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的题材 新颖的创意Teddy导演2005年的奇幻电影
一夜长大好像是每个小孩的梦想,可成年后的自己只想永远做个无忧无虑的小孩这些曲折的故事或许大部分是Teddy导演真实存在的亲身经历。
他曾说自己成长在一个破碎家庭,他的童年充斥着争吵。
也许Teddy曾想过放下一切恩怨,与家人和解、与自己和解,可眼前人早已不在。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一段话是这么说的: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从童年的不快乐到拍电影遇上的种种难事,如今的Teddy早已成为香港多才多艺的导演。
我不知道Teddy经受过多少挫折与痛苦,但我知道电影为Teddy带来救赎,Teddy为观众带来美好的作品。
就好像此刻是两个本不相交的灵魂在某一刻擦着火花,慢慢靠拢,冲散孤独,互相救赎,在感动中温暖着我的心。
生命是一个过程 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 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哪怕还剩下一天”“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结果怎样 就看你如何运用了”
有童心的人特别特别多,我就是其中一分子。
相信不少人都这样,羡慕过爱丽丝的仙境,梦想过哈利波特的魔法石,甚至想象着经历一场浩大的劫难,然后像主人公那样安然无恙地活下来成为英雄。
电影剧本是早就写好的,你早就知道自己是不是会活下来,会不会在这个事故中丧生。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真的是爱丽丝,我们是独立日里的杰克,我们没有剧本来参照,是否还有如电影里那般强大的勇气。
喜剧效果如夏洛特烦恼,经历一场痛不欲生的梦,醒来发现自己离梦里那样倒霉还是遥远的很,可以继续享受人生。
人生嘛,需要无数次地重头开始。
可如果,我是说如果,剧本里的人物最后都死翘翘了,你还会喜欢他们吗,还会羡慕他们的奇妙之处吗?
童梦奇缘就是一个很奇妙的故事,故事的开始,大家都顺着光仔,爸爸为了平衡光仔跟妈妈的关系不断妥协,妈妈虽然讨厌他的恶作剧,但因为他是小孩子不跟他计较。
然后呢,光仔意外早早地实现了自己变成大人的梦想,终于挣脱了家庭的束缚。
如果每个人都有魔法,遇到生活中的痛苦,我们一定都跟光仔一样想要逃离吧,你会怎么做呢?
你会不会用自己的魔法,马上帮自己实现愿望呢?
年轻人容易冲动,更何况小孩子。
光仔一夜之间长大,他终于不用再天天回家,也可以大胆地追求自己喜欢的Miss Lie ,但好景不长,他变得越来越老,终于,当那棵老树在风中凋零,枝桠断落的时候,他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就要终结。
他疯狂地寻找Bum大叔,求他救救他。
他垂垂老矣,他什么都做不了,他只能哭泣地喊道我错了我错了我错了,求Bum救救他。
看到这里,真的希望Bum是个善良的时光老人,真希望他是给光仔创造了一场奇遇,可以回到起点的奇遇。
如果这样的话,小光仔一定会珍惜他生命中的每一天,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做个好孩子。
可是,电影无情地否定了我们的念头,它让光仔继续老去,垂垂老矣的光仔稀发雪白,行动颤巍,他再也回不去了。
刚开始认为,这是给小孩子看的电影,希望每个小孩子都能珍惜生命,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甚至还一度担忧,希望老年人不要看到,自以为老年人看了会伤感。
后来想了想,其实不然,时间,不光是年轻才珍贵啊。
纵使大半辈子已经流逝,也是实实在在从我们手中溜走的,剩下的时光,我们不用着急,也能踏踏实实地过,不会像电影里那样一天十年。
日子永远细水长流,年幼的无知,年轻的冲动,年老的听天命,不,远远不止这些,年幼还有童真,年轻还有潇洒,年老啊,有睿智。
这部电影不同于其他儿童电影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而是以一个温柔的悲剧收场。
十二岁的光仔是个不快乐的小孩,自从妈妈自杀后他便没再长高。
光仔一直认为这是爸爸与新妈妈的错,因此一直讨厌这个家,终日希望长大后能够独自生活。
一天在公园里,光仔遇上傻傻的流浪汉,自称提炼了一种能够快速成长的药水。
阴差阳错下,药水令光仔在一夜间变成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
成长后的光仔(刘德华 饰)既惊又喜,终于踏上了梦寐以求的旅程。
他外表虽是成年人,内里却仍是小孩心,因此闹出不少笑话。
光仔决心追求他的梦中情人即老师Miss Lee,二人更一拍即合;但时间在光仔身上走得特别快,每晚的年纪都在急剧递增。
情窦初开的光仔在忐忑之余,还发现了一个有关妈妈自杀的真相。
光仔一边急于寻找解药,一边要想个办法,重拾一个温馨的家,但时间是不可能逆转的,等待光仔的将是接踵而来的衰老和死亡。
这部电影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很感动。
电影中有句台词很耐人寻味,“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是啊,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想成为大人的梦,想过那种不受他人约束的自由生活。
但往往成年后才怀念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体会到成人的辛酸,认识到时间是多么宝贵。
这部电影如题目所说只是一个梦,但却用一个天真孩童的视角给我们揭示了发人深思的道理:当时间从你身边无情的流走,你是选择感慨过去,还是让希望存于未来。
刘德华作为男主角演的非常好,把一个外表虽是成年人,内里却仍是小孩心的大男孩塑造得完美无缺。
本片没有把小孩子长大作为推进情节发展的唯一线索,长大只是让他换了一个新的角度来查看他原有的生活,原有的世界,把误解和仇恨化解为理解和宽容。
影片的结尾也没有像其他很多影片一样,让孩子又回到的原来的生活,而是让刘德华一点点的无法挽回的衰老,虽然有些残酷,却也让主题更加鲜明。
“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哪怕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天,也要好好活! ”,这句片中的台词让我明白生活是快乐美好的,也许有时会差强人意,但家庭的温暖,朋友间的友谊都让生活充满阳光。
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这部影片,真的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很小的时候看的第一遍,当时很喜欢,当然吸引小孩子的时故事本身的奇特——突然的长大的树,突然长大的人,奇特的色彩变幻;小孩子没那么会听道理的——什么老爷爷的道理,人生的悔悟,时光的不可逆转。
最近一年,关于这部片子的映像又开始偶尔冒出来。
当然,并不是因为想到里面的某些话,想到的依旧是突然长大的身体。
之所以想到突然长大的身体,也是因为来自一个闲扯时的猜想——其实所有的人都是小孩子,不过变换了身体的年龄和外套,以及在模仿中学会的角色扮演(对于“模仿”一词并无贬义,模仿就是顿悟外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角色扮演——部分受“斯坦福监狱实验”启发,所以扮演也并不是指虚假的自己)。
所以突然,很想知道,电影里那个变换了身体的孩子是如何具体的做每件事——如何与人讲话、如何看风景、如何走路、睡觉、吃饭、生气、走神、、、、、、;于是刚重看了一遍电影。
我的想要知道并没有得到解答——华仔的演技;但是发现在开头影片里所用的手法还是很到位的(外行的我胡乱说的),譬如:开头"小孩准备扔掉妈妈给的雨衣,因为看到喜欢的老师,便匆匆向后退,碰到垃圾桶和怪爷爷,怪爷爷手里的药洒出来水滴了几滴在杂树根上,树根就长大"这短短几秒但内容丰富、节奏严密的镜头;怪爷爷给小孩将药的制备时,人物背景生动的变化,其实非常到位的还原了“小孩在听说新奇事物时,脑子里会自然地被激发奇妙的想象,而且这想象的颜色就该非常鲜艳”这件事;以及在特效受限的年代,巧妙如何用盖在身体上的报纸表现小孩身体的长大(虽然只是鞋子破了,T恤和裤子没破是个bug);甚至采访时,几个配角(超出主角)的表演等等吧;以及通过几次夫妻争吵,让故事真相浮出水面的耐心,而且,争吵过程两个的人表演很到位,一点没有为了要交代故事背景而交代的意思。
但是,导演想要讲的道理其实并没有讲得特别好,那些道理出现的时机其实应该是成熟的,但是有点为了说这样的话而说这样的话的不自然感,大概是太想将自己领悟到的一些观点讲出来(这是可贵的!
),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能力,去讲好观点本身(其实里面有一部分的场景,设计地非常有耐心,但是有的镜头语言又比较粗糙了);结尾其实有点匆忙,虽然小孩子也想说服别人,但是别人可能并不是通过语言而可以被说服的,譬如里面妈妈、爸爸其实所有的困境就应该是即使拥有大人的身体的他所能理解的,但是不需要通过直白的话来表达里面的人相互理解了——这其实是失真的,也许应该通过更好地几个镜头的设计——譬如看到短信时,爸爸脸上应该有的更多的微妙的表情的变化来反映心里过程的变化。
里面的人物设计出来了,他们就不仅仅应该属于导演,也不会是为主角服务的,每个人要表达的东西都在他们自身的身体里——动作、行为、话、表情。
嗯,有可圈可点之处,只是多么希望讲故事时所有的愿意花耐心设计所有的细节。
然后,看完之后,感觉很难受,其实有点悲观的一部电影。
渴望长大,长大后又是什么呢,关于这一切幸好是无法超越现在做出切实的想象的,这失真的想象呀——才给人更多的希望,不是吗?
并非不能接受人生不能和不需要重来这件事,只是想到,如果让孩童的我去接受这件事,那个孩子该多难过。
求推欢乐的音乐吧。
知道该如何去诉说这个故事.。
离生活很近,又和我们很远。
长大了,多出了一份未知的爱情......也多出了更多的无奈.....长大,成熟,成年,衰老....只是短短的额时间.......岁月开始苍老...............最终的结局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依旧温暖。
小光可以迅速长大,却无法拒绝苍老死亡。
每个人在最后知道了,自己真正的幸福在哪里.........里面每一个面对爱情,选择了什么。
不知道,每个人都在说做错了,可是谁对真正伤害的人负了责。
真正的去爱一个人用尽了所有,也剩得一无所有。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绝对不会像现在一样........”这是一种忏悔。
你长的高大,心胸也要大”这是一份宽容。
“如果没有人走第一步的话,大家会一生不开心的” 这是一种对心灵的妥协。
“上天赋予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可是结果怎么样,就全靠自己掌握了。
”这是一种觉悟。
“原来是自己不肯回去,才会弄到现在这个地步”“失去容易,回头真难”
我本来以为这只是一个很单纯的童话故事,他会在一天之内长大,然后理解了大人的不容易,知道后母真的对他很好。
在梦中的自己要老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梦,从此之后变成了乖孩子,结局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然而电影却不是这么发展的,男主再也成不了小孩子了,而男主的妈妈才是小三,说着一个家少了谁都不行而男主最后死在了后妈怀里,导演一点都没手下留情。
这个电影真是真实到残忍呀,或许导演的意思是想让小男孩去天国和妈妈在一起,才会这么安排结局。
我觉得这里面唯一有错的就是小男孩爸爸,一个没有责任感还花心的男人。
其余的人我都能理解。
其实人的一生很多,短到就像一瞬间的事,几十年弹指而过,等到真正后悔的时候已经没有回头的机会,所以还是要珍惜年轻的时光过好每一天,哪怕生命还剩一天也要好好活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小时候,大人总是和我们说有些事等你长大就明白了。
那时候我们如此渴望长大,希望明白这些秘密,去干成年人才能干的事。
可如今我们真的长大了,却发现原来成年人的秘密竟然这么丑恶。
长大意味着独立生存却要接受很多人性的不堪。
《童梦奇缘》,讲述一个自控能力不强的男人,带来“一家五口”的悲剧的故事。
最可怜的是身为原配妻子的莫文蔚。
她得悉自己丈夫外遇,家中还多了一个自己亲儿子的“哥哥”。
为了家庭,她选择“原谅”丈夫,竭力表现出接纳继子的姿态。
然而继子反而把她视为第三者,处处羞辱作弄。
她的忍让在发现丈夫依然私藏与情人“三口照”后达到极限,其后被化身为成年人的继子激发出终极怨气。
身为第三者的李冰冰,其故事通过继子的回忆粗略交待,却可见女子遇人不淑的绝望。
依稀可以看出,第三者根本不知道丈夫早有家庭,当了解真相时,宁愿与亲生骨肉一起服毒,告别这个悲哀的世界。
她的际遇也令人概叹,但一死万事空,却反而没有原配妻子那种活生生的折磨。
作为主角的刘德华,从小以为是继母拆散自己家庭,离家出走成为家常便饭,对继母的言语暴力和恶作剧,进一步加深了这个本已破碎的家庭的裂痕。
后来这位小少年体内渗入神奇药水,一夜成人,终于逐渐明白真相。
他最终觉悟自己的偏执给长辈带来多大伤害,而重新修复了与继母的关系,并帮助继母与父亲言归于好。
但当他完成这一切时,神奇药水加速成长/衰老的效能,已经把他的生命带到尽头。
原配的儿子作为弟弟,无论父母、兄长,都对其爱护有加,且少儿不知愁滋味,兴许是五口人中最“幸福”的一人。
但长大后,他终会明白到当年家中发生变故时,一切当事人的凄酸。
黄日华饰演的父亲诠释一句老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从选择出轨起,他就注定“夹心人”的命运。
第三者自杀前,他要小心翼翼地周旋于两个家庭之间;第三者自杀后,他在妻子与长子之间两边不是人。
但他不能怨长子年幼无知,因为造成长子偏执的罪魁祸首,正是他本人。
他更应该感谢原配妻子甘愿为他的错误承担不白之冤,否则他连结局时的三口家庭也将不复存在。
只要细加描述,五个角色都能折射出强烈光彩。
表现得最好的是原配妻子——使用护肤品挽回丈夫的无奈,劝继子带上雨具的强颜亲切,继子送上“生日礼物”的刹那安慰,再受对方戏弄的怒火中烧——莫文蔚把被第三者儿子欺侮三年的忍辱负重,真实地展示在镜头前。
出于电影篇幅考虑,次子和第三者亮相匆匆,但安排得宜。
次子的存在暗示妻子曾经以为自己何其幸福,加深说明了丈夫出轨伤害性的巨大。
第三者的故事寥寥数笔,不过已经体现出她对长子的疼爱,为长子日后的种种偏激行为做好铺垫。
重头戏份则落在长子与父亲。
更有控诉力量和教化意义的手法,是用现实主义方式,顺着长子被赶出家门的剧情,描述这个家庭逐步走向灭亡——丈夫如何在工作(他学校的教职早已岌岌可危)与家庭的压力之下一蹶不振,长子如何在失去家庭温暖后迷失于社会当中。
但导演慈悲为怀,没有让两父子的龃龉一发不可收拾,反而试图讲述一个两代人之间消灭隔阂的故事。
于是叙事手法也变得浪漫主义,影片主色保持鲜艳的调子,暗示结局时长子必定原谅父亲和继母。
而港片惯有的插科打诨和天马行空,则更加让大家过了一把“男孩梦三十”的热闹瘾。
所以,尽管长子最后仍不免提早离开这个世界,但一个人的牺牲让本应分崩离析的家庭得以挽回,该片的结局堪称圆满。
(有点遗憾的是里面应采儿的女教师角色,刚刚从与副校长林家栋无果之恋脱身,但又遭遇刘德华的无奈爽约,打击可谓接二连三。
当然,应采儿最后应该能获知刘德华的凄凉故事,倒也避免了她误会后者的真情。
)导演着意推出“有明天就有希望”的主题,期待悲剧之路总能回归正轨,于是不惜篇幅,用两条支线尝试提出解决家庭纠纷的方案。
正面例子是长子的同学。
他家庭虽然贫困,父亲母亲之间既有年龄差距,又有地域之隔,但通过视频聊天平日加以沟通,夫妻双方坦承相待,总算使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中庸例子是林家栋的情感瓜葛,他欺骗应采儿在先,与张燊悦饰演的另一教师早有交往,长此发展,恐怕也将陷入长子家庭的尴尬。
总算林家栋及时抽身,对两人予以坦白,虽然大家都有伤害,却不至于恶化出人命事件。
然而,有一点让笔者不太舒服,就是导演过于强调解决方案,总寄望受到伤害的人能“理解”、“体谅”,有人“能走出第一步”,却没有让酿成伤害的人真心悔过。
林家栋自此至终没有真正地向应采儿道歉,反而变成未婚妻故作大方地开解应采儿。
黄日华的父亲更是窝囊,空让莫文蔚受委屈,对长子只懂金钱利诱,让家庭滑向深渊。
电影尚可以设置桥段道具,让长子长大成为刘德华,有了儿子明白父亲窘况的可能性。
而现实却是成长药水的副作用般残酷,大错铸成早已无法挽回,倘若再畏缩不前,只会加速恶果的来临。
因此,当那些犯错的男人,都像黄日华和林家栋那样,一起在外面抽烟、喝酒、打机乃至以种种光怪陆离的方式发泄,互相倾吐“不被理解”的苦闷时,他们终其一生都不会解决真正的家庭问题。
第一遍看《童梦奇缘》时感觉这片子很一般,甚至是烂,因为其中很多港式的叙事风格与幽默太过庸俗和幼稚,另外还有一个规律,就是凡刘天王演的电影多半属于非精品,这个片子确实也不例外。
不过当我在一次出差在大巴上断断续续重温的时候,感觉发生了一些变化,不是演员的表演,而是电影所要表达的一种观点。
光仔最后变成老头死去这个一点也不温情的结局成了电影的点睛之笔,很残酷但很真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犯一些错误,有些是你一生也不可能弥补的,尽管你已经不是一个孩子。
十二岁的光仔(薛立贤 饰)是个不快乐的小孩,自从妈妈自杀后他便没再长高。
光仔一直认为这是爸爸(黄日华 饰)与新妈妈(莫文蔚 饰)的错,因此一直讨厌这个家,终日希望长大后能够独自生活。
一天在公园里,光仔遇上傻傻的流浪汉(冯小刚 饰),自称提炼了一种能够快速成长的药水。
阴差阳错下,药水令光仔在一夜间变成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
成长后的光仔(刘德华 饰)既惊又喜,终于踏上了梦寐以求的旅程。
他外表虽是成年人,内里却仍是小孩心,因此闹出不少笑话。
光仔决心追求他的梦中情人即老师Miss Lee(应采儿 饰),二人更一拍即合;但时间在光仔身上走得特别快,每晚的年纪都在急剧递增。
情窦初开的光仔在忐忑之余,还发现了一个有关妈妈自杀的真相。
已经是垂暮老头光仔这时似乎明白了家庭中的种种道理,一边急于寻找解药,一边要想个办法重拾一个温馨的家,然而这一切已经是不可能了...... 亲情无价,似乎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却是许多人有意无意在破坏和伤害的,电影里的光仔是一个十几岁刚具有叛逆思想的小孩子,他的破坏力很直接也很有限,却依然带给这个重组后的家庭、他的父亲和继母很多烦恼与痛苦,同样带给迅速懂事的自己无尽的歉意与悔恨。
电影是说故事,把冲突矛盾集中起来,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这些矛盾与摩擦就是伴随着自己的每一天,当遇到自我意念与亲情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一样会像一个孩子一样强调自我而伤害别人,这是无可避免的,我们不会如同光仔那样迅速的长大,当我们有一天意识到错误,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弥补。
影片的结局处理的非常好,没有让光仔返老还童,全家幸福团圆,却是让一个孩子承受了不该得到的结局,正是这个悲哀的结局让影片增色不少,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手法,对影片主题起到有力的突出,也让观众有了思考的空间。
是啊,生活不是游戏,不能存盘,不能犯了错重来,在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家应该永远是自己的最温暖的最安全的堡垒。
不过,影片的亮点似乎也就这些了,点到为止,点到而已,没有更深刻的发掘,剧情整体看起来还是比较薄弱与幼稚,所以在第一遍看起来让我没什么感觉,同时通篇的香港式的叙事风格和幽默让人一看就知道,还是出不了圈,其中光仔与李老师的一段戏实在是太不出彩,占的篇幅不少却没有与整个剧情融合,比较突兀。
好像是十年前看的电影了,剧情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大概就是说的12岁的男主因为对爸爸和后妈的不满,一直非常渴望长大,在一次机缘巧合下遇到了一个神秘人,喝下了神秘人给他的一种神奇药水,然后一夜之间变成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刚开始他是很兴奋的,因为终于可以摆脱爸爸和后妈,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可是慢慢的他发现自己一天长大10岁,当他终于知道了关于妈妈自杀的真相了解了一切后,却再也回不去,他已经老了,时间所剩无几印象很深刻的是在爸爸发现光仔变老以后,光仔说的那一句“下次我不敢了”没有下次,人生不可以重来小时候我们都渴望着快点长大,好摆脱束缚做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等到长大后才发现,曾经那段年少无知的时光才是最可贵的,可是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能做的只有珍惜当下,当有一天年华老去,我们会更怀念现在的自己
《童梦奇缘》:沉重的现实童话“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
”简简单单一句话,大胡子冯小刚抑扬顿挫间就把老态龙钟的刘德华折腾的越发风烛残年弱不禁风,满脸不知道是泪还是汗,那一刻仿佛一个巨大的逗号,在我的心里重重的一顿,宣告了刘天王必死无疑的命运,当然死是每个人最后的终结,没有人能够背叛生命的轨迹,告别人世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但三天时间就让一个活蹦乱跳聪明伶俐的小孩儿白发苍苍的颤抖着告别他其实并不想告别的灿烂人生,怎么说都残忍了点儿,当然这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轻描淡写间让俗不可耐的三流电影跻身顶级殿堂,这话夸的可能狠了,但是还算公允。
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每一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唯一的,而且不可复制,写到这儿又想起《独自等待》里面一句台词――人要么好好活着,要么现在就死。
没错儿,好好活着,该吃好吃好,该喝好喝好,愿意泡妞就泡妞,喜欢帅哥就大胆追吧!
别整天愁眉苦脸的,你就是自己的太阳,人这一辈子满打满算也就三万多天,有什么理由不阳光灿烂的?
话是这么说,可哪个小孩儿不盼着时光快快的溜走,自己好一夜之间长大呢?
长大了多好,可以不用被大人“欺负”,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以随心所欲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大胆的去泡自己喜欢的美女老师,也可以对着未成年人不得饮酒的标牌“say no”,如此种种,就像一只小耗子揣在每一个孩子的怀里。
无时无刻不在挠蹭着,心都痒痒的不行,恨不得一觉醒来自己已经是丈二的身高胡茬满面。
可是,孩子终究是孩子,只知道长大的好,却不知伴随着成长,烦恼会越来越多,责任也越来越重,梦想和现实永远是一对仇敌,就算不打的头破血流也要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加上爱情啊,婚姻啊,事业啊什么的没事儿就来捣乱,靠冯小刚一瓶神药圆了长大梦的刘天王短短几天功夫就遍尝个中滋味叫苦不迭,郁闷的无以复加。
说到底还是沟通和理解出了问题,小孩子和大人互不买账,一个认为对方蛮横霸道比老美还象世界警察,一个以为可怜天下父母心,累死累活还要防着逆子离家出走调皮捣蛋。
换位一思考其实大家都不容易,童年时代有苦闷彷徨,成年了也不是人间仙境一好百好。
十多年前有人喊出“理解万岁”红遍大江南北,看来百年之后依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我要是来晚了,你一定要等我。
”李老师一脸期待的对着电话那头的大雄的哥哥提要求,当然大雄他哥也没含糊,一个斩钉截铁就把小李美眉给忽悠的安心回家去换衣服了。
故事的结局相当有意思,清纯可人的李小姐可怜兮兮在电影院门口一直等到电影散场也没放弃希望,反正她正当妙龄有的是时间,就这样还是被老眼昏花的刘德华给摆了一道,临走还是没暴露身份,狡猾的就像二战时期的王牌间谍。
由此可见爱情和等待总是密不可分,总有人会等到,也有人一辈子也等不到,于是有的人因为爱情幸福了,也有的人放弃了等待爱情却找到了幸福,也有的人一直独自等待着体会另一种幸福,当然更多的人渐渐麻木了在苦难中沉默着把幸福的滋味儿变成了柴米油盐,不幸福的就像是黄日华那批老婆唠叨,孩子出走,事业无成,要什么没什么只能靠电子游戏机和烟草发泄,还没人家泡遍全校美女教师的校长潇洒……也许他们也有爱情,但是爱情究竟是什么呢?
影片没有答案,当然没有,也不可能有。
爱情,友情,婚外情或者性,男男女女总是说不清道不明,“你一定要等着我”这句话一出口就已经必输无疑,爱情从无定数,可以坚持,但不可以要求……走向了婚姻总会有数不尽的事端和烦恼,没有孩子的二人世界还磕碰不断,有了孩子又是一堆的麻烦,看了《童梦奇缘》里面的两个四口之家,虽然羡慕大雄家的融洽温馨,但更多的是对小光家那种支离破碎的恐惧,一个家少了谁都不行,可是刘德华还是死了,老死在他后妈的怀里,结局就此打住,引发无数感慨。
我是喜欢孩子的,但是又对能否给孩子幸福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家庭和婚姻显然不是我能够掌控的未知,爱情只是润滑油不是稳定剂。
“烟抽空了还可以再买,儿子要是没了,买的回来吗?
”我的父亲也喜欢抽烟,他也非常爱我,只是我不知道将来我的儿子会怎样看我,我会怎样面对儿子,“只要家庭和睦了,哪个孩子会离家出走呢?
”,话很在理,但是我仍希望我儿子能够象个男人一样因为叛逆和独立意识的觉醒出走,而不是因为我们这个家并不和睦。
这也是我所期望的,属于青春的梦想吧。
最后要说的是男人,男人很累,不仅仅需要承担很多责任还需要隐忍,躲在游戏厅打电玩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谁不想回家啊,可是社会能够宽容女人,因为女人天生就是想着法子去犯错的,然后得到原谅她的男人的爱情,并且稳赢,男人则不一样,不能哭不能喊不能闹腾不能上吊喝药,男人只能象山象海,沉默而胸襟宽广。
忽然想起原来姜昆说的一段相声,大概是说男人受夹板气的,很象黄日华,那个倒霉而一言不发的篮球教练,儿子老婆一闹腾就完了,他就不需要爱情么?
他凭什么不能还惦记一个已经死去的女人?
一日夫妻百日恩,抛开婚外情的道德层面不谈,就只论情义,黄日华是真汉子,而不是薄情郎。
莫文蔚也苦,但是未免有些变态,嫉妒是女人的通病,但是过分的嫉妒却让陈太太发疯……不过如果还有下辈子,我依然要做男人。
整部影片看下来有点象无主题变奏,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让涉世未深的我感到疲惫不堪,生命的流逝,爱情的纠缠,家庭与婚姻的压抑,梦想和现实渐行渐远,做人累,做男人更累。
直到片尾曲轰然响起,刘德华浑厚的嗓音吼出“下一次不敢”的无奈,才让我坚定了活好每一天的信念,活着就好,向前看,没什么大不了。
华仔,你不许老
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那一巴掌打得真好。
生命是个过程,可悲的是,他不能重来,可喜的是,它不需要重来。时间是位神奇老人,可喜的是,它能让人看淡一切矛盾,可悲的是,往往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005,
一廂情願地說教吧了。
老是套用别人的剧情有什么意思撒
刘劳模的戏……简直看不下去。
说实话 因为童年的经历可能很相似吧 我看哭了
小时候看哭过..
我勒个去,奥湿卡影帝牛德华...
真别扭
我岁数大,但我是你儿子
除了结局和冯小刚,本片贫瘠乏味
什么乱七八糟的
不跟《本杰明·巴顿奇事》相比,已经弱爆了。
20090509 @ grandma's home
刘德华不适合这类片子
小学的时候看的 当时看哭了 现在知道了 等你长大了 有的是时间烦恼
我记得刘德华 经常躲在家对面的大树上 静静地看家里发生的一切,一切都与他有关 但一切又都仿佛与他无关。故事最后 因为快速生长而年迈的他 带着莫文蔚坐上树枝的秘密基地。他一切的诉说都仿佛是忏悔:「一个家少了任何一个人都不行的。原谅我们吧 我代妈妈向你道歉了。我不希望我两个妈妈都不开心。」
华仔的这一部剧是很早以前看的,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