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特岛7月22日
Utøya 22. juli,恐袭夏令营(港),7月22日重生(台),U - July 22
导演:埃里克·普派
主演:安德烈·伯恩森,亚历山德·霍尔门,布瑞德·福里斯达,艾丽·瑞亚侬·穆勒·奥斯本,苏陆士·萨达特,马格努斯·莫恩,张特兰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挪威语年份:2018
简介:在2011年的7月21日那天,650个年轻人正在于特岛上参加夏令营,他们刚刚得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奥斯陆的一座政府大楼被一个全副武装的右翼激进份子炸毁,接着激进分子就来到了于特岛。影片将跟随一名叫卡佳(Kaja)的小女孩,在听到了激进分子的第一声枪响后,令人窒息的72分钟生存挣扎。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于特岛惨..详细 >
人工纪录片,毫无意义。
非常震撼。各种细节的设计真的非常杰出,从开始到结尾都感受到了真实的紧张和恐惧,第一次感到距离死亡和绝望如此之近。与以往看到的犯罪类片很不同,更接近纪实。非常感谢导演,制作团队与受害亲历者一起携手带来这样的片子。——导演在连线中曾说过“在如今右翼抬头,党同伐异的趋势愈演愈烈的世界,我们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今后好好思考。
一镜到底还原枪击。音效超棒!看得我全程不能呼吸整个人缩在电影院凳子里😂 女主真是能干大事的人,最后结局一首意难平送给大家
女主死了
视角太窄。
事件是真实的,演员的演技没有那种恐惧感表现的不到位。如此的话就不如不怕这部片子,至少不会打扰逝者安息。
结尾真漂亮,演员们的状态调整得好这还的归功于导演。
真实事件加长镜头加反转结尾,这么多噱头加一起,故事还是那么不吸引人。
不知愁滋味的派对,关于战争与反恐的争论,枪声响起后信息缺失下做出判断,寻亲,救助,生命逐渐消逝,粉色烟雾,狂奔人潮,悬崖壁下True Colors,理智崩溃……于特岛地狱行,伪长镜到底,比Paul Greengrass导演的那部高出一个境界
从受害者角度出发,对凶手模糊化处理,这样的立意是好的,但是电影看下来的感受就是空洞、乏味、无力,深刻的只是真实事件它本身,紧张感也完全靠抖动的镜头和背景枪声营造。映后采访环节导演说他在了解了50位幸存者的故事之后决定不去描写某一个特定的故事,而是结合在一起写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虚构故事,但我认为正是这一点扰乱了电影的核心,既不像纪录片也不像惊悚故事片。作为第一视角的女主人公,性格善良、受欢迎、有领导力、有政治抱负、富有同情心、有个不省心的妹妹…赋予她太多‘典型’特性,以至于抵消了很大一部分导演强调的真实性。导演说希望这部电影能引起社会反思,尤其是唤醒大家对极右翼分子的重视,我只能说典中典…当然这部片子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一比一还原的72分钟长镜头和154声枪击。
好题材,可惜拍得不行。一镜到底只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而已。导演没把重心放在这件真实事件上,而是拍成了《饥饿游戏》。
恐怖主义就像笼罩在欧美人民头顶挥之不去的阴云。不知道敌人是谁?不知道他们藏在哪里?不知道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发动袭击?更像是影片中的枪手一样,虽然没有一个镜头,最多的镜头也只是模糊的身影,但带给人的恐惧却是前所未有的。有人觉得晃动的摄影机让人看的头晕,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一种伪纪录片的感觉,使观众置身其中,与当事人共同经历绝望!另一部同一事件改编的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对当事人的心理创伤以及日后漫长的恢复的过程。而这一部讲述的是事件发生时人们的内心世界。两部同样优秀!
这片子也不是那么糟糕,至少说明了为什么独狼凶手最喜欢在严格管制武器的国家/地区作案,换成德克萨斯谁杀谁还不一定呐。问题是挪威人为什么要拍这种片子?有这闲功夫不如再拍拍挪威独立连。
紧张。杀鸡宰兔,坐以待毙,跑也没用,跑得慢会被死神赶上,跑得快会赶上死亡
★★★
难得看个小语种的片子 ,一开始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个关键字,真实事件改编。搜了一下整个事件的背景,然后导演在用了差不多类似于事件发生整个过程的时间内,完成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后来看了一下这个故事,其实细节并不是真实的,只是大背景是一样的。挺可怕的一个事件,一个反社会导致七十几人死亡,99人重伤,还有300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损伤,这72分钟可能是这些人一生中最漫长的72分钟,太折磨人了
下载错了
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少得可怜,也不清楚女主的行动目的。
在电影院前排看巨幕的长镜头,实在让人晕眩。如同片中的女孩,天使一般勇敢而充满同情,却不幸生在人间,抵不过极端主义的枪声。
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