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马修·兰金
主演:丹·贝尔尼,凯瑟琳·圣罗兰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19
简介:本片取材自加国前总理麦肯齐・金的日记。特以超8和16mm摄影机拍摄,引用真实世界人物的语句,并搭设大量场景与动画营造怀旧时代感,还偷渡了反串、3P、恋鞋癖、种族及纵欲等多项议题,揭露奠定加拿大基础的沙文主义殖民态度,也顺势造就一段荒诞怪奇又爱到卡惨死的假传记爱情。详细 >
🌵这个老烂梗……
Wittgenstein flashbacks.
好久没看风格奇诡的电影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很爽。童话、梦境、邪典疯狂炸在这则政治回忆里,越简陋的地方越见机心,越节制的地方越有张力,越乖戾的地方越显才情,讽刺有了童心的点缀,批判有了迷幻的惊呼,悲鸣有了恣意的扑棱,真有点舍不得这怪鸡故事走向鸣金收兵。贝尔尼把那种妈宝的烂漫拿捏得如此精妙,性欲喷张的几段放肆简直要让屏幕爆掉。四星半。#桃花岛观影团#
像《二十世纪》这种迷幻复古Cult片近年在欧洲电影体系中非常多见,虽然本片产物加拿大,也从众多细节可以看到前者的身影。图像化的舞台制景,符号化的意象元素。荒诞的叙事,诡异的色彩,看似在当今主流电影体系中是小众异类,但在此类作品中,却依然开始呈现语言体系上的重复平庸。是否讽刺加拿大历史,作为非语境下的观众难以得知,但放置在此类作品中,却不过是同类剧作模板套用在了不太相同的故事之中而已。况且这种叙事模式,早就证明了其在剧作节奏上的严重不足。
初看我想起贾曼的《维特根斯坦》,表现主义地传记舞台剧,贯穿各种精神分析要素(屈从于母亲、恋鞋癖);并以冷色调+低饱和+胶片的颗粒感创造出“怀旧”。但贾曼好歹是就着历史或轶闻而演绎,而本片中的Mackenzie King显然跟历史没有太大关联了,甚至有些无厘头(比如总理竞选的方式),难怪有人说这片很Monty Python。不过King重新升起旧加拿大联邦旗(第一次得知加拿大人称这旗为“The disappointment”)这个结尾,似乎又多少与历史相照映(团结法语区和英裔?)
风格独特又怪异
3/5 邪典cult片,几处很重口味,了解历史再来看才能明白背后的戏谑和隐喻,导演个人风格蛮突出的,but not my type.#桃花岛观影团#
但是还有调侃
新颖,滑稽。
充满政治讽刺的邪典片,室外场景全部采用布景,让这样一个讽刺nation丑恶的故事意外的有种童话感,童话般美好的外部场景,血腥肮脏丑恶病态的内里。一切都显得纯洁又病态,主角king本身也没有被塑造成一个纯粹玩弄政治阴谋的政客,能看到他的struggle。很有意思的电影。#桃花岛观影团#
风格很突出,很多政治隐喻,很cult,引起生理不适。
#桃花岛观影团#太过cult,没开字幕,没看太懂,画面还是很有创意的,有些恶趣味,啄木鸟式亲吻,闻鞋高潮,仙人掌射精……
这种片子真的不适合我,根据网友口碑买的票,其实应该选德国电影视角单元的纪录片的。
喜歡布景、調色、化妝等視覺,也喜歡失望旗以及收尾最終受欲望驅使臣服於邪惡的失落感⋯⋯ 口味像是很酸的糖果,不知道吃了什麼、還不知道過一陣子能記得多少,不過總之會希望更認識加拿大。
#桃花岛观影团#7分。虽然我对这种影片不感冒,但浓浓的我的世界和纪念碑谷的画风还是很对我胃口。故事讲述还算流畅,各种小奇思幻想很有趣但太多又稍显无聊。
点开之前没想到是政治cult。表现风格别具一格,荒诞、怪异。这绝对是最独树一帜的传记!可能是因为对加拿大历史不太了解,完全get太不到。看不下去。
挺恶趣味的倒是。
在叠加中预先拟定的视觉风格已然是最先涌入视线的一类要素。且大多都是没有过滤后的场景糅合。有趣的是置立在几何嵌合的人物领域好像都处于空间排列的主体位置,传达出属于对古典追忆的意识杂糅,其弥漫出浓郁的色彩逐渐沦为既定历史的假定描摹。我们尝试在棚景的设计之中解读出些真正的言语,却只能从瘫软的文本内容后获取些仅仅只是交融了性别模糊、政权压迫、荒诞符号的浅略且闭塞的虚无寓意。影像好像从始至终都存在戏谑的基调,它好像在述说着一种介于传统与前卫的不确定性话语,让人始终无法定义这种复杂的类型...
他人笑你太疯癫,你笑他人看不穿……
太喜欢了!政治隐喻,酷儿十足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这个老烂梗……
Wittgenstein flashbacks.
好久没看风格奇诡的电影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很爽。童话、梦境、邪典疯狂炸在这则政治回忆里,越简陋的地方越见机心,越节制的地方越有张力,越乖戾的地方越显才情,讽刺有了童心的点缀,批判有了迷幻的惊呼,悲鸣有了恣意的扑棱,真有点舍不得这怪鸡故事走向鸣金收兵。贝尔尼把那种妈宝的烂漫拿捏得如此精妙,性欲喷张的几段放肆简直要让屏幕爆掉。四星半。#桃花岛观影团#
像《二十世纪》这种迷幻复古Cult片近年在欧洲电影体系中非常多见,虽然本片产物加拿大,也从众多细节可以看到前者的身影。图像化的舞台制景,符号化的意象元素。荒诞的叙事,诡异的色彩,看似在当今主流电影体系中是小众异类,但在此类作品中,却依然开始呈现语言体系上的重复平庸。是否讽刺加拿大历史,作为非语境下的观众难以得知,但放置在此类作品中,却不过是同类剧作模板套用在了不太相同的故事之中而已。况且这种叙事模式,早就证明了其在剧作节奏上的严重不足。
初看我想起贾曼的《维特根斯坦》,表现主义地传记舞台剧,贯穿各种精神分析要素(屈从于母亲、恋鞋癖);并以冷色调+低饱和+胶片的颗粒感创造出“怀旧”。但贾曼好歹是就着历史或轶闻而演绎,而本片中的Mackenzie King显然跟历史没有太大关联了,甚至有些无厘头(比如总理竞选的方式),难怪有人说这片很Monty Python。不过King重新升起旧加拿大联邦旗(第一次得知加拿大人称这旗为“The disappointment”)这个结尾,似乎又多少与历史相照映(团结法语区和英裔?)
风格独特又怪异
3/5 邪典cult片,几处很重口味,了解历史再来看才能明白背后的戏谑和隐喻,导演个人风格蛮突出的,but not my type.#桃花岛观影团#
但是还有调侃
新颖,滑稽。
充满政治讽刺的邪典片,室外场景全部采用布景,让这样一个讽刺nation丑恶的故事意外的有种童话感,童话般美好的外部场景,血腥肮脏丑恶病态的内里。一切都显得纯洁又病态,主角king本身也没有被塑造成一个纯粹玩弄政治阴谋的政客,能看到他的struggle。很有意思的电影。#桃花岛观影团#
风格很突出,很多政治隐喻,很cult,引起生理不适。
#桃花岛观影团#太过cult,没开字幕,没看太懂,画面还是很有创意的,有些恶趣味,啄木鸟式亲吻,闻鞋高潮,仙人掌射精……
这种片子真的不适合我,根据网友口碑买的票,其实应该选德国电影视角单元的纪录片的。
喜歡布景、調色、化妝等視覺,也喜歡失望旗以及收尾最終受欲望驅使臣服於邪惡的失落感⋯⋯ 口味像是很酸的糖果,不知道吃了什麼、還不知道過一陣子能記得多少,不過總之會希望更認識加拿大。
#桃花岛观影团#7分。虽然我对这种影片不感冒,但浓浓的我的世界和纪念碑谷的画风还是很对我胃口。故事讲述还算流畅,各种小奇思幻想很有趣但太多又稍显无聊。
点开之前没想到是政治cult。表现风格别具一格,荒诞、怪异。这绝对是最独树一帜的传记!可能是因为对加拿大历史不太了解,完全get太不到。看不下去。
挺恶趣味的倒是。
在叠加中预先拟定的视觉风格已然是最先涌入视线的一类要素。且大多都是没有过滤后的场景糅合。有趣的是置立在几何嵌合的人物领域好像都处于空间排列的主体位置,传达出属于对古典追忆的意识杂糅,其弥漫出浓郁的色彩逐渐沦为既定历史的假定描摹。我们尝试在棚景的设计之中解读出些真正的言语,却只能从瘫软的文本内容后获取些仅仅只是交融了性别模糊、政权压迫、荒诞符号的浅略且闭塞的虚无寓意。影像好像从始至终都存在戏谑的基调,它好像在述说着一种介于传统与前卫的不确定性话语,让人始终无法定义这种复杂的类型...
他人笑你太疯癫,你笑他人看不穿……
太喜欢了!政治隐喻,酷儿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