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是一段简简单单的恋爱,两个人,也就是一段关于少年青葱时的恋爱。
噗,我想说,你真棒。
看片子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暂停回头看了看简介,才发现原来是荷兰啊。
啊哈哈。
怪不得这么纯纯的。。。
原谅我根本分不清欧美那边除英语以外的语言-。
其实看着西格中间那么纠结,突然呢时候有点淡淡的揪心。
他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一边是跟女生交往,做一个别人眼中的正常人。
一边是正视自己的感情,和马克交往,然后。。
就会很艰难。
这个抉择其实就是大多数gay的困扰吧。
然后马克呢,超赞偶也我喜欢他,从一开始就敢去爱,他很清楚他要的是什么,这段感情背负的又是什么。
他中间知道西格谈女友的眼神很真啊。
不对,应该说,他一直的眼神都好真。
演员真棒,给个赞。
然后呢,就是全部句里面没有一句我爱你,我喜欢你,可是就是这么淡淡的演下来了,连嘿咻神马的都没有。
只有吻。
爱,本来就是不用说出口的啊,想起来一部片子里面的台词,如果爱要说出口,那么哑巴要怎么谈恋爱。
噗,我真棒。
然后就是野外训练的时候,马克对西格唱的这首you are my sunshine 。
突然我有种沦陷了的赶脚,太帅了!
so 不论是怎样的恋爱,每个人内心都怀有这种淡淡的情愫,其实爱,本身就不复杂,只要认认真真的,就很好啊。
电影《男孩》简单的森林,房屋,摩托这个夏天属于接力,属于游泳,属于你~🎶I apologise
四个小伙伴在游泳年轻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
简单 欢快 嬉戏。
独处的环境太美了心无旁骛的打水漂调皮地去赶奶牛一切都非常的干净。
少年的小心思更深入地认识一个人。
更复杂的去思考关系。
勇敢比赛胜利并没有使他快乐他最终还是回答了“你到底想要什么?
”那就是骑着摩托,载着喜欢的人。
我在某软件花了一块五,得到这部片子。
但这丝毫不影响那些阳光,流水的清透,还有少年真挚的表达。
甚至有几个时刻,想要跟随主人公痴笑落泪。
回想自己青春时光,第一次喜欢那个男孩子的震撼和对爱情的向往,已经过去二十年了。
我一直放不过自己,觉得,他为什么明明喜欢我,但为什么就是没能在一起?
是我哪里不够好?
但是看完《男孩》,忽然觉得,西格已经够累的,母亲早逝,哥哥叛逆,父亲既坚强又脆弱,然而自己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爱上了同性……所以我是理解为什么他推开了马克,装作不爱他,装作自己还好。
那我呢,其实,青春期的我,面对学业,家庭的困惑,也是焦头烂额啊,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自己还在苛责自己,不够漂亮,不够瘦?
不够魅力能吸引他的目光?
其实我已经很勇敢了,你看马克和西格,他们一点也没墨迹,尤其是马克,不管是跑步还是认爱,做就是做了。
大学时我终于鼓起勇气表白,但是对方等我毕业后才给我进一步接触的意愿,但是我已经开始考虑现实因素了。
只能说没有缘分吧,该勇敢我也勇敢了,回首这些痴迷与爱恋,每次我都是勇敢让他们知道,或明或暗。
他们应该都不是傻子,只是他们不喜欢我罢了。
所以 ,即使我的青春注定是渣画质,但是我已经做到对得起自己了(像马克和西格那样,爱我就继续,不爱就算了),我打算从今天开始放过自己,好好对待如今爱我的老公。
青春年少,导演的镜头就跟少年一般,在蹦床、沙滩、阳光、汗水间游走,充满无处安放的荷尔蒙与激情曼妙的心跳。
慢镜头配合碰碰的音乐,还有微距的切换,都营造了一种心境。
当西格终于接到棒终于冲刺得到第一时,随之而来的又是一个巨大的困境,他赢得了比赛却怎么才能赢利爱?
当父亲问出,你还好吗的时候,其实最怕听到,我不好。
西格恰恰给出了这个答案。
没有说出原因,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
结尾,天色渐行渐暗,只有小小的车灯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两人紧紧相拥,行驶在狭窄的小路上,稳稳的行至路中。
不知道到要去哪,脸上却充满满足。
不管怎样,这都是一次突破,对西格来说,他要坚持的选择始终会考验他,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全片都透露着“青春”两字。
全世界少年的青春都差不多,喜欢且暧昧着。
平淡的描述着青春的气息,那是由运动的肉体、青葱的草地、清澈的水池、赤足奔跑的海边以及怦然心动的一吻编织的青春。
不管是伤或悲,还是喜或乐,都是如此美好,如此值得回忆,如此短暂,如此幸运。
在美好的年纪,遇见了让生活更美好的那个人,幸运如此,只能享受!
《男孩》和《爱,简单》其实去年就看过了,但是我很喜欢这两部片子,电影的画面设计得很美,情节也不复杂,讲得都是小小的故事,配乐也很不错,看完后的心情都淡淡的,有种意犹未尽的美感。
欧美同影在同性恋题材的叙事上很少涉及家庭伦理冲突,主要以个体认知为切入点,但亚洲相同叙事却常常以家庭伦理为切入点。
相对来说,我其实更喜欢欧美的叙事形式,因为我更希望,对于个体性取向的讨论可以是个体问题,不涉及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的话。
因为这样的话 说明在某种程度上这一问题仅仅是个体的,只要他们认同自己,其他外在因素都不是应当考虑的内容。
但目前来看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期望。
我不太喜欢悲剧叙事,所以我更愿意接受美好的,乐观的叙事。
太喜欢这个电影了,还会重刷的!
对应电影的"男孩",突然想起了我青春记忆里的女孩。
本人高三之前都是应试教育下的好好学生,曾经对早恋嗤之以鼻,对爱情那是一个敬而远之,高三换寝遇到了她。
第一次被科普性取向就是她告诉我的,那个时候还处于青涩的懵懂,哪里懂什么情情爱爱。
大学后知后觉,原来曾经生命中有这么美好的存在。
在那个早六晚十的高三,仔细想想竟然也发生过不少事。
我记得我们经常半夜在卫生间压着嗓音聊天,她时常和我说一些我不懂的欧美八卦,跟我聊她喜欢的歌手,我们辩论哲学,大谈阔论着未来,,对班级里看不惯的事情指指点点。
我记得我们抱在一起睡在85厘米的单人床上铺,早上起来我俩都是贴着的,手搭在彼此的腰间背后,我的头埋在她的胸前,感受她的呼吸起伏。
我记得《空空》发表的时候,她拉着我,我俩头挨着头,耳边是她的嗓音轻轻,这是第一次有人唱歌给我听,我当时的日记写着要是时间停在这一刻就好了。
我记得她抱着我痛苦的时候,不住颤抖,我们彻夜聊着彼此的原生家庭,互相慰藉。
我记得她学吉他的第一首完整曲子,隔着电话视频弹给我听,虽然我完全不懂。
我记得我总是喜欢写一些酸邹邹的文字,写在寄给她的信里,写在送给她的零食袋子上。
很庆幸,女生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爱意。
太多数不清的事情,要是一一列举大概要几个小时。
我们两个是截然相反的人,我总是瞻前顾后、犹犹豫豫,她是一个很果敢、勇于尝试的猛女哈哈。
当初看《我的天才女友》的时候,就感慨 她就是我的天才女友啊,她是我想成为的另一个样子。
大一的时候,迷惑了很久,到底我对她到底是闺蜜的喜欢,还是爱情的单恋?
当时上网搜了很多答案,有一条是:是否对她有肉体的欲望。
突然想起,自己的第一次春梦是关于她。
后来就是长达一段时间的试探,有一次我告诉她,我网恋了一个男生,要去见面。
她说记得做好措施。
哈哈不愧是我的好闺蜜。
中间我们断联了一年,断断续续认识了很多人,有男生有女生。
后来又重新联系,她问我最近还好吗?
我当时说还行,就那样。
如果再来一次,我也会说,no。
20岁的感情脆弱至极,迷茫犹疑几次,也许就消失不见了。
时至今日我还是很难界定自己的性取向,还是很难进入一段亲密关系。
前两天我的心理医生劝慰我,只有当那个人出现时,你才知道自己属于什么。
足够坚定的喜欢伴随着足够坚定的勇敢。
男孩 (2014)8.02014 / 荷兰 / 爱情 同性 / 米莎·坎普 / 吉斯·布洛姆 克·赞德弗利特那就愿多一点好运,多一点勇敢吧。
晚上下班后一个人看的。
热了一个速冻鸡肉馅饼,还有蔬菜沙拉。
新搬的家当时觉得很安静,后来发现自己一个住一点声音都没有,和着冬日,偶尔只有空调或者冰箱的噪音, 显得很是冷清。
主角们是俊秀的少年。
看颜是永恒的主题。
那种莫名的情愫我是可以理解却感觉生分的。
想着自己的初吻丢在本科校园外面大学城工地的马路边。
那时候我和第一任都没有出柜,大家都装着直男放不下身段。
我一副要杀要刮随你但是内心纠结的样子。
最后他还是吻了过来。
之前一直听说亲嘴和吃果冻一样,既兴奋又紧张,具体的感觉记不得了。
想想大爷我也青春过,不过这是6年前的事情了。
看着看着,大半瓶红酒便到了肚子里。
这是一部有关奔跑的故事。
想着我和第一任也是跑步认识的。
学校突然说要体测3千米。
作为得力师兄的第一任轻松的带领着没有运动细胞的我准备体测。
和我讲着他游览名山大川的神奇经历,把只有大一的我迷的五迷三道。
虽然故事的最后以撕B狗血的剧情结束,想想我还是那么感谢当年你的一个吻。
深夜饮酒不酣,暂停电影给闺蜜打电话。
她和着她男友搬去了波士顿。
她说她刚从哈佛听蒙牛CEO的演讲回来,一路骑车冻到了。
我经常笑他们直男直女要不要那么拼。
跑到大城市颠沛流离月不敷出还那么文艺。
聊的话题无非是我拼搏的老板,无止境的项目,偷懒, 黑色星期五的折扣,还有我在午夜不愿睡觉黑暗的心理。
我说午夜多美好,那么多事情没做完,电影都没看完呢。
聊到10点50,她男人终于从学校回家。
我和以往一样说,去玩吧真爱。
然后我又回到了红酒和电影上。
我发了一张正在喝的红酒的商标。
Shiraz, 一种辛辣而贫乏的红酒,唯一的优点是酒劲很大。
我说你周末回来,咱每天一瓶。
我喜欢欧美钙片的一点是最后都会给一个硬线条的结局。
看到最后他们跑完,我心想操别给我撞车脑癌弄的韩剧一样。
最后并没有。
少年骑上了哥哥的摩托,在傍晚的路上,小攻偎依着头发飘扬的小受,摩托奔驰在无尽的旷野里。
每到此时,我都会想起我逝去的青春。
没有戏里的颜值,没有那轻盈的身材,没有朋友的理解。
只有在校园里一段段现在已经模糊了的记忆。
有的就像是电影里看到的,和我并没有什么关系,如梦如露如电如影。
毕业前夕,逐渐得有莫名的急迫感,感觉和同学所有的相处都是生死弥留。
突然我感到应该让他们知道我是同志。
于是我和室友出柜了。
至于其他同学,虽然没有郑重地告知,但也无需遮遮掩掩。
有个同学对此十分不理解,他也是同志,他不在乎同志权益运动,也没想过要出柜。
他说,为什么要告诉他们(直人朋友),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吗。
甚至在外和他玩耍的同志朋友们,也无人知晓他的真名。
我不知道他为何将自己包裹得这么严密,随时一转身就再无人相识。
也许他是在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他说,吴小明,你不要以为我不能和女人做爱。
等玩十来年玩够了,我还是要结婚的。
这我知道。
我想他还没能完全认同自己。
即便他对上海的同志聚集点比我清楚得多,也时常出没同志酒吧,和天南地北的朋友们玩得胡天胡地。
在他看来,和相熟的朋友间出不出柜是毫无所谓的,反正他们知道了也没任何区别,又为什么要告知他们呢。
这毕竟是自己的私事。
事实并非如此。
我在初中的时候还完全不了解同性恋的概念。
记得当时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我非常在意他,也强烈地渴望他能在乎我,和在乎其他好朋友不一样地在乎我。
然而,懵懂的我也只是以为我想和他成为”最好的朋友“罢了。
初三的时候,我有一次用开玩笑的口吻问他,你是同性恋吗?
他也觉得挺好笑,当然不是。
当然不是。
西格和马克第一次确认关系的时候说,我不是同性恋。
马克看着他,当然不是。
就像方才的一切都没有发生。
当然不是。
等到我高中的时候,突然自己开起窍来。
或者说是水到渠成,我在手机上浏览小说啊图片啊,自然而然便把我引向”同性恋“这个词汇。
而后我开始查看一些关于同性恋的信息资料。
当时我用自己小屏的诺基亚通过微弱的GPRS信号搜集同性恋最前沿的信息,了解同性恋是什么,同性恋活动的历史,以及当下同性恋的现状。
由于没有电脑,所以我没能接触那些乱七八糟的论坛,只是浏览一篇篇的文献和报道。
自己和自己磨合了几个月后,我便轻易接受了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
而促成自我认同的另一个诱因是当时我正迷恋着班上的一个男生呢。
有趣的是,我高中的同桌也是同志。
不过我是在高中将近毕业的时候才知道的。
敏感的他在初中的时候就明白自己喜欢男生。
那时候的他无从得知这是怎么回事,也没有渠道了解,感到又羞耻又恐慌。
他以为全世界只有他一个男生会喜欢男生。
后来他遇到一个大叔,诱奸了他。
虽然很痛,和谁也不敢说,但是他却感到安心了些:至少我不是一个人。
我愤怒那个性侵幼童的男人,更加心疼那时孤立无助的初中生。
由于我的后知后觉,初中的时候虽然喜欢着同学,但追求他的过程却是无比纯洁美好。
他让我的十四岁变得那样生动多彩,成为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而等我明白自己是同志的时候,已经能通过互联网正视自己了。
所以我从没经历过恐慌不安的过程。
相反,我第一时间发短信给初中的初恋,告诉他他是我第一个喜欢的男孩子。
高二我开始认同自己,但是还不敢让别人知道。
我知道同性恋不是变态,但我对小县城的同学、老师没信心。
此后孤单便不曾离开。
同志这么少,大家又都不说,我只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却身处深渊。
说回当时我迷恋着班上的一个男生,追求直男的经历苦不堪言,每每回想都惊讶于自己竟能委屈到如此卑微的地步,或许也有孤单、焦虑伴随着青春期旺盛的性欲在一旁煽风点火。
现在想起他来还是会莞尔一笑,对其充满好感。
我想如今已不是喜欢他,而是喜欢自己那段时间的奋不顾身和夜夜感受的悲欢变幻。
在小心掩饰的同时,我仍旧忍不住表达。
我在学校的校刊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断背山》的观后感。
电影是偷偷摸摸在舅舅家看的。
(我向来乖,不敢去网吧,怕父亲责备。
)当时看得心惊胆战,不时暂停支起耳朵听听附近有没有脚步声,实在是没工夫细品片中细腻的爱情。
倒是恩尼斯和杰克借口钓鱼却光着身子跳水的那一幕看得我心肝儿一颤。
(前一次心肝儿一颤是小学的时候《上错花轿嫁对郎》中沙溢饰演的角色脱下裤子跃入江中洗澡的时候露出两瓣大白屁股;第一次心肝儿一颤是更小的时候看《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后镜头缓缓扫过尸横遍野的赤壁江岸,大片大片赤裸的群众演员横七竖八地呈在电视上。
)虽然第一次看《断背山》我没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我还是想写一篇观后感,并发表在校刊网站上。
观后感本身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渴望表达。
那时候我时常在校刊上发点小文章,故而那篇观后感也毫不起眼。
但它是我内心不可遏制的倾诉,就像向宇宙发出的一道极其微弱的求救信号,我渴望它被接收,又恐惧它被读取。
回想起来,在出柜前所有的暗示都是那么微弱,那么小心翼翼,如现代小说中的隐喻。
在观看《男孩》的过程中,西格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无不唤起我当年的记忆。
那时敏感孤独、小心翼翼又向往爱情的自己。
那大胆注视又小心戒备的眼神,那努力亲近又强装随意的举动,那渴望坦白又闪烁其词的言语,以及亲密的小动作,甜美的回味,恐惧的焦虑,鲁莽的伤害,和永不停歇的悔意,它们如昨日纷至沓来。
在出柜后,也许同学们和你的相处并无二致,可自身却大大不同了。
你不再是自己精心编造后呈现于人前的模样,你真是你。
你的表达真诚,不必再避讳什么或深怕引起别人的猜疑。
同性恋,有时候和贫穷相似。
你以为能够掩饰它“正常”地生活,它却会在无数个你意想不到的生活细节让你窘迫,出其不意地给你一拳。
结尾,这部影片和其他欧洲小国清新的同志影片相比,我最欣赏于它的戛然而止。
如果影片结束在西格发动摩托车开出家门,就更完美了。
不过只怕观众要难受死,导演自己也不忍心吧。
在豆瓣我只是没事儿来评评电影,对于我个人,豆瓣是所有网络社区里最安全的一个地方,没有熟人,没有基友,不与人交流。
像现在一个浮躁夏日的夜晚,这个电影作为导火索,激发出来了我心里的很多感情。
写在这里,压在他们的评论下面,觉得特别的安心。
自己其实不老,可是却总觉得真的已经不再年轻了。
和“年轻人”之间产生了很大的隔阂,反而跟好多大龄的人很聊得来。
这个绝对不是所谓的装比,事实是自己也觉得自卑,他们的热情他们的那种追求真的让我很羡慕,首先我没有经历过,我也不会去尝试,但是我对你很羡慕。
这感觉怎么说?
我很羡慕你,但我绝对不会变成你。
说白了,就是懦弱,这种懦弱已经变成了一种性格,生根发芽。
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到底在说些什么。
曾经吧,自己也是怀着那种年少的情怀,渴望一段纯真美好的爱情,就像《男孩》里面的一样。
那个时候就已经想的很开,不在乎性别,因为我从来就知道,我对女生和对男生一样有感觉,我也从来就没有过困惑,不会把这个当做一种负担。
那个时候是初中?
高中的时候,跟一个男生走的特别近,好哥们好兄弟,原因很简单,我们都爱足球。
他最爱踢球,而我是超级狂热的那种球迷,死忠英超阿森纳,我也死看不上他们这种在学校瞎踢的家伙,但正因为这样,我们的“争吵”更多了起来。
他属于优秀的那种人,在学校,爱运动的那种男的总是很受欢迎,何况是在男丁稀少的文科班。
人家文学好,爱运动,长相身材也不赖,当然很受欢迎。
俺俩一起唠球的时间多了,慢慢的走的就特别的近,最奇怪的是他开始变得暧昧。
我是属于那种看着周围那些所谓“早恋”的人都会嗤之以鼻,但自己会和哥们们一起看毛片,到处散放资源的那种奇葩,外表怎么扯淡其实心里的价值观很强的那种奇葩。
再加上我当时就是个肥的流油的纯爷们的爱闲扯淡的学霸,逐渐的我看出他的暧昧,暧昧到了极致,就开始远离他。
跟好多其他的基友们在一起。
其实我也是挺喜欢他的。
中间零零碎碎的又发生了很多事情,自己也记不清楚了,也不太愿意提起来,就记得当时的那种难得的青涩。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我撮合他和一个小女生在一起了。
也是因为这件事儿,我跟他彻底的崩了,高中剩下的时间里再没怎么说过话,毕业之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联系过。
一段无疾而终的暧昧。
至今都没有任何人知道我和他的这些事儿,没有一个人知道。
高中时候的同学全当我俩是好哥们,后来疏远了而已。
我也从来没跟人提起过,自己也觉得是可有可无的一段回忆。
不过今天把它写出来,心里总觉得有一些复杂。
有时候纯纯的感情就是这样,一方的稍稍的一点退步,都会使这点纯纯的情谊丧失在摇篮里。
我们没有《男孩》里美丽的自然风光,没有可以一起嬉戏的河流,没有接力赛集训的契机,有的只是每天早7晚10的高中课程。
现实就是现实,禁不起一丁点的懦弱。
所以我说我羡慕。
再有,还是高中。
是女生。
当时远离那个男生其实还有另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喜欢上了一个理科班的女生。
叫她L吧。
她是真的让我很刻骨铭心的那种喜欢。
一段堂吉诃德式的,单恋。
我说过我喜欢上谁不看性别。
但是当我喜欢上同性的时候,如果一定要分出角色,那我一定是其中的那个T。
问题就这么出现了。
她是我们整个学校都知道的LES,也是个T,她也有一个漂亮很女孩子气的一个女朋友。
所以这种单恋注定不会有结果。
当时我没有缘由喜欢上了她。
我那一年半像疯了一样的喜欢她。
简单的、单纯的、堂吉诃德式的。
我会每节课下课都去她班门口,就是为了看见她。
我会去任何她可能出现的地方,也就是为了见她一面。
那个时候还经常玩空间,我会每天去给她留言,就是说一说我这一天发生的事儿一些好玩的事儿,我这种大屌丝身上每天都有特别多屌爆的事儿,都记录在她那里······ 现在想想当年的自己真的太可怕了,青涩却执着····NIMA的把我自己都感动了。
可是我就是这样一个装逼的人,每当她给出了回应,我都选择装逼的走开了。
好多好多细节我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还记得高考完的那个晚上,高考的那种压力的释放,再加上对她那种刻骨的喜欢,许许多多的感情积压到了一起,给你她发了一封很长很长的email,告诉她我这一年半对她的感情,以及对她未来的祝福。
情真意切的每一句,到最后我自己哭的歇斯底里的。
这种辛苦真的是用文字表达不出来的,一点一滴,到今天提起来还是会觉得难受。
那时候虽然年少,但是感情却是最真的。
她看过之后在qq上跟我说,你还真是装逼啊,不能早点说么。
咋没憋死你呢傻逼。
这就是我一年半的单恋的最后一句话。
我没有再回复。
我的装逼,我的懦弱,让这个单恋彻底的堂吉诃德了。
现在想想当时真的太幼稚了。
特想笑。
可是我说还是会很心酸会不会被人鄙视?
上了大学以后,自己的班级里女生特别多,因此更多的接触女生,跟一个女生走的很近。
贱嗤嗤的跟人家犯屌。
慢慢的走在一起了。
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上了大学之后整个人好像一夜间就成熟了。
自己有了自己的路。
跟她之间外人看来根本就跟别人没有不同。
我还是会跟我的好基友们在一起,跟她之间总是若即若离。
我们俩其实就是这么不冷不热的相处。
但是我是真心的喜欢她,我希望她过的快乐。
就这样的过了两年,我决定大三出国,待一年,锻炼锻炼口语。
大二期末的那几天,有一天晚上我跟她聊了一整夜微信,两个人把话都说开了,我说的意思就是我不希望拉她这样的直人下水,我希望她快乐,有一个优秀的男朋友,我只想她好。
无欲无求,。
弄得我自己逼格挺高似的。
自己当时也把自己感动了。
据她室友说她那天在她寝室哭了一宿。
其实现在想想,我到底有多喜欢她?
前一段时间一直在追《寻》这个同志剧,很喜欢很喜欢。
我到底在looking什么?
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就是觉得现在的自己想把自己变的很强大,别的什么都不会想。
不会再像高中时候那样的去跟人搞暧昧,更不会那么傻逼似的去疯了似的单恋一个人,因为总觉得累。
也正是因为这样吧,看到《男孩》这样的电影总觉得特别的戳心窝子。
因为他们的爱情那么纯净那么的美好,而我们在他们的那个年龄本来也应该那么美好,可是我们也许因为懦弱也许因为自卑也许因为环境错过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但是如果时间再重新来过我们会去像他们一样的追寻么?
我想我还是不会。
我羡慕,可是我不会变成他们。
最后对着屏幕高呼,nm的年轻真好。
去NM的,你也还年轻,你也不老,你也来啊。
想一想,还是算了。
自己都鄙视自己。
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写什么,乱七八糟的。
好美的海报。
美的让人嫉妒。
就喜欢看蓝孩纸谈恋爱////////马克帅的没有我,不是样子的帅,就是身材很棒性格也棒,又会撩_(:з」∠)_
青葱少年的自我认同当然很艰难,不过从整体角度看还是美好居多的,无论是感情层面还是摄影层面
看了好几天,因为总是看一会儿就睡着了…
年度Twink大赏,青春无毛的肉体跳跃在夏日撒满阳光的操场,田野,树林,池塘,夜色下静谧的沙滩上,没有一个地方要穿衣服啊!再也不要和满场中年秃头基佬一起看肉了,时不时此起彼伏的猥琐笑声,身边大叔每次看到吻戏就没了呼吸声,估计这九十分钟够他们撸一年了!
故事似曾相识,不过看完之后还是觉得很美,而且想玩蹦蹦床…而且想游泳…而且想找原声找不到…
接力棒就不用说了,摩托车又是男性符号,在男性气质被压抑的家庭环境中,同性情愫才会显露
同是北欧小清新比不上另一部《爱,简单"》但是还是完美完成满足gay子们的意淫~twink,青春,汗水,运动队。ps认同期间的男主很作,另一位很包容。不过回想现生中都是自己一个人认同,独立,探索……(🆘,是不是又在卖惨,其实无关取向,大家都一样,没爱不是也活过来啦!生活又不止恋爱hh)
海报比片子本身好看太多。男孩小清新,配乐小清新,摄影小清新,丛林游泳和夜里观鹿接吻的片段也小清新,可是凑一块就是故事说得不走心,主线拖沓,细节一堆,却让人空荡荡的没感触。荷兰小清新不给力啊。
又清新又萌,水中一吻太美~
太清新了,啥也没讲……
矫情
Loving someone and not being able to show it drives you to do things that disgust and hurt you inside. Such a wonderful movie. On par with Sommer Storm indeed!
一般般哇
虽然很不想承认 但我看睡着了...... 尽管事后重看了一遍 但是到现在写评价的时候只清楚的记得森林里的两头鹿了... 一般我看这题材的片子不会睡 但这部拍得太无聊了 整个故事都非常平庸且单调 原谅我实在记不清具体的情节了 只记得个大概 一部电影做到这种程度就我的角度而言已经是失败
把你的手给我,我们一起完成一场青春的接力赛。
真是少年的爱情啊!青涩的试探、卑微的胆怯、奋不顾身的孤勇都美得不真实。祝幸福。
我怎么觉得三星还有点多了呢
青涩的爱情
快要憋出了性冷淡,年轻力壮的,你倒是上啊,憋死!德语+运动+夏日+出色的音乐,想起了夏日风暴, 青春就是荷尔蒙在作祟
有点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