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
Atlantique,Fire, Next Time,Atlantics
导演:玛缇·迪欧普
主演:阿卜杜·巴尔德,艾敏纳特·卡纳,伊布拉西马·姆巴耶,艾玛杜·孟波,玛姆·比内塔·索恩,Diankou Sembene,Nicole Sougou,Babacar Sylla,Traore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塞内加尔,比利时语言:沃洛夫语,法语,英语年份:2019
简介:一群无薪的建筑工人们出海去异国寻找更好的生活,却一夜之间在海上消失了,被他们留在达喀尔的女人们则饱受莫名高烧之苦。17 岁的艾达私下为爱人苏雷曼(去世的工人之一)而哀悼,但是她已经被许配给另一个男人。她的新婚之夜发生了一场大火,随后一名年轻的警察被派去调查案情。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愤愤不平的工人们回来了,而且已经..详细 >
填充感好强。。。
可惜最后只是个爱情故事 是很浪漫啦 (mati diop和西汉姆中后卫issa diop到底是不是一家人 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
观感复杂。社会现实还好,奇异元素平庸,青春情爱更是粗线条。唯美多变的大西洋影像配合这样的故事线真是大材小用。前半段真是分不清主次,既拖沓又不够有力。(2.5)
现实奇幻交融的小诗意,摄影、音乐很棒
笨拙..但看出了趣味。视线全是指哪儿看哪儿,情节基本由口述,无环境,而背景声又全是原真的,这也挺好玩的不是吗。肖恩贝克的调度形式完全是受情节框架左右,迪欧普则是把整个剧场放在纪录素材中去调度。当然,散漫遮盖了零星瞬间。
不同的肤色,相同的情感;不同的非洲,相同的境遇。欠薪的黑富人,挣扎的穷民工,超越一切的真爱。异域风情、法式叙事
自然与社会景观之间形成一种撕裂,而神话与历史秩序在海浪之中又完成内部的交汇与延续,阿拉伯之春后的历史文本坠为一种后殖民的语言。海浪在画框内时,它是集体的、政治的、宗教的;海浪在画框外时,它是所有无名个体的呼吸,而声音闯入,架起liminal的桥梁。但当所有超自然的神秘性试图去解码文本时,一切精致的亦或粗粝的离散全都失去了其本真性,在结尾,灵光消逝了。终是影史地位(戛纳)大于电影本身的一部电影。
太喜欢了,片中的大西洋脱去冰冷的景观面具,成为艾达的具象幽魂,她的挚爱葬身于此,即是葬在了艾达的未来与过去。Mati Diop把严肃题材处理得很轻盈,当然,并不是避重就轻为罪恶脱责,也不是爱情架空了现实的屠戮,其实很少有影片借由悲剧去触发上扬的“个体觉醒”,如果这种轻盈能做到镇定而不轻浮,便尤为可贵。
#3rdPYIFF# 惊喜!没想到会这么喜欢,有一种深邃的快要把人吸进去的巨大能量。Diop进一步将她在前作短片里的写意风格发挥到极致,对于海洋的状态捕捉简直堪称动人。高耸入云的大楼在一堆瓦砾碎石中宛如巨兽,魔幻现实的风格更是与主题相得益彰。虽然从文本上看走的仍然是一个神秘主义的路子,且包裹的议题也并不新鲜,但是揭晓谜底的时刻却莫名十分浪漫且伤感。海浪将我包围,最后一刻看到的是你的脸,你的汗水将我带回,我的灵魂与你同在。四星半。
海拍得很美,其余meh......
4.5 别人回来都是为了讨钱,而我回来是为了你(暴风哭泣。不同类型元素嫁接出魔幻诗意,如此浪漫又悲伤。遗憾在于最后说得有点太明白了。
7/10,一部神秘、浪漫、暧昧的佳片。从剧本的角度来看,本片并不出彩。虽然环境设置较为新颖,可供解读的元素也不算少,但这部电影从角色塑造到矛盾展开、情节设计都无甚亮眼之处,叙事也较为松散。不过,片中有几场好戏在视听上构思得很棒,氛围塑造和情感表达都做得很到位,正是这几场好戏的光芒盖过了本片其他方面的不足。导演不愧于克莱尔德尼徒弟的身份,片中这几场好戏确实有德尼的味道。
A / 灵动眩晕的是波涛、海风与日光,稚拙粗粝的是魂魄的结晶颗粒。那些僵硬的部分似乎并不真的生硬,反而成为了奇幻逸出的微观政治情境,而幽灵漂浮的身体成为衔接冰冷与酷热、坚实与柔软、生存与死亡的信使。人物被“海洋”点缀、被“海洋”震颤直至在爱与诗中生成为“海洋”本身。虽然远远不及却还是想用“热带疾病”这样的美好词语来形容它。
5分,算有一套美学,但真的不喜欢...
没想到迪欧普的长片首作就如此灵光,劳工讨薪的社会议题与非洲神秘主义的超现实融合成了独特的作者风格,在第三世界电影里也别具一格。大西洋的海浪闪着金色的光芒,亡逝的魂灵们在海面上孤独飘荡,一个简单的故事在魂灵附身的超现实中折射出异常迷人的色彩,在镜像里显影着遇难者的倾诉和与生者爱人的温情缠绵,而女主艾达在反抗逃离传统婚姻的桎梏中亦有着女性主体性的彰显,整部电影都仿佛蒙添了一层温柔的眷注
3.5。有那么一丢丢阿彼察邦,但一说台词,又都落俗了,因为故事太具体,没有幻梦墓园的那种神性,它最吸引我的还是电影质感,昏黄迷幻,节奏跟海浪一样,有种莫名的晕眩感,结合穿插恐怖片的元素,会有些许幽灵上身的感觉。
唯美、充满泥土气息,又有魔幻的跳跃感
A ghost story.氛围把控稳健,对环境音的处理尤其精妙。遗憾的是过于规整的叙事把结尾讲得太明白了。8.3
诗化意境,雅俗兼容,社会批判,悲剧人情。以鬼醒人,可以说是非洲蒲松龄了,遗憾结局稍逊,抒发不足。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