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恐怖+亲情 如果用科学的角度解释鬼的存在是不是就不那么可怕了呢?
电影中的鬼被设定为一种特定波长的电磁波,而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一位研究反重力的日本科学家桥本发明了一种叫孟结海绵的东西,可以捕抓电磁波,吸收能量,桥本用孟结海绵成功抓到了一只鬼,当孟结海绵吸收到了足够的鬼的能量,就能达到反重力的效果--人可以站在天花板上。
当然桥本也不完全是为了科学,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跛脚,想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了,当他捉到鬼(耀西)之后,他便想知道如何才能在死后灵魂不散。
于是我们的叶起东出场了,桥本为什么要找叶帮忙查明耀西的来历和死因呢?
因为叶起东有两样特殊技能:视力极好,会读唇语。
桥本放出了鬼,接着叶对耀西进行跟踪,耀西灵魂不散的原因也逐渐揭晓。
耀西生前是个十三岁的男孩,患有先天性的颈部肿瘤,饱受欺凌,一心求死。
母亲眼睁睁看着儿子遭受无休止的病痛折磨,却无能为力,最后选择成全儿子,在一片萱草花田,亲手结束了他的生命。
萱草象征母爱,又名忘忧。
让耀西神魂不灭的既不是磁场也不是辐射,而是他与母亲之间的爱。
《诡丝》,是一部让人感动到泪目的恐怖片。
诡丝,是耀西双眼间的细丝,是耀西对母亲的思念,也是母亲对孩子的丝丝牵挂。
“听说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 哪里还需要什么神秘的力量呢?
母爱本身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了。
PS:这种有缘由的恐怖多了情感色彩,把鬼片的惊悚感冲淡了一些,姐妹们可以尝试一下,为了叶起东,冲鸭!!!
比较完整的故事和比较讲理的鬼相比于无差别乱杀的日本鬼,台湾鬼相对还算讲人情讲道理。
恨和爱都是能量,而能量太强以至于死了以后也还能对生者施加影响。
毒贩和女儿 、警察和母亲、警察和女友、鬼母和鬼子、科学家和署长,看上去是若有似无的丝,其实是恨与爱的纠缠羁绊。
总的一句话,有爱就用力去爱,别让遗憾继续。
恐怖片这东西,越看越怕,越怕越想看。
今年看的恐怖片不算少了,每次看完都想以后再也不看恐怖片了,结果新的片子出来还是忍不住想看。
今年看过的所有恐怖片中,我认为本片是最出色的,它既不是欧美式的特技恶心片,也不是日本式的纯粹骇人的恐怖片,而是有恐怖但也有情感的中国式恐怖片。
说起台湾电影,最近的记忆就是“双瞳”了,很巧,也是恐怖片,也很好看。
看完了本片,隐约觉得两部片子会有联系,因为主题相似。
一查,果然,本片的导演苏照彬是“双瞳”和“三更”的编剧,本片是他自编自导。
应该说,剧本是很出色的,人类的恐惧来源于未知,当未知就在你身边的时候,恐怖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
当然,故事的逻辑性还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毕竟那是未知的世界,我们现在所说的不合理是建立在已知的知识上面,谁知道那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何况,本片的真谛不是说鬼有多恐怖,而是在探讨安乐死的意义。
以爱她的名义,让她痛苦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还是在爱的名义下,让她安静的死去,永远的摆脱痛苦?
或许导演也无法给出答案,只是通过片中的两个母亲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结果如何,母子亲情之爱是永恒的。
本片的演员整容也很强大。
虽然看之前知道有江口洋介,但乍看之下还是没认出来,满脸的胡茬子,写满了沧桑,一个心理失衡的博士形象。
大S穿职业装很性感呀,身材也很好的说,可惜挂的太早了。
张震绝对是帅哥,气质非同一般,我看好他成为梁朝伟的后继者。
常有人说起梦见故去的亲人,是真的有鬼,还是对亲人的思念使然?
很久没看过好看的鬼片了,而《诡丝》,刚好最近看完,又有恐怖的味道又感觉很温情,却是比较不错。
两种对立的交织以及对立的情感,在绵细的叙述中黏稠地被表现出来。
首先是人与鬼。
故事里关于孟杰海绵的设定是日语的,所以最先导致了部分理解问题。
但大方向是没有关系的,是俗世的人想要去抓捕鬼的能量鬼的波长。
鬼是那个小孩,后来是小孩子的妈妈,两个是精神长在的鬼。
而短暂地只是死后精神维持了部分时间的鬼是叶启东的妈妈,以及大S演的苏原。
所谓人鬼殊途,处在两个世界的事物是不可以交流,也不应该有所交集的。
但鬼虽是鬼,却一反以往片子里的鬼形象,而是将鬼也放在一个跟人一样,一样有情感有感觉,给人感觉上“有血有肉”的家伙们。
只是人鬼殊途,不是一个世界里,一般来说交集都是不应该的而已。
再说人。
人有欲望,有自己不择手段想要得到的东西,其实比起人心叵测来鬼又怎能算得恐怖?
何况是带着几许温情脉脉的鬼。
也许鬼世界与人类世界是两个平行空间。
所以空间的交集对人对鬼带来的都不是好事。
所以鬼杀人。
小孩子的鬼杀了直愣愣看着他的人,叶启东说也许他不喜欢有人直视着他。
作为小孩子的妈妈杀了沾染上诡丝的人,只因为好像这些人好像对她孩子不利。
所以人总是想去控制鬼。
苏原想把孩子偷走,所以叠在报纸里。
桥本想要知道鬼之所以成为鬼,是有着什么必要因素有着什么过程的。
所以桥本要了叶启东去跟踪这个鬼。
与其说鬼杀人是恐怖。
倒不如说鬼杀人是其单线条的表现,反倒是人心更惹人难以预测?
况且就算是鬼的形态,也不是见人就杀,也不是无论青红皂白杀将到底的。
因为即便是鬼,也是有爱的。
人世的欲望比起大爱来,显然相形见绌了许多。
因而谈到爱与恨。
桥本在志得意满地自杀前最后微笑着刷牙。
自以为是的恨人,自以为是的掌握了变成鬼的秘诀,一副痴痴的样子几乎让我大笑出声来。
倒不是笑场,而是对桥本这个形象的可悲而不禁大笑。
他自以为是的恨,放在虽为鬼却亦有爱的事实面前,缘何不是一则笑话?
故事里涉及的四个鬼,除了苏原那个短暂的家伙没什么可说的以外,其他的三位都是有爱:因为爱孩子不忍心病痛折磨的孩子就这样下去,孩子的妈妈在萱草花盛开的地方掐死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变成鬼以后,处处留恋的还是昏迷的妈妈那边的景象,去看疗养院里的妈妈,给妈妈做心脏按摩,说妈妈那下雨了,说玻璃上多了一个洞……即便成了鬼,对人世的母亲还是只有爱;而后来变成鬼的小孩子的妈妈,虽然杀了不少人,却都是将自己的鬼孩子囚禁起来,带去不知所向的地方的在场人员都是关系人,沾上那根母子情深里的“诡丝”,也不算过于残暴吧。
反而最感人的鬼是叶启东的妈妈。
他那么介意母亲是否因为自己强行的滞留在人世而恨自己却无法言说,他那么喜欢花店的女孩家维,家维心里却是那句“我喜欢你,但是你不快乐”。
一切的死结好像都纠结在癫痫发作,成为植物人的启东母亲身上,她对着愧疚的启东没法说话,虽然我觉得是可以感知的,她对着自己将来的儿媳,这个温柔而善良的姑娘也没法说话。
但是在她故去的时候,成为鬼魂的她摸摸端坐在家里面那一瞬间,让人感怀到作为一个母亲的心思。
儿子以为她长久的不散只是因为无法原谅他的强行滞留,而事实上,她介怀的仅仅是她未能在最后的那个早晨,没能给孩子做完最后的一顿早餐而已。
至此,怎么不能不令人感动万分?
人与鬼是滞留两个世界的东西,必然是人鬼殊途。
而爱与恨,人世间最激烈的两种感情,两个极端,自然又是两极。
但即便是无法交流的鬼,也依旧是眷恋着人世的温情与暖意的。
所以才有了滞留的鬼,才有了几乎令人闻之色变的诡丝。
我并不是太想知道鬼妈妈跟鬼孩子怎么去了,也不想知道那个微笑着自杀的家伙被人发现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因为又悲伤又温暖,又恐怖又感人,就是这个故事真切想要被人发现的内涵。
便是这样,人活着其实很多时候的意义就是自己身边的小小温暖或者大大的爱,虽然未曾溢于言表,但总值得人去珍惜。
看完片子能有所得,有所悟,对生活感觉也温馨起来,那就是鬼片的大成功了。
看完诡丝了,很失望。
恐怖效果倒是制造的还不错,但是结尾实在是太烂了。
好好的一部鬼片,被安上这样一个大煞风景的结尾。
让我怀疑导演是从韩国毕业的。
我始终觉得,拍什么样的片都得从一而终,要是恐怖片就要以制造出最恐怖的效果为首要目的。
如果观众想看感人的感情剧的话,有成百上千个爱情亲情友情电影呢。
因此在我心目中一个好的恐怖片,要以高潮为结束,或者能在高潮过后再一个小高潮,就是说,要给观众以恐怖萦绕不绝的感觉,一个好结尾是最重要的,要将最挥之不去的恐怖感觉放到最后。
比如说午夜凶铃结尾的“将录影带传下去,贞子的诅咒会越来越大”,以及鬼影最后的女人永远骑在男主角的脖子上,这样都属于在高潮过后还有一个小高潮,让人意识到恐怖并不是由此终结,而是由此开始。
在这方面香港做的就不怎么样,比如说山村老尸的结尾,楚人美最终还是被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所感动。
但是这只是简单的交代了一下——男女主人公没死,这是可以接受的。
等到这部诡丝,很多人看完了都感动得哭了,为那对母子之间的亲情而感动。
这简直让我哭笑不得,而且导演还意犹未尽的加上一句“支持这个小孩变成鬼在人间不消散的力量不是恨,而是爱”,之前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恐怖氛围完全没有了。
我并不是说一定要人都死了我才爽,但是像我这样一个做好了看恐怖片的准备买下这张盘的人,会有一种很不值的感觉。
可能这是一种迎合大众的结尾,毕竟人们喜欢皆大欢喜。
但是试图左右逢源的结果往往是不伦不类。
我很赞同郭德纲的观点:相声就是用来娱乐大众的,不是用来教育人的,相声要是教育人的话教育局干嘛去。
同样,恐怖电影就是用来吓人的,而不是赚人热泪的,想感动的话去拍泰坦尼克吧。
http://musescalliope.blogspot.com/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科学与灵异似乎是两种对立面,一边是真理的严谨,一边是迷信的无知,然而《诡丝》竟能出乎意料地将二者结合:“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人死后一部分能量会被转化。
幽灵其实就是人死后积聚而成的部分电磁能量,通过科学手段(影片中虚构的孟结海绵)可将其捕获。
”“肉眼喷洒了液态孟结海绵制成的眼药水后,就可以观察到幽灵的存在。
”新鲜大胆的构思。
灵魂,这个古往今来捉摸不透的东西竟能在《诡丝》中以如此独特的形式展现出来,是我没想到的。
当看到张震拉着大S的尸首,后者灵魂出窍的场景时,荧幕前的你我相信都会瞠目结舌吧。
我一边想象自己使用孟结海绵眼药水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一边恨不得马上去知乎上怒答“普通人获得阴阳眼是种怎样的感受”。
在华丽系(滥用跳吓、群魔乱舞、血浆飞溅)恐怖片已沦为主流的现在,台湾恐怖片拘谨、朴素,却又总能够另辟蹊径交出一份特别的答卷。
很多日系推理小说都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的细节上提前交代结果,再在之后的故事中抖出原因,这需要读者一点点适应,如:我与A君初识,了解其是某知名财阀,却发现他从来不戴手表,更厌恶系领带。
所有这些怪异细节,在我知道他是一个靠犯罪敛财的前科者后,才恍然大悟。
因为他坐过牢,所以讨厌戴手铐的感觉。
因为日本死刑是绞刑,所以在他看来,系领带是自己犯罪败露、将走向绞刑台的不祥之举。
——我理解这种叙事方式为“细节上的小悬疑”:前面发生的事件,到后面去寻找答案。
就像契科夫说的: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出现一把枪的话,那么它在第三幕一定会响。
刻意交代的小细节在最后都会发挥作用。
这点在《诡丝》中也得到了不少的运用:·影片一开始桥本便以瘸腿形象示人·桥本一直强调自己不怕死·困在民房里的小鬼用唇语说“要下雨了”,随后闪过病床画面·桥本和署长谈话后都会狠狠地按一下计数器·起东女友在其母亲病榻前说:“女人之间的对话,有时不需要开口的”·小鬼从居民楼游荡至教学楼的一系列行为·小鬼在教学楼下的长凳上说“妈妈,萱草花开了”……如此伏笔的运用,加之日本演员江口洋介的加入,使得《诡丝》也带有一丝不寻常的日式画风。
相较平铺直叙一条筋瞎掰的国产恐怖片,《诡丝》的剧情构思真的足够甩其好几条街了。
不过《诡丝》虽然是恐怖片,但其内核依然是家庭之爱——关于母子之爱的故事,既包括小鬼母子,也包括起东母子。
虽略显俗套,但好在回归温情,留下温馨。
人活在世上,免不了喜怒哀乐的世俗纠缠,就算变做鬼,也免不了受到前世亲情的羁绊。
人也好、鬼也好,甚至神也好,总有属于各自的烦恼,在这个核心主题下,都可以编织出源源不断的作品。
虽然这些假设向来都无法证实与考究。
《诡丝》在我看来并不感到恐怖,但还是一部值得细品的台片佳作。
《诡丝》,听起来一定是有道诡异的丝。
不过导演苏照彬将这道丝定义为,因爱而存在的生命之线。
看恐怖片不是为了自己吓自己,生与死的问题常常能反射出人的世界的无知和愚昧。
不过苏导显然常常善于表达一个主题,那就是强大的爱和信仰可以穿越生死或改变世界,这种力量甚至是危险的或者可怕的,爱的主题有如《三更》和《诡丝》,关于信仰的例如《双瞳》。
整部电影下来,再回忆的时候印象里犹如一部默片,对白都是苍白的,神情才是深刻的。
张震和林嘉欣就是再次把闷骚发挥到了极致。
张震饰演的叶起东,甚至可以读懂鬼的唇语,却不能在人的世界里下一个决定。
嘉欣扮演的起东女友安静温柔,连表白也只是在转身的瞬间用唇语说给他看。
主角们都是郁郁地、沉默地、神秘地,包括叶起东、起东女友,还有三只鬼。
最难忘的情节,起东在经历了生死以后,得知母亲去世,第二天早晨,看到妈妈坐在对面的椅子上(一般人的鬼魂在离开人体以后很快消失),那时候他对于鬼魂不死的原因,推测是来源于强烈的恨。
“你是因为怪我,所以不走吗?
”他问。
鬼魂不说话,轻轻站起来,走到炉子旁边,给儿子最后做了一次白水煮蛋。
起东妈妈用自己的鬼魂给了儿子一直在找的答案,然后鬼无可避免地魂飞魄散,剩下人开始失声痛哭。
之后便常常想起张震的神情,矛盾、落寞、孤独、执拗;还有嘉欣的回眸,信任、坚定、温柔、安静。
电影最后看似给出了解答,诡丝其实是爱丝,但也包含恨丝。
恨丝是被鬼看到眼睛的人会有,这类人是必死的。
剧里的逻辑是自洽的,遵循剧中科学家发现的规律,只是与坂本说的恨意不符。
鬼没有听觉和视觉,遵循生前的习惯而运行着。
也说明鬼是没有意识的,鬼的行动只受丝的影响。
儿子死了后,强大的爱意与磁场让他成为了鬼(这里把爱意理解为意识上的习惯、母子间的磁场)。
重复的去上学,回到自己的屋子发呆。
只要母亲在世上一天,爱丝就连接着母子。
爱丝的连接,让他能感受到母亲安危,习惯性的在危机时去保护她,一是地震,按摩心脏所以母亲没死。
二是在医院,感受到母亲快死了,想要去保护她,却被坂本带走了。
带走前儿子看到房子里四个人的眼睛,爱丝已经断了,变成恨丝,所以这些人都会死的。
母亲成为鬼后循着丝开始了复仇。
女鬼找到了男主的女朋友,被喷了药水的子弹把女鬼的注意力转移到男主这里,子弹有吸收磁场的作用,所以女鬼男主的眼睛被女鬼看到(我记得有个眼神交流),所以男主开始被追杀,到了地铁上为啥男主谈过一劫,是因为儿子被坂本放出来了,恨丝断了,爱丝连接,所以他谈过一劫。
同样坂本也逃过了被杀,如果爱丝没连接,儿子会立马找他报仇,所以坂本是纯粹的自杀。
而母子见面后最终也是会消散在世间的。
(这里没看懂最后一个镜头,在花海的土壤下面,坂本,儿子,母亲分层躺着,这里应该都是死去的尸体,母子应该不是鬼,我理解为母子死后团聚了。
)主角与自己母亲之间的爱丝,因为死前儿子没在身边,母亲变成鬼没有立刻消散,是母子间的磁场/爱丝让母亲看到儿子后,因为生前的习惯,最后给儿子下了个鸡蛋,然后才消散掉。
两对母子,两组爱丝。
而恨丝的形成是迫切的牵挂,是因爱生恨。
(还有一个讽刺的想法,坂本不知道鬼儿子的母亲还活着,儿子成为鬼也是有母亲这个磁场。
不论是恨还是爱,都有一个情感极其强烈的寄托活着才能成为鬼。
那么坂本杀掉署长,不就已经切断了他成为鬼的必备条件之一了,再强大的电子磁场有什么用。
)
以前我是不敢看着类型的片子,我心脏不太好受不了这么刺激的东西。
可现在我觉得鬼片也不是那么吓人的东西,打比方刚看过的《诡丝》,看完后顿时觉得有种看完感情文艺片的感动,母子之情牵动着那条神秘的丝,鬼的存在竟然可以是因为爱.原本以为是位毒辣的狠心的亲手掐死自己孩子的母亲却是为了减轻孩子在世上的痛苦而狠心将孩子杀死的可怜人,孩子在死前对母亲说着谢谢,死在象征母子之间的花朵丛中,母亲边失声痛哭边安葬自己的孩子。
孩子死后不愿消失的原因竟是为了维系母亲的生命。
破了的玻璃窗,下雨天,孩子的自言自语确是在和母亲对话。
我在想这不是文艺片是什么?
张震作为一名警员是剧中参与调查却唯一没有死的人,他的母亲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他困惑着母亲的生命究竟是该终止还是维系的好。
江口洋介作为科学小组组长邀请这位懂唇语的能干的年轻干探调查能持久不消失的亡魂的死因。
张震由最初的拒绝到最终的接受也暗示着他对于生死观的全新领悟,他接受母亲的生命终止比维系的要好,至少母亲不会那么痛苦的吊着药水也不会再在病发的时候烫伤了手。
我想如果生是一种痛苦的时候何不寻求另一种生存状态?
这不是不珍视生命而是让自己过得更轻松一些。
江口洋介扮演的角色是一位渴望死去的科学实验者,借助调查鬼魂的死因让自己也变成一个永不消逝的亡灵,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用为了工作而奔波不用交付高额的房租不用看老板的脸色。
然而随着真相一步步揭开之际,他误以为找到了不灭之法,他误以为孩子是带着对于母亲的恨而存留在世上,于是他杀死了自己的老板使自己带着恨意死去。
他是可怜而现实的角色,高压社会中的投降者。
张震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位演员,他略带台腔的国语及他的外形给人一种放荡不羁的感觉,像是一个夜行者穿梭在这城市,有又寂寞又美好的感觉。
日本鬼片素来有吓死人不偿命的恐怖程度,与日本片不同,这条以爱为主线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个不同的影像。
张震和戏中扮演张震女友的林嘉欣是主角中的幸存。
林嘉欣一直在等张震,即使这个等待是漫长的,她知道张震懂唇语于是在离开他母亲病房前对他说她喜欢他并且愿意一直等着他。
张震了解这一切却身不由己。
他在危急时刻宁愿以身犯险救出她却不愿和她在一起,他不是不爱她而是怕自己给不了自己所爱的人幸福,他觉得连自己的安全都保障不了怎么保护自己的爱人,这是一种暧昧且痛苦的感觉。
我很欣赏俩人微妙的感情线,导演处理得很好,淡淡的却很清晰。
林嘉欣对张震的信任也只是因为一句话,不需要原因。
我觉得世上能拥有这样的感情的人已经很少见了,即使没有海誓山盟轰轰烈烈也如此震撼人心。
“你是不是恨我?
”张震母亲的魂魄在听完这句话后消失,留下的是张震的思考,或许是以前太过于专注自己的工作不曾关心过母亲。
看完这部片子却意外的有种想哭的冲动,《诡丝》借助灵异的事物阐述人生道理人物情感,不得不说确实是一部好片子,只不过至于它是鬼片还是其它类型的片子,只能观者自知。
看了以后因为我是先看看了《双瞳》不得不说双瞳里的坑埋的很好需要细细品味,诡丝虽然也很好但是可能因为我看的是删减版有些感情线get不到 1.男主和那个卖花女的感情线根本没必要,我觉得这个感情算是败笔了就和言情剧一样,男的工作身不由己家境不好,女的不嫌弃不抛弃也喜欢他两人情投意合,男主快死的时候内心巴拉巴拉一堆感人的爱情感言真是败笔,如果要描写亲情就要专注,不要弄一大堆貌似高深的东西混到一起最后乱七八糟一锅乱炖2.我个人比较get的到桥本,桥本让我想起了嫌疑人x都是一类人,这种人天生可能聪明到极致,可是内心世界可能是空虚的,可能早就想死了,死了在他们来说不可怕他们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也找不到死了的意义,3.没找到完整版看,好多删掉了,哎,可能完整版感情线更充实,最后还是要说《双瞳》真的好看哈哈
拍鬼片中国人总不行。两心给张震。
除了那个什么海绵概念还可以,其他的内容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蠻感人的喔,不是很恐怖的那種,導演有講說這是台灣史上投資最大的電影 95年
跟双瞳有很多相似之处,其实是亲情片。
科幻题材与鬼怪题材确实很难兼容
我艹!甚至比双瞳更好看啊,苏照彬太会讲故事了好吗,一幕又一幕啊,吓得我五体投地!然后陈柏霖吃面那幕我正在吃大碗丸子粉好吗,吓尿了吓尿了~~赶快找我身上有木有丝。。。
恐怖片是要讲感情的,感情片也是要有点恐怖的,电影本身就是这么婆婆妈妈!
想要活着,想要每天过得快乐,想要人生可以改变,想要每天早上再去看你----
只可惜特效一般,拍得挺不错,支持台湾电影。
苏照彬当导演确实不如做编剧。关键是这片的剧情也不怎么样前四分之一非常引人入胜后面都是什么鬼节奏慢到令人发指
不及格
挺好的剧本 挺好的配乐 个人觉得挺不错
虽然有很多BUG,不过比想像中好看多了,骟情也没过分
明星多的烂片
湾湾只能拍拍小文艺片,拍这种悬疑惊悚还不如不拍,特效做的烂不说,剧情烂,那个鬼从泡面里面出来的时候我笑了。。两星给张震的演技!大S果然是票房毒药,不懂她是来演戏还是来搞笑的。。
我冲着江口洋介和张震给你三星!
张震真帅。
其实这个在亚洲的恐怖片里算好的,结尾也算不错;后来看了花絮里的另类结局,真要命。555,江口还是帅啊~
悬疑的气氛营造的不错,阔别多日的江口洋介再次出现在银屏上,还是很有些惊喜的。
这都是多少年前 在小县城那个简陋的要死的电影院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