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起手来》讲的是发生在大约1937年的事。
在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横行霸道,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实行了3光政策。
片子里有许多地方描述日本侵略者强抢中国的宝物和人民的财产的情节,以及鬼子强迫中国人民当苦工和人民奋起反抗的精神。
电影重点写了一群日本鬼子被中国人民搞得丑态百出的事情。
影片主要反映了广大中国人民对鬼子的轻蔑和憎恨。
一位大叔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枪口机智勇敢,临危不惧,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那位大叔的这种英勇顽强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除了大叔,我还十分喜欢那2个儿童团的小团员,特别机灵。
两位白发苍苍的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年老志壮,也参与到了抗战的队伍中,当她们看到日本鬼子到自家门前来搜查时,就端起装满稻谷的畚箕,朝日寇走的路上洒去,地上一下子全是稻谷,日本鬼子一个个都踩到稻谷上,狠狠地摔在地上,样子狼狈至极。
某媒体,我就不点名了,给这部影片评了4星半。
该媒体介绍说“从小山村战斗到大海上战争场面震撼恢宏”。
然后你看到的是完全不搭的飞机和军舰还有潜艇,骑兵随便扔个饭盒一样的炸药包,飞机、卡车立马像纸片一样被炸开。
军舰也搞个泰塔尼克号式歪沉,最后就咕嘟咕嘟冒俩水花。
该媒体介绍说“最大的笑点在于潘长江这个十足的倒霉蛋”。
可不是倒霉蛋么,从头到尾都蹦得蛋疼。
除了劈罗圈腿,就是使劲揪脸,除了傻笑,就是满嘴叨唠一句中国人不明白,日本人听不懂的日语,生怕别人看不出来他演的有多2。
该媒体介绍说“冯小宁全家总动员倾情出演表演自然到位”。
一个导演,你看他自己演的是什么水平,也就知道他导的是什么水平了。
老婆出来陪着,连花瓶都不配,还把才4岁的女儿也拖下水,将来指着这部烂片让她的童年有个美好回忆?
该媒体介绍说“从编剧到台词上都蕴含着浓厚的爱国情怀”。
鬼子潘长江问:“我是到了日本吗?
” 渔民冯小宁回答:“这里是钓鱼岛,是中国。
”这剧情、这台词,冷得差点没把人冻死,是爱国还是害国?
还有,怎么请不到一个日籍演员来出演片中的日本人?
没钱?
那怎么请得起欧美人?
日籍演员不出演抗日题材影片?
那为什么也是最近上映的《喋血孤城》里就有?
这么烂的东西,人家都不屑,还浓浓的爱国?
国家的脸面都给丢尽了。
本来不想这么严厉,但实在是受不了某媒体歪曲事实的谄媚报道,就想问问,你们要点儿脸行吗?
最后,还想劝郭达一句,您老还算有救,就别再跟着这帮人混了。
看不惯喜剧片的爷爷总是很讨厌滑稽,我习惯于此的原因是片子的想象力还可以。
但真的比第一部要差多了。
第一部的想象力对当时年幼的我还是很有冲击力的。
当年对这种戏仿啊,叙述者插入啊,都特喜欢。
这一部呢,从来都要一气呵成的我,竟然可以在中途换台。
豆瓣的评论多掺杂电影以外的情感,这无可厚非,但我的观点不同:几十年后,这部电影虽然不可能成为经典,但会被重新审视的——完全从电影艺术的角度。
或许,还会有社会史学家写出一篇研究论文,来探讨时代对于抗战的心态。
中央六反复放这个片子,一是因为它是大陆为数不多的纯搞笑片,虽俗但不恶俗;二是,我猜测,可能是冯小宁和广电总局都倾向于淡化中日矛盾吧。
看豆瓣的评论,原来冯小宁祖辈有在抗日战争中被杀害的呢,那他还拍出来《紫日》,很不错了。
但是《超强台风》真不咋地,是江郎才尽呢,还是被主旋律收编,不敢旁逸斜出了?
这部剧剧送来的第2部是继第1部之后又一部喜剧片。
讲述了上一个故事的后续。
在这部电影当中。
在第1部被炸死的警官又活过来了。
打着将战争受伤人员送回国的幌子,偷偷的将中国的文物,中国的国宝运回他们的国家。
还要去伤害美国。
女大学生和大叔。
一群人一起展开了保卫国家,保卫国家的文物。
和这一群日本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
战斗的过程既好笑又好玩。
可以说举起手来第1部第2部,都是经典的喜剧电影,让人觉得每一次看了都会觉得啼笑皆非的。
影片通过讲述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敢,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2. 幽默与喜剧元素:影片在展现战争的残酷的同时,融入了大量的幽默和喜剧元素,如老鼠爬到日本鬼子的裤子里、日本兵一屁股坐到蛋糕上等,让观众在紧张的情节中也能感受到轻松和欢乐。
3. 角色塑造: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鲜明,如郭大叔、小刘等,他们的勇敢和智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足1. 剧情打磨:部分观众认为第二部在剧情的打磨上比较粗糙,不如第一部流畅和自然。
2. 笑点不足:有观众觉得第二部的笑点不够突出,有些情节显得牵强。
观众反馈• 教育意义:许多观众认为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能够让观众了解历史,激发爱国情怀。
• 情感共鸣:影片中的“我是中国人”等震撼人心的台词,让观众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一部举起手来让我看了n多遍,看到这个是2,就迫不及待地找来去。
╮(╯▽╰)╭,难怪这个是2,真的很给力,很很很2
影片中的战争场面相较于第一部更加丰富,涉及海、陆、空战,从盟军潜艇与日军舰船的追逐,到美日飞机的空中激战,再到铁骑与飞机的赛跑,这些大场面的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影片的视觉冲击力 。
但特效的制作水平有限,一些空战、海战场景的特效看起来比较粗糙,与好莱坞大片相比,缺乏真实感和震撼力,影响了整体的观影,为观众带来了不少欢乐,但在剧情逻辑、主题深度和视听特效等方面存在不足。
它像是一部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作品,在满足观众对喜剧和抗战题材结合的部分期待时,也留下了诸多遗憾,希望未来此类题材的影片能在喜剧与历史、娱乐与深度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 。
最近看了《黄金大劫案》,标签:国产、抗日、黑色幽默,想起了《举起手来》,标签:国产、抗日、幽默,深深的感受到了国人幽默与黑色幽默的差别!
《黄金大劫案》里面的日本人凶残狡猾,最后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最后鸟山被王水腐蚀的镜头很是大快人心!
片中也穿插了些许幽默,该片并不经典,但让我想起了《举起手来》!《举起手来》真TM爱国,但是那种爱国贼的爱国,对于侵略者我们可以任意丑化,发泄我们的憎恨,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吗!
美国的影片也是这样,如丑化萨达姆为白痴,基本属于恶搞型,但剧中的所谓正面人物也是被恶搞的。
《举起手来》作为纯恶搞片,大方向是没问题的,但失败在于虽然郭达作为正面人物想被刻画为正面的恶搞对象,但不知导演是否有所顾虑,正面人物的恶搞总是有所保留,是我们看起来完全是一部纯闹剧,这也就是为是么《三毛从军记》可以看,而《举起手来》让人作呕!
跑题了,白痴是双向的,还是那句话,你的敌人是人时,你就是人,你的敌人是屎时,你就是...,如果想恶搞,请深恶!
对比一下《拯救大兵瑞恩》里汉克斯坐着拿手枪打坦克,我哭了!
典型的奴化人民的片子,农村人已经很愚昧,请不要再毒害他们!
有两点感慨:1. 把这部戏与“北洋水师”、“紫日”相比,我不相信是一个导演所为,很显然冯小宁正在退化。
2. 把“日本鬼子”拍的如此无知,那是在上世纪50、60年代,特殊背景下拍的地雷战、地道战。
如果日军如此愚蠢,那我们抗战了8年,丢掉半壁江山,那岂不更加愚蠢。
看在冯小宁以往的作品上,打个“较差”吧
2B 浪费时间了
冯小宁真是不思进取!
笑死我好吗
垃圾
没看过的朋友们,强烈建议你们先打1分,因为看完(估计是看5分钟)你会来找负分,抱歉没有
从头笑到尾,太解压了,郭达老师是我校友啊
比第一部差点儿,不过还是很搞笑~
哈哈哈
作为纯喜剧看还是不错的
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的原因,当初第一部看得乐不可支,这第二部却觉得没多么搞笑。但是其本身笑点也很一般有狗尾续貂之嫌,潘长江倒仍旧演得很卖力。唯一的印象是这女特务长得倒是挺不错的。
续貂了
喜欢啊,很搞笑。很久以前看过
还是蛮好笑的,但是没第一集精彩
在我看来可取的一点是,把爱国主义教育还算弄得没有那么令人讨厌~ 但我这不喜欢空战+海战的狗尾续貂模式、、
我感觉挺好的,搞笑〜( ̄▽ ̄〜)比现在很多电影都强!高中时候看过,现在二刷了!
这是我唯一一部没看过而打星的电影,原因?你懂滴!
童年记忆
嗯,搞笑
纯粹的滑稽喜剧片,如果你注重逻辑和真实,那么就不要看了。较第一部少了电影的那种胶片的朴素感,把故事背景放到了茫茫大海上的一艘轮船上,故事讲的也很大,讲述的是1945年日本侵略军濒临战败的前夕,正义力量与偷运我国珍贵文物的日军,在一艘叫做“阿多丸”的货轮上斗智斗勇的故事。但还是感觉第一部以农村为背景的最为接地气。
潘长江的垃圾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