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其他被吐槽无数次的东西不谈,我有一点想了一晚上都没想明白。
就是女主为毛要去刺杀老总统.....你说要是反叛军和政府军战事激烈,女主要圣母一把舍生取义,或者反叛军不行了,女主要孤注一掷,咱也能明白个所以然出来。
但是女主历经千辛万苦,坑死无数队友,带着一只箭一张弓好不容易跑到总统府门口了......突然发现反叛军早都打过来了。
而且还他喵的是女主被安检过不去了,反叛军打过来制造混乱女主才没被抓的.......我一开始还以为是那几个藏起来的队友为了掩护女主舍身取义制造混乱来着........(我就不吐槽全国就你一个人用弓箭,背着弓箭在敌占区跑来跑去没人认出来,还有男二莫名抽风不是趁着混乱潜进总统府,而是一脚踹倒守卫抢了人家的枪。
结果被抓了吧,你看女主就离你不到2米远,政府军都装作没看见的样子。
)所以说,谁能给我翻译翻译女主为毛要在革命胜利的前夕去刺杀总统?
就好比明天张学友要开演唱会,自己冒着被保安抓到打断腿的危险翻墙进了体育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躲了一天,等演唱会开始了,发现第一个进来的是自己亲戚朋友,而且还他喵的给你送了一张贵宾席的票。
如果说女主此时的心情就像曰了狗一样,那么被女主坑死的队友如果知道了心情岂不是就像曰了两只狗?
尤其是芬尼尔......至少得4P安安静静当个吉祥物不好咩。
最后吐槽一句,前段才说好的,带女主进敌占区是给吉祥物拍宣传片,为了保证安全,走的都是军队走过的路,转眼就地雷啪啪的踩......最最后补一句,不是每个吉祥物都能成为美国队长。
这部电影妹纸跟我有一致的评价,这到底演的个神马JB玩意儿.....
看第二集的时候,我怀念第一集,怀念第一集的影片,剧情和大表姐看第三集上的时候,我怀念第二集,更加怀念第一集的影片,剧情和大表姐,起码还是饥饿游戏不是到了看第三集下的今天,我越发怀念当那时初见的大表姐,更加怀念我看的预告片“对决”版预告!!
以芬尼克与安妮在13区举办的甜蜜婚礼开场做为开场····与后面逐渐升级的战争态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格格不入简直太虐有木有····正片:婚礼大表姐在台下各种扭捏,哪里有什么甜蜜幸福。
前线,有拍前线么????
“对决”版预告!!
在大表姐的召唤下施惠国民众奋起反抗,大表姐与总统斯诺之间的终极对决就要来了啊······正片:对决个屁,他们莫名奇葩走到总统府门口还有50米,战争就结束了,早知道这样,大表姐你出来干嘛?
为了治皮塔的精神病吗?
在基地治更安全啊,不用给精神病人弄死。
“对决”版预告!!
“我觉得很兴奋,凯妮丝终于要成为一名领袖,”劳伦斯说,“虽然她仍旧身不由己,但她开始意识到她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 我大表姐要逐步成为真正的精神领袖了,赶脚大数群众和战士都已经和她站到了反抗的那一条战线上····我大表姐一步步走来也真是···(>_<) ··结尾那个“欢迎来到76届饥饿游戏”的台词简直是吊足了胃口啊啊啊···正片:“欢迎来到76届饥饿游戏”也和预告片一样就是结尾了。
你提什么饥饿游戏啊?
大家都当打仗玩一样。
或者编剧硬把总统智商拉到和自己一样高,然后单方面宣布胜利了病毒预告,空旷的工厂中,无数的白衣战士,身着纯白色战服、头戴白帽、手拿冲锋枪,神情肃穆,却斗志昂扬····用队形摆出的嘲笑鸟展翅,我霸气十足的大表姐身披斗篷,一身红衣站在队形正中央呼吁为自由而战··········简直太霸气了有木有啊\(≧▽≦)/正片:这是放给敌人看的,所以正片里头木有还有那个结尾的恐怖变异人,虽然一闪而过,但是也超级期待!
简直就是惊喜啊!!!
正片:观众第一时间就离场了,还有晚点的就是没睡醒的,有没有彩蛋都请让我们赶快走吧
反乌托邦类型已经好久没出新花样了。
厌倦了从俄国人与外星人手中拯救世界的老套剧情,美国人开始量产反乌托邦,与各类意识形态假想敌斗智斗勇。
这种题材与奥威尔等前辈的作品相比,其突出特点在于没有提出任何新的东西,一切只是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换皮重演。
这类反乌托邦剧的炮制仅需一个反派、一根导火索与一场最终的胜利。
而反派是最需要用心设计的因素。
美式反乌托邦的反派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独夫反派。
独夫反派的特点就是行事独裁且手段残忍,搞得民不聊生,正如当年大英帝国对殖民地的“欺压”。
独夫反派是反乌托邦类型中最弱的一种,只要干掉首恶,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一半。
而由于独夫通常有杀人放火等明显的道德污点,动机也非常自私,总是容易被集火。
本作中的反派,或V字仇杀队的首相都是这种类型。
第二种是哲学王反派。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与智者是最适合统治的人,而有一类反派则自认为是哲学王的化身。
哲学王反派往往有卓越的智慧、素质、领导力与一系列看上去极度适合领袖地位的特质,以精英形象出现,但往往包含着野心——就是将自己转化成第一种独夫反派。
哲学王反派的迷惑性在于他主张牺牲一部分人可以达成更大更长远的利益,往往能吸引一些拥护者,相比完全利己的独夫反派更难缠一些。
第三种则是真社会性生物反派。
这类反派是一个体制而非个人,如同蜜蜂、蚂蚁等真社会性生物往往牺牲个体自由,以实现全局利益的最优,这类体制也往往高度强调分工与服从,而忽视个体的天性自由。
与前两类反派不同,真社会性生物反派的强大之处在于对手不是个人,而有整个社会作为他的肢体与触手,其最常见意向就是虫族——威尔斯笔下的虫型月球人,星船伞兵种的虫人,以及安德系列、星际争霸与异形二中的虫人社会都是其形象衍生。
某种程度上,这三类反派对应了三种美国潜意识的敌人:独夫反派是以独立战争BOSS英王乔治三世为代表的暴君,哲学王是以新加坡李光耀为代表的精英主导之开明专制,第三种则是美国人的最大对手——被很大程度妖魔化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形态,即使在苏联解体,西方欢呼历史终结的二十多年后,仍然能西方人心有余悸。
但这类反乌托邦的苍白之处在于,解决方式通常只有一种:就是用万能的民主制度去覆盖它。
主角被逼上梁山,结识盟友,制造舆论,展开决战,把原来的反派暗杀或处刑,建立一个民主议会,这是颜色革命的标准流程,也是饥饿游戏这类反乌托邦套路的最终结局。
一般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就像王子与公主过上幸福生活可以作为标准结局一样,成立选举制度往往也被认为预示着问题的完满解决。
但实际上,现实世界远没有如此简单。
如果实施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就能实现社会振兴,世界上也不会有那么多陷入动荡混乱的发展中民主国家了。
如果将民主视为唯一真理,还会发现历史上的诸多疑点:比如推理出原始社会禅让制优于封建君主专制,罗马共和国优于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是比拿破仑帝国更优越的政体,因为前者的皇帝是轮选产生、后者则是一人终身执政,我们还会认为新加坡人民水深火热,而利比亚人生在天堂。
这就是美式反乌托邦的真正贫乏之处:它谢绝进一步思考表象下的真相,永远将假想敌作为反乌托邦,将自己一套普适价值作为拯救世界的万能钥匙。
它们非常害怕,乃至回避去思考一个问题:民主政治其优越性的本质为何?
西方国家的强大真的完全源于其制度优势,还是其背后的经济形态、工业化水平、高比例的受教育人群与发达生产力的衍生物?
所以可能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是繁荣的产物,而非成因,可能是社会诸多发展途径的一种,就像象鼻。
认知语言学家Steven Pinker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说明人类对自身禀赋的优越感:大象会觉得象鼻强大而好用,从而所有的高等生物都应该进化出象鼻,没有象鼻的生物必然堕落而野蛮。
但事实上,象鼻可能并不是普遍、一般性能力的化身:小象可以用鼻子喝水吃饭挠痒痒,固然很适合它自己,但没有进化出象鼻,并不代表就做不到这些事。
但西方社会无法接受自己的普适价值并不普世的观点,所以美式反乌托邦总是一昧重复着独立战争的辉煌,而拒绝探索新的东西——美国宪法、财产私有制与总统制都是不允许被挑战的产物。
所以现在的好莱坞反乌托邦和二十世纪科幻黄金时期的反乌托邦作品某种程度上是立场相反的:二十世纪的作者们恐惧于某种未来,而怀疑现实,挑战现实;现在的独立战争的复读者恐惧于受到怀疑与挑战,从而努力让大众放弃思辨,推销自己的正义与不可战胜。
从娱乐的角度,这类作品未必不好看,但看多了总会让人审美疲劳——西方民主大战三类假想敌的故事,再怎么排列组合也就只有几种可能。
我不觉得美国人热爱输出价值观是绝对的坏事,但搞不出新鲜有趣的东西却是原罪,一如这几部又臭又长的饥饿游戏。
但有没有以西方世界为反乌托邦的作品呢?
我暂时就想到一个——刘慈欣的三体3与流浪地球小说版,辛辣地讽刺了普适价值与民意绝非金科玉律。
但另一方面,大刘笔下也有中国2185这样在未来科技加持下,对高度民主平等中国社会的描述,展现了技术乐观主义的勃勃生机。
总而言之,科幻作品需要勇于反思现实、批评当下、寻找突破现实的窗口,而不能只是满足于对当前价值观的固守与歌功颂德。
所以我认为饥饿游戏始终只是一部披着科幻与反乌托邦外皮的青春政治片,展现的是极为正统的西方传统政治观。
缺乏科幻作品应有的锐气,这不仅是这部作品,甚至也是当前渐渐消沉的整个科幻界所面临的问题所在。
但回到这部影片而言,我认为它的弱点在于定位不清:想利用好科幻动作元素,要么走特效惊人的爆米花路线,要么走枯燥无聊的深度非主流,但不能拍枯燥无聊的爆米花。
饥饿游戏的弱点就在于贪多求全,集合了两类类型片的弱点:价值观念与科幻内核陈旧到几乎没有,动作场景与视觉元素又异常乏味,虽说不上失败,却也只能算同类大片中的中庸作品了。
抛开其他被吐槽无数次的东西不谈,我有一点想了一晚上都没想明白。
就是女主为毛要去刺杀老总统.....你说要是反叛军和政府军战事激烈,女主要圣母一把舍生取义,或者反叛军不行了,女主要孤注一掷,咱也能明白个所以然出来。
但是女主历经千辛万苦,坑死无数队友,带着一只箭一张弓好不容易跑到总统府门口了......突然发现反叛军早都打过来了。
而且还他喵的是女主被安检过不去了,反叛军打过来制造混乱女主才没被抓的.......我一开始还以为是那几个藏起来的队友为了掩护女主舍身取义制造混乱来着........(我就不吐槽全国就你一个人用弓箭,背着弓箭在敌占区跑来跑去没人认出来,还有男二莫名抽风不是趁着混乱潜进总统府,而是一脚踹倒守卫抢了人家的枪。
结果被抓了吧,你看女主就离你不到2米远,政府军都装作没看见的样子。
)所以说,谁能给我翻译翻译女主为毛要在革命胜利的前夕去刺杀总统?
就好比明天张学友要开演唱会,自己冒着被保安抓到打断腿的危险翻墙进了体育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躲了一天,等演唱会开始了,发现第一个进来的是自己亲戚朋友,而且还他喵的给你送了一张贵宾席的票。
如果说女主此时的心情就像曰了狗一样,那么被女主坑死的队友如果知道了心情岂不是就像曰了两只狗?
尤其是芬尼尔......至少得4P安安静静当个吉祥物不好咩。
最后吐槽一句,前段才说好的,带女主进敌占区是给吉祥物拍宣传片,为了保证安全,走的都是军队走过的路,转眼就地雷啪啪的踩......最最后补一句,不是每个吉祥物都能成为美国队长。
这部电影妹纸跟我有一致的评价,这到底演的个神马JB玩意儿.....
由于题材关系,这个系列死亡率一向很高,在这部终极篇里更是达到乔治·R·R·马丁级别的高(参见下面花絮第13条)。
下面来盘点那些在本片里死去的角色生前所立的flag(不提名字以防剧透),总结一套不完全作死规律,以供后人警惕。
大战前结婚这个举动会为你立起夜空中最亮的flag,大战还未打响就燃点起另一场战争的硝烟,愤怒的单身狗会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你活下去的。
类似情况还有妻子怀孕、收到爱人的信和打完仗回老家结婚。
发誓保护主角只要对主角说出诸如“我不会让人动你半根腿毛”、“我会喂你耳屎”这种话,总有人会设法铲除你这个障碍。
值得欣慰的是,心存感激的主角一定会为你报仇的。
跟主角作对哪怕只是暂时的都千万不要跟主角作对,万一留下人生污点就再也不能洗白了,因为最后你的选择就只有一个:以死谢罪。
跟主角关系亲密通常配角走在主角身边就已经立起半支旗了,要是跟主角关系密切就更加悲剧了,任何天灾横祸都有可能随时降临在你身上。
但你的牺牲往往是最有价值的,因为能将主角的愤怒值推至最高,让最后怒杀大BOSS变得有理有据。
双胞胎恭喜你,你的存活率可能是立flag者里最高的,有50%!
(其他人都是0)不是你死就是另一个亡,但也不排除共赴黄泉的可能性。
路人脸当危险来袭的时候,无论你跑得快、跑得慢、或站着不动都得死。
虽然很不公平,但现实就是这样,从生下来就预订的便当,含着泪也要吃完。
上述条件并不是绝对的,也有像复联2中鹰眼这样的逆天存在(详见这条知乎第一个回答),所以配角们一定要乐天地活下去,没准还能撑到最后哦(GOT的就不要凑热闹了)。
花絮1.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下两集是在2013年和2014年背靠背拍摄的,这就是解释了为什么2014年初逝世的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还能在电影里出现。
这是他参演的最后一部电影。
2. 根据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的说法,本片的初剪长度达到2小时51分,最终长度确定为2小时16分,成为系列最长电影。
3. 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表示,这是《饥饿游戏》系列中最暴力的一部。
4. 由于某些特效镜头的制作难度太高,导演和剪辑师在上集发行前就开始后期工作了。
5. 凯匹特(Capitol)的场景大部分都是在巴黎和柏林实景拍摄的。
6. 新的嘲笑鸟标志曾出现在《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演职人员表结束后。
7. 本片有三个奥斯卡获奖演员:詹妮弗·劳伦斯、朱丽安·摩尔和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8. 饰演反抗军指挥官Lyme的演员莉莉·拉贝由于时间冲突无法继续出演,格温多兰·克里斯蒂(《权力的游戏》中的美人)接替了她的角色。
9. 格温多兰·克里斯蒂和娜塔莉·多默尔都出演过《权力的游戏》。
10. 本片将在美国上映2D和IMAX版本,其它地区则上映2D,3D, RealD 3D和IMAX 3D版本。
这是系列中唯一一部发行3D版本的电影。
11. 狮门影业的CEO表示,《饥饿游戏》很可能会推出第五部前传或续集。
12. 片中饰演Katniss孩子的是詹妮弗·劳伦斯的侄子。
13. 在小说里,Katniss加入了451小队对抗斯诺总统,但最终18人的队伍只有5人存活。
文/可多DarkLord,原创评论下午和发小撸完了《饥饿游戏》系列的终结篇……先简要总结一下:大表姐带着刺瞎狗眼的主角光环坑死无数炮灰队友然后和自己的霍比特男友过上了结婚生子xing福快乐的森活……OK Never Mind。
其实我和妹纸想说的是,其实这部电影感觉并没有网上被黑的那么烂,和迷宫的第二部一样,这部电影属于优点和缺点都太明显的那一类,然后抱着过高期望值憧憬终极大战的观众几乎全部被其缺点拖进梦乡,所以就不太注意到其优点……<图片1>首先还是吐槽好了,①其实终结篇的打斗是足够多的,只是其比重被各场打斗之间狗血的铺垫大大削弱,各种睡点尿点严重拉低了观影乐趣【我和妹子一直在小声聊天确保不会睡着= =】,感觉就有点像第二部,是一场前戏太长,高潮太短的ooxx = = ②在冗长混乱的前戏中,最让人恼火向往屏幕上扔东西的就是毫无逻辑的感情戏————锤弟弟前两部那么nice,怎么就秒变战争狂魔了卧槽;我知道小矮子被国会区折磨过,但我特么就觉得他是个绿茶婊,凯特尼斯瞎了眼了!
<图片2>【原创图片。。。
设计对白】OK,whatever,让我冷静下……除此之外,其实这部电影的几个亮点还是不错哒——第一,国会区的各种陷阱还是很炫酷的,重机枪是我的爱好么,沥青狂潮还是够震撼好么!
刺杀小队群殴异种那一段还是把惊悚与火爆做得很到位的好么!!!
——为嘛从迷宫2到饥饿4大家都是翻脸比翻书还快分分钟秒变丧尸片卧槽——不过冲出地铁站地面崩碎+天降死亡光柱的那一段确实有种游戏+跑男的既视感= = 第二,作为终结篇,这部电影把系列的反乌托邦主题推到了最高潮。
影片的最后三分之一充斥着最无耻最残酷的政治阴谋,而当凯特尼斯一箭洞穿绿茶女总统的胸膛,斯诺含血的狂笑让人战栗不已——如果革命只是由一个独裁者取代另一个独裁者,那么一切自由,皆为幻梦!
其实我觉得《自由幻梦》这个译名比《嘲笑鸟》要切合得多!
<图片4><图片3>综上,觉得这部电影一般吧,基础分7,打丧尸和结尾幻梦破灭那一段很赞+1,8分,非粉不荐。
1、第一部到第四部,由最开始的“动作游戏”变成了“策略游戏”,说什么前面铺垫那么长,没有动作场面的,拜托游戏厅那么多好玩的游戏,一进去就是飞蛾、蠕虫、大僵尸,一打一个准,全是动作场面。
2、剧情要是概括起来听上去的确很俗烂:一群少年被命运抉择,关进笼中,打怪升级,发现获胜了也不过是供人消遣的棋子,于是奋起反抗,最后推翻旧政权建立美好新世界,其间再穿插一些情情爱爱,简直就是起点的修仙小说啊!
但是不同点在于:推翻旧政权的并非个人英雄,Mocking Jay没有想说“人定胜天”,虽然革命军穿的很艰苦朴素。
3、用斯诺总统的话来说,凯特尼斯只是个对射箭有点天赋、被随机选中的、不起眼的女孩。
但是之所以宣传战能成功,也在于此吧。
最后赢家是“宣传部长”,笑的那么意味深长。
4、女主一点都不圣母,最后一箭射死科因总统就知道了。
圣母不应该是:天哪,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刚从战争苦难中走出来的人民,我怎么能酱紫呢?
我应该放下个人恩怨,blablabla5、“看来蜜月只能去国会区补过了。
”芬尼克说这句话的时候为什么没人叫他闭嘴,这么大的flag你也敢立!
6、“临时大总统?
临时到什么时候?
”7、《复仇者联盟2》都有7.1分。。。
以及看电影的时候玩手机很光荣吗?
不玩手机才是好的观影习惯吧。
不黑不吹:《饥饿游戏3》目前29%左右的排片率顶多维持一周,观众观影后的口水将会对其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把3分为上下两部本身就是抢钱的行为,为了维持时间能分为两部电影剧情已经够拖沓的了,可笑的是下部时间竟然长达136分钟---然后观影是全程是尿点---无论你何时上洗手间都不会错过任何剧情。
另:女煮角从上部开始由头到尾相同的表情---面容麻木、眼睛里透露出的无非就是惊恐、犹豫不决等“弱女子”神情,且不说这表情符不符合革命精神领袖的形象能不能HOLD住剧情,整整两部电影你用同一表情我都想不明白你是怎么拿到奥斯卡的。
最后你哭的那段我都感动了---终于看到第二种表情。
终于到了《饥饿游戏》终结篇,嘲笑鸟即将落幕!
反抗,无望之后还是反抗;挣扎,矛盾重重只有挣扎。
一群少男少女沦为一群人的玩偶,顺从是错,反抗是错,到底真相在哪儿,该何去何从?
看了大表姐霸气归来的视频,一群身着白色工装裤,手拿机枪的舞者,霸气的跳着铿锵有力的舞蹈。
大表姐一袭红衣,简直美出天际,步伐坚定、眼神坚毅,只是这么走来,没有多余动作,没有特写,白色背景衬着火一样的颜色。
正如凤凰浴火,涅槃重生。
期待你火力全开的最后一击!
整体来说比较失望,原著反复强调了幼年是面包拯救了女主,被略过,原著黑密斯是最先看穿全局的关键人物是女主的人生导师,各种意义上影响女主,被略过,原著强调了没有公正性的捕狼政策出自男二之手,而且这策略最后被用来躺枪了女主妹妹,被略过,鱼叉男的婚礼是政治任务,而非两人的自己要求,被略过,原著女主受伤,各种养伤,锻炼阶段,原著男一各种存在感,被略过,原著说明那个胖胖的设计师也看穿了总boss. 的计划,寻求自保,被略过,原著结尾是流放胜利村,而非逃离,被曲解,总之,原著里每个角色都是鲜明的,而电影里,只有略过,最后当众人在下水道遇到一群强兽人上前撕咬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电影没救了。
这种强烈的违和感就好像看到奈德斯塔克的儿子托尼斯塔克用空地导弹炸了凯岩城似的。
为什么一部讲革命的电影会出现丧尸这样的东西?
我到底在看什么电影?
退一万步讲电影至少也得解释一下这些丧尸的来源,比如这是Snow研制的新武器等。
虽然观众们心心念念的大表姐刺杀斯诺的戏码,就这样以一场昏迷给糊弄过去了。
一直活在战时畸形媒体宣传下的他们,不知道如果大表姐不射杀新总统,那么他们将迎来第二个斯诺。
从3年前的第一部,到现在的第四部,每部必看,但惊喜似乎越来越少了
又臭又长 真别拍第四部了 连爆米花都炸了🙂
芬尼克死了T T哭死我了!
啊我手贱都知道结局了依旧把它下下类看了,谁告诉我芬尼克没死的,出来我们好好谈谈!整个看的过程都觉得莫名其妙啊!!!
硬生生地把一部片子割裂成两部来圈钱。烂节奏,只有丁点的特效可以过眼瘾。偏偏,在最后一部,再次为了钱,而连IMAX都给放弃了……综上所述,1星并不为过。终于,美国的小时代,也告一段落了。
看了一点都不饥饿 撑倒了 终于结束了。。。
怎么会那么不好看,自己对前两部的评价是不错,但到了第三部就完全不行了。可能精彩的本来就是游戏的冲突本身吧,起义和战争什么的太难拍得精彩了。
饥饿游戏之招笑鸟 有心无力的那一点点政治元素也只是商业逻辑的产物
拖沓得令人昏昏欲睡。没了游戏的刺激,打仗像过家家。
(二)整体看来,女主一直只不过是个工具人。电影外,用来吸引人们去观影。演员,特别是女演员走开市场、名利大收的时代更加明显了。剧情内,第一部通过一系列看似麻烦实则比较轻松的活动赢得了胜利,也让更多的人记住了,后面几部就是按照革命行动的计划一步步走来,因为需要她这样一个火种、一个象征,通过女主的形象去推动更多的群众。女主的性格表现比较坚毅,观影的时候也会觉得她也是有女生的一面,更会赢得观众的同情。“《饥饿游戏》系列在本质上依然是teen movie,但这个系列的电影确实以科幻和政治的方式重新定义了新千年的teen movie,”当然她走上了这条路,并非自己选择但是心里是认同的,有着自发的感受在里面,所以多数人不会反驳她最后处死斯诺的时候,心情就嘭嘭嘭的,知道会发生什么,最后一箭射给了科因
总算忍着看完了。只想说。Jennifer你是从头到尾得罪了化妆师造型师灯光师吗。¬_¬
男神已这样方式被终结,那个结局简直毁一切
终于完结之后稍微想了下这系列如此稀碎的原因。根本原因可能是明明不是一个全年龄合家欢的题材硬要去招所有观众,导致最终既幼稚又啰嗦各种奇奇怪怪感情线,既无法充分迎合青少年又无法和肮脏的成年人同频道真正讨论个啥;想看逃杀类的小众看了个寂寞,想看大片的大众找不到什么爽点。这种电影大概唯一的贡献是,让人感叹倍速播放是多么伟大的发明吧
Goodbye, The Girl On Fire, Katniss Everdeen.
和看第一部的心境不同,电影走到这一步,娱乐性有所削弱,极强的政治寓意实在太成人,太严肃了,不过经历上集各种无聊的铺垫之后,这一集的故事终于打开了,情节总算有了高潮,詹妮弗·劳伦斯的表演也更具层次,假使去掉那些小情小爱就更好了。结尾有点拖,但也许是看了四年有了感情,于是还有点喜欢。
可能错就错在我们以为这是一部大逃杀式的好莱坞爽片,其实不是的,人家是个政治隐喻片,媒体怎样用作政府喉舌,娱乐如何致死,掌权者的绝对权力和人民的自由,你一直以为大表姐是超级英雄可以打破所有建立自由,其实不是的,她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她只不过是被推选出的棋子,没有超能力扭转乾坤。所有的政治现实都是科因成功上位,电影的仁慈是她死在嘲笑鸟的箭下。我相信小说要表达的是好的,可是电影真的拍太烂了,节奏一塌糊涂,为了紧张,糊弄地搞点异型,两个男主在那聊女主的吻你们尴尬不尴尬?反正非尼克是很尴尬
比3(上)好一些。不过在上一部节奏坏掉后,还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整体节奏疲软,高潮戏也没硬起来。很多铺垫与疑惑都莫名其妙消失。对于革命与政治斗争的展示有些追求,但可惜流于表面。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人生最后一部戏最后一个镜头,是一个微笑的侧脸。应该是导演的致意。两星半
结尾拖得太长,场景换得有点多,虽说猫猫是原著结尾的泪点,但电影显然没拍出那个效果(一个地球人怎么可能指挥喵星人演戏呢)。
3.5/5,反高潮的设计好棒,真的没有什么是必须由主角来完成的,索性就一炸而过吧,太真实了。石油水倾倒,一瞬间进入黑色版闪灵的世界。以及变种人是书里本来就有吗?大表姐真就是变种人本人啊。
青少年走台步啊。
对于我来说这种扯淡题材的电影最重要的莫过于对角色的塑造和对情绪的渲染,这方面劳伦斯从剧本到摄影的诸多细节上都质感很好,另外配乐实在大赞,oldschool的管弦写法见功力。然而影片最后走向可预见性太强,白铺垫了,整部片子的视角也太过于集中于女主有些可惜了其他人的故事,以至于隐喻力道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