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精彩的恐怖故事。
影片分成现实和想象两部分。
Beth从小喜欢写作,胆小,所以可以想象出一个安全又美好的小世界,来抵御现实的成为变态玩物的悲惨生活,但是这样一个人最终却勇敢的打破自己的想象世界,为了去救姐姐Vera。
而Vera从小就现实,她甚至有点吃妹妹的醋,但依然把她叫醒,还告诉妹妹不要动要听话,这样才不会被伤害,我觉得她很爱Beth。
Beth很聪明,她带着妹妹逃跑过一次,遇见了警察,而后警察被杀,陷入绝望。
但正是因为警察被杀,才导致姐妹俩最终还是被救了出来。
相信观众此刻会松一口气。
倒回第一天,姐姐竖中指,可能是导致杀身之祸的导火索。
“巨魔”明显有精神疾病,猜想他小时候没人喜欢,甚至被童言无忌深深伤害,而姐姐竖中指的挑衅行为恰好让巨魔回忆起了那些痛苦。
巨魔的妈妈一直惯着他,甚至帮助儿子犯罪,被母爱蒙蔽了双眼,最终导致自己和儿子的悲剧。
她和她儿子死的那一刻,真是大快人心,就算自己受过伤我不是你能伤害别人的理由。
说一下观影的时候我吐槽的点,我有时候会因为两个小孩,没有帮妈妈补刀,而干看着瑟瑟发抖而生气,觉得她们不聪明。
有时候也会觉得最后被救是不是也只是Vera的想象,但导演应该没那么残忍。
总之是一部精彩的影片
单亲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投奔姨妈,姐姐刚失恋,有点愤世嫉俗,还小偷小摸,偷了便利店的小东西,认为妈妈偏心妹妹。
妹妹喜欢写恐怖故事,就是模仿最崇拜的作者的笔风,还没形成自己的风格,坚持用老式的打字机打字。
姨妈已经去世,留下一栋满是娃娃的房子。
刚刚住进的那晚便遭遇了入室杀人犯。
一个大块头低智商,一手抓起女孩,先嗅了嗅下体,刚好初潮的妹妹逃过一劫,姐姐被抓去侵犯了。
妈妈一开始被撞晕,然后起来反杀。
她先是跟异装癖男搏斗,抽空还叫妹妹跑,妹妹害怕得只会尖叫和哭泣,身体动不了。
上面妈妈在搏斗,下面姐姐被侵犯的尖叫,让她恍惚了。
妈妈先是杀了异装癖男的,然后又下楼去救姐姐,大概是母爱的力量,妈妈跳上大块头,直接捅死他。
然后妹妹从噩梦中醒来,她已经是一个有名的恐怖小说家,有爱她的丈夫和喜欢小丑衣服的儿子,最新的作品《噩梦娃娃屋》大卖,印刷了五版,电视台还采访她,后面还要给她开庆功会。
多年前的阴影一扫而空,还把以前的经历写成小说大卖,简直是人生赢家。
另一边,妈妈带着姐姐住回了姨妈的老房子,妈妈还卖了里面不少古董玩具用作修缮屋子的费用,妈妈样子一点没变,一点都没老(其实这个当时我有注意到,但没多想,以为外国人驻颜有术呢),但是姐姐依然活在当年被侵害的回忆里,一直尖叫,自残,她们想让姐姐清醒过来,但是做不到。
然后妹妹开始感觉姐姐自残的时候似乎真的有人在打她,而她似乎真的感受到当年那个大块头从身边走过。
一切朝鬼怪方向发展。
然后镜头切换到妹妹穿着单薄的睡衣醒来,满脸淤青伤口,她还在噩梦里。
姐姐一直在叫她,想把她叫醒,记忆被切换了,原本从门边倒下的是妈妈,还被异装癖男割了喉,她被刺激得逃了,躲进自己构建的幻想世界里,丈夫和儿子都是地下室油画里的样子。
现实中的她只是行尸走肉,幻想世界里的姐姐的嘶喊都是真的,她被虐待也都是真的,姐姐在拼命把她叫醒。
目测应该有4-5天了,因为妹妹要被抓去当娃娃了,说明月经已经结束了,姐姐被打肿的脸和眼睛,还有折断的手指:告诉她不要动,不要挣扎,不要逃跑,不然对方会狠狠得打她的。
妹妹被换上娃娃装,破损的脸上涂着奇异的妆容,放在娃娃堆里一动不动。
大块头先是拿了普通娃娃,先摸然后烧,有声音的娃娃会让大块头失去理智。
应该是从小被嘲笑霸凌的后遗症。
然后抓住妹妹,单脚倒提,妹妹吓到尿失禁(这个太真实了,我简直不敢设身处地想如果是我会怎么办,我估计连保持不动都做不到,直接吓晕了),然后再抱起妹妹摸腿,想要烧她。
她奋起用偷偷藏起来的玩具发簪捅了大块头,逃跑,偷偷地拉上姐姐逃跑,这一段有多惊险,我都不敢看第二遍。
当她们终于逃出来,看到警车叫救命,警车没看到是该有多绝望,但是警车又回头时的绝处逢生就有多欣喜,她们害怕到甚至不敢让男警员靠近,男警察连忙去警车那里呼叫救援,女警扶她们起来,似乎一切苦难都结束了,然后异装癖男赶到,打死了两个警察。
两姐妹又被带回噩梦娃娃屋,妹妹又恍惚逃到另一个世界了。
这是妹妹那本大卖书的庆功会,母亲还是如此年轻漂亮,男女警察在这里也有角色,妹妹最崇拜的作者也在,给与了她的书最高评价:不允许你更改任何一个字。
然后她听到姐姐的呼喊声,虽然妈妈说不要相信姐姐的话,但是在窗后面姐姐的叫喊,以及妈妈跟她说外面世界的残酷,妹妹还是决定回到现实世界。
她需要抗争,跟姐姐一起。
大块头似乎毫发无伤,他很生气,打起人来毫不留情,在他眼里,他们只是娃娃,不是人。
妹妹用打字机打伤大块头,想跟姐姐一起逃跑,异装癖赶来,她们抱在一起已经绝望了。
警察赶到,开枪,异装癖倒下,厚厚得粉色假胸内衣有点露出来,假发掉了,露出下面的光头,大块头怎么死的我忘记了,只是想着哎没人知道这背后的原因了。
最后姐妹得救,女主在救护车上看到妈妈在楼上窗口跟她挥手,指指楼下,是坏掉的打字机,是让她不要放弃写作吗?
很不错的惊悚恐怖故事,这种我一个人在家看,完全不会害怕。
现实与幻想切换得非常丝滑,尤其是第二次,妹妹已经知道这里是自己逃避现实的世界,所以她是有自主意识得要回到现实中去,不能让姐姐一个人面对。
因为刚看完《43次的杀意》追究杀人事件背后的故事,对一切的事情都想找出缘由。
比如说异装癖刚开始说的:他只是想跟娃娃一起玩。
暗示了大块头是低智商,对他来说都是玩具,可以暴力玩的那种。
还有大块头听到发出声音的娃娃会崩溃,彷佛听到别的孩子嘲笑他的声音,也是暗示了他有童年创伤导致现在的暴力。
那这异装癖是谁呢?如此对他百依百顺,是哥哥,还是爸爸,朋友应该不可能。
如果稍微讲述下这个故事,可以使电影更完整。
并不是为了洗白凶手,或许可以少一些霸凌与歧视吧。
毕竟如果小时候如果有被温柔对待的话,即使低智商也不一定会变成杀人犯的。
贴给恐怖片的标签之一是廉价和套路。
看过一些报道,说是恐怖片一般都不会赔钱,而最大的原因是制作成本低廉。
基于此,我猜大部分的恐怖片主创们懒得花时间去研究剧情的合理性、角色的饱满程度和拍摄手法的电影美学。
作为一名欧美恐怖片爱好者,我对它们的模式比较熟悉。
通常就是帅哥和美女去野外探险,总会遭遇各种意外:汽车总是会发生故障,手机关键时刻总会没信号或是没电,可能会遇到面目可憎的人,总会死几个酱油男女,男女主总会在前期被坏蛋各种虐,结尾的时候一般会顶着主角光环干掉反派,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大部分和我一样有着百部左右观影量读者估计要会心一笑表示认可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对这些所谓的套路深恶痛绝,恰恰相反,我认为它们对于恐怖片来说不可或缺。
能够长久存在的事物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不过老是千篇一律的剧情也会让人厌倦,于是我期待着在套路基础上的创新。
而这部电影《噩梦娃娃屋》做到了。
这部电影的出众之处在于讲故事的手法很新颖。
题材上很老套,就是变态虐待美女的故事。
但是导演切入了两种视角,一个是受害者身体上实实在在受到的虐待,另一个则是基于绝望而臆想的世界。
两个视角的切换没有怎么炫技,一般的观众很快能理解这种切换,分得清哪些是想象,哪些是真实。
这种虚实的结合没必要故作高深,以至于让观众理解起来很困难。
比如最近的《燃烧》,我看完完全没有再看大神的千字影评中所体会到的复杂表达。
所以我很喜欢这种朴素的虚实结合,很感谢导演的体贴周到。
按照我的理解,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少女贝丝和姐姐、妈妈搬家到一个很古老的大房子。
这所古宅里有许多布娃娃,很吓人的布娃娃。
妈妈对于乖巧的贝丝非常疼爱,招致了姐姐的不满,而贝丝也心有愧疚。
晚上,两个变态袭击了这一家三口,妈妈被杀,俩女孩被囚禁。
被殴打,被虐待。
在这地狱般处境下,姐姐和妹妹只得彼此依靠。
妹妹目睹妈妈被残忍杀死,姐姐被虐待,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精神恍惚中,幻想出妈妈杀死坏人,自己长大后成为著名小说作家的情景。
但梦境最终要醒。
受尽折磨的姐姐唤醒了贝丝,告诉她遇到坏人的折磨不要动,更不要哭泣,否则会更惨。
贝丝在坏人面前抓住机会,最终和姐姐逃出了恐怖的娃娃屋。
但是坏蛋们追了上来,劫走了正要被警察救走的俩姐妹。
一想到又要坠入炼狱,贝丝又进入幻想的世界,在那里她得到了妈妈的鼓励,终于获得了勇气。
在遭受变态施虐的过程中,奋力抗争。
随着变态被及时赶到的警察击毙,俩人终于获救。
贝丝在救护车上仿佛看到母亲在老宅的窗户旁向她慈爱地招手,只是她知道她再也见不到那么爱她的妈妈了!
好的恐怖片必须要能让观众有情感共鸣。
姐姐与贝丝的姐妹情,母亲的护犊深情都让人很有感触。
尤其是贝丝和妈妈在幻想世界的互动,再联系到悲惨是现实世界,让人不禁唏嘘。
同时,许多剧情中的不合理之处也暗示了此时贝丝身处幻想的世界而不是现实世界。
尽管最后的结局仍然是女主光环的使然,但对于追求正义和光明的人来说,没有必要对此求全责备。
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女主家里闯入了两个怪人,女主的母亲与他们殊死搏斗,最后成功反击,保护了姐妹俩。
此后女主长大成人,成为了一名作家,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她以这段经历创作的小说也备受好评。
可是女主的姐姐似乎一直走不出那个阴影,她一直给女主打一些奇奇怪怪的电话,语气异常激动,也充满恐惧。
放心不下的女主回了家,(这里出现了第一个疑点,女主的样貌已经是三十多岁了,可是母亲却一直没变化,还是女主十几岁时的样子)发现姐姐的确被不名的东西殴打、折磨。
她的脸已经变形,身上也伤痕累累,甚至还有烧伤(这个也是一个铺垫,巨人喜欢用喷火枪灼烧“娃娃”)女主发觉这个家已经越来越不对劲了。
看到这里我突然就产生了一个很可怕的想法,会不会女主的妈妈根本就没有赢了那个搏斗,女主只是陷入了一个幻想(在电影开头女主姐姐就抱怨过女主太会幻想了,竟然在日记里把自己描述出一个成功的作家,还到处接受采访),想到这里我的寒毛都要竖起来了。
事实果然如此,在强烈的刺激下女主选择自我保护,进入了幻想世界。
这里有一个特别恐怖的镜头,女主妈妈在和变装男搏斗,女主蜷缩在地下室,门关上后发出一声巨响,然后那个变装男把女主妈妈的头割了下来。。
这一幕是整部电影最惊悚最悲伤部分。
在女主的想象中,英勇的母亲打死了变装男,她是支撑自己活下去的保障与信念。
而现在,母亲被殴打,被侮辱,被杀害。
那种失去至亲之人的悲痛和信仰毁灭的绝望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
等女主清醒过来,她已经被巨人殴打折磨过了。
她的姐姐已经broken了,现在轮到她了。
说实话因为少年版和成年版的演员长得太像导致我一直不能理清楚这个故事发生了多久,后来看完电影细想了一下才发现,可能只过了几天。
女主一开始没被巨人折磨是因为她生理期,之后被折磨可能是生理期过去了。
而且女主被那个变装男化妆的时候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头被扔在壁橱里(好恐怖)似乎还没有腐烂。
本文首发于《环球银幕》微信公众号哟!
关注就完事儿了嘿!
还记得上次和大家聊过的《幽灵战争》吗?
不知没被剧透的诸位有没有被片中的反转惊到,反正我是真的有被“物理闹鬼”搞得背后一阵发凉。
(当时不能剧透的我快被憋坏了)那顺着“反转”咱们继续聊,口味加重不加价,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特供——《噩梦娃娃屋》说起恐怖惊悚电影中的反转,大家肯定不算陌生,《灵异第六感》《小岛惊魂》《万能钥匙》《恐怖游轮》等大名鼎鼎的作品估计是张口就来。
相比之下,《噩梦娃娃屋》这部2018年由法国与加拿大合拍的电影就没那么大名气了。
不过在搞观众心态这件事上,这部电影却丝毫不服输。
看完之后,这部电影给我留下的心理阴影也是好大一片了。
和《幽灵战争》类似,《噩梦娃娃屋》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为“一次性电影”。
不仅仅是片中的关键反转,无处不在的强烈痛感与深深绝望,真的很难让人鼓起勇气再经历一遍。
估计这种会令部分观众感到些许不适的风格也导致了影片在上映后的两极评价。
国内豆瓣7.1还算不错,但烂番茄就翻车到及格线之下去了。
故事开始于一次搬家。
妹妹贝丝(艾米莉亚·琼斯 饰)与姐姐薇拉(泰勒·希克森 饰)跟随母亲前往一栋位置偏远的老房子居住,这栋住宅来自于一位已经去世的远房亲戚。
(肯定要出事X1)
这对姐妹性格截然相反,姐姐薇拉一路带着小脾气,言语中透露着青春期少女的叛逆。
而妹妹贝丝则更为内敛,虽然害怕的东西不少,但却热衷于创作恐怖小说,她的偶像便是《克苏鲁神话》的创始人洛夫克拉夫特。
三人行驶在荒无人烟的公路上,此时一辆糖果货车逐渐靠近。
看不清面貌的驾驶员神经兮兮地朝这一家人挥手,贝丝与妈妈没太在意,而心情正差的薇拉毫不犹豫就对着货车驾驶员竖起了中指。
(肯定要出事X2)
不祥的气息随着老宅映入眼帘而越发浓郁,荒郊野外矗立着一栋中看上去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本来就够吓人的了,谁知曾经住在这里的亲戚还是位收藏家。
落满灰尘的屋子中随处都摆放着面容诡异的洋娃娃,大大小小不计其数,还有藏在镜子背后能把人吓到原地起跳的骇人木偶。
(肯定要出事X3)
几乎所有线索都透露着一股闹鬼套路的气息,就在我们以为哪个躲在黑暗角落中的娃娃即将“回魂”之时,之前遇到的货车司机毫无征兆地杀了进来。
《噩梦娃娃屋》这个中文译名理解起来确实会有歧义,它一开始就是一枚带有误导性的烟雾弹。
乍一看像灵异,实则是以 “砍杀电影”为魂。
还没等观众反应过来,母亲就上演了一波精彩的极限反杀,两个入侵者被顺利解决掉了。
一转眼,长大的贝丝已经成为了一名畅销书作家,事业突飞猛进,家庭幸福美满,她的新作品大受欢迎,而其灵感来源便是多年前遭遇的那场袭击。
某一天,一通来自薇拉的电话再一次撕开了贝丝看似早已愈合的伤口,电话另一端传来了姐姐撕心裂肺的惨叫与哭嚎。
原来自那次袭击之后,薇拉没能走出创伤,精神失常的她被困在了遇袭当天的惨痛记忆中,多年来仍旧和母亲住在那栋老宅里。
放心不下姐姐与母亲的贝丝当即便决定回老宅探望,然而一切似乎都走了样,除了更加频繁的噩梦,薇拉的症状也变得越发严重。
不知被谁化妆成洋娃娃的薇拉在贝丝的眼皮底下被凭空殴打,仿佛是有个隐形的恶魔把薇拉打到遍体鳞伤。
而贝丝居然看到了当年袭击她们的恶棍,这座老宅中正在上演的一切都无法用常理解释…原来…(停!!!
)
为了观影体验,真相还是留给各位自己寻找吧,只能说谜底挺让人喘不上气的。
当你得知真相的时候,我相信这种让人感到窒息的绝望感会立刻钻入你已经看过的画面当中。
所有看似不合理的细节以及那些显而易见的表象都调转了方向,以另一种更为黑暗的方式拼接在了一起。
在单纯的惊吓之外,为观众提供心理上的压抑与视觉上的不适正是法国导演巴斯卡·劳吉哈最擅长的事情。
2008年,巴斯卡自编自导了电影《殉难者》,算得上是新法国极端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其中受害者被全身剥皮的情节令人发指,异常邪典,即便是入坑多年的恐怖片爱好者,也不一定能顶得住这种画面。
(保护视力人人有责,不放截图了)巴斯卡在恐怖片界算是出了名的“虐待狂”。
他的恶趣味在本片中也是丝毫未减,以一种堪称变态的思路诠释了“娃娃屋”的另一层含义。
他不屑于解释邪恶从何而来,无缘由的极端暴力扭曲而纯粹,更不按常理出牌。
这种扑面而来的荒谬以最野蛮的方式将观众在心理上推向了受害者的一端。
再加上反派的造型,难免让人联想到《德州电锯杀人狂》,只不过相比巴斯卡的脑回路,托比·霍珀所展现的折磨就显得有些传统了。
怪不得本片上映之初便有影评人指责其带有厌女倾向,导演确实和“怜香惜玉”这四个字沾不上半点边儿。
不过恰恰与“厌女”相反,从性别视角上看,《噩梦娃娃屋》实则构建出了一则女性遭受暴力侵害的寓言。
从施虐者身上的恋童癖特质到针对女性的极端刻板印象,再到初潮的隐喻,这种符号的遍布可被视为对“厌女”本身以及诸多犯罪行为赤裸裸的讽刺。
作为在电影中展现肉体折磨与疼痛感的行家,片中的暴力已然令人无暇顾及艾米莉亚·琼斯出众的颜值,不过也恰好侧面证明了这位年轻演员的表演天赋,她的存在令观众更好地注意到了片中的隐藏议题。
在精心的气氛营造与反转设置之下,《噩梦娃娃屋》的核心是人物面对困境时的艰难抉择,是逃避还是面对。
影片主题本身谈不上多有新意,但两种选择却被刻意混淆的时空推向了各自的极端,充斥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挣扎。
交错的时空为这对姐妹关系的塑造贡献了一些惊喜,消解了一开始的刻板印象,也为本片保留了一抹微弱却又无比宝贵的温暖底色。
至于结尾,能设置成这种开放式,跟全片的内容比起来,真的是太温柔了。
如果你已经看过或看完了这部影片,请你告诉我,你觉得姐妹俩最终逃出来了吗?
PS.爱手艺大人的粉丝全体起立!
虽然跟克苏鲁没有什么关系,但毕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电影就能看到爱手艺大人“亲自”出场的!
有不少人看这部电影觉得极为混乱,其实我觉得,所谓的混乱,主要是因为里面穿插了妹妹的幻想世界。
最开始,母亲独自带着两个女儿,搬去表姑的家里,然后因为疏忽大意,歹徒轻松潜入家中,首先袭击母亲,胖子拖着两姐妹下地下室,到母亲反转想击倒那个长发歹徒的时候。
这里出现了第一个分支点,沿着电影的角度来说,就是母亲成功击败了两歹徒,拯救了整个家。
而妹妹长大后,甚至因此写了一本小说,大获名声,嫁了个好丈夫,还生了一个儿子。
而以前那个相处得不好的姐姐,反而因着过去的困扰,得了精神病,只能躲在地下室里面,身上满是自己造成的伤痕。
直到有一天姐姐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以后,那些本该已经死去的歹徒,仿佛被召唤一样,重新出现在家里。
妹妹一再的质问姐姐时,却被姐姐的耳光给打醒了。
原来,现实是,第一个分支点的时候,她们的母亲并没有成功击倒任何一个歹徒,在餐厅互殴的那一部分,已经被歹徒杀害了。
接下来的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妹妹脑海中的幻想,逃避现实。
这个时候,距离母亲被杀,应该最少过去了5、6天,因为妹妹没有被那个胖子伤害,是因为她的初潮到来。
而姐姐知道接下来妹妹会被带上去,她不得不唤醒这个沉迷幻想的妹妹。
大概,她害怕,如果妹妹一直在幻想中,突然被胖子的伤害惊醒以后,恐怕那个反应会触怒对方吧。
毕竟,她是这样教妹妹的,不论他做什么事情,不能反抗,也不能哭泣。
而这些血的教训,是用她被打的变形的脸上,还有身上看不到的伤换回来的。
然后回到主题,清醒过来的妹妹,终于知道自己的幻想是从哪里来的,墙壁上的旧海报,那是她的丈夫,小丑的图片,那是她儿子,连角落处摆着的动物标本,都成为她幻想中的一只小狗,甚至那个采访她的主持人,在这个凌乱的地下室里,所有能见到的,都能放到她的幻想世界里面。
接着,就是妹妹被带到楼上去,一路经历的,包括被化妆、被手扣束缚、姐姐的惨叫声,这些在她的幻想世界里面,仿似不经意间看到过,又触目惊心的东西,原来都是她在现实世界中,无意识间接收到的真实投影。
只是当时她沉浸在幻想中,不愿意去的正视而已。
但某种程度来说,她确实比姐姐更有计谋,从她藏起来的发簪,和扔出窗外的打字机,到她故意藏在镜子后的举动,都能看出来。
但是毕竟她还是年纪小,又慌乱,想不起来镜子只要被打开那个娃娃,就会大声作响的事情。
接着,就跳到两姐妹成功逃出去,然后遇上警察,又被抓回去的时候了。
那个时候应该是那个长发歹徒开着车子来追她们两的,所以回去的路上,也是开着那辆糖果车的。
路上,妹妹精神崩溃,又一次陷入幻想世界,这一次,姐姐的呼叫并没有起任何作用。
姐姐回到幻想的世界,她在一个酒会上,她的母亲安好的在那里,和她庆祝自己的新书大卖。
甚至,她最崇拜的作者,也给她一个极高的评价,你的书不能再改一字一句。
但是,关于姐姐的投影,再一次出现在她的幻想世界了。
隔着一扇玻璃门,姐姐在那头尖叫呼喊,母亲在她身后说,那个世界充满罪恶和恐惧,你还要去吗?
这个时候,无论她是否清醒,她还是对她的母亲说,不论如何,那都是我的姐姐啊。
于是,她再一次一头扎向现实世界。
确确实实的撞破玻璃,这一次,她真的鼓起勇气,去反抗,用尽所有力气,去对抗那些她恐惧的魔鬼。
当然,最后击败两个歹徒的,还是警察手上的武器。
但是如果没有妹妹之前的殊死拼搏,我相信,她们两姐妹,根本等不及警察的到来。
以上就主线剧情的部分,下面说一些细节吧。
其实这部电影整个过程都是蛮有条理的,一开头妹妹在杂货店里面看到的报纸,就说出有入室杀人的变态凶徒了,他们不光杀人,并且特意只杀成人,不杀家中未成年的少女。
甚至,妹妹当时就对着报纸读出,他们就是针对你(姐姐)那样年纪的少女。
然后再回想,她们一家人开着车子在路上,那辆糖果车从后面开过来,经过她们的时候,估计就是那个时候已经盯上她们,作为新目标,从公路到杂货店,他们一直跟着。
到最后她们被警方救出,在屋外看到母亲鬼魂指着的,屋外地上的打字机,到站在警察身边,对两姐妹惨重伤势惊呆的,那个杂货店的老板娘。
导演把所有能想到的细节,都一 一填上,基本没有什么多余、无谓的镜头。
最后,关于两个凶徒,胖子非常明显的,智商有问题,但是他也同时有成人的欲望。
所以才会有嗅闻少女下体,这样的举动。
当然,他的处理方式也是变态的,通过灼烧对方来获得快感。。。。。。
而另一个长发凶徒,在评论区居然有人说那是个女的,大哥,拜托,你们看看他的手臂、肩膀什么的,那个怎么可能是女性啊。
说是胖子的父亲什么的,还比较可能,当然,也可能是两个心理变态刚好混一起而已。
所以其实她的成年是幻觉?
成年虚假的证据是丈夫和孩子,他们和画里有相似,所以是幻觉,最后虚幻世界已经完全虚幻了,在那个姐姐求救的磨砂玻璃窗。
少年虚假的证据是她们这样度过了一夜不止,为什么妹妹就精神失常了😳妈妈说,不要相信姐姐说的话,妈妈可能是本我的潜意识。
逃避记忆中的恐惧或者恐怖现实。
她在虚幻的世界漂流游行我很在意的点:1、为什么姐姐妹妹和最后的怪叔叔(像那个男犯)都是肿了右边的眼睛,是不是姐姐也是自己幻想出来的另一个人格。
2、最后那个重复出现的胖黑警。
如果是这样的话真实的妹妹处境如何?
这个就没有提到了,可能被救出来是真的,现在重头到尾都只是病人的精神世界。
3、也有说警车像糖果车,最后的询问很怪异。
4、那个窗户(有说窗户在房子背面,那么打字机从哪里来?
那个时候确实有碎玻璃的声音。
)以下是特意查询,结果是暂时没有疑点,就是说现实的虚幻不太成立。
1、左边的眼睛(存疑)
2、两个胖黑五官不一样(不成立)
3、三个车没有相似(不成立)
4-1、案发在三楼房顶三角小阁楼上,伪娘的窗口有树干(不成立且漏洞)
4-2、这是房子的左边,打字机也在左边发现,但是树干窗在右边4的总结:导演拍的时候打字机放错窗户了😂我觉得后期的证据没有很好的展现,甚至漏洞,后期的故事确实没有再展开了,但是就是说,是不是有点普通了对比起质疑暗含的期望,或者需要把现实拍得更可信一点。
当然要冲。
节奏推进地很突然,就这么突然地变态就出现了,就这么突然地闯到了屋子里,就这么突然地被强大的妈妈反杀了,姐妹自此就分开了。
直到妹妹成为了知名的小说家回到了旧物,整剧开始笼罩在一种不知名的恐惧中,就像一个黑手,你知道有问题,但你想不到问题在哪里。
你觉得有阿飘,你又觉得好像并没有。
直到故事突然地有了一个翻转,你才发现,原来之前的感觉是对的,又不全对。
亲情在剧中显得很有力量,姐妹情也很真实,最后的那个结果也很耐人寻味,看完以后我还是看了影评的。
整个剧情很紧凑,血腥程度一般,悬疑的氛围较重,有翻转,相信我,看完你不会失望,
所以其实她的成年是幻觉?
成年虚假的证据是丈夫和孩子,他们和画里有相似,所以是幻觉,最后虚幻世界已经完全虚幻了,在那个姐姐求救的磨砂玻璃窗。
少年虚假的证据是她们这样度过了一夜不止,为什么妹妹就精神失常了😳妈妈说,不要相信姐姐说的话,妈妈可能是本我的潜意识。
逃避记忆中的恐惧或者恐怖现实。
她在虚幻的世界漂流游行我很在意的点:1、为什么姐姐妹妹和最后的怪叔叔(像那个男犯)都是肿了右边的眼睛,是不是姐姐也是自己幻想出来的另一个人格。
2、最后那个重复出现的胖黑警。
如果是这样的话真实的妹妹处境如何?
这个就没有提到了,可能被救出来是真的,现在重头到尾都只是病人的精神世界。
3、也有说警车像糖果车,最后的询问很怪异。
4、那个窗户(有说窗户在房子背面,那么打字机从哪里来?
那个时候确实有碎玻璃的声音。
)以下是特意查询,结果是暂时没有疑点,就是说现实的虚幻不太成立。
1、左边的眼睛(存疑)
2、两个胖黑五官不一样(不成立)
3、三个车没有相似(不成立)
4-1、案发在三楼房顶三角小阁楼上,伪娘的窗口有树干(不成立且漏洞)
4-2、这是房子的左边,打字机也在左边发现,但是树干窗在右边4的总结:导演拍的时候打字机放错窗户了😂我觉得后期的证据没有很好的展现,甚至漏洞,后期的故事确实没有再展开了,但是就是说,是不是有点普通了对比起质疑暗含的期望,或者需要把现实拍得更可信一点。
2018年,悬疑惊悚恐怖犯罪电影《噩梦娃娃屋 | Ghostland》其实这种犯罪带有虐待情节的电影,我从情绪上还是挺反感的说。。
容易影响心情,没想到还是让我看完了。。
唉。
虽然我承认中间好几次,吓我一大跳,但是手法确实挺低级的,有时候甚至充满恶意。
感觉还是不舒服。
元素运用不少,老屋,娃娃,变态,洛夫克拉夫特都用上了,但是感觉故事的拼凑感还是很强的,仔细想想好些设置基本没毛用。。
拼凑出来的违和感确实大大提升了。
洛夫克拉夫特+人偶只是道具?
Taylor Hickson 因为拍戏 被玻璃毁容,70多针呢。。
其实这对于靠脸吃饭的女演员真的是非常致命的,其实也确实侧面说明,这个剧组是不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还好电影的评价还算不错,不过毕竟这类题材还是有争议,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距离佳作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吐槽下,这两个智商不高的变态灭门这么多家都没被抓到,大摇大摆的街上跑,从最后杀了警察还能回原处的智商。。
感觉还是外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
减分项比较明显的就是 都2019年了,还不知道补刀吗?
还有告诉小朋友们出门在外不要随便比中指。。
电影虚实结合的心理描写倒是有些亮点,各种小反转也是意料之中,不过效果还可以,至少及格了。
惊悚感有了,但是绝望的感觉还是没到位,只是为小演员再加一分吧,为艺术献身致敬。
-我是娃娃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没想到吧,这是和克苏鲁还有娃娃基本没关系的恐怖作品。
叙述过于复杂了
除了反转还行,真的一无是处。主角们实在太蠢了,jump scare更是可预期的,好无聊!一群说2018最恐怖的,是真的?
欧洲人脑回路多少带点不正常。90分钟先给你铺垫50分钟,这已经在测试你的耐心底线了。哦,原来是不可靠叙事。看完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吧。整个电影都在疯狂揍人和尖叫,和好莱坞的剥削电影比显得粗笨愚钝。最好玩的彩蛋是cg做的lovecraft
还得是姐妹同心,其利断金
妹妹的清醒与成长,可怜的姐妹俩
反转铺垫的很不错。2个细节很有意思,一个是妹妹通过幻想成一烈犬撕咬变态狂拯救现在,一个是幻想母亲最后对自己的鼓励(指了指打字机)应该会拯救自己的未来。但玩偶的邪诡、虐杀的戾气和逃生的惊惧都呈现得较为精彩。穿插和闪回到结局,都把妹妹的臆想症交代清晰。两位年轻女演员的精彩演出。真棒!
把中弹拍得最恐怖的导演,只有巴斯卡·劳吉哈才有的残酷,很多时候不敢相信他竟然把这种内容投放在银幕之上,同样令我难以置信还有他对前作中寥寥无几瑕疵的放大,屈指可数的成功惊吓体验固然存在,然则过剩的jump scare极大损害了观影质量;无法逃出阴影的受害者情节再次出现,并最终引向与殉难者看似大相径庭、实际殊途同归的结局
砍杀、鬼屋以及大家喜闻乐见的神经反转,后面虚实交接做的很好,残酷恐怖又变态的让人生理不适。但结局确实一般化,比较传统。而且中间过程实在是太多没意思的jump sacre重复轰炸,给我看麻了。
整个剧本完成度蛮高,没太多可挑剔的地方。穿插和闪回到结局,都把妹妹的臆想症交代清晰。本片的惊悚并不在于各种惊叫、虐待、血浆,而是把这些惊悚元素聚焦起来衬托反应妹妹的病态心理。如果结局去掉警察成功解救的元素,留下一份无尽的沮丧和绝望,打破常规,也许更好。★★★☆
不疼,不绝望,不恐怖,不类型也不反类型,主角不讨喜,反派没亮点,最可恶的是,搞出恐怖小说作家和克苏鲁的伏笔,竟然完全没用上,一副新晋导演的习作感。
比较压抑,没什么惊喜。
#1884#两位成年妹子,导演将人家搞得这么丑(心痛妹子),两位年轻妹子,竟然还有一个在拍辑过程中被毁容(心痛妹子)。从恐怖片来讲真的就还好……不过挺喜欢导演对两个场景(梦想与现实)的转换过渡处理
这个故事做的真是。。
5/10。后半段回到现实还是可以的。没有跳出传统的吓人模式,两个反派也没什么描写。
不错的恐怖片,7分到7.5分之间。本以为是一个变态杀人血浆片,结果剧情出乎意料。基本没什么无脑的bug,值得一看。
倒贴爱手艺老师
近期看的最恐怖的一部电影没有之一,故事情节和拍摄手法新颖。
前半段觉得奇怪的地方后面都很好的给了解释,故事虽然老套但讲述的手法还是挺不一样的。fucking pig一开始闻两姐妹的下体我就觉得是变态了,最后没靠自己弄死这pig有点可惜!都碰到警察了最后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屋子,这变态智商不大行。Chinese puzzle box有点可怕!
剧本好新奇。恐怖倒还好,只是惊吓。但至少在恐怖片里,剧本算是好的了。大部分都细节铺垫,前面看似毫无来由的一句话一个情节,都是在铺垫后面的剧情,完全没有多余的镜头。太棒了。难得。
太过残忍的血腥暴力,丑陋怪异的娃娃脸更加如坠地狱,用幻想的美梦把现实噩梦屏蔽,最终亲情冲破了牢笼的囚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