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预定了我今年最喜欢的影视作品,倒不是因为特别精彩,相反,正是因为不够“精彩”才让我如此喜欢。
剧中的人物大都是有缺陷的,鱼住深陷于自卑与逃避,不敢做出改变,老师沉浸于过往的悲伤,害怕失去所以贪心地想要全部占有,少年带着高中生的稚气,敏感脆弱将自己看得太重。
所有的人物里我最喜欢小晴,滤镜太重想不到她的缺点了,或者说她的所有缺陷,都被她的真诚勇敢的表达,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掩盖了。
四个人的纠葛乍一听非常狗血,但情节编排和关系走向把控的很好,是每个人物的昨日遗憾驱动着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似即若离的距离感带来的似苦又甜的暧昧,远胜过其他剧本里巧合与愚钝强行带来的胃疼感。
我自己也常常思考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命题,也常常将自己困在过去当中,青涩与遗憾不可避免,但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抗拒,而是坦率地接纳,并真诚坦然地直面当下。
这部剧所展示的与我自己思考的不谋而合,而这份思想的最好诠释者小晴,也将成为我今年最喜欢的角色。
那么正式恭喜,昨日之歌完结撒花(其实上个星期就完结了只不过我没看)这部番绝对是我有史以来相关评论最多的番,原因很多,比如画风舒适,情节紧凑,道理深刻,人物形象塑造丰满等等,不过总结一个字就是“真实”。
鱼住起初“只是喜欢对自己好的人”的自私的爱情观,榀子“在亡故的旧爱和曾经的挚友间徘徊”的摇摆不定,都是真真切切的迷茫,都是和社会脱节的无奈,即使二人试图进行符合“正常”潮流的恋爱(即上个大周我所说的“门当户对”,现在看来太打脸了!
)结果还是原来的样子最好,“我们太像了,不用看对方脸色的距离 对我们来说刚刚好”
反观现在现实中所谓的“潮流”,一谈到“异性挚友”,便迎来嘘声或质疑,还有“不就是养个备胎”之类的刺耳言论;一谈到“只是想让被异性关心的感觉持续下去”就马上被打倒成“渣男”“海王”之类可笑至极的称谓。
(说真的,在鱼住自曝的时候居然还有人说渣男,我恨不得顺着无线网给他来一记量子冲拳,人家至少敢坦白自己的初衷,他就口嗨第一名)对于“只是想被…”那一段想法,我不清楚是不是大多数人都这么想,至少我有共鸣,然而我们在现实中却少有人能大声的说出这一想法,且往往要强行列举很多例子来证明自己不是因为这样庸俗的原因而被一个人所吸引。
我觉得这只是在为拉高自己的形象而打掩护,远不如真实坦白来的痛快。
对了,小晴党大胜利!
最后鱼住和小晴太精彩了!
,小晴太会了!
(草)。
说真的,告白之后那bgm一响,直接触动,太不容易了小晴!
恭喜鱼住走出了昨日!
还有乌鸦哥牛逼!
(指凭一己之力避免了成为秒五结局)字太多了,有这个时间都可以去打游戏了,但是果然写这个的欲望更强,我下次再也不写这样的长字了(真香预定)
昨日之歌相比大红大紫的辉夜大小姐,昨日之歌和它的本身叙事特点一样安静,娓娓道来,但不失隽永,突然觉得这种格调与现在的校园生活类似,没有那么多的聒燥与吵闹,可以潜心地像“鱼住”先生一样慢慢安排自己的生活。
作品讲述了四个男女也许不止,之间的感情纠结,一边回溯自己的过去,一边苦苦追寻自己的未来。
弹幕里少不了“胃疼”这一词,如果只是将其当做恋爱番看,那自然是一部关系错综复杂几度反转的故事,可是如果只是当做记录生活的作品来看呢,也许每个人都有着和故事角色相似的故事,不局限于爱情,有的人为过去所困,苦苦寻找今日生活的意义,有的人则爱而不得,但依然向往心中的那份执念,这都是非常真实的,朴素的人类的情感。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也许就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从人物塑造上来看,昨日之歌秉承了日本漫画的一贯风格,通过塑造性格互补甚至截然不同的角色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但是从生活的角度看,每个角色的性格都象征着一种极端或对立,生活中应该没有像野中晴这样如此元气和阳光的少女,也应该没有像老师一样如此。
沉湎过去忧心忡忡的人,但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介于二者之间,人作为情感动物,习惯于联想过去思考失去的事情或人带给自己的波动,人作为社会成员也不得不面对挑战,工作成家,学习 ,抗争,与其说作者描述的的事野中晴和老师,不如说是让读者找到自己的影子,思考未来自己的生活方式。
国人的性格与男主性格很相似,内敛低调含蓄。
虽然有时候迷茫不知所措,但仍会踏实的去面对生活,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像他那么幸运,有一个执念于自己的人,生活中的人们更多的是爱而不得,或者遗憾居多吧,无论是工作上还是情感上。
很多人说结局过于仓促,野中晴同学,怎么突然丝血反杀了?
其实番剧已经埋下了大量的伏笔,比较含蓄的是:老师仍然会时不时的去小浪家里做饭,这对于她来说看似是一种习惯,其实还是她无法向过去告别的表现,她对小浪哥哥的情感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形之间让她对小浪有了家人的感情,我想一个真正忘却伤痛的人应该不会执念于过去的人与事吧,师生关系才是她应该正确采取的态度,二是即使她和鱼住在一起,种种表现也不像一个合格的恋人,尽管它对鱼住也非常温柔照顾,但更多的像出自本身性格上,而不是作为恋人的疼爱上,和鱼住的对话也是讨论和回忆大学的事情居多,这无形之中其实是一种伤害。
野中晴这种性格的人,在生活中是非常少见的,也许这是作者经过人生与创作的沉淀后勾勒出的一个“完美情人”的影子,寄托自己的青春与过去,看这部番剧的人,也同样是在寻找或回忆自己的青春吧。
昨日之歌 通篇看下来其实是有一丝颓废气息的作品,大学生毕业后因迷茫去便利店打工,时不时穿插的吸烟镜头,都给整部剧披上了颓废的色彩。
联系作品创作的背景,日本经济大萧条也就不难理解了,作品寄托的是作者自己对这个时代的思考与不解,有点儿像日本特色的“伤痕文学”。
年轻人的迷茫,我认为不同个体与不同时代是相通的。
当20出头的人满怀期待与期望步入社会,但是逐渐发现自己的无力感,比及较大的期望偏差,会自然地产生困惑迷茫,这也许是很多人能对这部作品产生共鸣的原因,不过终究不要放弃希望啊!
“他们的日常生活里,有49%在凝视过往,有51%在向未来张望”真的好棒呀,想去看原著了(以下有剧透)很久没看感情描写这么细腻的番,还能静下心来看完。
虽然戏剧的安排的确很大,但经历过的人多多少少会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吧。
话说回来,如果我没经历过可能大概率也会觉得没法接受老师的种种行为。
真的很狡猾,害怕失去所以都想要占有,但其实我自己也有样那段时光,那样反而伤害了最重要的人。
所以鱼住最后说的对,他和老师过于相似了,不仅是温柔,还很贪心(想享受异性的关心)。
所以他们之间的感情从一开始就畸形,好比鱼住想亲老师那时并不是发自内心喜欢老师,更多是想从老师那得到确认:我们是情侣;同时还有一种企图用亲吻来维系这段感情的自我欺骗。
鱼住和老师在一起的感觉真的我和前任刚开始的感觉,虽然三年,终究得直面核心问题。
而和小晴才真是恋爱的感觉,真的喜欢才想去亲吻,不用思考,也会害羞但绝不会退缩。
不过从上帝视角来看,现实一点的角度来说,小晴的性格才是最适合鱼住的,鱼住性格缺点在于有改变的决心却少了些勇气,温柔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小晴的直接开朗,一个像N一个像S,即使不在一起也注定被吸引。
就像我和我的疯帽子一样,希望我们都能幸福呀~另外,还很喜欢第五集和第六集的配角凑和柚原,他们都是值得珍惜的人,可惜有缘无分,但是足够坚强,没有被昨日困住(ps.b站的昨日之哥真的要笑死我最后和最后,还想说一句,表白小晴!
如题,在备战高考时空出时间看了这部番。
给我枯燥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感动。
准备高考时的心情,就像航行在茫茫大海,四周烟雾弥漫,看不清,无论是希望的真伪还是自己的情感,都看不清。
这种时候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纠葛却显得无比真实。
长夜漫漫,无论是高考前的我,还是恋爱中的青年们,都在为这不知真伪的希望而奋斗过。
因为必须要题目所以无奈加了个。
听说偏现实的才来看,看了前几集流出不争气的眼泪,这哪里现实?
言归正传,这部片一定要全看完,再评论,不然会以为有俩工具人。
“昨日之歌”名字起得很好,这些既是被过去束缚的人,也是二十几岁才来补课的人。
不过这课应该也是人生必修课了,区分爱与错觉,好感与喜欢,我那时候还会想“这是love还是lust”。
当然男主最后找了小姑娘,没有相信虚无主义“爱不存在”,让我有点失望。
说回作品本身,这个主题“好感与喜欢”应该是作者在最初就定下来的;但如果是这样,那么他有其他一万种方法讲故事,实在没必要用后宫漫的套路。
前半部分狗血,后半部分又以为有俩工具人。
观感一言难尽。
结局又唐突又是谜语,多得后面的解释,这个结局总算是“可以接受”。
P.S. 女主一个长发一个短发不好吗,原本长的都要剪短,是作者的xp吗
去年4月的动画,短短12集,却花了我1年的时间才看完。
我是习惯于将好吃的东西留到最后的,也是三分钟热度的典型写照。
《昨日之歌》的前几集,古旧但很有沉浸感的氛围,略显粗糙但活灵活现的人物设定,盆景式但充满微妙的纠结的情感故事,清新的曲子,张弛有度的角色,生活感浓郁的分镜,这一切都太合我胃口,几乎每一集我都抱着极大的期望打开,倾注情感投入地看完,罢了说一句“真好啊”,又在漫漫遗憾中等待下一周的更新。
因为觉得每周看一集过于煎熬于是开始攒着,但在攒着集数的同时开始为外围的诸多事务和焦虑的情绪所侵扰,而逐渐失去热情,隐隐之中也抱着一种害怕自己过于投入其中反而自我伤害的恐惧,所以断断续续拖了一年。
不过即使过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我重新拾起动画时也没有任何违和感,我很清晰地记得前几集的故事,同时也很容易代入进当下观看的一集中去,这可能说明我真的很喜欢这部动画吧。
微妙的多人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恋爱番中的一大看点,在生活中,多人关系也许还比纯爱要更常见,很少有人的初恋一直维持到了白头偕老,从另一个角度说,也许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失恋是如此的常见,因此观众才会在动画中下意识地寻求多于一份的爱恋,尤其是美少女或美男子的爱恋。
在爱恋的漩涡中心享受身为成功人士的满足感,我虽然能理解这份动机,但也每每为党争中失败的那一方感到可惜,是的,多人关系的最后必定伴随着一方的胜利和一方的失败,虽然过程中多方角逐也许很令人愉快,但结局总有着抹不去的悲伤,不过这种失利和悲伤也算是所谓“胃疼番”的一大看点吧,若不是将这种惆怅描写地栩栩如生,白色相簿和真实之泪也不会如此打动人心吧。
在《昨日之歌》中,掘弃弹幕中一直喷老师是绿茶婊,一直对老师表达不满的部分影响观感的糟粕,我认为角色之间若即若离的距离感被拿捏得非常准确,有性格中的自卑所致,有往事的阴霾所致,也有年轻人特有的冲动和干劲试图冲破距离感,虽然最后兜兜转转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但角色都能够放下包袱坦然面对自己,从昨天中稍稍醒来尝试步入明天,将自己最真实的心意转达给想要传达的人,不免忧伤,但整体是向上的,犹如晚风中落下的春樱是叶片萌芽的契机一般。
鱼住性格太被动了,老师困于过去其实也只想被拉着走,她已经能做到她做到的最大程度了。
这两个人绝对进展不下去。
只有绝对主动的小晴可以带动鱼住。
但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东京爱情故事》。
小晴鱼住老师,某种程度上也是莉香完治里美类型的三角关系。
不同的是鱼住比完治老实太多,“白给”都不要。
或者老师说得对,也是因为小晴的存在,他内心有犹豫的部分吧。
————- 以上是写在第十集结尾,现在12集完结了。
作为一个并非原著党的动画党来讲,这个结尾收束很满意。
鱼住意识到了自己跟榀子都是过于被动的人,也主动提出两个人停留在好朋友的位置。
这点其实是难得的成长,比传说中漫画里不断转圈纠缠要有意义。
毕竟二十年前旧漫画,许多梗(靠固定电话所以联络不上)都脱离时代,有现在这个热度已经不错,没有长寿番甚至第二季的可能,做成一个成人版“好想急死你”也没有意义。
人物在季终展现出成长,我觉得挺好。
要说算是《东京爱情故事》的alternative版本肯定会被两边粉丝一起追杀,但是人生就是这样奇特,些微参数差异,都会带来不一样的结局。
Anyway,胃疼了三个月终于清爽了。
すっきりした!
ご馳走さまでした。
————-
这就是一个故事,一个讲述告别过去接受自己的故事。
是在讲述三角恋吗?
似乎都是单方面的选择。
是在讲述如何维系多人关系以及情侣和朋友的关系吗?
似乎大家都没能往前一步。
前面11话的积淀和埋笔,都在12话得到了快速的释放和推进,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告白的告白,求婚的求婚,放手的放手,一切关系仿佛回到了早该如此的原点。
但这就是在认真的真正的告别过往,张望未来。
这篇剧评不涉及任何剧情。
(剧情之外的部分太迷人了,让我这个 超级讨厌多角恋剧以至于十年没看的人,也看完了。。。
当然不是说它剧情差,只是我个人一直不爱看这类)最喜欢它的线条!
日本大部分商业动画的线条我看着都差不多,有点疲劳;所以突然看到这个真是惊喜。
staff的访谈说“画面中锯齿状、断断续续的线条是后期摄影处理的结果。
原作中也有不少类似的线条,为了做出原作的效果在摄影上做了不少测试,最终选择了现在的效果。
把线条部分自动提取出来、只对线条部分进行处理”(https://m.weibo.cn/detail/4516089574490457 )这种线条跟故事基调也很合适。
鲜奶布丁提到,原作漫画的人物形象和剧情更加颓废、凝滞。
真希望能按照原作的基调来拍啊。
原作是1997年开始连载的,是那个时候的故事。
除了线条之外,很多细节小动作画得很细腻,很写实,比如从烟盒里拿烟等手部动作,好像都是很有难度的。
“水杯倒水、拿打火机、开门关门、脱外套,在肢体的协调性、衣物的褶皱和物体的透视与形变上处理的细致又漂亮。
”二刷时我要仔细再看一看,一刷时大部分心思都在线条上了。
我之前觉得,一部动画如果只讲写实,而没有动画独有的一些东西(夸张、形变、抽象表达、自然现象的特效),那为什么不去拍日剧呢?
反正人物动作的作画再真实也真实不过日剧啊。
看了这部番,动画独有的举例多了一条:线条……ps 浅色回忆提到,在第一话小晴第一次看到陆生和榀子一起走 那段,背景中出现的电车是倒行的。
——这点也很有趣!!
跟作品基调相合。
现实中日本存在倒行的电车吗?
二刷发现的有趣细节:ed里摆的物品,是会变的。
比如第三话:
最后照例是我的观看体验。
6月份它完结时,我看了半集,弃掉了。
很喜欢线条,但因为讨厌多角恋和主角们。
(我不是针对谁,我是所有的多角恋故事都很讨厌。
)10月某一天突然又想起这番的线条,还是很喜欢!
提前了解大致剧情之后,有了心理准备,开始硬看。
看的时候心思放在线条上最多,连带着看看剧情和作画。
看完第5话,感觉习惯了这个多角恋之后,也没多恶心了。。。
最后也没能喜欢上任何一个主角,尤其讨厌男主。。。
感觉他全身上下就是鞋子还算画得好看,线条比较粗,线条的特征更明显。
剧情方面其实也有一些疑问,但实在讨厌多角恋,不想管。
这是我第一回,自始至终讨厌它的剧情,却硬着头皮把12集这么长的故事看完了。
还是线条太美了啊。
看表现形式超过了看内容,真神奇。
那对于其他我讨厌的故事,或许也可以尝试一下?
中年人怀旧番?只要长得帅就可以为所欲为?纯情归纯情但两成年人的情商捉急暧昧玩得还不如那些校园恋爱番。
男主角的声音支持我看完系列...说实话,男主废,女主渣,女二傻,只有男二不错..
遗弃很久又捡起来,对男主的人生境遇多了一份同情,他这吊样也只有纯情小毛孩能喜欢,没搞懂榀子啥情况,死缠烂打摆脱不了就从了,未成年人把你拉到同一水平再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是我喜欢的结局,好评!节奏舒服很日常接近真实的感觉,画面音乐ED那些也很不错。鱼住悲观不积极从而害怕未来如何因此原地踏步…感觉看到了从前的自己,躺枪_(:з」∠)_,就像EX最后念的信一样,无地自容(。最后,人生也慢慢步入了正轨,和真正喜欢的人在一起了,小晴这样能带动人情绪和她一起会很开心没束缚的女孩子真好啊。其实老师那种踌躇不定也理解,希望她能遇到一个能感受到当初那个人一样爱的感觉的人吧,不过看动画结局似乎和弟弟?emm单看动画如果他俩真的在一起,在我看来也是病态的一对,一个当初恋替身,一个甘愿做替身只要在身边就好。总的说,很好的动画,不仅有描述真实的人物与复杂细腻的情感也有像文艺青年一般的社会人的惆怅与思考。赞美动工,感受到了制作人员的用心。
什么垃圾剧情,硬搞多角恋
鱼住,你现在还打篮球吗?
没吃过史的,可以看看,看过这么多剧,第一次看的过程中这么难受的🤦♂️,如果你想恶心一个人,就把这部剧推荐给他看。剧里全他妈都是人才,写了一大堆删了,懒得吐槽,但凡谈过几次恋爱的人,都受不了这个剧。
对于这个结局,我觉得是有待商榷的。两个被动的人,最终真的主动做出了选择吗?他们更像是没有主动与过去的做出了断而产生了牵绊,于是最终做出了弥补自己内疚的折衷方案。
特有的时代背景所构建出来的爱情是有代沟的,对比下同模板的《真实之泪》就能明白这部剧是没有爆款的点的
温柔有时会伤害自己最珍重的人。结尾也太无趣了。鸦哥:都是我在C。
一开始真的很不错 但也只有一开始 后来就落入俗套
真实,太真实了,何必动画呢,直接可以真人化,除了小晴肩膀上的乌鸦不太好控制。看了一部情感墨迹纠缠不清的日剧既视感,看到一半就想弃了,对恋爱题材不感冒的我,坚持看到最后就是为了印证自己的推测:二个太相似的人最终不会走到一起,因为太相似了。至少这剧里面的男女主是这个情况。
“撒谎的人什么都不会失去,但什么也得不到。第一次想要被人喜欢,可能也失去退路了吧。”探寻自我的调调不错,社畜的内心世界啊。后来才发现,“昨日之歌”是因为人们都活在昨日,被过去束缚,无法去望别的方向。致郁番
这人设看的性格都很讨厌,而且结局太草率了
这讲的是nm啥啊 😵
精致还原上世纪典型日本青年恋爱,细节和作画都不错,但故事相当无聊。男女主角都黏黏糊糊,磨磨唧唧,一边享受被人追求,一边犹犹豫豫对所有对象不撒手。最后两个人分别被自己的备胎抓现行,只好坦白之后,就对对方失去了兴趣,突然分手,回到备胎身边,待在被人供着的位置去了。
To 所有人😂「あいつのことが そんなに好きだったなんて」- 「自分がどんな人間か」自分勝手な奴だ🤷🏻♀️
7个单相思 (包括死人或只有一集剧情), 其中两个内向发觉是合不来的, 绕了不知多少年, 然后刚好有外向备胎可用的故事 .....
很真实、很细腻、很有日剧的感觉。榀子很讨人厌。男二也很讨人厌。
高开低走,但是喜欢野中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