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守望者

Watchmen,保卫奇侠(港),守护者(台)

主演:帕特里克·威尔森,卡拉·古奇诺,比利·克鲁德普,玛琳·阿克曼,杰弗里·迪恩·摩根,马修·古迪,杰基·厄尔·哈利,马特·弗里沃,史蒂芬·麦克哈蒂,劳拉·门内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守望者》剧照

守望者 剧照 NO.1守望者 剧照 NO.2守望者 剧照 NO.3守望者 剧照 NO.4守望者 剧照 NO.5守望者 剧照 NO.6守望者 剧照 NO.13守望者 剧照 NO.14守望者 剧照 NO.15守望者 剧照 NO.16守望者 剧照 NO.17守望者 剧照 NO.18守望者 剧照 NO.19守望者 剧照 NO.20

《守望者》剧情介绍

守望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于邪恶势力肆意蔓延,一群具有超群实力的正义之士挺身而出,他们戴着面具,身着奇装异服,与各种坏蛋展开较量。不久,他们的英雄事迹通过媒体传遍全国,美元钞票、丝绸鬼魂、罗夏、城市队长等超级英雄的名字广为传播,他们更参与到大大小小的重大事件之中,也因各自的性格遭受着不同的命运。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政府出台的法令导致一部分不愿成为权贵爪牙的英雄退休,超级英雄集团由此分化。 1985年的一天,效力政府的超级英雄“喜剧演员”爱德华·布莱克(杰弗里·迪恩·摩根 Jeffrey Dean Morgan 饰)被人杀害。四处逃亡的“罗夏”的沃尔特·科瓦奇(杰基·厄尔·哈利 Jackie Earle Haley 饰)意识到有人正向曾经的超级英雄痛下杀手,而这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灾难艺术家谜砂何种谋杀重新爱你404宿灵速速逃灵媒缉凶第一季小鬼魔鞋诡梦凶铃妈妈的好儿子我们这一家爆裂魔神少女生死环线最后的较量如何与我的猫分手薙刀社青春日记强档巨骗地面之洞皿三昧神父俱乐部翅膀下的风谁可相依丫鬟不好惹乐高星球大战:恐怖故事远大前程婀娜公主占领区第一季正义联盟:战争世界师爷请自重人体乱码单身毒妈第三季

《守望者》长篇影评

 1 ) 当超级英雄直面现实主义

记得一次吃饭的时候与周舟学姐聊到超级英雄的话题,她当时指出的一个点对我来说很有启发。

她认为从《黑暗骑士》后,超级英雄所面对的困境就是越来越多的现实主义因素融入进超级英雄片的叙事语境中。

其实不仅仅是超级英雄片,所谓好莱坞类型电影发展到后期,导演们所进行的突破性尝试就是在原本的类型化语境中融入越来越多的非类型元素。

现实主义这个概念太危险而且太含糊,我不敢随便使用,事实上有时候侵入类型片语境里的也未必就是现实主义,比如《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和《鲨鱼黑帮》里的异质元素就是黑色电影和黑帮片的元素。

但直觉里我认为那些融入进类型片里的异质元素最具破坏和颠覆性的,的确就是现实主义。

当然这需要首先要说明现实主义这个概念到底应该怎么认定。

帕特里克·富尔赖对这个概念的观点是具有启发性的,他认为现实主义与现实毫无关系,现实主义真正强调的是“现实感”或者说“真实效果”,现实主义不是对现实完全地照搬,而是让接受者(读者、观众)“认为这是真的”。

李一鸣老师对这个问题也有相类似的看法,在他看来,电影不是对现实的还原,而是对经验的还原。

一部电影看完后我们觉得好,不是因为它完全模拟了我们生活中的一段现实,而是印证了我们内心情感中的一些经验。

电影中的故事未必都是真的,但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事实就是如此。

有趣的是,李一鸣老师把这称之为“好莱坞的技术主义”,而富尔赖则直截了当地称之为“现实主义”。

如果我们参考延安和上海左翼对现实主义的一些提法,相信会同意富尔赖的观点。

我们以《守望者》这部电影为分析对象的话,就能清楚地看到现实主义这个概念在叙事电影中的用法,以及现实主义是如何颠覆类型化叙事的。

几乎每个看完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承认该片是一部反英雄主义的超级英雄片。

我认为该片导演扎克·施奈德一定是看过诺兰的《黑暗骑士》并且受到它启示了的,因为影片最后与漫画原著不相符的结局,几乎就是黑暗骑士的翻版。

但我认为导演走得比《黑暗骑士》还要远,因为犯罪者事实上也是超级英雄。

一个无辜的超级英雄最后替另一个犯罪的超级英雄顶罪,而为了实现瞒天过海的计划,这个无辜的超级英雄最后也让自己双手沾满了罪恶的鲜血,他杀害了一个不愿保守秘密的人。

因此在《守望者》中,超级英雄本质上的疯狂性被暴露无疑,而不需要像《黑暗骑士》那样用小丑和双面人这样的符号来暗示(蝙蝠侠本质上就是小丑,也是双面人,他们三人其实是三位一体的)。

《守望者》中有一个表面上与叙事无关,其实是作为隐喻性文本而存在的动画故事(这是电影中的一个小孩一直在翻看的一本漫画书里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一个船长在航海回家的途中被一艘黑货船所狙杀,他所有船员全部遇难,只有他一个人幸存。

这个船长知道那艘黑货船的航行路线一定会经过他居住的小镇,他担心自己的小镇也会遭到黑货船的袭击,于是他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自己的小镇。

在他神经质地凝视下,这个小镇已经被黑货船的罪恶所侵占,于是他肆无忌惮地袭击杀害那些他所臆想中的坏人,直到他发现他一直想回小镇救出的妻子居然被他亲手杀害。

原来小镇根本没有遭到黑货船的袭击。

这个故事的核心隐喻是,英雄会臆想出一个语境(比如罪恶横生的城市、腐败的司法、被黑货船侵占的小镇),在这个语境下,他原本非法的私刑行为成为了合法的。

电影其实正是营造并支持这种臆想的最佳机制,只有在电影中,我们才可以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欣赏着屏幕上的主角如同砍瓜切菜般地杀死那些“坏人”,而无需负担任何道德上的愧疚感。

因为在电影刻意营造的类型化语境中,那些坏人成为了一个纯粹的客体、一件造恶的工具,而他们的数量庞大和易于消灭更是让他们产生了一种电子游戏中的小怪兽的感觉。

消灭他们只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向前发展的叙事。

《印第安纳琼斯》系列是这种类型化语境的典型代表。

如果更包装一点,对于超级英雄的私刑行为的辩护则是他们不会杀人。

无论是超人、蜘蛛侠还是蝙蝠侠,他们都恪守着这个底线,把坏人抓住后送交警察,从而保证自己行为的合法性。

《黑暗骑士》的高明之处是巧妙地用第一个语境逼疯了第二个语境。

小丑毫无疑问是一个纯粹的恶的化身,他作恶毫无理由,仅仅就是要破坏秩序(这种秩序既是法律的也是道德的,以至于让盗亦有道的黑帮分子都无法容忍他)。

毫无疑问,小丑这个角色如果出现在《第一滴血》或者《印第安纳琼斯》之类的故事中,肯定是那种没有内涵、仅仅是疯子的大反派,而主角们的解决办法则是简单地消灭掉他就够了。

但因为他身处的是《黑暗骑士》的故事、一个主角恪守着超级英雄不可杀人的底线的语境中,他的疯狂所具备的颠覆类型片的内涵则被凸显了出来。

小丑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超级英雄片里所坚定恪守的原则的质疑,甚至会反过来让我们怀疑,蝙蝠侠之所以一定要恪守这个原则,其实是因为他害怕暴露自己本质上与小丑是同类的事实。

蝙蝠侠所坚守的原则,如同他的制服和面具一样,保护他仍能被社会秩序所认可,不被当成一个怪物。

而《守望者》则与之相反,它不是通过强调类型化叙事的某个方面(比如反派的极恶)来质疑另一个方面,而是对整个类型化叙事的语境进行了质疑。

这种质疑是通过直接把历史、现实与超级英雄片的故事进行奇妙地混合而产生的效果。

在《守望者》的片头字幕部分,导演通过剪辑,把超级英雄们(也就是守望者联盟)的历史与美国的整个历史结合了起来,而且超级英雄本身参与了历史的构建(守望者之一的笑匠刺杀了肯尼迪,笑匠和曼哈顿博士一起帮助美国赢得了越南战争)。

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超级英雄的存在才越发显得滑稽。

我们无法想象,脱离了好莱坞的类型化叙事,置身于现实和历史语境下的超级英雄,是多么的尴尬和不合时宜。

于是在故事开始,超级英雄的联盟就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尼克松的《基恩法案》,超级英雄要么必须臣服于政府(完全融入秩序),要么就必须解散,否则就是非法的。

故事中导演还借守望者之一的罗夏之口说出,为什么身心正常的超级英雄这么少?

讽刺的是,说这话的罗夏本身就是最极端的反社会者和心理不正常。

事实上,超级英雄的心理不正常恰恰是超级英雄在现实中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就如同那个动画故事里的船长一样,正是因为他们把这个城市臆想为黑暗、腐败、混乱和充满末世危机,他们才可以为自己的私刑行为获得合理性。

当然,也有人可以反驳说,这部电影中美苏冷战的背景为超级英雄的愤世嫉俗行为找到了合理性,甚至也为最后超级英雄之一的维特的疯狂行为所辩护(维特恰恰是所有守望者里最聪明的一个)。

但正如片头所说,事实上美苏矛盾的升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守望者之一的曼哈顿博士的存在而导致的。

于是在一个现实的、历史的语境下,我们发现超级英雄一方面抱怨社会的堕落和自己不得不替天行道(代替法律)的无可奈何,但另一方面却发现其实社会的问题要么是超级英雄的妄想症,要么本身就是由超级英雄所引起的。

他们就如同那个动画片中的船长,他们才是破坏小镇安宁的刽子手,而他们还以为自己是在把小镇从黑货船的魔掌中拯救出来呢。

故事最后,我们才能真正懂得那个看似最疯狂的笑匠才是最明智的,他说过,守望者其实就是个笑话。

然而笑话中的人看不穿这个笑话,他们依然严肃而艰辛地维护着自己所臆想的那个世界。

 2 ) 道德主义者,无道德主义者;关于watchmen的漫谈

1。

当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提出要核平几百万无辜的人来让世界享有和平,上帝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从道德标准讲,人,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

不然,世界上任何一次战争都有了合理的借口。

因为,任何战争都是和平的准备--区别只是在于谁坐在上面的和平。

当人自己做出这种判断的时候,他其实就是在扮演着上帝的角色。

道德主义者和无道德主义者是一对辩证的双胞胎,在思索中不断地变换着位置。

只有上帝才没有道德包袱。

在电影里,上帝同意了。

2。

一部电影的成功首先来自剧本。

Watchmen和300之间(同一导演)的深度区别来自watchmmen小说的故事深度。

南京南京相比Watchmen对人性探讨的肤浅也来自剧本的肤浅。

这是一部难懂的电影。

这一部分归功于导演的不足;一部分来自于watchmen漫画小说的广度和深度。

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导演能够拍好watchmen。

就好像很少有导演能拍好经典文学作品。

Watchmen小说是一部很特别的superhero小说,但watchmen电影不是一部非常特别的superhero电影。

故事本身其实并不复杂。

通过退休的superhero成员comedian被杀一案。

往日watchmen成员重新聚首调查此案。

结果发现是成员聪明人Ozymandias搞得鬼,因为他不愿意自己的用毁灭拯救人类的计划被阻扰。

他用毁灭性的打击,再转嫁Doctor Manhattan,人们在共同的威胁下团结一致起来。

最终,他的行为竟然得到了超人能力的Doctor Manhattan的支持,而脑子无法转弯的Rorschach也被Doctor Manhattan去除。

3。

Doctor Manhattan其实就是上帝,他有超人的力量,能预见未来。

他以一己的力量避免核战的发生。

是不是,上帝让你失望了?

不过上帝本来就是注定让你失望的。

当初他在灭掉Sodom城只让Lot一家逃走的时候,他能保证满城没有剩一个无辜的人么?

就算那些人不道德,上帝需要让他们接受毁灭性的惩罚才能让人类新生得救么?

就像comedian越战结束时开枪打死怀孕的女子而受到Doctor Manhattan质问时的反诘:你明明具有改变物质,救她的能力,你为什么不救呢?

上帝拥有救世的能力,人类的苦难却从来没有减轻过。

当然,Doctor Manhattan也可以解释为原子弹本身。

世界末日得以避免就是因为人们意识到核战争的恐怖,而得以相互制衡。

Doctor Manhattan本人就是因为核试验的意外获得的超人能力,他的名字和美国核计划,曼哈顿计划之间的相似应该也不仅是巧合。

感谢日本做出的牺牲。

如果没有广岛的“小胖”,人类大概还不能对核战争的毁灭性有足够感性认识,从而有平衡的和平。

4。

和一般超人电影不同,watchmen里除了Doctor Manhattan其他的superhero并没有超人的能力。

他们也许打架常胜,飞檐走壁,开着酷酷的飞行器,但都是普通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comedian和Rorschach这两个人。

Comedian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

他干的坏事大概和他干的好事一样多。

成为superhero的普通人,大多难以用简单的价值判断。

好比说梁山好汉劫富济贫,但本质也是个黑社会。

superhero做出的危害几乎和好事一样多,那么我们是不是需要超级英雄?

Comedian认为人性,“Life is savage", 他也经常代表无道德主义者发问。

比如先前和Doctor Manhattan的对话。

他对Doctor Manhattan的诘问也是对述而不作的道德主义的诘问。

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他意识到他先前的英雄主义行为其实是个joke的时候,他也被杀害了。

Rorschach则是个嫉恶如仇,永不妥协到有些偏执的人。

这和他童年受欺负的经历不无关系。

可以说,他在一种程度上代表了固执的道德主义者。

有意思的是,他并不受大众甚至同伴的欢迎。

超级英雄往往因为个人经历对社会的不满走上超级英雄的路,而超出常人的固执的道德主义标准往往并不被大众所接受。

连Manhattan最后也不同情Rorschach,为妥协扫清了障碍。

5。

女性角色往往为了感情而存在。

女主角Silk Spectre是Comedian的rape child。

但她母亲却并不恨comedian,因为意外给她带来了女儿。

道德的难判断性通过女性转向感情层面。

大城市被毁,无数人死亡,并没有太具体的描写,没有具体的人,似乎只是远景和数字。

这样的处理似乎和南京南京大背景式的处理方式有些相似之处。

回到1中提出的问题,要核平几百万无辜的人来让世界享有和平,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显然,面对faceless的数字时比面对有感情联系的人时要容易回答很多。

Doctor Manhattan(上帝)给出的是一个理性的回答,没有感情色彩的回答。

他对这个世界,除了Spectre已经没有任何感情。

同样问题,如果是针对你有感情的人,答案会完全不同。

南京南京的处理方式的让人诟病,也恰恰在于有没有感情色彩的区别。

批评者无法接受一个中国导演缺乏感情色彩的处理方式。

这个问题也是日本经常辩论的问题。

中国观众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和有切身之痛的日本观众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不同。

道德脱离情感终究虚无。

6。

重新得到和平的人类有了主动接受被嫁祸的共同敌人,Doctor Manhattan。。。

是上帝?

还是核武器?

 3 ) 超人的守望

本来,我想把这篇文章起名为《超人的孤寂》,借用李伟才先生一部科幻作品的名字。

但这名字套在《守望者》这部漫画改编的电影上其实大有问题:首先,原作者阿兰•摩尔笔下的这些漫画人物与超人、闪电侠、蜘蛛侠、蝙蝠侠等漫画英雄大相径庭,根本称不上超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没有任何超能力——顺便介绍一下,阿兰•摩尔在美国是个神一级的人物,有很多导演、明星、歌手都是他的超级粉丝。

他是唯一凭漫画(其实叫图画小说更合适)夺得过雨果奖的人。

2005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自1923年创刊以来的100部最优秀的英文小说,《守望者》是唯一一部入选的漫画;再者,孤寂一词,还不足以形容影片/漫画中这群人的状态。

归根到底我是在白费心机,因为没有能比watchmen再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他们的了:这些人不是神,不是正义使者,不是超级英雄,不是普通人……他们只是人类中半醉半醒的一群,一只眼睛看着自己,另一只眼睛看着混乱的世界。

黑泽明的电影《乱》当中,狂阿弥曾向上苍追问:“让人类哭泣那么有趣么?

”而在本片里,作为私法执行者的笑匠回答说:“这一切都是一个笑话。

”想看到《X战警》、《蜘蛛侠》、《钢铁侠》那种超级英雄式的动作大片的观众一定会失望的,因为《守望者》根本没有多少华丽的大爆炸场面,连动作戏也不算很多;结尾的“善恶大对决”毫无高潮可言,基本变成了一场哲学辩论——只不过输者有的要陪上性命,例如罗夏;有的只好隐退过起了二人世界的生活,例如夜枭二代和丝灵二代。

我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部打着“漫画英雄”电影幌子的作者电影,大家好比想买本有趣的侦探小说最后发现读的是卡尔维诺或者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有所不满是很正常的事情——抱怨本片叙事平淡缺乏高潮的观众可以参照下阅读这些小说的体验。

当然,并不是说影片《守望者》拍得就极好了。

事实上,除了极具灵感、高度概括、风格十足的前15分钟,导演扎克•辛德在阿兰•摩尔的光芒下仍然显得有些拘谨,尤其影片后半部分,过多的对话、辩驳、阐述使电影的特质变得淡薄,观众的体验感被削弱了。

而爱情戏份的增加也减弱了原著那种冷峻的风格。

但不管怎样,《守望者》仍然是部相当有特色也相当出色的电影,在当今这个迷乱的世界里,它显得尤其卓尔不群。

鉴于影片/漫画中中包含着大量的典故、戏仿、引用、暗示,信息量非常之大,我在这里也只能就其中涉及的某些内容作些简单的读解:

反英雄这是一部反英雄的“超级英雄”电影:没有打不死的超人,没有飞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超能力(除了曼哈顿博士和奥兹曼迪亚斯),没有无比景仰的崇拜者。

这些人生老病死,与凡人没什么不同——退休的夜枭一代在自己家中被小混混群殴致死(影片的背景音乐放的是“乡村骑士”,源自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愤怒的公牛》);丝灵一代则嫁给了一个他不爱的人,如同所有中年夫妇一样在乏味的生活中争吵度日;罗夏的母亲甚至还是个妓女;而他们也不再代表着绝对正义和绝对真理——曼哈顿博士和笑匠在越南战场成了政府的帮凶,影片此刻的背景音乐与《现代启示录》中美军直升机攻击一段完全一样,都是瓦格纳《女武神》中“战神之马”;罗夏杀死了两位揭露水门事件的记者,致使尼克松连任总统成功(实际是笑匠栽赃罗夏);而笑匠更成为了杀死肯尼迪的凶手,他甚至还杀死了一个怀着他孩子的女人!

超级英雄电影宣扬的都是些普世价值:惩恶扬善、自我成长、拯救世界……英雄们偶有内心斗争,但也只是浅层的矛盾而已。

但在本片中,所有角色都无所谓正义或邪恶,都不是救世主。

他们甚至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曼哈顿博士获得了神一般的能力,然而他却越来越远离人类的情感。

透过上帝般的视角,他几乎陷入到一种哲学的空洞中去;笑匠是个虚无主义者,他看透一切,肆意而为,认为整个世界就是荒诞的笑话,而自己不过是个舞台上的小丑;罗夏则是个实用主义者,不考虑宏大的道德难题,仅仅凭本能来主持正义。

他的坚决正是来自思想的简单和实际;奥兹曼迪亚斯则是个哲学家、疯子、投机分子、权力窥视者,所以他最有行动力,并最终令其他守望者为其所用;而夜枭和丝灵则是影片中最接近普通人的形象,所以两人也成了电影的主线人物。

讽刺与隐喻一般的电影中,总是有一个统一的观念或者视角,但在本片中,这种根基牢固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换句话说,影片中的人物、事件没有按导演的价值观筛选出来给你看,你需要自己做判断。

有些内容在影片中看似是正常的,但实际则可能是非常具有讽刺性的。

举例来说:笑匠下葬时,背景音乐是著名歌曲“寂静之声”,整个气氛凝重肃穆,所有守望者都在为这位朋友的离去而伤怀。

然而,非常具有讽刺性的是,这首“寂静之声”本来是“西蒙与加芬克尔”在JFK遇刺后所写,其中含有对当时美国人民内心伤痛的表达。

而在影片中,JFK的刺客恰恰正是笑匠!

于是荒诞性出现了,你对笑匠这个人物的同情和对肯尼迪之死的感慨形成了强烈的矛盾(自然,我们对肯尼迪事件没有美国人那样刻骨铭心的感受)。

这种讽刺远不是一般喜剧电影里讽刺下人物的势利、爱财那样简单。

荒诞的隐喻在影片中无处不在:总统的作战室与库布里克名作《奇爱博士》中的如出一辙,基辛格简直就像奇爱博士其人,而尼克松则长了一只匹诺曹一样的鼻子——当年小布什也曾被好事者画上长鼻子,以表示其撒谎。

还有影片开头,守望者中的“账单”因为斗篷卡在旋转门里面,被歹徒开枪打死——当时,他是被银行雇来看门的,因为银行认为“有个超级英雄来保护我们会让顾客放心”。

这种荒诞的情节被皮克斯的《超人总动员》借用了过去:衣夫人坚决不同意给超人家的制服加上斗篷,其来源就是《守望者》——事实上,《超人总动员》就是受《守望者》启发创作的。

就连影片选择的背景:架空历史的1985年,都可以看作是后1984时代的一个隐喻呢。

黑色电影《守望者》还没出来的时候,大家看到剧照里英雄的制服,猜测本片大概跟导演的前作《300》一样,都是很耍酷的电影。

事实上,本片没有像当今的超级英雄电影那样,走华丽的路线。

整个电影充满着浓厚的怀旧风格,可以让我们联想到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甚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黑色电影:影片中的大部分时候都是对比强烈、光线昏暗的场景;街头永远充满了垃圾、涂鸦、湿漉漉的雨水、迷蒙的霓虹灯和奇怪的人形;罗夏这个人物则极像黑色电影中的主人公(例如《长眠不醒》里的亨弗莱•鲍嘉):对世界完全失望;又有一种爱极了的痛恨与冷漠;有自己独特的行事原则,不在乎世俗的法律、规则、情理;只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判断……听听罗夏愤世嫉俗的台词吧:“当你走过这座好像快死的疯狗一样的城市,走过那些谈论着毒品和儿童色情电影的人类毒虫时,你真觉得很正常?

”像不像《出租车司机》里Travis Bickle的口气:“禽兽们会在晚上倾巢而出,娼妓、醉汉、同性恋、毒贩、女王、异装癖、病人、贪财的家伙……有一天,真正的雨水终会洗刷掉街上所有的渣滓。

”如果说罗德里格兹的《罪恶都市》仅仅具有了黑色电影的形体,那么《守望者》则难得地再次拥有了黑色电影的灵魂。

在《罪恶都市》中,暴力仅仅是一种展示性的东西,是一种很酷很过瘾的手段,而在《守望者》中,暴力则是毫无原则性的——导演拒绝用暴力让你爽一把,除了夜枭和丝灵两人合作干掉小混混一段,几乎没有一段动作场面是为了刺激你的肾上腺而设计的。

就像所有黑色电影一样,无论你能耐多大,多么聪明、凶狠,结果只能是巨大城市中,陷入漩涡的一只小虫而已。

  最后再说一句,影片结尾处,奥兹曼迪亚斯的电视墙(图片见下面的链接!

)让人联想起《黑客帝国》里的类似场景,而其中的内容充满玄机!

这些文化符号的混杂、互文正是《守望者》最重要的特质之一。

(下面的总结应该是目前网上最完整也是最准确的一版)

第一排(从左到右):1,一个发胶广告,名为“Real Men Use Veidt”,油管链接:http://www.youtube.com/watch?v=R8wYJyx6b4A2,动画片《崔弟与大笨猫》(Sylvester and Tweety)3,鹞式战斗机旁的新闻报道?

4,核武器发射,很有可能出自1964年的科幻电影《奇幻核子战》(Fail-Safe)5,扎克·施奈德自己拍的“雷德利·斯科特风格”的怀旧广告(影片拍摄初期制作的)6,1985年的影片《第一滴血2》(也像80年代热门剧集《玉面飞龙》MacGyver但不是)7,色情片(好像还是女女的,也为了说明奥兹曼迪亚斯是gay?

)8,1962年的影片《斯巴达三百壮士》(The 300 Spartans)第二排(从左到右):1,1980年的科幻片《灵魂大搜索》(Altered States)——还是看图一清楚,第二张左边被裁了2,温迪快餐连锁集团的广告“牛肉在哪儿呢?

”(Where's the beef ?),油管链接:http://www.youtube.com/watch?v=aISkVvi5iI83,根据音乐剧《朝九晚五》(9 to 5)改编的电影《Nine to Five》(1980),简方达主演4,1981年极具末世情结的cult科幻电影《疯狂麦克斯2》(Mad Max 2)5,尼克松庆祝连任成功6,由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为苹果公司麦金托什(就是大名鼎鼎的Mac)拍摄的著名广告“1984”,优酷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wNTQw.html7,1963年版的科幻美剧《迷离档案》(The Outer Limits)8,奥兹曼迪亚斯玩具广告(未上线播出),油管链接:http://www.youtube.com/watch?v=_jeslfkbmcE第三排(从左到右):1,1967年的经典神秘美剧《囚徒》,帕特里克·麦高汉主演——大家对此人印象最深的角色可能是《勇敢的心》中的“长脚”国王爱德华一世。

2009年《囚徒》又翻拍了一版美剧。

2,1955年的科幻电影《飞碟征空》(This Island Earth)3,1948年以“兔八哥”为主角的7分钟科幻动画片《登月历险记》(Haredevil Hare),画面上的角色叫“火星人马文”(Marvin the Martian),以此角色为主角的电影正在筹备中。

我上传的优酷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Q4MDAxNDA0.html4,美式橄榄球电视转播片段5,苏联运送导弹的片段6,Robert Palmer拍摄的经典MV“Addicted To Love”,优酷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Y5MTE3NzA4.html7,热气球?

这是目前唯一不确定是什么的一段8,另一部色情片补充一下:评论中有人说,夜枭一代被打死一段,用的“乡村骑士”是来自马斯卡尼的歌剧,不是源自《愤怒的公牛》。

这里我可能没写清楚,《乡村骑士》(Cavalleria Rusticana)确实是马斯卡尼的歌剧,也是这段背景音乐的源头。

但扎克·施耐德却不是因为喜欢马斯卡尼的歌剧而用的。

导演是因为在《愤怒的公牛》(第一次拳击比赛)和《教父3》(闪回旧日的片段)中都用过“乡村骑士”做配乐。

也就是说,这是对《愤怒的公牛》和《教父》的致敬。

说不懂装懂有点过了吧,毕竟我也不可能把乡村骑士当成《愤怒的公牛》原创的配乐呀。

贴两个外网的网址来证明: The deleted scene of Hollis Mason's last stand against the Knot-Top Gang is scored to the Intermezzo of Pietro Mascagni's Cavalleria Rusticana, a nod to the two most prominent uses of this piece in a film score: Raging Bull (for the fist fight) and The Godfather Part III (for the flashbacks to the old times). https://tvtropes.org/pmwiki/pmwiki.php/Film/WatchMenHe's also turned the sequence into a half-clever, half-heartbreaking homage to RAGING BULL, with Hollis flashing back to his crime-fighting heyday as the "Intermezzo" from CAVALLERIA RUSTICANA briefly dominates the soundtrack. http://www.watchmencomicmovie.com/forum/viewtopic.php?f=2&t=3158

 4 ) 《守望者》(Watchmen):社会、人性与时代

一、影片背景 以前写影评总是愿意在片面冒号后面把它最吸引人、最想表达的内容用几个字提炼出来,不过这次似乎我是失手了。

Whatever。

《守望者》是一部探讨了很多东西的电影,大概要提炼,确实困难了些。

《守望者》2009年公映。

导演扎克·施奈德,并不是大牌,他执导的电影我只看过2010年的3D《守卫者传奇》,感觉一般。

其他的《斯巴达300勇士》(血腥)、《活死人黎明》(恶心)都没看过,总觉得这导游口味重重的。

《守望者》原著是一部图像小说,不过表现手法倒像漫画。

原作者为艾伦·摩尔,百度之发现这家伙居然还是《V》、《开膛手》、《天降奇兵》的原著作者,不得不膜拜一下。

而且他凭着《守望者》这部漫画得到了科幻界的至高荣誉雨果奖——此前从未有漫画做到。

如果先对这部电影进行归类的话,它是一部科幻片,兼有悬疑、动作(这个不可少)成分,还有点限制级(主要是个别镜头太暴力,听说导演剪辑版更难忍)。

在科幻片内部对其进行细分,可以给它打上两个标签:超级英雄、架空历史。

仅从故事情节发展看,电影有向蒸汽朋克和乌托邦发展的趋势,不过最终没有成形,它就结束了。

说到这里,这电影似乎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超级英雄?

满屏幕飞的都是。

但事实上,超级英雄完全是这部电影的幌子,说它是反英雄的还差不多。

首先,动作成分少之又少,没什么惊险刺激的地方。

另外,即使是最后的对决也没什么高潮,倒像是哲学辩论,是一场理智与情感的纠结。

这个我们稍后再讲。

至于架空历史,是为了与现实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某些东西(突出了什么?

这是个智者见智的问题)。

原著于1985至1986年间连载,讲的也是1985年的事情,不过这之前以及之后的历史都已经与我们熟悉的那个不一样了。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是原著作者和导演成为上帝,创造了另一段与现实相近,却不那么一样的历史,随着情节的发展,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震撼。

二、影片情节1985年,冷战正是如火如荼之际(这倒是和现实相符),美苏核战一触即发。

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守望者”,正面临危机。

它由六个人组成,各有各的代号:曼哈顿博士(拥有强大的超能力)、丝鬼(普通人、身手好)、夜枭(普通人,高科技装备、身手好)、罗夏(普通人,身手好)、喜剧演员(普通人,身手好)、奥兹曼迪斯(高智商、反应快)。

当时这个组织已经被尼克松政府解散,曼哈顿博士为政府工作,喜剧演员退休,奥兹曼迪斯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当了著名财团老板,丝鬼和夜枭隐姓埋名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罗夏因继续行侠仗义被通缉。

可是喜剧演员突然被谋杀,使得超级英雄们觉得似乎有人要将自己斩尽杀绝。

他们联合起来调查这个案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阴谋。

可是在最后的关头,等待他们的是一个谁也想不到的结局……情节听起来非常紧张刺激,但是想寻求刺激的观众一定会失望的。

在这样一部貌似讲述一群超级英雄故事(貌似《X战警》)的电影中,它其实真正想做的是通过一群超级英雄的命运跌宕来反映二战以来的美国文化与社会变迁,探讨一个特定时代下的社会对人有着怎样的影响而同时人又是怎样去面对一个社会的,很深刻地剖析了人性的悲哀甚至是理性的悲哀。

它还很宏观地表现出社会的剧烈异化(譬如冷战时期的美国社会)下每个个体的悲剧。

三、影片开头一般来说,我不该长篇大论地讲一个电影的镜头是什么样子,不过在这里还是有必要的。

因为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不太寻常。

一个老头百无聊赖地坐在电视机旁,衣领上显眼地别着一个黄色的笑脸。

电视里正播着新闻访谈节目,一群专家在探讨一个问题:苏联入侵阿富汗,美苏对峙加剧,末日之钟剩下最后五分钟。

1985年嘛,总是跑不了这些东西。

一个专家提到了曼哈顿博士,认为正是他的存在,才导致苏联进行军备竞赛,美苏交恶。

老头不耐烦了,换了一个又一个频道,却全是关于冷战的。

终于他找到一部怀旧电影,悠扬的怀旧音乐响起,他这才露出笑容。

随即,一个黑衣人闯入老头的屋子,老头看他一眼:“我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于是两人打斗起来。

第一个让我觉得诧异的正是此处——电影的配乐。

此处的配乐不是一般动作场面那种惊险、紧张、恐怖、快节奏的配乐,而是舒缓、怀旧的Unforgettable。

这首歌曲正是从电视播放的电影中传出来。

就连老头被黑衣人甩过半个客厅的镜头都处理得很唯美,镜头是从窗外向窗里拍的,巨大的落地窗上是纽约夜景的投影,窗后老头在空中缓缓翻滚,然后在地上砸出个坑。

这种手法有点像《教父》里一个个匪徒中弹倒地被处理成慢放一样——某种程度上说,这两部电影还真是像,其内涵都要比看上去的深。

老头被揍得满脸是血。

他看着黑衣人笑了。

“It's a joke. It's all a joke. Mum, forgive me.”他说道。

他的血滴落到笑脸上,划过笑脸的眼睛,竟像是笑脸留下血泪。

老头被黑衣人用力扔出窗外,镜头跟进俯拍着老头坠向下方数百米的街道。

笑脸在镜头前停留了几秒,就紧随老头而去。

悠扬的音乐依然没有停止,碎玻璃掉在街道上,像是音乐的和铉。

笑脸在地上转了几个圈,便被淹没在血中。

这是一段让人琢磨不透的开头。

以一起谋杀开头,并不算不寻常,不寻常的是这种镜头及配乐的处理方式。

导演似乎有意淡化了打斗(一部纯粹的超级英雄电影绝不会这么做),突出了一些别的东西。

笑脸在引子中占了很大的戏份,不过它又象征着什么呢?

看来要继续看下去才知道了。

接下来是片头——也就是出导演、编剧、演员等人名字的部分。

怀旧的吉他音乐依旧响个不停,这一段被一个个镜头串了起来,交代了电影(或者说原著)给定的背景——也就是被架空的、与现实不同的历史背景:1940年,一个叫“民兵”的组织在美国成立,“民兵”们是一些身手不凡的超级英雄。

一般来说,超级英雄要么有超能力,要么有高科技装备,不过“民兵”们都是普通人,仅仅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才选择帮助警察除暴安良。

而且大多数人都是蒙面的。

通过出色的表现,他们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政府的赞赏,甚至还参与了二战。

片头还有一个镜头,是1945年日本投降时,美国本土欢呼雀跃,一个女“民兵”抓过一个护士深情接吻,与那个著名的水兵与护士接吻的历史照片如出一辙。

有意思的是,旁边一个水兵还看着她们傻笑,丝毫不知道自己才应该是照片的主角。

这个镜头也很耐人寻味。

然而好景不长,“民兵”“美钞”在银行看门时因为斗篷被旋转门夹住而被歹徒开枪打死。

这个情节真是太荒诞了,超级英雄居然死得如此窝囊。

英雄们老了,退休了。

“民兵”“天蛾人”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刚才搞“拉拉”的“民兵”“侧影”和其女伴一起被谋杀在床上,墙上用血写着“放荡的同性恋”;“民兵”“丝鬼”(即守望者“丝鬼”的母亲)结了婚,却陷入了与丈夫的无尽争吵。

这些毫无疑问都被媒体大肆报道。

超级英雄们的晚景如此凄凉,《守望者》的反英雄思想显现出来。

在电影后部,这一点还会被反复讨论。

终于新一代的英雄出现了,共同组成了一个新的组织:守望者(Watchmen)。

前任“民兵”“喜剧演员”也成为了一名守望者。

这个世界依旧是混乱的世界:肯尼迪不久就遭刺杀,刺客好像就是引子中被谋杀的老头。

勃列日涅夫和卡斯特罗在红场阅兵,载着核弹头的卡车缓缓驶过。

美国民众抗议越战,一个小女孩将一朵花插进宪兵的步枪,宪兵却向人们开火,花瓣随即碎裂。

尼克松第二次连任。

骚乱横行,橱窗上涂着“Who watches watchmen”,然后一个燃烧瓶砸了进去。

守望者们已经不再像民兵那样收到爱戴,人们不需要英雄了。

啰嗦了这么多,总算可以开始正片了,真累人。

鉴于这部电影的背景过于复杂,而且针对的是看过原著的人,所以不得不说这么多。

四、影片发展罗夏罗夏的出现颇为潇洒。

他走在漆黑的街道上,完全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探长的打扮——宽檐帽、风衣、、围巾、皮手套。

唯一特别的是他带了一个特别的面具——一个纯白的头套,上面有墨迹会不停的做对称变动。

需要进行一下背景植入:这就是传说中的罗夏墨迹测试,由瑞士精神科医生、精神病学家罗夏(Hermann Rorschach)创立。

一般是由10张经过精心制作的墨迹图构成的,这些墨迹都是轴对称的。

被试者会被问及他们在卡片上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回答时不知不觉中便会暴露自己的真实心理,因为他们在看图片时,已经把自己的心态投射入情境之中了。

这就是投射法,在现代心理学中应用非常广泛——植入结束。

罗夏也正是戴了一个这样的面具才得名罗夏。

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干……观众自己体会。

罗夏一出场就有一大段独白,是以日记的形式。

接下来的几段场景都是以他日记独白的形式进行。

罗夏其实是一个故事的讲述者。

片中,他的声音沙哑冷酷,透着寒意:Rorschach's journal,October 12th,1985.Dog carcass in alley this morning,Tire tread on burst stomach. (罗夏日记,1985年10月12日。

早上小巷里出现狗的尸体,被轮胎碾过。

)This city'safraid of me.I've seen it's true face.(这个城市害怕我,我见过它的真实面孔。

)The streets are extended gutters ...and the gutters are full of blood.And when the drains finally scab over...all the vermin will drown.The accumulated filth of all their sex and murder...will foam up around their waists...and all the whores and politicians will look up and shout,"Save us." And I'll whisper,"No."(街道只是另一种排水沟,而排水沟里流的是血,当排水沟最终毁掉的时候,所有的歹人都会淹死。

他们的性和谋杀积累起来的罪行…会把他们淹没,所有的娼妓和政客会大喊,“救命” 。

我会轻轻地说,“不”)Now the whole world stands on the brink...staring down into bloody hell.All those liberals and intellectuals...and smooth talkers...and all of a sudden,nobody can think of anything to say.(现在整个世界正站在悬崖边上…看着悬崖下的末日。

所有的自由主义者,知识分子…和能说会道的政客,都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Beneath me ,this awful city.It screams like an abattoir full of retarded children...and the night reeks of fornication and bad consciences. (我下面的城市,就像充满尖叫的智障儿童的屠宰场…在夜晚到处都是奸情与罪恶。

)Tonight,a comedian died in New York.Somebody knows why.(今晚,喜剧演员死于纽约。

有人知道为什么。

)可以看出,罗夏完全是一个愤世嫉俗者。

他看不惯这个世界(街道只是另一种排水沟,而排水沟里流的是血),认为所有的丑恶都不应存在——而他就是为消灭丑恶而生(当排水沟最终毁掉的时候,所有的歹人都会淹死)。

同时,他也认为现在的政府已经没有能力控制这个世界向美好的方向发展(现在整个世界正站在悬崖边上…看着悬崖下的末日。

所有的自由主义者,知识分子…和能说会道的政客,都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就如同18世纪的美国西部,维持这个社会靠的是纯粹出于人类本能的正义感以及正义感引导下的暴力。

在这一点上罗夏和蝙蝠侠非常像,要知道蝙蝠侠也生活在一个丑恶的城市(在《守望者》中只不过这个城市变成了整个世界,让人更加绝望),而蝙蝠侠也只是靠着他的正义感与暴力手段(虽然他没杀过人)维持所谓“正义”。

这种一个人对抗整个社会的悲剧决定了蝙蝠侠与罗夏都不可能是胜利者,2008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中是这样,《守望者》中也是这样。

罗夏发现死去的老人正是喜剧演员。

夜枭接着镜头一转。

夜枭正与一个前任“民兵”(老一代“夜枭”)聊天。

民兵谈到当初他们做超级英雄的最初动机:匪徒们蒙面抢劫,致使抓到后证据不足只好又放出来,于是他们几个警察商量也蒙面惩罚歹徒,去做法律做不到的事情。

这种动机出现在几乎所有蒙面英雄作品(不止电影)中。

电影没有探讨这个动机是不是正确——恐怕这个谁也说不清楚。

但是这个非常淳朴的动机,一度让我非常怀念那些老的超级英雄电影。

罗夏找到夜枭,告诉他喜剧演员死了,认为有人想对守望者不利。

可是夜枭认为他太偏执,小题大作。

他已经习惯了普通人的生活,不愿意再去参合到这些事中。

罗夏质问到:Attack on one is attack on all of us.(袭击一个人,就是袭击我们所有人。

)When you walk down the street in a city dying of rabies...past the human cockroaches...talking about their heroin and child pornography...do you really feel normal?(当你走在死于狂犬病的城市街道上…经过流氓无赖的身边…听他们谈论海洛因和幼女色情…你真觉得正常么?

)他真的是有很多犀利的话。

不过夜枭还是不愿意帮助他。

现在就说到夜枭这个人了。

其实《守望者》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典型的角色,无论是其他作品中的角色还是现实中的人,都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影子。

与罗夏不同,夜枭是一个出身富裕家庭(像蝙蝠侠,这也是为什么夜枭有很多高科技装备)的人(罗夏的母亲是妓女,片中有交代。

片中几个守望者的身世都有所交代),自己还上大学拿过航天与动物双学位,这种环境与经历造就了他比较温和、善良,更关键的是安于现状的性格。

尼克松解散了守望者,他也不愿意再打打杀杀。

他告诉罗夏:“至少我不用藏在面具后面。

”性格决定命运啊,罗夏和夜枭迥异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命运。

奥兹曼迪斯下一个出场者,奥兹曼迪斯,正接受采访。

他提到正与曼哈顿博士合作,在南极开发新能源,取代化石燃料。

他认为美苏冷战不是由于意识形态,而是由于资源稀缺。

他想开发出取之不尽的新能源,终结人类的苦难。

这是对冷战甚至是现代国际社会的影射,同时也是对人类历史的一个总结——资源总是斗争的根源。

电影提出的观点究竟是不是事实呢?

学者们会为这个问题争执不下;非专业的观众,也可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优秀的作品总是让人不停地思考的。

而奥兹曼迪斯对罗夏的评价则更为犀利:他是个反社会者。

这倒是事实。

不过电影中的社会确实已经几乎无可救药。

几乎。

而他对喜剧演员毫无同情,他认为与他的死相比,阻止美苏核战是最重要的。

他与罗夏完全是两种人:罗夏可能要激进一些、偏执一些,甚至更暴力一些,但他绝对是个好人,而且行事完全出于本能的善恶观——他做的事情一些人其实发自内心是赞同的。

比如,面对将绑架的小女孩碎尸喂狗的绑匪,他先是残忍地杀掉了他的狗,当被吓破了胆的绑匪说自己是精神病,要求他把他拘捕时,他非常残忍地用菜刀将其从头劈下,连砍数刀,末了,冰冷地扔下一句话:“Men get arrested.Dogs get put down.” 看到这一幕,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他很残忍,但其实日常生活中,比如被偷了,很多人都会发出“小偷都该杀”的感慨。

罗夏确实残忍,因为就算大家说“小偷该死”,也没几个人遇见小偷会真把他干掉——尽管这种案件其实不在少数。

罗夏的这种人格,就是一个黑暗的社会所带来的副作用。

奥兹曼迪斯呢?

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绝对理性,从不被感情冲昏头脑,有战略眼光,以大局为重——他给人的感觉也是这样,在接受采访时彬彬有礼,说话得体而有逻辑。

而且他把美苏核战放在了谋杀案的前面。

反观罗夏,他闯入夜枭的家,打开他的冰箱找吃的,给人粗鲁的感觉。

罗夏似乎也认识到这一点,所有守望者中,他唯一没有去找的就是奥兹曼迪斯。

曼哈顿博士罗夏去美军的一个军事基地寻求曼哈顿博士帮助,因为他能看到未来,可博士却说他的预知能力被干扰了,可能是由于未来爆发的核战产生的对时间的干扰。

他要与奥兹曼迪斯合作开发新能源以组织核战,不能帮他。

罗夏又失败了。

曼哈顿博士这个角色的设置很有意思。

他能做的事很多——意念移物、空间传送、身体重组、地外生存……他是一个完美的超人,近乎神。

而且,他有着优良的完美的道德,不会去做坏事。

他太完美——以至于不太像人类。

其实他曾经是一个物理学家,因为一次粒子实验才获得超能力。

这个有点“童话”的角色对情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丝鬼丝鬼的母亲是前一任丝鬼,却嫁给一个她不爱的人。

而且她的母亲在还是“民兵”时险些被喜剧演员强暴。

她是曼哈顿博士的女朋友,和他住在一起。

不过她也像夜枭一样,对行侠仗义没什么兴趣了。

曼哈顿博士忙于同奥兹曼迪斯的工作,她很失落,于是去找夜枭吃饭,两人回忆起大家过去的时光,非常怀念。

喜剧演员喜剧演员下葬了,罗夏是唯一没有出席的人(也难怪,他是通缉犯)。

喜剧演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从其他人的回忆中窥得。

简单说来,他根本不是个好人。

这么一个人也成了超级英雄,《守望者》的反英雄算是到了家了。

在曼哈顿博士的回忆中,两人一起参加了越战,并且使美国取得了完全胜利(好能意淫)——也难怪,曼哈顿博士的能力这么bug。

但是他们也犯下了深重的杀戮。

尤其是喜剧演员,简直是嗜杀成性,对着燃烧的女人哈哈大笑。

更加惊奇的是,这段回忆中的喜剧演员没带面具,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他就是片头刺杀肯尼迪的人。

“胜利”后,一个越南女人要求喜剧演员对她腹中的孩子负责(这家伙还风流成性),当时曼哈顿博士也在旁边,却没有阻止喜剧演员枪杀她,仅仅对他的枪杀表示惊讶——却没有愤怒。

对他来说,这是一件让他无法理解——“不能用逻辑解释的事”(为什么他要杀一个怀孕的女人)——却不能激起他对这种不人道行为的感觉。

他只有思维,而不再有情感。

事后,喜剧演员对曼哈顿博士说:“你本可以阻止我,但你没有。

你根本不在乎人类。

你正在渐渐失去人情味,博士。

上帝保佑我们。

”没错,曼哈顿博士获得了超人的能力,去付出得更多。

而喜剧演员呢?

他只知道杀人,听政府的号令,根本无所谓正义。

其实从他开头的话就可以看出他为什么是这样的人:“It's a joke.”虚无主义者的典型想法。

一切的一切都是笑话。

因此怎么做都是无所谓的。

在奥兹曼迪斯的回忆中,他说:“人类有史以来就不停争斗。

”“核弹一飞什么都无所谓了。

”在夜枭的回忆中,他残暴地镇压反政府游行。

夜枭质问他:“我们的美国梦呢?

”他大笑:“美国梦?

它已经实现了!

”无与伦比的讽刺。

他和罗夏一样憎恨这个社会,但是他却采用了一种随波逐流的做法——也是最为懦弱的做法。

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超级英雄,却无所谓好与坏、正义与邪恶。

他们不是救世主,他们甚至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他们甚至比普通人还弱小。

影片就是这样交替地展现了六位守望者以及他们的回忆,使情节向前发展。

罗夏继续充当着日记叙事者的角色。

罗夏罗夏发现葬礼上(他还是去了葬礼)有一个不该到的人:他们曾经的死对头,名叫超级坏蛋(这名字起的……)他审问了超级坏蛋,超级坏蛋表示现在他只是个得癌症的老头,去看望一下“老朋友”。

他还说喜剧演员一天半夜找过他,把他吓得尿了裤子。

喜剧演员痛哭流涕(他到底还是最脆弱的)。

超级英雄找超级坏蛋倾诉,真的是很具有讽刺意味。

而且作为超级英雄电影中唯一的“坏蛋”,超级坏蛋实在是太孬了。

临走时,喜剧演员说了奇怪的话:“你也在那名单上,还有珍妮,曼哈顿博士的前女友。

”罗夏来到墓地,又有了一段独白:Is that what happens to us?No time for friends?Only our enemies leave roses.Violent lives ending violently.Blake understood.Humans are savage in nature.No matter how much you try to dress it up...to disguise it ...Blake saw society's true face.Chose to be a parody of it .A joke.(这就是我们身上发生的事情?

没有时间就朋友?

只有敌人才会留下玫瑰。

残忍的人被残忍地杀害。

布莱克对此很明了,人性本恶。

不管如何掩饰…如何伪装…布莱克看到了社会的真实面目。

选择去模仿,做个小丑。

)丝鬼丝鬼终于无法忍受曼哈顿博士的麻木,去找夜枭。

两人在小巷中被一群混混劫持,击溃他们后,两人重新找回了当超级英雄的感觉。

曼哈顿博士博士参加采访节目,却被一个记者告知许多和他亲密相处的人都得了癌症,那个记者暗示他就是原因。

接着他的前女友珍妮出现,指责他抛弃了她还使她得了癌症。

博士被记者们轰炸,一怒之下将自己传输到火星。

他的非人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

由于他的超能力,时间对他来说几乎没有意义——他看得见未来,他甚至不衰老;他可以去任何地方,在任何地方生存。

宇宙限制不了他,他就是上帝。

可是透过上帝的视角,他厌倦了人类,陷入到哲学的空洞中去。

他丢掉自己与珍妮的合影,决定不回地球。

尼克松镜头再转,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美苏核战已经走到边缘。

尼克松下令准备核武器。

同时奥兹曼迪斯也险些遭到刺杀,形势变得危险而扑朔迷离。

罗夏罗夏的调查又有了新进展——刺客在金字塔公司工作,而他之前在超级坏蛋家看到了金字塔公司的养老金支票。

他再入超级坏蛋家,不想他已经被杀,而自己成了杀他的凶手被警察抓获。

狱中,一个心理医生对罗夏做了罗夏测试——非常搞笑,简直是班门弄斧,结果是他什么也没得到。

罗夏对他讲起了他对将小女孩碎尸喂狗的绑匪所做的事,说到:Wealthy.Liberal sensibilities.What you call compassion.Wanting to protect and understand the guilty.This rotting society, what is calls rehabilitation.Nothing short of compromise.(有钱人,对自由敏感,你称之为同情。

想保护和理解犯人。

这个腐烂的社会,所谓的改造。

简直可以说是妥协。

)谈到被碎尸的小女孩,他说:See,doctor,God didn't kill that little girl.Fate didn't butcher her and destiny didn't feed her to those dogs.If God saw what any of us did that night,he didn't seem to mind.From then on ,I knew:God doesn't make the world this way.We do.(看,医生,不是上帝要了那个女孩的命。

不是命运不让她活,也不是宿命让她葬身为狗食。

如果上帝看见那天晚上的事,看来他也不介意。

从那时起,我开始明白:不是上帝让世界变成这样。

是我们。

)在监狱里面对犯人们的挑衅,罗夏在残忍地教训一个人之后说:None of you seem to understand.I'm not locked in here with you.You're locked in here with me.真的是很霸气。

虽然他残忍、以暴制暴,但还是不能不承认他是个血性汉子。

丝鬼丝鬼最终还是与夜枭相爱了。

两个人在夜晚重出江湖,恰逢监狱暴动,两人控制住了犯人,罗夏也趁乱逃脱与他们会合。

临走时,他带着自己的面具问心理医生:Your turn,doctor.Tell me ,what do you see?罗夏罗夏和夜枭也查出珍妮也为金字塔公司工作,原来超级坏蛋和珍妮都是因为在那儿工作而患上癌症,曼哈顿博士是被陷害的。

两人去找奥兹曼迪斯查出金字塔公司的幕后主使,却发现奥兹莫丹并不在。

更惊人的是,他们发现奥兹曼迪斯就是金字塔公司的出资人。

他通过研究曼哈顿博士的心理曲线,将他逼出地球。

结局临近了。

罗夏写下最后一篇日记。

Rorschach's journal, final entry. Vedit(奥兹曼迪斯的真名)is behind everything. Why? What's his endgame? I cannot imagine a more dangerous opponent. Used to joke he was fast enough to catch a bullet. He could kill us both alone in the snow. That's where we are going now, Antarctica.Whether I'm alive or dead upon this reading...I hope the world survives long enough for this journal to reach you. I live my life free of compromise...and step into the shadow without complaint or regret.Rorschach,November 1st.( 不管看到日记的时候我是死是活…我希望世界能幸存到你们看到日记的这一天。

我一生从不妥协…我走进黑暗时亦无怨无悔。

罗夏,11月1日。

)罗夏将自己的日记通过一扇门的门洞,扔到一个筐里。

曼哈顿博士丝鬼在火星试图说服曼哈顿博士去阻止美苏核战,但他反问:“为什么我要关心一个与我无关的世界?

”“街道上充满死亡。

”“宇宙根本感觉不到。

”“生命的存在,只是严重的高估现象。

”“没有微生物,火星存在得很好。

”透过宇宙的视角,他已然看破一切。

“祈求奇迹出现不可能吗?

”“他们定义的奇迹毫无意义。

只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才会发生。

”当丝鬼最终失望时,他说:“你恨我不肯以生命的形式看待生命?

可你也不肯以我的视角看待世界。

”他进入丝鬼的最深处连她也不知道的记忆,赫然发现丝鬼是喜剧演员的儿子。

她所以为的父亲是她母亲后来改嫁的。

曼哈顿博士无法理解为什么她的母亲会爱上一个她有所有理由憎恨的人(比如曾经强暴自己),他刚刚所说的无法发生的奇迹真的发生了,他的超然崩塌了。

他决定了。

“Let‘s go home.”五、影片结局在南极,罗夏与夜枭找到了奥兹曼迪斯。

他杀了喜剧演员,因为他发现了他的计划。

他让曼哈顿博士周围的人得上癌症把他逼出地球,因为他知道这个似乎看破一切的人其实正是最重感情的一个。

他用重金研究超光子流阻断曼哈顿博士的预视能力。

他雇人刺杀自己。

他杀了超级坏蛋来嫁祸罗夏。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Why?

奥兹曼迪斯坚信他所做的是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也因此而很自负。

他不认为自己所做的是错的。

他研究的新能源正是来自曼哈顿博士。

通过复制他的能量,奥兹曼迪斯可以攻击世界上的主要城市,使之看上去就像是曼哈顿博士做的。

人类早已不再信任这个“非人”,通过塑造这样一个共同的敌人,美苏就可以言和,避免所有人类毁于核战……虽然奥兹曼迪斯的攻击将使数百万人死于非命。

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电车难题。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没有完全道德的做法,这是整个人类的悲哀。

奥兹曼迪斯用理智战胜了情感、道德、法律。

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没人知道。

罗夏是凭单纯的正义感行事的,也就是说他更注重情感与道德。

这种“kill millions to save billions”的行为他无法接受。

这也是普通人的想法——不像奥兹曼迪斯和曼哈顿博士,一个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一个站在全宇宙的高度。

所以,罗夏不能接受奥兹曼迪斯的逻辑与做法。

夜枭也一样。

但是他们无法战胜奥兹曼迪斯,因为他还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人。

奥兹曼迪斯用曼哈顿博士的能量摧毁了伦敦、巴黎、北京、莫斯科、纽约等一系列世界主要城市。

曼哈顿博士来晚一步,发现自己成了人们眼中的凶手。

超级英雄们最终没有称为救世主,相反他们是凶手和帮凶。

用喜剧演员的话说:“It's a joke.”就在曼哈顿博士要杀死奥兹曼迪斯时,奥兹曼迪斯打开电视:尼克松总统正发表讲话。

曼哈顿博士成了全民公敌,人类已经联合起来。

这种因为共同敌人而联合的情况与在《X战警:第一课》中出现的情况如出一辙。

似乎只有外力才能终结人类的争斗,不能不说是又一个悲哀。

“我拯救了世界。

”奥兹曼迪斯说,“我们。

”“我们?

”罗夏异常愤怒,“所有人都会知道你的罪恶。

”“揭发我就会牺牲用数百万生命换来的和平。

”“建立在谎言上的和平。

”夜枭说。

曼哈顿博士会怎么想呢?

很容易猜到。

他的视角比奥兹曼迪斯要高出许多(全人类与全宇宙的差异),他同意奥兹曼迪斯的想法。

他也许不会像奥兹曼迪斯那样做,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他就不能让它再回到从前。

罗夏执意要将真相公之于众,夜枭知道他一定会被曼哈顿博士杀死。

但是罗夏说:Never compromise.Not even in the face of armageddon.That's always bee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s ,Daniel(夜枭的真名).看着罗夏的背影,奥兹曼迪斯说:“我感受每个个体的死亡,看着每个被我杀死的无辜生命,都是为了拯救人类。

”他看着曼哈顿博士,“你明白,对吗?

”“我明白。

”曼哈顿博士拦住罗夏,希望他能回心转意。

罗夏摘掉面具,说了最后一段话:Suddenly you discover humanity?Convenient.(你突然间发现了人性?

真是时候。

)If you'd cared from the start,none of this would have happened.Of course you must protect Veidt's new utopia.What's one more body amongst foundations?Well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Do it......Do it !(如果你一开始就关心的话,这一切就都不会发生了。

当然了,你必须得保护维特的新乌托邦。

为了这个根基,多死一个人又怎样?好了,你还等什么?

…动手吧!

……动手啊!

)罗夏炸成碎片,雪地上留下一大摊深红血迹,竟然与他面具上的墨迹一模一样。

夜枭倒在雪地上,痛苦地大叫起来。

曼哈顿博士离开了地球,再也没有回来。

完成了使命的奥兹曼迪斯一个人留在了南极。

丝鬼与夜枭结了婚,继续守望者未竟的事业,守护这个满目疮痍的脆弱世界。

报社里,主编向雇员抱怨世界一片和平,已经没有什么可报道的了。

雇员说可以从不明来稿中找找。

在不明来稿筐里,罗夏日记赫然在列。

Rorschach's journal,October 12th,1985. Tonight,a comedian died in New York.六、影片剖析影片充满了讽刺,就像那句“It's a joke.”最具讽刺的是曼哈顿博士和奥兹曼迪斯这么伟大的人——一个是上帝,一个高智商,最终却败在罗夏这么单纯的人手上。

无法知道接下来的场景——这是必须靠观众去思考了。

真相得到揭示,人类重回杀戮?

真是笑话。

还有一些细小的讽刺,比如喜剧演员下葬时的背景音乐——《寂静之声》,本是一首纪念肯尼迪的歌,放给刺杀肯尼迪的喜剧演员,很讽刺。

仔细看来,《守望者》似乎有很多场景都似曾相识——其实,它充满了象征、暗示、隐喻、讽刺,对象包括其他电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艺术角色,等等。

但这些对象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是美国某一时代某一社会的产物。

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守望者》是对美国文化的一种清算和集中体现。

这在电影中到处都有例子。

比如,电影的黑色风格(2005年的《罪恶之城》也算是对黑色电影的致敬):光线昏暗的场景,永远充斥涂鸦、垃圾、湿漉漉的雨水的漆黑街道,阴沉沉的冰冷天气,迷蒙的霓虹灯,光怪陆离的人形。

自始至终,一种深入骨髓的冷漠让人不寒而栗。

这正是上世纪40、50年代美国黑色电影的风格。

在黑色电影中,主人公总是受到官方与犯罪集团的两面夹击。

虽然主人公在与犯罪对手较量中总会获胜,但却又不得不服从社会法制规范,而这法制规范又是纵容犯罪或与犯罪共融的,因此主人公的胜利是没有任何社会价值的。

二战后的黑色电影中,主人公已开始对社会有了认识,变得愤世嫉俗,但却陷入了孤立危机之中。

黑色影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征是悬念多、惊险、影调阴暗忧郁,规定情景总给人一种恐怖莫测的危机感。

主人公往往是道德上具有双重人格、对周围世界充满敌意、失望孤独、最后在死亡中找到归宿的叛逆人物。

《守望者》中的超级英雄罗夏就是这样的主人公的典型代表。

影片的结局也是典型的黑色结局,不过已经大大超越了一般黑色电影。

为什么《守望者》有这么多的黑色元素呢?

黑色电影的诞生也许可以从侧面加以印证。

黑色电影与黑色文学、黑色幽默一同兴起,是“垮掉的一代”的体现。

“垮掉的一代”,垮掉的是对人性最基本的认识和对生活的希望。

“垮掉”的文学作品通常荒诞不经,光怪陆离,结局悲凉。

一方面,《守望者》是对那段美国历史上让人难以释怀的时代加以纪念;另一方面,《守望者》对于当时的时代也具有警示作用——美苏冷战,正是整个人类社会即将“垮掉”的预兆。

社会与人性以及对社会与人性的认识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除去这个大框架,影片处处展现着美国文化:片头一个阿姆斯特朗登月的镜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发现曼哈顿博士已经在那儿了。

他说了一句话,不是那个一大步与一小步的辩证关系,而是:“祝你好运,高斯基先生。

”了解登月野史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是阿姆斯特朗返回登月舱时说的,而这句话背后的故事也非常有趣。

阿姆斯特朗这句话体现了美国人所特有的幽默感。

另外,奥兹曼迪斯的南极基地有一面电视墙,很像《黑客帝国》中的那面。

里面播放的有《猫和老鼠》、《斯巴达300勇士》、美德合拍的动作片《火线战将》等等。

文化符号的极度混杂也是这部电影的重要特质。

电影对特定时代——冷战下的社会与人性的探讨可谓极其深入,甚至隐晦,这在情节中展现的已经很明显了。

结局也很黑暗,唯一“永不妥协”的罗夏死了,而奥兹曼迪斯和曼哈顿博士机关算尽换来的和平却难以维系。

究竟是罗夏错了,还是他们错了?

面对罗夏临死前最后的质问(If you'd cared from the start,none of this would have happened.),曼哈顿博士回答:“I can change almost everyting. But I can't change human nature.” 他对人类感到很无奈。

电影最终没有给出人类的结局,这需要观众自己拷问自己了。

电影中我最喜欢的角色还是罗夏,相信很多人都会得出一样的结论。

值得一提的是,罗夏选择成为一面蒙面英雄的背景,是真实发生的1964年纽约的“珍诺维斯事件”:1964年,住在皇后区的珍诺维丝小姐(Kitty Genovese)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歹徒当街刺杀身亡。

当时有三十八位邻居从窗户亲眼看到她被歹徒追逐长达半个多小时的过程,但是没有一位目击者在珍诺维丝呼救后出来干预,也只是在歹徒离去后才有人报警。

这人类历史上都堪称残忍的一幕触动了许多人,整个美国为之哗然和愤怒。

大概历史的前进总需要许多牺牲者,美国如今的文明也并不是凭空而来(何况有时它也不文明)。

电影的讨论是沉重的,我甚至倾向于它其实得出的结论也是沉重的,虽然它没有明说。

但是……总要对生活抱一些希望不是?

人性本善与本恶,本就是一个数千年来争吵不休的问题。

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个社会,面对许许多多让我们失望的东西(高铁啦,矿井啦,漏油啦),我们究竟应该抱着一种怎样的态度?

羡慕别人?

贬低自己?

Don’t be ridiculous. 避免让更多人称为文明进步的牺牲品,避免像电影中那样人类不得不“kill millions to save billions”才能延续。

否则,我们就是一个天大的joke。

生活就像罗夏的面具,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

 5 ) 超级英雄们的电车难题

《守望者》 导演 扎克施耐德

电影简介:《守望者》(Watchmen)是一部根据DC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电影。

由扎克·施奈德执导,影片背景设定在1985年,那时超级英雄们因为受到政府的限制打压而逐渐销声匿迹。

直到他们中的一位突然被谋杀,已经处于隐退状态的超级英雄们重又聚集了起来,对这起谋杀案展开了调查,然而调查显示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这起谋杀案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阴谋。

观影感受:导剪版的《正义联盟》口碑炸裂,让扎克施耐德扬眉吐气了一把,这种偏暗黑风格的超级英雄电影也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

但是我想说,相比于导剪版《正义联盟》,扎导前些年的一部漫改作品《守望者》是更优秀的神作,当然也更加暗黑。

《守望者》是影迷心中最成功的漫改电影。

它不同于传统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爆米花套路,而是把超级英雄们的衰老、软弱、无助、邪念揭露的淋漓尽致。

脱下套装的英雄,是一个个的普通人,是人就有弱点,是人就会老去。

在详细说电影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

这个图大家应该很熟悉了,没错,就是电车难题!

情景一:一个电车司机正在开车,突然发现5个工人在自己行驶轨道的前方,而电车的刹车失灵了!

这5个人好像必死无疑了,这时司机发现前面还有另一条铁轨,这条铁轨上只有1个工人,他可以转动方向,驶向旁边这条铁轨。

即可以通过撞死1个人,拯救5个人,你觉得司机应该转方向吗?

这是非常著名的电车难题,我们该牺牲少数人拯救多数人吗?

OK,先不要回答,请再思考一个问题:情景二:同样是电车失灵了,铁轨前方有5个工人,即将被撞死,此时你站在桥上看到了这一切。

假如你身边站着一个胖子路人,如果你把他推下去,他落在铁轨上恰好能挡住电车,拯救那5个人。

(你因为太轻了,自己跳下去无济于事)这种情况下,你会选择推下这个路人,来拯救铁轨上那5个工人吗?

为了救多数人的命,就应该牺牲少数人吗?

多数人的命就比少数人更高贵吗?

这是一道关于“公正”的考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这里推荐迈克尔•桑德尔 的一本书:《公正》

公正9.1[美]迈克尔•桑德尔 / 2011 / 中信出版社好的,请记住你的“电车回答”,我们现在聊回电影。

《守望者》是一部双线叙事的电影。

故事主线是二战之后,曾经的超级英雄联盟“守望者”们因为政府出台的基恩法案,有的选择隐退,有的为政府工作,有的进军商业,还有人依然在黑暗中维护正义。

这是第一代守望者,大部分人结局惨淡、死相各异,超级英雄变老了也是豆腐渣一块。

这是第二代守望者,即本片的主角。

《守望者》中的超级英雄大部分没有超能力,可以看作比较能打的普通人。

除了C位这个蓝色的曼哈顿博士,他是唯一的BUG级英雄,天神下凡也不过如此。

还有一个英雄比较有趣,右侧第二个“夜枭二代”,他可以看作平行宇宙里的蝙蝠侠,不过它比老爷窝囊多了。

有一天,守望者的一员笑匠(上图左一)被人杀害了,一桩巨大的阴谋也渐渐浮出水面,即主线剧情。

故事的辅线是动漫作品《黑货船》。

讲述了在一片大海上,邪恶的黑货船袭击了船只,只有船长幸存。

船长经历多次挣扎,想重返家乡保护家人,但黑暗已经逐渐侵蚀了他的心灵,最终他上岸后丧失心智的杀害了妻子,转身登上了那艘邪恶的黑货船。

这两条线是相辅相成的,关于黑货船里的船长是谁,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我认为他是“法老王”,即幕后黑手,电影中做电车难题的那个人。

这句话可以看作他理念的诠释。

故事设定的背景是越战之后,冷战期间,两大强国剑拔弩张,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核战争一触即发。

在这种情况下,政客们打着自己的算盘,在战争边缘疯狂试探。

超级英雄们或归隐江湖或醉心科技,对可能毁灭世界的核战麻木忽视。

在这种情况下,法老王充当了“反派”,按下电车按钮,冲向少数人,拯救了世界。

法老王作为幕后黑手,前期的笔墨却不多。

其他英雄:前期故事的重点在笑匠、罗夏、夜枭二代、丝鬼二代和曼哈顿博士这几个英雄身上。

笑匠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英雄。

他是战争英雄,为政府工作,但他曾试图强暴丝鬼一代,开枪杀死怀着自己孩子的孕妇,像平民开枪,甚至谋杀了总统。

当法老王提倡成立联盟保护世界的时候,他第一个站出来泼冷水。

当夜枭二代质疑世界的时候,他指着抗议的平民笑着说,你看看这就是美国梦啊,已经实现了啊!

他是看穿这个世界的人,看透了制度下的黑幕,也明白自己能力的局限。

所以年老的他在寓所里被人残酷打死,他无力还击,鲜血滴在他的笑脸胸牌上,成为讽刺的一幕。

罗夏是坚守正义信念而并为之献身的英雄。

基恩法案颁布后,罗夏是唯一一个不与政府合作,继续在黑暗中维护正义的英雄,也是他第一个发现笑匠被害。

他将笑匠的死视为有人针对守望者的信号,并警告了剩下的人,同时期待有人能站出来和他一起揪出幕后真凶。

可惜的是,他曾经的伙伴夜枭二代,已经变成了一个窝囊废,没事儿就是喝喝小酒,跟夜枭一代老头回忆回忆光辉岁月。

夜枭二代对于笑匠的死他不关心,对于罗夏的警告他当耳旁风。

罗夏转而向曼哈顿博士和博士的女友丝鬼二代求助。

曼哈顿博士是影片中最牛的超级英雄,神一般的存在。

他曾经是个科学家,因为不小心进入核试验而获得了重组身体的超能力,能量无穷,随意大小,光速飞行,预见未来,堪称行走的核武器。

曼哈顿博士一心想和法老王研究能源问题,缓解核战危机。

工作狂的他一边工作,一边用分身和女友丝鬼二代做爱,因此伤了女友的心。

对于罗夏的警告,曼哈顿博士和丝鬼二代同样毫不在意。

罗夏认识到自己昔日的战友都靠不住了,但嫉恶如仇的他,选择孤身一人追踪幕后黑手,没想到却落入敌人的陷阱,被关进监狱。

曼哈顿博士也遇到了麻烦,他受人阴谋刺激,暴走去了火星。

夜枭二代却和丝鬼二代反而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可怜的曼哈顿博士从小蓝人变成了小绿人)。

有趣的一幕是,当夜枭二代和丝鬼二代不可描述时,我们可以看到夜枭二代肚子上的小肥肉。

嗯,在这部电影里,超级英雄也不是八块腹肌,有柔软和软弱的一面,这很真实。

更真实的是,后来夜枭一代在自己的公寓里被一群小混混活活打死,画面过于悲壮。

虎落平阳被犬欺,不管你年轻时多牛,都有老的时候,哪怕你曾是超级英雄。

这几乎就是主线剧情里,幕后黑手法老王出现之前的主要内容了。

辅线中的黑货船,对应的是主线中的核战威胁。

上面说了:二战之后,两强冷战对立,苏联和美国囤积了很多核武器,大战一触即发。

如果爆发核战争,世界也将毁于一旦。

在这个当口,曼哈顿博士还在火星上玩钟表呢,还让丝鬼二代说服自己去拯救人类,跟个孩子一样。

笑匠说的对,“你根本不关心人类”。

法老王的做法就不一样了,他采集了曼哈顿博士的能量,毁灭了纽约、北京、莫斯科等几个国际大都市,把美苏之间的矛盾转移到曼哈顿博士这个共同的敌人身上。

一招借刀杀人用的实在是妙...法老王用几千万人的牺牲,换取了整个世界的和平。

为什么我说法老王是黑货船里的船长呢?

因为他是勇于做电车难题的人,他不止选择了救5个人(第一个问题),而且是自己亲自动手(第二个问题)救5个人。

但是代价是,他登上了黑货船,成为黑暗的一部分。

回看这几个英雄:罗夏是我最喜欢的英雄,他嫉恶如仇,内心坚定。

为了坚守心中的正义,不惜献出了生命。

法老王是伟大的英雄,你可以说他不道德,但敢于牺牲少数,拯救世界,需要超于常人的魄力。

(多说一句,我并认为他完全正确,因为被“牺牲”掉的人都是无辜的,对于他们来讲,已经失去了全世界。

)曼哈顿博士是最没劲的英雄,虽然拥有宇宙无敌的能力,却不关心世界,不关心人类。

你要这铁棒有何用啊......笑匠、夜枭们、丝鬼们,其实不过是战斗力强但是内心软弱的普通人罢了。

我最爱罗夏,尊重法老王,世界上没有超级英雄,你不能选择为何而生,但能选择为何而死。

(这是罗夏死的画面,感觉和《黑货船》里船员带来的帆很像,罗夏的殉道精神确实和那个船员很像)《守望者》完美的体现了扎导的导演风格:史诗画风、暗黑风格深挖人性以及慢节奏叙事。

3.5小时的时长让影迷们爱的爱死,恨的恨死,不过我还很享受的,只要不拍成《活死人军团》那样,8小时我也能接受。

希望你也会喜欢。

相信我这是一部完全不同的超级英雄电影。

最后:关于上面的两道电车难题,你会怎么选呢?

扫描二维码 关注麋鹿先生

约稿或投稿请联系:微信号 carpediem-wings

 6 ) It's all a joke

所谓扮演英雄拯救世界,一直就是个玩笑Who watches the watchmen?

电影的一开始就是一名超级英雄Comedian在暗夜的阴影和温柔的音乐中被杀的场景,沉郁而优美。

超级英雄也可以被杀死吗?

当然可以,超人也死过。

但是和同样强力的人战死实在是一个太好的结局了。

在电影的片头里一一掠过早前的超级英雄团队“民兵”的画面。

他们穿着傻里傻气的制服在镜头前露出傻乎乎的笑容,然后要么被发现是同性恋,要么被拖进疯人院,还有一位因为披风被夹在门里而被枪杀。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超级英雄,在冷战升级,几万颗核弹在一瞬间就能毁灭地球的时候,几个装扮怪异,以自己的肌肉和拳头在街头打闹的神经质能起到什么作用?

首先赞扬一下导演的安排,在不到三小时的时间里,通过照片,回忆,以及在不经意的地方的讲述,把故事复杂的背景解释得很清楚。

即使是没看过原著,在仔细看到故事前段也能明白。

超级英雄们在这个世界里不被需要,他们蜕下可爱的战斗服,试图融入疯狂的世界。

而他们本身也是疯狂的。

他们并不是用博爱的心去看这个丑陋的世界,去努力洗清角落的污点,他们本身也是污点里的一块块。

他们和世界一起疯狂,一起堕落,一起渺小下去。

所以我一直觉得,后来Nite Owl II 和Silk Spectre II两个人重新开始扮演英雄,只是因为在无聊的社会和寂寞的空虚里找不到可以发泄的地方,他们穿上风光的制服,开着酷得有点傻的飞船在夜空中飞翔,只是为了寻找一点快感和激情,他们都知道自己疯了,但是他们不在乎。

Dr. Manhattan则完完全全是以一个远比人类高级的外星生命体的形象出现,他的表面上冷漠,淡然,以世界和宇宙的角度看着地球。

地球毁灭怎么办?

宇宙是不会注意到的。

只有Ozymandias,这个世界最聪明的人了解他其实还有心,所以巧妙地利用了这个最强大的人自己几乎都没有发觉的弱点,完成了整个计划。

他成功脱离了一切主流正邪故事里boss的愚蠢形象,不再在行动前废话连篇,给正义使者们时间阻止自己,而是毫不留情地把所有人逼入绝境。

Rorshach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他变换的面具上流动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挣扎和愤怒,他对世界人的黑暗和无知恨之入骨,毫不留情地让该受到惩罚的人的鲜血流干。

固执坚守着自己的正义,不会妥协,不会权衡,除非让自己毁灭。

"Never compromise, not even in the face of Armageddon." 影片的前段一直在解构这些超级英雄们纠结的内心和混乱的世界,但是所有正邪电影都会有一个毁灭世界的计划和一个难以战胜的Boss。

所以个人的疯狂上升为世界的疯狂,核战争一触即发,世界将在3天内变成废墟。

Ozymandias选择了一个惊人的想法,制造一个假象,给世界捏造一个共同的敌人,从而让他们团结起来,友爱起来。

于是世界就可以在一个天大的谎言面前维持和平了。

It's all a joke很讽刺,人类的和平发展就依赖于一个魔头的谎言。

Dr. Manhattan了解这个世界,既然只能这么骗下去,他愿意背负魔头的名声,反正他有更多的宇宙可以去开拓。

Rorshach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但同样也不愿世界在真相中陷入混乱,所以他选择了死。

如果他活着,就不会退让,死是他唯一的妥协方式。

最接近真实往往会让一个人疯狂。

更多的是Nite Owl II 和Silk Spectre II这样的人,他们代表了世界的大多数,只要能安静地活着,什么样的谎言都无所谓。

每个人都是撒谎者,在欺骗别人的时候也欺骗自己。

只有在欺骗中才能麻醉自己,告诉自己everything is OK,生活很美好,未来没什么可以担心的。

It's all a joke这就是世界维持的根基。

人类很愚昧,总是在一步步地毁灭自己。

人类很聪明,总是可以在欺骗与自我催眠中获得安宁。

真是一部好电影

 7 ) 守望者的前身:民兵,也就是片头那些人的故事

开场后没多久,在音乐声中通过数十个定格画面,快速交代了在《守望者》故事里,超级英雄们的起源与衰落。

守望者的前身叫做民兵,与守望者的唯一相同的成员就是笑匠。

民兵的故事收录在了漫画《守望者前传:民兵》当中,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记录。

夜枭(一代):初代夜枭是一名警察,他参加了由丝鬼、大都会队长和兜帽判官组织的选拔赛,之后被选中加入了民兵。

和他同时加入的还有飞蛾人,两个人私交甚好,经常凑在一起聊天。

在飞蛾人晚年沉迷酒精和药物时,夜枭还经常去照顾他。

飞蛾人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了他一家汽修店,也就是夜枭退休后的归宿。

夜枭需要平衡正常的警察执勤和作为民兵一员的义务巡逻,但总的来说他非常热爱义警的工作,正义感极强。

曾经帮助侧影(黑色剪影)一起追查儿童失踪案,因为担心侧影而主动向她坦白了警察身份,留给了侧影自己的电话号,让她遇到危险马上联系他。

不久后侧影重伤,第一时间打给了夜枭,夜枭将她送到了她的护士女友处进行救治,并发觉自己爱上了侧影。

但很快他明白了侧影的取向而放弃,心里始终尊敬着侧影。

侧影死后,夜枭和飞蛾人在她的住处拿到了儿童失踪案的调查资料,继续开展调查。

儿童失踪案被笑匠嫁祸给了兜帽判官,夜枭和飞蛾人最终将兜帽判官逼上绝路。

民兵解散后,心灰意冷的夜枭退休经营着汽修店,他决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自传。

但笑匠奉命而来,要求他删掉部分不良影响的内容,并且坦白当初是自己栽赃兜帽判馆,儿童绑架案的凶手早就被解决掉了。

夜枭非常震惊和悔恨,同意了删除内容。

自传最终出版大获成功,夜枭受到了嘉奖,并获得了一座个人雕像。

也就是《守望者》中,被小混混拿来砸死夜枭的那个雕像。

侧影(黑色剪影):《守望者》片头二战胜利,侧影和女友高度还原了照片“胜利之吻”。

侧影与女友相识于德国的一家孤儿院,那时侧影还小,并且有一个妹妹。

侧影尽自己最大努力照顾着妹妹,并情不自禁的与护士坠入了爱河,女友开始用积蓄贿赂办理签证,想和侧影远走高飞。

但这家孤儿院的儿童经常神秘消失,终于有一天轮到了侧影的妹妹。

侧影发了狂地追查着妹妹的下落,原来那些失踪的孩子都被残忍的肢解了,侧影开枪为妹妹报了仇。

侧影还是与女友来到了美国,受妹妹之死的影响,侧影极其关注儿童失踪案。

民兵成立之初,成员们曾经商量着想解决一起大的案件,尽快出名。

侧影提议自己一直在追查的儿童失踪案,但其他人认为这个案子太难也太危险了。

只有夜枭对案件感兴趣,向侧影伸出了援手。

侧影重伤后,夜枭还曾护送她回家治疗。

民兵得知了她的取向,认为这会有损他们的名誉,决定投票表决是否开除侧影。

夜枭和飞蛾人极力反对,演员出身的丝魂(丝鬼)和直男癌百元大钞(账单)投了赞同,而民兵中一直在偷偷搞基的大都会队长和兜帽判官却没有站在侧影的一边。

侧影被开除出了民兵。

侧影和女友二人继续追查儿童失踪案,最后一次打电话给夜枭的当晚,二人在旅店被人谋杀,墙壁上用她们的血涂抹着“LESBIAN WHORE”字样。

侧影被丝魂和夜枭评价为“民兵中唯一一个有良知,真正在做正义的事的人”。

丝魂(丝鬼)(一代):丝魂是一个纯粹的演员,她身材姣好,举止放荡,她的经纪人认为把她包装成一个超级英雄可以红,于是就雇佣了一些假劫匪抢劫,让丝魂大出风头。

之后丝魂与渴望成名的大都会队长联手成立民兵,并组织了选拔赛吸纳新人。

《守望者》开头,丝魂的画像被涂装在了投下广岛原子弹的飞机机身上。

作为团队中的女性成员,丝魂经常与侧影一起拍摄军事宣传照,还取笑过侧影太禁欲,不会摆姿势。

大都会队长和兜帽判官搞基,丝魂的经纪人安排丝魂与兜帽判官走得更近一点,消除不良传闻。

丝魂本来并不愿意,但为了民兵的形象而勉强答应。

后来,笑匠企图强暴丝魂,还是兜帽判官第一个发现并暴揍了笑匠。

不过丝魂的确喜欢笑匠,尽管她与经纪人结了婚,但婚礼当天与笑匠在洗手间来了一发。

丝魂始终认为与笑匠的感情太过丢人,之后她见到笑匠就避开走,也没有让女儿与笑匠相认。

侧影死后,丝魂来到她的墓碑前悼念,她非常敬仰侧影,为她的死感到惋惜。

一向花拳绣腿的丝魂拿起武器手刃了凶手,并且嘲讽了姗姗来迟,虚情假意的大都会队长和兜帽判官。

退休后的丝魂在家养尊处优,与夜枭保持老朋友的联系。

大都市队长:大都市队长是民兵中最有钱的,他想要成为超级英雄更多的是想扬名立万。

他购买了一处废弃工厂改造成了民兵的基地,并且住在了那里。

在与兜帽判官的关系中,他属于弱势的一方。

兜帽判官有S倾向,第一次把大都市队长绑在床上时,队长几乎吓尿了。

为了让民兵尽快出名,大都市队长选择了一起走私军火案。

他安排着所有成员的行动计划,甚至开来了自己的坦克。

但他们袭击的并不是走私的军火,而是走私的烟花爆竹。

大都会队长决定将计就计,对外宣称他们破获了军火走私案,然后把自己坦克上的炮弹当做赃物交了上去。

上面的人觉得此时需要塑造一批超级英雄形象来稳定民心,于是对大都市队长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顺利让民兵成名。

尽管非常爱惜民兵的名誉,甚至不惜开除侧影,但大都市队长始终没有放弃与兜帽判官的感情。

在民兵解散后,兜帽判官已经很久不在他家留宿。

笑匠嫁祸儿童绑架案给兜帽判官,夜枭和飞蛾人把兜帽判官逼到了曾经的民兵基地,大都市队长的家。

大都市队长明白了他的爱人背地里是一名罪犯,选择了抱着兜帽判官一起,炸毁了民兵基地殉情。

兜帽判官:装束诡异,举止阴鸷的行刑者,经常留宿大都市队长家中,喜欢直接拿下自己身上缠的绳子玩SM。

被笑匠取笑过“哪个英雄脖子上会挂着上吊绳。

”笑匠通过假冒他而嫁祸儿童绑架案,走投无路的兜帽判官回到了已经人去楼空的民兵基地,并最终死在了那里。

飞蛾人:飞蛾人通过选拔加入了民兵,他不仅有钱,还有一颗研究科学的心。

通过精确计算风力和严格控制自己的体重,他可以用背上的飞蛾翅膀飞行。

但实际上,飞蛾人每次飞行前都非常恐惧,如果出现任何偏差他就会坠落摔死,每一次飞行前,飞蛾人都抱着赌命的心态。

民兵将他视为空中战力,在任务中往往负责空投炸弹或物资。

飞蛾人与夜枭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还协助夜枭破获儿童绑架案。

但他早就酗酒并滥用药物,为了飞行而保持体重让他瘦削枯槁。

夜枭经常去鼓励他振作,有时候送他去医院抢救。

逼死假凶手兜帽判官之后,飞蛾人送给了夜枭一家汽修店,然后和老友告别。

夜枭明白他可能只是想一个人安静地离开世界,没有再去过问。

百元大钞(账单):大钞和丝鬼一样,是纯粹的演员。

银行雇佣他扮演守护银行的超级英雄,借此来牟利。

大钞非常明确自己的定位,乐于在银行演戏,和来参观的小朋友亲切互动,还兜售自己的手办。

侧影的取向暴露后,大钞和夜枭在车里聊天,大钞坚决要开除侧影,认为侧影很恶心。

民兵的会议上,大都市队长安排了大家的执勤表,大钞认为和自己银行的工作时间冲突,提议换班。

民兵濒临解散,百元大钞被银行旋转门卡住了披风,被抢劫犯开枪射死。

百元大钞的服装和美国队长有很多相似之处,红蓝配色,头顶五角星,十分美国。

笑匠:笑匠在民兵的时间很短,那时他还算是少年,通过选拔加入,但不满于民兵的作风。

大都市队长警告他手脚干净些,因为每次被他抓获的犯人都被洗劫一空。

笑匠认为大都市队长这样的富人是不会明白自己的贫困出身的,队长只好同意拿民兵的盈利给大家开工资。

笑匠企图强暴丝鬼,被开除出民兵。

临走时他说 “一群基佬们,玩蛋去吧!

 8 ) 如何理解《黑货船传奇》和《守望者》之间的关系?

船长和他的船员在海上遭遇了黑货船的幽灵袭击,最后只有船长一个人活了下来。

我认为这里的黑货船是指战争。

而二战结束后,世界又归于平静。

虽然和平已经到来,但在平静之下,是人们对于可能爆发核战的无限恐惧。

人类的堕落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与痛苦救赎教条和供需关系原理相去不远,都建立在永远没有足够的基础上。

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地球上唯二的超级大国毫不满足地进行着军备竞赛,不停制造囤积着破纪录的核弹头。

整个世界都站在悬崖边,只等着谁先按下那个决定所有人命运的红色大按钮。

核武器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头上,但没有人知道雨什么时候落下。

船长一人被冲到小岛上,心中充满了痛苦和绝望,但他看到黑货船朝着自己家乡的方向驶去,想到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决心回到家乡提醒所有人。

这时的黑货船是人们对核战恐惧的具象化。

船长,也就是法老王,决定靠自己的努力去拯救其他人。

船长用船员的尸体做成了一艘船,乘着它准备回家。

而这艘船已经颇具黑货船的雏形了,幽灵和尸体,鲜血和臭气。

法老王已经认识到曼哈顿博士渐渐游离在人类之外,正如他没有阻止笑匠在越南枪杀孕妇一样,他也很有可能不会阻止双方的核弹发射,哪怕是有1%的核弹没有拦截,世界末日也会降临。

冷战的压抑也让人们喘不过气来。

在回家的路上,船长饱受折磨,长期的海上航行和饮用海水让他产生了幻觉。

船长回到家后觉得黑货船已经袭击了自己的家乡,他在黑暗中杀掉了自己的妻子。

法老王用了人类历史上代价最大的恶作剧来阻止核战的发生。

他用干扰了曼哈顿博士对未来的感知,利用他的能量让人类误解曼哈顿博士,杀死了数百万人,成功让两个剑拔弩张的国家联起手来合作共同抗击他,建成了暂时的乌托邦。

法老王为了拯救所有人,杀死了数百万人。

这里有点像那个知名的电车问题,一边的铁轨上有五个人,另一边只有一个人,是救五个人还是一个人?

曼哈顿博士是那个可以让电车停下来的人;罗夏是会站在电车前用自己身体阻挡的人;法老王则是选择用一个人的命换五个人的命的那个人。

但是核战真的会降临吗?

红场大阅兵、越战升级、末日时钟、权力归花儿运动、还有“胜利!

日本投降,战争终结”报纸的镜头,配乐正好唱到“现在的失败者今后会赢”无一不在渲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气氛。

黑货船驶向了船长的家乡,却没有杀戮。

这也许都是船长的幻觉,他太恐惧以至于迷失了自己。

在我们现实生活里,苏联解体,核战并没有发生。

恐惧引导着船长杀掉了海边的男女和自己的妻子,恐惧引导着法老王做出了这个昂贵的恶作剧。

核战没有发生,而为了避免着这场没有发生的核战,数百万人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船长逃到了海边,黑货船正在等待着他,他登上船,成为幽灵的一员。

 9 ) 乐迷扎克·辛德的《守望者》大碟

拍MV出身的扎克·辛德,对视听语言的敏感度从[守望者]的OST就可见一斑。

电影原声应用和效果,与[阿甘正传]相似,用通俗甚至对某些乐迷而言俗不可耐的经典曲目,为影片定下怀旧调子,唤起时代记忆,而这种记忆是非常美国式的,因为守望者不仅仅象征着英雄,也象征着英雄梦背后的美国。

而且你会发现,由于大部分歌曲在原漫画中就被提及,这些金曲的歌词竟能与片中情景完全吻合。

1《变革的时代》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鲍勃·迪伦在原漫画,该首歌的歌名被用于Nostalgia香水(奥兹曼迪斯变回市民后以艾德里安·韦德之名从商推出的香水产品)广告词,而在片中则辅助造就了开场经典的蒙太奇六分钟——还得到版权者特别许可,使得原本只有三分钟的歌剪长一倍。

在守望者迈向毁灭性结局的过程中,它扮演了一个俗套但适合的角色,如同歌词所唱:“今日的变黄花是迟早,规矩正急速如烟消,头名变倒数是迟早,因时代变革在今朝。

”在美国几十年的历史闪回中,曾经的“民兵”从万人追捧到慢慢衰败,被暗杀、被处决、被淹没在社会底层,赢家翻盘、英雄变落水狗,成了时代变革的祭品。

这首鲍勃·迪伦名曲,在现实历史中也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回忆——当年在肯尼迪被刺杀前一个月录制,并于刺杀后一天晚上以此歌拉开了一场演唱会的序幕,意外充当了当时的美国民族危机的声音与标志。

2《寂静之声》The Sound of Silence/西蒙与加芬克尔这首同样代表着六十年代文化、至今传唱不休的名曲,同样有关肯尼迪被刺事件——而且不同于鲍勃·迪伦的歪打正着,西蒙在肯尼迪被刺当天午后写就,直接回应了这一悲剧事件。

自[毕业生]后,这首歌就被西蒙与加芬克尔禁止用于任何一部电影中,但[守望者]竟意外得到了赦令,而且作为少数几首未出现在原漫画的名曲之一,烙上了导演扎克·辛德的个人印记。

这首以战亡士兵灵魂的口吻唱出的歌,放在征服隆重安葬喜剧演员的葬礼上,别有用意,因为在片中,喜剧演员与肯尼迪之死有着直接关系。

3《永恒的监视塔》All Along the Watchtower/吉米·亨德里克斯曼哈顿博士和丝鬼二代从月球返回,而夜枭和罗夏坐飞船前往韦德的南极基地时的配乐歌曲。

这又是鲍勃·迪伦的作品,但片中用的是迪伦激赏的“摇滚史上最伟大的电吉他天才”吉米·亨德里克斯的现场版。

鲍勃·迪伦在歌词里讲了一个诙谐者和小偷的故事,简直是片中守望者迎接即将到来的命运的另一个版本。

4《我和鲍比·麦克吉》Me and Bobby McGee/詹妮斯·乔普林《我和鲍比·麦克吉》最早诞生于1969年,最初并无名气,直到传奇布鲁斯女歌手詹妮斯·乔普林,在1970年死亡前的生动演唱,而意外在音乐江湖上被捧上了传奇的地位,甚至在1971年在百大金曲榜中窜到了榜首的位置,用在片中反战场面上,歌词中颠覆的政治性歌词便显得尤为扎眼:“Freedom’s just another word for nothing left to lose”(自由只是一无所有的另一种解释)。

5《女武神的骑行》Ride of the Valkyries/理查德·瓦格纳在漫画中,初代夜枭霍里斯·曼森说他听这首歌总觉得很悲伤,而在片中,这一段被用于曼哈顿博士和喜剧演员加入美军,参加越战的场面。

瓦格纳的歌与越战场面惊人相似的搭配,都是扎克·辛德向[现代启示录]的致敬。

6《帕鲁伊特·伊戈&预言》Pruit Igoe & Prophecies/菲利普·格拉斯《Pruit Igoe》和《Prophecies》是出自戈弗雷·里吉欧1983年电影[机械生活](Koyaanisqatsi)的两首曲子,探讨人类、工业、自然的[机械生活],充满了成熟的画面蒙太奇和交响乐,对扎克·辛德形成自己的影像和视听语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首组曲在片中用于曼哈顿博士的诞生过程以及冥想场面中,极富哲学宗教及人文寓意。

7《哈里路亚》Hallelujah/莱昂纳德·科恩教堂里的圣歌配杀人场面已经烂大街了,但拿来陪性交场面是何种感觉,看看夜枭和丝鬼二代长达两分半的云雨场面就知道了。

拥有两百多个延长版本的《哈里路亚》,曾出现在[继天生杀人狂]里,出现在[怪物史莱克]里,但它们都没有[守望者]用到点子上,因为歌词里引用的圣经故事几乎和片里的场面如出一辙:被上帝选为以色列的国王大卫被一沐浴女子的美貌、性感娇媚的曲线和覆盖其身的柔和迷人的月光彻底迷住……8《我是你的摇摆者》I'm Your Boogie Man/KC & The Sunshine Band这首曾在1977年登顶年度百大金曲榜榜首的迪斯科热曲,经常在舞会中当作炒热场子气氛的“开胃曲”,在[守望者]中却出现在公众反对越战的暴力游行、及喜剧演员用拳头和子弹镇压愤青的回忆场面中,除了一贯的用看似的歌舞升平反衬暴力外,也强调了这一段历史的时间背景——七十年代。

9《忘不了》unforgettable/Nat King Cole这首由著名爵士乐歌手Nat King Cole最早于1951年录制的歌曲,是公认的最有名的美国流行小曲之一,从四十年代红到六十年代,1992年被女儿Natalie Cole重新演绎而获得艾美奖。

电影与原漫画一样,成了喜剧演员被杀时,他的电视上正在播的Nostalgia(怀旧)香水广告曲——韦德想用这首怀旧金曲吸引观众购买香水,悠扬的爵士乐与暴力的格杀场面,形成了饶有意味的戏剧对比,尽管很俗套。

10《你是我的兴奋剂》You're My Thrill/比莉·荷莉戴又是一首拥有十多个版本的爵士名曲,又是一位经历传奇的天后级巨星比莉·荷莉戴,这首春心荡漾的歌出没于片中的地方很隐秘,但又很容易找出来,丝鬼二代和“三个”曼哈顿博士交欢前戏就以它为背景,不过由于丝鬼二代娇喘太刺激耳朵,一不小心就会漏掉这首歌。

11《荒凉的街巷》Desolation Row/我的化学罗曼史在原漫画第一章的标题“At Midnight All the Agents”,引用了鲍勃·迪伦叙事歌曲代表作之一《荒凉的街巷》里的一句歌词:At midnight all the agents and their superhuman crew, go out and round up anybody whoknows more than they do。

这句原话同样适合用于守望者。

扎克·辛德特别请来EMO摇滚乐团“我的化学罗曼史”的翻唱版作片尾曲,全然去掉了原鲍勃·迪伦版的感觉,而带上朋克风格的夸张戏剧性。

12《盗版詹妮》Pirate Jenny/妮娜·西蒙《盗版詹妮》原本是1928年音乐剧《三便士歌剧》里关于一个妓女的歌,1964年为黑人爵士女歌手妮娜·西蒙翻唱,又有另一番意义,直指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而在[守望者]中,有个角色一直拿着名叫《黑船传奇》的漫画书在看,这是片中一条隐藏的支线故事,只有在DVD中才能看到、听到。

——原载于《看电影》

 10 ) 关于守望者以及反英雄论的思考手记。

给watchmen写评论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严肃但值得沉浸其中的事情。

看这部电影的时间是7月的第一个雨夜。

一部down好的导演剪辑版配上一杯冷咖啡是我当时的全部。

逛完能逛的网站等到家人安然睡去,我带上厚厚的耳麦,双击打开影片,然后,然后。

等一下,这样描述下去就不像我的风格了。

按我的个性给完开头就应该跳到结尾,不给剧透忽略过程。

是的,接下去我能回忆起的画面就是时间跳到凌晨3点30分地平线已经隐约有一丝光线。

屏幕定格在罗夏的日记上,一秒两秒三秒,然后my chemical romance的desolation row响起。

我从座位上猛然站起来,擦干额头在摄氏22度空调间里仍然淋漓不止的汗,我的心跳一定早超过了180,哆哆嗦嗦端起咖啡仰头往嘴巴里灌却发现杯子早已空了,想起身去加水却放下杯子发愣然后打开了一个网页。

一时之间脑袋里充斥着高度兴奋之后的大段茫然和空虚,只踮着脚踮着脚却不知道下一步往哪搁,只环顾左右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突然就念叨了一句“他妈的”然后想跳起来对着屏幕竖起中指大喊一声“牛逼”,但是隔壁爸妈已入梦乡,只能结结实实地把躁动给压住,然后把自己锁在厕所里暗暗地跺脚握拳。

是的是的,这就是看《守望者》的那个夜,你叫我怎么去描述呢。

这种快感就像打一个鸡蛋却在蛋壳破裂之后跳出一只活的小鸡。

如果你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很快发现面对的现实是早餐没有了荷包蛋你会无比失望离奇愤怒,但假使你是一个简单纯粹有想象力热爱生活的孩子这将是上帝赐予你的一次曼妙的奇迹之旅。

40年后你会在一个懒散的午后坐在竹椅上对着穿开裆裤的孙子说,孙啊知道吗,爷爷小时候打鸡蛋打出过一只活的小鸡呢。

这就是看片的心态。

心态决定你的眼睛里看到的东西,到底在你的心里映出了什么样的影。

当然这部华丽丽的反英雄科幻因为充斥着大量的暴力血腥以及导演自恋般的变焦慢镜头会显得过于前卫。

看完全片不找相关资料很难想象这片子的前身只是80年代的一部漫画,但可以想象的是这断然是一部充满争议被很多人鄙夷被很多人大爱的东西。

这还跟前面提到的一样。

你以什么样的心态看片。

你在电影里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不想啰嗦太多关于电影本身已有的东西。

你完全可以下了自己去看。

电影的背景故事发生在85年左右,越战之后不久,美苏冷战,核威胁空前严重。

美国内部人民一片恐慌,末日情结成为潜伏在那一代人心头的黑色种子,可以想象苏联也一样。

而就在这个特定的年代,一切不安分的因素都有可能积成足以动摇民心的力量,于是社会与政府对一批不安分份子一再控制一再打压。

这群不安分份子叫,超级英雄。

这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

英雄无罪一直是我国的道德标准吧。

所有被寓言和传说束之高高在上的英雄和传奇都是没有缺点的。

美国人倒是不吃这套,超人也吃五谷杂粮吧?

也拉屎放屁吧?

因此超人也是有过错的。

主线剧情大概就在几个超人的自我救赎和自我坚持中循序渐进。

对于几个超人的设置倒是一件让我非常开心的事。

不是乔那样简直就是神的化身无所不能就是丹尼罗夏艾迪布莱克那样,一老男人练过两天擒拿散打空手道然后戴一面具就俨然成为了正义的化身。

这样的设定短处明显,观众会觉得扯淡。

当然长处也是特别长,整部片子因为主角们本身的能力和地位相差迥异,因此主线述说的角度和方式可以一波三折的不断变换,对思考的另一层次思考叫什么来着?

反思,对,这使得片子从一开始就高耸入云的进入了哲学深度。

罗夏日记,1985年10月12日。

早上小巷里出现了被轮胎碾过的狗的尸体。

这个城市害怕我。

我见过它真实的面孔,街道只是另一种排水渠,排水渠中满溢出鲜血。

当排水渠最终毁掉的时候,所有恶人都将被淹死,他们的性和谋杀积累起来的罪行会将它们淹没。

所有的娼妓和政客会大叫“救命”。

而我会轻轻地说“不”。

现在整个世界正站在悬崖边上,看着悬崖下的末日。

所有的自由主义者,知识分子和能说会道的人都突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在我下面的丑陋城市,就像充满智障儿童尖叫的屠宰场,在夜晚到处都是奸情与罪恶。

这是出现在片头不久处一段充满自恋的自我叙述。

如果你有一些末日情结,如果你天生对社会的缺陷不满,对道德的沦丧悲天悯人,你会像我一样在这里就high了起来。

这部电影有着极强的时代烙印而时代烙印这种东西不是指只会烙在那个时代。

它会烙在每一颗理解那个时代与那个时代共同思考的心灵上。

仇恨与和解,沉沦与救赎,自我与群体,和平与战争。

这四个话题在冷战时代的人民心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量。

战争一触即发,可谁也无法对对错善恶做一个明确的界限,因为没有纯粹的英雄,没有绝对的恶人。

谁都在摇摆中犹豫,谁都在抉择中茫然,你会发现这世界如此之大却除了艾迪布莱克这个喜剧演员之外谁都不愿意承认,邪恶与正义在我身上浑然一体融洽共生。

上帝拥有救世的能力,人类的苦难却从来没有减轻过。

乐观者可以理解为一切的暴力和战争都是为了寻求之后的和平,我却有理由对着当代的紧张政局感叹,其实一切的和平掩盖之下无不是在经济与武装的发展与进步中酝酿下一次战争。

因此艾迪布莱克,大善大恶的喜剧演员。

他坐在一生奸邪却老来受迫于癌症痛苦的敌人床前放声痛哭,埋怨生命只是一个玩笑。

是的,生命只是一个巨大的玩笑无论你承不承认。

贫穷和罪恶在不知不觉中就困扰了你的一生。

全世界最有钱的人,哪怕只是害怕贫穷和厌恶罪恶,一样让他伤透脑筋。

他拼命让自己的公司不掉链子让自己的保安做到严之又严,要钱还要更多的钱,于是快乐只是他人的事情生活忙乱有太多的东西值得苦恼。

这才是本质,这才是本质。

你总会苦恼总会面临苦难,这个世界总会陷入这样那样的危机,大国不合经济崩溃能源衰竭种族主义,跟你有没有钱没关联,甚至跟你愿不愿坦然接受生命的本质也没关联。

你会想要对抗,选择奋力反击。

一切的不平等,一切痛苦的来源,一切道德制度的沦丧和上层社会的奸邪你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抗击。

于是你成为了守望者。

第一代守望者的出现像光芒四射的红太阳,他们惩恶扬善杀富济贫成为报刊头条公民榜样。

但是你的时代很快就要过去,在惩恶的爽快之后人民发现他们的生活并没有本质的改变,他们发现你慢慢成为了统治者征服民众意志的工具,领导者在你们维持的和平下能够更加随心所欲的压榨工人与农民,国家与国家之间因为你的存在更加剑拔弩张。

于是整个世界更加绝望的沉寂下来。

甚至到最后政府和人民一致的排挤你。

你是否会感到绝望。

在一次守望者的讨论会上大家信誓旦旦的要破除核威胁,联手拯救这个世界。

又是喜剧演员艾迪布莱克,他点燃了地图也烧掉了信念,他说,有史以来人类就在互相屠杀,现在终于有了可以结束所有问题的武器,核武器一爆炸,你我都会毁灭,世界不世界也都不重要了。

这就是目前的现实。

在愈发紧张和黑暗的经济和能源问题面前羸弱坚持了半个世纪的和平已经摇摇欲坠。

英雄存在的意义也不过就是国与国间纠缠的资本。

你会问人性真的是恶的吗。

贫穷和罪恶就无法克服吗。

影片给不了你答案,我给不了你答案,连英雄也无所适从。

这是一部纯粹的反英雄电影。

纯粹的程度不仅是英雄丑陋的相貌与各种缺陷,更是对“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伴随蜘蛛侠走红全球的哲理的彻底颠覆。

你有能力你抗击压迫你拯救百姓,你推翻一个政府打倒一票敌人给人民树立了希望之后就觉得大功告成了?

不好意思,那是蜘蛛侠里的片段。

乔说,我能改变许多,但是无法改变人性。

这就是做英雄最悲惨的地方。

无论你带来怎样的新世界,终究会有阶级终究会有压迫终究会有穷人很富人,终究会有对峙和暴力。

你所能给民众带来的,不过是一时的快感和一个远望上去很像希望的东西。

你无力把世界更变把人心统一,于是希望变成奢望变成幻想。

此时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痛苦要远大于不如一直让他麻木下去。

你无法改变的事情有三,1.这个世界太纷乱太复杂需要有人管理 2.管理的人希望按照他的方法管理世界 3.被管理的人不希望按照管理者的方法生活。

于是人与世界本身就是悖论。

不可调和。

每个英雄都是上帝,每个上帝面对人类的分歧都会不知所措。

国与国的对持,人与人的对持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生存方式的区别使得误解和仇恨是人与人之间生来就有的东西。

上帝该怎么解决这个难题。

是的。

片中最后给于了我们解决的方案。

那就是在天下第一聪明人的计谋之下把人类间所有的怀疑和仇恨都转移到上帝的身上。

爱不能让我们和平相处我们总是充满不友好和猜忌。

只有仇恨能让我们短暂的平和,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先把所有的内部矛盾搁置不提。

也只有如此人类能够获得短暂的休息。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发现,英雄能为世界所作最大的付出,只是成为一个足够坏的恶棍而已。

《守望者》短评

这部电影告诉大家:超级英雄也是弱势群体。他们存不存在,都不能使人类变得更美好,都改变不了人类贪婪残暴垃圾的本性。又臭又长的215分钟就是为了告诫你,不要多管闲事,让人类自生自灭,冷眼旁观就好。中间还来来回回地穿插了一个“黑货船传奇”的动画,尼玛根本就不知道它想表达什么!

4分钟前
  • Mr.杨
  • 很差

整体很强大 女演员没选好 另外 还是有点太事儿逼了

9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我的视线一直无法从遛鸟博士的鸟上移开……

12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终剪版,3.5个小时。/ 屯了一年一直舍不得/没决心看。/ 亮点太多闪瞎狗眼,整体失衡。BG线太违和。/ 妇联治愈,这个致郁,不知道银河守卫者致什么……

14分钟前
  • 推荐

先拿了张剧场版看了;不失所望,毕竟是异常地忠于原著,唯一一处大改动合理性胜过了漫画;问题还是在snyder身上,慢镜头多得发指,动作戏成了最弱的一环,大量的血腥镜头也没什么必要性;另外,对歌曲的引用是应了漫画每话的题字,但放在电影里实在是不登对,如果能照搬motion co

19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推荐

目前我看过的最棒的超级英雄电影暴走的正义——罗夏

21分钟前
  • 汾河水怪
  • 力荐

看不懂 也不爱看

22分钟前
  • 纽约摄影师Ming
  • 较差

作为一部漫改超英电影,全片接近3小时、节奏缓慢,没有太多炫目的特效和打斗,显然无法成为主流商业大片,但效忠原著,秉承了DC电影当时的内容深度,在艺术水准上也超出同类作品,值得细心品味。开场不同寻常,主要人物整合入历史事件的场景再现、新闻画面。画面质感强烈,通过数字技术各种炫技慢镜头、长镜头,黄色的笑脸小徽章。

23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也许这部电影在叙事和故事构架上还有太多问题,也许作者的文化自恋倾向过于严重以至于对故事背景不了解的人会看得晕头转向,但这依然是一部值得诠释和分析的作品。毫无疑问本片受到前一年诺兰的《黑暗骑士》的影响,导演力图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峰,可惜故事的过于超前导致适得其反。

26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漫画。荒诞。

30分钟前
  • 匈奴女子
  • 还行

永不放棄。永不妥協。其實我喜歡內個長長長長的片頭。

31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推荐

前几十分钟看的人昏昏欲睡~

36分钟前
  • ●,
  • 还行

绝对的暴力血腥

38分钟前
  • 思鄉の風
  • 还行

有张有弛,但太多弛了!这么好的特技,可惜了了!

43分钟前
  • 豆瓣酱
  • 还行

比变形金刚强多了啊喂

46分钟前
  • 张百万
  • 还行

罗夏碉堡。但我总觉得这片子是被过誉了。

49分钟前
  • 隔壁家的桃太太
  • 推荐

语言难以描述 单从电影角度个人觉得还算尽力了 结局设计相对弱 但是还是有一定震撼力

5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可能真的原著粉才懂

53分钟前
  • Lawrence.Yu
  • 较差

不是很懂

58分钟前
  • 单身糟老头(holland)
  • 还行

215分钟的人生...

1小时前
  • Sei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