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活着唱着

活着唱着,To Live To Sing

主演:赵小利,甘贵丹,严西湖,严黄河,邓秀荣,刘敏,李唐容,苏光金,高成根,万明华,王三云,赵洪琼,赵国相,刘国华,严方忠,唐茂森,陈子豪,唐光权,邹宁,方琼,李银成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活着唱着》剧照

活着唱着 剧照 NO.1活着唱着 剧照 NO.2活着唱着 剧照 NO.3活着唱着 剧照 NO.4活着唱着 剧照 NO.5活着唱着 剧照 NO.6活着唱着 剧照 NO.13活着唱着 剧照 NO.14活着唱着 剧照 NO.15活着唱着 剧照 NO.16活着唱着 剧照 NO.17活着唱着 剧照 NO.18活着唱着 剧照 NO.19活着唱着 剧照 NO.20

《活着唱着》剧情介绍

活着唱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剧团老板娘赵丽面临剧院即将被拆除的窘境,她四处奔波,希望能找到一条出路,让剧团大家庭免于分崩离析的命运。赵丽的侄女丹丹是剧团的台柱子,一心想去大城市打拼的她,也即将离开剧团。 剧团的未来和侄女的前途让赵丽左右为难,逐渐积累的秘密和压力让她喘不过气。面对生活中这突如其来的一切,赵丽将何去何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1982汉阳造骆驼复仇记人与人西虹市首富人间规则自由之声末世黑天使第一季露西的学校天大地大夫人副本重启中鄂尔多斯风暴人生若如初见奇皇后金銮藏妖传一件小事血与水第四季特区越狱第四季魔戒再现嫌疑人豪勇七蛟龙疯狂夏令营之人小鬼大泰渝记反击第四季妯娌的三国时代陈真之拳镇山河圣诞重聚空网欺诈师

《活着唱着》长篇影评

 1 ) 《活着唱着》观后

这个电影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人生中职业的感悟。

前辈人眼里的职业,就是一技所长。

而当这一技所长被时代、被越来越少的人需要的时候,这“一技”就如电影里刀马旦的枪茅,碰己伤己,碰人伤人。

职业附身于你,而你附身与时代,时代则附身于历史间那一瞬……每个人的人生之秋,都逃不过与时代厮杀一场,而厮杀中,职业,曾经的桂冠,变得一地鸡毛……

 2 ) 梦幻清新与悲悯动情的川剧题材

没想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能拍出如此梦幻清新与悲悯动情的质感,更没想到这部传统川剧团的故事竟出自一位在海外生活十多年的华裔导演之手,确实令我倍感惊喜。

《活着唱着》是加拿大华裔导演马楠的第二部作品,在处女作《老石》获得好评后,他与国内电视台合作拍摄一部连续剧,素材来自另一部纪录片《民间戏班》。

导演马楠对纪录片里的人物很感兴趣,最终萌生出为他们拍摄一部剧情片的构想。

虽说这是一部虚构剧情片,但是影片中全是素人演员,也就是让剧团演员扮演自己,而在片中出现的剧院就是纪录片里的原型,现实中只是被荒废而没有被拆除。

全赖有导演高超的视听语言,将原本的纪录素材与虚构情节无缝衔接起来,现实与魔幻的画面、悲苦与幽默两种情绪全在流畅的剪辑里自由切换。

没有曲高和寡的实验姿态,却不断引出发人深省的现实话题。

▲片中的川剧表演影片反映出川剧在新时代没落的命运:年轻人不喜欢看,只剩下老年人捧场;年轻的侄女偷偷背着女团长晚上去酒吧表演,而资深老演员则下饭馆为食客表演变脸赚外快。

这些情节尖锐地呈现出川剧日益远离大众,不再是高雅的艺术,逐渐变味甚至沦为娱乐的噱头。

最后只剩下一班垂暮的老人在剧团的最后一天前来捧场,划上哀伤的句号。

除了展示传统艺术在新时代里的尴尬处境,叙事主线中更融入尖锐的城区改造和拆迁话题,这个未必是川剧没落的主要原因,却旁敲侧击地揭示出地方政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司空见惯的官僚主义作风。

剧本在讨论传统文化遗产的同时又能兼顾到权力和管理的话题,不失现实批判的思考。

影片情节由川剧表演与演员的日常生活组成,再有一部分是纯粹的纪录片(如真实的观众进场观看),这种真假难辨的质感成为了导演进行超现实表达的巨大空间,比如用优雅的歌剧配上硕大的挖掘机拆毁剧团的画面,或者是在马路上淘气现身和逃窜的土地公,充当起极其绝妙的转场手段。

当然,最惊艳的莫过于为领导排演的一场戏混合上剧团团长的幻想情节,这一幕高潮的戏中戏,轻而易举将全剧所有话题汇聚其中(拆迁、侄女离团、权力机关的态度),挑明了传统文化遗产被忽视的本质问题。

这个幻想成分最浓郁的情节体现出导演对题材全局的掌控力,与深思熟虑的创作心态。

▲影片中最惊艳的戏中戏场景最大的问题应出在女团长这个角色身上,以她来核心支撑起整部电影的叙事,展示她一根筋地为剧团卖命付出,这更像是欧美剧情片的创作思路,有点不太适合国内观众的口味。

但导演用西方思维来诠释驾驭这个中国传统文化题材时,却不断绽放出意想不到的视听冲击力和感人至深的时刻,恰好也印证了鲁迅的那句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 ) 活着唱着是一代人的执拗

剧情,很简单且朴实,是当下绝大多数中国文化遗产的现状,执念了一辈子的传统文艺在岁月的更替、经济的高速发展里逐渐的失去了往日的荣光,多的是面临搬迁、面临无人继承、面临“黔驴技穷”,只能唏嘘感叹世事的残酷无情。

现实和虚构的形式,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与表征,加大了影片的形式感,遗憾的是部分非现实部分有穿帮,当然也瑕不掩瑜了,希望场记在下次工作的时候能更认真些。

立意,没有很高大,也没有很俗气,而是一种真心,对,真心。

相信看了影片的艺术从业人或者是学艺术的人都能感受到,那种对自身所学所爱的存粹。

那种存粹就是面临再多的否定,依旧能在废墟里坚持的活着,唱着。

川剧有变脸,但变脸不是川剧。

艺术有商业,但商业并不是艺术。

摄影,带着西南地区的泥土味,非现实性的色彩,把人物的状态、事情的本身凸显得很滑稽,附上了一种浓郁的胶片感,很“中国第六代”。

音响,可以说是整个片子亮点,风趣至极,做到了金丽剧团牌匾的“现代与经典”。

表演,绝大部分的演员都是自身原型出演自己,很自然,因为那就是他们自己。

总的来说,要是抱着很大期望去看的,没必要,影片四平八稳,处女作如此,刚刚好能看,加油吧。

 4 ) 导演的匠意表达

(短评又写不下我啰哩啰嗦的碎碎念)马楠导演有蛮多设计的,有些会让我觉得无感,但有些相似的套路却让我折服😂比如那个反复刷存在感的土地公,我就觉得挺俗套的,毕竟戏剧和电影都是造“梦”的,在这样一部川剧主题的电影中加入超现实梦幻元素的拍法并不出奇。

但赵丽那场戏里的梦中戏(哇,还能套个娃)“穆桂英挂帅”我却特别稀饭,看的时候一直不停在感慨:川剧的表达原来可以这么现代,用时下流行的营销用语应该叫“川剧x布莱希特x弗洛伊德”,酱紫的戏竟然还说木有观众卖不出票,我可场场都想看啊😂这场戏也把前面所铺垫的主角内心的诸多矛盾,一下子形象化表达清楚了。

再比如,我不太稀饭那场煽情的“散伙饭”(拍得挺催泪,却反而没能感动到我)和那场拆迁的噩梦(那场戏中导演有意塑造某种鲜明的反差,画面特意用慢镜表现挖掘机无情破坏剧团的家园,BGM却是巴赫大无的旋律在缓缓流淌),反倒是最后那场“别洞观景”让我很是感触,表面上看是剧团重逢的“大团圆”喜剧结局, 实际上这眷恋田园风光、歌唱美好生活的戏词在城市化废墟的背景衬映下更显荒诞:

盗张剧照有图有真相牧牛童倒骑牛背横吹短笛,声音多雅秀,机杼声声出画楼。

尘世繁华般般有,眼花缭乱喜心头,〔乐悠悠。

〕侍儿搭扶手,〔忙下荷叶舟,忙下荷叶舟。

【红衲袄】思量真好怄,未把人胎投。

〕【二流】同哥哥青海撞上修道久,修真养性度春秋。

久有心往人间走一走,奈何哥哥强阻留。

且喜他今日去拜东皇寿,趁此机会往外游。

但则见白鹤在林中走;野花遍平畴;蝴蝶儿穿花柳;鸳鸯眠河洲。

尘世间处处都把人引诱,更比仙府胜一筹。

从今后再不想在蟠桃会上走;再不想玉液琼浆润咽喉。

神仙的苦闷实难受,白鳝再不把道修。

〔啊!

海阔任翱游。

〕话说导演的野心还挺大,片中揉入了许多沉重的社会问题,比如拆迁,比如传统文化在娱乐至上的社会日渐边缘化,燃鹅导演似乎力有未逮。

 5 ) 尘世繁华般般有,眼花缭乱喜心头

「尘世繁华般般有,眼花缭乱喜心头」电影《活着唱着》讲述了城镇建设新旧改造背景下的民间川剧团消亡史,却以川剧《别洞观景》作了结:天上的神仙因为被人间的景色所震撼,再也不想回到天上去了。

这一点睛之笔,出自“川剧世家出身、学了五年川剧、演了五年川剧”的这部电影的监制邓婕。

首映仪式上,邓老师说她是“不忘初心”,“来为川剧做点事儿”。

从川剧舞台到电视荧幕,四十年光阴,她仍在今天要做一部关于“川剧人”的电影,的确如她所言“川剧”是融在她血液里的。

电影《活着唱着》脱胎于2012年记者赵刚的纪录片《民间戏班》,60分钟记录了这11个人的民间戏班的日常生活。

吹拉弹唱和柴米油盐在一起,生活条件虽然简陋困难,但是为了生活而涌动出的勤劳与智慧贯穿始终,全团上下像是灶台上升腾的热气,相聚和离别都有余温。

早在之前戛纳电影节专访,邓老师提到了这部电影是有“遗憾”的,看片到一半便明白她所说的“遗憾”是何处。

生活在国外的导演马楠对于中国传统戏曲和民间艺人有着西方视角下的刻板印象,和纪录片的不同,电影把视角着重于“忍辱负重”的憋屈与无奈。

旧乡镇与传统戏曲的“大厦将倾”,大环境与小人物的无能为力。

但是他太小看中国人的“生命力”了,就好像传统戏曲,从源起到今时,见过了多少风雨飘摇。

纵然大部分年轻人对戏曲不再感兴趣,但是总有舞台的幕要拉开,锣鼓要响起来,因为戏曲艺术太有魅力了,是那句“没见过的人不会明了”。

神仙因为看了人间景致而留恋凡间不忍归去,这人间不是别的,是戏曲。

而神仙也不是别人,是每一个都在坚守戏曲的戏曲人。

 6 ) 从《活着唱着》看“历史是由精英和平民共同书写”的偏差

《活着唱着》所关注的题材一直是我尤为感兴趣的——地方剧团在当下社会环境的生存与变迁。

导演马楠将一份对民间剧团的忧思倾注在这样一部花费心血的电影上,从不同角度观看该片,亦有许多思考。

影片大致讲述了经营民营川剧团的老板娘在得知其剧团固定演出场所将被拆迁的事实后,寻找帮助未果,剧场被拆除剧团遭解散,最后在一片废墟上起舞的故事。

是剧情片,更像纪录片一般将镜头对准了以团长为主的一众人,导演的视域里更多的是记录每一种形态,却不进行选择和带有自己态度的评价或批判。

影片中有许多过目难忘的片段,让观影之中的我在现实和超现实困境中徘徊游走,而影片中展示的形形色色的人,更是构成剧团生态的必不可少的每一环。

比如,川剧团里老板娘的养女丹丹,白天在方寸舞台上演出,晚上去夜总会做歌女,被养母发现后的惊愕与怒斥,可以有不同的解构:导演设计这样的人物关系,从容地将中国戏剧当下所处的泥泞与另一边崇尚享乐消费主义的灯红酒绿的世界做一番描摹,年轻人都会如何选择早已在心中会意,而这又搭上并非亲生母女的较量,既是老板又是养母,既是授艺的老师又是其拿来养活剧团的学徒,传统戏班的供养之道与当下语境中被操控命运的不满的碰撞,历史和现在的因素交媾,而吊诡的是,带领老板娘赵丽找到丹丹唱歌的地方的是一个丑角形象的小矮人,他在平行的距离带着赵丽往前走一点,再走一点,更迫近“真相”,颇有戏曲舞台上丑角打破“第四度墙”直面观众道出戏里人情的意味。

拆迁前夕,丹丹对着困在笼中的孔雀相顾无言,剧团中已经有人离开了,说去省会的火锅店里表演川剧绝活变脸,挣的钱可比在团里多多了。

丹丹也看到了养母的坚持,她选择先留下来,并改造川剧,做出些新奇的场景,给“留座”的领导看。

在得知拆迁消息后,老板娘去管文化的地方找过几次,遇到常推着父亲看她们演出的男人帮忙递一下材料,以至剧团精心准备的一场演出为领导特“留座”,但最后也没有看到领导出现,剧团只能就此解散。

令人颇感玩味的正是,导演专注地展现了被剧团改造过的川剧片段以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改编的呈现让人不忍直视,这是川剧吗,反正我看不出来,群魔乱舞罢,或许,这正是领导没来,或者来了又匆匆离开的原因所在?

先前说过,剧团生态的构成必然离不开形形色色的人,我们在《活着唱着》里看到的,就有剧团老板娘赵丽、台柱子养女丹丹、跑“外交”活动的团长的老公老五,一众在剧团身兼多种乐器和后勤的剧团成员、掌握剧团存亡大全的分管文化的领导、对川剧仍旧眷恋非常的年事已高的观众等。

这里有一个质疑,我看到有的评价说基层民营剧团的老板个个都是人精,在面对此类情况时即使“一哭二闹三上吊”也会解决,而导演构筑的情境则令我不由得想到,表面上是因为拆迁影响了剧团在此地的存在,实则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在选择一种服务于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选择开发更多的土地挣更多的钱之间,毫无疑问现实选择了后者,尽管这两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决定他们存在与否的原因不是非此即彼,但在时代的浪潮之中,这样的选择忽视和另一边的大干快上无法避免。

由此我们看到了剧团的追随者——年事已高的观众在剧团吃散伙饭的时候仍旧坐在观众席间等待开场,他们黢黑的手拂拭眼角的泪水的时候,不知是为自己的娱乐需求被残忍剥夺的无奈、对被时代抛弃的愤怒还是对现今川剧已改的他们再也看不懂的悲哀,眼泪为谁而流?

赵丽的老公则寻到一条发财之路,他在火锅店商量带人来做变脸表演,赵丽闯进店中还认错了人,被店中正在表演变脸的演员拉住为其表演变脸,何其讽刺?

在火锅店表演变脸被视为一种博人眼球的噱头呈现在川剧团支离破碎的团长面前,当不尽能代表川剧艺术的变脸成为一种哗众取宠的存在,令掌握着坚持着传统川剧的剧团团长直面,这是川剧的悲哀,还是传统文化的落魄?

当然,我们虽可以大言不惭地批评变脸遮蔽了川剧宝库中的其他许多耀眼杂技,但基层的民间剧团的演员确实需要一门吃饭的手艺,这就不得不回到刚才所提构成剧团生态必不可少的一环,便是zf的帮助。

在传统与市场可以矫正剧团在自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的时候,zf作为保障和坚实的依撑,是可以给剧团自信使其生存的更好。

若说zf领导是代表着相对层面上的精英人群,那么平民阶层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理应成为杠杆去平衡其制定和书写历史中的偏差,然而不容乐观的是,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偏差,越来越大。

在影片结尾,丹丹载着赵丽夫妻回到剧团原址——现在已是一片废墟所在,你一句,我一声地唱着川剧传统折子戏的片段,是啊,活着唱着,在废墟之上。

不仅让我想起了在贾樟柯《山河故人》的结尾,赵涛亦在一片废墟间跳起属于她们青春时代回忆的迪斯科,画面中的背景是汾阳数百年的文峰古塔。

而在我们的城市中,又有多少在废墟上起舞的例子?

不要等到真正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因为房子可以重建,而传统的断档,失去了其可以被及时留存的年代,便一去再不复返。

 7 ) 无可救药的自恋,拆迁本身的不成立,不及格的基本功

4 友邻评分不高,当一个6分片来看,看完发现6分算是高估给面子了。

观感令人不适。

拆迁本身和川剧没落,并没有强关联,这是一切的关键和基础。

影片全片都建立在拆迁之上,把拆迁打成原罪不说,影片大篇幅着墨的超现实和梦境处理、美学体现,大多都在表现拆迁,因此基础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再加上,导演呈现梦境的方式、超现实的处理,慢镜加反差音乐,烟雾重重的梦境,消失在手中的人,都充满了导演的自恋。

实际上,这是如今大学生作品都玩的不要的套路,导演却视为明珠一用再用令人不适。

现实的部分,又拍的像是法制频道,城乡结合部怎么拍,中国独立导演已经给出了太多的优秀前例,导演在这方面严重不及格,镜头感缺失,问题并不在画面本身,而在于导演自己的基本功。

 8 ) 活着唱着,川剧艺术永不褪色

个人感觉这个电影还是不错的,全片以一个"拆"字贯穿始终,以一个川剧团为缩影凸显了当代条件下川剧艺术发展和传承的不易,电影中很多空境的镜头声音效果处理的非常好,挖掘机的轰鸣,楼房倒塌的破碎声,让观众不由自主的心生哀叹之情。

影片中一部分团长自己想象的武打戏非常出彩且具有象征意义,显示出川剧的综合性之强,之精彩,变脸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罢了。

另外,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现实,故事是现实的,川剧团遇到的困难是现实的,团长和各个团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是现实的,影片没能挽救得了川剧团的结局也是现实的,有的人为谋生计走了,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人留下来,团长四处奔走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就算在这样艰难的现实条件下她们还是愿意坚持下去,活着唱着,可见其对川剧的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坚持,令人感动,且最后虽然川剧团还是解散了,大家各奔东西,但是演员们的川剧梦想是不会散的,就像最后吃饭时二哥唱的那样,只盼再团聚,只要有机会,他们还是能聚在一起再唱川剧,也昭示了未来川剧发展的希望,这也正呼吁着大家去欣赏川剧,去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艺术!

 9 ) 活着,唱歌

《活着,唱着》比预期的更精彩的电影。

做为一个俗人的我,对于纪录片模样的电影一直不是很感冒,对于方言电影也因为常常听不懂而不想看。

而这片让人挺惊喜的,虽然豆瓣评分不高,但是认真看完觉得应该高点。

这是一部有情怀的电影,讲述的是时代变迁下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逐渐走下历史舞台的故事。

推陈出新一直是时代赋予社会发展的要求,但很多传统艺术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被迭代了……其实也挺让人惋惜的😔这片演得就是一个即将被时代更替掉的民间川剧团的故事。

如家人般在破旧的戏台上演出的演员们,他们卸了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是街边的赤脚大叔,是油腻的大婶,是头发灰白的老爷爷……戏台下常驻观众都满脸褶皱,好像听了一辈子他们的戏却还是会被梁祝感动的哭泣[捂脸]……我原来特不懂看戏听曲也能流泪的人……突然想起有次听一个“流金岁月”的演唱会,台上好像唱着《忘情水》“换我我一生不伤悲”……然后看看我左右两边的大姐姐们,她们竟然都在流泪……[捂脸]嗯……可能都从曲里听出了真情,从戏里拾起了回忆吧……有的人哭自己,有的人哭别人……说远了……这片是一部情怀电影,一看这海报就是登上过戛纳国际电影节的。

接地气,变迁,人文,情怀,中国传统文化可能都是国际电影节需要的吧。

……看了这片突然想起了去年看的《平原上的夏洛克》,特像,都是一堆人坐着拖拉机意气风发的,都是那么接地气,并且演员似乎都是本色出演。

其实,去年看夏洛克我也没太看懂,多亏遇到了一个懂事儿的人,这一年我似乎懂了点事,却还有那么多的不懂……[流汗]这片比预料的好,活着,唱着,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很多无奈,虽有戏中的幻境但总归要回到现实。

有时候一项长期为生的工作或事业可能就是人的魂吧,如果丢了这工作魂就没了……So,弘扬传统艺术,在保留艺术之魂的基础上,创新演绎模式。

So,无论是干什么,人还是应该做个有灵魂的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再让灵魂发点光✨这样才好~[坏笑]

 10 ) 深入心底

1、先来说说这部篇子的我得知的由来。

最开始关注到这部片子是因为我是邓婕老师的粉丝,听说邓老师监制(到现在也不知道监制到底干什么)了一部电影,还在国内外大奖中获得很好的成绩,确实挺不可思议的,等到电影正式上映的时候还去看了看电影票,结果就连重庆这么大的地方都只有文联合作的一两个电影院有播放(这里就是电影界的反垄断把),加上还是晚上场的我就没跑去很远的地方看,慢慢的我就把看这部电影这件事儿忘记了,直到昨天我才想起来,于是跑去看了,接下来就是我的观感。

2、观感。

映入眼帘的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哪个黄色的背景很是眨眼啊,一般电影都没看见过的。

我看了一遍电影竟然完全没有看懂这部电影演的具体的点是什么,大概的意思是看懂的,就是一群人对川剧的坚守,但是我还真没看懂具体的很多细节呢,于是我跑去看了电影的来源也就是赵刚导演的民间戏班,我看了纪录片之后竟然看懂了!

好神奇的感觉,看这个电影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不然真的看不懂的。

总之,很迷幻的电影,还是拍的不错的,没有太多的对白,也没有华丽的情感但是就是真实。

3、感动的点。

剧中赵丽的扮演者也是原剧团的团长赵小利,她一个女性和乐器精通的丈夫以及戏班的其他10来位,坚守传统戏班的故事,也是很不易,其中的苦难可能只有他们懂的。

看电影中遇到的搬迁带来的场地问题,看纪录片遇到的拍戏的各种困难,剧组员工的工钱,夫妻和父母之间的磕磕绊绊等。

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原来我小的时候遇到的民间戏班也是这样的。

川剧最后的倔强。

剧中的丹丹扮演者,也是真实的,赵小利的幺女,据说现实中也是为了生存也离开剧团另谋生路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戏曲是那么的有魅力,我小时候曾经为了看戏跑去剧场和大人们一起看到很晚才回去的哪种。

现在想想也是很疯狂的事情。

剧中哪些很老的,很久的观众也是真实存在的,数十年如一日也是有的,就是两个字:喜欢。

最后说说邓老师让他们本人来演都是正确的决定,不然也不会流露这份真实感以及剧团的整体的力量。

总之,后味无穷。

《活着唱着》短评

符号学应用到烂大街地步的马楠真可谓是贾樟柯的好徒儿。如果处女作《老石》在向《小武》致敬,那么他的第二部作品干脆来了一个《站台》加《三峡好人》加《山河故人》普拉斯。显然,在同一个世界,亦在同一个梦里《活着唱着》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令人感到无趣的是,这个将现代化进程中天然而又必然的内在产物表面化的「剧团」演绎的还是那出「翻脸不认人」的样板戏。没有找到更好观察角度的马楠故而就像贾樟柯那样,故意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戏剧化、消极化和道德化,甚至以回避的姿态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冲突引申为母女之间的对立。倘若作者捯饬了大半天就是想要表达权力对于艺术文化的局限和控制,那么固执己见的团长早该将这支人心涣散的戏班子解散——任由艺术家们各显神通自由自在地发展了。可惜,活在幻想世界的女主角最终也没有那样做。

5分钟前
  • Muto
  • 较差

影片让我想到《霸王别姬》,想到《百鸟朝凤》,想到小时候外婆带着在镇上庙会看大戏的泛黄记忆。不禁思考,像川剧这样精妙绝伦的民间艺术,是什么时候悄悄从我们的日常中淡出了呢?在拥有了足够多元的、现代的文化形式后,是否还应该,又该如何拯救、传承传统事物? 喜欢女主身上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和影片处处传达出的人民群众对美的热切追求,对生活的浓烈渴望。 挖掘机推倒剧团和女主身着戏服打斗的两段戏,颇具张力的刻画了人物内心,恰到好处推动情节发展,正突出了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希望通过这部片子,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地方戏曲,关注戏班子的生存现状,也期待一个更加包容并蓄、百花齐放的中国文化市场。

10分钟前
  • 一只红羊
  • 推荐

使用了贾樟柯式的材料,最终却背道而驰。单薄的人物、笨拙的现实(真实演员、真实观众的反应镜头)与超现实(梦境、土地公、配乐)间的撕裂感扯开了五彩的包装袋,于是那些匠气的、生硬的、谄媚的、避重就轻的东西便马上洒了出来。

14分钟前
  • 字母君
  • 较差

导演相信他所相信,演员执着于她所执着,这其中的生动和热爱,就是“活着”本身的状态。当你真的在电影院被打动的时候,不要害怕说出来。

17分钟前
  • 原节子
  • 力荐

接地气的电影。

20分钟前
  • kiki204629
  • 还行

我只看到了一个200ml的杯子想装2L的技巧,真诚在哪?

25分钟前
  • 擰巴分子
  • 较差

我们还在拍这种东西

29分钟前
  • 蜡笔小新
  • 较差

时代悲歌

30分钟前
  • 麻团
  • 还行

三星半。剧情有点拖沓,摄影剪辑都太西式了,可以理解导演为了 bring it to a wider audience作了艺术的改变,嗯。。。。

32分钟前
  • 我可我可我可
  • 还行

用类似伪纪录片式手法讲述川剧团面临拆迁、人员流失、缺乏年轻人的困境。公务员踢皮球不作为,要靠私下关系“疏通”。神秘而始终未露面的“领导”神龙见首不见尾,为了局长观摩不惜延后演出,空空的“留座”无比讽刺。能看到主创的用心设计,然而相比《火把剧团》这种真实的纪录片,本片就“小巫见大巫”,显得刻意了。尤其是荒诞的“小矮人”非常做作。片尾模仿《人·鬼·情》那样来一把超现实,又被尾声所打断破坏。强行渲染的积极气氛和废墟毫不搭调。两星半

34分钟前
  • 汪金卫
  • 较差

深爱川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但看此片特别无奈,剧本贫瘠,浮光掠影,全片只剩下女主自始至终紧簇的双眉。可惜了。

37分钟前
  • 元味
  • 较差

SIFF ANTA 2019

41分钟前
  • 木牌
  • 还行

从配乐到铲车到孔雀小矮人的围观超现实,随处可见创作者自我感觉极端良好的那种自恋满分。就像台上演讲没几句,底下躁动的人群就开始表演抹泪了。最大问题在于,拆那这个主题与川剧等传统戏曲没落的捆绑,完全是十几年前的套路了。那个雾霾黄沙天超现实段落一出来,想到的居然是银翼杀手2049……

44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配不上活着唱着这样一个名字,缺乏对抗性,缺乏力度,导演的第二部作品稍显稚嫩。但是心理段落是好的。结尾就十分差强人意,突然大团圆,又来一个对比。就比较困惑。我觉得结尾,应该在那个移镜头之后顺着那个感觉拍,不要让整个剧团都上来,让母女在废墟上场戏,镜头感觉跟着这个移(动效音),按舞台拍,废墟做舞台。一如赵涛在雪地起舞。结果导演直接就切开了。《活着唱着》这个从语义上强调的是一种对抗,结果最后一个镜头,移来移去移到一片废墟,稍微困惑。

48分钟前
  • 醒着
  • 还行

4.3 超现实和生活感完全割裂的,在剧团的新组旧上花了大约90%的时间在旧身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成为遗产不是呼喊我们要消失就可以唤醒的,而是需要知道在这个新与旧之间是什么导致旧被抛弃了,剧团班子有想离开的,有被束缚留下的,也有中间者,对这些在新旧之间的人多些戏份描述远比赵丽一个人的幻想好很多

53分钟前
  • 松野空松
  • 较差

时代新与旧的交替,拆迁中一个川剧团的人情世故,完成度很高。配乐和镜头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女主演的很真实,也非常有劲道。

58分钟前
  • 力荐

4/10。视觉上面还是挺不错的。剧本有些俗套,演员不太好(特别是老板娘,喜欢不起来),结尾有点没完没了的,倒是催泪。大概适合给外国人猎奇看的。观影于戛纳电影节。05/17/2019

59分钟前
  • 若汐
  • 较差

女班主好评意象虽直白但有用

60分钟前
  • 口合合合
  • 推荐

煽情 老套 很多其他电影情节风格的大杂烩

1小时前
  • Sidi
  • 较差

三星半吧,其实拍的还不错

1小时前
  • sthImpOrtAnt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