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就想起了那部魂断蓝桥,可能题材的原因吧,都有战争,爱情,还有生活-说得直白点,其实就是生计,过日子... 先说说战争。
魂断蓝桥是美国人讲英国人和德国人在法国的土地上打仗的故事,不过里面没有战场的镜头,没讲敌人有多坏有多该死,也没有讲姑娘嘱咐情郎上了战场要奋勇杀敌为国争光这种励志的狠话。
沂蒙六姐妹讲的是内战,也就是说,敌方的部队里也可能有她们的兄弟子侄,但在她们一方看来,战争是正义的,敌人的败亡是活该的。
再说说爱情。
魂断蓝桥的主题是爱情,凄美的爱情是这部传世电影留给所有观众的最深的印象,雨中拥吻的场景多年前就在我的脑海中扎下了根多年来挥之不去。
沂蒙六姐妹中也有爱情,有只见新娘不见新郎的爱情,还有癞蛤蟆惦记天鹅肉般的爱情,中式爱情显然不如英式爱情浪漫,可是在编剧和导演看来,这似乎不重要,我们的姑娘不仅不需要呢大衣高跟鞋,也不需要爱情的滋润,好像也不怎么有性欲… 最后说说日子。
男人战死了,可日子总得过下去。
英国姑娘在听闻心上人阵亡后万念俱灰,后来为生活所迫沦为了妓女。
可造化弄人,在车站拉客时,她碰见了亡者归来的夫君。
沦为妓女的她根本无法面对载誉归来的丈夫和丈夫所属的上流社会,寻死是她唯一的出路。
而我们同样年轻的姑娘在未曾谋面的丈夫牺牲后却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靠勤劳种地不但养活了自己,还收养了一堆娃娃。
导演想说明什么?
这部电影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片,我猜导演想表达的不是英国姑娘与中国姑娘结局不同是因为人家的姑娘好吃懒做,我们的姑娘更吃苦耐劳吧?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是想表达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沂蒙六姐妹》通过主人公月芬的眼睛为我们讲述了烟庄人民支援解放军的故事,村里几乎所有青壮男丁全部参军,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村民们为部队送弹药、送粮草、烙煎饼、洗军衣、做军鞋、护理伤病员,她们竭尽所能支援前线,最后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她们纷纷赶赴前线,甚至为了让解放军渡河,她们用血肉之躯架起了桥梁,那一刻,我被深深的感动!
她们的精神真让人感动。
如潺潺的流水般柔弱的女子,经常被视为应该保护的对象。
确实,女人社会地位不高、能够从事的工作有限,被视为弱势群体。
但是,这种弱势可限而不可限,就如流水也能积攒实力,变成浩瀚磅礴的江河湖海。
这一份坚强,不来自拳头的强硬,而来自内心的至柔;这坚强的动力与根源,不来自对权钱名利的欲望追逐,而来自对人民幸福的长远愿望。
对人民的恋恋深情,就是女性在这世上安身立命的一大支柱。
中国电影《沂蒙六姐妹》,荣获了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不过,我之所以选择欣赏它,并不因为这些奖。
除了看在影片的女性视角之外,还因为导演是王坪——他导演出我目前最喜欢的电影《止杀令》——以自己的家乡山东为背景,必然能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那些最美好的事物。
影片在一种充满乡土气息的氛围中开始,土黄色的背景,木制的房屋,淳朴的画面,一切都已交待完美。
一只不断发出声音的公鸡,被一位农村女性追赶着,这女人就是由中国演员刘琳饰演、片中有些岁数的一位嫂子春英。
旁边她的孩子臭儿的一句话,道出了全村男人都在队伍里当兵的现状——要是父亲和叔叔在,这鸡早抓住了!
远方来了一位女子,她是个美丽的新娘,从别的村嫁来,穿着大红衣裳,这个由中国演员李念饰演、温柔坚韧的女人月芬,是本片的旁白。
如果你没有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你绝对想不到,与月芬拜堂成亲的,就是那只公鸡。
原来,是她的丈夫当兵,不能如期举行婚礼。
她的嫂子就是春英,抱着鸡将她娶进门。
在村中开的会上,由中国演员范志博饰演、耿直率真的妇救会长兰花,向大家讲述着当前的状况,号召大家踊跃支援前线。
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展开了,老百姓们摊煎饼、做军鞋,干着他们认为值得的事。
春英和月芬不辞辛苦,通宵达旦完成工作。
由中国演员曹苑饰演、贫贱卑微的童养媳黑燕,天天在婆家受累,丈夫是个比她小很多的男孩。
就是这样,她也愿意去做军鞋,争取自己的幸福,虽然为此挨了婆婆的打骂。
在这热火朝天之中,有一个不那么积极的身影。
兰花的身边经常缠着一个不想去当兵、不想去做事的男人,那就是由中国演员王翀饰演、村民四喜。
想来,这么喜欢兰花的四喜,兰花只能用自己的陪伴作为许诺,来引导四喜的进步了。
一户好不容易供养孩子读书的人家,迎来了由中国演员李晨饰演、当兵的儿子大壮的归来。
为了传宗接代,保住唯一的儿子的生命,大壮的父亲不想儿子当兵,怀着私心将大壮锁在地窖里,任凭大壮怎么呼喊也无济于事。
认得字、有主意的大壮妹妹,由中国演员张璇饰演,名为秀儿。
秀儿决定想办法救出哥哥。
急急忙忙的秀儿,去找兰花说明情况,共同想办法商量,可兰花却急急忙忙地走开,去做另一件事。
原来,是春英的丈夫牺牲了,兰花向春英告知这一噩耗,并讲述了曾经自己父亲被杀害的经历。
吃苦耐劳的春英带着遗憾,为不教家人伤心隐瞒此讯,继续日复一日艰辛地工作与生活。
后来这事还是让弟媳月芬知道了,不过那是后话。
为了救出大壮,不怕婆家打骂的黑燕,自己做主把粮食借出之后,又一次自己做主,召集月芬、秀儿,还有由中国演员王莎莎饰演、稚嫩可爱的女孩小鹤,烧毁自家的一间屋子,吸引别人来救火,以此趁机接近地窖。
在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的时候,却发现大壮已经被放走了。
时局总是在变动,要做的事一件件地被放在眼前,新的支前任务派了下来。
月芬回到娘家去借粮,荒芜的山地间奔跑着一个即渺小又鲜艳的女人身影,穿越遥远的距离。
就这样,她与素未谋面、好不容易才回乡的丈夫擦肩而过,似乎是两颗系上人民的心已经相通,再见面也是多余那般。
孟良崮战役打响。
在这沂蒙山的六个姐妹,个个都愿上前线。
就连最小的小鹤也不甘落后。
她们舍生忘死、舍己为人,以奉献为乐,以人民大众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
枪林弹雨中,穿梭着一个个抢救伤员的“飞鸟”,使战士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四喜也愿改变自己,变得向上主动,为此他得到了和最爱的兰花热烈拥抱的机会。
沂蒙六姐妹跳下冰冷的河水,用柔软的肩膀支撑起木板,使战士们从中踏过。
月芬忍不住抬头望,说不定能看到自己的丈夫?
这样的巨大付出,使六姐妹的人格、精神和形象都得到了巨大的升华。
战争结束了,胜利的是顺应时势、心系人民的军队。
回到村庄,回到后方,月芬得知她的丈夫已然牺牲了。
在丧夫的悲痛与胜利的喜悦之间,在丧服的白色和瑰丽的红色之中,一段故事结束,数个传奇的人生却还在继续…… 女人何以如此勇敢、坚强与坚毅呢?
若不是为人民、为天地大爱的心,又怎可能成就个人的价值、成全个人的利益呢?
因为相信、信任人民,才能被人民相信和信任。
拥有好武器,以及外国援助的蒋介石却失败了,这丝毫不奇怪,只因操作武器的是人,运用援助的也是人,对人没有信心,迷信武器、资金,当然不能成功。
治人事天,顺应人民的根本是顺应客观规律、自然规律,是顺应大自然,也就是顺天。
这样做才与整个世界相通,也才能真正长长久久。
女人看似柔弱,人民看似无权,滴水看似渺小。
然而,男人的动力总是女人,领导者的支柱就是人民,江海的组成是那滴水。
不为表象上的弱小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一切的源头。
不忽视人民,心中时刻把人民惦念,铸牢最深最浓最美好的人民之情……
中午去看了这部电影知道是革命题材的,所以一开始只是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情去的。
但结果还是被感动到了同行的一个姐姐说:革命时期的爱情太完美了彼此不见面 也可以长久?
大概只有那个时代的人才会拥有这样的情感。
先说明一下:她们的故事是感人的,值得尊敬的。
而这里只说电影手法。
不要混为一谈。
电影最大的特点(优点或者败笔自行诠释)是导演编剧煽的有点明显,太过于用力了。
先说优点,镜头运用,场景真实,情节起落节奏不错;缺点不少,军事常识严重匮乏硬伤太多,演员的化妆,发质,衣服材质和细节都有过于现代的问题,山村大妞也不是那样举止和说话的,这种脱离感在几个老一辈演员身上,就几乎没有(姜是老的辣嘛)。
编剧上笑点明显到有刻意感,几处哭戏,结尾跪倒,音乐的运用,都还是主旋律那一套思路和风格,看的过程中起了四五次鸡皮疙瘩...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说易行难,其实做东西如烹小鲜,好的材料,无需来回折腾,清水粗盐慢火,自然呈现出来就是最强烈的真实味道;反倒是不新鲜的鱼虾,才需要葱姜蒜腌制烹炒。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准求真实往往需要一种高风险成本的勇气,而香辣小龙虾则更迎合大重口味,这也许是第七艺术在天朝商业和国情中的一种必然妥协。
我们从未谋面,但我们怀着共同的期望。
我从未见过你,但我明白你的牵挂。
我们从未谋面,但我希望我纳的鞋底能帮你走更远的路,我做的干粮能帮你躲过更多的子弹,我铺的桥能助你打赢这场仗。
前方的拼搏是为了后方的安定,我们从未见过,但我们一定见过。
你是风中飞扬的旗帜,你是凯旋声中的呐喊,你是这每一天安宁岁月的阳光。
你一定是最美的样子。
从月芬和公鸡拜堂开始看的,刚开始只觉得愚昧,但是看到最后,大嫂的隐痛,老母亲的期盼、日夜赶制的煎饼、鞋子都在说明她想多做些东西,可以为再前线的儿子做些什么,只是她还不知道她的大儿子已经走了,当革命胜利时,看到的也只是满门忠烈,看的时候,心里想着,月芬等来的是丈夫的牺牲,但是心里又隐隐的希望是个好的结局
在看老家的电影《沂蒙六姐妹》,,,我就是临沂人,但不属于沂蒙山区样,我们家在临郯苍小平原中一点上,其余的地区全是山区,这个电影真感人,拍的很好,对于一个经常去推特了解国际大事,去围博了解国内大事的超前民主人士,我真的被感化了,那个年代虽然苦,但有信仰是多么幸福的事。
观影之前,并没有搜索相关的资讯,只是看到“战争”二字,就自然而然的将影片划归为主旋律影片。
但是对于女人与战争这样的题材,感到有些许的好奇和一些固定模式的观念植入。
脑海中俨然勾勒出《南京,南京》的框架。
然而,真正到达现场,坐下来静心观看,才发现原来这是一部如此“唯美”的作品。
或许这样的形容词加在这样一部影片上会令人感觉有些“矫情”。
但是,在我看来六位女主角的内心世界如同一幅重彩的画卷,她们如此真实具有性情和生命力。
无论怎样绝望的境况,在人物的内心深处永远有希望。
那是一种震撼心扉的力量,所以她们可以很坚强,也正是这样一股子韧劲儿使得整部影片充满了活力。
更重要的,是片中人物内心的强大力量如同特殊的气场一般,与观众产生了共鸣。
深深的感染了观影者。
所以,整个观影过程实际上更像是一种朋友之间的互动,你会为她们的快乐而感到欣慰,也会被她们的悲痛而心如刀绞。
当这一群柔弱的女子,撑起了一场战争都后防,人们看到的是信念的力量。
她们送自己的夫君儿郎上战场,为的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因为她们相信有一天会太平会富强。
但她们是质朴的女子,不懂得用大道理宣扬,所以她们忍住泪,为亲人整理行囊。
她们企盼着亲人归来,为了一个家庭的希望,团聚对于那个动荡的年代是最奢侈的期望。
而面对噩耗,她们仍旧选择了担当与坚强,因为那个时候她们是一个家庭的脊梁。
她们并没有一身戎装,但是依旧用身体架起了通往胜利的桥梁,那些柔弱得本应被呵护的臂膀,支撑着舢板为她们的至亲指引战场的方向。
或许这一去,便永别阴阳,或许这一扇薄板就了断今生最后的因缘,而那急行的脚步是在肩头上落下今生唯一的印记。
但是,没有人阻止这样的急行也没有人在决绝前退缩,就这样送走了至爱用如此令人痛心的方式看到这一幕,我哭了,在座的很多人想必也是一样。
因为突然感到原来坚强会是如此残忍,需要付出这样大的代价。
而生活还在继续,依然有人将要离去,那些柔弱的背影依旧要撑起一个小家,同时用她们的青春与幸福去奠基一个民族兴盛的希望。
虽然她们没有流血受伤,却用强大的内心遮蔽了凛冽的痛楚。
她们的笑是灿烂且美丽的,而泪是凝结了我们今日幸福的宝藏。
看完了,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影片第一印象是很美,风景美,人美。
色彩的搭配,让我感到像是在法国电影中。
服装也很朴实,但也蕴含着美,纯朴的美。
演员的表演,感情真挚,几近完美,完全没有某些国产电视剧电影中那些完全不入戏的演员,哪怕是一个孩子都演得很好。
影片朴实,自然,犹如一位老人讲故事一般,舒缓细腻,波澜不惊,但却饱含真情,每个角色个性分明,爽朗的,泼辣的,天真的,隐忍的,拘谨的,热情的,杂然前陈活灵活现,毫无某些影视作品中千人一面的感觉!
给五颗星我觉得很值!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Cannes2023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看到大家都睡了,我就放心了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萧条冷冽的公路片 父女 母亲的骨灰 松散的叙事与冷静克制的长镜头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