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讲神奇事件的比如讲外星人的动画片,一般都会有许多新奇的想像,比如人物各有各的样,所用的东西,房间窗户、小狗、下石头、车辆……不过在情节上挺单薄的,真对不起花那么多心思所创造出来的不同的事物,作为一部娱乐性质的动画片可以看看,只是看看里边的娱乐的地方,其他就没什么了。
对了,这是索尼公司的动画片。
创意不错,地球人变成了Alien,然后追捕与逃脱,最后圆满大结局,带着友谊与眼泪。
可以说是Planet-51版的E-T。
但觉得以此为架构,本可以更出色点,但编剧和导演有点让人失望,一个好的idea最后变成Insipid story,一切都还是美国式的可乐和汉堡。
里面也有亮点,恶搞了异形和雨中曲,一些ET的经典画面也在里面出现。
因此3STARS亦可。
记得第一次看到预告片还是在地铁里,这是一部非常轻松的动画片,其中借用了很多经典影片和场景的桥段,虽然没有什么太多营养,但是部休闲放松的好片子。
整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件事:1 好比"本地人"与"外地人",“人类" 与"外星人"本身就是相对的。
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2 未知是我们产生恐惧最大的来源,但不可否认这也是人生最过于精彩的部分。
3 原来异形和短笛是老乡。
是个好的动画片……下的不是雨,而是石头地球人变成一个外星人可怕的政府喜欢一个人,就说出来吧,大不了失败还是一个很圆满的结局
你说人各有所好片子风格你不喜欢给低分我勉强理解,喜好强求不来。
说片子不够内涵的我就纳闷了,欧美的商业动画向来就是这个喜剧调调,结局也向来是大团圆。
商业动画,不是个人动画短片啊同志,后者很少考虑受众喜欢越个性越好,题材范围更广。
你却拿着电影剧本或个人短片的剧本去苛求一部商业片要达到大卖跟内涵两不误……童鞋你编一个出来我看看吧?
很多事嘴巴说说很容易,做起来你才知道多难。
定位没有摆清楚,对片子有着过高或者根本不符的期望,然后花了钱看最后来抱怨片子不符合你的预期,只能说心态先调整下吧。
我个人觉得不错,题材是不新鲜,不过看欧美动画向来就不是以看剧情为主的。
你看没合并前的皮克斯,短片很好吧?
向来是情节跟娱乐两不误,总是有用不完的创意。
一到长篇就总不如短片出彩,120分钟不是那么好打发的,要剧情新颖不落俗套,要结局不搞大团圆,你得先问问大众接受不接受,除非不考虑回本了。
喜欢欧美动画的一个大原因就是看表演,他们向来都是表情跟动作还有动画节奏做的很到位,还有那些小打小闹的片段,比起硬去搞什么内涵片,我倒还挺喜欢这种生活化了的外星人。
一下就拉近了距离,而不是那种俗套的外星人大战地球人。
要看所谓的内涵剧本请看电影,请看小说,不要忘记动画根本是娱乐,博人一笑而已,总以所谓内涵为标准看世界的最后很容易忘记什么叫快乐。
非常欢乐的动画片,西班牙的水准原来是这样的呵呵当宇航员第一次踏上51星,阿姆斯特朗就被恶搞了当地球人包着毛毯躲进房间,那是E。
T的地球造型当路宝发现石头雨的时候,惊喜地跳起了雨中曲当啊林片头讲解,正好看了有关时间旅行的几个热门问题无数的细节真是太欢乐了,笑抽了我,比如上课演习外星人来了机器狗EVA和蟋蟀,没爱心啊还有第九区,施瓦辛格,Wall-E,牛顿,独立日51区,单车飞过某星球的镜头,……还要再看一遍才能记住字幕组也太大胆了,居然敢翻成 我在dang校呆了四年,脑子里什么都没有,掩嘴偷笑让人感动的是宇航员先自嘲自己只会按按钮和吃压缩食品,(其实正符合我们一般人的猜测),可是后来自驾飞船熟练无比,虽然他也信心不足,还有火中救人一场虽然很老套的英雄主义,但是因为前面的铺垫让人觉得这是真正的伟大的宇航员,不仅仅只是帅气。
恶搞风格无论在哪里都是受欢迎的,尤其是对于老影迷们,这部动画与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镜头微妙的重叠着,比如史莱克,ET,比如雨中情,登陆月球,比如异形,星球大战等等,让人不时地忍俊不禁。
比起看起来十分正常的两男一女主角,我更喜欢那个弹吉他的披头士,他坦荡,不羁,忠于自我,能为朋友牺牲,为真理仗义执言,倒是与玄幻小说中的吟游诗人有些类似。
如果说对这部片子还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没能看到摄影小机器人与51号星球的腐蚀性尿酸犬的和谐镜头,他们明明是一见钟情二见倾心,有缘却无份发展JQ,直到结束时,该留下的走了,该走的留下了,弄出一个类欧亨利小说的天人永隔,实在太遗憾鸟
应还是地球 还是人类。
应还是地球 还是人类。
应还是地球 还是人类。
应还是地球 还是人类。
应还是地球 还是人类。
应还是地球 还是人类。
充满童趣的一部电影,虽然是万年不变的外星人主题,甚至有些抄袭ET的部分内容,但是依然很打动人,有趣,天上会下石头雨,说是50年代的地球,又满地都是悬浮汽车,狗狗的尿可以当硫酸,舌头像蜥蜴一样。。。。。。
无不体现着创作者的丰富的想象力。
其实仔细讲究起来电影是给不了这么高啦,但是加上个人喜好给五星也没什么不可以么。
现在CG动画电影真是越来越多了,这个貌似索尼的吧。
于是沿袭恶搞风格- -不过感觉其实也没有很恶,致敬的比较多。
作为一个瓦力的死忠,对里面的路宝真是很喜欢啊- -本来是个普通的无人探测器,居然这么好玩。
下雨跳舞的那段真美好。
其实形象和瓦力也很相近啊。
而且还是个拆螺丝控延时控狗狗游戏控。
- -还会被吓出机油,还会评价外星人为白痴- -太欢乐了。
之间还有很多很多恶搞桥段啊- -很多人的影评里都蛮详细的也就不复述了。
下雨下石头的场景感觉还是向美食从天降致敬吧- -。
感觉制作的很不错啊,而且电影的立意也还可以么。
不过- -那个挖主角墙脚的那个,感觉最后存在感消失了啊一开始那么强大的各种堵住悲剧的主角表白。。
嘛,至于电影的逻辑性合理性完全不用考虑么。
本来就是欢乐的电影- -你何必管它为什么也是说英文的,为什么那个星球科技这么畸形- -这电影居然这么冷清实在有点奇怪啊- -难道就因为字幕组翻译的那个“我读了四年党校,所以脑子里一团浆糊”这个就被封杀了- -?
真可怜。。
严重推荐一看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不懂评论说的什么“故事”“叙事”,好震惊,这种弥漫出荧幕的张力与情绪竟然无法被感知。无言的隐隐对抗的相互厌弃又牵挂的父女关系,女儿反复追问的未来,被甩在时间外的村子与放电影的游牧民族,揍人也被人揍的男人,那么想去的海边原来是为了撒下妈妈的骨灰,一夜的放纵与回归……草原上飙车带起沙尘的镜头太酷了,那瞬间觉得幸好我有来看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很难不睡着啊,这片子看着就觉得冷、不想说话。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我觉得报看,难以忍受的沉闷,和看安哲老塔不是一个感觉,不是360度运镜就是大师吧😅一部让我中途不停看表的电影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