不住几次眼泪涌出,他妈的,心酸呐。
尤其是肖然这个穷货,在大学吃饭都不敢和同学一起吃,那种感觉,让我心里无比难受,我他妈的就时常没钱,但是,总爱面子,吃饭忍不住就请客了。
生怕别人看不起,出来混不容易啊。
其次是毕业到深圳后,工作找不到,天气又热。
这个找工作的经历,我是深有体会,去年辞职,整整找了四个多月的工作。
最后,找的我都不好意思去人才市场了,招聘的都认识了。
说起现在这些招聘的就来气,就像电视中有个二逼问肖然,理想工资是多少,肖然说是4k.紧接着这位仁兄就很郁闷的看着肖然说是,我们的工资也就是3000左右,意思是一个找工作的还想要4000?!
肖然就说了,你不是问的是理想工资吗,我也知道工资是多少。
接下来,那位仁兄有些不好受了,让回去等通知。
等就等吧,非得等一个星期。
还是如果通知就来,如果不通知就没戏了。
什么操蛋规定,让人家白等一星期,谁的时间不宝贵啊。
说的多了,剧情真是不错的,虽然后来肖然有钱了,以后,个人认为稍微有些做作(剧情方面,比如和个强仔混在一起,跟整个剧情不太相符)。
很喜欢刘元这个角色,在这部剧中很是出彩啊。
又随意又很在意的说话方式,一开始因为女人有些自私了,后来慢慢成长起来了。
启明就没法说了,演员脸老熟了,这个人物最有意思。
有种屌丝的感觉,很酸。
片儿看的很遗憾,就像肖然说的一样,这辈子唯一对不起的人就是韩灵。
韩灵一毕业就跟着肖然来到了深圳,什么苦没吃过,最重要的是打了胎以后竟然无法生育,这种女人用一生的时间去疼、去爱是不够的,三生有幸,肖然。
小伙子有了钱,以为有了一切,却不料韩灵本不是尘世女子。
韩灵说,我要的你给不了,你很清楚。
肖然一句话不说。
肖然穷怕了,他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正是他最爱韩灵的表现,他怕韩灵跟他吃苦、受罪。
也许这是每个男人都明知故犯的错误,心里明明知道如果这个女人真是死心塌地,她本不会在意那么多。
结局我个人比较喜欢,我不喜欢大圆满结局。
空缺的东西,总能让人不住的遐想。
凄惨的爱情也更能让人懂得珍惜的价值。
爱情,和婚姻,是不一样的。
肖然:出身农村的大学生,喜欢韩灵,个性隐忍,感情多疑。
肖然发誓要让韩灵过上富足的生活,他在商场上几经沉浮,终于站住了脚,最后发展成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企业老板。
可当他事业走上巅峰的时候,情感却走向了困境。
韩灵:和肖然、刘元、陈启明是大学同学,肖然刘元爱慕的对象。
在深圳陪伴肖然创业,与肖然结婚后,因为一次打胎导致无法再怀孕,后因肖然不忠,二人婚姻情感走向困境。
肖然的商业头脑有,但是发达之后,对家庭不忠,这种男人也没什么好夸的。
间接性的看了下时下正热播的《相爱十年》,恰好看到肖然与灵儿矛盾迸发与衍生的片集。
、肖然事业的成功,使得他的工作及应酬日渐繁忙,于是忽略并冷漠了灵儿的感受。
肖然的奋斗起点在于“让灵儿过上快乐无忧的生活”,于是,这个起点成就了他一切一切伤害灵儿的理由:他的忽略、他的遗忘、他的冷淡、他的冠冕堂皇和义正言辞。
这个起点是大多男人奋斗的激情,站在男人的角度我起初是理解并佩服肖然的改变的。
然而当我看到肖然买下那栋原本予以惊喜的观海别墅,带着灵儿搬家。
所谓搬家,是从一间房子搬到另一间房子,房子越搬越大、越搬越富丽堂皇,甚至堂皇到应有尽有,连梦想的场地都具备了。
然而灵儿满脸的疲惫悲伤和黑夜里孤单寂寞的背影却越来越清晰,家的味道已经越来越遥远了。
肖然说:你想要什么我给你什么,你想要什么?
灵儿面无表情,语速平静,却透露出无限的失望和孤独:我想要的你给不了!
你给不了我了!
......“其实我就想要你陪陪我!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许多,想起了那些当初的义无反顾和深情承诺,于是在这个深夜2点多的时刻,我的心情突然变得非常难过,那个许下“我要让你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承诺,似乎已渐行渐远,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如灵儿般在夜黑如墨的深夜里带着你疲惫忧伤的影子一步一步潜藏着落寞?
看剧之前,很多人向我一遍一遍的推荐,其实这几年大陆剧在崛起,编剧越来越好,演员也越来越到位。
但是我一直犹豫没看,因为剧名起的真不好,多像一个平淡无奇的沉闷爱情故事。
昨天一整天,在家看完了28集,我觉得我就是个变态,无论是追剧还是追小说,都是完全停不下来。
看到他们去深圳打拼,然后看着一点点走向成功,恍然大悟,原来这不就是我多年前看的小说《天堂向左,深圳往右》吗?
他们经历了大学时青涩的恋爱,一起走过了刚来深圳打拼的苦涩,最后终于迎来了所谓的“成功”,但是却失去了最初的初衷。
深圳,太浮华!
许多年前,我也想过去这个城市待一待,太多的传说,太多的奇迹!
身边年长一点的朋友,几乎都在深圳打拼过,最后都回来了。
那个城市诱惑太多,可它不属于像我们这种简单的人。
关于韩灵:现实中的小女人。
她要的不过是一份简简单单的爱情,要的不过是在一起就好了。
女人嘛,真不像男人想的那样,需要锦衣玉食,需要多好的物质生活,一个简单的拥抱,一句温柔的我爱你就足矣。
关于肖然:算是个好男人吧!
但是又不觉得,身上太多的劣根性。
譬如极度的自卑,想要成功的不择手段,容易迷失的心。
可能一开始的努力是为了让韩灵过上好日子,可是后来越来越贪婪,越来越迷失了自己。
关于现实中的爱情:我一直不认为太有钱是什么好事。
李碧华曾说过“之所以没有背叛,是因为诱惑不过大。
”我很赞同。
人虽然有坚持,有原则,但总会迷失。
拒绝的了一次,二次三次十次呢?
难吧!
对于我来说,小康生活才是最幸福的状态。
两人都有着不错的收入,两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有着自然的相处模式,两人共同进步,一起看人生的潮起潮落,不过最重要的是要互相爱着对方。
剧中有很多打动我的地方,关于打孩子,对于女人来说应该是个死结吧。
男人可能会觉得这个没了,以后还能有,所以没有办法理解女人的绝望。
孩子没了,可能真的会觉得什么都没了,未来太不可预知。
男人们都醒醒吧,别再用自己想成功的心强加在女人身上,女人要的不过是一颗能温暖她的心。
个人觉得是当下一部很不错的电视剧,真实的反应了那个年代为爱情为生活而奋斗的人们,校园的自习的小树林和石凳,老旧的电影院,拥挤、陈旧的寝室,为了见一面n个小时的绿皮火车,还有为了奖学金和毕业分配的明争暗斗、告密,那些单纯、纠结的友情、爱情。
把记忆翻开来,不忍心看,但又忍不住不看。
还有刚到深圳时,天桥上卖打口碟那段,都能回想很多东西。
导演的手法貌似比较保守,没有特出彩的地方,有点文艺,但也夹杂着浓厚的泥土气息。
拍的有点土土的感觉,但很实在,不做作,不装逼,有情怀;有过类似经历的话,很容产生代入感。
——记在《相爱十年》完结时深圳,深圳!
“这是鹏鸟的故乡,梦想之都、欲望之渊。
爱无能的城市,沦陷的乌托邦、失去信仰的耶路撒冷。
”跟《相爱十年》中的肖然、韩灵、刘元、陈启明一样。
时光往复、迎来送往,大批的年轻人争先恐后的涌入这座城市,把自己的青春、梦想、爱与恨献给了它。
刘元曾不无戏谑的说:“在深圳你如果不挤着,根本就出不了门!
”听到这话我不由的会心一笑。
相信有北上广深经历的人一定会对“挤”这个字有着同样深刻的体味。
《相爱十年》的剧情流畅而真实的铺展着,看着剧中人的脸。
仿佛看到的就是自己,就是某个人的影子。
曾经不止一次的有人跟我说:“我喜欢深圳,深圳真好。
”我看着他们怀念深圳时那样迷醉的眼神,我看着他们离开深圳时那样失落的眼神。
然后我想起,在多年以前,离毕业还有一年便跑到广州找机会实习的我。
那时我刚经历完人生中第一次面试。
是一家网络公司的销售工作。
那一批面试的人包括我在内总共有6个应届毕业生,参加的是集体面试,因为是个很缺人手底薪很低很苦逼的销售工作。
基本上个个都被通知明天过来复试。
回去的路上,大家交流明天是不是要过来参加复试,这时突然有个身材高挑的漂亮女孩笑着说:我下午要去深圳了。
她脸上洋溢着激动、骄傲、幸福还有隐隐的不安。
说完就朝着马路对面走去。
我看着她的背影,长发飘飘的样子。
阳光很强照着我的眼。
那一刻,我听着“深圳”这个名字。
我觉得它很美,就像梦一样让人充满期望。
那时刚到广州,对周边的环境毫无概念。
深圳就这样成了我最初的印象。
之后不断的会听到一些关于深圳的故事,其实深圳跟广州离得又有多远呢?
深圳的故事跟广州的又能差得了多少呢?
直到我终于去了一次深圳,看见南山区的科技公司大楼,看见神一样存在的腾讯大厦、联想,在中兴通讯总部的食堂里吃了一顿午饭。
那时我已经成为中兴通讯广州分公司的一名员工。
我记得那儿的街道很干净,空气湿润有着海的味道,整座城市都是年轻的。
它不像广州,有着那么多“老广”的烙印。
深圳就是一座异乡人的城市,它没有自己真正的主人。
有的只是有些人在那儿发了,有些人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那儿……肖然最终车祸身亡,命运没有给他一次重头来过的机会。
在故事的结尾,编剧别有用心的打上了一段字幕:生活原本有无数种可能。
但现实是,那些在深圳的异乡人,他们用着刘元的世故、陈启明的软弱、肖然的残酷,在生存的路上拼搏,他们已经和这座城市相处的很好,深圳从目眩神迷的梦便成了日复一日的平淡。
在这儿有爱过有恨过,不只是韩灵,深圳也已然成了肖然们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人生还有一次选择,他们还是一定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来到深圳。
“ wine ,woman and war 男人永远的最爱欲望的门已开梦的草原没有尽头梦里忧郁的花香漂浮在风中 ”跟慕容雪村略显凌乱的原著相比,电视剧要深刻有血有肉的多。
原著里处处渣男怨女,赤裸裸的残酷,让人不由的有些抽离。
电视剧中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及故事的铺展方面做的非常自然真挚动人。
虽然该剧有着各种与时代不符乱入的穿帮镜头,但着实是一部能抓住人心的作品。
剧中那个激昂又带着伪装、生硬的演讲声再一次响起:“这个圈就在各位的脚下,大家都知道这里是特区,那也是我们全国唯一一个能遍地找到黄金的地方!”这就是你我的声音,真实的令人心疼。
天堂向左,深圳也向左生活在深圳多年,第一次看到“天堂向左,深圳向右“这个题目的时候甚是反感,就这样看了这篇小说,然后好奇看了电视,慕容雪村太悲观,太消极,他根本不了解深圳。
深圳不是作者眼里的光怪陆离的沿海城市,来这里的人有太多的机会,就像肖然能从贫困潦倒到百万富翁,也有很多黄芸芸爸爸那样的本土暴发户,但更多的却是外来的出卖劳动力的打工者。
深圳充满了机会,当然也有人在诱惑面前迷失了自己,就像肖然,但众多的年轻人在这里实现了自我价值。
不管你是高学历海归还是劳务工,只要你够坚持,够努力,在这里都能安居乐业。
深圳是一个飞速旋转的城市,也是一个秉公办事的地方,在这里去政府部门办事人人平等,不需要找关系,一切按流程为准。
深圳一年四季花开,常年蓝天白云,这里有上百个免费公园,这里有震撼的海滨栈道,都是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深圳消费丰俭由人,点菜多了服务员还会好心提醒,深圳义工多到想为别人服务需要排队。
深圳快速但不失温情,我喜欢“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个宣传语,也是我留下来的理由。
深圳是劳动者的天堂。
一半天堂当火车开入这座陌生的城市那是从来就没有见过的霓虹我打开离别时你送我的信件忽然感到无比的思念看不见雪的冬天不夜的城市我听见有人欢呼有人在哭泣早习惯穿梭冲满诱惑的黑夜但却无法忘记你的脸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我很爱你有没有人曾在你日记里哭泣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我很在意在意这座城市的距离——陈楚生《有没有人告诉你》陪了我快一年的优酷客户端是我唯一的中文频道。
《晓说》,《罗辑思维》,《老友记》,《一席》……《相爱十年》上了推荐,我只看到右下角的提示“剧版《中国合伙人》”。
我是冲着这个打开的《相爱十年》。
既然是这样的推荐,相信故事应该不会和标题一样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
之后,一年多不看电视剧的我开始了追剧。
和期末任务交织在一起,当教科书一般地学习电视剧里的故事。
在这之前,我还有两部当做学习人生这门课的剧。
大一的假期,妈妈让我看《杜拉拉升职记》,大二的假期,爸爸让我看《温州一家人》。
今年,我让自己看《相爱十年》,如果说还有,那就是去年的《中国合伙人》。
除了场景还原地不够有时代感,前半部分穿帮镜头太多以外,故事讲得直戳心底,1992年2002年,我翻起所有自己与那个十年仅有的记忆,回忆出来更多的是父母来自于那个十年的口授的人生阅历。
“深圳”这个城市词汇,从小就听说过。
对于这个至今没有去过的城市,小时候的印象来自于每年过年回乡的大批大批打工者,长大后则知道了更多的相关词语,改革开放,深证,罗湖口岸,腾讯,以及去了安永深圳的前辈。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会知道每到过年都会有许多许多陌生面孔集中在一个月出现在县城狭小的街道上。
这些打工者背着行囊和一年的收获挤火车,坐中巴,转无数次车,回到我所在的中国腹地最闭塞地区之一的小山城。
当然,这其中不乏我的众多亲戚。
他们会带回来许多新名词,比如公司,海关,外贸,超市。
这些都是我在幼年不曾知晓,小县城也不会接触到的东西。
过完年,他们又会迅速消失,走得时候,背着巨大的背包,提箱,口袋,等大巴,或者火车。
哪里都是脏乱差且拥挤,但就是如此辛苦,也挡不住外出者的脚步。
同时,我也跟着父母,见到许多从外地来到秦巴山区投资,希望发财的“老板”们。
南方口音,大戒指,金链子,皮包西装,喜欢去歌厅夜总会,喜欢称兄道弟。
后来。
我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
出去的人,从下井挖煤到当了大老板,从流水线工人到餐饮店老板,从纺织厂工人到娱乐城老板,从姑娘到坐台小姐,从家里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或者是这些来的人,某老板来开发板石发财了,某老板来挖矿破产了,某老板自杀了,某些老板进监狱了,某些人携款逃跑,某些人一夜之间人间蒸发……再后来,许多人衣锦还乡,某些镇上出现联排的豪宅,成群结队的路虎,那是一群发了财的煤老板。
同时,也能在县城看到许多从南方回来的人。
听外人讲,他们发了财,又因为赌博打回原形。
还有一些再也看不见的人,为了还赌债死在流水线上。
那个时候,富士康没有人跳楼,东莞也没有扫黄。
那个时候,公务员还是不被看好的职业,大半年大半年地开不出工资。
接连不断的机构改革,行政区划改革,无数人被革出工作岗位,基层公务员无止境的下乡,下乡,下乡……所以那个时候,我从妈咪那里听到最多的是“下乡”。
长大后的我在某一个饭局上,听一个从湖南来投资的老板说,“我以前也是政法干部,可是我又喜欢钱,又害怕犯错误,所以我就自己给自己干。
”妈妈的一个好朋友辞去了公职去了深圳,一个我从小知道叫“三姨”的美女。
每次看照片,我都觉得她长得像香港明星,所以我觉得深圳这个城市和她特别相称。
知道她自己开公司,多年后她回乡给我带回来的挂表,曾经一度羡煞旁人。
钻石的造型,海洋之星的材质,我挂在脖子上许多年。
曾经当过我们家保姆的芳儿姐姐,妈妈说她来的时候才十几岁。
后来去了南方打工,被工厂老总兼村长的儿子看上,上演了一出“嫁入豪门”的故事。
在世纪跨年的时候,从遥远的南方打电话过来,说他们参加了世纪跨年集体婚礼。
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集体婚礼”这回事,后来才在电视里看到,婚礼也可以一群人一起办。
另一个带过我的小姨,走之后每年都会给我带漂亮衣服回来。
现在的相册里,七八岁前的漂亮衣服几乎都是她从广州带回来的。
再后来,深圳,南方似乎渐渐淡去了,更多的人会去苏州,上海,北京各地打工。
互联网的到来,让外部世界变得渐渐触手可及,各地不断开放不断建设。
当安康城第一次来明星办演唱会的时候,我在那个有费翔和齐秦同时登台的现场问我爹:“20年前他们是你的偶像的时候,当你用省吃俭用的钱去买他们卡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会到你的家乡来开演唱会?
”我爸说,“想过,但没有时间预期。
他们老了,所以我也老了。
”那之后,我也不再觉得《春天的故事》是一个神话。
自己孤身一人的奋斗应当从上大学第一次离开家开始。
在我走之前,我爹坚持要办一个热热闹闹的升学宴。
我说,爸你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是给我的壮行。
迈出的这一步,很可能比我出嫁还要重要。
长大了,面对未来的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帮得了。
于是我跟自己赌了一口气,去了天津。
从12岁第一次到北京,在还没有智能手机导航的年代,一个人拿着地图画路径查公交,跑遍王府井安全回到永定门开始,我就知道我不怕远方,也不怕未知的世界。
两年后,我在东京,坐着电车转校车上下学。
假日穿上制服进超市给自己挣零花钱。
在45年不遇的大雪里等晚点的电车,车站卖完所有的热饮后和站台的大叔一边蹦蹦跳跳一边聊天。
下了研讨在车上睡着直到被拉去了终点站再坐回来。
在暴雨里脱掉高跟鞋赤脚走回家。
万家团聚的春节假期一个人抱着相机走遍西日本。
在孤独至极的时候狂敲键盘用母语浇灌心灵,在想吃陕南美食的半夜怒吃面包吃到撑……东京并没有让我感到惊艳,该有的繁华北京西安甚至安康紫阳都有。
只是偶尔路过新宿,或者涩谷,霓虹闪烁会让人感到不真实,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在清晨或者黄昏一个人去多摩川边骑车,看遛狗的老人和骑车跑步的年轻人,还有带着孩子在河边网球场嬉戏的年轻妈妈们。
于是就在这样一个很和时宜的晚上,我开始看《相爱十年》,欲罢不能。
它将我幼年印象中的一个个人和一个个故事复活,又让我想到许多人和自己的际遇,也看到了许多自己的未来。
自信满满地闯世界很可能拿不到一个offer,一个工作很可能需要重复做很多年,面对职场的权利侵害性侵害各种陷害该怎么办,说不定某一天身无分文,说不定某一天一败涂地,说不定某一天,身边最穷的人和最富的人发生互换,说不定家庭会在无声无息中破裂,说不定某一天遇到贵人相助,而自己是否还能看清自己……信命或不信命都没有关系,与抽签无关,而自己是否能够正确控制自己……哪里都不是天堂,哪里也都不是地狱。
当我渐渐深入日本“无缘社会”本质的时候,依然可以看到来自陌生人的帮助。
校园开放日里,接待那些朝气蓬勃的高中生,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阳光单纯,充满各种奇怪的小想法。
现在的同学说,真羡慕他们,高二是最美好的,适应了陌生环境,有没有升学的压力,可以做各种想做的事情,社团,旅游,志愿者……我说,中国的高中是最辛苦的地方,但现在我依然羡慕那时的年轻。
最后一节日语课,和教了我我一年的老师们还有一年级的留学生合影。
我一直以为坐我旁边的学弟看起来比我老,看了照片才知道我比他老。
翻到一年前在内蒙古陕北高原的照片,和现在这张脸完全不一样。
阅历写在脸上,这我相信了。
尽管是一张年轻的脸,离长皱纹还很远很远,但神态和表情的变化,是时光刻下的印记。
董洁依然是十年前的冷清秋,邓超演好了凤凰男的所有阶段。
高虎王大治都十分出彩。
肖雨雨演的黄芸芸看着让人心疼,一脸风尘相的孙玉梅果然堕落……与其说是一部影评,不如说是我关于那个年代哪个城市和后来自己的所有感慨……
感觉题目不对,我不信男人会为了一个女人去奋斗。
往好了说,这是他们骨子里打江山的设定,往自私了说就是为了自己。
爱情确实是一条让人纠葛的线,但主线还是奋斗的。
因为这个题目的代入感,看剧时我一直担心他俩离婚,为数不多里讲到爱情的戏份时,我就特别担心。
既为他们的爱情命运担心,有觉得迟早会来。
女生是个衬托式的设定,从大学毕业的追随开始,就掩去了身上的光芒。
要不是因为时机不对地打款,她应该能有老板娘一样的存在…她至少可以是个舞蹈班的老师,而不是在家里的镜前翩翩而舞。
一个人,住着越来越大的房子。
看着屋外的海浪滚滚,是不是说明她自己都没法进趟城。
这样的人设,很有年代感,有阵子没看这样的戏了。
感觉小时候跟着妈妈看的电视剧里,女人经常是这般哀怨的,叹命运的捉弄,叹生活的不易。
而韩灵,如果有一个孩子让她忙活,就也会变成一个寻常平庸的女人了。
关于爱情,是男人只知道给予物质,是女人等不到情感的回馈。
相爱十年,在时间的消磨里,只有分开了,才知道付出的还不够多。
主线,三个男人的奋斗故事。
最惨的那个,永远不知道满足。
他很幸运,在任何一处满足收手,都会有一种小富即安的幸福感。
但他永远想证明自己,永远不知足。
一次次作孽的最后,竟然因为真诚得已保全,这个翻转,我没能适应。
最卑微的那个,要比比不过,还总站不对路线。
有点聪明在身上,但会背后阴朋友;有不少忍耐在身上,也是他最接近成功的原因。
但是隐忍,总归还是忍不住的,做不了坏人,也就得不到最终的成功。
最成功的那个,主角光环。
除了出身不好,其他都好。
有能力,有想法,遇到了贵人,有胆识,敢出手,果断。
剧集一开始,我以为他这种状态时自负——因为出生不好而想着一定要努力的人,哦,他是主角,所以他成功了,是我多虑了。
也是那个年代里,经常灌输给我们的,要努力,要拼搏,要选对路,要稳准狠。
他的奋斗路描绘的还蛮细致的,很现在局里随随便便就成功的感觉不一样,看着还有点激励感的。
最后,邓超,确实很有魅力。
那副接地气又努力地样子。
实在是不敢恭维啊,前面学校的时候还好点,后面的职场都是什么玩意,怎么也是九十年代大学生,接近于人中龙凤了,结果没一个正常人,肖然自尊心强的不可思议,六七年就亿万富翁,陈启明天天玩彩票正经班都不上,最后找个富婆,自己啥啥不行在老婆面前还牛逼的不行,她老婆仅仅是说话不利索而已,家里那么有钱至于那么卑微么?刘元更是人品有大的问题,学校的时候背后使坏,人家都结婚了还老想挖墙脚,反正没一个正常人
早年回忆
董洁容颜未变
看到一半的时候弃剧,感觉陈启明不是个东西,但后来没忍住把它全看完了,发现里面三个男的都不是个东西。
能不要改编吗?
和原小说相比,差的不是一点二点,人物性格完全被修改,矫情做作虚假
一个婊子和俩傻子的故事
董洁很符合人设,听说就是在这里跟王大治搞上的,超哥情何以堪。
邓超和董洁居然有点爱人的感觉,邓超霸道总裁太苏了。从年轻时候的相亲相爱相互扶持,到后来的互生嫌隙,渐行渐远,明明彼此都是相爱的呀,可惜一个太纯真,一个已现实,肖然最后死了让人实在太难过了……
肖然死了,他给韩灵的信“我不知道你在哪里,也不知道你在干些什么,我从来没问过。我经常想到你,两年之前每月想一次,一年之前每周想一次,现在每天都会想。我讨厌过你,但直到你走后我才明白,原来我一直讨厌的你,已经成了我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剧拍得不错,超哥演的好,这剧里居然有那个王大志。
三星半吧。中国电影有很多用力过猛的通病,这个电视剧却用力一点不到位。感情出现问题没良好沟通,不孕不育不积极治疗,怀孕不彻查,相爱的人说离婚就离婚。。。董洁从始至终不都是一个表情?
后面就扯蛋了
看不出来要表达什么,这一星给摄影剪辑服化道
细节还原的很不错,邓超很适合演肖然这样的凤凰男。。
92年上大学的时候还需要粮票,一个月生活费60块,一学期还是一年的学费300。奖学金大概300块,不是最高奖,还能帮补些。九十年代的学校生活,除了考托,G,就是外企招聘。宝洁还挺大阵仗,专业无差别招聘。那时候北京就不少棒子,教点中文挣点外快。给老师打工run程序也能挣点。砂锅饭5块有点油
奇葩的审美。
2011年后难得的国产电视剧佳片,难得不脑残不做作
老掉牙的剧情,可是这是13年的剧。还行吧,但是我突然发现就算演员颜值和演技都尚可,但是剧情糟糕,我依旧看不下去。其实也不是剧情糟糕,只是剧情太经典了。
不懂为什么结局让肖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