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承认,第一次看的时候,20分钟就关了,庆幸自己没花钱在电影院看。
偶就实在受不了满大街巴黎人都讲着不着调的日本话,这和偶记忆里的差别太大了。。。
鼓起勇气第二次总算看完了,依旧受不了这日本话和夸张的漫画式表现手法。
偶没看过前面的故事情节,可能没那么感动。
但总的说来,和大多的日本漫画一样,套个概念,篮球也好,足球也好,武术也好,神话也好,骨子里卖的还是一样的东西。
不过某种程度上,总是能唤起,那怕是一点点,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交响情人梦】古典的旋律,交响的乐章 PS:也是写了好久的文,平时都放在腾讯空间,今天一上豆瓣发了好多好多因为这部动漫,我爱上了贝多芬爱上了古典音乐。
所有的爱,不厌其中。
在阳光洒满的青春之路上,你曾经有关于音乐的梦想吗?
任凭自己在音乐的世界里遨游飘撒,激情四溢。
在喧嚣嘈杂的青春之路上,你曾经在心里有是否一片纯净的天空,任它云卷云舒,蔚蓝蔓延。
在琐碎的青春里,你曾想过丢弃重金属,摇滚,朋克这些与静谧格格不入的音乐元素没有,让古典音乐纯净心灵,去追求返朴归真般的田园式的宁静,陶醉在古典音乐的世界中去,品味美好的生命,真正的生命。
这些的一切,你想过没有呢。
关于古典音乐美好。
或许你没有在晨曦时候,聆听飘洒在布拉格的广场的《b小调弥撒》,还是在黄昏时分,品味飞扬在巴黎圣母院上空的《圆舞曲》,没关系,无论你是否现在身处于古典音乐发源地的欧洲或者是更远的地方。
那都没关系,音乐无国界,只要你热爱古典音乐,只要你用心聆听,便会发现生命如此的美好,音乐如此的震撼。
对,古典音乐的震撼。
古典音乐的震撼,交响中渐起的梦想。
无论是爱情,还是用友谊,只要用古典音乐来浅浅地晕染,就会有一番别样的精致,触动着心灵。
还记得,出现在《交响情人梦》中开头的那一幕吗?
当不得志的千秋在迈着细碎的步子,惆怅的在人群里穿行的时候。
他的思绪被学校白色建筑物上方娓娓道来的《悲怆交响曲第二乐章》所定格。
他在白色建筑物里奔跑的,蹙目的眉头渲染着黄昏的琐碎。
他随着优美而抒情的乐声揣测着弹奏者的样子,他在来往人群中奔跑着的身影随着哀婉而抒情的钢琴而显得寂静。
黄昏落下,日暮西沉。
唯有钢琴教室里,被黄昏色笼罩成金色的少女的轮廓模糊不清。
但是从窗外注视着她,便会深深地被这番景致所吸引着。
少女的身影被悲怆交响曲第二乐章如歌似的慢板所触动着。
她的指尖与黑白琴键默契的配合着。
在看似舒缓的里,漫不经心渗透出了令人蓬勃的力量。
隔着木窗向里面看着少女的千秋被这唯美的旋律所深深吸引着,夕阳的余晖在少女身上慵懒地留下了似乎如同这首音乐般的宁静,三声部与四声部的交替,时间恍若突然停止,梦境与现实的交替,惆怅与快乐。
在不经意间,从女孩的手里漫漫道来。
手指的每一次跳跃,都触动着千秋的面部表情的变化。
在音乐里,他怅然的心情逐渐平息。
不断出现左右手相互交替的三连音的伴奏,使得少女的轮廓更加的神秘,她唇角那一丝若隐若现的微笑被千秋牢牢铭记着。
那点滴的美好仿佛有初恋的味道,让人迷恋。
古典音乐不仅给人浪漫的邂逅。
而且还给人生活的勇气。
即使曾被女友抛弃,试图放弃梦想,一蹶不振的千秋也会被唤醒。
即使在垃圾堆里生活的除了钢琴一无所是的野田废也会被感染。
明朗的午后,他们两人在钢琴教室里合奏的莫扎特《D大调奏鸣曲》,声音清澈,调皮可爱的旋律,仿若泉水般轻轻流泻。
润泽着千秋那颗浮躁的内心,忘却烦恼。
他们的手指在黑白的琴键上来回涌动着,一瞬间就有了小溪欢悦的畅快。
野田妹忘我的投入,看着她陶醉的千秋感觉到了阳光的温暖,还有轻轻地震撼。
全神贯注于弹奏钢琴中的他们遗忘了所有的不愉快,把心置身于麦田之中,他们的身边,只有微风的触摸,麦田的清香,河流的欢唱。
虽然他们现在所处的季节是秋季,但是对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两人而言,弹奏钢琴的感觉就如同春风般的和熙。
直到钢琴声停下,千秋仍在回味着当时的场景,他的内心也在一点一点的变化着。
是音乐让他温暖,驱逐了严寒,精彩丰富的生活也拉开了序幕。
在音乐的世界里不仅有爱情的唯美浪漫,还有友谊的蓬勃生机。
《交响情人梦》里所记录的友谊让人不禁感慨万分,潸然泪下。
还记得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的舞蹈似地赞颂的旋律吗?
这首曲子虽然是s管弦乐团的一次在公众场合下的演奏,但是这首第四交响曲足以表达了他们所有的感情。
队员的衣服尽管滑稽,每件T恤上的印着大写的S,S所蕴含的意义是“special”,是特别的,专门的意思。
但与第一交响乐所蕴含的意义异曲同工。
全曲充满了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像波浪般汹涌澎湃的旋律,波浪起伏时所涌动的节奏,使得整个礼堂荡漾着激情与汗水的味道,让人倍受鼓舞。
舞蹈性的交响中渗透出愉快、明朗、生气勃勃的气氛,缓慢而又善于变化的旋律饱含了无穷无尽的能量,把千秋真一与s管弦乐团成员之间的感情用交响般的乐章释放出来,从千秋和s管弦乐团成员微笑的脸庞上,从观众们雷动的掌声里我们都可以感受得到。
它旋律跌宕起伏,这不仅仅是表现在旋律那华丽的流转,更是对千秋和s管弦乐团表演生涯的演绎。
刚开始时和缓的气氛,是他们对演绎生涯的向往,但当他们有机会的时候,上帝有意要考验他们。
所以这时的旋律变得曲折暗淡低沉。
最后曲子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欢快旋律也是他们第一次成功的表演高度评价。
在表达方式上,《第四交响曲》不拘泥与一般交响的表达方式的严肃拘谨,它是通过对人民群众的各种欢乐场面来表达一种富于活力的英雄形象,所以,这种表演体现在s管弦乐团演奏方式的他们独具一格上,他们加入了摇滚现代元素的表演方式,翻滚着的乐器,高举着乐器的手默契的配合,搭配着舞蹈式交响的节奏,让人感动。
正是这首曲子将千秋真一与s管弦乐团的默契,诠释得淋漓尽致,让他们潜在的能量得以爆发,让人惊艳。
以及让我们见证了友谊的美好,还有青春激情的沸腾。
古典音乐不仅仅只有激情慷慨的气度,而且还有诙谐幽默的童真。
在领悟生活的同时,也拾起了童真的烂漫,享受了青春的美好。
在学院祭奠上s管弦乐团所演绎的《蓝色狂想曲》让人不得不拍手叫绝。
团员们演奏时候所穿上的婚宴礼日式和服似乎看上去与蓝色狂想曲诙谐幽默的风格格格不入,但,西洋的音乐曲风配上东洋的味道,在加上轻快调皮的旋律。
再加上s管弦乐团独创的表演方式不仅让观众得到了听觉上的享受,更是得到了视觉上的震撼。
s管弦乐团虽然不算是很文雅很拘谨的表演方式,但演绎的效果却非同一般。
他们所蓝色狂想曲的开端,是独奏单簧管低音区里的一个颤音开始,野田妹蒙哥扮相的独奏,使得曲子更加活泼幽默可爱,看到这样的有趣的演出,我想是即便是不喜欢的音乐的人,也会立刻被深深地吸引。
紧接着,随着S乐团小号和萨克斯管奏响时,《蓝色狂想曲》的一个放任不羁的主旨便迸发了出来。
随后,野田妹的钢琴又以另一个变奏加入,并引向一个辉煌的、重述青春与童真的主题独奏。
放任不羁整个主旨以果敢有力的音响出现在s管弦乐团齐奏的音乐中,随之,明亮的小号又奏起了一支开阔嘹亮的曲调,音乐就此掀起了一个异常活跃的新高潮,让舞台下的观众神采洋溢,刹那间,舞台上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蒙哥扮相的野田妹的调皮游走,S乐团成员穿着和服全员起立为之陶醉的表情,深深地震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令人拍手大笑。
乐曲的中段是一首弦乐器奏出的美妙歌曲,这是蓝色狂想曲的中心,也是S乐团演绎最值震撼的一部分。
队员们即兴式的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爵士音乐风格强烈的切分节奏和滑音效果,都赋予S乐队表演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
S乐队成员为音乐为之陶醉,为之微笑的样子怎么能不让人感动。
他们以雷鸣般的气势再现了乐曲的主要主题后,就以安然微笑的表情,随着音符变化跃动的身姿辉煌的闭幕。
虽然他们学院祭的演出结束了,但自始至终,每个团员演奏都是开心幸福的笑着,观众为他们而笑,他们为自己而笑。
他们才是真正享受音乐的人,他们才是真正领悟音乐的人。
为音乐为不断努力,为音乐不断振奋。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不是“吊车尾和弦团”,而是“special和弦团”。
以这样的方式演绎的音乐,怎么能让人不为之感动。
古典音乐除了鼓励,振奋的大众因素外,更多还是蕴含了一种个人希望,一种个人的收获。
一种个人的成熟。
德彪西的《欢乐岛》正揭示了这一主题。
在《交响情人梦》里即表现为野田妹的爱情,人生的希望,成熟,与收获。
德彪西的《欢乐岛》或许听上去给人一种比较压抑沉闷的感觉,在音乐的湍急而紧张的旋律里,它把野田妹与千秋的爱情之旅,野田妹的成长史描绘得波澜壮阔。
或许,故事的进行一开始都是不顺利,野田妹童年时的阴影让自己的演奏差强人意,她在巴黎留学时所遭遇的挫折,她与千秋的所遇到的阻碍,在清脆湍急的旋律所爆发出来,可以感受到命运对野田妹的考验以及野田妹经受挫折的态度。
即便《欢乐岛》的曲风深沉压抑,但是只要注意聆听,在深沉和压抑里还渗透出一种希望,即为野田妹对生活,爱情的希望。
她与挫折相抗衡的信心和勇气。
即使曾一蹶不振,想要放弃,但在清脆而低沉的琴声里,她遇到了自己生活的源泉。
生活的信心。
她用追随千秋的信念为爱情而奏,与原曲的完美结合,在演奏时,野田惠用自己对爱的美好回忆来表现德彪西沉浸于爱的快乐,虽然曾经由于由于自己曾经的不快而影响自己弹奏得不尽人意,但当她看到千秋,回忆起与千秋度过的美好时光的时候,她仿佛深深体会到了德彪西创作《快乐岛》的快乐和精髓,在弹奏得后半部分,她弹奏出一曲浑然忘我的快乐岛,那不仅是德彪西的快乐,更是野田妹超越自我的表现。
她以此来达成和千秋一同赴欧洲学习的愿望,更表现了她对千秋的爱。
正因为这样的信念,所以,她成长了,她收获了爱情,超越了自己。
在德彪西的《快乐岛》的飞扬的音符里,我们不仅见证了野田妹的丑小鸭到天鹅的褪变历程,也深深感受到了音乐对个人震撼和雕塑。
我被《交响情人梦》吸引的原因不仅仅只是由于剧情,更多是源于对古典音乐的热爱。
每次听完了西方的钢琴曲,都会被深深的震撼。
的确,音乐是一股不羁的力量,特别是古典音乐,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洗涤着净化着人的心灵,鼓励着一批有一批的人为梦想而奋斗。
这不仅是《交响情人梦》受欢迎的原因,更是古典音乐让人追崇的缘由吧。
的确,古典音乐是音乐中无以伦比的梦幻色,滋润着我们的青春,过滤了着青春喧嚣与烦躁。
给予我们内心的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那种感觉,十分的美好。
喂,亲爱的朋友,今天你听古典音乐了没有?
BY:yuanxiao
#劇# 2010 《交响情人梦 最终乐章》《のだめカンタービレ 最終楽章》9/10(我感腳我已經成為這片腦殘粉,給分完全主觀喜好,越給越高!
)最終篇吸引我的不再是音樂,反而是一段段感情的升華。
清良在比賽後發現為她而來的小龍,這幾年孤身一人在維也納的苦累和委屈全都在一個擁抱裡得到解脫;真一為了把野田妹帶出迷惘,推掉一切陪著她訓練,在她失去前進動力,拉著她重新合奏舊曲,用音樂去告訴她“我永遠愛你,永遠要和你在一起!
”,超越語言的示愛,動人心弦。
故事終於畫上句話,迷惘青春也畫上句號。
人生是一個又一個登高的旅程,艱難爬上一座名山,眼前這一片風景如此美麗,止步不前是極大的誘惑。
但是“完美”就是拿來突破的,即使很可能下一座山遠遠不及曾經征服的這座,可被荊棘割裂的傷痕才是人生更重要的寶藏啊!
好的漫畫,並不在於表面的畫功,而是刺激靈魂深處的精神共振。
浮誇的演技和人物設定,卻極佳襯托出青春夢想和愛情的暗湧。
劇終,深呼吸一口青春夢的氣味,能這樣再激動一次,真好……
相比起電視劇和特別篇,這次的最終樂章的主題明顯是現實一點沉重一點。
支離破碎的交響樂團,在千秋手中起死回生。
千秋與野田妹之間存在的距離日漸明顯,二人在前篇中很少互動,也沒有劇集時令人感動的互相夫持以及共勉。
不喜歡前篇這種結局,看得人心裡有點空蕩蕩,期待後篇,至少請給千秋和野田妹一個機會,踏在同一個台板上,演繹一首屬於他們的交響情人曲。
我是古典音乐饭,这是毋庸置疑。
其实不管用多弱智的方式来表现情节,我都不介意……我想我只是沉浸在人物命运与人物关系所和谐的音乐里。
故事只是故事,音乐却陪我一同走过。
从开始的贝7,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到外篇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再到现在的波莱罗,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好啦,我记得不全)多数曲子都是很无比熟悉的。
只是通过交响情人梦重温,重听,重新理解的一遍。
只是一个饭的水平,自然有限……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情节 ,更多的解读……如果,好只是自己的悦耳!
可,好却绝不只是自己的理解……别人的故事会给自己印象。
自己的生活会更新耳朵的协调……野田妹依旧是自卑的。
真一依旧是傲慢的……他们的世界看上去是一个!
其实……其实,无所谓结局,因为他们一同走过!
——黑白琴键,斑驳着温柔了他们的时光。
野田妹和千秋王子的爱情故事从最初的相识相遇相知,终于在对彼此的成就中要落下帷幕。
一个大条一个挑剔,水火不容又彼此相知。
他们都是捧着一颗沉甸甸热乎乎的赤子之心在缤纷的乐章里等待着一个破茧重生的时机。
交响从第一部到最后的乐章,从音乐世界里最浪漫的四手联弹到最终的灵肉相融,他们是最好的soulmate,最好的天赋最真的心。
舍不得与你们告别啊,横冲直撞的野田妹和天纵奇才的千秋王子。
愿时光不朽,爱与梦长存
我爱野田妹,也爱秋山,也爱瑛太,也爱黑木,但是,看完这部前篇,真正让我泪流满面的是乐团里在计程车里吹管、在家庭琐事中拉琴的音乐家们!
是的,以前一直认为,追求梦想,就像阿信说的,紧握双手绝不能放。
却忘了,阿信也说过,如果没有五月天,我想我们也会和普通人一样,找一份普通的工作,过一个普通的人生,然后偶尔和死党们在一起练练团,玩玩音乐。
这也是一种坚持下去的方式吧!
毕竟。
活着才有坚持梦想的可能!
所以,我从此不会再不切实际,不会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的做好该做的事,认认真真地过好该过的生活。
只有继续活着,当梦想真的到来时,才有可能真正不顾一切地去追寻吧!
谢谢你,交响情人梦,让我发现了这个早该发现的道理!
交响情人梦真的是很优秀的日剧,我没有看过漫画,动漫,单看真人版有漫画的浮夸元素和电影的质感,电视剧和sp其实画面上都没有最终曲有质感,但画面也更温馨,也更符合前期野田妹和千叶相处。
他们之间的联系是音乐,如果野田妹没遇到千叶,她可能就是顺理成章的当幼儿园老师,而千叶没有野田妹他就克服不了心理问题,不能出国,不是说他在日本就发展不好,只是他没有遇到她,他还能目标明确的找到自己在音乐的道理,受到米奇的指引吗?
米奇真的是他们两个的伯乐。
没有米奇的指引,他们两个根本不可能在一起好吧。
我真的会对野田妹的目标:和千叶在同一个舞台演奏。
而感动。
他们两个在音乐梦想中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很的很棒👍🏻
2010.5.28等了很久很久很久!
等到都忘记了但看到的时候全部记忆瞬间恢复!
太喜欢太喜欢太喜欢了喜欢千秋大人,喜欢野田妹,喜欢所有的音乐喜欢这部戏的一切但是!
为什么只是上篇?!
下篇什么时候才可以看到!?
看的我真的非常非常的激动的时候,戛然而止!
太不公平了!
太吊人胃口了!
我现在处于濒临崩溃的状态!
非常想看野田妹最后的演奏!
可是看不到!
只有一点点的预告!
哦难受死了!
我没有忍住,我让欲望主宰了一切,急切的渴望和不理智占据了我的脑海,加上GO总一通电话哇啦哇啦地煽风点火:啊不要忍了我也做了赶快下手吧,于是我没有人格地等到交响情人梦最终章后篇在网上出现就去看了前篇,然后自己又在等待的漩涡里哔哔地流眼泪……但是值了啊,别说哔哔一上午,哔哔一辈子都值了。
从05年一直延续到现在,曾经年轻俊美婴儿肥的卡司们都已经不太适合搞笑与装可爱了,观众们也已经渐渐审美疲劳(野田妹的房间和生活习惯不属于美的范畴),要追求故事的突破已然十分困难。
如果说电视剧里表现的是无忧无虑的粉红莫扎特式的生活和恋爱,而在电影里,主要人物必须要面对现实的差距带来的不协调感与生疏。
讲述成长的故事一向显得拖沓和平庸,因为在这种为别人而努力的命运里,处处是重点,时时都想抓住目标,追上心中那个人抑或是超越他,这样心中急切时事与愿违更加具有挫败感,好像没有进入进行曲部分的交响乐,快乐和悲伤都不是令人振奋的节奏。
前篇的电影在让人遗憾又琢磨不定的情况下结束了。
每个人都陷入了和千秋一样的沉思:让野田妹这个变态森林的公主成为正常人,是不是一个好决定呢?
一部分人也浮现出和野田妹相似的想法:我其实只是想教小朋友唱歌做屁屁体操,虽然米路飞很好玩弗兰克和我一起看动画塔尼亚做的俄国菜很好吃,但是千秋学长连给我一个20秒的拥抱都要别扭,是不是一切都没有太多意义了呢?
看到这里,我真是想说,希望他更好,能够解开自己的心结;希望她更好,能够有一生爱他的勇气。
从漫画开始这就是个辛德瑞拉式的故事,稍稍特别的是王子是闹心男公主是邋遢女,不变的是两个人原就是不同世界的人。
原著作者将交响乐的核心——与音乐统一,与人心交流,映射到人之间的关系上,同时也在电影里表现出来。
跨越时间、国界和语言,当我们指着同一个音符时,我们便可以了解彼此的内心。
这是最强大的心灵感应,这也是克服一切障碍最神奇的力量。
所以最后当然是无异议的团圆大结局,我没看都知道,当然我还是要看的。
两个不同世界的人要相爱,很可怜,因为他们没有其他可以支持下去的信念;但是这种情感又常常让人掉泪,因为他们相守的唯一的原因就是太相爱,以至于等那么久也不愿放弃。
像那大名鼎鼎的言情小说里那个女主角可怜兮兮地哭诉着,我都数了好多个999了你都没有来。
虽然约定明明讲好数到1000就不回头,不是没有想过放弃,只是始终数不到1000。
野田妹,你也要加油,我想你数学一定不好,就保持这种水平吧。
啊打酱油
真人要演出动画片的效果,日本影人算是已经相当牛逼了。玉木宏和千秋还是差得远,有点娘,指挥也过于花俏,不如动画里大气。翻白眼处少了些,明智。野田妹还是不错的。国外演员演日式的不正经果然不太好找,戴假发解决一切问题。日本人就是能把这些冷门的东西拍得老少咸宜。听序曲1812。
新发型很好哇~~最后的悬念太可恶了==
这个片子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看玉木宏翻白眼嘴角抽搐一脸被强奸的表情被野田妹意淫吃豆腐
真的有点闷啊就。色彩色彩很喜欢
掩盖脑残靠交响乐撑台面也不行
我还是最喜欢化身为野田妹的你!
千秋sama那削瘦的脸颊啊,看得我眼泪哗哗地流
一如既往的好看啊~
失望了。
看的字幕组不给力
翻炒管弦s团
柴可夫斯基那首1812序曲,偶不争气的听哭了~~
炒冷饭
玉木宏瘦的像鬼。。。这部一点都不好看,而且真心不明白最后的时候俩人怎么突然又不好了,最终章不要让我失望啊啊啊(据说这部删了好多,怪不得会觉不懂,为什么要把那么重要的情节删掉啊)
玉木宏怎么就那几个表情啊。。特别是指挥的时候 简直看不下去!眼睛瞪得跟牛眼一样啊~~~剧情当然是赞的 树里我依然爱你~~给音乐加一星
继续表白黑木~野田妹的心理素质一会好一会这么怪的。“废柴”乐团的故事特别像《Le concert》,在生活的夹缝中依然爱着音乐,1812真的太燃太催泪。
有点小失望,但大概猜到了最终章下部的大概剧情。玉木宏那时肿么了,绝壁得病了,太瘦了
不知道哪儿好看
千秋啊 你怎么总忍心让野田妹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