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大家好,我是鲸落,一个喜欢读书,正行走在写作路上的普通人,今天是我连续更新的第391天了。
今天推荐一部纪录片《绿色星球》,是讲述我们这个星球上植物的故事,我刚看完第一集,讲的是热带雨林中的植物。
很有意思。
雨林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生物种类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还有与他们共生的动物,以及一些真菌之类的。
其中真菌与动植物的共生系统,很是让我着迷,我在其中看到了很多之前看过的小说中出现的生存体系。
阳光是雨林植物需要抢占的生存资源,而为了争夺阳光,让自己生存下去,很多植物都进化出来自己独特的技巧。
比如更大的叶子,可以增加接收阳光的面积,获得更多的能源,树干的结构,密度小,类似蜂巢的结构,可以更方便的运送水分。
这种植物叫轻木,很形象的名字,它的树干密度下,相比其他树木更轻。
可以在一年只能长到十几米的高度,通常能在生存竞争中获胜。
但是也正因为这样,轻木长到二十多年后,会因为树干无法承受上面的重量而死亡,从而在它的尸体上开启下一轮的生存竞争。
还有切叶蚁与真菌的共生系统,真菌在地下四五米深的地方生存,它需要植物的叶子来进行生存,而这需要切叶蚁的帮助。
它会利用激素告诉切叶蚁它需要什么类型植物的叶子,让后切叶蚁就会切割那种植物的叶子来喂真菌,真菌会产生微小的菌类供切叶蚁食用。
一群切叶蚁可以在一天只能切割五千枚叶子,而树木为了生存下去,会在切叶蚁切割它的叶子之后,产生一种毒素,抑制真菌的生长,等到真菌发现之后,就会让切叶蚁去切其他树的叶子。
这样原来的树木,就会留下能让它继续生存下去的树叶。
这个过程太有意思了。
和一些无限流小说中,主神空间培养一批战士,去各个世界获取资源让自己成长,是一样的模式。
就感觉很神奇。
还有那种十年才结一次种子的树木,所有的同种类树木一起结种子,一颗树能结非常多的种子,利用数量的存在,为一些种子赢得生存下去的机会。
还有那种夜间开花,花会分泌花蜜,利用喜欢吃花蜜的蝙蝠来进行授粉的树木。
很多独特的生存技巧,很多相生相克的生存技巧。
不得不让人感叹生命的神奇。
当然,现在人类的活动大大压缩了雨林的面积,让很多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以至于无法进行它们过往的生存方式。
虽然它们会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来改变生存策略,但是人类给它们的时间太短了,他们的改变跟不上人类的破坏速度,这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看这个记录片,让我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系统中,在有意无意之间,会对外界造成一些影响,让我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这也算是一个很有感触的地方,期待接下来的内容。
好了,我继续去看了,大家明天见了。
一部关于植物的纪录片坦白来讲,我此前并没看过关于植物的纪录片,更别提关于植物的纪录片。
动物似乎有趣得多,能跑会跳的东西,天生吸引人的目光。
一切的偏见之分,在我看完《绿色星球》后,才自觉惭愧,植物分明有自己最独特的存在。
可以说,里面美不胜收的景色使我每次看时,都是一场巨大的视觉盛宴。
遍地铺满的各异植物,滚烫生动地活在这世界上,从雨林到水生,从荒漠到高山,四季更迭,休戚共生。
感谢制作组的用心良苦,使得我们可以看到如此鲜活的生命在自然下盛开的景象,可以捕捉这世界上有关美的空缺。
我们可以看到——成群的虹河苔在水中摇曳晃荡的样子,是美丽的瀑布兰花,是粉嫩的水中玫瑰;亚马孙王莲粗壮的叶脉和巨大的空腔,上面布满了2厘米的锐刺,富有压迫感的野性美;在大火后重生的红色垂筒花,犹如生命里新开的希望,阳光坠入地面,它们小而摇曳;夜晚的霜冻使得濒临死亡的植物根部飘出一团团银白色的花瓣般的絮状物,如同重叠的绢缎。
第一次静下心来观察大自然,才发现植物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们装装点点于这个世界,为动物和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氧气、庇护以及栖息领地。
它们是伟大而可爱的植物。
植物的智慧植物比人类活在世上的时间久得多,它们拥有的智慧也同样惊为天人。
为了使子代存活,喷瓜只要一受到外界的刺激,母体就会强烈喷射种子,喷得越远,子代的存活机率就会越高;铅色槌唇兰,一株不会依靠开花而实现传粉的植物,利用花朵形似雌蜂以及释放信息素的行为,达到雄峰为其交配而恰巧传粉的目的;在墨西哥北部的鳞叶卷柏,为了抵御荒漠地区的炎热酷暑,长时间进行”休眠“,看起来像是枯死的状态,一旦大风刮起,他就会随着风向的移动跑去更适合居住的地方,从而进行扎根自身与孕育生命;此外,还有无数神奇的植物正在运用它们广大的智慧来保卫自身的安全,来孕育伟大的生命,来建立良好的生存环境以及它们从古至今刻苦的个性。
它们能够通过底下巨大的菌丝群连接而实现交流的目的,运用自身涂满酷似水珠的粘液来捕捉猎物,遭遇外界袭击时分泌有害物质毒死侵害物种,散发死亡腐朽的气味吸引丽蝇传粉等等。
植物是有极大智慧的。
我曾以为植物的死板,亦或者佛系,但其实不是的。
为了争夺阳光与土壤,暗流涌动,植物们运用着它们不同的技巧,相互制约,相互生存,撕咬出一片属于自己成长的天空。
植物并不是不会说话,仔细观察它们的行动,它们的话语声自然早已传递于心中。
保护大自然每当观赏完巧妙的植物后,身为讲解员的大卫·爱登堡缓缓地讲述植物的寒心遭遇,呵护与关爱的永恒的主题,植物坚韧的个性并非不代表它们不会死去,只是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奔赴死亡,保护大自然刻不容缓,只有学会与自然和平共处,人类才会越来越快乐。
就像爱登堡爷爷最后讲述的那样——我们都必须同植物携手共进,让世界变得更有绿意、更有野性。
植物是人类最古老的盟友。
说实话,如今的环保理念于部分人来说是微乎其微的,现代的快速生活甚至不允许人类学会反复利用,一次性物品越来越多,接着重新被抛弃于大自然中,变成了有害植物生长的废料。
我们迫害植物,剥夺生存空间,到最后重新降临于人间,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场景。
只有自己存在意识,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好。
而最重要的,不是用得更环保,而是用得更少。
我们要还给自然属于它们的那部分。
梦里见到xxx 醒来去见xxx繁茂林冠轻木 balsafuel, and lots of it.tree to tree一方攻击 对方便会展开反击Strike... and counterstrike.一旦植物成年Once a plant becomes adult,它们的能量将主要用于繁殖it can switch its/energiesfrom growth而不再是生长to reproduction.Irresistible! 无法抗拒的大王花Rafflesia这是一棵见血封喉This is a poison-arrow tree聪明反被聪明误It has become a victim of its own success.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Easier said than done.it's time to flower向着阳光一路生长if they are to see a fire lilythey need a fire get hands dlirtythere's more to this strategy than meets the eye.make the world a little greener, a little wilder.
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绿色星球》是全球首个通过沉浸式的呈现方式聚焦植物的4K纪录片,为我们揭开了这个不为人知却又和人类紧密相关的隐秘世界。
“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爵士前往美国、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和北欧,从沙漠到山区,从雨林到冰天雪地的北极,带领我们进入一个超出人类想象的世界。
不得不感叹,BBC的自然风光纪录片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
技术设备,拍摄思路和运镜都胜人一筹,而且工作人员为了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学习了各种知识、技能以及做出的各种尝试,都十分令人敬佩!
整个片子最具特色的便是拍摄的思路—把植物当作动物来拍摄。
利用延时拍摄等方法,制作组给我们展现了群魔乱舞的攀爬植物、横扫千军的亚马逊王莲、随风流浪的还魂草等等,充分地表现了生物链底层的植物们的旺盛的生命力及其无与伦比的环境适应能力。
看过这节目的人都会知道,植物并不是世人眼中的不可移动,逆来顺受,安静无为,它们拥有一切生物该有的本能,为了生存挤掉竞争对手,欺骗和引诱其他生物成为自己的养分或者为自己工作,为了应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还可以壮士断腕……不一而足。
我想,一些宗教如果是从如今这个时代开始建立并发展,应该就不会把吃素当作爱护生灵的规定来执行,因为植物明显也是千万生灵中不可被忽视的一部分。
然后,制作组凭借过硬的技术设备,带领我们前往了世界上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欣赏当地的自然风光和生态循环,也让我们见识了一些平常难得一见的多种震撼场景。
澳大利亚的山火,墨西哥沿海的贫瘠岩石岛--圣佩德罗马蒂尔岛、遍布真菌网络的地底世界……这些场景都值回票价了。
当然,片子还让我知道了很多从前并不知道的事情,例如沙漠中的绿洲,并不是长期存在的,很多时候是昙花一现的,一场雨过后,荒漠变成绿洲,植物迅速生长开花和孕育种子,随着水分的逐渐干涸,一两周内这片绿洲又会恢复到从前的荒漠样子,直至下一场雨的来临;例如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活了几千年的植物,真的太神奇了!
节目的最后的一集,讲的是人类与植物的休戚与共,升华了主题。
有几个点也是让我印象深刻。
卡西族人利用榕树的枝条的生长特性,通过人为引导,让榕树枝条成为了各个居住点的来往的桥梁,这些桥梁是有生命的,随着时间的过去以及榕树的生长会变得更加牢固!
另外就是巴西已经有人在致力于恢复消失的热带雨林,成效显著。
尽管破坏仍在继续,但是已经有人行动起来了,令人稍感安慰。
还有一个就是美国的夏威夷岛的生物入侵—绢木。
当地有一支专门的团队会定期去清除在岛上生长过多的绢木,而在人迹不能至的险峻地区,则是由飞行员开着直升机带上射击员向绢木射出特定的药用子弹来精准消灭。
虽然很用心,但是我感觉似乎花费的成本有点过于高昂了。
我不禁疑问,为什么不利用和引进绢木的生物天敌呢?
除了有趣又新奇的内容,还要称赞制作组的用心。
根据介绍,制作组用了12年的时间来拍摄这组纪录片,时间之长!
而且,制作组真的去到了世界各地去取材,甚至还自己搭了一个热带雨林水池去拍摄亚马逊王莲!
为了拍摄垂筒花,还特意向当地的消防员学习相关山火知识,做好充足准备,在消防员的带领配合下去到山火现场忍受高温去拍摄!
还有坐船十几个小时去圣佩德罗马蒂尔岛拍摄武伦柱仙人掌、褐鲣鸟和蓝脚鲣鸟,其中有些工作人员严重晕船也没有在花絮中卖惨卖累!
这样的工作精神真的令我动容,也令我反省自己。
现在能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坚持和毅力去从事自己的工作呢?
另一方面,尽管制作组也有在花絮中揭露拍摄过程中的艰苦和困难,但是并没有就此大肆宣扬,和某些别的制作组形成了鲜明对比。
没有大讲特讲,却能让人体会到其中的辛苦和乐趣,我认为这是很高明的拍摄技巧和想法,真的很不错!
尽管知道拍摄这节目肯定会很辛苦,但是我还是狠狠羡慕其中的工作人员,我觉得他们的生活、工作以及人生真的好精彩,可以去那么多地方,还是常人难以到达的世外之地,以及拥有各种各样的特别的经历,例如拍蚂蚁、睡觉、醒来继续拍蚂蚁、然后睡觉……(哈哈哈)真实的痛并快乐着,比我波澜不惊,一成不变的坐井观天的人生好多了。
此外,我觉得这个节目还对我的人生态度产生了一些启发。
花絮中有谈及,高端拍摄设备三角树是一位BBC粉丝在业余自己捣鼓制作的,延时拍摄也是自学的!
这让我对业余以及自学都有了新的认识,有时候真的,只要用心,有心,是可以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的!
节目的主持人大卫·爱登堡爵士听说已经九十多岁了,难以想象的高龄,他的状态太好了,名副其实的老当益壮!
连高龄老爷爷也在发光发热,自己是否应该适当地努力一下呢?
总之,千言万语只有一句话,《绿色星球》真的很优秀!
喜欢透过塑料瓶看海藻球和水草在阳光下吐着泡泡,光合作用的具象化,来自地球生命诞生之初的动人画面。
植物为什么从不浮躁,为什么不怕寂寞?
在漫长的黑暗中蛰伏,等一阵风一次雨一场火,匆匆过完短暂而平凡的一生又归于等待。
在漫天灰烬中破土而出的一株红色fire lily一直萦绕我心。
原来植物也会相互交流,真菌的菌丝甚至寄生的藤蔓都可以在树与树之间传递讯息。
更别说一株植物的两片叶子,也会通过叶脉相互连接。
最后一集很好哭。
夏威夷当地志愿者谈到她希望下一代的孩子们还能看到原始的植物群落,而不是成片的单一的入侵物种。
这是何等的情怀。
肯尼亚的孩子们四处播撒古老树种金合欢的种子球。
植物就是这样,给它一点空间和时间,它就既往不咎,重归旧土。
纪录片不断提到气候变化,当今最热门的环境议题。
怎么忍心看到地球的古老生物走向消亡,千年巨杉枯死,猴面包树倒坍。
影像的力量如此伟大,课堂讲义上关于气候变化危害的只言片语此刻通过影像给予我最直接的感受。
1雨林天地 The secrets of the their world have been hidden from us.New ground breaking technology前沿技术。
From their perspective,从他们的视角。
It's far from the truth.雨林物种为何这么丰富?
一棵树倒下,对于植物幼苗来说就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
竞争对手无处不在。
只有2%的阳光可以透过树冠来到地表。
藤蔓的触须非常灵敏,一直在无意识的摇动触须探索,一旦被他接触到其他植物,它会很快的攀附。
触须长满多个倒钩的藤蔓。
生长最快的轻木,夺取阳光。
叶面长满光滑的触须,不让藤蔓攀附其上。
青木的木材截面就像一个蜂巢,非常的轻,同时生长的非常的快。
笔直的树干是否代表着竞争激烈与先发制人Are lying in wait.伺机行动。
切叶蚁采集树叶喂养真菌。
真菌会上发信息告诉蚂蚁想吃什么样的树叶。
运输网络。
切叶蚁的破坏力真是太强了。
植物同样会反击,利用化学手段,树叶投毒植物成年后,能量主要用来繁殖,而不是生长。
Reproduce.繁殖Leave little to chance, 做到万无一失。
First round第1轮。
轻木一夜7次产生花蜜,引来蜜熊传粉凯氏大王花,腐尸花,世界上最大的花,直径能达一米。
长得好可怕,像张开的狰狞巨嘴正确的时节繁殖种子,可以等待十年种子等待,长成参天大树。
旋转的种子像飞虫一样飘落。
有意思。
能够分泌毒液的树木,防止被动物摧毁捕食。
但是鸟儿会吃下种子,排出的粪便含有毒液,使得周围寸草不生,毒液慢慢顺着根部到达之冠,最终他被自己毒死了。
真菌真有意思,漂亮。
各种各样。
飞舞的孢子。
腐蚀枝叶孢子除了昭示死亡,还会与水分子结合,聚集为水滴,带来雨水。
到处都是孢子。
将零星的森林连成一片。
It has yet to be seen还有待观察。
2水生世界drow them虹河苔,又称瀑布兰花。
太漂亮了。
茎分泌一种超强的粘合剂,帮助他们固定在岩石上面。
随河流旅行的植物。
水培植物,水葫芦(凤眼蓝)wet season.雨季。
Ideal conditions理想的条件。
菱叶丁香蓼亚马孙王莲,强制占领地盘与阳光,刺穿杀光其余水生植物,太残酷了清澈的水下世界,真是太美了。
绿色的微型山脉晶莹剔透的气泡不断上浮。
洪堡狸藻,借鸡生蛋,捕虫囊吸虫子茅膏菜,黏住,鲜艳的色彩,让人绝望捕猎捕蝇草,囚笼,识别猎物花朵抬高到水面,方便昆虫授粉香蒲猴子喂鱼让动物鱼类吃掉果实,进而让种子旅行 3欧洲菟丝子,寄生植物,藤蔓缠绕在其他植物茎干上,汲取营养,贪得无厌。
不同植物反过来利用菟丝子互相传递信息,当有猎食者(虫子)来临时,会释放防御化学物质。
防御系统。
啄木鸟会破洞吸取树木汁液引起死亡,其余竞争者反而保护了树木,减缓破洞速度,恢复雏菊向阳,吸收热量,吸引昆虫,昆虫获得热量反过来又帮助其他花朵蜂兰释放信息素诱骗蜜蜂交配,完成传粉垂筒花,火灾后结束地下的休眠,快速开花,吸引传粉,竞争者长出后,它们就凋零,回到地下,等待另一场大火种子喷射,喷瓜、、银白镊被灯草伪装粪便,吸引蜣螂传播种子。
叹为观止,为每一帧的细致和生命力而惊叹。
好想知道。
并且想去翻看他所有作品。
这位旁白难道就是导演吗?
技术人员我觉得真的很牛啊。
“不动声色”这样拍一个植物或者一排蚂蚁🐜,一两年。
钦佩。
看的时候常有想截图下来的冲动。
觉得大自然真的好神奇,自然的力量也很强大。
剧评为什么要多于140字才能发布。。
1.雨林天地 Tropical worlds:植物的生长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阳光、对手、天敌。
任何事物都会使一棵植物走向死亡。
最后是人与雨林的共存问题。
花絮也很有意思。
2.水生世界 Water worlds: 水里的植物是什么样的呢?
是大片的粉色瀑布兰花,是带刺的亚马逊王莲,是浮在水里的岩石,是水面的花园。
不同的环境气候使得植物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生存和繁衍方式。
3.四季更迭 Seasonal worlds: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
不同的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点,以不同的方式适应当地环境得以生存繁衍。
但相同的是,它们要把握好正确的时机,四季分明,机会稍纵即逝。
4.荒漠世界 Desert worlds: 胡杨、仙人掌、猴面包树等等,这些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演化出不同的方式来应对挑战。
生物之间复杂而紧密的共生关系在这个脆弱的生态环境中艰难地维持。
而近年来环境的变化给这些荒漠带去了新的挑战。
5.休戚与共 Human worlds: 人类与植物一直关系密切:共生,挑选,培养……环境改变,过度开发,外来物种入侵都导致了植物多样性下降。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保护我们的绿色星球,每个人都该思考和行动起来。
好的,尽管精确计算自然界中糖类和油脂的总量非常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估算来大致了解它们的规模。
自然界中的糖类(碳水化合物)全球植物生物量:据估计,地球上植物的总生物量约为4500亿吨碳(Gt C)。
碳水化合物占比:植物的干重中,约有75-85%是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淀粉等。
估算糖类总量:按照最低75%的碳水化合物占比计算:4500亿吨 × 75% = 3375亿吨碳水化合物。
这其中,直接作为糖类(如葡萄糖、果糖等)的比例较小,大部分是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
自然界中的油脂植物中的油脂:植物油脂主要存在于种子和果实中。
虽然植物的总体油脂含量较低,但某些油料作物的种子中油脂含量可高达50%。
动物中的油脂:动物体内的脂肪占其体重的5-25%,海洋生物(如鲸鱼、海豹)的脂肪含量可能更高。
估算油脂总量:陆地动物和植物:假设陆地生物的总生物量约为560亿吨碳,其中油脂占5%,则有约28亿吨油脂。
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的总生物量约为60亿吨碳,假设油脂占10%,则有约6亿吨油脂。
总计:约34亿吨油脂。
人类生产的糖和油脂糖:全球年产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生产约1.8亿吨糖。
主要来源:甘蔗(约占生产总量的80%)和甜菜。
油脂(植物油):全球年产量:全球植物油年产量超过2亿吨。
主要种类: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
总结自然界总量:糖类:约3375亿吨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纤维素形式存在。
油脂:约34亿吨,分布在植物种子、果实和动物脂肪中。
人类年生产量:糖:约1.8亿吨。
油脂:超过2亿吨。
这些估算值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可能因各种因素而有所差异,但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自然界中糖类和油脂的巨大规模,以及人类生产活动在其中所占的比例。
认认真真看的一部关于植物的纪录片,大自然真是神奇的存在,各种植物千奇百态,为了生存进化出各自的本领,原来对植物的印象是静止的,我不认为它们是有思想的,看了这个纪录片最大的感触是,植物是有生命,有思想的,是活生生的,为了生存,植物与植物之间的互助关系,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互助,真菌与动物的互助,为了对付天敌,为了繁衍他们更是进化出各种本领,令人叹为观止。
这部纪录片同样让我知道了,拍摄植物纪录片有多么不容易,一个镜头可能要花上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
仙杈寄生:沙漠中的一种很神奇的寄生植物,他们开出显眼的白色果子让鸟类啄食,鸟类的粪便连带它的种子排在仙人掌上,种子发芽伸出触角,吸在仙人掌上,进入仙人掌内部吸收水分以维持生命,第二年就在仙人掌上长出鲜艳的花,蜂鸟来传粉,再结出果子,进入下一轮循环。
欧洲菟丝子:挥舞着它嗅觉灵敏的触角,找寻年轻猎物,吸入猎物的颈部吸食营养,寄生植物是令人讨厌的植物,吸食寄主的营养,却不曾对寄主有什么贡献。
凯式大王花:世界上最大的花,也是寄生植物,没有叶子,没有茎,靠吸收藤本植物的组织中的营养长大,五年开花,花瓣呈血红色,花瓣坚硬,散发出尸体的腐臭味,吸引丽蝇来传粉。
茅膏菜靠粘液来黏住动物,用消化酶来分解动物,捕蝇草散发甜美的气味吸引昆虫,为了不白忙活,它进化出复杂的反映机制,只有多次触发到他里面的机关,他才各掌,又触发多次,它才分泌消化酶。
垂筒花:地下潜藏几十年,大火过后,在所有的花都被烧死了,它却开放了,浴火重生,吸引鸟儿来传播花粉,花期只有几个月,等到别的植物复活,它便凋谢回到地下,等待另一场大火把它唤醒。
还魂草,风滚草:在沙漠中生长要有特殊的技能,还魂草它平时像枯死了一般,这样就不会被动物吃掉,干旱过久时,遇到风,它会从根部断裂,随风奔跑,幸运的找到水源,或者遇到大雨后,他的枝叶吸收水分会焕发生机变成绿色,重新生长,当四周环境湿敷过低它便再次缩在一起,干旱过久遇到风再次踏上路程。
白环菇属真菌雇佣切叶蚁运输叶子送到它所在的地下,他通过化学信号告诉切叶蚁它想吃什么样的叶子,切叶蚁会按照的指令来寻找并运输,真菌吃饱后不断长大来供应蚂蚁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是大自然中神奇的互利关系。
希望老爷子多活几年
都是植物,催眠影像,唉😔
绝
惊叹!疯狂截图!每一帧画面都考究。特别好。BBC棒棒哒。
植物就像祖先的灵魂
都怪南美人要吃饭,非要种地畜牧破坏森林,他们不吃饭不就不用破坏森林了吗?
越加工越廉价。
植物的战争原来也很残酷。真菌,切叶蚁和大树之间的攻防大战让人印象深刻。把种子模拟成羊屎球白嫖蜣螂的劳动成果的行为让人捧腹大笑。 植物界也有真小人,一样需要勾心斗角努力求生存。但看到他们又都这么努力向阳的拼搏,让人敬畏又激励。 看到爵士几十年前同一地点的转场,又有些热泪盈眶。一辈子倾尽全力的研究,不是大爱又是什么。
拍得太美了!这运镜怎么想到的,艺术品一般的纪录片!刚看了第一集开头,竟然植物生长延时摄影能拍出动作片的质感,让人看的惊心动魄的,这个镜头切换+故事板能力太惊人了。制作组绝对是在炫技但炫得恰到好处!
看了榜单去追的,些许失望,是非常人文视角的自然纪录片,画幅美,文字也美,用自然科学的技术撷取了自然的俏丽片段,但是言之无物。从我的视角而言,完美星球精彩许多,此片更像是摄影荟萃。
喜欢纯知识纪录片 这部科技感占了一些比重 不合口味
看过之后赶紧给我的花们浇水,说点好话,以后还要多看看,要不然它们会伤心的。
无论BBC在其他方面多么让人吐槽,但在自然纪录片方面,的确是精益求精。短短的每一集,50分钟,拍摄起来,至少耗时一年以上,为了这一集,特地打造新的高科技设备,特地千里跋涉地球上的各个角落,无论是险境还是绝地。就连每集的配乐,都能给你音乐会一般的享受。96岁高龄的老爵爷也一如既往的敬业,甚至有些玩命!使我印象最深的植物,还是南非大火过后绽放在灰烬中的小红花——15年一次的森林大火,于是它15年才从地底下爬出来,开放一次,授粉、结种,都在短短的一星期内完成,然后凋零,重新潜伏于地底,静待下一次火灾,不管是十年后,还是百年后——如此精彩而又罕见的生命,怎能不让人叹为观止!
感觉看了一个世纪
2160p的视听效果yyds!
前面几集想给5星,到了倒数第二集,哦豁,图穷匕见,又开始了。就魔幻,一个吃得白白胖胖的老白男号召大家少吃肉,多吃蔬果,你倒是和你美爹去说啊,给个亚洲人种水稻的镜头是几个意思
一群专业并执着的人,给我们呈现了一场熟悉又陌生的震撼生命之旅……看过之后,我第一次模糊的感觉,或许之前对植物的刻板印象都是错误的……
神奇!
花朵在绽放,种子在发芽,延时摄影下的植物仿佛如动物一般。
结合之前读的童话分析的书,大自然的多面性在这部纪录片里彰显的如此淋漓尽致,好想把它安利给我的小伙伴们。植物们不仅共生寄生,还进化突变自我完善,但就和人一样,多样性才能更丰富,植物亦是如此。纪录片摄影一流,运镜流畅自然,真的是很前端。愿人类可以大自然中学习,反省自我,否则早晚有一天会走向消亡的道路,到时候种子(精子卵子)库也没什么用吧,如果没有适宜的生活环境的话。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