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其他观影者如何感观,我是听着貌似不错的英语,看着满屏的华人脸,配着中国特色的武侠动作,我尴尬症真的犯了。
咋滴?
咱汉语不好听吗?
闹哪样?
主演们“thief”群演们“抓贼呀”……边看边出戏肿么办?
武侠和汉语,割裂开来,不只是不习惯,还缺少那么点韵味。
我一土人看电影,评分,作自己的主。
时隔十六年,卧虎藏龙的续作青冥宝剑再度出鞘。
物是人非,李慕白在澳门和一帮香港老炮儿忙着卖萌;玉娇龙作为后母与丈夫前任撕逼正欢;早己成为豪门贵妇的俞秀莲,因为青冥剑而重出江湖,有人不禁要问上一部人都死干净了,她会不会觉得孤单,不怕,袁和平让她早年许配的孟思昭(甄子丹)死而复生。
袁和平根据李安留下的痕迹又扯出了一个完整的江湖,这个血雨腥风的江湖气势磅礴,高潮迭起,人们尚未来得及细细回味刚刚所发生的事情,另一波激战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拍打着观者的肌肉与神经,出了影院跟做了一场马杀鸡一样,过瘾!
李安与袁和平所描绘的截然不同,一个是徐志摩的康桥下荡漾的碧波,另一个则是但丁的地狱里奔腾的熔岩;一个是游吟的张楚,另一个则是撒野的崔健;李安如李清照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袁和平似辛弃疾样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在速食主义横行的今天,人们不会像十六年前那样慢慢咀嚼李慕白们的句句箴言,袁和平用金戈快马刀光剑影冲刷观众的味蕾,生鱼蘸辣根儿般的透亮爽快,三言两语,点明情节,开干!
颇有“你瞅啥,瞅你咋地”的架势,袁和平已达能动手尽量不吵吵的境界,毕竟武师出身,觉悟跟得上。
青冥宝剑的故事很简单,李慕白死后的第十八年,铁老贝勒也挂了,黑道人士炸了锅,有一个坐拥帮派的自我感觉良好的哥们儿想要拿到宝剑成为社会大哥,进而决定血洗贝勒府!
孟思昭为保武当传家宝去贝勒府挡刀,半路遇到了神奇四侠,五个人组队去贝勒府准备群殴,他们发誓绝不像恶势力低头!
五人组队是不是可以来段精彩的lol描写,但是臣妾做不到,不是臣妾词穷,而是因为臣妾根本没玩过!
这五个人来到贝勒府,正好俞秀莲也在,和孟思朝四目相对带着点儿泪花转身就逃,半夜他俩就在后院唠嗑:“你无情、你冷酷、你无理取闹”“你才无情、你才冷酷、你才无理取闹”这是琼瑶奶奶的打法;两个人动起手来,打斗半天,打入房内,干柴烈火,将遇良才,怨恨无奈惊讶气愤交织在一起,两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褪去各自的衣裳,寻回久违的激情,这是李安大大的打法;真实的情况是孟交代当年诈死是想成全李俞二人,虽然二人儿时定亲,但他知道她爱的是李,孟思昭诠释了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真谛。
后来一心想要当大哥的哥们儿排了好几波手下把小贝勒和神奇四侠干死了,后来手下被孟俞二人联手绞杀,那哥们儿亲自出马,最后被叶问陈真关羽孙悟空附体的孟宰了,江湖从此太平,最后,孟思朝和俞秀莲把宝剑带回武当准备开展一段黄昏恋。
整个故事还穿插了一个武当叛徒的儿子和女徒弟由恶变善的过程。
此片没有废话,不啰嗦,儿女情长的戏几个眼神几句对白三两表情交代而过,袁和平着重交代的是大江湖的概念,并非李安式的小猫三两只打来打去,袁和平让大侠们开团战,即便是单挑环节,也是成组的单挑,两三对儿单挑利用蒙太奇的形式展现出来。
江湖是侠气,何苦那么琐碎的言语和突兀的感情戏,像和平哥这种布局,看得就是个舒心!
请扫码关注,更多好玩精彩内容等着您那!
<图片1>
1:整部片子没有现在风行的恶搞,没有过多的商业化。
说是一部正宗的武侠片也不为过。
2:人物的心理描写,塑造也非常俱到,每一个人物仿佛都是有血有肉的。
仿佛能够托出一种江湖的味道。
即使没有看过前作,也不影响对剧情的理解和完整性。
没有给人一种剧情拖沓不流畅的感觉,安利:剑无正邪,人有善恶,江湖之道,不在神器,而在人心。。
注:本文为2月18日晚香港优先场观影后所写『卧虎藏龙:青冥宝剑』乃是十足的狗尾续貂之作,还不如不拍。
画面和动作倒是挺美,但是剧情各种缺少逻辑,生搬硬套。
剧中人物做某件事情完全没有前因后果,各种生硬没point。
剧情可以概括为,一群人非常没point的就打起来了,年轻男女主非常没point的就相爱了,老男主非常没point的就重伤了,然后非常没point的迅速痊愈了,一群人非常没point的又打了起来,年轻女主非常没point的就开挂了,反派几个boss非常没point的就挂了。。。
然后中间生硬的穿插几段关于侠义的大空话,结尾再次非常非常生硬的来一段关于侠义的大空话。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表现比较好的其实只有杨紫琼,整场电影说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也不为过。
5星满分的话我给1星,扣掉杨紫琼的出色表现,发零星也不为过。
有人说烂片是不值得写影评的,我觉得也未必。
因为有选择性地烂,主子们是买单的,比如《小时代》,它虽然剧情毫无逻辑一锅乱炖,但是俊男美女一个没落,美妆华服样样精心,郭导可是真的吃准了它的受众要的是啥。
而毫无原则的这里烂那里也烂,而且还打着前部曾经获过奥斯卡的金字招牌,有时候都把普通观众弄迷糊了,到底是我方审美跟不上还是敌方真的烂出了底线?
眼下这部《卧虎藏龙2》,它的可耻之处就在于,把前一部《卧虎藏龙》的荣光消磨得一塌糊涂,制片方算盘打得跐溜响,票钱能骗一张就赚一张。
不明真相的民众吐槽这片子时,保不齐就对朋友说,『卧虎藏龙啊?
那个烂片?
你可千万别看。
』你说李安冤不冤。
那么袁和平导演的这部《卧虎藏龙2》具体烂在哪儿呢?
首先,人物全部立不住。
片子看完我都没搞清杨紫琼、甄子丹两个人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女神和备胎?
<图片1>剧中说的是杨紫琼和周润发(李慕白)相互爱慕,但似乎甄子丹插在二人中间让这份感情变得十分为难,于是甄子丹约了第二部中最大的反派Boss戴阎王在悬崖边决战,并且故意挨了一掌掉下山崖以便骗过杨紫琼,成全她跟周润发。
喂,我读书少,你就逗我?
挨了大高手戴阎王一掌从悬崖一米开外掉下去还能伸手抓住悬崖边边的某块石头?
你这悬崖啥构造啊?
人家戴阎王可是以力气大著称哒?
随后甄子丹又为了道义(爱情?
)云云重出江湖,可时不时还是慕白兄慕白兄,杨紫琼对他也三分靠近七分疏离,看来男女之间真是自古如此啊,无法转正的备胎我们一般称之为好人。
说起戴阎王也有意思。
开篇给人的感觉这是一个所向披靡的反派,但是结局跟甄子丹打了几场之后完全没有体现出任何优势,还被迅速解决了。
这个片子的人物战斗力水平看完真的是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甄子丹从悬崖上掉下去又挂在了悬崖上,然后又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跑到自己曾经掉下去的地方练功悟道,你要说他练成了一代大师也行,但是他揭了杨紫琼发布的天下英雄招募令之后在小酒馆体现的武术造诣,与四位不知道为何都聚在这里的江湖侠士基本持平或者略高一些,而后来大Boss戴阎王的手下三下五除二地就解决了四个高手中的两个,而甄子丹又三下五除二气定神闲地解决了戴阎王。
更搞笑的是,戴阎王手下的高手到了决战时又被剧中武打水平战五渣的雪瓶搞定了。
......我都看蒙了。
其次,从导演技法上看,这部《卧虎藏龙2》每场戏与每场戏之间都是割裂存在的,完全没有说服力。
随便举一处说。
甄子丹与剧中小鲜肉魏方的师父在结了冰的湖上打斗,那场面看起来大概是接近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毕竟河面是可以站人的,并且冰块裂开之后没有迅速破碎,证明有一定的厚度。
(如下图)<图片2>然而刚被救出来的小哥魏方(也就是去贝勒府偷剑的少年),我且不问铁贝勒府中众人为啥要把他关在一个笼子里,并且放在庭院中摆着占地方(可千万别告诉我这是为了吸引那个什么什么教派的人来救他,前面杨紫琼判断了他根本不是被指派来的,又怎么会指望有人来救他),你就看他的穿着打扮,敞开胸脯,还有面部神态、呼吸、动作,哪里有寒冬的样子?!
在院子里待了这么久连一点凉飕飕冷风都没有啊魂淡!!
圈钱能不能也用点心啊你们!!
<图片3>演员就更是打酱油了,一开始杨紫琼说雪瓶姑娘眼神里全是戾气,她也确实是那么演的,看谁都瞪着眼。
但是这个姑娘吧,简直是个bug般的存在。
首先她混进贝勒府来悼念,贝勒府的小贝勒居然不知道她是谁也不去查明,晚上窃贼魏方来偷青冥剑,她一撕下蒙面大家忽然又认识她是雪瓶姑娘了,十分客气。
然后杨紫琼出于毫无说服力的原因收她为弟子,而她又一再表现出自己对笼子里的魏方有一种似是而非的男女之情,再后来她自己解释了自己对小帅哥魏方的情感,说是因为她师父兼养母苦苦找寻多年的儿子正是这个人,并且告诉他其效忠的主子是他母亲的仇敌,并杀了他母亲。
魏方,毫不犹豫地,信,了。
雪瓶迅速说他善根未断,是可塑之才巴拉巴拉。
魏方就回去杀自己的主子了。
啊,传说中血雨腥风的江湖儿女,到底长没长脑子啊。
以上都不是最要命的。
真正让我不能忍受的是这么个鬼片子非要顶着《卧虎藏龙》的名头。
袁和平是一流的武术指导这没得说,但是即使在电影圈内,也是隔行如隔山(导演与武指),没有金刚钻又非要揽这个瓷器活儿还能是为了啥呢?
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同样是袁和平设计的动作,它出彩的地方在于动作优美讲究的同时兼具了叙事的功能。
最出名的当数竹林对打的那场戏了。
李慕白(周润发 饰演)执意想收玉娇龙(章子怡 饰演)为徒,与之对打,有意教训而又保有余地。
青冥剑在李慕白的手中,是有剑气的。
李慕白的君子风范,侠客风骨,一在其人的眉宇间,二在用剑的章法上,人和剑,剑和天地,有一种彼此交融的默契与和谐,这种江湖感是很高级的,它倚赖层层深入地铺垫和无数精心设置的细节。
不仅如此,李慕白对玉娇龙的心动和玉娇龙对李慕白的试探,二者间情感的流动更是美绝妙绝。
而袁和平导演的《卧虎藏龙2》虽说打斗一样是出自他手,但是却变得十分草莽,为了动手而动手,场面也是有了,但是其中尽是说不出的平庸和疲乏。
导演这个活儿,真的不是谁都能干的。
最后来个彩蛋,上一部《卧虎藏龙》的老戏骨郑佩佩老师今天发了条微博,我相信聪明的你,一定看得懂的。
呜,还我票钱。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愚乐(likejokes),阅读更多相关文章,快来关注么么哒!
看过一个叫《武之梦》的动画短片,虚构甄子丹与李小龙比武,把两人的格斗路数还原地十分地道。
没想到有一天,能在大银幕看到真人版甄VS李,还是连续两场。
下个月的《叶问3》,少年李小龙就要出来跟叶师父闹别扭了,有没有动手暂时不知道。
反正在《卧虎藏龙2》里,两人确实是真刀真枪较量上了。
演戴阎王的李截,曾经演过《李小龙传》,是李小龙传记电影里评价较高的一部。
跟速激那一群硬汉秃子一样,李截光头不显老,依稀还留着几分布鲁斯李的音容笑貌,真怕他打着打着,阿达一声使出一个侧踢来。
这种想象中的穿越感遍布整部电影,时时在提醒我,这不是一部华语武侠片,而是网飞出品的合拍电影。
关于合拍,《卧虎藏龙》是最值得研习的案例之一,尤其袁和平就是前一部的武指。
但这部续集上马仓促,资金全花在大牌明星、新西兰搭景和武打特效这些面子上了,文化交融的里子不是创作重点。
平心而论面子部分做得不错,杨阿姨时隔15年仍有一丝风韵,甄子丹证明了自己在古装片也可以打得很好看(反面例子参照《关云长》),新西兰的原野和冰湖自《霍比特人》后别来无恙,袁八爷的武指功力未见老态,群殴、夺剑、冰湖茬架、宝塔砸四旧,都有可圈点之处,尤其是大侠溜着溜着冰刷的飞上天,宝宝看了20年武侠片,从没见过如此奇景。
只是少了个中国搭档,编过《功夫之王》和美剧《马可波罗》的约翰•福斯克,显出独木难支。
看得出弗编剧对中国文化颇有兴趣和研究,只是造诣不够。
《功夫之王》和《马可波罗》,都是西方视角看中国,主演也都是歪果仁,口味洋气一点不打紧。
而《卧虎藏龙》是中国故事,这中西合璧疗效好就没那么容易玩了。
2000年的《卧虎藏龙》,说透了道家奥义和江湖情怀,又拿下好几项奥斯卡。
能赢贯东西,很大部分要归功于两名编剧。
中国编剧王蕙玲负责把王度庐的原著提炼成电影语言,而美国编剧詹姆斯•夏姆斯则下了一番功夫,把所有可能产生文化歧义的中国元素,全部翻译或修改成西方人可以理解的,就连武打招式也做了精心加工,保证让欧美观众不会像在看虚无缥缈的超能力。
续集如果纯为迎合东方市场或取悦西方观众,也不至于陷入两头不到岸的窘境。
这个7000万美金的项目开初,就同时瞄准了两个半球。
还记得以前看80年代港片,里面的外国配角虽然说着字正腔圆的英文,遣词造句却一点也不像母语使用者,不伦不类十分怪怪。
《卧虎藏龙2》的江湖豪侠们,也给人类似的混搭错位感。
也许站在一个西方观众的角度,用一种猎奇的心态看“一群古代中国人飞来飞去打架”,更能品出足本的乐趣来。
不过,或许是之前的英文预告实在太糟心,我对成片的印象居然还不错。
虽然口型对不上,好歹不是满口译制腔的出戏台词,强烈怀疑有不署名的中国编剧参与了剧作。
“贝勒爷广施恩义,来祭拜的人很多。
”这种句子就没有一丝翻译痕迹,舒服得很。
“现在不是说故事的时候”,“那改日吧”,这种不知有意无意的网络段子,也足够博人一笑。
露馅的地方,几乎全集中在杨紫琼文艺女侠の大长句独白,有一种CW台美剧的矫情,恨不得全砍掉加快节奏。
约翰•福斯克也许不够精通中国文化,却绝对是合格的剧本医生。
少年男女斗嘴调情的俏皮话,信手拈来,什么你的杂念比头发还多,什么换个车轮子再练吧,都是神吐槽。
几位助拳的高手,围着篝火来了一段群口相声,后面又吃着小酒演了半个小品,气氛都是哈哈哈的。
其实俏皮话荤段子什么的,很少有文化隔膜,只是碍于武侠题材不能多用,看得出福斯克很克制,上一次《功夫之王》就不用憋得这么辛苦。
看完电影上网转了一圈,挺替袁和平喊冤的。
我更愿意相信,这电影差强人意之处,不是八爷的过失,包括他上一次砸锅的《苏乞儿》,编剧一栏的杜致朗三字足以说明一切。
要说袁和平不懂导演,那么《醉拳》、《奇门遁甲》、《洗黑钱》、《铁猴子》、《太极张三丰》这些功夫经典从何而来。
袁家班纵横香江三十多年,当然不是全靠拳脚兵器的。
看预告的时候,还有个地方让我哑然失笑:一把宝剑统领武林,这种过时的江湖观在21世纪怎么会有市场?
谁知竟然是虚晃一枪,开窍地瓦解了陈旧的唯武器论。
当然李截那句点睛之词说得太唐突,要不是版权所限,把古龙《圆月弯刀》的结尾改改才恰如其分:有些人,纵有宝剑在手,也是无法成为剑神的。
(文/方聿南)
当,我看到开头于秀莲被伏击的那场戏,我内心是抑或的,怎么这些大树是板树……毫无逻辑的剪辑叙事,故弄玄虚的人物台词,奇怪的取景地和布景,存在缺陷的人物设计,编剧浸淫在自己建置的剧情里,沉溺于虚空的人设情感里,作为美国佬,没有拎清国人之间由生疏到熟络需要极大情节去用心经营。
这一系列的问题根源,当<图片1><图片2>
以前看卧虎藏龙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喜欢。
只记得仙风道骨的周润发了。
那时候就不喜欢国际章。
直到看到这部续作的预告片,才觉得卧虎藏龙是多么的经典。
不看这部电影有很多理由。
主要就两点。
一个是对武侠理解的原则问题。
武器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个工具,练剑要最后做到心中有剑手中无剑的至高境界。
一张板凳都可以成为杀人利器,又何苦执着于一把剑呢。
所谓为了争夺一把剑搞得武林腥风血雨这种low到爆的主线也好意思拍出来,既然好意思拍出来了,我就只能抵制到底了。
剧情上,装死成全好基友这种设定是有多么坏心眼。
因为谁都知道,你无法跟一个死人抢女人。
理由二是选角,我丫就是讨厌小眼睛甄子丹。
其实一般对于不喜欢的电影,我是既不看,也不会浪费口舌去评论的。
因为无关。
然而对这部剧的厌恶程度能让我破天荒得特意来给差评,也是蛮厉害的
文/扎瓦多尼日本电影配乐名家梅林茂早年是个摇滚乐手,曾担任过美国电声吉他大师埃里克•克拉普顿的日本演唱会嘉宾。
梅林茂受西方音乐影响颇深,早年间热爱爵士乐与摇滚乐,上了年纪后,音乐风格才趋向于古典了。
早在1985年,梅林茂便为名导森田芳光的《其后》配乐,当年的乐迷都以能拥有这张唱片作为个人品味标签,以至于此原声一度在市面失传,成为传奇。
之后,梅林茂开始了漫长的配乐旅程,他参与制作了三十多部亚洲电影配乐,在为王家卫的《花样年华》配乐后,他声名鹊起。
梅林茂用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为《卧虎藏龙:青冥宝剑》打造了配乐。
极具东方风韵的音符与节奏,为那个武侠世界里的爱恨情仇附上了一层厚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精致、考究的武打场面配上铿锵有力的鼓点,动感十足。
与坂本龙一、久石让等日本电影音乐大师不同,梅林茂是典型的慢热型选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为日本名导铃木清顺的作品《梦二》配乐,创造出了那首著名的华尔兹小调Yumeji'sTheme(也是《花样年华》的主题曲)。
该曲的创作过程极为艰辛,据说梅林茂在创作前搜集了大量的欧洲音乐素材,并闭关了半年左右。
《梦二》讲的是大正至昭和时代美女画家竹久梦二生平的幻想,是梦二的梦与人生的交融,将他对生命的态度、生活中追求美和享乐的行为、作画的过程、与女性模特的艳遇,用想象的方式融汇在一起,复写出来。
导演铃木清顺对梅林茂的要求是,要让音乐使影片富于感官的、肉艳的色彩,并让影片散发出非理性的、暧昧的气质。
历经8次修改、3次改编,Yumeji'sTheme这首主题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首次奏响在日本的影院里。
王家卫的名作《花样年华》里,他招牌的慢镜头下,周慕云(梁朝伟饰)与苏丽珍(张曼玉饰)数次擦肩、回眸凝望。
贯穿其间的乐曲,便是这首Yumeji'sTheme。
此曲将男女主人公的暧昧挑拨得令人头皮发麻。
无论是在节奏或韵律上,都与《花样年华》极为合拍。
旗袍的裙摆,街角的路灯,还有男女演员的脚步,令那几段经典的慢镜像是人物正扣着音乐的拍点,翩翩起舞。
梅林茂的音乐不仅是周慕云与苏丽珍之间的感情交流的纽带,也主导了整部影片的走向。
它渗进了演员的眼神、动作、言语里,将原本割裂的影像,穿插在一起,使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跃然于视觉与听觉之上,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随着男女主人公的邂逅反复出现,乐曲象征了两人之间的试探与揣测——他们的爱情,是个无法言说的谜题。
王家卫对Yumeji'sTheme爱到发疯,数年后,在他的另一部作品《蓝莓之夜》里,他请到了日籍音乐家续木力,令他用口琴和吉他将该曲改编为了爵士版。
在为《卧虎藏龙:青冥宝剑》创作配乐前,影片的制片人、好莱坞大佬哈维•韦恩斯坦要求梅林茂用简单的音符表达人类的爱恨情仇,并要在配乐中制造东西方的碰撞。
因此,不同于谭盾为《卧虎藏龙》打造的流动的中国之声。
梅林茂在《青冥宝剑》中添加了不少西方音乐元素。
影片中,在贝勒府守夜的蜀中飞刀李、湘西无影镖、唐山酒癫、山东铁臂鲁喊上雪瓶(刘承羽饰)一同畅饮,这场戏里,偏爱华尔兹的梅林茂配上了一首相对轻快的华尔兹,令影片呈现出了难得的轻松、愉悦的氛围。
其后,在刻画雪瓶与魏方(岑勇康饰)的爱情时,梅林茂第一次在华语电影中使用了钢琴元素。
这在他看来极为困难,因为钢琴是西洋乐器之王,如果处理得不好,它的音色与电影里古朴的时代感会有极大的违和感。
事实上,电影中极简的钢琴音符不但没有破坏影片的厚重感,反倒没有令雪瓶与魏方的爱情落向俗套,倒是将小情小爱的若即若离挑逗得恰到好处。
此评论涉及第一部,更多的是俞秀莲人物评价,说是第二部的评论并不纯粹,且仅表达个人观点。
标题仅是尚雯婕为《卧虎藏龙:青冥宝剑》电影献唱的《为爱回来》中的一句,很喜欢,莫名的想到俞秀莲,无甚意义。
李安的《卧虎藏龙》不可否认是武侠电影里的经典,看完以后让我记住的,或者说吸引我一直看下去的就是俞秀莲。
关于这个人物,看了不同人的各种评论,无论如何,心里真是爱极了影片里的这个江湖女子。
当然仅限于杨紫琼的扮相,换个人演,就真的什么都不是了。
不提演技,当然演技也是极赞的。
杨紫琼找到了这个人物的灵魂,我只能这样说。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你就能被她代入数百年前的侠义江湖。
<图片2>有人觉得俞秀莲太隐忍,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所以输给了极性灵的玉娇龙。
但我以为不是,她有中国古典女子的道德修养,同时兼具江湖侠女的爽气利落。
李慕白将死之言——一直深爱着她,但或许玉娇龙真的触动了他内心的欲吧。
后来渐渐晓得,他们之间其实横亘的太多了,俞秀莲的人格是独立的,她也是可以为了侠义道而牺牲情欲的。
她善使双刀,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与玉娇龙一战,她的武器,刀、剑、枪、戟被手持青冥剑的玉娇龙斩断,却最终取胜。
她不靠神器,不屑于此,她相信真正的剑道在于心不在于器。
她教雪瓶:你得抛开你的杂念。
闭上眼,用心听,那枚在身后摆荡的铜钱被她反手刺中,“叮……”余音不绝。
人情练达,聪慧通透,儒雅霸气,我不知能用什么样的辞藻来形容这个我极钟爱的女子。
<图片3>所以去看了《卧虎藏龙:青冥宝剑》,与其说是《卧虎藏龙》的第二部,倒不如说是《老炮儿》的续集,甚至如果按时间排序的话应该算是前传?
(笑)第二部的糟点其实也不少,侠义的解释很刻意,所以有些插入的角色就显得很生硬,毕竟中体西用,拍给外国人看的中国武侠。
电影我给四星,两颗给杨紫琼的俞秀莲,一颗给孟思昭,另一颗给精彩的武打。
但毕竟我是冲着杨紫琼的俞秀莲看的,所以多失望倒是谈不上。
而且文戏和武戏也确实都有精彩独到之处,杨紫琼和甄子丹演技和武打好的没话说。
文戏上对青年一代魏方和雪瓶的感情刻画并不觉得出彩,不喜。
文戏上,孟思昭和俞秀莲才是第二部的看点。
《卧虎藏龙》里,李俞二人错失一生,实在太过遗憾。
俞秀莲更是悲情,痛失所爱,隐居山林了十八年。
虽心中问道,然孑然一身,岂非孤独。
她独自一人走到悬崖边,遥望群山,看过半世浮华,始终孤寂。
<图片7>俞秀莲是江湖儿女,重诺。
她说过:走江湖,靠的是人熟、讲信、讲义,应下来的,就要做到。
“昔人不愿得千金,惟愿得季布一诺,侠者感人之力可谓大矣。
”说的就是这样的人。
看着少贝勒忧心忡忡的面容,她笑道:铁府的事,就是我的事。
于是,布诰,广招江湖侠士。
她笃定:江湖虽乱,道义未绝。
孟思昭,与她有过婚约而为了成全她与好友而诈死埋名,绰号孤狼的未婚夫。
为爱归来,为义出剑。
全片文戏的高潮应该这二人重逢。
当俞秀莲看着几位为道义而来的侠客,眼神里微微带着笑意。
而那个人,他缓缓走来,从阴影里显现出模样,昏黄的光线下,他摘掉帽子,她的心突地颤动。
颤抖的声音,一声“失陪”,转身匆匆离开。
他黯然。
她说,我一直在悼念你。
她说,你这样做没有意义。
他语塞。
月下,梅花幽香,她静静听着他诈死的缘由,他的苦衷。
他在茫茫的大雪山里,参悟天地,练剑得道。
“需要你的时候你还是来了。
”“我别无选择。
”铁府一战,她与他并肩,守护腹背。
兵戈之声不绝于耳,他为她挑开两剑,相视而笑。
溶溶月色,一招致命,不死不休,是江湖。
江湖人的爱,包含着侠义和承诺。
冰面那场武打戏是极美极血性的,甄子丹足尖一点飞空而上,一拳一脚破开迎面来的大冰块,配上逼真的3D视角,真真是弥补了看《老炮儿》时候冰面茬架没打起来的失望感。
冰面上决斗完以后,紧接着孟思昭负伤,单膝跪地,俞秀莲飞身而来。
眉宇间掩饰不住焦急和担忧神色,却淡淡的道:你曾做出你的选择,我也要做出我的选择。
泛着幽光的冰湖,此时也多了温情。
至此,成了。
俞秀莲终于不用孤独终老了。
相忘于江湖,其实是很悲情的。
烟花倾城,有人相守相望,多好。
<图片6>
7分, 打戏挺好的. 过了很久很久, 能在一起也不错. 雪瓶要是不死就更好了
有调调,有美学,看着一群美国人把中国武侠拍成这样,惶恐啊。
姓孟的不是秀莲死去的丈夫吗?
卧虎藏龙 这一部就是迎合西方而已。因为真正的卧虎藏龙国内反响也就一般,只不过国外火了
【Netflix】香港武术、美国编剧、华裔演员,英语对白、新西兰取景、中国武侠、经典续集。杂糅成一部狗尾续貂之作。尤其是莫名其妙的冰面战戏毫无逻辑。将孟思昭起死回生、原著中的玉娇龙改为什么寒梅,更是愚蠢至极的毁原作。彻底失去了意境,沦为商业流水制作。浓墨重彩描写一群送人头的侠客配角,似乎表现了江湖侠义,也分散了剧情重心。其余方面还算中规中矩,无可厚非。没有特别尴尬的台词桥段,也毫无亮点可言。
守护宝剑的内容,感觉很像是抄袭《7武士》的剧情。迎合西方口味,剧情只要能讲通就好,重点都放在画面,视觉上的各种冲击了。3.5星,不难看的爆米花片。
落笔太实,基本就只能向CULT风格靠拢了。基本复制了前作的两代人,问题是露得太多,“盗剑”在前作是经典段落,但问题是为了剑而说剑,就把整个水平拉低了,动作设计最关键的也不是技术水平,而是一个想法。
我感觉挺好,有点过去武侠片的感觉。近几年的武侠电影很多都不走这个路线了吧
狗尾续貂又一例,这根本不是中国侠义道,没有一点点武侠的趣味,只是美国人想象中的江湖。故事与人物不值一提,全程柔光加艳俗的调色,更显廉价。
蹭流量拍爽片沒問題,可是一點都不爽啊。一群華人為了洋人觀眾拍了個說英語的華語電影,然後再為這個說英語的華語電影做華語配音,有點意思。
无聊到毫无特色
低估了。 很好的商业电影。别和李安这种作家型导演做对比。没有比较的意义。没有留白 没有含蓄 故事完成度挺高的 教主死都在信赖神器 被秀莲一语道破 不在神器而在人 器无善恶人有 打戏 冰面上的最精彩 但是总有种劲道不够的感觉 徒弟偸剑的一系列打斗更为饱满 其他都挺花架子 没有那么多满天飞的威亚 更多落地的拳脚功夫 但确实没一好看 梅枝穿孔好有趣 其他音乐 电影手法 确实跟1比……大远景挺美的七分担得起吧 现在有点低 1里总觉得沙漠回忆的衔接很诡异的
挺好看的啊
孟思昭不是为了救李慕白被仇人杀死了吗?
@柏林中国电影节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老外(普通观众)表示非常好看,我很无力
就是个打 打得没理由 雪瓶真花瓶 不过妞很赞 Jason Lee 在美国演反派 到了国内还是反派
扑的妈不认
拍得这么好4.8,去你妈豆瓣
甑子丹这个面瘫演员,什么角色都是那表情
作为剪指甲抠脚丫时的佐料其实还是可以的。狗尾续貂的代表作,杀鸡取卵的IP消费。王度庐的小说被改得不中不洋,尴尬满屏,他若泉下有知,也只能哭笑不得了。袁八爷近年导演的作品真是一蟹不如一蟹,不如专心做武指吧,还能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