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给四星的,因为差不多够七分到七分半。
结果片尾那字幕真是强行给人灌……凭良心讲,导演虽然名不见经传,水平倒是还可以,众多演员绝大多数都很正常发挥,毕竟老戏骨多。
包括来打酱油跑龙套的,演过林冲和爱情神话的周野芒。
可能剧组也要拜码头?
到上海拍戏,必须由上影集团安排些本地演员?
比较多余的是余男的角色和强加给她的戏份,说没有资本或后台硬塞,我是不信的,还有那一对二杆子杀手兄弟,广东话讲的人要犯尴尬癌,演技差,辨识度也糟。
真心不宜在演艺圈混。
个人强调过许多遍,混演艺圈,尤其演戏,不怕你不美,不帅,最怕你路人脸,看过记不住。
而全片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成也编剧,败也编剧,人物太多,关系太杂乱,事情交待不清楚。
而且结束后,报童,余男,高捷,他们的结局就不交待一下?
本来可以拍成盖里奇风格的,虽然前面绝大多数时间没啥打戏,却看的津津有味。
而摄影和动作指导很有问题,这也要怪导演,毕竟导演掌控全片,切蛋糕后枪战,谁开枪打谁,太快,太乱,观众看不清,来不及思索。
然后里面的动作戏,基本都很糟糕。
动作指导不背锅是不行的。
余凯磊演的角色可惜了,深挖之下,是可以和王志文角色最终对决的,结果……李立群跟二杆子说,还尾款那段我笑了,想起黑金里,黑梁家辉献金时,骂梁家辉的那段。
简直灵魂再现。
暂时以上。
这部以民国为时代背景的动作电影汇集了国内众多的老戏骨,而且他们的演技真的都非常精湛,无论是正面角色还是负面角色都能把人物的情绪心理拿捏得相当到位。
这其中王志文看着比他之前的作品都显老,但仍旧有种气宇轩昂、仪表堂堂的样子。
整部影片有着非常浓重的民国色彩,能够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杀气。
片尾终于出现了全片的高潮部分,枪战场面非常壮观,但也有一种乱杀一通的感觉,而且故事结束得非常快,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结局。
曾经每一个想金盆洗手的人,都在最后一单上有去无回。
心知肚明自己在劫难逃,但无论如何,也会去完成这“最后一单”。
所以现在的电影,如果没有酷炫的剪辑,没有复杂的主线暗线叙事结构,没有两次以上的剧情反转,没有丰富的情节暗线和隐喻,真心无法获得观众的青睐。
但是《最长一枪》就是这样一部不烧脑,不反转,时间线正叙,甚至没有什么隐喻的电影。
一开场,李立群的一段黑屏旁白就已经把故事介绍得一清二楚了:这就是一个两派找到了同一个杀手杀对方的故事。
然后全剧就沿着这一条主线缓缓展开,一个个老戏骨开始入画、演绎、让你逐渐被情节抓住,进入故事。
然而故事走向又并非很好猜测。
随着各种意外的出现,最后的那个大决战场面到底会如何走向,观众完全无法预测,只能越发紧张地期待结局的到来。
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一场“小欢喜”。
看完之后,你会酣畅淋漓地感受一番,大银幕上的风情万种,风流倜傥,风花雪月,风华正茂,风雨交加,风云变幻,风行一世……最后,风轻云淡。
当我在屏幕上看到苍老且发福的王志文,竟有些恍惚。
二十年前我在《东边日出西边雨》看到他的时候,他是一个桀骜不驯的长发青年,修长纤弱,炯炯有神,咧嘴一笑,阳光明媚。
在十年后的《天道》里,他是一个隐退江湖,特立独行的思想者。
回到二十年后的《最长一枪》,他是一个黯淡的发福的中老年人,一个沧桑的两鬓染霜的杀手。
二十年时光已老去!
二十年前第一眼看到王志文,就喜欢那个肆意汪洋的男人,他的举手投足和言语吞吐,有直抵人心的情感和力量。
他非常适合诠释那些飞扬跋扈、亦正亦邪的人物。
我一直认为他是中国最好的男演员之一。
我从未想象过他衰老的一天,对自己亦然,然而衰老来得如此之快。
前几日下载并重温了《东边日出西边雨》和《天道》。
在午后,阳光正烈,上个世纪的语言和神情仿佛时光的倒影,尽管远去依然栩栩如生。
剧中的人物慢条斯理地说着话,就像时代的回响。
那些色彩斑斓的画面,那些不动声色的故事,那些头脑清醒的人物,一点一点地将记忆里的情感释放,陈列在屋子里。
我凝视着他们,感到快乐也感到悲伤。
午后的阳光轻斜,日色已软。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最后一枪》绝对不是一部好电影,就算里面有王志文,也救不了一部从头到尾都充满硬伤的电影。
不知所谓的女主角雪儿,没完没了的龙套阿桂阿宝兄弟,语焉不详的杀手往事,来历不明的理发师徒弟,油滑话痨的杀手中介,轮番上场的众多角色个个都有话要说有故事要演,但是这部简单的电影实在照顾不周、包涵不了。
杀手老赵的角色戏份太少,人物挖掘太浅,以至于王志文要到处找人聊天来消磨时间,以至于一个跑龙套的巡捕都要出现两次。
皮特和波波要不停地表示我要杀了他我要杀了他。
整部电影东一鳞片西一爪地拍,导演一副不拼足两个小时誓不罢休的样子。
当然,电影也并非一无是处。
王志文在天台上和小报童用上海话聊天那一段就拍得相当有感觉。
硕大的月亮像个银盘挂在夜空,月光如水倾泻,一大一小并肩而坐,一问一答之中有恬静与温情在其中。
报童六七岁,稚气的脸上有一双灵动的眼睛。
杀手娓娓道来,声音寂寞而伤感。
忽然发现上海话竟然很好听,当它被克制着诉衷情时。
这段对话只有一分四十秒,跟整个电影其实没什么关系,尽管突兀,但感觉真好。
然后才知道,小报童竟是王志文的儿子演的,难怪父亲看着儿子的时候,眼里的慈爱总是夺眶而出。
电影最后宴会刺杀那一段也是很精彩的。
精彩的不是枪战的场面,而是那种“乱套”的情况。
所有真实都不是按照计划发生的。
每个人都在算计,都在动作,都在影响事情的发生。
虽然雪儿告诉阿桂他是个替死鬼,理发师进错了房间,使得故事有些荒诞,但“乱套”是暗合事情本质的。
这一点电影是从盖·里奇那里学来的。
可惜功力不够。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恶人都会被杀死,杀手也会死。
杀手要死,电影一开始就多次提醒观众,观众唯一能关心的大概是怎么死而已。
电影并没有营造杀手何以要死的悬念,这就有些无趣了。
王志文成名很早,但是在后来漫长的时间里,似乎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后来他接拍的电视剧都不怎么好,电影也是跑龙套居多。
对于一个成名演员来讲,这不是慢慢熬的问题,时间过得要比年轻那会儿快多了。
更别说,二十年,时光已老去。
吐槽:1.节奏太慢,两个小时时长,不得不1.25倍速播放,1.5倍速都不为过;2.都是杀手,没看出任何一个厉害的,动作戏镜头太快,什么也看不清;3.你雇我,他也雇我,你雇他,我也雇他,杀的就那么几个人,没意思。
想学国外那种杀手电影,一点也没拍出那种感觉,王志文演技还行吧,两条线交代的还算清楚。
【一颗流弹打中我的胸膛 / 刹那间往事涌在我心上】(崔健《最后一枪》)
解决9.4崔健 / 1991这颗流弹的名字叫做王志文。
王志文扮演的主角枪手老赵死了。
揭示了最后一单,金盆洗手就像坏人死于话多那样,还是电影200多年轻易不敢打破的铁律。
所以整部电影的焦虑之一就是老赵怎么死。
王安忆说看怎么让主角有钱(解决生计问题)可以看出作者的本事。
那么。
怎么让主角死掉,也挺看导演的本事的。
主角死掉之所以让导演爱不释手,甚至有演员想红角色得死这样的充要条件(约等于)。
因为这实在是让观众在回家打开冰箱的时候,关于电影的最后一枪。
如果对主角死掉表示感伤,遗憾,愤怒,不甘…总之有所触动,那么恭喜导演,观众还是被击中了最后一枪,至少一枪。
老赵去世其实差一点没有做到这点,因为他在整个故事里都被暗示会在最后离场。
作为麦格芬的炸弹实际不能真的炸响的,除非导演想把正剧处理为闹剧。
王志文在《刑警本色》里演过一个是神枪手的警察萧文,第一集就是开出了惊艳一枪。
但他的动作戏总让人感觉到拿枪的样子很好的,拿着枪就好了。
刑警本色 (1999)8.61999 / 中国大陆 / 剧情 犯罪 / 张建栋 / 王志文 李幼斌他还演过武侠片:《风云·雄霸天下》。
我甚至可以说那是印象最深的王志文电影一刻。
因为,太丑了。
风云雄霸天下 (1998)7.11998 / 中国香港 中国大陆 / 剧情 动作 奇幻 古装 / 刘伟强 / 郑伊健 郭富城我一直很排斥他演动作戏。
因为总觉得有种拿着售票员小包拍人家小胸口的感觉。
他是如此清秀,我觉得清秀的人微笑就可以了。
最长一枪的动作戏我所以是满意的。
王志文的几个抬掌、锁喉镜头切得很短。
这样就有电光火石的的感觉,如果拉长镜头,慢摇,那么一定是和他有仇(风云就是)。
撇开这些我觉得危险的动作戏,王志文可以为所欲为。
譬如戴袖套那种仔细,譬如对于颤抖的手近乎沮丧,譬如在天台上的那段上海话。
那种招牌的,说着说着忽然一个微笑的一大段话,闪着月光。
月光再老,还是如此清冽明亮。
风声 (2009)8.42009 / 中国大陆 / 剧情 惊悚 战争 犯罪 / 陈国富 高群书 / 周迅 李冰冰
手机 (2010)8.52010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沈严 王雷 / 王志文 陈道明
回到被爱的每一天 (2015)7.52015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何平 / 王佳佳 张译
相爱相亲 (2017)8.32017 / 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 / 剧情 爱情 家庭 / 张艾嘉 / 张艾嘉 田壮壮
大丈夫 (2014)7.12014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姚晓峰 / 李小冉 王志文我一直在期待王志文衰老。
事实上《风声》、《手机》都不年轻了,《回到被爱的每一天》算是完整描绘了苍老,《相爱相亲》里更是老得那么小菜场化。
但是如果说《大丈夫》用不服老做效果,那么《最长1枪》则写出了天人五衰,【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最后一无所有,最后放弃得救。
对于时光的傲然这样才是真正的炉火纯青。
生死间有大恐怖,那么就死。
婆娑世界有大遗憾,不去补缺。
就如那件款式明显陈旧的大衣。
王志文在这个衣香鬓影的年代,他真的旧了,真的老了。
我更爱这种备受摧残的容颜,那是一种对于时光的傲然。
当然,年轻的容颜也还是要的。
那个白俄理发师,演员叫做康斯坦丁·科玖霍夫。
如果说王志文的打戏不够过瘾,或者说还是要靠打戏过瘾,小哥的身手非常雄壮。
就如枪手老赵的义肢。
小伙火力壮我极度感恩没有真的用周立波去演王立波。
非要看中年男人穿紧身芭蕾裤,许亚军真算是导演大发慈悲。
许亚军现在颇有往谐星努力的倾向,这是一种极度令人舒适的倾向。
这么好看的男人不去演摇头摆尾的小生而是心甘情愿地画上小花脸,我觉得这算是大智慧,至少是大解脱。
满口的【you know】设计得非常熨帖。
那句【这个衣服搭么?
本来就不是我的】几乎算是神来之笔了。
许亚军肯去演周立波应宫的小丑,真是令人松了一口气。
YOU KNOW李立群扮演的老杜非常狡猾。
就像他随口抛出各种鸡汤去试探各种角色的底线,深浅和祸心。
老杜劝老赵算是将:老朋友你不为我去送死你忍心吗?
老朋友你也知道我是利用你,我都舍得被你看穿这么放下身段,你还不乖乖钻入圈套。
恍惚间又响起朱元璋的那段话:武功呢,我是不如什么杨逍范遥殷野王的。
(1994版倚天屠龙记里李立群扮演朱元璋)老杜没有势力,没有枪法,他只是有本事慢慢活到最后,面对被他出卖的人不动声色,语重心长。
送死你行
语重心长要说能打,全场谁能打过高捷。
不过问题也在这里,王志文浴血杀敌最后不支还是有说服力的,高捷就是拄着拐杖怎么可能不杀一个七进七出,毕竟场上没有周润发。
高爷一身宝蓝色中式长衫扎眼,江湖老了,他负责假装离场就可以了。
假装离场小报童很像王志文,看得出王志文很喜欢这个儿子。
大块头要演当面欺负的戏,果然吓到自己摔下去了。
周野芒的胡子都有一种江北腔,这就是好演员可怕的地方。
推荐他和王志文的《我心灿烂》,可以看作是200元钱的番外。
巡警浑身有股黄昏清兵卫的感觉。
余皑磊的安徽话也是这个电影刻意各种方言混合的绝佳范例,特别是都属于洋泾浜的方言,似是而非却都各自以为字正腔圆。
每一个角色都如此浑然不觉,以至于旁观者越发觉得宿命的荒诞和残忍。
那碗红烧肉的色味不错。
一晃而过的樟木箱,正宗。
今晚在深圳看的 个人只是惊讶完全没有通过任何渠道知悉这部电影的存在 是无聊到为了看电影而看电影的时候 无意选中了这部 而且后来美团搜了一下就两个电影院有排档 后来看到原来6号就上映了票房也才800多 豆瓣也才6.多 我毫不怀疑的说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看的国产电影 看来个人审美还是有点偏离群众..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国产电影 真的太好看了
定档拖了两三年才上映,已经有不好的预感,总算上映了也没怎么做宣发,有种自暴自弃的感觉。
架不住一堆戏骨的诱惑,看的零点首映。
可以看出导演想法很多,野心很大(这个导演顺利是谁?
什么背景?
PS:看评论说是广告人),想玩出花,可惜玩砸了。
吐槽的内容太多都不知道从何说起,总的来说,超多线的叙述,最后没一条线能说好,蜻蜓点水,反而搞得一团乱。
王志文作为主角,戏份却不多,为了塑造他的复杂背景,加了革命党报复的梦幻戏份,但结局了也没说出个毛线来。
图什么???!!
其他线也都一样… 每个角色都来几段、但每个角色都不说清!
余男的角色干嘛用的?!
给这么多高深莫测的镜头!?
最后就传个话?!
搞笑呢!?
剪辑也是一言难尽,画面的切换属于随心所欲那种,毫无过渡。
为了表现某个人物可以为他强行插入15秒并强行转下一场。
拖前戏的福,最后高潮戏想装个B反而显得异常做作。
可怜了王志文这么一把年纪还要学小李子爬楼梯。
这片完全可以作为多线叙事的反面教材 提醒所有人 没两把刷子 别学昆丁。
主要是可惜这么多好演员…难受…多一星给演员…PS:啊啊啊啊啊啊..... 发生了什么.....有人说这片我压根没看懂,不是多线叙事,表示我不懂装懂,我略尴尬。
给个建议首先你去百度下多线叙事的定义。
然后花时间多看几部电影片单的话随便搜搜多线叙事电影。
国外的里奇 两杆大烟枪,国内的宁浩 疯狂的石头等等。
最后思考下你说的话。
我帮你思考了下你说的话,觉得可能是因为我提了昆丁。
昆丁作为鬼才,在多线叙事时会在时间线上也加点料。
但你不能因为这样就不把其他多线结构放在眼里啊。
多线叙事最怕的就是变成碎片化叙事。
这部片的叙事剪辑手法明显就是想玩多线但玩砸了。
你如果是水军就别用这个洗地了,显的很业余。
如果不是水军那只能麻烦你以后多看多听然后再去指责别人。
至于革命党的梦幻戏份,你再看看我吐槽的是片子没有交代么?
最后,这片影评是我看完零点场后第一时间的吐槽贴,不是剧透分析贴,你看我发布时间就知道很仓促。
如果有人爱看,关注的人多(嘻嘻嘻)。
我倒也不介意以后闲的没事看完电影花点时间写吐槽+分析贴。
纯个人分享逗逗乐子,有不同想法我们嗨皮皮的互相交流。
但你老瞎找我茬,我就很尴尬了。
望各位看官谅解
3年前就关注这部电影,直到最近才上映,我还是奔着王志文去的,因为他的作品对我还是影响比较大的,影片没有让人失望,我从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专业的认知,原来对专业的理解是对一件事物的了解程度,懂的越多就觉得越专业,影片中李立群说杀手老赵专业,为了一个目标能学2年钢琴,专业就是:没有废话,解决问题。
其实这句话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不论是生活在过去老上海年代的人,还是目前穿梭于都市生活中的你我他,难道不应该专业吗?
这部电影其实很好看,也是一部具有优秀基因的电影作品。
故事其实很精彩,拍摄画面和题材都特别好,而且演员们的演技很牛掰!
可惜的是,剪辑没有做好,如果改成几集电视剧,再把故事线理一理,有可能会成为爆品!
王志文在最后的决战中,演技真的很棒!
超一流的演技,丝丝入扣,让我看得很震撼!
李力群老师的演技同样出神入化!
白瞎王志文
余男真棒
拖片儿必烂的铁律。阵容故事叙事节奏全都与时代脱节。不是复古是老旧。
“狗咬狗”的旧上海故事背景,黑商与狗官为争夺利益相互博弈,剧情理解不太复杂,但逻辑有点奇怪,能雇杀手除掉对手就该狠辣一点,非要拐弯抹角结果全灭,正应为你们雇的杀手只认“钱”,而且还能拿“双合同”。
1080#那是相当难看了。王志文也没救回来,尤其这个主题……一言难尽
看得出想搞个错综复杂的大事件,然而越到后边越脱缰,老想塞更多的东西让影片看上去更“烧脑”。结果确实挺“烧脑”,但观感看着太累毫无愉悦感。更不用提越往后节奏越失控,本来还算不错的题材,卡斯也还行,可惜了。
我靠,讲的还是中苏友谊,杀人送钱,全帮!
故事线是乱了点吧 但是老戏骨演技是在线的 好久不见王志文啊!
一批老演员的演技很相当
卖弄愚蠢,自以为是。
预告片就很精彩了,我只想说电影比预告片还要精彩一百倍,必须去电影院看起来啊
很有意思,人物太多来不及细想,应该多留点空间作为前戏,集中高潮的时候要是用慢镜头就更好了,错综复杂的关系里,让几个矛盾线在彼此开枪中留给观众消化的时间,形势转换太快,有些人对着谁开枪都没看清楚就一个个倒下了,虽然可以回放,但是那感觉就差多了。
志文叔……
三星半,可惜了,这么好的idea,这么好的阵容,导演把握得差点火候。想要交代好多线人物和背景,节奏被拖慢。最后大家都在等 的大高潮集中,又没燃起来。
这电影还是蛮好看的,完全不像烂片。各方面蛮有讲究。
这个杀手不太冷,整体的完成度除了在趣味性方面凸显不足显得过于不商业之外,这种不疾不徐讲一个一眼能看到底,但又精致细腻,节奏停当的故事的电影,还是看着舒服,尤其是看这些艺术家的表演,真是一种享受,看着,过瘾 四星半,非要说这种叙事趣味性的节奏短板在哪里,可能是运镜吧,视角显得有些窄,对场景关系把握不太足,同为类似的片子,可以向罗曼蒂克消亡史学习一下
野心太大,能力不足。攒了一个虎头,高潮只能收成蛇尾。拿掉三分之一的人物和故事线就能好很多。
王志文+李立群,许亚军+高捷,每两两都是王炸阿,余皓磊、理发师鲁克,这些演技咖要是姜文能拿来组合组合随便整整都是大片。余男的出场还是惊艳的,但故事线铺的多了有许多细节没有讲清楚,整体的氛围营造值得夸赞。真的太爱王志文了
腔调和氛围是有的,服化道也不错,戏骨们也在线,就是人物多,线索杂,剪辑、节奏没起来,动作戏不够分量,也不硬朗,找个好的武术指导,多点打斗,可能票房会上去。
喜欢这帮老戏骨的表演,看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