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
Морфий,Morfiy,Morphine
导演: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
主演:Leonid Bichevin,茵格保加·达坤耐特,安德烈·帕宁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08
简介:《吗啡》以布尔加科夫的同名日记体小说为蓝本,同时将布氏早期行医题材的多篇短篇小说糅合于其中以丰富细节内容,色彩与配乐相得益彰地展现出了布尔加科夫式的尖锐与冷冽风格。 影片发生年代位于20世纪早期,年轻的俄国医生米哈伊尔·波利亚科夫来到偏远乡村的一家小诊所,刚从医学院毕业的他小有经验,他工作努力并赢得同事的认同。一..详细 >
第一次看这种题材的俄罗斯影片,嗯,说实话看完不知道该怎么评论了
给摄影一分,结尾一分,其他的不太喜欢,看下来比较闷
像在看小说,结局设计得很讽刺。
一个年轻敬业的乡村医生沉湎吗啡带来的片刻平静。我认为在毒瘾的背后是形容国家深沉的痛苦,一种俄罗斯的广袤荒凉,格罗斯曼形容为大地一样辽阔、一样长久的痛苦。毁掉医生的是吗啡还是现实,是让人深思的问题。电影表达非常克制,现实悲剧都以只言片语和无助生命的片刻呈现,黑暗而荒诞的房间里戛然而止的结尾简练而残酷。
俄罗斯不愧是写实主义的祖宗,也太写实了。
来不及看完,很赞
最后医生在电影院饮弹自杀,旁边的人若无其事。
塞尔维亚美女演的贵妇,伊万诺维奇风格的美女,跪下来的那一幕场景,我受不了了,欲火焚身!
Anna拒绝再配制吗啡溶液时,医生反问Anna是否在怀疑他变成瘾君子,这时他的唱片开始跳针,反复播放的唱句就像在提醒他,没错,你已经陷入药物成瘾的死循环中无法自拔。
冰天雪地,电影里就没有出现一天阳光明媚的日子。
最后他也跟着笑了起来
影片从非常刁钻的角度去展现俄国两次革命 放弃正面描摹 从远离政治漩涡的西伯利亚小镇入手 沿着缺席抵达在场 故事作为一种符号其能指被赋予了深层的所指内涵 年轻医生在闭塞小镇成了执掌民众生杀大权的沙皇 同时指代着俄国最高政权的拥有者 而吗啡则是权力的象征 医生自毁预言苏联解体 同时对电影自反
我决定不要在冬天看这么冷的电影了
结尾值两🌟
二月革命大背景
毛子就是毛子,伏特加戒毒瘾。巴导真是把电影当做信仰,配乐总是点我抖腿穴。印象深刻的是神父在男主嗑药后沉默地祝福,茶炊和狼,火车上无尽的雪野。六年前同样的失眠在被窝里看完梦之安魂曲,这个结尾更安慰我一些。
文艺版“拒绝黄赌毒”,都去看吧~ 我以后再不敢说“如果人人都嗑药,这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这种话了~
使我们消散的从未将我们垂怜
一个简单的故事能拍成这样和这样拍。漂亮!结尾厉害!
稀缺的吗啡代表权力阶级,一旦上瘾,码啡救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