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自己说自己颠沛流离一生 经历家道没落、国破家亡、傀儡政权、新中国成立,他是时代的牺牲品,从当朝天子贬为庶民落差是毁灭性的。
这剧主演好像是香港人,形象像溥仪但是气质不像缺少厚重感,最后共产党那转折太大,试想一个几千年传承下的帝王将相怎么可能屈于被劳教改造,大的历史事件应该是真的,真想亲眼一睹皇上本尊哈哈哈
看完《末代皇帝》《我的前半生》再来看《非常公民》,不得不说黄子华演的溥仪太好了,演技太赞了。
溥仪这个因为时代而生活不幸的人,很小便被命运安排进皇宫当皇帝,而这个皇帝只是个泡影。
当全国大部分人都在接受新思想,他被裹挟在这个紫禁城内。
大臣,奴才们都无限服从于他,可是他离开皇宫都不行。
后来冯玉祥将其赶出宫,在日本人的阴谋下来到日本的底盘,甚至最后来到满洲当上了日本的傀儡皇帝。
其实真的理解他做出的行为,虽然很难受。
他当时的视野比较狭窄再加上日本的可以营造还有从小到大对封建王朝的熏陶,周围大臣的所谓忠诚,让他坚定着自己的伏笔道路,来到日本。
而这一切造成了婉容、谭玉玲等人的集体悲剧,当然包括溥仪自己。
非常公民里的溥仪的善良,直击人心,他始终是温柔的,可惜生活的这一切压力有时候也会让他做出一些不是很好的事情。
所幸经过改造他慢慢变好。
认识了李淑贤,原本我以为李淑贤和溥仪真的很相爱,但在非常公民里面,营造出来的淑贤,给我的感受是她不理解溥仪,只是碍于国家政治任务没有离开溥仪,但也不得不说至少她还是很疼爱溥仪的。
但这终究都敌不上玉玲对溥仪的爱。
电视剧中的玉玲,短短的头发,单纯无比,会用心去想溥仪的难处,去了解溥仪喜欢的蚂蚁,最后甚至为了溥仪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多希望玉玲没有死,那么也许溥仪和玉玲就能很好的生活了吧。
在看之前,和看之后,我都不能相信戏里的溥仪的扮演者,居然是个香港演员。
他演的太犀利了,入木三分,我震撼地不知该如何反应。
当然,其实我看非常公民,也是因为他去的。
唯一的遗憾是,国语配音太烂。
可以说我严格吧,我对配音的要求很高,看到这样好的演技配上这样平板的声音,多少还是不能接受。
他演得这样好,而他应该可以走更远。
小时候看剧就对这部印象很深,一是它的片头片尾契合剧情又很好听,二是男主神形兼备,用导演的话来讲就是长了一张颠沛流离的苦命脸,也许演丧剧的最高境界就是即使你做了伤天害理的事也依然令观众心生怜悯,而不是觉得讨打矫情装可怜。
《非常公民》这部剧很有《少年天子》般的“致郁”神韵,剧中并没有什么宏大的场面,唯一的一组多次出现的长镜头便是群鸽飞掠而过后,包括钟鼓楼在内的沧桑的北京城,奠定了时代变迁之下厚重而苍凉的总体基调。
《少年天子》,描摹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福临理想破灭的人生悲剧,“攀不过紫禁铁臂高墙,枉我是万人之上”;《非常公民》,则刻画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封建帝制下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他不愿意离开紫禁城,却不得不在不同的囚笼里辗转,半生颠沛,一世囚徒,“金枝玉叶的结局也只是 飘 漂浮不停”。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开启流亡生涯)一首一尾,可互为镜像,如同油画,泼洒出一个封建集权高峰的帝国即将到来和行将崩塌之间最为厚重而苍凉的底色。
福临与溥仪都是处在时代的煌煌巨著行将翻页时那个风口浪尖上的人,一个是迫不及待要开启新的篇章,一个却固执地停留在泛黄的旧页,革新者总受怨恨,守旧者终被抛弃,但无论意图革新还是守旧,他二人都失败了,一个毁灭了自己,一个埋葬了帝国,咀嚼不尽的唯有各自的内伤与悲辛。
“我自己的事情,我凭什么要和别人商量?
凭什么?!
”“我很怕,我怕国家的事我做不了主,就连我自己…我都做不了主…“
此生最恸,事事不能自主。
与福临不同的是,福临有自己以仁治国,满汉一家的政治理想,而溥仪并没有什么坚定的意志或理想。
他想过留洋张目,又被规矩困住,在宫里,在天津,他都是个“无事忙”,嘴上说着那些复兴清室的虚无愿景,实则四处游玩,体验各种新鲜东西,真有几分当代青年“假努力”的样子。
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便只有把“复国“当成追求,却四处求靠,妄想得到外力的助力而不付出任何代价。
紫禁城-张园-伪满皇宫,辗转于不同的牢笼之间,始终是个任人摆布和利用的可悲囚徒。
“有些时候我在想,什么东西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是满洲国的江山?
那不是我的,是日本人的;是光复清室的大业?
可能只是个梦,一生都在折磨我。
”《少年天子》用真实刺心的笔触描摹历史,它不讳言上位者的虚伪残忍,皇帝的多情自私,改朝换代之季尖锐的政治矛盾、民族矛盾,也借助皇帝的情感生活折射出后宫一系鲜活女子被宫廷吞噬、埋葬的命运。
这是一部从后宫着眼却超脱了后宫的神剧,从男性视角可看顺治与太后群臣朝堂博弈,女性视角可看宫廷对情感和人性的扭曲毁灭,在立意高度和戏剧创作上都基本做到了无可挑剔。
《非常公民》侑于毓钺在内的几位编剧能力和立场所限,在政治方面的描绘以温和居多,对溥仪政治无能的表现多用黑色幽默式的调侃,少了些尖锐对立面的揭露,对伪满时期溥仪身边日本关东军吉冈的刻画,比如不识宝贝,将溥仪送的西北货当宝;夸口柔道胜于中国武术,却被溥仪身边的侍卫打得灰头土脸;都有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的意味。
这部剧的可看性更多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上,个人认为可堪媲美《少年天子》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效果,是对生命价值的追问,也是对具体个体的同情。
本剧并未粉饰溥仪是一个政治无能、情感无能、生理无能的“三无”男人,他前半生以皇帝的标准要求自己也要求别人,封建帝王的婚姻是怎样的?
对后宫可以宠,但不能爱。
溥仪也是这样对待他作为皇帝时娶的四个女人,并将其视为理所当然。
遗老遗少的鼓动让他和这个行将就木的帝国一样成了一个“僵死的男人”,还欲拖着走近他身边的几个女人一起为之殉葬。
直到最后,他作为新中国的公民,来到文绣的坟前,看着破败不堪的坟茔,才终于道出了多年心声:“我娶了这么多女人,却从来不知道她们在想什么……她们都恨我……”可悲的是,每一位女子都不是溥仪想要娶的,然而他却不得不在各种人和势力的安排下接受一段又一段婚姻,新中国下还要在组织的关怀下找老伴儿,也是不胜唏嘘。
淑妃文绣是本剧第一集第一个镜头就出现的女子,她接受了民国新式教育,喜欢胡适之的白话诗,有位青梅竹马的恋人,但还是在自我和家族间选择了妥协与牺牲。
容忍了改后为妃的屈辱,忍受了溥仪的无视敷衍,巧妙回击了婉容的刻意刁难,文绣以贤妃自我标榜,时常拿出班婕妤、徐贤妃的榜样来,劝谏溥仪,把他复兴清室的“理想”当成自己的“理想”。
然而溥仪并无太宗雄心,却有成帝贪玩之性,对文绣的忠言逆耳便更加不胜其烦。
在天津张园同一个屋檐下不得不朝夕相对的日子里,文绣终于重新开悟,她过的是一种精神虐待的日子,溥仪剥夺了她的独立人格,甚至还要剥夺她死的自由。
她继续和溥仪生活下去,最终将丧失为人的尊严。
文绣离婚的这场戏无疑是这个角色的高光,当溥仪以“我为人处世的标准就是皇帝的标准,我没有错”为辩解时,文绣反击“那是因为皇帝的标准建立在你皇帝的快乐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我们的快乐之上!
”我不禁想为文绣的觉醒击节赞叹,到今时今日,大清已经亡了,却还有人在留恋幻想着封建帝王的身份和特权,以此为荣耀,并觉得服从和驯顺的妾妇之道是理所应当,这不就是辜鸿铭所说“诸君的辫子还留在心中”吗?
皇后婉容是一个接受过西洋文化洗礼的摩登女性,她本来抗拒成为皇后,但在教堂偶遇溥仪兄弟,并听到他也向往教堂的西式婚礼的时候转变了态度。
她以为溥仪是个和她一样接受了西方思想的开化的人,并一直幻想着能够和溥仪一起留学欧美。
但是她想错了,溥仪不过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确实在兴趣爱好上和婉容很有共同语言,但他同样会在婉容抱怨太监不文明的时候出言呵斥;将文绣离婚之事迁怒婉容,认为是她做皇后不贤;会在动荡之时将她像个物件一样抛在脑后。
她终于在日复一日的情感消磨里意识到溥仪根本就不是她在少女时期幻想过的罗曼蒂克的对象。
溥仪专门为婉容准备party和惊喜,这一幕我记了很久婉容被“皇后”的名头画地为牢,她没能像文绣一样勇敢地逃离,她在鸦片的迷雾中颓靡了精神,在与侍卫的偷情中释放情欲,只有在她渴望的爱情和精神毒药里她才能获得几许偷来的温馨。
那个爱她的侍卫被日本人杀害,她生下的孩子被扔进了锅炉,溥仪告诉她是因为她吸食鸦片,所以生下了死婴。
婉容在这样的精神刺激下终于疯了。
当日本投降,伪满洲国覆灭,婉容流落在土匪窝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她的健康已经被鸦片吞噬,但五官依然精致美好,她在李玉琴的怀里控诉自己的父亲,为了一个虚无的爵位害了女儿的一生。
宫廷对女人的戕害是无尽而令人绝望的,婉容曾经是那样生动鲜活的存在,她在临终之时的所思所想或许就像京剧《锁麟囊》的经典唱段一样:一霎时把七情俱已味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
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
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谭玉玲是溥仪在伪满洲国时期出于应付日本人的考量而选择的女人,谭玉玲姓他他拉氏,这个姓氏曾经出过一位著名的后妃——珍妃。
谭玉玲年轻娇憨,入宫前就为自己立下了教科书级别的flag:希望能够做珍妃。
她确实是本剧沉重风格中的一股清流和调剂,也确实像珍妃一样慰藉了在日本人控制下压抑的溥仪的心灵。
当她一脸天真地说“或许您的前生是一棵树,而我是那个走累了的旅人,恰好在这棵树下歇脚,享受了树荫的关照”,溥仪在那一刻神情中流露的柔情是真的被她所打动了吧。
溥仪同样谙熟佛经,也许他那时想到的便是佛经中所说“有女子化身石桥,愿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为阿难尊者从桥上走过”。
谭玉玲对溥仪也许就像片尾曲中的歌词:“有些时候我想抓住那一闪而逝的流星,去照亮我渴望共鸣,沉默的心”。
溥仪对她的念念不忘其实是建立在她的无条件服从他和依靠他的基础上,她做到了一个宠妃和贤妃的标准,却模糊了自己的个性。
谭玉玲同样也迎来了珍妃的命运,在22岁时被日本人所害,彼时溥仪未在身边,她在临终时挣扎着到第一次见到溥仪的地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向老嬷嬷透露了自己的小心思:“我到这里从来都没有见过皇后,听说她很美,您说在皇上眼里到底她比较美还是我比较美呢……”可叹红颜薄命,终究没有自己。
李玉琴是在伪满洲国行将覆灭之时入宫的,她出身草野,又无文化,与溥仪本无任何感情基础和共同语言,所以后来溥仪接受劳改后也就和她离了婚。
只是剧中虚构了那十年开始,李玉琴为了自己的安稳生活找上门来,强逼已经重病缠身的溥仪为她开具她不是伪皇妃而是被压迫者的证明;而溥仪出于惧怕重新清算伪满洲国的罪恶,坚决不开证明;而最终在总理说话之后,溥仪吃到了定心丸,终于松口为李玉琴开了证明。
这一番身心俱疲的拉锯战,折射出的并不能说全是人性的自私,恰是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无奈的真实。
剧中没有演溥仪被抓住审判的细节,直接过渡到了回到新中国接受改造,成为公民。
这段戏份非常具有年代感,逼仄的四合院,鸽哨的响声,邻里之间七嘴八舌家长里短,乃至侧面展示的特殊的十年……是现在的电视剧刻意做旧也营造不出的氛围。
溥仪的生理缺陷让他抗拒婚姻,但为了表现组织的重视和关怀却一定要帮他解决个人问题,他选择了身为护士的李淑贤却不敢坦白生理缺陷,婚后李淑贤因此与他龃龉吵闹,可人前却还不得不强颜欢笑,回应各路记者“你们的婚姻是否幸福”的问题。
也许只有在和蚂蚁交流的时候,他才会感觉到属于自己的自由的空气。
本剧的开头是溥仪和太监一起在紫禁城墙根下看蚂蚁搬家,到剧终仍旧是白发萧瑟的瘦弱老者蹲在树下看着蚂蚁爬来爬去。
胡同里窜出一群孩子,他们欢闹着跑过老人身边,不会知道这个干瘪瘦弱的老头做过皇帝,做过战犯,也渴望过并努力做一个普通的人。
逝去的终将变成历史,没有人能够逃过时间的审判。
从前最不喜欢看的就是历史剧,但是自从看过朱元璋和非常公民,改变了我的看法。
首先从剧情来说,本部电视剧引起了我对溥仪本人的兴趣,他的一生经历,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
以前只是知道溥仪是个叛徒,是个末代皇帝。
看过本剧,更加客观的了解了历史,他是无能,他是没有主见,可是他也很无奈,自从三岁进宫就注定了他当傀儡。
他喜欢玩,喜欢浪费,不喜欢女人,胆小,没有主见,无能,就像婉容说的,连两个后宫女人的事都处理不好,还复哪门子辟啊。
可是他又能怎么样?
大臣只会拍马屁说好话,他被日本人软禁,又能如何?
他不想取老婆,日本人逼着她取,他完全没有自由,完全没有皇帝应有的权利。
这个傀儡做了太憋屈了。
婉容作为皇后来说,心眼好小,都容不下一个文秀,到了后来,挤走了文秀,也使溥仪越来越不喜欢她,两人没有同房,渐渐地就出轨了。
文秀,哎,最可悲了,得不到皇帝的爱,还受婉容的欺负,没有地位可言,提出离婚一开始还不准,离了婚之后生活又贫穷,一辈子活在了溥仪的阴影下。
谭玉玲,算是深得溥仪的喜爱了,最后被日本人害死,溥仪也很难受,连一个贵人也保护不了。
李玉琴,我都不知道她到底是个什么人,总是一惊一乍的样子,苦苦等了溥仪十几年只想有个孩子,最后知道他不行,又被害了一辈子。
最后,溥仪沦为战犯,在党的教育下接受改造,说实话,真佩服共产主义的改造,竟然可以把一个曾经高傲自恃的皇帝改造成一个乖乖孩,呵呵。
哎,这些人啊,都是宫廷的受害者,帝制的受害者!
李淑贤,我呸,自己不过是个妓女过来的而已,你凭什么去要求溥仪这个要求那个,又嫌弃溥仪丢三落四,什么都不会做。
溥仪对李淑贤够好的了,他自己本来就是皇帝,某些事情做不好做不来是很正常的,为什么不抱着宽容的心来对待他呢?
不过到后来幸亏还算好,没有和溥仪离婚。
哎,后来开始觉得溥仪很可怜啊看过本剧,后来就引发我去看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从中了解到很多溥仪自己当时的看法和想法。
是本好书。
从演员来看,黄子华,蒋雯丽,秦海璐,演了都很好。
尤其是黄子华,以前看过他演的状王宋世杰里的赖三,没想到他演戏的路子挺宽阔的嘛,很不错,演了很逼真,把溥仪一些无奈,愤恨,心痛的感觉演了很到位。
如果溥仪还在世看到有人可以演自己那么像,他会很欣慰的。
那个婉容的情人李队长,就是曹磊,哈哈,挺帅的呀,尤其是他跳那个什么舞的时候,很MAN,很阳光,很健硕。
之前看了10集实在不忍心看下去,这不是一部可以看到任何精神依托的剧,里面也没有英明神武,暗战交锋,它只对一个悲剧人物娓娓道来,而这个人物还是子华演···据知大多数人同我一样不忍心看下去的,但子华20年栋笃笑娱乐圈血肉史2很郑重的介绍着这部子华认为他最打破地心引力的角色,于是硬着头皮看下来看到中间十几集时候你已经看不到子华或者子华以往的音容相貌,看到的就是软弱窝囊,被各种势力绑架各种政治立场角力的牺牲品,同时又逃不出自身的劣根性的溥仪,这个复杂的符号般的人物。
子华的演技有口皆碑无需赘言,但当年这部戏“唔收得”,可是看过的人都两个说法:1很好看;2溥仪是黄子华演得?!
这个评语我看作是肯定了,个么点解“唔收得“?
黄生在《娱2》里有他超凡自嘲的解释,但我却觉得貌似片子剪得很成问题,前半部分经常出现欲言又止突然转到下一场没过渡不说该有配乐的时候只是换了分镜···对很多人物及特殊历史背景环境地点不交代清楚的不负责任态度都造成前半部分残缺般的囧状,基本是在靠男主女主的演技撑场看到20几集整部系的节奏终于出来,该有配乐的时候终于有了,剧情交代人物刻画较前半部用心细腻了很多,真正风生水起了起来,溥仪玩味的珍品以及随手赏赐给下人的动作,要赏给小明子和二嫫东西本来拿出大包箱之后又换成小小的还小心藏好的细节一下子使溥仪活脱脱跳出来,让观者对人物的因性格环境等等等原因而做出的事尤为感同身受。
还没看完,继续去了p.s.看完补写····后面太悲催 悲催的我快疯掉那种···具体实在不想写 看得都难受就差把眼泪勾出来 不敢写啊我觉得形容溥仪已经不能用可怜了 级数太低 悲剧这词就是为形容他而造的···
许多时候 一个人的童年对未来的影响很重要 自由缺失父辈陪伴的溥仪尽管在陈师傅教导下有了善恶是非之分也懂得了帝王之道 却依然没有驾驭群臣掌握天下的能力 无奈处于王朝末年 即使是雄才大略的圣主也难力挽狂澜 风雨飘摇不是一朝一夕 命运就是这样的开玩笑 没有公平与不公平 溥仪一生的行为 不难看出 他是一个胆小懦弱非常单纯但又不敢做亡国之君的善良的人 强加的重担根本是翻不起来的 懦弱不甘企图恢复祖宗家业 给满洲人民造成了沉痛的伤害因为懦弱 不敢大义 不敢死社稷因为单纯 相信别人 听信郑孝胥投靠日本建立傀儡国因为胆小 受制关东军淫贼 奴役满洲人民 也是因为善良 侍卫私通皇后 天大的绿帽也没有杀死侍卫作为帝王 家国天下 难以左右 尽不如人意电视剧侧重讲述溥仪一生当中的五个女人 家 不是一个完整的家国 一个支离破碎的国没有享受过一天皇帝的该有的生活 尝遍了一普通人永远体会不到的痛苦 五个女人 原配的婉容和文秀属于包办期间 无从选择 与婉容之间也有过短暂的快乐 其乐融融 第三个谭玉玲该是溥仪最喜欢也是最能体谅很喜欢溥仪的 真的太可惜 第四个李玉琴就是无可奈何 本土旗人 土生土生的当地人 没有什么文化有事没事还能整两句二人转 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啼笑皆非 最后一个是李淑贤 晚年的皇上玩浪漫沟女 不能人伦很是可怜 身为男人 这种痛可真是难啊溥仪是坏人吗?
很负责任的说他不是 溥仪是好人吗?
也只能说是个善良的老人溥仪没害过人 由始至终 之前从主观角度上是这样 但是不得不说很多人是因为他带来长久甚至一生的不幸溥仪到晚年也是一个单纯的人 尽管他有很多小心思 溥仪属于一个时代的符号 在历史的巨轮下淘汰的一个制度象征 不仅仅是大清皇族的重担也是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终结 被改造 多么可笑 输了的惩罚还得是被当做第一号改造人展柜欣赏公民后的溥仪最是凄凉 身份的转变是无可奈何的 心里上的转变是致命的 不同于普通人的际遇 从至高无双的天下主人到落地改造 唯唯诺诺艰难过余下的日子苦命人真的苦 一辈子身不由己 所有事有心无力 身份如是 承受了最后的帝国最后的王朝 公民后的溥仪最是凄凉 身份的转变是无可奈何的 心里上的转变是致命的 不同于普通人的际遇 从至高无双的天下主人到落地改造 唯唯诺诺艰难过余下的日子 连饰演溥仪的黄子华都说一共三十集二十几集都是身不由己 剩下的那几集还没有自己 导致演员代入角色太深一度抑郁黄子华真的演的特别好 抛开小成本忽略的很多细节简单的服装道具愚蠢的配音 华神真的就代入了溥仪的形象 就外形和传神当之第一人 演出了溥仪的懦弱自私无可奈何 晚年实在凄惨 看了让人悲悯
很多年前看过这部连续剧。
暮然回首,原来溥仪就是我现在迷的死去活来的黄子华大人。
biang(脑袋撞上金属物的声音)。。
印象很深的连续剧。
几个演员,黄子华,蒋雯丽,秦海璐都演的很好。
那时候觉得蒋雯丽惊为天人啊,后来看到立春都傻了。
再后来写中国近代史的作业。
我决定写溥仪,放到动荡历史的大环境里面,夹杂着他的个人经历,研究他和五个女人在一起的心态。
写出来自己觉得蛮好玩的。
可惜那个作业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写这篇影评的主要目的:顶子华啊。。。。。。。。。。。。。
最近,一个偶然研究上了这段大清王朝的历史,也是通过一个纪录片偶然了解到了溥仪这位末代皇帝,以前真的很少有听过这个人说对于我们这代00后来说,第一次了解这个人还是美国电影《末代皇帝》,当时也就随便看看没什么特别大的了解兴趣。
看这部剧之前也看了很多其他的陈道明版的电影版的,这个是最后一步,看完以后真的是想说:好,好啊,演的实在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00后,我真的后悔呀,这么好的一部剧,自己直到2024年才发现了它,并且花了两天的时间才观看到这么好的一部剧。。
2000的剧,既然都能拍的这么好,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却越拍越差了呢?
我真的是相见恨晚,特别是这个男主角很像溥仪,非常非常的像,没有看这部剧之前,我根本就不认识这个扮演者,听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但是剧中很多其他人物,比如说皇后的扮演者以及文秀的扮演者,还有谭的扮演者,我全都认识,没想到她们都还拍过这么老的剧,有年轻的时候我,我看到她们的剧的时候,她们已经是只能扮演阿姨或者妈妈的角色了,印象也只停留在他们中年的时段,特别是皇后的扮演者,如果能选一个年轻点,再漂亮一点的秀丽一点的女演员就好了,你这样的话,跟皇上以及李忠会特别有CP感。
男主的扮演者,有时候截图截到了一张,不看他上面的额头,就完全很像溥仪,特别是他那个凸出来的嘴唇,还有他演出了帝王家的身不由己和无奈,归根结底,我就感觉就是执念太深,他想做皇帝的执念实在是太深了!
所以导致他才会非常非常的痛苦,他的身边人没有一个能理解他,他说纹绣双标,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特别是他跟初次相见谭玉玲他在玩蚂蚁,其实我能看得出来皇上心底里面就是一个爱玩的大男孩,但是没有办法,表面上就是要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傲娇的皇帝的样子,其实所有人都仿佛对这个皇帝的位置一点都不在乎,仿佛真的就只有他一个人在苦苦支撑着这一切,当初说想要退位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愿意来承担这个位置人家都只顾着明哲保身,正道有了一天皇帝退位了,全都还不是带着自己的利益都跑掉了树倒胡孙散了,很多一些老臣苦苦生生说要什么光复大清复辟大清,实际上只会嘴上说根本什么都没做没有任何用。
真的只有溥仪一个人,为了复辟而在努力,可能只是站在他的角度,他觉得他自己真的是很努力,但实际上这真的是一条错的路线,但是他又能怎么办呢?
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人都说他是个走狗,是个卖国贼汉奸之类的,但是这部剧很好的,把这个人物的各种性格无奈,孤独以及那些无以言表的一面给表述了出来,所以说溥仪他到底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呢?
就连他自己也说不明白,他虽然一直说自己是个罪人,但是他真的是十恶不赦的那种吗?
可能其他的相关影视剧看了会给人一个大概印象趋势,像陈道明那一般,我就觉得他这个皇帝很无能,很懦弱。
但是这部剧看完以后我就能很好的理解这个人物的痛苦了,站在这位皇帝的角度看:从小没有父母的疼爱,早早被送进宫这么多礼仪,这么多规矩,每天都要学习学这学那的,还要有各种的限制和束缚,不能像一个平常人家的孩子一样快快乐乐的,在该有的成长发育期的年纪还被宫女给害了,落下了毛病,皇宫是他自己的家,不但不能出去,还被囚禁了,后面还被人赶了出来,关键是连祖坟都给人刨了,这是个有责任感的人都不能忍。
身边都是一群只会说一些好听话的垃圾大臣半点屁用都没有,连一个陪着自己玩,陪自己说真心话,了解自己的人都没有是多么的孤独,这种感觉真的深有体会。
什么事都决定不了,没有亲情没有爱情没有友情,无论做什么都身不由己还被人控制。
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他作为一个皇帝,竟然只能在伪满洲皇宫的走廊里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跟蚂蚁玩,而且玩的还跟个小孩子一样,那么开心,当时就觉得挺可怜的,一个莫大的皇宫,就像是一座牢笼豪华般的牢笼,把他们囚禁起来,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谭贵人,我能感觉到他们是真的很真心相爱,也被日本人给害死了。
每天都过着那种可能自己随时随地会被杀掉,有苦说不出神经紧绷的高度状态,这种生活有什么意义?
如果是我,我肯定会疯掉护士早就自杀了。
有的时候真的不明白,这样的生活过着有什么意义?
根本没有人在不在乎什么大清的复辟只有他一个人在乎,在我们的观众以及上帝视角看来,好像只有他一个人在那里折腾,其实,在别人看来,这只不过是一件小事,完全没有人在乎这事,在他自己的眼里就看得无比无比的深重,仿佛就陷在一个泥潭里出不来了。
所以就是执念太深太深了。
身边真正能跟他站在一起,完全有这种复辟大清帝国的伟大壮志的人一个都没有,婉容、纹绣都也不相信日本人,谭虽然能陪着皇上让她开心,但对于这种政治大事也不懂,李玉琴就更不用说了完全也不明白,弟弟普杰都娶了个日本女人,差点害死他的命,他应该知道日本人在了后期根本就靠不住,连一个渔民及刚安直都能骑到他头上来,所以他到底在苦苦支撑一些什么呢???
年轻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血气方刚坟被人挖了所以想要报复国民党政府,后来呢?
越到了后期,却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身不由己陷进去了就再也没办法逃离了,他觉得他过的很惨后面有人说他胆小,懦弱无能,昏庸贪生怕死。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看:人民过的水深火热,被日本人强行杀害剥削,这个是所谓自己国家的皇帝,竟然还帮着日本人一起来剥削伤害自己,他们住在大大的皇宫里,享受着一切高贵荣耀的最高最好待遇,穿金戴银,大鱼大肉,人们苦不堪言。
所以到底谁错了呢?
婉容错了吗?
文秀错了吗?
溥仪错了吗?
可能溥仪有的时候也经常会在想他到底哪里做错了。
可是他始终想不明白他这个想要复辟大清,再次成为皇帝的执念烈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口口声声说我想要当皇帝,可是他根本就不明白这个皇帝背后的意到底是什么?
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就像一国之父一样,最大的希望就是百姓安康国泰民安呐!
做了这么久的皇帝梦这么深的执念却根本活不明白。
你成为了一个皇帝,如果是建立在无数中国老百姓,血汗泪之上的,那这个皇帝当了有什么意义?
你的子民不能幸福安康,还被别的国家不停的侵略剥削,反而一点都看不到做什么都无能为力。
最意难平的就是谭玉玲,那天晚上深夜看后面几集跟谭玉林的剧情,我真的是好一顿哭啊,小李琳以前这个角色我只在百万新娘里看到过,这部剧里,她唯一一点让人很奇怪的就是,为什么老是要自言自语的说话?
这种表达方式就很奇怪,可能是想要排除这个女孩的天真可爱活泼,但是这个表达手法就没必要老是让他一个人对着蚂蚁或者对着空气自言自语的,那就很奇怪,仿佛好像有神经病或者精神分裂一样,老是一个人自言自语,对着空气说话,这个拍摄手法很奇怪,其实要表达她的天真可爱完全可以,比如说用那种内心独白之类的表达出来,没必要搞得好像他精神分裂或者有重度幻想之类的。
总体来说确实是演出了那种对皇帝的深爱,为什么皇帝爱她?
因为她事事都顺着溥仪,贴心分忧解闷,温柔乖巧不惹事。
后面也能感觉到,溥仪爱谭玉玲甚至比爱李淑贤都深,一开始我觉得后面那些,改造之后放出来和现任妻子的那些没必要拍,就感觉很难受,因为那个妻子的扮演者是都挺好里,苏大强的老婆赵美兰,对这个女人有一种滤镜,看到她就感觉像是,想到了她重男轻女骂苏明玉的那个镜头,看这部剧就像看到了年轻时候的他,还以为溥仪要成为第二个苏大强,后面有的时候感觉也是有那种很强势的态度。
给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两夫妻面对记者的镜头采访,其实已经吵过架了,表面上还是要装作一副很和和睦睦的样子,说自己过的很幸福,很深爱对方。
其实真的是这样吗?
就像我们在网上能看到的那些照片新闻资料,最后放出来的溥仪和他的妻子李淑到底过得怎么样?
很可能真的只是一地鸡毛,只不过能让我们看到的只是拍出来的表面而已,所以说他内心深处真正爱的是谭玉玲。
这部剧对于李玉婷这个角色也有一点丑化处理,可能是为了,是剧情不那么悲惨化,给他加了很多喜剧处理,这里可以推荐一下有关李专门的一部电影《最后一个皇妃》拍的特别好,而且剧情的内容反而很生动有趣,比这部剧对李玉琴处理的好很多。
这整部剧对皇后无感,可能是因为年代的关系,看这个女演员的戏,大部分都是停留在中年印象,看他演的婆婆妈妈多了,无法把她带入婉容来看,但是这个历史人物确实是很惨的,同时很佩服文秀,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生活。
还有就是这部剧的男演员被他圈粉了,以前完全不认识他,现在觉得演的真的很好,甚至个人形象比陈道明那个版本还贴切,包括他这个表演神态,各方面都很贴切,演出了,做一个皇帝君主各个方面很复杂的情感。
最后概括总结一下:作为一个皇帝,在我看来,他也只不过是一个爱玩蚂蚁的大男孩,对于他来说做皇帝这个执念太深,其实,在大环境角度下来看,这也只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中国人为什么要遭遇这么多的苦楚废了大清王朝,就是为了让这种身不由己的悲剧不再发生,为了让那种连面都没有见过就逼迫在一起的婚姻废除,溥仪的人生悲剧又痛苦,所以人民才要推翻最后一个大清王朝,让这种提心吊胆,身不由己的痛苦和悲剧不再发生啊啊啊啊!
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他们也只是成了历史的牺牲品。
对溥仪来说执念太深了,如果当时他学会放下就好了,就像当年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能被特摄,而是一心好好改造结果就被特赦了,执念会毁了一个人,然而,如果学会平心静气的放下,好好的走好当前的每一步路,没准结果就水到渠成了。
珍惜眼前,学会放下!
同时也告诫自己。
记起小时候还在读小学的某一个假期,无意间追起这部剧,当时年幼无知,只是觉得演员的表演很到位,故事很曲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让我对溥仪这位末代皇帝有一个真正的认识。
小孩子当然什么都不懂喽,只知道爱一个人就应该单纯直接,不应该有任何的套路。
直到现在都不太敢重新回看这部剧。
PS:黄子华,一位好演员!
现在我会慢慢重新看回这部好作品。
看完了,虐翻我了!
溥仪的一生都在经受背叛,失去,可怜他从小都没有得到过正常的生活,好在人生尽头的那几年,有一个人可以依靠,有周总理为他说话,也算是一种慰藉了!
周总理好人!
我要去补书了,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记得最后,白发苍苍的溥仪在街道上走着,一群白鸽飞过……
挺好的题目,挺好的构思,挺好的演员,却是很差的导演、牵强的剧本和样本戏似的群众演员。。。糟蹋了好题材 不过当初还是坚持看了,并为这些人物经历的历史变故所感怀。。。
小时候看过,黄子华演的很好,对秦海璐的文秀有点记忆深刻,反正很虐啊,溥仪就是彻头彻尾悲剧人物。
得亏那时候没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然这皇帝很有可能被做成标本去申遗啊
黄子华演得一点港味也没有。
怀念当年的导演编剧演员还有当年宽容的环境,或许以后的人都看不到这样的好剧了
三集弃,不是这个剧真的不行,表演上算是可圈可点,蒋雯丽虽然不像婉蓉但好歹演出了一个活泼的性格,秦海璐虽然形像上更贴合婉蓉,但表演不是盖的真的演出了一个内向的文绣(看过她演榴莲飘飘就会相信她本身性格不像文绣了),黄子华也比较神似溥仪和坏鬼皇帝的形像,然而偶不喜欢这段历史,非常不喜欢
溥仪的一生,似乎一直在失去,然而,到最后我们发现,其实,他什么都不曾失去过,就在平平淡淡,简简单单中,他实现了他自己。
演一个王朝的句号.在我这里是感叹号!
去年底就开始看了,中途一度弃剧,这两天才想起来刷完后十集。一直对这部剧欣赏不来,一部分原因是制作不够精良,配音出戏,主要的是基调灰暗,气氛压抑,有点沉闷,看得人很难受。
看不下去
当时就觉得这个皇帝当得好憋屈,能承受这样的落差的果然不是普通人!
当时看了个一头雾水
剧本很棒 一个末代皇帝的一生 充满了波折起伏 从出生起就注定背负的命运和责任 时代变迁的不可逆转 注定了这位末代皇帝的失败 当年看的时候太小 不太懂这些历史 现在回想印象最深的居然是那个皇后 从开始的懵懂 到渴望爱情 以及最后的悲剧收场 那个年代不幸的缩影 可叹的一生。。。
本子差导的差,可惜了这么多好演员!
黄子华的演技!【7】
蒋雯丽不行 其他可以 但这样的故事这样的调子不喜欢 太低沉
拍烂了。但这一版很好看哎
你把人李玉琴黑成什么样子了都?
多看几遍,越看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