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贾木许式的搞笑。
比如以上。
也有贾木许式的思考,这里面某些寓意,复活的僵尸,代表了那些只追求自己欲望和享乐的人类,这种大环境下,有的人就自然而然被杀死。
有的人受不了自己坠入,比如女警官。
有的人奋力反抗比如两个男警察。
还有人有足够的背景庇护可以被接走或者玩不来就能轻松脱离这样的世界,比如泽尔达。
有一种可以用机会和智谋躲过,比如三个孩子。
还有一种是边缘的旁观者,并不参与其中,比如流浪者。
你又是哪种人呢?
拍的这么随心所欲的电影,也是不多见了。
世界末日在好莱坞电影中非常常见,但这样的世界末日你肯定不会相信。
因为他没有你印象中的大特效,大场面,也没有高科技,超级英雄什么的。
有的只是一个小镇的居民,普通的警察,普通的酒店老板,问题学生,拾荒人,小卖铺店主等等。
电影以小镇两个警察为主要线索,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小镇巡查,处理居民的报案。
突然有一天,天生异象,大家都发现了各种不寻常的事,但又不能确信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是这一天天黑的特别晚,森林里也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现象。
就在大家入睡后,世界末日就这样来了。
第二天,小镇发生命案,镇上唯一的餐厅的老板和服务员死了,像是被野兽咬伤。
但镇上已经再传是丧尸干的,于是警察就去展开调查,调查后发现,确实有问题。
于是一场人类大战丧尸的战斗即将打响。
但当你因为是一部血腥的丧尸片时,电影还给了你科幻元素,于是你看到了外星人。
电影是一部安静的丧尸题材喜剧,喜到丧尸死并没有你以前看到的那么恶心。
比如丧尸被砍头后,你看到的是脖子喷出一股气体,没有血浆,看上去似乎挺反常理,但想想你又会觉得没毛病——《丧尸未逝》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朋友们关注
1975的翻拍版,没有惊喜的东西。
蒂尔达·斯文顿拎着刀,化身为现代斩尸人,没有太多惊艳。
1975的翻拍版,没有惊喜的东西。
蒂尔达·斯文顿拎着刀,化身为现代斩尸人,没有太多惊艳。
1975的翻拍版,没有惊喜的东西。
蒂尔达·斯文顿拎着刀,化身为现代斩尸人,没有太多惊艳。
1975的翻拍版,没有惊喜的东西。
蒂尔达·斯文顿拎着刀,化身为现代斩尸人,没有太多惊艳。
1975的翻拍版,没有惊喜的东西。
蒂尔达·斯文顿拎着刀,化身为现代斩尸人,没有太多惊艳。
这不是影片,算个人观后感如果你先看到这部电影的卡司,然后在看看评分,会好奇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群牛逼的演员,拍了一部烂片。
这部电影评分只有5.7,但是却有亚当·德赖弗、比尔·默瑞、蒂尔达·斯文顿、史蒂夫·布西密出演这部电影。
若是某部烂片只有1个大演员,蛮正常的。
但是这个就很好奇了。
原因可能是导演贾木许,这是一个奇怪的导演。
本片虽然是丧尸片,但是很明显充满了黑色幽默。
长话短说,我个人理解导演在电影里把人类比喻成僵尸,因为失去了灵魂,贪婪和无节制,必然带来自己的世界末日。
扩张的欲望在商业社会的推动下,无休无止、无法满足。
最后吞噬自己。
都变僵尸了,还找无线,还追求时尚。
而电影最后的几句台词算是核心了。
“僵尸,苟延残喘的唯物论者”“他们死而复生,像蚂蚁一样仓皇失控”“看来这些鬼魂都失去了灵魂,他们一定是把他买了,拿去换黄金,新车、新衣服、新的游戏机之类的东西,只会贪求更多东西”而最后一句台词,是“多么病态的世界”。
这是贾木许的世界观了。
独立电影嘲笑商业社会这是传统。
在很多独立导演那里,商业社会蓬勃发展最后将导致人类接受“最终审判”,这方面的观点见仁见智吧,这里也不想讨论这个问题。
但是我个人相信一点,面对无法阻挡的商业社会,群体无法逃脱,但个人仍可以尝试与之保持距离。
这是一种自由。
贾木许拍的电影都是小成本片,但是有趣的是,很多一线大演员,自降工资给他拍片,所以我们才看到这一部小成本僵尸片,出现了五六个国际一线演员在里面跑龙套的情况。
独立电影还是有影响力的
戛纳今年用这部类型片开幕有点让人措手不及,从明星阵容来看是绝对不差的,毕竟能齐聚如此多一线大腕,还有音乐界的神人露面客串,当今影坛上实在没几个导演能有如此大能耐,Robert Altman、Paul Thomas Anderson和Wes Anderson曾有过彪炳战绩。
贾木许这次可谓用尽自己的人情牌,召唤过往合作过的绝大部分演员参与拍摄这部丧尸片。
尽管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策略也并非首创,他之前有一部同样跟蒂尔达•斯文顿的《唯爱永生》就是吸血鬼题材,但贾木许远远不是那种颠覆类型片的高手,难以让人在丧尸片的表皮下体验出太多警世的寓言意味。
影片全程充斥着奇怪和尴尬的笑点,以及较为密集的迷影文化冷知识,从《星球大战》到《指环王》再到《惊魂记》,莫不让人钦佩赞叹,这种极具文艺的抛书包方式在《唯爱永生》里也曾出现过。
还有导演用自我指涉的手法营造出“元电影”的有趣意味,算是一种平淡里的小惊喜。
然而,这部类型片的叙事并不能让人满意,一开始悬念感营造得算是不俗,但惊悚恐怖气氛还没真正建立起来就被演员的表情动作和冷幽默对白完全化解掉。
其后,轻描淡写的现实批判在一团乱麻的情节里浮出水面,对当今社会里消费主义的讽刺,对传媒操控民众心理的揭示,仅仅是浮于表面未能深入到实质。
熟口熟面的演员阵容没能带来太多新鲜感与化学反应,尤其是蒂尔达•斯文顿扮演的外星人情节让人莫名其妙,反而是扮演丧尸的好几位让我印象深刻,在餐厅袭击店主员工的Iggy Pop和女丧尸最为突出。
Oh, the dead don't dieAny more than you or IThey're just ghosts inside a dreamOf a life that we don't ownThey walk around sometimesNever payin' any mindTo the silly lives we leadOr the reaping we've all sown...---Sturgill Simpson
作品提名一览:
一部风格迥异的丧尸片有那么一丝好笑;有那么一丝冷峻;有那么一丝恐怖;有那么一丝温暖;有那么一丝批判;有那么一丝嘲讽。
这就是水瓶男Jim Jarmusch带来的(自编自导)新作《丧尸未逝》。
身体关系(累成狗、想睡觉),这篇影评就不详解了,简单谈一下个人感受。
1,Jim Jarmusch新作,延续了一贯的格调---“不着调”不要误会,这个词搁在这不是“贬义”,而是“中性”。
就笔者看来,所谓的“着调”,就是走“大众路线”,迎合观众口味,没有自己的特色、观点、思想。
反观“不着调”,即走“小众路线”,狭义理解:看得人少,被边缘化;广义解释:有个人印记、偏人文思考。
简而言之,两者的受众群不同,就内容实质而言,各有千秋。
2,演员演得很高兴,是不是要笑场了...Bill Murray越老越像意大利老帅拉涅利,剧中饰演一名特淡定、忒怀旧的小镇警长
Tilda Swinton拿起太刀成了“星战”+“漫威”结合版古一法师,剧中饰演剑术秉义的停尸房看守人(不是地球人)
流行歌手Selena Gomez+Austin Butler,这组搭配确定不是在重温“Selena Gomez+Justin Bieber”的昨日情缘?
朋克教父Iggy Pop继续不务正业,出演留恋咖啡的僵尸
3,剧情古灵精怪,给你们瞧一瞧什么是“文艺腔”的丧尸剧a,文学辞藻比如:ashes to ashes,and dust to dust(尘归尘,土归土)b,画面影像比如:黑夜里、丧尸中,一袭白衣、手持太刀的月下传奇Zelda(这名字游戏迷不会陌生,老任旗下的超级游戏明星“塞尔达”)c,音乐回响一部作品,至始至终,一曲乡村民谣控节奏,不带换的,什么情况?
Jim Jarmusch如此迷恋这首同名歌曲?
有可能,但仔细观察,还存在另一种情形,那就是导演有意识地将歌词融进故事,换句话说:加长版MV,懂了没有?
4,故事的弦外之音,含沙射影了啥?
a,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世间之人,追名逐利,可到头来,归为尘土,随风而逝。
b,人,常常留恋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身外之物(金钱、物质),这些东西,能不能带走?
又能不能带来?
想一想,岂不可笑。
c,世界的走向。
随着环境的日益苛刻,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说不准末日之时,人们真的会像行尸走肉一般,互相侵蚀、相互吞噬。
终。
编剧★★★☆☆(故事留于形式,最后是“难圆其说”,还是编剧故意而为之?
不解亦)导演★★★★☆(自编自导,思想性值得借鉴)演员★★★★☆(演得随性,不做作)剧情★★☆☆☆(故事过于单一,挑剔的人会看不下去)视效★★☆☆☆(简朴美)音效★★★☆☆(主题曲有意境,其他就一般了)推荐度★★★☆☆(不一样的“丧尸剧”)
带着keep america white again帽子的农场主;丧尸爆发的原因,是开采页岩导致的环境变化;众人明明都觉得很不对劲,却又都无动于衷,过一天是一天。
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当然这解释不了仙姑的角色,还有突然meta吐槽起剧本和导演的那一段,也许是贾木许特有的随意诙谐了。
最后灾难到来,包括不关心时事的嬉皮傻脸三人,众人全灭。
只有那几个年纪虽小,但头脑聪明,关心国家大事的小孩没死,象征了希望。
导演访谈里说” I want younger people to be aware. And they are. In fact, the younger people are the leaders now.。。。
Teenager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to me in many, many ways. Culturally, they define us, our music, our sense of style. “还有片中丧尸欲望太强,死了也要活过来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林中流浪汉是抛弃了一切物欲,所以是在众人之上的存在?
导演原话” The problems of mass consumerism, the things that are woven into Romero’s films, have only gotten worse. They haven’t changed. So why would you need to push it? We’re at a crisis because of what his films were warning. “感觉一般般,熟悉的慢节奏冷幽默,不过司机还是又帅又萌,加半星吧 (司机用星战的钥匙链,这也算笑点么=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导演的访谈全文 https://www.vulture.com/2019/06/jim-jarmusch-interview-the-dead-dont-die.html
《丧尸未逝》比传统丧尸片的B级感更有层次的递进感,与大部分丧尸片血腥恐怖气氛截然不同。
巧妙展示人类对流行文化过度渴望,比《僵尸肖恩》更加简洁、自然。
片中埋下许多伏笔,期望拍续集解释。
人物的分组使这片区域以及整个影片更加充满韵味。
1.少年组 两女孩一男孩看新闻,男孩在意世界末日,女孩慢慢的开始害怕意镇上死了人,大家都不习惯太安静了,由此让人联想之前是有多么热闹。
但并没有解释过渡,现在为什么这么冷清。
三人看着教管所里有人在外面被吃,聪明的躲进了储藏室没有跑出去,然后等丧尸散了去镇长找藏身处。
最冷静的就是这仨人。
2.旅游组 开着“非常乔治罗梅罗风格“的酷炫的汽车来镇上。
丧尸爆发之后,他们只有全死掉在房间静态,挨个被警察进行了”预防性砍脑袋“的镜头。
3.警察组 警察们与”塞尔达“说好后一路开车,老警察几次去碾压路过的丧尸,后排的女警问他为什么要轧他们,老警察只是轻蔑地笑笑,反正都死了。
有人会理解为逗大家一笑的梗,也可以理解为老警察对生死的看淡。
镜头一转,轧丧尸的后果,车轮被丧尸的手脚卡住动弹不了,汽车被大群丧尸围住。
整体节奏感影片前二十分钟可以快进。
其他片段,一定要正常速度,可以享受到独特的缓慢冷清感。
叙事让人满意,一开始悬念感营造得简单,惊悚恐怖气氛像飘在空中的羽毛在空中,虽然不会伤到任何人,但是害怕为什么一直这样。
现实批判:轻描淡写,仅仅是浮于表面未能深入到实质。
如果不看到人的脸,会感受到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丧尸🧟♂️
虽是独立于好莱坞大厂的艺术片导演,但吉姆·贾木许这些年一直都在主流娱乐(或者说是吸收亚文化的流行文化)中寻找灵感,从《唯爱永生》里的吸血鬼到《丧尸未逝》里的僵尸,都成了他借机嘲讽的载体。
这次,贾木许调侃的不只是早已侵蚀所有人的消费主义,还有电影作为“虚构创作”内在的逻辑。
因为地球的自转轴偏移,所以死去的人都复活了,成了僵尸攻击人类,这本就是个简单到粗暴的理由,却要求演员们忠实地“照剧本”演下去,完全不顾此种类型片必须的恐怖、血腥元素。
领衔的比尔·莫瑞让人想起他年轻时的代表作《捉鬼敢死队》,可如今他已成为黑色幽默的代言人,只能用最原始的美国方式来抵御僵尸,毫无效率可言。
与埃德加·莱特的那部《僵尸肖恩》的格局相似,《丧尸未逝》同样触及到了僵尸的社会性,他们复活后依然在追求咖啡、Wifi等强势消费品,可贾木许只是在枪爆头,刀斩首的过程中,轻描淡写地触及到了种族主义等社会弊端,大部分时间都陷入了游戏式的漫无目的之中,不够犀利,也不够恶搞。
片中真正有趣的角色,并非的依仗暴力的警察和“外星女煞星”,而是那个主动逃离现代文明的流浪汉,只有他能在”The Dead don't die“中坚定的存在,在怀旧的歌声中冷眼旁观。
这不是一部传统的丧尸片。
很有意思的一些点,诸如丧尸会念叨着生前最爱的东西,若是只凭这一个现象,则对此可以有很多种解释,比如可以单单只做一个搞笑的点,或者是衬得丧尸比较有人情味之类。
再然后丧尸被砍头之后,代替体内血的东西,居然变成了沙和土,可以用他们是埋在土里来解释,但似乎有些牵强。
看到最后的时候,之前可以做很多种解释的东西,似乎都剩下一个解释。
每个人都有很多想要的东西,他们会去追逐,不断的追逐,就像是人的欲望,某种最原始的欲望,不会停下追逐的脚步,也无法熄灭自己的欲望。
而且这不单单是自己的行为,无数个自认为的自己的行为,最后都将引得更多的人加入。
这不是一个人的选择,是一群人的舞台。
对于欲望的追逐,唯有最后的死亡(尘归尘,土归土)才可以终结。
这部片子大概有六种类型的人,第一种就是丧尸———被欲望支配的人;第二种就是那两个男警察———为控制欲望而战斗,虽败犹荣;第三种就是女警察———无法忍受认真生活的苦,从而怼欲望屈服的人;第四种就是躲在森林里人,姑且可以把他认为是旁观者?
大抵是因为他欲望极低,并且就算在森林当野人,也要读书。
(hhh)所以才能在风暴外;第五种就是跑出来的小孩,没有被世俗污染?
第六种是那个神奇的女人,难道是传说中玩弄欲望于无物的人?
十分超凡脱俗,地球上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所以只能是外星人。
最后三种我不大理解。
就随口说说。
我之前以为作者是在向我们传递一个观点(带有某种批判性质的),结果发现好像不是,作者只是在用一种诙谐、一种稍显美式刻薄的语气,并且含有乐趣的,向我们传递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不带有任何批判性质。
(因为,毕竟没有欲望的人,地球上大抵是不存在的)这样我觉得很有意思,无论是要表达的东西,还是东西呈现时得那种状态。
真的蛮有趣,所以有时间可以再看一遍。
煮了螺蛳粉,加了白萝卜 菌菇、火腿片、边吃边看,爱贾木许。热爱咖啡的丧尸 倒是比妖魔鬼怪的人类要可爱多了🤷♀️
这……不对啊~为啥跟贾木许给我看的剧本不一样啊?里边没有提到作为一个正在看电影的观众我也要面对从门缝窗口床底下挤出来的丧尸啊,啊我要完蛋了~字幕还没走完呐!
一开始的我:Tilda最近仙人角色会不会太多了;UFO出现的我:这次竟然是个外星人
特别贾木许,特别的自我。任性的任何元素都要来一点,反正就看着特别乱就是了。
慢吞吞的,但细节都挺有意思,台词朴实而有趣,演员一颦一笑都很耐看,还有微微怪、有点尬的普通人的人设。平凡小镇里平淡的日常,很平常地接受了僵尸这个剧变,一本正经地做离奇的事情,这个反差很有意思。
3星加一点。简单,但却是第一次看贾木许真诚爽朗地笑出声来,而不再是假笑,他也学会放松。
#Cannes2019 又有趣又无聊( 是怎么回事)
7分,如果喜欢贾木许的,还是会满意这部作品的。因为里面仍然有大量非常熟悉的贾木许元素,除了贾木许的幽默方式,包括武士、念诗等等,也都是熟悉的设定。整体感觉很小品,没那么大野心,也很难拿奖。基本是个很自我、很玩闹的小喜剧(当然,仍是贾木许的喜剧方式)。他的恶趣味、他偶尔的文艺腔调,以及一些小的讽刺。
神tm丧尸片提名国际超级大奖??!黑人问号脸。。。。今天看完了莫名其妙。都一堆什么东西,笑话冷的一批。还提名大奖。。不知所云,是不是和环保扯上就能得奖?????!两星给拍摄
看到贾木许还是如此神经病,真是令人安心。
十分典型的“僵尸粉”小众向电影,如果你看过的电影越多,这部片的观影体验就越奇特。这些奇怪的混合体验,一部分源于叙事的慢悠悠方式,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演员阵容。选角精准,似乎就是要你在看电影的时候时常会穿越到其他的电影里有似曾相识的迷惘感。比尔·默瑞演的警长对着银幕说我难道没拿到全部剧本时,环境的崩塌和释然的情绪会让你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外星人的飞碟和斯文顿演的武士刀入殓师,重叠了多个电影符号,太华丽了。
贾木许兴许是向八十年代丧尸片致敬,罗梅罗的活死人又一次从坟墓钻了出来,但他的点子明显更多,蒂尔达潇洒挥刀处,头颅飞出烟尘一股,德赖弗斫下死人头,傻脸眨眼不瞑目,警长二人困警车,说是看过剧本,然而飞碟这一段没包括,可怜刀枪齐全,寡难敌众。
啊哈哈哈哈哈我笑死,女神夸我老公physically attractive耶!这个丧尸片节奏也太过于缓慢了吧,怪得要死但又莫名好笑哈哈哈
毫无逻辑。
背对观众,自娱自乐,然而也只是一般好玩。结尾有点浅浅的商品社会批判,也没啥嚼头。
《丧尸未逝》有多空洞,国外的影评人甚至开始以分析僵尸的步速凑字。
自作聪明 故作深沉 白瞎一群好演员🙄……
哈哈,感觉就是贾木许和一群老朋友们玩票随便拍拍,很随意的样子。当然,一贯的冷幽默不能少。当代人就是变成僵尸了还要找WIFI啊。还是好爱司机哦,可以和贾木许再合作下去呀。
僵尸入侵豆瓣,会听到“男人.......性生活....阿北........男人...........肌肉............爱情...........”恐怕蒂尔达斯文顿听了都会笑场。
本来可以不用这么平庸的。。。可惜了这阵容啊,不过本来就是玩票吧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