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好美。
山地摩托、翼装飞行、高山滑雪、低空跳伞、飞天钻洞、无保护攀岩、自由落体、风暴冲浪对于我来说极限挑战的另一种解释就是自杀行动,从影片开始的山地摩托我的手就开始出汗,直到影片结束我的手脚已经像是刚刚洗过一样全是汗。
没有剧情可言,对于脸盲症的我来说除了主演犹他是分不清这几个演员谁是谁了。
虽然吐槽剧情差,但是应该对影片表达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做出努力。
感谢影片所有的演员、工作人员为了影片效果冒着生命危险的拍摄。
为了这么精彩的极限运动打出4星推荐。
力之涌现:冲锋艇激流回旋;天之降临:珠穆朗玛峰定点跳伞;地之觉醒:从飞机上跳下来,让美元漫天飞舞、从天而降;同时人穿越到墨西哥燕子洞天坑的溶洞;水之生灵:在巨浪席卷而来的时候,单凭滑板飞驰而过;风之永动:像蝙蝠一样翼装飞行,滑翔穿越于崇山峻岭,感受风的自由;冰之固结:从最陡峭的雪山上高速滑行而下;命之主宰:徒手、无任何保护的攀岩,完全靠体力、技巧和强大的意志力;毫无保留的信任:从瀑布上纵身一跃。
这种信任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有人类对大自然的信任。
你敬畏它、热爱它、毫无保留的信任它,它就会给你“生还”的机会。
但是如果以“征服”大自然的名义,去犯罪、去作恶,那它就不见得对你客气了。
所以,最后,当博迪再次挑战“水之生灵”的时候,是生是死,影片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这取决于他的内心,是否已被洗净!
每一次挑战,都是一场对于生命极限的挑战,都是对大自然的致敬。
日本人尾崎,信奉的是,通过完成这八项挑战,引起全人类对于地球的关注,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但正如片中女主角所说:他的梦想再伟大,也大不过一艘捕鲸船。
所以,博迪等人才会用极端的犯罪,对这个“即将死去”的世界进行报复。
虽然犯罪动机,听起来很崇高,但还是犯罪,因为他们造成了更多的破坏以及更多人的伤亡。
从这一点上,影片的三观还是蛮正的,它让我们思考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但同时告诫大家,以暴制暴、极端行事,也是万万不可取的!
本片最赞的地方是,其以破获犯罪案件过程作为一个外壳,在其中装置了8项“极限挑战”,并通过这些挑战,展现了地球之美、自然之神奇。
惊悚案件+极限运动+风光大片,这种电影,绝对有市场!
影片均为实景拍摄,历时三年,制作拍摄周期长长达221天,在德国、瑞士、奥地利、塔希提等全球10个地区取景。
该片中的极限冲浪、越野车比赛、攀岩、极限滑雪、振奋人心的翼装飞行和极限跳伞等均由真人特技演员完成。
为了呈现给我们这么惊心动魄的电影,三位世界上最顶尖的运动员为此牺牲,向他们致敬!
不管别人怎么吐槽剧情,最少我觉得比看班夫电影节要值!
极盗者是极限运动电影的新尝试,和其他运动类电影相比,多了动作、犯罪、情感的故事线。
或许动作、犯罪、美女、情感,用在赛车超跑上比极限运动适合。
从拍摄角度来说,这部片子因为故事主线敷衍,更像是YouTube的各种小视频的剪辑在了一起。
从自己作为一个极限运动爱好者的角度来讲,我也不是很能认同电影输出的价值观 - 极限运动员自负的不在乎自己的生死。
从事极限运动,总会有那么几个理由,让你不怕死亡,敢拿生命来尝试这项运动。
但这些理由里面,没有几个人是自负的挑战。
那些现在还活着,很有名的运动员,没有一次攀登,翼装飞行,高山野雪不是精心策划,认真推敲的。
你所看到的每个肾上腺爆棚的镜头,都是运动员平时苦练、仔细策划选择的路径。
即使有生命危险,但每次只要是自己精心策划,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就把自己完全的交托给自然,不去想那些恐惧、后果、和生死。
好多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感受自己的生命和生存的意义。
极限运动就像是一种信仰,让人不断的去寻找,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生命的意义。
用肾上腺激素来刺激,这一遍遍的寻找,终究会发现自己在一个循环中,寻找自我,每次感受到的是完成后的欣喜和快感,这些欣喜和快感持续不了很久,然后又要寻找下一个挑战自己的限度,是一个寻找快感的循环。
作为一个在阿拉斯加滑野雪的爱好者,自己solo过登山滑雪,无保护攀岩,每次也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判断和自己的判断上,不是在拿生命还玩笑,只是简单的热爱这项运动。
最后分享一下我的导师对我讲的话:“Live to ride another day (活着多滑一天雪)。
” 简单却实话!
首先是肉体。
美丽的,性感的,诱人的,肉体。
<图片1>这可不是为了吸人眼球才格外拎出来说,而是,当我们一群朋友结束观影围坐在一起边吃宵夜边聊这部电影时,一个当了妈妈但依然美丽的女子首先提出来的。
(当然不是我!
我一七尺直男怎么会首先关注一派男人的肉体!
)“我觉得最好看的就是肉体,男主角简直让人想睡啊”尽管当她说完这句感慨时,低头享受美味的我略微觉得尴尬,但细细一琢磨,又觉得对方很叫人佩服。
一方面,她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一方面,她说得没错:《极盗者》一众运动男色,几乎都拥有着一副肌肉饱满、线条俊美的身材,即便是唯一的女演员也都有着一副运动健朗身材。
关键是,这些肉体还几乎个个有纹身!
这对于不少纹身控来说,简直性感得丧心病狂。
当他们脱掉衣服冲浪,脱掉衣服打架,脱掉衣服.......做一些事情的时候,镜头传递给观众的,可不就是肉体么(捂脸害羞状)但最能见到美妙肉体产生律动的时刻,我们强大的“剪刀手”直接给,咔,掉,了。
每一个被激情燃烧得荷尔蒙升腾的观众都已经预备好了要“仔细观看”那一段床戏时,镜头突然很生硬的一转,男主角盖着被子被手机震醒,连事后烟都没有,何况肉体?
“我连秋裤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无论这些镜头有没有被剪掉,你都不难看出,拥有一副好身材是多么重要。
比起三十岁顶着啤酒肚在同学聚会上摸着金手表摆出一副阔绰派头来炫(装)耀(逼),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健健身跑跑步,保持一副好身材,可能会招来更多羡慕的眼神。
还有比肉体更厉害的,便是影片展现的极限运动。
黄沙遍地的险峻山脊,骑着摩托飚速飞腾,跟玩儿游戏似的;高速飞行的大型飞机,万米高空纵身一跳,仙女散花一样撕裂一大捆钞票;巨浪滔天的深沉大海,迎着楼宇一般席卷而来的浪涛,贴浪追逐;崎岖不平的高山险峰,披着翼装飞身一跃,贴着悬崖快速飞行......还有更多类似“非一般”运动的画面,逐个逐个的出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极限运动的美,以及惊险刺激!
<图片2>多角度拍摄,多画面呈现,每一个出现的极限运动都被电影表现得非常丰富,也非常刺激!
太刺激了!
刺激到令人心惊肉跳,刺激到叫人心肝震颤,刺激到,简直就是吓人!
一些喜好卖萌的观众有机会自然而然地说出“唉呀妈呀,吓死本宝宝了!
”而一些恐高的朋友,或者心脏病患者,在看到电影中出现的那些个高空坠落、贴地飞行、悬崖攀岩等俯视镜头时,极有可能会感到不适。
因为,太逼真,太惊险了!
<图片3>还有什么装逼方式比这些更厉害的?
你叼根烟戴副墨镜算什么?
你吹瓶啤酒面不改色算什么?
你抖个包袱掉个书袋算什么?
你搂个嫩模戴副金链算什么?
在这些极限运动面前,都是小儿科!
而这,恰好也是电影《极盗者》的最大亮点。
你不仅可以从这部电影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更能透过这些极限运动感受到身心、眼界甚至认知上的刺激!
原来还可以这样玩!
不得不说,影片《极盗者》的视觉、画面、音效、镜头运用,都是很不错的,会给观众带来很棒的观影体验,甚至会让人不断地寻思:这都是怎么拍的?
但,可惜的是,影片能看的,也就是这些个肉体和极限运动了。
因为,剧情真是渣到完全可以认为是没有的地步!
以致于,在我们以一种调侃语气来说极限运动是最厉害的装逼时(此为褒义!
),又不得不以一种很严肃的语气说:这部电影装得更厉害!
因为毫无剧情可言,你甚至都会觉得整部电影的许多情节都是为了凑齐一部电影的时间而已。
就好比为了凑齐一盘水果沙拉,愣是放一坨榴莲——太可恶惹!!!
好在,女主角除了身材不错之外,脸蛋还很有几分斯图尔特(对,就是那个出演《暮光之城》的镁铝)的味道,虽然出镜不多,但多少也让直男们小饱了一把眼福。
嗯,到位。
PS:图片均源于网络,文字为作者原创。
未经授权,请忽转载。
首发于公众号【木易的岛】(muyidd2015),欢迎交流。
看片的时候总觉得不对劲,遂去看了原作《惊爆点》,恍然大悟,成也尾崎八项,败也尾崎八项。
1.简单说下剧情结构分配极:极限运动 盗:犯罪 者:人正常来说剧情占比应该是1:1:1或者稍微有所侧重,原作电影《惊爆点》在极当中选取的是冲浪(还有一部分跳伞)围绕这个背景进行了案件展开。
而这部将极扩展到了多个项目(尾崎八项),这意味着在同样一段时长里压缩了后面两个点的占比来扩充极的部分,使得这部电影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显得薄弱和不平衡。
2.其实关于尾崎八项,片中说的很含糊,没有难度系数和达成条件的具体标准,类似于跟着感觉走的都市传说。
而对于极度专注于某项极限运动并抱着随时准备献身觉悟的人而言,某一座山,某一个浪可能就是终其一生的绝对目标(比如惊爆点里的鲍迪),片中说一般一个人一生只能完成一项,实际上并不是这个八项太吊了无人能及,而是真正沉溺于某一项的人并不屑于这样的多而不精。
举两个例子,犹他作为前摩托运动爱好者,跟着跟着就完成了翼装飞行这样的项目。
滑雪的时候随意定的目标是一块石头,本来应该到了就算完成任务。
说明尾崎八项并不是一个严谨的高深莫测的终极挑战,而是一个较为随意的噱头。
而这个噱头的服务对象其实是:环保主义。
这个尾崎八项扯个什么日本人搞得天人合一的样子,本质就是youtobe极限运动爱好者专区红人,环保主义温和派尾崎自己拟了个八项挑战,然后自己实现来呼吁大家热爱大自然,取了八个好听的名字博人眼球提升关注度。
(犹他作为曾经同一个社区的大V自然知道这个项目)然而尾崎中途挂在捕鲸船手里了,他的小兵们觉得这不行,温和派没有未来,我们要搞激进的,然后就…但是!!!
上面那一大段幺蛾子是原作《惊爆点》里没有的,这个时候这部片子和原作《惊爆点》就已经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尾崎和他的小兵们其实是泛极限运动爱好者真环保主义斗士,《惊爆点》里的鲍迪才是纯粹的冲浪极限挑战者。
而极盗者采用了《惊爆点》的人物性格和结局,却给他们安排了另外的身份和任务。
使得整个剧情事件变得矛盾古怪。
看得时候总觉得有双线,既想说深度极限运动主义者的自我灵魂救赎,又想说激进派的大自然解放计划,实际上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是割裂的。
你为什么看到最后那段被人热捧的:大海那么美。
不感到动容而是古怪,实际上你看到的是《惊爆点》里那个追浪人在说话。
美啊,请为我停留——《极盗者》我们已经习惯于剧情满满的人生,但总有些人冲出了剧情的取景框。
《极盗者》里的生态武士们在无数个瞬间中来去如风,却死死拽住了时间的背影。
他们过着没有剧情的人生,他们从剧情中夺路而走。
咫尺天涯,擦肩而过。
这样的辞藻在文章里总有种绝望的美感,但如果真的身处其间,那种爆棚的失望感可不仅仅是“就那么一丁点”。
而极限者们始终追求的就是刚刚好,差一点就错过,间不容发就会粉身碎骨,稍一迟疑就是坠落万丈深渊,呼吸之间就会被撞到血肉模糊。
就是那种绝望的挤压感诱惑他们再晚一秒打开伞,再靠近边缘一毫米。
当所有人觉得一定做不到,他们狂啸:我也差点做不到。
但只是差点做不到而已。
不亡以待尽,譬如朝露。
大部分人都在奔向死亡,焕然一新也许不过就是变换速度。
冲浪是相逢很重要的一个契机,被女子的专业所折服,被男子以放弃通过试验而相救,在此之前,完全是路人;在此之后,清风明月,把臂遨游。
但就如波兰斯基所说:“任何关系都必然会有危险和不安全,任何爱慕都包含着悲伤。
” 他和她抵死缠绵的那一刻,是否能够看见互相喷射的还有子弹;当他抱住自己亲手射杀的她,那破碎泥泞的尸体是否依旧美丽依旧滚烫。
他只是默默地搂着对方,也许心里会想:时光倒流,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开枪。
哪怕还是为她在风中的长发颠倒,哪怕还是为她在深海中遨游的身姿迷醉。
他遇到了自己真正所渴望的,然后失去了她。
那一刻,他不仅仅是长大,更是苍老。
男主长大的另一个天堑是一个心结:别人因其而死,是我决定的,是我选的路。
他甚至放弃自己的梦想,放弃自己的曾经,只要不再需要作出决定,不再为别人作出选择。
造物弄人,他穿上了西装盖上了纹身,他离开了自然很远很远,却被悄然带回到那个真正熟悉,真正存在的世界。
同样是在冲浪那一刻,他遇见了她,他还遇见了他。
有些人和有些人注定会相遇:好友去世带来的重大打击,特训经历带来的重大考验,重大的冒险和犯罪。
无数的“重大”都汇聚成了一个结果:道左相逢,并肩而战。
自此之后,他找回了自己,他找回了正活在别人身上的自己。
从陡峭的阿尔卑斯山一跃而下的时候,刺破的是风,刺破的是光,刺破了所有任务和身份,只是不断地往光的深处飞翔;从哪怕专业人士都望之却步的雪山上踏板而行,锋锐的岩石就像情人的嘴唇那样迎接他一往无前;壁立千仞,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徒手攀上飞鸟都无法抵达的地方。
他听到了回音,他听到了刺入心脏的答案:所有的决定都只属于自己,所有的路都只属于自己。
从行走的那个刹那开始,没有人会为你负责,反之亦然。
危险、疲惫,开始了就只能坚持到底。
无论是开头的摩托车越野者,冰之固结的滑雪人,直到最后徒手攀岩兄,他们都或多或少说:这做不到,前面没有路,这完全不可能。
他们同样是奔向死亡,却总是稍微迟疑了一丁点。
死亡已经和他们擦肩而过,却被他们的迟疑激活。
既然一往无前,任何的恍惚就是没有然后。
迎着刀锋用眼睛撞过去,顶着寒风往岩石上猛冲,死亡会避其锋锐,死亡会掩面而退。
哪怕最后先走一步,也不过就是:我们很快就会相见。
那一刻,他得大解脱,他豁然开朗。
那么给他这个答案的人,和他相见的人呢?
如果说一部没有剧情的电影或许还能成形,如果没有一个主人公却万万不行。
本片的主角就是那个随着那个视角出现,消失的男人。
他从一个破碎的梦想而来:理想很大,捕鲸船更大;他带着所有的人去实现一个有一个梦想:死亡算什么,失去队友算什么,所有的人不过就是先后到达彼岸,所有的人都在分批死亡。
不分先后,不分地点。
他也有自己的梦想,面对滔天巨浪,他虔诚地呼啸:这是多么美啊?
你难道不觉得这是多么的美。
美不会为任何人稍作停留,美总是稍纵即逝。
美不会向你走来。
于是他毫不迟疑地向美狂奔而去,他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为了把那个瞬间拥入怀中,他自己去走向那令人窒息的美,那所有人都视而不见,却令他不安,令他狂喜的美。
美是多么的那么惊心动魄,美就是如此需要我们为之粉身碎骨。
于是,剧情是什么还是一个问题吗。
今天又去影院看了一遍《极盗者Point Break》,或许就要下线了吧。
我想再看一遍两次冲浪,第一次让人惊叹,第二次最后博迪被海浪吞没的时候我没有看到。
我想再看一次他们在海浪里自由奔放地穿梭,也想再看一遍博迪对着暴怒的海洋怒吼:难道你不觉得它很美吗?
第一次冲浪感觉时间很长,虽然浪很大,但是晴空万里,碧绿透明的海水想起巨浪,就像美丽的玻璃漩涡,人在里面自由穿梭,那么悠扬抒情,就像跟着大海的的脉搏起舞。
看了一下前几天写的感想中说:看着他们在漩涡中自由自在地穿梭,被大海怀抱,我简直有点惊呆了,仿佛我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个,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我不知道那海浪是美酒在舌尖卷动,还是我被卷入了美酒的漩涡,总之是那样迷醉。
只觉得那一会真的无比的自由,想到了年少时代因为普希金而喜欢上了诗歌。
他说:大海,你这自由的元素。
可是今天,觉得之前很享受的长长的情节都变短了,一下子就过去了。
大概是特意去感受,因而要求得多了,反而觉得喜欢的情节很短暂,不能满足。
只有偶得相遇的美妙,更加引起特别的惊喜和震撼吧。
然而在意犹未尽的一次次回味里,因为记忆本身和回忆时的想象,曾经感受到的美会被加强,变得印象更加深刻。
即使情景模糊了,美好的感觉还会一直留在心里,还会一次次想起,不会因为短暂而消失。
这一次,我看到了犹他是如何去抢浪,引起其他冲浪的人和游轮上的人的震惊,又是如何和博迪并驾齐驱,表达对大海深深的热爱,以及如何享受那不可思议的巨大海浪带来的自由,又是如何被浪头打倒,沉入海底被博迪救出去的。
博迪对他说:“你没有恐惧,你的勇气胜过胆识,因此你很厉害。
可我看到的大海不同。
你没有敬畏。
当这两者没有联系的时候,也就失去了美。
后来在阿尔卑斯山上,没有路的情况下他不顾一切地滑下去,也没有畏惧,可是我看到的是他对自然的热爱,而不是征服。
他用自己的生命向大自然表达他的热爱。
如果不爱,没有追求和梦想,安全地活着,生命又有什么意义?
这一次看到犹他和莎拉潜水的情景,我才想起我竟然忘记了电影中这么甜蜜的一幕,当时也感觉很悠长抒情,这一次看也似乎一下子就从深海出来了。
莎拉说他们是漫游者。
犹他问她漫游者也有路吗?
她说当你停止寻找的时候就找到了。
犹他问她怎么停止?
她说享受现在。
这一次我很留意地听了当时那首歌Warm,伴着他俩在深深的海里的舞蹈,心灵和身体的碰触,真是缠绵悱恻。
这样的时刻总是非常短暂。
后来犹他恢复了警察身份,发狠追捕博迪的时候,把莎拉当做他射杀了。
隔着一条铁轨,他两看着对方,两个人眼里都闪着泪光。
那一刻是整个影片最让我,或者是唯一让我难过的地方。
两个人有着同样的热爱,但作为人立场却不同,犹他要遵守的是规则,而博迪追寻的是真相。
但毕竟是有着共同追求的,因此最后才能让直升机离开,让他冲进暴怒的海浪,完成他的心愿。
最后,犹他对博迪说你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他说难道你不觉得它很美吗?
他被夜晚的大海吞没,沉落黑色的甜美的睡眠。
他追寻自己想要的,也得到了。
当那一幕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或许我错了,那并不是夜晚的大海,只是因为暴风雨,因为那是暴风雨中的惊涛骇浪,乌云滚滚,才显得像是在夜晚。
并且突然醒悟这也不是尾崎八项的最后一个挑战,最后的挑战是从天使瀑布上仰面倒下去,跌进激流,他已经做到了。
之所以再次冲浪,是因为之前那一次他为了去救犹他而没有完成,那次对他来说并不会致命。
那一次简直就是海浪在配合他的激情,而这次真的是用生命去向海洋致敬。
他对犹他说:“这是我的路,让我走完它。
”之前犹他自责因为他的影响和鼓励,让朋友摔下悬崖,还因为他的冒险,让另一个人摔进雪山丧命。
博迪对他说:“不是你的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只要他一开始就是他选择的路,和你无关,每个人都只为他自己负责。
”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想,不要去负担别人沉重的人生,也不要怨天尤人,自我承担,这个世界将会美妙得多,人生也会更加轻松美好。
看完电影走回来,其实今天根本不适合走路,因为虽然阳光灿烂但是气温比较低,还有一点风,挺冷的。
走几步没关系,走远一点就会越走越冷的。
这样的冬天,在太阳下和荫凉的地方感觉区别很大,但又无法一直走在太阳下,因为很多地方被建筑物遮住了。
不过我还是走了回来,这点冷和电影中他们的冒险实在是没法比。
晚上看到一弯月牙是蓝色的,我想大概因为车窗玻璃的缘故吧,放下玻璃还是淡淡的蓝色,只是蓝得更加清澈了。
那是因为被蓝天映得发着一点幽蓝的光吧。
雾霾,阴天,连续几天灰蒙蒙的天空之后,再见蓝天和星月,真是恍然隔世。
我想到了电影《北壁》中冷冷发着寒光的月亮,有一次看到被人加了一点暖色,那个人大概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那些觉得这电影文戏乏味并觉得人物台词太装太作,甚至认为在山顶钻木取火作死为什么不带打火机的大概没有领会电影主题。
一,这是运动题材电影,这电影的高潮张力就是运动场景。
二、这电影不仅在赞美自然和运动,而且在科普:绿色环保组织就是一个邪教。
科技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拍出如此精美的3D极限运动电影,实在是科技造福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美好例子。
人类总是在挑战自我极限,这和科技发展一点不矛盾,甚至是相辅相成的。
敬畏自然,爱护地球,挑战自我,追求精神和身体的修行,力求两者完美结合。
但是,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种神经病,自以为已经掌握宇宙真理,漠视生命,反文明,践踏他人合法权益,并纠结鼓动一批人跟随自己违法犯罪。
也许这种人极富人格魅力,但是他们是坏人。
“个人修行的目的,与其说是趋善避恶,不如说是像大神一样超越善恶。
而问题往往发生在这种逻辑上的错误,即人远未达到与神明的合一,但早已相信超道德和超善恶。
“邱永辉著印度教概论话说回来,一群健美的年轻男女傲游天地间,实在是太美好了,但是这种美好最需要的是钱。
如果说鲍迪一伙人为了满足自己进行极限运动而各种盗取,那其实更有让人原谅的因素更有魅力,但他们给自己的为非作歹装点了似是而非的涅磐、觉醒、无畏和地球回报的歪道理邪教理论就实在让人厌恶。
Ozaki's 8 Ordeals1. Emerging Force
Inga Falls电影里没拍 刚果河上的激流瀑布 最高落点96米2. Birth of Sky
珠穆朗玛峰
Valery Rozov 2013成功跳了世界纪录定点跳伞 觉着我吧也没嘛戏了 在山脚下看看就好 上面俄罗斯大哥2017挑战自我跳喜马拉雅的时候不幸身亡 peace3. Awakening Earth
Cave of Swallows, Mexico
330 m 深墨西哥 Municipality of Aquismón, San Luis Potosí 世界第11深洞 墨西哥第二观鸟比定点跳伞更有名 洞里住了成群的燕子 日出时飞出觅食 应该很壮观跳伞感觉不够深吧 个人不会去 "not my line"4. Life of Water
Teahupo’o, Tahiti Teahupo’o 大溪地冲浪5. Life of Wind
Churfirsten Mountain Range, 瑞士从山顶穿wingsuit跳 危险系数也是极高6. Life of Ice
Les Contaminessnowboarding 北美欧洲都很多 7. Master of Six Lives
Angel Falls, Venezuela委内瑞拉8. Act of Ultimate Trust假设徒手攀岩成功到顶 再跳下去yeah I'll pass附加
Caineville, Utah一开始Utah跟Jeff在山脊骑摩托车越野的拍摄地Utah一个小镇 并没什么旅游吸引力 但是留着以后如果有认识喜欢摩托车的可以去玩以上.
我当你兄弟你竟然系FBI,挨我菊一刀!
这些极限运动也值四星了吧!
极限运动是一种信仰,一种美。即使用在犯罪方面亦然。
看完回家发现拍摄过程有三位staff不幸罹难,顿时肃然起敬。虽然剧情硬伤,但是镜头确实好看,最爱翼装飞行和冲浪部分,作为深海恐惧症和恐高症患者表示很过瘾。
这是国家地理频道宣传片吗?????
把侠义活生生扼杀在电影里
这三星都是给极限运动摄影,至于情节和故事就忘了它把,生硬的说理远不如原本那种慵懒状态下寻求人生一个巨浪来得真实。
极限运动令人大开眼界,故事情节让人大跌眼镜。
不要在意剧情这种细节。好看好看太好看。肾上腺素从头飚到尾。大量的自然绝境实景拍摄。非常喜欢。极限运动,生命与自然。不需要剧情,够刺激就好。
价值观上天的一片儿 对极限运动精神追求的渲染过分哗众取宠了 也可能是因为较烂的剧本、拖沓的文戏让对白充满浓郁的装叉感 但动作戏还是相当精彩的 无论是绝路摩托车越野还是巨浪冲浪、翼装飞行、徒手攀爬都很好 视觉刺激够充分 唯独配乐稍显老套 另色调偏黄 有种90年代动作片的赶脚 不够潮
【CCTV6】这剧本真是稀烂 双男主的CP好像也有点不太好磕 纯靠极限运动和感官刺激撑起来的电影 也没看到男主成长FBI也什么成果都没达成(全靠他们自己作死死完了)
即使是只看极限运动也一点不血脉喷张,还不如多看点体育节目,两星给景色吧!
极限也不酷,剧情又渣
一伙邪教试图洗脑FBI警探跟他们一起搞基,怜爱女主只有五场戏左右……最开头的动作场面最好看
今年最佳!其他电影不要上映了。我要买gopro挂头盔上天山
无趣
这是我第一次在大屏幕看外国的电影,真的太刺激了,虽然没办法感同身受的理解他们所追求的,但是感官的刺激真的,点赞!
真的还挺不错的。这种极限运动真的很爽很吓人啊,看得各种害怕啊喂!前20分钟很有趣很吸睛,虽然后面不太严谨,但靠视效和画面弥补,我能说男配太多根本就傻傻分不清嘛233。
这部影片的剧情操蛋至极,因为它根本就不是犯罪片甚至“动作”片,漏洞百出而且烂头烂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影片的存在就尴尬得很。但它之所以还能接近7分的水平不外乎两个字:刺激。编导为了弘扬极限运动的意义设计了多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桥段,所以你如果好这口,那你就赚咯。
影片告诉了我们几个事情:1、搞极限运动的智商都不高。2、环保主义者基本上是脑残。3、原来一部电影里面的反派的全部死亡可以和男主角毫无关系。4、原来动作戏可以拍得这么干瘪,这么没有紧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