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美食、祈祷和恋爱

Eat Pray Love,再单身游记(港),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台),一辈子做女孩,饮食、祷告与爱情,真正的喜悦,Eat,pray,love,饭祷爱(豆友译名)

主演:朱莉娅·罗伯茨,哈维尔·巴登,詹姆斯·弗兰科,比利·克鲁德普,理查德·詹金斯,维奥拉·戴维斯,图娃·诺沃妮,卢卡·阿金泰罗,TJ·鲍尔,迈克·奥麦利,阿什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美食、祈祷和恋爱》剧照

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2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3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4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5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6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3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4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5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6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7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8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9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20

《美食、祈祷和恋爱》剧情介绍

美食、祈祷和恋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轻干练的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 饰)是《纽约时报》的一名人气作家,她经常周游世界,撰写相关的旅游文章。她的生活同样令人欣羡,丈夫史蒂芬(比利·克鲁德普 Billy Crudup 饰)帅气潇洒、气质不凡;饮食无忧、优哉安 乐。然而伊丽莎白却渐渐感到空虚和恐慌,似乎着周遭的一切都不是她真正追求的。伊丽莎白决定走出变质的婚姻,寻找自我。在漫长的离婚拉锯战后,她踏上了周游世界的旅途,在美食、祈祷和恋爱中,认真地思考人生的种种…… 本片根据伊丽莎白·吉尔伯特(Elizabeth Gilbert)的同名自传改编,著名影星布莱德•彼特担任该片制片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飞天窑女关键一票今天的明日香无穷动广东十虎苏灿之潜龙出世克罗克特先生我身体里有棵玉米娘心计浪花淘尽我前任男友的婚礼死亡录像3:创世纪妖铃铃忧郁的解药坚强的心降灵小迪克西岁岁年年柿柿红恋爱北极熊詹妮弗的肉体灵契飞越山海关拳打脚踢辛亥元勋蒋翊武杨门少年荒野女人龙潭虎穴火线之上布拉格练习曲干涉困兽第三季

《美食、祈祷和恋爱》长篇影评

 1 ) 西西弗斯的神话的神话 --- 追求自我哪有那么容易

《美食、祈祷和恋爱》基本上是美国版的张艺谋执导作品,摄影没话说,风景也亮丽,可是除去光鲜的包装,什么也没有。

但是要大力推荐给女人看,尤其是离婚的中年黄脸婆(当然前提是没有孩子拖累),因为女主角基本上把所有面对中年危机的女人心底深处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亲身实践过了。

看完以后,许多女人大概都想抛开一切束缚去寻求自我吧,只是,这勇气并非每个人都有。

女主角是位作家,已婚,突然有一天觉得她亲手打造的家和生活完全不是她所想要的,于是提出离婚,最后净身出户。

痛苦挣扎之中又有了一段电光火石般的浪漫情缘,可是,昙花一现的激情只会让已经迷失的自我更加找不着北。

她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一个人四处漂泊,从意大利到印度再到巴厘岛,在美食、友情和风景之中寻获了自己,也收获了爱情。

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结尾,太童话、太完美、太在意料之中,太有悖于真实生活,于是散发着浓浓的kitsch味道,像片子里印度山寨版可口可乐Thumbs Up。

追寻自我的意义就在于这个“自我”其实永远也追寻不到,但是过程一定比结果来得重要。

阿尔贝加缪早就告诉我们要像西西弗斯那样做个英雄:明知结果永远是失败却仍然努力去做,这才是高贵的人性。

于是,海明威写了那个著名的老人和鲨鱼的故事;杰克凯鲁亚克把精神之旅的书叫做《在路上》而不是《到终点》。

保罗西蒙有首非常好听的歌叫America,六十年代插花于发际的嬉皮士背上所有家当乘灰狗去流浪,去找美国。

他们要找的美国当然是和彩虹一样永远找不到,后来,大多数嬉皮都坐进了办公室变成雅皮,身体力行他们青年时代所反对所厌恶的中产阶级价值观,但是也有少部分仍然还在寻找,北岛的《失败之书》里就写了几个,非常精彩。

想起谁说过的一句话:缪斯终将注定漂泊,唯有法利赛人才有安居乐业的勇气。

最喜欢电影里两个女人到那不勒斯去吃披萨,美食当前,什么卡路里啊腰围啊统统见鬼去,然后在服装店里试牛仔裤的爆笑场景。

还有理发店里的意大利朋友对美国人的评价极其犀利:你们美国人不懂得享受生活,你们懂娱乐(entertainment),但是不懂享乐(pleasure)。

意大利人最会享受the sweetness of doing nothing。

是啊,让GDP下地狱吧,我们要GWB(注:General Well-Being,所谓“幸福指数”是也,似乎是英国新晋首相卡麦隆提出的)。

 2 ) 真要一辈子做女孩?

曾经不止一次在洛杉矶城际火车上见过《Eat, Pray, Love》。

通常是清晨第一班火车,穿西装窄裙的上班女郎占据靠窗的位置,架起折叠小桌板,一边胡乱吞下蛋糕和咖啡,一边匆匆画眉描眼,在所有程序都利落完成之后,她们就会从公文包里掏出这本书,填满上班前的最后几个站牌。

今年夏天哥伦比亚公司把这本风靡全美女读者的流行宝书捧上荧幕,和欲望都市续集打擂台抢夺暑期档票房。

据说,和那四个经年不改的名牌老少女不同,《美食,祈祷,爱》里,女人要追寻的是自我。

影片不短,将近两个半小时,剧情却简单到不值一提。

顾名思义,离开结婚多年的丈夫和新情人,女作家朱莉亚•罗伯茨决心花一年时间自我放逐,在意大利美食,印度祈祷,最后在巴厘岛重新认识了爱。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耳熟?

一个,女子,写字,流浪,行走,寻找爱,与,人生的,意义,这一派小说在我国早有掌门人,安妮宝贝。

把地理坐标换成越南和西藏就好。

我相信原著小说也许可以带给都市女孩一些安静的瞬间,没准真有净化心灵的吉光片羽,可事实上,有的事情还真是白纸黑字看起来比较悦目。

一但视觉化影像化之后,穷图匕现,往往大大损坏了原有的意味和情绪,比如这部电影,比如一朵光脚穿球鞋棉布皱裙,头发如海藻般蓬松嘴唇干裂如花朵枯萎的,女子。

导演 RYAN MURPHY自己是美剧金牌编剧出身,估计自知理亏,猛在摄影上找补,拉来了ASC(美国摄影协会)的顶级大师,《无耻混蛋》和《禁闭岛》的摄影指导ROBERT RICHARDSON。

该大师也算是尽心尽力,论异国风光,光影变幻,的确是这两个半小时观影体验中的最大享受。

只可惜拿过再多奥斯卡的摄影师,也没能把罗伯茨拍的更像一位女作家。

不因为她脸熟,怪只怪气场完全不对路,既委屈了角色,也曝露了大嘴巨星的短。

原以为观众里最大群体是《EAT, PRAY, LOVE》的忠实读者,摩登妙龄女郎大军,结果电影院里坐满了老太太们。

有的挽着自家小老头,有的是老姐妹几个,看到电影中的美景就一起愉快的欢呼,一两句不甚搞笑的台词就逗了奶奶们乐不可支,放映结束后,她们乐乐呵呵的,相互搀扶着离开。

这部电影还有个名字叫“一辈子做女孩”,我想比起片中为自己的心病纠结,四处闲逛的女文青来说,这些鹤发童颜,依旧对艺术有感受力,能享受快乐,活得自由又舒展的老太太观众们,才真是一辈子做女孩。

 3 ) 在不着套的自我放逐的YY中,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一个女人,她不想要孩子,也不要老公,撇家舍业的四处游荡。

这种女人可能才是最应该归入施以石刑,活活砸死的行列。

但实际上她是在解决一个问题,“成为你自己”的问题;她在努力摆脱一种焦虑,自我认识的焦虑。

于是她去了很多地方,意大利、印度、印尼。。。。。。

她的这番周游拍成电影就叫《美食、祈祷和恋爱》。

如此高调和文艺地来展示自己的内心,这个绝望的主妇真是幸运。

因为大家都在迷茫,黑暗里摸索出路,但《毕业生》里鲁滨逊夫人寻找出路的方式就被冠以风流和淫荡,本恩的方式貌似可以原谅,但也属于犯错和冲动。

她享受着美食,流连着美景,背负着人类共有的痛点,游荡。

偶想,和她拥有同样的困惑的人很多,分水岭就在于是不是敢选择离家。

如果止于YY,就是不可救药的做作和矫情,可是选择行动,就是极端不负责的疯狂和背世。

出走的娜拉,不是那么好当滴。

还是YY稳妥些,所以偶只能看看电影啦。

PS: 如果这部电影有毒,解毒良方应该就是《阿甘正传》。

 4 ) 用心灵去旅行,而不是离开

巴厘岛的ketut递给Liz一幅画:要脚套实地,你就会感觉有四条腿,这样你就能好好停留在这个世界;不要用你的头脑看这个世界,用你的心看,这样你才能了解上帝。

世间有太多纷繁复杂的事情我们要分析整理,反而忘却如何遵从心灵的声音。

偶然听到心中的声音,可嘈杂的人生也渐渐让人失去勇气去相信。

-Having a baby is like getting a tattoo in your face, you kinda wanna be fully committed.这样的fully committed,Liz是做不到的,望着永远三分钟热度的丈夫,失望落寞的眼神已经明白的说出,爱,已渐渐磨灭。

-Having dreams, Stephen, great, fine. Do that, just pick ONE.-OK, I pick one. I pick YOU!Liz是个如此彻底的逃兵。

I cannot agree more,Stephen他并不恨你,他只是心碎了。

-The only thing more impossilbe than stay, is leaving. 在印度,Liz回想起他们婚礼上舞蹈,那么美那么幸福,他们曾经相互起誓,要相亲相爱,直至死亡把他们分开。

她穿着莎丽,场景变换,物是人非。

从一段感情逃到另一段感情,Liz自己也明白,这不是爱。

可是一如既往的,当感情有变,又一次的,她选择了离开。

在家门口的台阶上和David say goodbye,只一个大包。

David从未留过她,第一次,他说:-Hey, if you stay, we go out for India food every night.坐上车,Liz无法自制的催促,go.go.go.绿树红墙,却充满忧伤。

意大利是整部片中我觉得最温暖明亮的地方,美食,帅哥,爱,还有意大利人无所事事的快乐。

镜头爱极了这个地方,阳光下的教堂,历史感的小巷。

慢镜头从大门向上到二楼阳台,绿叶成荫。

有一段Liz坐在露天餐馆独自一人享受意大利面,歌剧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

她像是一个从上帝手中偷到玩具的小孩般那样自得其乐。

dolcee far nirentee可是那些伤口,伤痛之深以致无法释怀。。。

毁灭是一种礼物,毁灭是通往改变的道路。

爱情终究是危险的。

也许像是冥想,需要你鼓起勇气放弃俗世中所有让你熟悉安心的事物,抛开一切这样那样翻来覆去的想法,愿意把人生旅途中所有的经历看做是一种启示,把旅途中所有遇见的人都当做人生的导师,直面并原谅现实生活中并不讨喜的那部分自我。

跟着心里的声音,跟着你爱的那个人上船。

就这么简单。

开怀大笑,享受美食,冥想,对上帝满意,爱你所爱的人。

-Sometimes to lose balance for love is part of living a balanced life.

 5 ) 那些有的没的都是我在想的

意大利-印度-巴厘岛美食-祈祷-遇到爱意大利的确是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国度,对于意大利的爱不知从什么开始,只能用着迷来形容,看到罗马的小巷和混乱,竟也不那么讨厌,不过不知道亲身去体验会是个什么感觉。

印度的meditation让很多人为之着迷,其实有时候他们并不清楚那到底是什么,颇有跟风之嫌疑,只是,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些人体会到meditation的真谛,多多少少还是会悟出些什么。

巴厘岛,everyone has a love affair in Bali. Is that true or it's just a dream like all the Hollywood movies?

 6 ) 需要岁月才可以体会到的心情

看到马路上到处都是上映前的这张海报时,我就满心期待着,因为年初回国看了这本书的中文译本。

赶在了上映第一天的第一场,全场除了我以外,全部都是30岁以上的女人,还有白发苍苍的老夫妇。

我看起来好象闯入大人世界的小孩子一样,一个人安静的坐在正中央。

唯一让我微微鼻酸的是当Liz在阳台上听完Richard的故事以后,她幻想起结婚的片段。

她的丈夫告诉他,I still love you。

Liz说,then love me. 他说,I miss you, Liz说,then miss me. 然后她重复了Richard告诉过她的话, send your love every time you miss me, and then drop it. It won't last forever. Nothing does. 他们边舞蹈然后Liz靠在他肩膀说这些话。

为什么说唯一让我鼻酸,是因为虽然这是一部我认为的好电影,我认为很感人很温暖,但是我并没有流泪哭泣。

可是有很多很多镜头都让在场的女人哭了,甚至是坐在我前排的一位白发老先生也在擦眼泪。

这样的画面很令人动容。

我知道我没有哭的原因,因为我没有婚姻,没有岁月的历练,没有30多年的喜怒哀乐。

观众们掉泪,是因为Liz的故事让她们感同身受,让她们看到了勇气,积极,美好,平静等等等等,即使我感动于爱情,即使我觉得温暖,可是我缺少了可以共鸣的岁月痕迹。

过了几天我跟一个朋友说起这个电影,跟她讲了这个故事。

她在我说了很久以后,毫不犹豫的回应:“如果我有钱,我也会这样。

”我突然就语塞了,再说下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吧。

我知道想要追寻内心平静的渴望有多强烈,我知道一段美好的爱情可以给予多少的帮助。

这并不是关于一个男人,也不是关于挥霍金钱,至少我是这么认为,也许是我过于感性也说不定。

可是会有人,就像我朋友,认为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实际经济基础上的,太过于美好了,美好的不现实。

也会有人认为,最后不还是因为了一个男人吗?

又或许会说,这是文化的不同,在我们国家行不通的,甚至有人说起签证的问题,不是你想去意大利就可以随时动身的。

所以我没有再和任何人讨论过这部电影,因为我害怕别人会提出上面这样的意见,我知道这是存在的,我知道这样的疑问也是合理的。

可是我忘不了那天电影院里大家安静的样子,忘不了白发老人哭泣的场面,也忘不了那么多女人们的眼泪。

我觉得她们是幸福的,如果作者和导演看到这样的画面一定会觉得满足和欣慰,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目的,想要告诉观众一些什么,而这个“什么”是深深埋藏在每一个人心里的。

我爱这部电影,我不觉得有哪一秒的场面是无聊的。

被感动不是因为我相信或者我渴望这样的生活,被感动的是那一种平静和自然,是需要岁月才可以体会到的心情。

 7 ) 饭祷爱

因配乐加一星。

Liz有个属于她的主题曲,颇有点像Requiem for a Dream的(不是莫扎特那一版)。

还用到了魔笛(就是莫扎特那一版)这就是一个女性中年小资版的《在路上》。

男人们在屏幕上折腾了这么久之后,一直被认为“有老公孩子就满足,全心全意奉献给家庭”的女人终于也要开始解决中年危机的问题了。

如果要我给自己找个词的话,应该是runner。

跟J抱怨说“为什么我永远存不下钱”,她说“因为你杂七杂八的爱好太多了”,跟C唠叨说“为什么我还是不想结婚”,她说“因为你的安全感太低了”。

前两天收到英国来的offer,考虑过之后,回信说愿意去面试。

我就是这样,尽管爱故乡,但眼看着要毕业了,眼前就是找个男人结婚生孩子过安定日子的生活,就立刻二话不说地跑了,现在生活有了平稳的迹象,眼前又是找个男人结婚生孩子过安定日子的生活,于是又想要逃跑。

人为什么而生活,怎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才能完全填满心里那个空洞,才能永远感觉平静而幸福,直到现在我依然不知道答案,甚至不知道这些年来自己是否曾有一丝半点的接近答案。

这些年来有想要大哭的时候,想要打赤脚的时候,想要大笑的时候,全身发烫的时候,这些头脑失去作用,身体和思想只被感官控制的时候,是我相信这世上有神的时候。

所以我人生中觉得最自在最放松最快乐的时间是背着巨大的登山包,在陌生的城市里浪荡的时刻,所以我知道自己没有受上某个人,某某某,因为心有时候远比大脑诚实。

尽管对美食没有特别的执着,也极少祈祷,更没有期待在转角遇到爱,只是这种生活,这种充满着未知,前方的一切都让人好奇满溢的处境,让人有生存的真实感,不再是一个写code的机器,不再是每天为了三餐一宿碌碌来去的蚂蚁,而是每时每刻都张开了所有的感官,触摸呼吸观看着思考着,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

所以我总是不想要拖累的人或者东西,总是想从将要固定将要僵化的模式中逃走,总是没心没肺地想跑就跑……老妈不能理解我这种不安分,甚至想通过改名字来改善这种命运——不过似乎没有成效。

于是关于我的个人问题,永远都是个纠结。

我想大概也有很多人不理解这里面Elizabeth,用江浙话就是“作”,什么都有了,却没事半夜里好像没事找事一样的哭开来。

然而我懂,我懂那种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这里”的彷徨,懂那种“找不到自己究竟在哪里”的苦闷,懂那种“不明白生活和死亡之间除了呼吸之外还有什么不同”的惊惶。

这就像个炸弹,有时候会潜伏下来,好像一切都恢复了正常,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开,不知道炸开了里面会是什么。

有趣的是,就在接到英国来的email的之前,我一直想“真是糟糕,人生大逃亡的第一站就选在了自己的dream city,然后呢希腊也去过了,以后再要逃却要往哪里去?

”然后常常回忆在内蒙古度过的假期,怀念草原那么大马那么快人那么少……现在看来bali也很不错,等到什么时候姐姐的手艺可以用case算了,我就背个包,带上电脑,去那个海蓝花开的地方,每天晨昏定省,直到我又想逃跑为止……有空要去看这部原著。

也许作者走过的路程能给我将来的逃亡路线一点启示。

PS:意大利那段根本是旅游宣传片嘛。

我又想起意大利人说的“美国人哪里懂什么时尚!

当年二战的时候我们带去战场的都是新鲜蔬菜,他们带的全是压缩饼干”……现在我的生活价值观也跟意大利人一样了PSS:小皮是这片的制片人……小皮,我看出来了,你还是跟JD一样搬到欧洲来住吧,郊外买个房子,也没有狗仔会去骚扰,每天出去买两条面包一包熏肉。

美的东西和心灵的平静,也许逃亡的最后一站,我还是会回到巴黎

 8 ) 真是人人都能对号入座

"fall inbalance in lov is part of living in balance in life"朋友说 这个是适合女权主义看的电影我却认为 这个是适合每个女生看的电影每个女生 总会碰到三种人--爱自己 但自己不够爱的人--在孤独寂寞或者转折期双方凑活在一起的人--自己爱的人1。

爱自己 但自己不够爱的人以茱莉的丈夫出现 戏份很少 但却印象深刻 曾经苦陷于一段未必适合自己的婚姻 看着那个男人在电梯里微红的双眼 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刻意味深长的挥手告别 心就是被揪着的那种痛 让人产生内疚 但却是快痼疾 早点舍弃 总是有益的爱自己但自己不爱的人 总会被排在第二甚至第三的地位。

他给你足够的温暖 日子过得平淡舒适 但不足以重要到留下印记将来回忆起来 也只是处于次要的地位那多数是属于一种习惯吧 茱莉想起了 婚礼上丈夫给的惊喜 也仅仅是因为目睹他人婚礼后的触景伤情 并未被寄予太多的分量Richard的内疚在对茱莉倾诉之后变去了大半 于是他离开了india 我们每个人都会像Richard一样 给自己设定一个像忏悔室的地方 或者一项任务 让自己用自己的方式赎罪 其实 并不需要静待他人的原谅 那只是一种心理暗示 只要自己能够宽恕自己。

茱莉心情宽恕自己后和丈夫拥舞的那段 仍然让我很感动 很温存J: I loved uH: I kn, and am still loving uJ: then love meH: but am missing uJ: then miss me只是遥祝我幸福就好了能够做到这样 是我所要修炼自己的内心的吧看到这段的时候 自己仿佛也把身上的担子卸了下来 但是不知这样的自己 是不是自私的可怕===========================2。

BAD TIMING出现的人 曾经做过别人bad timing出现的人自以为付出了很多感情 但发现终难真真切切的全心全意的对另外一个人付出 包括自己的心David出现在茱莉倦了要离开婚姻的时候 为了怕毁坏双方不合适的说辞也许真的是一个借口 中国人讲求天时地利人和 当时机不对的时候 无论说什么都是一种说辞 纠结了 就真的自寻烦恼了 其实 并不是没有感觉 也许并不是不爱 可是 就差一些什么 这种感情更像软性毒药 可有 亦可无 总有那么些不自在但通常改变都是需要勇气的。

===================3。

自己爱的人 那个人总是姗姗来迟 在经历了许多错误和挫折之后你却变得小心翼翼了谁知道茱莉最后的遇见 就是最后的happy ending呢。

但是 就像赌博 你不放手要去尝试 又怎会知道。

总有一天 我也将具备大爱世人的能力。

所以 乘年轻 姑娘们放手大胆去爱吧 如果有所犹豫 那么久给段时间离开一下 如果时间都不能冲淡 u still feel something for him then GO AHEAD!!!!

 9 ) 因为都曾遇到过。

庆幸自己买了碟片,舒舒服服的调整好灯光和音量,窝在房间里看了《美食、祈祷和恋爱》。

喜欢看女主角Liz一个人安静的享受美食;在旅行中去新认识的朋友家度过一个美妙的夜晚;骑着单车在田地里奔驰;听一位像神父般的人说话,并相信他......这些场景,因为我都曾遇到过,所以看完,会感动的掉眼泪。

喜欢《美食、祈祷和恋爱》里的台词。

1.有时候,为了爱失去平衡,也是平衡心灵的一部分。

Sometimes to lose balance for love is part of living balanced life.2.当你想一个人的时候,给他光,给他爱,然后放下。

3.我也有一个这样的盒子,不过里面装的都是国家地理杂志和时代周刊的旅行专栏,里面有我想在死前去的所有地方。

I have a box just like this, except it’s filled with National Geographics and The Times travel section--All the places I wanna see before l die.4.每次凝视你的眼,我都听到海豚的拍手声。

And when I look into your eyes, I hear dolphins clapping.5.最终,我开始相信我称之为“寻求物理学”的理论,这是一种跟万有引力一样真实的自然界的力量。

寻求物理学的法则是这样的: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抛开你所熟悉和让你安心的一切,包括你的家、你的痛苦、你的怨念,开始一段真理寻求之旅——外在的内在的都可以——如果你真的愿意把旅途中所经历的一切都看成一种暗示,如果你把旅途中遇见的人都当成导师,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准备好去面对并原谅你身上并不讨喜的特质,那么真理就不会离你太远。

通过自身的经历,我不禁开始相信这一法则。

我找到了我的关键词。

它的意思是:“我们跨越过去吧!

”一个人真正的生活平衡,也许就是Eat、Pray、Love。

学会去享受美食,热爱美食;学会祈祷,感恩生活带给你的一切,无论是悲伤还是愉悦;学会去爱,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

其实生活中的变故就是在教你,如何“随心,随行”。

也许有一天,我们都能做到“笑要笑在脸上,发自内心,甚至发自肝脏。

 10 ) 为爱失去平衡,才是平衡心灵的一部分--------《Eat Pray Love》

我在6个月前看过这部片子的原著,是向别人借的。

借得时候也很偶然,购买它的人说,看不下去,不知道为什么书中的女人一直没日没夜的哭泣,所以中段了阅读。

于是,我借回了这本书,当时也只是断断续续得翻阅它。

直到4个月前的某一天,我又开始拿起这本中断了很久的书。

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他坐在我身边,而我们彼此之间已经将近有1个多小时没说过话了。

那次我看到女主角展开她的印度之旅,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

是关于自我原谅的一个环节,总之里面讲述的冥想与宗教情节,让我心驰神往。

就在1个月前,我只身一人去了一直向往的城市,做短期旅行。

是迫不及待才对,因为那时候的我急切需要逃离,非常紧迫。

而就在刚刚,我看完了这部翻拍电影。

用一句非常老套的话语来形容这部电影吧:这是关于一个女人自我疗愈的旅程。

看过很多人的评论,有人说,拍得太过矫情,好像过了,真实生活中又有谁会如剧中女主角那般去做那些事情?

我说,有,那就是我。

可是我并没有刻意到要去效仿那些做法,事实上,不论是原著还是电影都是在事后才让我恍然大悟这样一件事情:我们的轨迹,惊人得相似。

我们害怕改变害怕事物会变得支离破碎只是这世界还有存在于现实的圈套正触及我人生的方方面面毁灭是一份恩赐毁灭是通往改变的道路正如我一直坚信的那句话一样:只要有改变就是好的我们应该为永无止尽的改变做好准备那次旅行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我记得那天天气不好,有些阴冷。

在候机室等待,手机上收到两个人的短讯,一位是我的好朋友,祝我旅行愉快。

一位则是细心的房主,嘱咐我天气状况转变,及时带伞。

(很是温暖)旅行非常顺利,在当地我吃了很多小吃,也逛了很多美景,很惬意,也很愉快。

当地人都非常友好,在众多友善的面孔中,我一直记得那位为我指点迷津的大学生在最后分别时对我说的那句:过那座桥的时候,自己要小心哦我微笑着说:好小岛上的每个景物,每个偶然相遇的人都让我觉得新鲜与喜悦。

这是一次很棒的旅行,直到现在,那片沙滩还会不时跃入我的脑海中,提醒我当时那份与自然共处时安宁的享受感。

也许很多人无法理解,片子中的女主角不是应该痊愈了吗?

如果一场绝妙的旅行都不能抚平她内心的创伤,那么还能指望什么呢?

为什么她还要去印度?

为什么那些打坐、冥想夹杂着诸多伤感的情绪还会四处纷飞?

我想恐怕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曾体会过一种叫做自责的情感。

原谅自己,从懊悔,自责中解脱,坦然接受发生得一切,其实很难。

有时候,你不得不去相信冥冥之中有一些东西牵引着你。

那就是,在机缘巧合下,我开始尝试接触宗教。

有一次,我和一位同是学习宗教的人求教,如何摆脱懊悔这样可怕的情绪。

他试图借助灵修上的方法来进行引导,我很努力,可是根本么有任何作用。

我记得他问过我一句话:是你放不掉还是根本不想放?

第二天,这位好心人,给我留言,说他尝试了下那种感觉,的确很难排除。

并且给予我很多其他排除得方法,希望能够帮到我。

很是感激他。

现在的我坚持吃素,每天学习打坐、冥想并试图通过学习宗教来让自己得到内心的安宁与平静。

(所以当剧中的女主角在做冥想时因控制不住思维而胡思乱想的时候,我很能体会那种感觉。

要做到这些,的确很难,呵呵。

)印度之旅,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这也恰恰是一个人修行中最艰难的一部分。

你要面对的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同内在那个脆弱不堪的自己进行一番斗争并且和解,最终原谅自己的过程。

呈现自己无助脆弱的一面,了解自己,打开自己的内心,让能量充溢进来,包裹住整个自己。

对那些已经分开的人,从心底对他们道一声感谢。

对于他曾经给予你的一切,都心怀感恩。

接受一个不完美得结局,彻底放下自己。

开始明白一种叫做爱的东西,逐渐了解并接近于它得本质,并最终被爱环绕。

正如同,剧中那个画面一直重复在说的:我与神同在,神与我同在。

至于巴厘岛之旅,我实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可是关于那个信念,却从来不曾怀疑过。

有时候,我会一直鼓励身边的朋友们,告诉他们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要将其视作一种“课题”。

借助发生的事情,打开我们尘封许久的心灵之门,张开我们的灵魂之眼。

让我们知道这一生中需要唤醒内在自己的究竟是哪一门“功课”。

然后,找到最终的实相,抓住它。

在最后我相信了我称之为“寻觅物理学”的东西一种自然界的力就如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真实“寻觅物理学”的法则是这样的: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放弃所有熟悉安心的事物这包括你的家或是累积在心底的怨恨开始一段寻求真相的旅程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得如果你真的愿意把所有经历看做成一种启示如果你把所有遇见的人都当成导师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准备好去面对去原谅那部分并不讨喜的自我那么没人可以阻止你去了解真相。

现在的我,还只是走到最艰难的“印度之旅”。

但对于“巴厘岛之旅”,毫不怀疑自己终将走到。

希望那个时候,能够谨记这句话:为爱失去平衡,才是平衡心灵的一部分。

====================================================================================================事隔半年 我经历过了“巴厘岛之旅”这是一场触礁旅程 最后以失败告终现在的我 深刻且清晰的明白 又将循环步入 重新轮回去经历所有的一遍 这很痛苦 很痛苦不过我依然要去度过。。。。。。

《美食、祈祷和恋爱》短评

很平淡的电影 让我将近两个半小时不知所措的嗑瓜子到现在 不知道说什么 只是现在想想女主角和笑笑有些许的相似 希望在她能够遇到能给她解开心扉的那个巫医 也能让他相信 相信爱情 总之是个很美好的愿望

7分钟前
  • 栗鬼
  • 还行

有钱的文青拥有全世界,没钱的文青只能窝在出租房角落看着电影听着音乐,再做一场华丽的白日梦。

9分钟前
  • 十二月灬苏柒
  • 还行

一开始我就在想这三个毫不相干的词眼怎能拼到一起,隔了一个晚上后我在躺倒床上时偶然发现了这三个词代表了三个城市.看到一个看似破产的女人周游列国之后竟然还可以逍遥自在地享受人生感悟真理的时候,我不得不感叹一声,有钱真是好...whatever!美食的部分我倒是给满分,好想死在意大利复古的怀抱里面!

10分钟前
  • 吾等非章鱼之辈
  • 推荐

关于这个电影 我只记得一句话:性爱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软骨关节的润滑 我吃葡萄胺就好了。。。2010.12.11

11分钟前
  • 不聊电影
  • 较差

3星半。非常作的一个女人的游记。好想回到巴厘岛。一星给Javier!西班牙大叔绝对是世界上最萌的萌物!!!对了,原声很不错。

13分钟前
  • 桑尼丸
  • 推荐

为什么给4星?因为爱美食,爱爱情,爱思考。至于电影里对每种情感的刻画太僵硬这个伤就不说了,既然它囊括了各种文艺女青的生活问题,那我肯定是要哭一下的嘛。我说了,哪天绝望的不行了,就买来回机票钱,上意大利去吧,是流浪是享受都无谓了

14分钟前
  • 大v
  • 推荐

相当矫情无趣又冗长的一个故事。话说,这个题材应该是我喜欢的啊,本来可以拍的很诗意很优美,怎么就变成这样一个N不沾呢?我已经不晓得是说导演的问题编剧的问题还是演员的问题了。

18分钟前
  • Suki
  • 较差

我一直觉得,述说悲剧的最佳方式,是幽默。换句话说,任何的苦难,我们不妨都用轻松的口吻表达出来。人生嘛,不过如此。恩呢。

19分钟前
  • 南菜园
  • 推荐

女主性格的确招人烦。。没事找事型~但是。。我还是喜欢啊这部电影~作为风光片它的确尽职尽责,作为HC片也绝不输阵!里面所有男性生物都很讨人喜欢!特别提名一位有事没事乱放电同学~詹姆斯弗兰克说的就是你!你就是来卖萌的我看出来了~演吵架戏都笑啊笑的~讨厌~我TMD又-沦--陷--了!!

20分钟前
  • 知更鸟
  • 推荐

最近这种所谓的“独立女性必看电影”最终结局仍旧逃不过找个男人嫁了去,这种俗套的结局一而再再而三,那还“独立女性”个毛,简直就是毒药。当然了,本片的外景一流,各地风光啥的,就当国家地理杂志看看好了。

22分钟前
  • 龙哥儿
  • 推荐

就是个自私的女人罢了,还定义为思考人生的种种。哈~竟然还拍了两个小时。就中间罗马那一段好看一些the sweetness of doing nothing,风景不错。

27分钟前
  • 宁古塔头牌
  • 较差

主题音乐很好听 结尾我就感动了Attraversiamo

29分钟前
  • 小橙Haruka
  • 推荐

朱莉娅·罗伯茨新片,说教味太浓,剧情也很假,不是很好看。意大利的美食倒是看起来很诱人的样子~~

32分钟前
  • 乌咪
  • 较差

肯定还得有续集——这女人安分不下来,跟巴西人过一段时间后,指不定又要上哪儿旅行去。某人说得好,“大姐,你的自我不用找,就老大一个蹲在你心里,以致你根本容不下别人”。原著还是畅销书,拜托,这种思想再宣传宣传人类就要灭亡了。电影本身拍得也不咋地,意大利、印度、印尼我是没兴趣去了。

36分钟前
  • Skylet
  • 很差

大龄文艺女青年的扯蛋之旅,美食和美景都无法掩饰电影内在的空洞和矫情,打两星还是看在大嘴美女萝卜丝的面子上

41分钟前
  • nighteye
  • 较差

女主不招人待见,在西班牙一脸发春,在印度一脸白痴,别人启发她她就打岔,深度或信仰一点都没有。这部自传改编的片告诉我们,只思考不见识不行,不思考见识再广也白搭。截截美食、风光,看看弗兰兰还行

43分钟前
  • 叭卦我最懂
  • 较差

即使留给有时间的女性看,这片子也有点太长了。不过,真的很羡慕能够放下一切,去各地走走,去经历不同的经历,见识不同的地方,品尝不同的美食,遇到不同的人,寻找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48分钟前
  • clover
  • 还行

意大利那段太漂亮了!现在寻找自我已成为新时代女性的本质追求之一了

50分钟前
  • mark
  • 推荐

作为爱情片不及格,充斥情感类畅销书矫揉造作的谈吐,又是冥想皈依之类的话题,一星都不值得给。本质可以说是伪装成恋爱电影的美食人文纪录片,轻松不带不负担看最好,推荐只看意大利那一段。其中一个喜欢的片段是主角和意大利认识的朋友一起学意大利语,一起走过街道,听周围当地人的有趣对话。这里吐槽了一番意大利人说话离不开手势,顺便教观众学会两个经典意大利脏话,哈哈哈。印度那段全程垮掉,可能因为我是个无神论以及不太喜欢这个国家的观念先入为主。最后巴厘岛一般,爱情片段实在没意思。

51分钟前
  • 呵呵见到
  • 很差

Here comes a whole genre of lighthearted movies where a white American middle-class divorcee going to find herself in her travels. Ofc everyone she meets is sexy and instantly loveable but that's also the thing: it still seems too easy in all these movies. It emphasizes too much on healings and epiphanies and therefore, the lessons learned are too shallow in comparison to the real and difficult introspection.

56分钟前
  • Sophieve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