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当我们谈起它的时候,为何如此苍白无力?
电影《幸福》有着一个不能打动人的名字,看完却让人忍不住眼眶湿润。
有人说我要日复一日的幸福,有人说有了日复一日就不再有幸福。
幸福易逝,当我们心中充满爱的时候,每日的亲吻,拥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积极向上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然而为何我们总有向恶向下的本性。
日复一日的甜蜜竟在不经意间成了让人厌恶的温汤水,之后又变成了急于泼出去的洗脚水。
然而,我们一头猛扎进去的灯红酒绿却没有给我们持久的幸福感,堕落后是无穷大的空虚。
可是,当年身处幸福的我们如何能预知结果。
即使知道,我们就能抵挡得住刺激的诱惑吗?
《幸福》不是简单的描述一个男人和白玫瑰、红玫瑰纠缠的故事。
它讲的是我们的心为何小得承受不了幸福,难道是因为平淡具有比死亡更大的杀伤力吗?
电影中尹希是个完美角色,她有着无邪的笑容,有着持久爱一个人的能力。
而大部分人却只能和永诛一样扮演爱无能的角色。
丢不下尹希,永诛懦弱到祈求尹希离他而去。
尹希坚强地一个人留在他们共同生活的小屋,直到生命最后,她说她要幸福。
那些一去不复返的时光都是美好的,令人怀念的.吉他那样轻快,口琴那样悠扬,阳光那样明媚."一对男女在黑暗的电影院是会牵手的;在这样荒凉的地方,一对男女是会接吻的."这样的对白很初恋."我死的时候你要陪在我身边";"不说这个";"你先答应我." "好吧!我死的时候你也要在我身边."这样的对白似乎很遥远,但我相信现在所谓的情侣们很少会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很少有人会确定一起走到死的那个人就是枕边那位."永铢,我很害怕,我很想你,而且我很不安,所以快接电话,求你了."这样的台词我受不了,会有酸楚会有幸福.一趟首尔回来后,他们陌生了,价值观,人生观都变了,永铢开始厌烦每天恩熙的病痛发作了,开始讨厌她细嚼慢咽了,开始烟酒不离了,放荡的令人恶心. "求求你,离开我.你明知道我不能仍下你,告诉我你想分手." "我不能." "为什么不能."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有别人了,在首尔的时候我就跟她在一起.跟她在一起比你更加幸福." "混蛋,你说你是人吗?是人吗?" "我很抱歉,很抱歉." "求求你,不要离开我,象以前在这里一样陪我." "不,我不可以." 恩熙的样子很虔诚,双手合十,象是祷告般告诉永铢,"我保证,我会让你更幸福的,相信我,求求你,不要离开我."她的样子就象要死去一般. 清晨,恩熙看着永铢那熟悉又陌生的脸,就象当初刚搬进新房的夜晚那样,只是这次的凝望尽是泪水,尽是声嘶力竭的哭泣,因为,对恩熙而言,这就意味着没有了活着的意义.恩熙小心翼翼的收拾好永铢的衣服,"以前跟你在一起很幸福,但再也不是了.""再见,永铢!"在永铢离开时,房间里传出哭声,本以为他会回去,但他那坚决的表情让人看了很想千刀万剐. 永铢那呆滞的眼神望向玻璃反射出来的恩熙尸体,眼泪利落的流下了.回到曾经幸福的小屋,看着那张遗像和衣物,歇斯底里的放声大哭.而我,手捏着鼻孔,辗转反侧.心里感觉很拧,很重.就这样很轻的离开世界了,再也看不到了,没了她的笑声,没了熟悉的音调,没了每天的早餐,一切都不会再有了.在那条积满雪的希望之家小路上,也许,永铢就在哪儿度过余生了,只有这样才能祭奠那深爱着他的恩熙. 这是许秦豪的第四部电影,,<八月照相馆>,<春逝>,<外出>.这样的悲情套路是他最擅长的.这部跟之前的<春逝>很像,一个痴情人爱上了一个多情人,只不过性别换了一下.<春逝>里的录音师几乎是个完美的男人,这部中的恩熙同样也很完美.正因完美才让人感觉遗憾和伤感.这是部让我感动很久的电影,就象当年被那老套到似乎有点假的<三天>一样.猛然想起曾经唱过的一首歌,唱时感动,此刻回想起依然. "珍惜吧!这每分钟多出来的幸福.因为在此之后,每一分钟都将是痛苦."<雾中机场>
看完片子,看影评,好多人感叹着这句话,深深同意!
恩熙和永铢不是同个世界的人!
恩熙,在病痛的煎熬中努力地生活,“看起来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了”,我但愿她不曾遇到这个男人,依旧简单快乐满怀希望地生活在“希望小屋”;永铢,风流世俗,看到后面他提着行李在恩熙的哭声中决绝得离去,我想到了他们最初在乡间小店雨棚下见面时的场景,永铢拿这个酒瓶往恩熙坐的地方挪,那时脸上的“痞气”,一阵厌恶……恩熙似在纯净的乡野沾染着和风细雨成长的女子,他们的世界的确曾经有过相交的短暂时刻,但是终究擦肩他们间的情感只是彼此同病相怜时相互的怜悯,孤独寂寞生活中相互的陪伴,心灵上的沟壑却是明显!
恩熙动了真情,孤寂8年的疗养生活,被这个男人只是应景的爱意打破,乃至于付出的是生命她追求着自己的爱情,追逐着自己的幸福,用微弱的气息执着努力,我们该佩服她。
这样一个女子,应该得到自己的幸福……PS:秀晶娇小可爱和黄政明搭配看着有点变纽。。。。
又是传统与现代之辨。
从《春逝》里恩素投向第三者所给的刺激生活而放弃传统的尚优,到《幸福》中习惯于花花世界的英洙抛弃传统的恩熙,坚贞不渝的爱情、清淡、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与花天酒地及时行乐相抗衡,作者想表达什么,传统的才是好的么,可是现代大潮中传统的生活方式又能保持多久,保持传统是长久的出路吗,根本让人看不到出路,看不到答案嘛。
所以爱情总是要逝去。
为什么要反复重复这一主题呢,究竟是歌咏爱的珍稀美好,还是喟叹爱的无常。
我已经受够了,也不来个明朗利落点的,让人好不痛快啊,折腾。
最TOUCHING的部分是,那些恋爱中的美好细节,嫉妒导演编剧都还记得那些最温柔的细节,我是几乎再也想不起它们了,所以看着他们细细回顾,总觉得难过。
恋爱中的人啊,彼此相对着吃饭都能带着笑意,公车上视线怎么也离不开恋人的侧脸,电影院里耳语那么动听。
如果一场电影/爱恋下来只需要有这些,该是多么好啊。
可是为什么偏偏要“有始有终”,后面的情节谁都猜得到,女主角肯定是要死的,男主角也是要离开的,终于从空灵落入俗套,一个典型的韩国式绝症剧情。
用了半部电影的时间叙述不谐与无奈。
也许电影不要这么叙述完整的话,还更美一些。
要为女主角说句话,英洙啊你真是没有良心。
生命在我手中是屈指可数的带着期限的时间,我用我的手中仅有投奔于你,可是你就连这样短的时间也没有耐心停留。
爱情带着幸福来临时,原来也带着这样残忍的条件。
负心汉是我们女性潜意识中永恒的意象之一,所以见到这种情节总是特别感同身受。
曾经有一段时间喜欢看韩国的文艺片。
像《中毒》、《八月照相馆》、《春逝》、《雏菊》、《爱人》……韩国的文艺电影很静,很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
震撼,都是在悄悄地从内心引起。
看到《幸福》的简介就想下下来看了,才看到一半就是开始写影评,呵呵,我自己是第一次。
导演是《八月照相馆》和《春逝》的那个导演,我蛮喜欢的,他的手法,细腻到雨点和风声。
这在《春逝》里已经淋漓尽致地表现过了,《幸福》继承了这种细腻的手法。
我还没看完整个片子,中途停下开始写影评,是因为不敢再看。
原先看之前,我是看了剧情提要的。
《幸福》有点类似于《春逝》的姐妹篇,简直是爱情的逝而又逝。
所以不忍看完。
男主角破产又得知自己患了肝硬化,于是告别亲友,跟女朋友分了手,独自一人住进了疗养院。
总之在那样的环境里,人跟在正常社会是不一样的吧,很容易悲伤,很容易孤独,很容易寂寞、害怕、恐惧…… 这时他遇见了在疗养院呆了8年的恩熙。
疗养院里为数不多的同龄人。
她美丽,她善良,她贤淑,她给他温暖和关怀……男人很容易在绝望的时候抓住这样一根救命的稻草吧。
同样的,他也是她为数不多的同龄人。
他帅气,高大,健硕,内心却又充满温柔。
寂寞了很久的恩熙也会容易动心吧?
于是她开始擅作主张地开始寻找他们的共同点,以为他们同是孤儿,以为“曾经”同为O型血…… 扭曲的环境,把两颗孤寂的心扭曲到了一起…… 他陪她择菜,她跟他一起上街吃饭、看电影……这就像是恋爱了吧?
全然不管他进来之前在社会上是什么身份,有过什么曾经,就这样好无条件地恋爱了。
这种恋爱像是在真空里恋爱,虽然美丽得毫无瑕疵,却经不起现实…… 她说:像这样一男一女在黑暗的电影院看电影,是会牵手的吧。
他说:原来你刚才叫我牵你的手是这个意思阿?
她在山间的大石上坐下来休息,于是,他会意地伸出他的手掌,握住了她的手。
她又说:我的病是不会传染的。
于是他很识趣地低下身去吻她……在绿树葱葱的山间小路上,有春天般的微风拂过两人的头发,吹动草木发出细细簌簌愉悦的响声…… 一切貌似很美好,真空的爱情是多么纯净美好阿。
可是,作为一个年近中年的男人,他为什么会这么识趣?
他为什么这么了解女人心?
皆因为他曾经有过复杂的过去阿。
真空的爱情终究敌不过百毒俱全的现实罢。
于是,看到这里我便不忍再看,越是美好的东西,它的消逝,越是残忍。
女人动了真情,男人却只是应景。
仿佛《胭脂扣》里面的十三少,在女人火热真挚的爱情面前,终究被烈焰照得原形毕露。
恩熙提出两人一起搬离疗养院,一起同居。
那男人在笑,在傻笑,其实他只想爱便爱了,哪有想到什么责任,那笑是掩饰自己尴尬的表情。
还是要等到爬到山顶,吹到清新的风,那男人才作出的决定吧。
一个决定就这么困难么?
女人说,我不要婚姻,我只要跟你在一起,我是快死的人了,但是我要把你治好。
男人说:“你有这么喜欢我么?
”——哈,他自己不是,便觉得对方也恐怕不是。
恩熙说:“是。
”然后她反问男人。
男人答:“我相信永恒的爱情。
”——好巧妙的回答!
好绝妙的搪塞!
永恒的爱情是什么?
惟有诀别才能令爱情永恒!
天荒地老永恒的不是爱情,而是幻化为了亲情。
唯一令爱情永恒的,便是诀别,便是分离,便是天各一方永不相逢!
男人去市里买东西,回来不仅喝了酒还买了一瓶回来藏着。
那藏的不仅是酒,还是一颗不能忘记世俗的心。
男人忘不了尘世,便注定要和恩熙分离……她有严重的肺病,是不能感冒的,但是为了他,她可以冒雨去采草药。
男人得知之后,却只会口不择言地骂她。
她只静静地说:请注意措辞。
首尔的老朋友和旧女友一起来看他。
现实生活终于冲击到这对过着神仙眷侣过的世外桃源的生活了。
前女友够狠,最后一句:“你不适合这里。
”以及留下可以与外界沟通的手机,成了埋下的定时炸弹。
故人走了,他又开始喝酒、抽烟了……尘世还是这么难以释怀吧。
他居然说那段恩熙帮他戒烟戒酒的日子是有够难受的?!
若没有那段日子,哪来他今天的康复?!
什么叫过河拆桥?!
什么叫忘恩负义?!
旧人走了,他却想去首尔“旅游”了。
他告诉恩熙的时候,恩熙正在洗头,洗完,悄悄擦的却是泪水……他随口说:跟我一起去吧!
她高兴地答:我可以吗?
男人一脸漠然…… 此时无声胜有声。
于是,恩熙讪讪地说:不用了,我没关系的。
说是来看母亲,他却带着恩熙送给未来婆婆的礼物,却首先奔到了他自己原先开的酒吧。
光怪陆离的都市,五光十色,很诱人吧?
恩熙劝他吃药,前女友却劝他喝酒。
喝酒更爽吧?
前女友问她为什么不回来,他答:“她(恩熙)很喜欢我。
”那么你呢,你爱她吗?!
不爱了吧。
不爱了,于是留在首尔过了一夜,全然忘了还有个女人在家里等他。
清晨醒来有酒和咖啡的日子比睁眼一杯苦瓜汁的日子更好过吧?
一个连自己母亲都不探望的人,一个对自己母亲都撒谎的人。
又能指望他对谁诚实?
男人一去不复返…… 谁的悲凉?
是恩熙独自在车站等待悲凉?
还是真情难再的他悲凉?
是整个世人的悲凉…… 是人类幸福爱情的悲凉……爱情来了,爱情又消逝了。
我们笑着哭着,哭着笑着,是因为——我们曾经多么多么真心地路过一个叫作“爱情”的地方!
遗憾的是,仅仅是路过而已。
影片的后半段,我抑制不住的淚流滿面。
最後,男人在皚皚白雪裏的背影讓我想起春日裏吹拂過面頰的一陣暖風,原來除了時間無聲的流逝外,生命還是一如既往的無情輪回。
幸福是什麽?
是我們一生不得不傾盡所有追求的水中月,夢裏花。
在現實的懸崖峭壁上微微顫顫的綻放,採摘下來便自然地凋謝。
男子的寡情被導演處理得並不令人生厭。
不生厭才是真正的絕望。
愛情的起滅終究不是誰的過錯,女子卑微的乞憐,撕心裂肺的哭泣,自暴自棄的放足狂奔,神情淡漠的為男子整理行李。
這一切換來的不過是他低着頭的愧疚。
女子說,你能夠不離開嗎?
如果不能,對不起有什麽意義?
女子是無父無母的孤兒,是生來就無所依靠的浮萍,生罹絕症,明知沒有未來,仍舊要飛蛾撲火的渴求愛情。
平靜如水不如耀眼的盛放,盛放后唯一的結局是成爲落入塵埃的灰燼。
那是女子的宿命,是愛情的星宿亙古來的軌跡,亦是我們妄圖要幸福一世的代價。
男子曾憂心忡忡背着發病的女子求醫,如幼兒般地躺在她的身側,一臉虔誠地說不能沒有她。
她們曾彼此依偎的相約至死不棄,那誓言裏的天荒地老不過是一個轉瞬的時閒。
短暫到容顔還來不及蒼老。
不能說男子們的誓言不過是欺騙的代言,他曾經,就算是短短的一秒,也千真萬確的真心實意的愛着她。
但男人從本質上是不相信愛情,更不用說是依傍愛情了。
所以當前女友臉帶戯虐又風情万种的把手機交到他手中時,我明白她不過是男子的一面鏡子,映照出藏在深處但終究要浮上水面的本我,而女子千辛萬苦建立的幸福在真實的自己前簡直不堪一擊,于瞬間崩塌。
中國人推崇的出世,與佛家的禁欲成仁是一脈相承的道理。
但事實是,世俗的人永遠要依附于世俗的生活。
男子問前女友,這樣醉生夢死的生活真的快樂嗎?
但現實是,快不快樂真的重要嗎?
女子臨終前見到了男子,但病重的她已不能言語。
屍體被草率的包裹火化了去。
骨灰墰子裏的一堆粉末原是他可以手持的幸福,但從始至終都沒有可以令他信服的分量。
同樣的小屋,後來是換成男子的痛哭。
不知哭的是夭折的女子還是前路渺渺的自己?
人生在世,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明知不可為卻偏要為之的人。
比如男子,明知喝酒吸煙會要了自己的命,但不能喝酒吸煙的生命不快樂有什麽意義?
比如女子,明知愛情猶如鏡花水月終究要灼傷自己,卻仍舊要不顧結果的飛奔過去。
沒有痛亦是沒有了愛,沒有愛孤獨的生命是長是短誰來關心呢?
滿載欲望的幸福是一場巨大的幻覺。
我如是感覺。
现在,我的妈妈和她的丈夫住在一个小镇的边上,旁边是并不繁忙的铁道线,背后是稀稀拉拉种着庄稼的小山坡。
他们住着典型的中国农村的两层小洋房。
家里养着好些鸡鸭鹅,还有几只过年没能吃掉的乌龟。
家里吃的蔬菜是一个阿姨在地里自己种的,每天都新鲜,吃不完的妈妈和那个阿姨还晒成干。
妈妈说,春节回去让我带回北京,过水凉拌着就能吃。
妈妈还说,虽然是夏天了,但是每天还是能捡好几个蛋,吃不完就带回重庆给我的外婆外公舅舅一家。
妈妈曾经想过卖,但她根本就不是做买卖的人,尤其是她是世界上最怕麻烦的人,我是世界第二,所以就那么存着。
我在心里想,妈妈啊,你不知道现在物价涨了好多了吗?
你还抱怨吃不完呢。
妈妈的丈夫在铁路站点做运输队的管理工作,也是合伙人之一,所以常常有不要钱的粮食、食用油、榨菜、哇哈哈。
这也就是说,养家禽的饲料是不需要钱的,菜什么的也是在地里摘。
这简直就是小康嘛。
因为在农村边上,打交道的人都是当地的农民,他们很直接,很淳朴,很善良,胆子也很大。
妈妈身边有个阿姨帮忙做家务,陪着聊天。
妈妈的丈夫和铁路上的干部应酬,也和农民装卸工打交道,常常吃顿工作餐,环境很单纯。
前不久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她的一个老同学的女儿要到日本去,因为男朋友一家已经在日本定居。
我问妈妈,你老同学舍得呀?
妈妈很诧异,这有什么舍不得,那里能赚钱啊。
我一直觉得妈妈是希望我在北京待着的,虽然我告诉她在北京工作生活很辛苦。
但是,她一定觉得我的幸福应该在北京。
所以,如果我认为我妈妈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她很可能不以为然。
我该做的,只能是首先找到自己的幸福,然后再去关心别人的幸福。
一两个月前,同学问我,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影。
我说,幸福。
现在看电影少了,能坚持看完不容易,看完还看第二遍的只有这一部吧。
不过,预料中的,几个同学看完都觉得一般,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神奇。
当然我不知道他们对我的期待是什么。
我也说不出来喜欢的原因。
本来就是冲着林秀晶看的,她的样子真的太特别了。
看她演的任何角色都觉得有趣,甚至是一个少妇级的土气的女人。
其实,确实情节是老套的。
但是,那种恬静的爱情,在生命的特殊时刻,慢慢滋长,变成一种责任和使命,不算伟大但很深刻。
真是脱不了心底里强大的救世主情结,林秀晶的身上就有一个我理想中女人的全部:不哭不闹平静地生活,大胆真诚地享受爱情,奉献所有给自己的爱人,当爱情失败的时候痛苦但不纠缠,坦然承受,独自生活。
所谓的幸福,只能是自己的幸福。
即使是短暂的相依为命,不离不弃,但那是真实的。
可能有一些人可以幸福地走到最后,可能大多数人后来就走散了,大概很多人变得彼此怨恨,那都是幸福的一个侧面罢了。
与其去计较自己幸福的次数和程度,不如用心去记住每一次幸福的细节,关键是,相信幸福这种可能,就像相信每一种可能一样。
我看着林秀晶和黄政民在山间马路的树林里缓缓走着,聊着天的时候,我也感到很幸福。
我一直觉得许秦豪内心就是个小城青年,因为他的电影很少展现大都市的繁华迷离,倒是把小城和农村的紧密温馨和粗糙荒芜都表现得很到位。
还有一个原因,他电影里的主人公,都是些普通人。
比如《八月照相馆》里的开照相馆的永元和女警察,《外出》里的音响师和家庭主妇,可能最高帅富的就是《好雨时节》里那个海归经理了,可那也不过是位放弃了诗人梦想,向现实妥协的中层管理干部。
看来看去,《幸福》里的 永诛 大概是最糟糕的一个,破产,和女人分手,一年半载不去看一次母亲,酗酒,得了肝硬化。
幸福是什么?
通观全片,我看到各种苦,疗养院里的病人检查前惴惴不安,日日希望康复,为病而苦,得肺癌的老人自杀,是为死苦。
即使”生活“,也不容易,要吃药运动,戒掉烟酒, 更不要说经济问题,那什么庞大的压倒人的“退休数字”。
而永诛想回城,两人耗到无力,泥沼里的困兽般,恩熙(搜狐里叫尹希)到屋外奔跑,恨不得速死;以及恩熙死后, 永诛 一个人坐在屋里痛哭,那种兜头而来的黑色的悲哀,这爱别离,大苦。
这些苦有因吗?
以前我总怀疑许秦豪有种道德上的洁癖,似乎把世界一分为二。
比如有次访问,记者问他,对于婚后有没有爱情怎么看,他回答,婚后有爱情,你说的是外遇吗?
那么泾渭分明的态度,有点儿像疗养院里的大妈,生病是不好的生活的副产品,似乎戒烟酒,多运动,多笑,就可以拯救你的人生。
但其实这部影片里,许导明确说了不,这“不”是通过恩熙说出来的。
恩熙这样年轻美好的女孩,道德和生活习惯上找不到半个污点,然而她得重病,而且是不可逆转的肺功能衰弱,即使爱情即使幸福,也最多只能稳定或者延缓,不可能让她好起来。
她纯洁地爱上 永诛,尽力照顾他,帮他恢复,却遭到抛弃,最后还是青春年华就逝去了。
她没有错,也没有罪,依然要受生理和心理上的大苦,这就是人生的残酷,也是真实的一面。
这还不算,甚至当恩熙和永诛最幸福的时候,那快乐仍然不足以完全抵消她心里对死亡的恐惧。
检查结果出来以后,她一样害怕,她说永诛背我吧。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八月照相馆》,爱与死的题材在影视剧里太常见了,但很多导演都偏向唯美一面,不愿意直接面对死亡的丑和悲。
但《八月照相馆》里,永元愤怒,悲伤,到病重的时候,他也蒙头大哭,他说,其实,他有时候不怕,有时候也怕的。
能如此真实地描写人的命运,以及人面对死亡的复杂心态,许导是少见的一个。
另一个答案在永诛这个角色上。
他虽然是个“烂人”,但不是个坏人,只是一个无法控制自己的男人。
他也有向往美好一面,和恩熙相识甚至在一起时,他也可爱,纯真,勇敢。
可是许导没有这样简单地安排他的结局。
他展示给我们看,永诛有着如影随形难以戒掉的“朋友”,比如抽烟喝酒,爱美色,爱世上光怪陆离,繁华灿烂,下个山还忍不住去买酒喝,拿着恩熙准备的礼物说要去看母亲,结果一到首尔就拐到夜总会和旧情人那里。
山居的健康生活,恩熙这样的爱和奉献,没能够留住他,他甚至连分手都不敢说,他说恩熙你离开我吧。
这样的男人,让人又爱又恨,又......那么普通。
所以什么是幸福?
对于恩熙来说,永诛和她在一起的日子可能是幸福,那永诛离开后,恩熙还有幸福吗?
而对于永诛来说,如果和恩熙相处就是幸福,他为什么要离开?
幸福和快乐有啥区别呢?
幸福能够治愈和救赎我们吗?
幸福是长久存在的还是只能短暂停留的?
许秦豪并没有直接给答案。
这不大像他一贯的风格,不过这恰恰是这作品的优点之一,我认为。
因为好的作品让人思考,却不会轻易对观众说出结论。
总得来说,我把《幸福》列为许秦豪自《八月照相馆》以后的最好的作品。
且不说他的表达方式一如既往地优秀,单就剧情和人物安排来说,它更加的复杂,更贴近真实,更直面生活和人性的黑暗,发人深省——起码让我思考了好一阵子。
记得《朗读者》的作者施林克说过,《朗读者》表现的“是战后一代对战争一代所持有的内心冲突:好感和震惊、向往和厌恶、理解和审判”,而《幸福》这样普通的痛苦和幸福,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看着剧中的各种人物就如同在观看我们自己,好感和震惊、向往和厌恶、理解和审判和怜悯都不少。
而且这个“我们自己”甚至包含了导演,他和施林克一样,没有用俯瞰的视角,而选择了把自己扔进来一块儿搅拌,这是我深深佩服他们的地方。
个人评分:8.2等了两年,等到了许秦豪的新作。
从整体观感上,确实是四部中最差的一部,但是我仍然喜欢。
而且许的电影,第二编是最好看的,而且看他的电影是体味细节之美,用平淡简单的镜头让你的内心去延伸情感。
(在我看第二遍时,我觉得这部电影是集大成之作,将前3部的特点和优点都结合了进来,非常值得慢慢细品)那些细节:关于爱情的快乐:她问他是什么血型,爱情开始了。
择菜,坐公车去银行,原来一个人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了。
“我的病不会传染给别人的”,她觉得这是他们之间唯一的屏障。
照了照镜子,想了想,她知道这将是一个重要的夜晚。
病友“抓奸在床”,紧张并快乐着。
关于爱情的伤悲:她告诉他要和他生活在一起,他害怕了,他享受着爱情的快乐,但没有想过未来。
他的反应让她的心凉了,觉得自己是那么可笑。
他的病情有了好转,她的病情却是“没有恶化”。
隐隐中有种不祥的预感,感觉和他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于是...她哭了,她无法和她一起分享快乐,她感觉他要离开她的世界。
她尝试奔跑,她以为他要离开他是因为她不能做正常人。
她到了她的极限,失败了,她放手了。
同样,许的电影还少不了其他的感情。
关于亲情:早已离开家,他的自行车家里还留着。
为什么有了汽车,回来的次数倒更少了呢?
关于友情:“再看到你这样我就不客气了。
”老友看到无可救药的他,还是给了他一次机会。
关于一个令人难忘的反差:她看着镜子,笑了笑,镜子里的她真美,然而马上,疾病却带来了可怕的一幕。
关于许氏tag:又一次男主角失声痛哭结尾又一次给人希望tag实在太多太多了,永远难以圆满的爱情,门口的戏,地铺看着熟睡的对方,病床吃饭,看雪,春逝中老爸再次登场等等许秦豪,这一次,我又沉入进你的电影中去了。
你的四部曲拍完后可不要息影哦。
tag实在太多太多了,永远难以圆满的爱情,长凳上的两人,门口的戏,地铺看着熟睡的对方,病床吃饭,看雪,春逝中老爸再次登场等等许秦豪,这一次,我又沉入进你的电影中去了。
你的四部曲拍完后可不要息影哦。
电影官方网站:http://www.happiness2007.co.kr/制作非常精良,movie story有很多电影中没有的画面如果想看图http://obihuang.blogbus.com/logs/13996101.html
是我喜欢的演员和画面,韩剧一贯的唯美风格,是有过爱情和幸福的吧,是有的才对,只是幸福过太短暂,离别又太久远。。。
感觉故事应该是从灿烂的春天开始的,一个在大都会里纸醉金迷惯了的男人,被医院诊断出肝硬化中期,调而当啷的模样让我甚是反感,变卖手边经营的KTV给朋友,并对那个时髦的同居女友说先分开一段时间,让她等着他回来,但女子一句:我们分手吧,留给男子一个优美的背影.为了治疗自己患病的身躯,男人来到了远离城市的乡村疗养院来度过所谓的余生,初来乍到的他还是一副城市里大爷的模样,但他忘记了这是小乡村而已.初遇在一个偏僻的村落,那样不经意的相遇,谁都没有想过后面会发生什么,想到了那句人生仿若初见,如果真是那样该多好.她,一个哮喘病者,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疗养院中,她的肺只有40%可以使用,剩下的都是坏死的细胞,每每看到她呼吸困难的画面时,我总克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疗养院里面都是一些身患绝症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之后就再也看不到明天的人们,一群的单纯如孩子般的男女,大家的友好在他看来有点不可思议,这大抵是城市人的通病吧,一贯都认为对自己友好的人都是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的吧. 时光就在如此干净简单的生活中流失了,直到同住的大叔因为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一刻,他才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无助的他困在两人初遇的店铺打开了早就戒掉的酒瓶,而担心他的她跟随着他的背景,远远的看着,安静的陪伴着.“可以陪我喝酒么?”酒气熏天的他问着. “不能喝,但因为你需要人陪,所以我陪你,只能喝一点点.”她安静的倒出瓶中的酒斟饮着.他无助的哭泣,而她给了他需要的安慰和拥抱,从心疼开始,于是爱就那样发生了吧. 她跟善良的院长说想要和他一起生活,说一定要治好他的病,说如果有一天你厌倦了,可以离开我……院长怎么也不能拒绝她的要求,只能嘱托他好好对她.一起的生活是很单纯而开心的,她每天都去采很多的草药,为了他的病,她始终都在付出,却忽略了自己赢弱的身体,看着日渐康复的他,心底的幸福是可以满溢的.而前女友的到访却打破了这一切平静的生活.“很难想象你现在的生活,你不该属于这里的,我希望你可以回到我身边.”女友临走前的一番话终于还是让他动了离别的心. “你放了我吧,我和你在一起真的不幸福.”跪在地板上祈求着离别的这个男人,声泪俱下。
那一刻,爱已然消失。。。
埋怨和眼泪始终都无法挽回已经改变的心,哭过之后她选择了放手,男人在无助的哭泣声中渐行渐远。
再次回归灯红酒绿的他总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但他自己却找不到真实的自己了. 终于还是厌倦了,终于还是离开了时髦的女友,终于又一次变得颓废,终于又一次沦落街头,终于又一次被收容,成了医院的常客.一次不经意,落魄的他被带到了生命频临垂危的她的病榻前,后悔的眼泪开始蔓延,却再也无力换回离开的她。
这样的离别也还算不错吧。
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他带着她的骨灰又一次回到了初识的爱心小屋,终老病死在最初也是最终的地方,这个世界真的很小.一直梦想着可以走很多的地方,看很多的风景,但走到最后却发现我们只是转了很多的圈,最终还是回到了我们的原点而已,只是有的人走的圈大,有的人只是在原地踏步而已,很多的结局原来都是天意注定的,可惜我们这些凡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关于不幸福的幸福故事。我是冲着林秀晶看的。。
原来安安稳稳的日子才是最大的幸福,等你懂了,一切都回不去了……
很闷。
电影开始时候才发现其实看过,继续感动·····
看到一半谈上恋爱了,看来幸福要有人生伴侣,看完没感觉到幸福。
再让我看见许秦豪,我一定不看了。
许秦豪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演的也好。不过林秀晶这样的,谁舍得放弃啊?
女主角很美,男主角很恶
哎呀 林秀晶太漂亮了,故事还是俗套
··不太·好看··呼~~秀晶啊
林秀晶+黄正民 怎么看怎么不配
烂俗 (⊙o⊙)…
看着躺在地上哭泣的恩熙,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只是所托非人
就是个聊斋的故事,浅显易懂的寓言。这也是一首歌,李春波的《小芳》,讲述的是背叛。……黄政民演技自然好,但他的演艺生涯也令人惊叹,如同开挂般,被资本眷顾,配戏的都是重量级女星,哪怕票房不好,也依然会有投资,直到今天他已经成为YYDS,票房的保证。……林秀晶在2007年是她的天下,佳作不断。
黄政民跟林秀晶的乡村疗养之爱。看上去还是个俗套的绝症爱情片,不过各环节把控的好,许秦豪到了这部才显出了成熟的样子。它清透鲜艳的画面风格放在07年已经有些落伍了,但在两位主演演技的支撑下,给角色注入了新鲜的东西。在首尔欢场打滚的黄政民,以出国为借口掩饰去乡下疗养院治肝硬化,结识肺功能不全的孤女林秀晶。开场交代黄复杂的异性关系,只用了两场短促的戏,这很聪明,一是铺垫了他勾搭林秀晶过程中的那份懒散从何而来(黄政民把本质风流的男人治病时的清心寡欲拿捏的很好),二又不显得这个角色前后差异变化过大。中段他受不了诱惑返回首尔,马上切到他因女人被朋友打,再插林秀晶独自留乡下的镜头,剧力拉起来了,处理的又利落。片尾再为林秀晶的亡故独自舔伤。不对角色做判断,更多是描画一种生命体验了。
3年前看的,突然想起来。当时就想给5颗星,因为有一些共鸣
难看至极 男演员哪点值得让女演员那么歇斯底里的爱,没见过男人??整体故事都不成逻辑,城里有个爱你的,村里有个爱你的,你是同情才舍不得最后才那么哭的吗,还是你们之间有爱,我没看出来,你们的爱发展的也太快了
只爱林秀晶
一点都不觉得幸福
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