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第12部,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要剧情没剧情要推理没推理。
但是我在这不想太过纠结于此,有些人有些事就是这样,相处出感情无论他做什么你都可以原谅他。
以前觉得作为要在大荧幕上上映的侦探作品,剧场版应该在推理上下足功夫(至少你得拿的出手吧),后来发现真相不是那么回事,猛然醒悟太高端的推理是无法吸引足够的票房的,够俗的东西才是大众电影的票房保证,于是乎后来把剧场版当做浪漫剧情片来看也然然自得。
看到有哥们写影评说这剧情不咋地就算了,还把片中所有人都整成了全能超人。
确实从柯南到小兰再到灰原简直是各个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一直作为音痴出现的工藤新一在这一回里也给弄了一个什么绝对音感出来。
我心里笑着想这能怪人家吗?
不靠这些东西柯南还能靠怎么来拿下一个个的罪犯,来为自己的剧情自圆其说?
作为连载超过14年的作品走入死胡同看来也是在所难免。
我对柯南的感情也是成功由爱情转化为了情亲。
十二年可以把一个音痴变成一个日本版张靓颖,十年可以让一个冷酷得好似下水道井盖的姑娘若有若无地用谐音和自己的心上人说我爱你。
十二年可以让一个空手道高手变成空手道和钢琴双料高手。
十几年来什么都变了,可是你们他凉的怎么还这么暧昧,再暧昧你们就要老死了。
死了不会有人在墓碑上刻上伟大爱情的拥有者以暧昧学专业级大师,这东西场面不大不轰轰烈烈多数时间乏善可陈所以不值钱。
在第五部之后,一直以来我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剧场版在剧情上不断滑坡,以至于必须需要一些噱头来撑住场面,比如黑皮少年和白衣飞人的屡屡出场,比如常年不断的大爆炸。
于是第十二索性来了个返璞归真,没有黑皮白衣没有白马探黑羽快斗赤井秀一没有各种少儿不宜的酒类产品只是园子小姐在打网球的时候顺手点了我们京极真大侠的名字。
你相信我,单是听到这样一个名字我就激动了五分钟,仿佛听到某一个十二年前在小学无数次意淫的小姑娘的名字一样。
唉,我还是这么容易被你们挑逗。
这么多年了也没学会在你们面前做出玩拿得起放得下的老成持重的样子。
老早以前看大众软件上的故事,我在模糊的记忆里仿佛能想起星河写过一篇关于大航海时代的短篇小说,里面大概有一个一直老不了的女孩子还是什么来着,然后星河似乎用了这样一个排比句,时光在流逝,历史在演进,我们在衰老。
这排比句真他凉的煽情,当年我貌似也是十六七啷当岁的华丽正太,愣是被《乡村教师》、《光辉岁月》这种不分作者在庙堂还是江湖但一律情感宣泄恰到好处的科幻小说和瞎想小说忽悠的鼻涕几乎呛到肺里。
记忆真是无情,他的内涵决定我对那些思绪敏感而且神经被触动的瞬间经久不忘,包括噩梦和尿床。
而他的外显让我不能像一个智商幺八零的天才一样过目不忘,包括那篇小说中是否存在那么一个女孩子。
不确定性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仿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样无处不在而且让人听见它的名字就闷热窒息,而我们似乎更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让这些量子态的概率云用特定的方式坍缩下来。
米拉大姐在变成生化危机中的索女之前演过偏执狂圣女贞德,因为她的姐姐被杀了所以她执著地相信那把剑是交给他复仇用的。
然后老头霍夫曼就告诉她,你就是在骗自己玩,乐此不疲反反复复地骗自己玩,然后米拉就崩溃了或者说解脱了,于是就被烧死了。
题外插一句,话说生化危机又出新作叫做退化,我想都灭绝了还退化啥啊,然后仔细一看发现是卡普空自己做的动画电影,尤其是没有米拉大姐什么事,大囧大悲剧。
米拉在九七年的时候也是个华丽的小罗莉阿,傍着红红火火的布鲁斯威里斯大叔和家里老男人怪叔叔演第五元素,然后用半生不熟的远古火星人话说,我叫里路,是那第五元素,是神人,你们都是菜。
我看了那一个暴笑啊,眼泪都出来了。
九七年柯南出第一部剧场版引爆摩天楼,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才有缘一见,然后看到两个人那一边拆炸弹一边煽呼阿告白阿,眼泪也要出来了。
靠,我是不是应该投个女胎阿。
然后第五部通往天国倒计时又折腾了我一把,而且这一部也基本奠定了我对柯哀和新兰几乎半斤八两的支持态度。
人家小灰原为了让你们继续下去连命都不要了,好歹也给人家一个名分吧。
唉,可是这柯南一天不完这名分就一天看不出迹象,若干年前有人在网络上意淫柯南的大结局。
什么柯南磕药长大之前给小灰原一个吻阿之类的,看着让人心里挺痒痒的,可也就是痒痒那么一两下罢了。
你觉得我们主角这种自制力超人感情观稳定专一心理成熟程度在老秃驴阿笠博十一之上的人间大杀器会做出这种违背五百多集主旋律大逆不道的事情么?
唉,真是苦了这姑娘,于是我就一直看她眉来眼去地勾搭阿调戏阿,可他凉的就是说不出那句话,是啊,说了也使徒增烦恼,而且是增加不知道多少倍的烦恼。
索性就憋着,我就憋着急死你们这帮看电影不追电视啥进度也不知道的,反正你们也不知道小姐我在电视里又色迷迷邪乎乎地瞄了我们家柯南几眼了。
话说我写东西的时候意识会经常把自己带向一个角色错乱的方向,比如我在上面用和灰原的口气,可能我在下面会用灰原那死了的老姐的口气。
我并不是脑袋真的有病或者人格分裂多少重,只是我觉得灰原这个家伙让我实在看的看的看不下去了。
前两部剧场版没有她的时候我可以想象毛利的神枪或者木暮的小帽,但是这个家伙你叫我说你什么好,十年了,暧昧和下水道井盖脸一如既往仿佛时间的维度被轻易扭曲,可是就是这么叫我放不下心。
青山大爷求您千万别给她个什么悲情结局,您太监了都没问题。
说到太监,我在这里大胆猜测,黑衣组织的老大肯定也是个某种方面不甚健全的伤残人士,所以他需要药需要钱需要帮助他控制状况处理事务的诸多强力帮手,灰原之前也是药品研究员的时候,印象中帅哥赤井秀一和她交情非浅,如果某一天,我说如果的话,这两个人摆脱了黑衣组织和大批柯哀粉丝的阴影走到一起,我会举起一只手赞成,至少我不用看小姑娘你那哀怨到家地看着那眼镜小p孩的表情了。
是把,下水道井盖脸小姐,我都看了这么多年了,我都老得掉牙了。
这部剧场版虽然不是最精彩的一部,但是我觉得却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高素质,甚至是柯南剧场版层次提升的一个标志。
其整体水平甩出M11、M8几条街,也比M10、M9更有深度,是近几年我最喜爱的一部剧场版。
这部《战栗的乐谱》在我看来是柯南系列真正晋级日本“国民”动漫级别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令人高兴的是,柯南剧场版系列终于从好莱坞大片中走了出来……柯南的剧场版必然有卖点,比如M8的Kid、M9的豪华游轮、M11的海盗,到这一部也不能免俗,选择了古典音乐作为吸引观众的主题。
可能也是沾了古典音乐的光,这部《战栗的乐谱》表现出难能可贵的人文关怀。
《Amazing grace》更是作为全片的最重要旋律贯穿始末,音乐家赤池优的演唱也确实迷倒了不少粉丝。
《Amazing grace》是美国的乡村福音歌曲,曲调如民谣般简单,却包含着一个忏悔心灵的故事,是人们祈求和平、宽恕、忏悔与感恩的赞歌,并且流行于全世界。
选择了这首经过时代检验的、本身就具有感人的魔力的音乐,确实为剧场版定下了一个基调。
也正是由于这部剧场版温暖而积极的基调,使得柯南确实配得上国民动画的称号。
凶手的犯案不再血腥(当然,残酷偏激还是依旧……)……连柯南最后面对凶手的推理对决也是在宽恕之歌“Amazing grace”的旋律中进行的。
画面上对于令人压抑的色彩的使用也相当慎重,更多地强调了亮丽庄重的色彩。
这部的剧情确实不够精彩刺激,以至于有人给它剧情薄弱、编剧无能的评价,但是难道柯南就一定地凶险连连、刺激不断么?
我欣赏这部剧场版花费大量的篇章、以细腻的手法去刻画秋庭怜子和凶手的性格,(桑岛大姐果然很大牌……)这在以往的剧场版中几乎没有出现过。
这也意味着柯南剧场版的关注更多地转移到了“人”的身上。
能将注意力从主角身上适当转移而着力刻画一个崭新的人物,这给了剧场版更大的发挥余地。
我相信在怜子小姐和凶手老爷子的身上,有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思想。
至于另外被诟病的剧情合理性,这次确实有点……不过想想其实以前的很多情节也很不靠谱,(比如M5,你能说小兰爆大楼玻璃这点很靠谱么?
)罢了,看柯南也不是来看这个的。
之前确实是那些悬疑惊悚的气氛将我吸引,可是现在,偶尔(甚至经常)没有那些也并没有关系,因为一部国民动画要承担的远不止于此。
柯南的精神象征也远比“真相永远只有一个”、“为了不辜负什么什么的名声”丰富多了。
当然,这部剧场版在对其他配角的表现上就略显不够了,山根紫音等人都还有更多表现的可能……这也算一个遗憾吧。
总得说来,这部剧场版我觉得应该算是12部剧场版中的上品了。
如果要打分的话,至少也是85分了。
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喜欢这部剧场版,我甚至觉得这部剧场版是仅次于M5(综合素质突出)和M3(太刺激了……)的佳作。
为此,我们有理由对下一部意在引爆市场的剧场版给予更大的期待。
一边捧着一袋来伊份的豆瓣一边抱着一杯热茶看完了传说中的12。
我承认我在很久以前就只看剧场版了……虽然绝对音感的设定让我很无语剧情也没什么特别的悬疑可言但还是很配合的给了四星……喜欢灰原和柯南的默契,喜欢柯南对小兰的无法割舍和于细节处的关心,喜欢园子那句很不合她风格的一语惊醒梦中人……看柯南早就不是看剧情了不是么。
看到小兰和新一一起走在AMAZING GRACE的音乐里的时候还是很感动,好么,十年了,那个傻乎乎的女孩子还固守着当初甚至称不上是相许的承诺。
不过好在某同学没有辜负她的等待呐,看起来对于案情常常福至心灵对于感情却神经大条的新一,的确是在每一个最细微之处,用剧中人也许觉得很莫名但观众一定觉得很浪漫很别出心裁的方式传达着自己的爱,无法说破身份的无奈也好,不愿小兰失望伤心的在乎也好,他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但也从来不曾忘记过自己所爱的人。
虽然灰原和柯南之间的默契也让人动容,但总觉得那是伙伴之间的惺惺相惜(但这部里某哀居然说“这是爱慕式的信任……”|||),偶素坚决的新兰配支持者。
果然对于青梅竹马还是有着相当强烈的执念啊………………因为知晓现实里这样持久的感情几近难得,所以更加觉得,他们之间,弥足珍贵。
情深说话未曾讲呢。
看到他们并肩走在黄昏的稻田里,衣袂轻扬,静默安然,眉眼之间有淡淡的温柔,突然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小到还是买半票的年纪,站在种满梧桐树的道路上等一个人。
画面几近定格,却已经没有当初执着的坚持了。
其实释然的比自己以为的早,只是懒懒的不肯变而已。
好么。
在适当的年纪遇见对的人,是要珍惜的。
如此而已。
觉得这部剧场版比最近几部都要好,印象里最精彩的是世纪末的魔术师,贝克街的亡灵.这几年的总有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觉,推理的成分越来越少,场面越来越激烈,柯南都快成了动作片,故事本身却没什么意思,象是把一集的tv硬是扩充成了电影,而这部虽然没有什么惊险刺激的场面却很吸引人,还有很好听的音乐,很好听的主题曲和插曲,还学到了一些乐理知识。。。
主题是信赖,园子对那个老头说的一番话说的真好灰原的那句"是爱慕的信赖"让人大囧,我宁愿相信是翻译的问题,新兰王道片尾依然是惯例的新一与小兰的温馨情节,虽然老套,不过估计观众还就吃这这个.有一点很不明白:新一怎么能是音痴而同时又拥有绝对音感的?难道只能听出来而唱不出来?
华美却无力[柯南M12小评] --BY雪落月夜转载请联系本人。
看完M12。
扯点什么说说。
1:主线。
1.1:剧情。
杀人案,爆炸案,作为音痴的柯南挑战绝对乐感,找出凶手,阻止爆炸……!
@#¥%……&*()——+说当中的BUG,明明高木就留在直升机上没下来,但一转头,高木又在音乐厅里了。
(好吧,我坚信是片子不完整OR翻译问题。
)打分:★★★☆1.2:推理。
还好没有真人版里那么白痴的推理。
但是也没有什么复杂难解的谜团,毕竟要死的,一开头基本死光了。
尽管一开始要把疑犯往怜子身上扯,但一般那么明显突出的不会是凶手……还有,那个“把儿子死祭作为车牌”作为疑点来揣测,实在是觉得比毛利那个“根据发型猜测贝多芬资深粉丝”好不了多少,大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
打分:★★★1.3:人物。
柯南:作为唱歌跑调的音痴,具有强悍的绝对乐感,拉得一手小提琴。
尤其是和怜子飚高音报警……这……我能说什么?
柯南也有唱准音的时候?
(只做惊讶,无意讽刺。
请勿纠缠于我的语气。
尽管我有时还是很尖酸刻薄的……)兰:说不上好坏,出场不多,只是作为感情戏出现。
园子:这集园子虽然算是混个脸熟,但她后面的话还是相当值得一听的。
话说,园子每次都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语出惊人。
哀:出场也不多,但吹竖笛提醒柯南,两人还是蛮有默契的。
怜子:这个人物塑造还算饱满。
拉拉:同情下这个小配角,好不容易能上台唱,怜子半途回来;企图飚歌,结果被比下去,只能尴尬地站台上。
堂本:人还不错,为了照顾好友的心情,放弃一贯的钢琴,但是悲情的,是反被误解。
谱和:最悲情的人物。
给儿子复仇,好吧,这还算师出有名;但是,炸音乐馆,计划杀堂本,我只想说此人太过偏执。
实不喜人偏执,但自己也近乎偏执。
打分:★★★★1.4:感情。
柯南(新一)&兰:继续他们的小甜蜜,即便吵架后冷战不说话,还一路同行(两个人都死鸭子嘴硬,不肯低头吧)……但是没有《引爆摩天楼》的生死与共,没有《瞳中的暗杀者》的深情守护,有些平淡了。
柯南&哀:不说什么,只是那句“是爱慕的相信”……我那时笑翻了,原因只能说翻译太有才了……虽然我不知道日语原句,但是以哀的个性,即便是想也不会这么直接地这样想吧。
要真那样,下一部是不是该直接间接表白了?!
(呃,这个证实是翻译问题。
)侦探团:光彦唱歌时偷瞄哀,我一度怀疑编剧是不是要把柯南里每一对算得上感情或是暧昧的人的俩俩关系强调突出。
元太失声时的手势和吹奏竖笛,我笑但是光彦对他心理解读,Perfect这就是朋友的默契吧……怜子&光:没具体描写,但是根据怜子说当时也恨不得把那四人杀了来看,她对光的感情绝对深厚。
谱和和光父子情:其实感觉他们的父子情由于谱和的起初不负责任与后偏执而显得失真。
打分:★★★☆1.5:音乐。
作为以音乐为卖点,片中的歌还是蛮好听的,《D小调触技曲与赋格曲》,《耶稣,人们仰望的喜悦》,《天赐恩宠》,都是很经典华丽的巴洛克音乐。
而ZARD的《翼を広げて/爱は暗暗の中で》也是很不错。
怀念ZARD……祝在天堂幸福……但是,音乐华美的同时,使剧情显得很安逸,缺少让人扣人心弦的感觉。
打分:★★★★☆1.6:画面。
总觉得少了点感觉吧,没有看《引爆摩天楼》和《通往天堂的倒计时》那种生死攸关的激动和扣人心弦。
打分:★★★☆总评:一句话:华美却无力。
打分:★★★☆2:其他。
2.1翻译。
(目前我看的是神奇字幕组的版本。
)翻译其中一个要点是前后用词保持一致。
而字幕有几段明显是两个人翻的,默……校对都不检查的吗?
2.2:细节。
作为建筑学的学生,讨论下音乐厅隔音防火抗震的问题吧,嗯,就是职业病犯了。
关于隔音,在音乐厅里一般听到的声音是有混响的,就是声音发出后经过一定时候的反射传到耳朵的现象。
而传递的时间为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直接影响音乐厅中听众对音乐感受的好坏。
扯开了点,还是分析建筑隔音的问题,一般住宅建筑是白天55分贝,夜间45分贝。
人说话是50-60分贝,最高分贝差不多120分贝(VITAS达118分贝,帕瓦罗帝120),爆竹爆炸的声音超120分贝,手榴弹达200分贝,至于剧场版里的爆炸,看看爆炸程度自己想象这声音多大吧。
经过门厅、走廊、隔墙、地毯、隔声吸声材料的几重隔声吸声,控制在60分贝理论上是可以的,何况音乐厅里还在飚歌(估计100-110分贝),观众没注意到是可以理解的。
再说防火,以我国一级耐火极限考虑(防火墙、承重墙柱3h,梁2h,疏散通道隔墙1h,普通隔墙0.75h),音乐厅的隔墙若是防火墙就有3h的耐火极限,当然音乐厅的门也是要特殊的防火门(我国甲级防火门耐火极限1.2h)。
所以音乐馆爆炸引起的火是不会轻易烧到内部大厅,但是耐火极限是指构件的稳定性完整性绝热性,打个比方,120度烧了3个钟头没倒那也是符合耐火极限要求的,但在场观众真的都感受不到温度上升?
有点怀疑。
最后说抗震,就是爆炸引起的震动对建筑造成的影响。
好吧,日本是多地震国家,抗震要求设得也比较高。
而且外头倒的23根柱子如果不是音乐厅的承重柱或并非和音乐厅同一个结构体系(比如设置防震缝),确实可以不影响音乐厅的结构。
但观众丝毫没有感受到就真的是奇迹……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这么大一个音乐厅,难道没有消防报警系统?!
外面都烧了,应该会启动火警报警及喷淋系统,里面的观众竟然还这么淡定……综上,此音乐厅隔音防火抗震有待商讨。
十几年了。
从小学看到大学毕业。
我还记得是经视台放的,接着【足球小将】之后。
当然四百多集的TV版早已放弃。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拜托!
作为一个有正常审美观的非小学生,谁要看五头身的小朋友做主角啊)但是看剧场版还是作为习惯保留了下来。
(最喜欢【迷宫的十字路口】)新出【战栗的乐谱】,迫不及待的下下来。
看完真想破口大骂:TMD,赔我两个小时来!
怎么能这么难看呢?
十几年的经验不应该越拍越好么?!
(最近是不是流行音乐题材?
)动不动就是长篇的静止镜头(耸耸肩膀皱皱眉头也算在内),放着高深的古典乐,高雅是高雅,但是太多太长太不知所谓就没必要了吧。
博士和那三个小朋友根本就是可有可无。
给他们的镜头有半点意义么?
为什么一出案子,警部就要跑去跟毛利小五郎汇报情况啊?
还最崩溃的就是小五郎推理贝多芬那段,太太太蠢了真可以放冷笑话小组当镇组之宝。
(因为顶着一头长乱发,所以就是贝多芬的狂热fan。
囧死)新一没出现!
靠!
唯一的帅哥只有几个回忆镜头。。。
泪小兰跟新一那段太牵强了!
扯得上么?
为什么小兰端个茶还要给三十秒的镜头啊?!
我看整个一圈人停下来等她上茶还以为会发生什么呢,结果屁都没有。
柯南,该神勇的地方不神勇,比方说差点让女高音在树林里死掉啦(那种水平也叫保护?
别把自己命搭上啦),明知道对方有遥控器,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走进去还竟然没事先检查自己唯一的武器,他到底有没有把数百条人命放在心上啊。
不该神勇的地方超级神勇,比方说我明白他隔着数百米踢中电话,还打通了110,可是不明白他隔着数百米怎么告诉警察他是谁还有他的位置的,难道靠吼?
肺活量真大。
还是说那台电话收音特别敏感?
当然,那个女高音很有爱,海报上华丽丽的背影,但是着墨那么多,点解?
这片子不是叫【女高音的番外】吧。
再说整个案子,两个字:无稽。
个罪犯就一神经病,动机一点都不惊艳,激不起同情心,作案手法不可理喻,还蠢。
高举着遥控器站在别人一望即知的地方(陆续被柯南,灰原,警察在数百人的音乐厅里扫一眼就看到了)有这么蠢的人么?
还有他干嘛不杀了那个调音师呢,反正会炸死的啊。
另外,虽然我不懂管风琴,但是要用这个来启动爆炸一定要把接收器装到管子里面么?
装到管子外面不能接收振动么?
或者在琴键上做手脚呢?
不过这点可以不算,是我想当然。
最后,主次不分,逻辑不清就算了,丫还没节奏。
想想看一般的警匪片,就算再怎么不济,起码还有点高潮啥的,让人吊口气爽一爽啊。
这个?
没气泡没矿物质的超纯白开水。
我毫无表情的看完了。
(这片子绝对能剪成1/3长。
)用四个字总结:一无是处。
我发誓,我一点都没刻薄。
ps,再啰嗦一下,有人说,动画的好看程度跟死人的数量成正比。
我之前觉得有一点点点点道理,因为我最喜欢的一集柯南是一部特别篇,叫【震动警视厅的1200万人质】,真是看哭了的,也是爆炸犯,死了很多人,看得揪心。
可是在这一部里同样是死人和爆炸,就无法给人任何震动啊。
所以我想这种说法还是太简单了一点。
同志们,实在是太难看了。
这也能叫剧场版??
这也配得上剧·场·版这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当看到片尾歌出现的时候我满脑子只有“you must be kidding...what the hell?”就这么个破故事(我还是不准备剧透让满怀希望的柯南迷们被海豚音雷死吧!
),没有任何起承转合没有任何高潮迭起,没有线索的收集没有熟人遇袭,小兰整部片子居然既没有被殴也没有被缚既没有打人也米有被打,灰原居然没有推理也没有被推(我以为整部片子唯一的亮点是她有告白可是事实证明是字幕组翻译错误),连就差发明神七的阿笠博士居然都没有发明东西,毛利小五郎也没有睡着!
而且也没有推理!
说真的整部片子看完了我甚至记不得他到底有没有出现过!
这么一来柯南的常驻人物就已经去掉了一大半剩下唱歌的儿童侦探团和教唱歌的圆子,then bomb!
就只剩下柯南了。
只剩下那独撑大局的名侦探柯南!
于是——————————————柯南海豚音了!
怎么样各位客官!
看戏的情绪都已经高涨起来了吧!
热血都沸腾了吧!!
他的确做到了!!
伟大的张靓颖莎拉布莱曼和赤西仁在这一刻灵魂附体!!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剧情既然已经如此之烂画面至少也应该给我个很屌的吧,结果就是:完全没有任何动作场面……爆炸就炸掉了几根柱子!
而且被炸掉柱子之后的房顶还没有掉下来!
我本来以为里面的人完全没有感觉到有爆炸这么没有意义的设定已经够愚蠢了,没想到还有更愚蠢的,那就是:里面的人一直到本篇结束都不知道外面有爆炸,而且外面的人也没有出现拼了命要进去救他们的动作场面!
(喂同学你到底有多爱动作场面。。。
)所以就是,推理过程也没有动作场面也没有恐怖场面魔幻场面全都没有,只剩下了高山南惊艳的海豚音!
于是本片的名字诞生了,战栗的,海豚音
1 前奏优美的古典乐,搭配着音乐家练习演奏的祥和画面,忽然,突兀的爆炸声响起,于是骇人刺耳的爆炸声打段了美丽的旋律,炸弹的硝烟随着华美的音符而起,意味着接下来的案件的迷雾,就像那优美的乐曲般绕梁三日,驱之不散。
恨也好,爱也罢,冰冷的杀意,虽被华美的音乐包裹着,但却依然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战栗——于是,战栗的乐章,就此华丽地铺开……想不到电影一开始,就把华美的音乐和残酷的爆炸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还特地点明了犯人要把所有的旋律抹去,还黑夜宁静的决心。
以优美的古典乐拉开序幕,算是非常结合了本次剧场版音乐的主题,而用残酷骇人的爆炸场面先声夺人,大概也算是对之前的某些剧场版(如M9,M11)的开场模式的继承吧。
如果说古典乐所点的“题”是“音乐”,那么“爆炸”所点的“题”则是“战栗”了。
虽说用爆炸来来开场对于柯南剧场版来说不算新鲜,但是我也的确能从中开始感觉到一丝战栗的感觉了。
个人拙见认为,这样奏响的前奏,这样铺开的序章,算是既无过失,也无特别值得称颂的新意之处吧。
(如果真要说有的话只能赞句古典乐的确非常大气华美-V-)而且,影片开始还没播多久就死了不少人= =(与M7有一拼=_=)随着以古典乐与现代电子轻音乐结合的既熟悉又陌生的柯南主题曲的响起,当然就是例牌的对CONAN这动画的基本剧情和主要人物的介绍。
说这次的主题曲既熟悉又陌生的原因是,那旋律的确没变对于想我们这些看了那么多CONAN的柯迷来说当然熟悉,但古典乐与现代电子乐结合的新的编曲却未免让人感到陌生和怪异。
汗不过,配上画面和这剧场版充满“音乐”和“战栗”的气氛,倒也还算不会让人感到难以接受。
个人无关吐槽:这次的人物介绍小哀有开口介绍哦以前貌似没有的。
但是……但是貌似介绍中直接忽略了毛利大叔……即使不算忽略也是出镜率减少了囧大概是因为考虑到大家对这些应该都不会不知道所以才略去的吧囧2 间奏随着犯人对女高音歌唱家伶子小姐实施的迫害,以及迫害对少年侦探团的波及,战栗正式开始在华美的音符中游走。
之后,某柯保护伶子,伶子险些被犯人射中,算是与华美大气的古典乐一起xx演奏的一些小小的音波吧,但是这样的音波是掀不起悍然大浪的……个人认为……尽管制作组也许在尽力试图把这些一次次的遇险打造成电影中的一个个小高潮,战栗的感觉有了,但是绝不够而且并不过瘾。
个人认为剧情还是不免有些平淡啊。
但是具体原因自己倒说不出……也不知是不是从前奏过渡到间奏时出现了视觉上的审美疲劳……不过分成三部分留在三个不同案发现场的笛子,各音乐家之间复杂的关系,也让案子迷雾重重。
“绝对音感”这一概念的出现,也算为后面剧情的发展埋下伏笔。
间奏,的确就是在慢慢地埋下伏笔的同时,细细地埋下线索啊……自认为自己不是推理高手,所以姑且不论此次剧场版的推理是否严密,作案手法是否高超了。
总而言之觉得这推理,这案子,这手法放到进行着音乐会的音乐厅中,就显得没什么神秘了。
而且,看来如果没有拥有绝对音感的人的注意和思考的话,这案子大概也没法解了。
汗所以说像我这样的凡人光听音乐就是推理不出来吧囧无责任吐遭:某柯有绝对音感?
某柯不是音痴吗?
囧某柯是音痴,但某柯有绝对音感。
我是音痴,为什么我就没有绝对音感呢?
囧囧囧(众人:这话好冷啊)还有,我终于有机会看到小兰弹钢琴啦——尽管短暂囧,之前在TV的月光奏鸣曲的事件中就知道兰会弹钢琴,一直就想看她弹。
3 插曲其实插曲的顺序未必是出现在间奏之后,而且这回忆的插曲也不止出现过一次。
没错,我说的插曲指得是小兰和某新初中时的那段回忆。
回忆依然是像质朴的童年小调那样纯真而甜蜜,温暖而耐听。
虽然没有那古典乐的金色旋律那样华美,那样绚烂耀眼,但是,它宛如银白色清辉的月光,清澈淳朴,给人以温馨和怀恋。
果然,CONAN中的感情都是淡淡的:少年侦探团的孩子们对柯南的信任,柯南对孩子们的关心和保护,小哀与柯南之间搭档间的默契,园子与兰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甚至连伶子对孩子们的疏远其实我怕他们被自己连累……这些情谊,都是不时渗透于每个细节中吧。
所以,我觉得这里的插曲也可以定义成剧中的“感情”呢。
CONAN中的感情都是淡淡的。
尤其是柯兰之间的感情。
实质上是刻骨铭心,但表面上却是云淡风轻吧。
难怪有人把CONAN这句动漫的风格相容成“婉约派”。
对那首歌的回忆,从头到尾贯穿整部剧场版,但却没有了M4,M5,M6中的轰轰烈烈,荡气回肠。
从震撼度和剧情的精彩程度看,当然是大打折扣=_= ,只是谁叫这是CONAN剧场版啊,我还是不能说不喜欢啊囧于是,就让他淡淡的……淡淡的……宛如涓涓细流般流淌渗透吧……不过,望着兰有着淡淡忧伤失落的脸,某柯心中默念的那句“等我”,恳切而坚定,掷地有声,还是非常感人而且让人非常揪心的。
T_T 我居然会对这个看上去如此平淡的细节那么有感觉,而且反而认为这一幕最感人,对这一幕印象最深囧(谁叫这里面仅有的一丁点感情戏都那么委婉平淡呢?
被PIA飞)4 高潮战栗继续在华美的音符中肆意游走……彻彻底底有这种感觉时,大概就是到了靠后的情节讲到音乐厅中,随着音乐会的进行,陆续引爆的爆炸吧……可是我一时却想不到应该怎样形容,情节也算激烈,而且的确把战栗在华美的音符中游走的奇妙感觉渲染得淋漓尽致了……只是不知为何已经找不到那种在早期和中期CONAN剧场版中的精彩和激动了……难道是我“老”了吗?
唉可能是个人主观原因吧,其实客观来看某些情节还是比较扣人心弦的。
不累述。
相信大家有感觉的话,应该能比我了解得更清楚吧。
5 尾曲有惊无险,真相打开。
战栗的乐章,戛然而止。
音乐会落下帷幕。
在这期间,我上面所提到的插曲当然也再次出现。
除了种种感情之外,我的确感觉到末尾处的情节和人物的对白之中隐藏了不少人生的哲理呢。
仔细思考的话,相信一定会有收获吧。
本人笔拙,也不一一点出了。
当ZARD的《张开双翼》的前奏响起,那感动的心情,还是一样啊——正如之前看CONAN的剧场版,当主题曲响起之时,还是有种莫名的感动。
尤其是当画面出现泛着微波的清澈水面的时候,能让人想起这歌的泉水姐姐……依然是永恒的怀念啊主题曲介绍后,依然是充满趣味的小幽默片段。
只是我真的不懂为什么光听拉小提琴的手法就能听出是新一呢?
看来要问兰才知道了囧看来“绝对音感”也是相对而言吧。
还有,末尾处也点出《Amazing grace》,告诉人们要懂得宽恕的美德,这也是本剧场版要表达的精神之一吧。
6 合奏洋洋洒洒啰啰嗦嗦写了一大堆,最后稍微总结一下。
这是我看了一遍之后的最初的感想,真的是马上把它写下来了。
看CONAN剧场版我一般在看过一遍后是很难有具体的感想的,可能是因为反应迟钝囧所以这篇东东非常的不系统,很零散,当然也很主观了。
总体来说,这部剧场版还是部合格的剧场版,只是与自己当初的期待度还是有出入啊。
虽说战栗的紧张感有了,但是却不够刺激呢。
而且……总觉得制作组把兰这个所谓主角晾在一边了=_= ,出场率低,而且也貌似没啥重要作用。
还是比较喜欢M5,M6,M8中的兰所起的重要作用啊。
也许是因为这部剧场版着重表现的是侦探团和警视厅吧。
不过从听觉感受上说,在目前CONAN的所有剧场版中,要数M12为最了,也真不愧是以音乐为题材的剧场版。
从这一点上来说,M12的确做得不错。
其实我后来冷静下来想,是不是因为看的人的心情不同了,所以觉得剧场版没有以前的精彩呢?
还是自己要求高了?
看来个人主观因素还是起一定影响的。
下次改天,换个心情,要找时间再看,可能就不会觉得这么失望了。
下午刚看完这部剧场版,老实说之前也没有期待什么,逛优酷时偶然发现了,既然前11部都看了,没理由落下第12部是吧,于是好像执行宗教信仰一般,点击观看。
作为经历了从叫“新一哥哥”到叫“新一弟弟”的8年,并在N年前抛弃了TV版,只是偶尔看看特别版的老FANS来说,这部剧场版还是一如从前,仿佛是4集普通TV版的合集,不得不感叹编剧们的时代传承精神。
对一部侦探剧而言,引人之处莫不出于诡异的案情和侦探的绝妙推理这两处。
剧情方面,这次的剧场版又是讲爆炸魔事件,但生死攸关的程度却远远不如《引爆摩天楼》和《通往天堂的倒计时》。
或许太注重音乐方面的表现,总觉得从头到尾都洋溢着一股安逸的气氛,喂喂,这可不是《交响情人梦》啊。
整体来说,柯南的案情也越来越贴近生活化,虽说柯南的设定如此,但作为剧场版啊,神奇案件才更能博得观众眼球不是么!
这次的剧场版里面即没有神奇的案件和设定(请参考豆瓣《密室的魔咒》、《莫札特不唱摇篮曲》、《死了七次的男人》),也没有身怀绝技的难缠对手(参考《死亡笔记》),若是TV版里再少了怪盗基德和黑衣组织,很难想象冗长的《名侦探柯南》如何还能生存下去。
推理方面,这次剧场版的推理关键点是从人物关系引起的作案动机以及作案条件的成立方面来考虑,也没什么亮点,老老实实的条件推理,掌握了必要的所有CASE,我们的柯南君便可以一如既往地指明真相只有一个。
看下来唯一感触的有两点,一是非常喜欢那个女高音歌唱家,和柯南对手戏也好,性格也好,设定得都比较到位,总之非常喜欢这个人物。
另外一点,就是连柯南这种可以哼出具体频率的音调,会拉小提琴,听得出连职业的音乐家都听不出的音阶走调,仅仅只是唱歌会跑调的人也叫音痴的话,那连简谱都哼不出来,对音符一窍不通的我岂不成了白痴。。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