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讨厌韩国
한국이 싫어서,我恨韩国,因为我讨厌韩国,走出韩国,因为讨厌韩国,Because I Hate Korea
导演:张建宰,张康明
主演:高我星,朱钟赫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3
简介:影片根据张康明作家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20代后半的主人公桂娜(高我星 饰)抛下工作、家人、男朋友,为了寻找自己的幸福前往新西兰的故事。 桂娜觉得“讨厌韩国”,“无法在这里生活下去了”,因此决心移民。载仁(朱综赫 饰)为了获得永久居住权而来到新西兰留学,之后和桂娜一起在澳大利亚相互依靠着生活,最终发展为恋人。详细 >
节奏很舒服的电影,高我星的演技再松弛一点就好了。生育率全球倒数是必然的,喊再多“正能量”口号也没用。没有足够健康的生存空间和资源,生物就会停止繁衍,向外迁徙。这类文艺作品是我朝决不允许出现的了,各位只许“幸福”。
为什么去了新西兰三年英语还这么烂
另一种意义上出走的决心
情节简单,不舒服了就出去转转,换换磁场,小治愈
近期看过最失败的改编
主人公桂娜为了寻找自己的幸福前往新西兰。桂娜觉得“讨厌韩国”,“无法在这里生活下去了”,因此决心移民。载仁为了获得永久居住权而来到新西兰留学,之后和桂娜一起在澳大利亚相互依靠着生活,最终发展为恋人。一会儿讲讲女主现在一会儿讲讲女主以前,反正剧情挺平淡的。
非常平庸烂片,偶尔有一两句金句,但很明显应该是原著作者的功劳,没有看到导演本人对这个议题有任何的建构叙述
从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前往一个明确的、想象中的目的地,到背着简单的行囊出发去新的、未知的远方,这是“出走”的意义。“我明明没有做错任何事,却看不到任何我人生能变好的迹象。”
拍的一般。但女主每一个感到窒息的瞬间都很真实,韩国,确实是地狱一样的国家,但她出走了,且HE,倒也是一种好事了。绘本故事也不错。虽然HE,但其实很悲伤,像她的沈清里"胸口像有泥浆"一样的悲伤。女演员演的不错。
《我讨厌韩国》的女主角想逃离那个充满规则、竞争和压力的社会,希望在另一个地方重生。这种情节却带着一种熟悉的无奈 ——《逃离乌托邦》里的朝鲜人以为首尔是天堂,移民新西兰的韩国人又以为奥克兰是解药,而新西兰人却宁愿去澳大利亚寻找 “更好的生活”。故乡总像是个牢笼,每个人都渴望突破它的边界。然而,换了地方才发现,那边的天空也有阴影,那里的空气也不完全自由。每一个 “地狱” 的尽头,常常只是另一个 “地狱” 的入口。问题从来不只是地理位置,而是人们如何应对内心的失望、恐惧和孤独感。当生活变成一场逃亡,无论身处何地,都难以找到真正的安宁。或许,“讨厌” 只是我们对故乡的失望,而地狱并不在某一处,而是深藏于我们的心中。
请问这是在拍大纲文吗?撒一堆芝麻最后拢不到一起,只好用极其唯心的结论把所有问题困境囫囵过去,自卑又自负
太表面化了…冲突有很多 但一个也都没深挖 过于白开水
比起累计金钱,更应该累计幸福。但幸福与否很难和金钱划清界限,现代人不就是用付出时间去工作赚钱,然后陷入用金钱买时间的无限循环中吗?
当四周都是不安嫉妒攀比的情绪,人也会被这种群体情绪同化。电影没有把那种不安嫉妒和攀比拍出来,属于韩国的让人喘不过气的,除了一天打三份工和5点响起的闹钟,只有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烦恼,爱情里的阶级哪里都有,职场的不公和霸凌哪里都有,反而新西兰的生活过于写实,导致女主的逃离更像是少不更事的一次旅行,现在就是看完之后,观众都讨厌不起来啊亲故。
离开不一定带来自由,回归也不一定会感到温暖,人在脆弱与坚强之间反复,寻找属于自己的国度。
去年釜山电影节最佳影片,讲的是在首尔工作的女主,厌倦了韩国内卷的生活,于是抛弃一切独自跑去新西兰的故事。开头拍的还行,相信北上广深的朋友们应该都感同身受,但在女主去了新西兰之后,故事开始就有点流水账,流于表面了。不过女主能勇敢走出第一步,这就已经超过很多人了。想追求幸福,还是要看怎么定义幸福吧。
坏端端的怎么最后又包起饺子了 又是一部片段式共鸣电影 感触比较深的有三幕 男友劝女主不要出去的话术 见男友家人与印尼人贫富探讨的呼应 以及大多数东亚人的症结的确不是换了环境就可以痊愈的 远离不安的人群生活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骨子里不可避免地用传统价值观给人打分 与世界交互的方式也在折射着自己
前十分钟挺好看的,那种每日在冷夜上班的艰辛和麻木拍得很确切,但女主去澳洲开始,故事就太拖沓了,生活对比也没被拍出来,经常使用的时间线打乱讲述法也没必要,感觉有很多话想讲,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想离开回不去的家乡,作为一个怕冷的企鹅表示看不了给家里打电话那段
高开低走。对东亚年轻人的状态,特别是有润的想法的年轻人的状态抓得非常准确。甚至表达自己离开的念头时边上都肯定会有人“你知道我们韩国人均GDP增速多快吗”“在韩国混不好出国就能混得好吗?”典的让人拍案叫绝,让人无比相信东亚性的存在。而女主的视角中鲜少更大的结构性问题,阶级问题压过一切,想离开只是因为觉得自己“快在韩国混不下去了”,其实反而更加精准对应现实中的大多数心态。然而导演同时又好像完全没有出国经历一般,在女主来到新西兰后就开始反复用广告片式的拍法做着一些无聊的抒情表达,而对于国外生活的描述也完全无法令人信服,每场讲英文的戏都尬出天际。有主题而没内容,有佳句但无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