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还是比较烧脑的,差点把CPU给干烧掉。
不过开头剪辑还是比较复杂,一不小心就有点云里雾里。
所以,不妨把时间线捋清楚了。
故事开始,军师就出狱了,刚出来,这家伙又憋着一肚子的大计划。
这个计划实在太大,一个人干不了,必须找个老大。
不过,军师和老大之间,没什么联系,之间必须需要有个徐庶,担任徐庶这个角色的,是大嘴。
第一次会面时,老大正在作为成功人士做演讲。
回头看看,老大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已经是在为自己挖坑了。
招募成员时,有一个必须提出来说一下。
就是这个软饭王。
这家伙说的这句“转盘子”,到底是个啥意思呢,期待高手留言解答。
话不多说,集齐人马,一个字,干。
当然了,其实在“干”之前,也是有好多“插曲”,你以为是插曲,结果后头才发现,全是坑。
比如说,军师和老大的女人偷偷“见了个面”,结果老大当场杀到,这现场气氛,主打一个敢作敢为。
计划当日,一切顺利。
老大居中调度。
军师、大嘴、造假高手和软饭王全体出动。
在一大袋钞票装车时,意外发生了。
大嘴是被忽悠到经理室签字的,一看形势不对,拔腿就跑。
别看大嘴小短腿,但这一顿跑,直接抓了平日养尊处优的保安的现行。
如果,不是过马路不小心的话,应该不会被逮住。
事后,大嘴对自己的横穿马路行为表示了深刻反省。
军师是开车走了,结果半路车祸,嘎了。
造假高手和软饭王和开着货车的,那后面老多钱了。
但是,开到半路,造假高手和软饭王开始掐起来的,掐到最后的结果,软饭王获得最终胜利,开着豪华小货车一骑绝尘。
而造假高手只能哭哭啼啼回去找老大。
不过,软饭王大概也属于典型的德不配位的家伙,有钱就开始嘚瑟,回去之后对着“软饭”开始耀武扬威,“软饭”此时还是一脸的相信真爱,等到软饭王露出了丑恶嘴脸,天都塌了。
好,叔叔开始介入调查。
此案中,跑的跑了,嘎的嘎了。
叔叔先从最容易的入手调查。
军师嘎了,但嘎之前买了巨额保险,受益人是军师的弟弟。
这个,必须传唤过来调查调查。
这个弟弟,看起来蔫不拉几,经营着一个现在人几乎不看的书店,连叔叔都觉得只是个循例。
而且,五亿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钱”,嗯,换算了一下,260万。
这点钱,竟然不算什么大钱。
对比起案值,可能确实如此。
双方聊聊家常。
没想到,这个看起来蔫不拉几的弟弟,竟然是畅销书作家。
队长也是他的粉丝。
这本书,也是案情的重要道具,只是此时还没显示出什么威力。
既然是粉丝和偶像见面,那还问什么呢,该回家回家吧。
有意思的是,这弟弟刚准备走,老大的女人也被传唤到场。
看起来,这莎朗斯通跟着老大没学到什么好,对付叔叔那绝对是一套一套的。
但是,莎朗斯通却对这个弟弟引发了极大兴趣,现在,老大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这个蔫不拉几的家伙,手里可是有着巨额保险金的锤子。
下一秒,莎朗斯通就跑到车里和弟弟聊起了天。
聊着聊着,就感觉有点疲倦了。
但是,这个弟弟,不仅蔫不拉几,而且相当不解风情。
莎朗斯通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直接拉着行李箱过来求收留。
不得不说,为了保险金,莎朗斯通也真是豁得出去啊。
这关系,说起来,也是表面上的叔嫂啊。
大郎虽然已经去了,大嫂也不必这么捉急吧。
不管咋样,反正大嫂就是赖着不走了。
弟弟看起来在对付女人这方面,没什么天赋。
不走就不走吧,你爱干点啥就干点啥。
叔叔那边的调查,基本陷入了困境。
只能可着大嘴使劲撬。
但是,大嘴对这一套,基本是驾轻就熟了。
谈案子有什么意思,不如谈谈卡夫卡。
双方打着太极拳,然后忽然找到软饭王的下落了。
至于软饭王的结局,其实前头已经介绍过了,不过叔叔永远是后知后觉的不是么。
这期间,叔叔接了个电话,大嘴竟然又发挥自己马拉松的特长,从叔叔眼皮子底下跑了。
你以为叔叔无能,最后发现竟然是叔叔放长线钓大鱼。
大嘴跑着跑着,就把造假高手给折进去了。
这样,团伙成员,基本就剩下老大一个了。
此时的老大,当然也不甘心啊。
大概也是智商在线,一直盯着弟弟呢。
这盯着盯着,发现问题了。
自家的女人进去了不说,这弟弟平时还和一个身份不明的老家伙有来往。
两个发现,让老大是既憋屈又窝囊。
老大办事,效率比叔叔高得多。
这查来查去,发现这军师的弟弟老早就嘎了。
至于为什么嘎,和老大也有点说不清楚的关系。
既然,弟弟早就嘎了,那么现在这个弟弟到底是谁呢?
答案几乎呼之欲出了。
而那边,莎朗斯通也几乎找到了和老大一样的答案。
但是,貌似此时的弟弟,对于莎朗斯通的发现,一点都不在意。
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吃到嘴里”的结果。
老大找到女人,决定来个局中局。
说不说,俩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做点事情,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在故事开始,军师就一直希望这票干完,就去买块地,从此做个包租公。
现在,该到了利用这块地的时候了。
老大,当年能走到那一步,手头的资源还是很丰富的。
这次,老大找到了地产经纪。
这地产经纪,说了很多“大实话”。
基本都是关于“股票”和“房地产”什么的,一度怀疑,这货到底在说的是哪里。
反正,看到老外也是如字幕上这么觉得的,感觉……
整个故事,是反转后又反转,一直反转到彩蛋。
结局也相当有意思,很多细微的伏笔一直到最后才会发挥用处。
只是有一点不知道是不是遗漏了,那就是软饭王的那一车钱,军师是怎么悄咪咪的转移的。
剩下的,还是来看老大最后的“获奖感言”吧。
老大毕竟是老大,经历多了,经验也多。
所有事情,一旦有金钱的介入,就会变了味道,大概是这样吧。
不过,聊这个有点让人绝望,不如聊聊书的话题。
人家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一点毛病没有。
叔叔这案子破得半吊子,人是基本抓住了,但案值没抓回来,就想着看书了。
最后的最后,想知道到了老大这个年纪,需要的三样东西是什么吗。
很有以前看港片时的流畅与痛快。
这种故事中没有大是大非,有简单的为亲情复仇,有简单的骗术连环套,有简单的冷幽默,故事情节完后细想确有些编得过于完美了,但观影过程中并不在意,特别是最近看的十三叉和龙门飞甲的编剧与故事讲述平庸至极,看它就更如遇上一位老朋友了。
其实香港电影只要找回往日电影的无拘无束,就如如今的韩国电影一样,自然可以找回黄金岁月。
已经好久没有在看完片子大呼过瘾了,这真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好影片啊。
也难怪豆豆说这《汉城大劫案》是她的最爱了。
一直认为,黑帮悬疑以及科幻、灾难等题材的电影,欧美国家更胜一筹。
相比之下,韩国电影可能更善于拍摄情感细腻的剧情片。
也因为这样的观点,若不是豆豆以及orchid dew的推荐,《汉城大劫案》还没有在我优先观看的候选名单。
也正因为这样的观点,让我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不可否认,《汉城大劫案》无论是在拍摄手法、情节构思以及结尾的安排都有欧美黑帮电影的元素。
但是,能取其精华后又能自我创新,并取得成功的片子,也是凤毛麟角、为数不多的吧。
《汉城大劫案》无疑是一部成功的片子。
影片的开头,借鉴了美国著名导演昆丁.塔诺蒂诺《落水狗》影片开头抢劫失败逃避追捕的情节。
一开始就是朴新阳扮演的诈骗犯常赫和其同伙骗取成功之后被发现,常赫单独驾车逃避数十辆警车风驰电掣的追捕。
紧张刺激的追捕场面,以及眼看着常赫架势的车子从隧道飞出失控坠毁并爆炸,让身为朴迷的我为男主角一出场就“被”死亡而感揪心和惋惜。
这样的安排,非常的夺人眼球,牢牢的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借鉴。
接下去的剧情,影片通过插叙的手法,围绕着警察的抓捕工作环环相扣、剧情逐渐“明朗”:刚从狱中释放不久的常赫找到诈骗高手金先生,提议骗取韩国银行50亿的完美计划。
通过金先生,联络了造假高手汽油、瘾君子大嘴、严重暴力倾向的燕子,组成五人团队,合伙开始了50亿的连环骗局。
警察通过对常赫哥哥常虎、对金先生女朋友的询问,寻找金先生以及其他两个案犯未果。
于是施计放跑大嘴,并通过追踪大嘴抓到了汽油。
通过大嘴以及汽油的交代,从感情被骗的燕子女朋友找到了已经发臭的燕子尸体。
而蹊跷的是,燕子汽车后备箱的钱已经全部不翼而飞。
矛头最终指向了一个人:老奸巨猾的金先生。
似乎结局已经很明显了:金先生背叛了大家,一个人独吞了50亿。
然而,金先生与内鬼朴警察的一番对话,把悬疑的情节推向了高潮:钱并不是金先生拿的。
莫非,常赫没死?
被耍的金先生,那个气急败坏啊。
接下来他调查的结果,更是让他大吃一惊:常赫的哥哥常虎已经在四年前就因为被骗而自杀身亡。
而设骗局的人,正是金先生。
在警察眼皮底下明目张胆的以哥哥常虎名义的正是整容后的常赫!
此时金先生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常赫导演的帮哥哥报仇的复仇计划,目标正是金先生精彩无比的剧情啊,看到这里,我才算是真正明白:好戏在后头。
这也让我想起了美国经典影片由乔什•哈奈特 、 本•金斯利 、布鲁斯•威利斯、摩根•弗里曼主演的《幸运数字斯莱文》:也是一个完美的复仇计划,骗了剧中所有的人,也骗了观众。
谜底是在最后一刻才揭晓,原来那个貌似无辜莫名其妙被卷入黑帮之争的乔什•哈奈特,才是一手导演整个复仇计划的主角。
也是看到这里,我才惊觉,实际上《汉城大劫案》拍摄手法以及复仇主题,主要借鉴的是保罗.麦奎根的《幸运数字斯莱文》。
有兴趣的影迷,这部片子,值得一看。
回到主题:上当受骗的金先生,那个咬牙切齿啊。
他决意施计再把钱全部骗回。
为此,金先生通过同伙向常赫一直念叨要买地的“村里”支付了7亿定金,以这块地为诱饵引常赫上钩。
貌似常赫真的上钩了,提出要购买这块地。
准备签合同的时候说,钱不够要第二天一大早送过来。
这一情节,真是让观影的我担心啊,担心常赫真的会中了金先生的全套。
然而,紧张观影我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而自以为胜券在握的金先生,最终是被气得差点吐血了:第二天没等来带钱而来的常赫,等来的是他决定不买地的电话!
这时,他才彻头彻尾的全部明白了:常赫不仅仅是利用了他骗取了韩国银行50亿,不仅仅是设局让警察将抓捕矛头指向他;更是精心布局,利用金先生肯定会复仇的心理再次骗去了他个人的7亿财产!
真是妙招啊!
最终的结局,也是让我大呼过瘾:内鬼朴警察关键时刻击毙了一直挟持他的金先生,帮住常赫除掉了对手,并拿到了常赫的报酬。
而警队认为击毙了金先生、金先生所私藏的50亿不知所踪也是情有可原,也该到此结案了。
真正的赢家常赫既报了仇,又给了朴警察以及另外一个知情者廉晶雅封口费确保再无后患之后,从此是高枕无忧。
这结局,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最后的结局,同样是男主角顺利拿了钱远走高飞,这异曲同工的结尾,真是大快人心啊。
最后,让我用剧中徐任晶那句描述常赫的话来表达我对朴新阳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演技精湛的赞叹吧:他能使女人紧张,心神不宁,同时也很兴奋,会一直想一直跟着他。
前半部分是喜剧,新奇有趣、节奏轻快,蒙太奇玩得潇洒。
角色粗鲁中透着有趣,十分讨喜,背后凝聚着导演精妙的叙事和剪辑技巧。
后半部分是正剧,点燃了前半部分藏起来的情节爆点,兑现了故事的所有潜力,但是相对俗套而笨拙。
虽然是是多年前的老片,还是值得看的:有血有肉,有智有谋的诈骗犯团伙,局中局,骗中骗的故事,当中穿插似乎是爱情的恋爱,似乎是正义的警察。
崔东勋导演处女作,编得很精彩,值得目前只注重视觉和大牌明星的电影业反思。
故事很复杂,讲述也还可以,但是总是感觉不那么有悬念,或者谜底当在最后揭晓,然而我在开头就猜到了。
节奏还可以,但总感觉不如美片那么利落,却又说不出什么地方拖沓。
看影片前半部分一直以为是在讲述警匪与一个五人诈骗团伙之间猫捉老鼠的故事,感叹于编剧创造了一个几乎完美的诈骗计划。
然而当影片告知其实常浩在四年前就已经因被骗而自杀时,一下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是弟弟为了替哥哥报仇而设计的一环套一环的圈套。
影片最后仁静还是没有向警察交代一切,而是和常赫继续了诈骗之旅,正如她最后所说:“诈骗靠的不是技术,而是心理战”,贪婪的人是看不到世道的险恶的,所以他们注定被骗。
一出精彩的故事,各个角色的完美演绎,崔东勋的作品真的不一般,这是他的导演处女作,第二年的《老千》原来也是他的,他绝对是一个整体把握都很好的导演,有的导演只能把局部导得精彩,他却是时刻精彩。
朴信阳,男主角,长得和帅搭不上边,在电视剧里都是好大叔的样子,但演技不是盖的。
这是看的他第一部电影,两个不同角色把我的很好,痞气与老实并存。
廉晶雅,这可能是她最被影迷称道的角色了,以前看多数是配角,而且岁数给人的感觉有点大,这片里妩媚性感。
白允植,对他来说老骗子的角色没有难度,说话不紧不慢,偶尔暴躁一下,脏话随口而出。
千浩振,饰演警长,也可爱,有智慧,有正义,很有意思的角色,给我的感觉良好,看过他的好几个配角戏,最能记住他。
朴元尚,金尚浩分别饰演骗子团伙的燕子和汽油,前者不很熟悉,后者有上位的架势,《青苔》里也是主要人物。
李文植,已经成功上位,现在喜剧片可以扛大旗了,戏路很好,也比较喜欢。
金允石,饰演探长助手,那时还没成功,《追击者》终于让他演技大爆发,最近的《黄海》都很好,戏里有一段他被李文植拽掉裤子了,爆笑。
赵熙奉,饰演朴警官,最后打死白允植的那个,刚看过《盲》里的他,在那里饰演的可是一个好警察,可是死了。
柳善,男人戏《青苔》的女主角,这里演朴信阳的初恋,那时没上位。
《汉城大劫案》。
9分。
鼎力推荐!
崔东勋编剧、导演,朴信阳、廉晶雅、白润植、千虎珍主演,金允石参演作品。
是崔导的处女座,精彩绝伦,令其它同类型的影片黯然失色!
朴信阳饰演的混子常赫出狱,找到白润植饰演的金先生准备做一笔50亿的大生意,计划策划得相当完美,金先生随机找来帮手——几年前他的团队成功诈骗,导致两位老师自杀。
计划进行得还算顺利,50亿得手,但常赫在被追逐的车内爆炸身亡,另一成员被捕。
金先生身份多重,自然金蝉脱壳,而千虎珍饰演的警探也认为案情多处存疑。
焦点集中在常赫的弟弟常虎身上——一个偏僻书店的老板,而常虎确实身份扑朔迷离。
不剧透,案中案、局中局、骗中骗,非常精彩。
很遗憾,这部片片源不太好找,网上常见的只有屏录版。
但它精彩紧张的推进,间或插入的喜剧色彩,令观众观感十分愉悦!
导演用幽默.滑稽的语言讲述了一部不一样的警匪片,似庄似谐,亦庄亦谐,似乎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有可笑的一面。
总是说着说着就镜头回放,让你在当下与之前间自由跳跃。
片中的人物都带着几分可笑的色彩。
金先生在四年前设骗局开了个假投资公司,受害人是两个老师(语文老师蔡常虎和他的好友数学老师),都自杀了。
当时,常虎的兄弟常赫在服刑。
四年后,常赫出狱,与死去数学老师的父亲(整形医师)一起,以诈骗银行50亿的构思为饵,替常虎和数学老师报仇。
常赫先接触的是精通伪造证件的汽油。
于是,四年前以金先生为首的诈骗团伙其他成员大嘴和燕子也浮出水面。
开始实施诈骗:1.大嘴和燕子持枪抢劫银行未遂,金先生常赫汽油假扮银行调查组拍摄到那种银行间只在年底结算的特殊支票,汽油进行伪造。
2.常赫和大嘴持票去银行提款,金先生负责无线接听和监听,汽油和燕子搬运钞票,大嘴签收。
3.大嘴被抓,燕子运钞票逃走,汽油金先生躲藏起来。
常赫将车子驶入隧道,并在隧道内金蝉脱壳,在整形医师帮助下,将前几天偷挖出的死尸放入车内,让车坠崖爆炸,在世人面前造成常赫已死的假象。
然后整容扮演常虎。
这演技实在精湛,连与他共枕而眠的徐任晶都没认出来。
4.诈骗银行前两天的那个电话,大嘴在签收时的那个电话,告诉曹晶楠燕子地址的那个电话都是整容院里的女护士照着纸条念的。
燕子车上的20亿现金(应该没有20亿,当时好像没搬完)也进了常赫口袋,就是后来放在书店的那个。
5.精彩的还是之前那个伏笔:天花板上贴的所谓“老家”的照片。
把个老奸巨猾的骗首金先生甩得团团转。
以为自己在钓鱼,其实是被别人钓。
片中几句精辟的言论:我们每个人都试图过检点的生活。
任何能使你上瘾的东西都可以害死你。
在我这年龄只需要三样东西:钱、啤酒肚和骄傲。
两个又帅又可乐的镜头:20分31秒30分33秒几个搞笑片段:1.汽油:“我有一个好奇,如果我们被捕要判几年?”一伙人愣了一下。
金先生提议:“大家,吐!
”“啊!
呸!
”“然后漱口!
”“咕噜咕噜!
”吐。
2.被大巴撞后,坐在轮椅被推出门时,大嘴说:“所以我们在过马路时一定要先查看一下。
”3.徐任晶穿着细高跟鞋,拉着红皮箱,美美的在路上哒哒哒走时,扭了一下。
4.燕子被曹晶楠杀死后,脸贴在玻璃上。
之后,探长那句“在清晨阳光的照射下,我感到羞耻!
”5.一伙人玩牌,出老千。
6.探长提了提裤头,跨栏。
题外话:女主角很像大陆演员李琳。
演《篱笆·女人和狗》那位。
徐任晶那句描述常赫的话可以直接搬来形容社长:他能使女人紧张,心神不宁,同时也很兴奋,会一直想一直跟着他。
2010-5-17 14:03
被耍的金先生,那个气急败坏啊。
接下来他调查的结果,更是让他大吃一惊:常赫的哥哥常虎已经在四年前就因为被骗而自杀身亡。
而设骗局的人,正是金先生。
在警察眼皮底下明目张胆的以哥哥常虎名义的正是整容后的常赫!
此时金先生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常赫导演的帮哥哥报仇的复仇计划,目标正是金先生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2024北影节第一站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7.3 还真是大师式电影,摄影美轮美奂,文本语焉不详,缺乏讲故事的激情让观众难以进一步接近人物。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父女靠近,面包车里则形成身体的斥力。摄影机与景物的距离构成人与世界的比例尺,居无定所的状态渗入每一口呼吸的空气,连同凝滞的情节被锁在镜头之中。
北影节打卡。可能是我格局太小以至于欣赏无能,第一次在北影节的影院里睡得很香。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