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以为这个电影是和黑镜一样与现代科、 网络相关, 没想到他居然还涉及到了女巫魔法, 这就很新奇了, 最后还涉及到了循环,这里我就比较喜欢了,总而言之, 这个恐怖片也是比较新奇了 。
这真的警醒我们在网络世界上还是谨慎些比较好啊。
这个kobe小哥还是比较机智的,要是他真的杀了劳拉也就没啥事了,他说他们几个人快被整的奄奄一息了,劳拉不会出啥事,结局也印证了这一点。
把恐怖元素和社交网络联系起来,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构想。
因为很多恐怖片的设定,其实离我们的生活还是很远的,例如古堡啊荒山啊鬼宅啊。
但是社交网络不一样,就在我们身边,天天都在使用。
虽然国内使用不了FB,其实带入朋友圈也就能理解了。
在我看来,女主也是个倒霉的人,她受欢迎,很多好友,人也美丽,到底那个阴暗女孩的死和她有关系吗?
没有,恐怕那个黑女巫一开始就是打定主意想要占据女主的身体。
所以从她的朋友亲人开始,一步步将她逼入绝境,直到最后的最后,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但我失望的点也在此,这个题材其实可以拍的更好,类似连环诅咒或者悬疑,但黑魔法一出来,就无趣了很多了。
希望,下一次能看见类似题材更好的作品。
我真的服了,是没什么人看过这部片吗,评分怎么会那么低。
说恐怖恐怖,说好看也好看,怎么就那么低分呢?
恐怖片没少看但是大多是垃圾,但是像这个有悬疑有故事而且不无聊的恐怖片我真的爱。
如果你喜欢看哥特和女巫那些这部片真的推,这部片的恐怖不是突然惊吓的恐怖,是有铺垫也有层层叠进的,的确是一部很优秀的德国恐怖片
前半段一流水准,但和大部分恐怖片一样,从开始试图解开谜团起,影片逐渐归于俗套,当然这也不能赖导演,实在是这种类型片的瓶颈。
电影最减分的是那些负智商的路人甲和警察,这么明显的超自然现象,他们真觉不出来?
还和女主较劲呢。
其实本片最大的反转是女主演……我看电影就怕剧透,所以看片之前从不看和影片相关的任何内容,看完了才知道主演不是小法米加,这长得也太像了吧?
感觉到了后面整部电影就是为了迎合黑魔法题材,所有人都变成了不会思考的智障,反倒是有几分强迫症的feel,非黑即白。
警察查了这么多案,挂了快5个人了,连搜查网页代码都没想到,追根到底都不会,办事如同楼下保安一样。
导演至少也追求下真实感让主角联系下网站官方去关闭主页,然后给个理由比如官网也被黑了之类的吧,不不不所有人都是一边边重复delete friend,反正大家都把智商降下来好好作...这种黑魔法跟网络题材的融合看起来很屌,但是认真看起来真是恶心,就跟《坠入地狱》那种就是要弄死你的剧情一样看得略带反感,同时整个情节跟某个钻电视的也挺像,不过这次钻的是网线,玩的是cyber horror...随便看看还是可以的。
话说看个恐怖片我干嘛要这么认真。。。
电影背景是脸书,主角劳拉是性格活泼开朗,善于交际的女孩,有爱人有好友,而且喜欢在脸书分享生活。
直到有一天遇到一个叫玛丽娜的女孩。
在我看来,劳拉做的事其实很正常,只是很普通地对另一个人发出善意,没想到自此被纠缠上。
因为对于这种纠缠的厌烦,劳拉在脸书上取关了玛丽娜,没想到玛丽娜却因此而自杀,并且对劳拉下了诅咒……?
在我看来,玛丽娜对劳拉的恨有点莫名其妙,也不知道导演是想表达什么,难道是告诉大家以后不要随便对别人发出善意?
劳拉的朋友也因此被牵扯进诅咒,一个个死于非命,而玛丽娜的目的最终也达成了,劳拉的身边无论是认识她还是不认识她的人都疏远了劳拉,劳拉逐渐被周围的人孤立,成为另一个“玛丽娜”。
劳拉也有反抗,去追查“玛丽娜”的真正来历,找到诅咒的根源试图消灭诅咒,到最后还是失败了。
恐怖氛围的话,电影塑造得还不错,只是结局有点致郁
还算流畅,但是和招魂2比也就是套路片,有些影评吹捧过度了。
所谓套路,就是不管因为所以,吓人的部分是一群小伙伴挨个领便当的梗。
和招魂2对比来看,关键还是逻辑性。
看恐怖片经常觉得里面的人物比较傻逼,如果是我,绝不会怎么怎么样。
招魂2最大的优点就是里面的人物做到了我们能想到的一切,找警察,找教会,找新闻,有信的有不信的有怀疑的,没有人是思维不正常的。
这部电影相比来说,就差太多了,最少,如果我是里面的角色,肯定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之所以大家都说好,仅仅是因为题材选的好,离我们现实生活很近,容易有代入感而已。
比如医院晚上没人也没摄像头,每次死人跟死一只蚂蚁似的不重要,警察和亲人也当做没看到和无所谓的样子。
看视频或摄像头都无限被剪接跟信号模糊。
这么大的国家每次通话手机都没信号。
所有电子产品跟电器都不受人类控制,无限死机闪频关机。
见到鬼就蹲着慢慢爬,几个情节见鬼后被吓到而已,过了完全不和任何人说,也不在意自己看到鬼。
不闻不问.整体而言: 这么多不合逻辑的内容 只为吓你一跳只靠音效摄影特效后期撑起
说实话 整片下来其实很不错 个人觉得都比招魂2好看 入戏很快 情节流畅 配乐也恰到好处招魂的吓人是你知道它吓人 然后等着它演出来 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未知带来的恐惧感。
这片子是你压根就不知道它吓人 或者说你猜不出来它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吓人,结果拍出来吓死你啊!
嫑被评分误导 那只是参考 这片子的真实水平怎么也在7.5以上。
虽然不晓得和《解除好友》有啥关系(有人说是翻拍?
)但作为暗喻当下网曝“肆虐”的网络世界的惊悚片,电影本身已经做了它该做的。
刚开始剧情以倒叙的形式进行拍摄,在我看来前奏太多,太久没进入主题,我不太喜欢,但高能方面做的还是相当到位的,包括恐怖的方式。
实际上所有人的死法都在女孩主页的图片上,这相当于首尾呼应,非常棒的设定,还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女主角一步一步的想解开谜团,但解开的情节太少了,设定不完美,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前戏太长了,把后面的戏缩短了,(因为把高能的镜头都用完以后,就是剩前奏和剧情推进,但前奏实在太长了,使得剧情推进缩短了,比如电影最后女主角下了出租车就看到了要找的地方,这也尼玛太快了吧,太巧了吧,这应该要慢慢寻找才对的!
)尽管如此我个人还是挺喜欢这部电影的,它不仅以网络的形式提现了邪恶仪式,还通过网络的形式展现高能!
(相信很多人会多网络有点阴影)类似于女巫的邪恶仪式,召唤出鬼怪复仇的模式与电脑网络结合,说实话算是一部较为成功的电影了,相信很多人看了这部电影都会有一种感慨,网络有时候的确不是个好东西,他会疏远朋友之间的联系(聚会的时候大家都在低头玩手机),所以多和朋友交流,而不是整天看着手机才是真理。
豆瓣这么不待见恐怖片,惊吓度一流
三观震碎
贴合网络社交热点,最后是女巫的把戏,女巫干嘛来读书啦,真是的。
烂片。有病的秃头怪物。
图解,非死不可,这个好友有点咒怨的意思
不咋地。恐怖片已经失去它的逻辑性了吗?理工男搞什么大鬼?敢情你前面睿智地咔咔整代码都是大愚若智呢?豆友的翻译真棒!非死不可。
“网络恐怖”止步于外壳,没有深挖,核心只是巫术诅咒。和《解除好友》比,输的不仅是形式。
如果加上循环的话,那该是一部多么神奇的片子
希望豆瓣影业买断版权,拍摄中国版本《恐怖取关》
吓到了
大大的一个汗字
两星半,不如《解除好友》好看,但都有着同样的关于网络暴力表达主题,渴望友谊的人羡慕嫉妒恨选择报复能广交朋友的人,女主最终也从最初朋友圈很广变成了最后的孤身一人,殊不知这已是一个恶性循环,几个惊悚的场景设计还是差强人意的,只不过最终停留在了这个有点浅显的复仇故事。
前面挺吓人的,让我知道哥特艺术原来这么恐怖。
3.5 始于《室友》的病态迷恋与《解除好友》的网络怪谈,最后却落入草率收尾的俗套窠臼。黑屏反光形成的黑镜诅咒与黄蜂缠绕的恶灵都是惊喜点,不得不承认有几处jump scares确实奏效。不过对社交网络安全隐患的反映,还不如《梅根失踪》和《巢穴》来得深刻。
吓到我了……
20/100 全面致(fu)敬(zhi)“午夜凶铃”,想搭反思社交网络的顺风车却一不小心掉进丑化边缘群体的尴尬境地,没有任何有生命的角色,全是为剧情服务的道具,所有这一切都只想人希望黑蜂赶紧把编剧带走。
社交网络让人际关系趋于自我以及形式化,影片中灵异元素使这个话题无法深入,最终流于一惊一乍的俗套恐怖片。
没有解除好友好看
解说,略有趣味
只是不懂最后的结局。变成了一个无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