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前半部分女主的生活充满了负面因素,后半部分则展现了阳光的一面,生活也许本无幸与不幸,就在于怎么看,生活本身就有它的意义。
如果生活本身的色彩无法改变,那么一定要从好的角度去看待它,乐观的度过人生。
这也许是影片想要表达的。
音乐过于完美,这样一个小品一样的作品,音乐大气磅礴,为啥中国电影少有这么好听的配乐呢?
影片如果是以寓言式的表述方式,那么,态度再明显一点会不会更好?
比如前半部分多些铺垫,后半部分展现在女主看不到的地方,其他人对她的关爱,生活还是充满着阳光与希望的。
最爱的日剧之一。
中谷美纪和阿部宽的演绎非常棒。
影片讲述了女主幸江追求幸福、最终寻得幸福真谛的故事。
“哪怕一点点也行,想要变得幸福!
”这句话贯穿影片,也是幸江一生的梦想。
从小丧母、父亲入狱、丈夫不仅嗜赌成性还非常粗鲁(一言不合就掀桌),生活在不幸中的幸江努力地寻求着幸福。
影片将女主追求幸福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向我们娓娓道来,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平淡的故事-压抑着似火山喷发的能量。
被摧残的幸江在影片中很喜欢幸江与丈夫相遇这条线,一个是黑帮一霸与一个是妓女。
那时的幸江是堕落的、被摧残的、毫无幸福可言的,直到她遇见了勇夫(男主),勇夫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并想和她结婚,可幸江却害怕了,手足无措了。
她渴望爱,也渴望幸福,可当幸福突然降临时,她却畏缩了,无所适从了。
她陷入了怀疑,她害怕失去,害怕一无所有。
陷入回忆在一次“接客”后幸江出现了幻觉,看到一只由日元幻化的无毛小鸟攻击她,她用力驱赶结果用刀割了自己的手腕。
勇夫及时赶到并将她送到医院……出院后的幸江接受了勇夫的“想以一个洗心革面的自己来迎接你”。
(泪目)
Last:关于这部影片,喜欢它的叙事风格,喜欢它讲故事的手法,也喜欢影片中人物带给我的感动,不止一点点。
花痴幸江
“不论幸福或不幸,都值得珍惜,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片尾的时候,幸江在海边靠在丈夫的肩头想着。
电影如是温馨的结束了。
在经历了种种不幸之后,她一脸的幸福都带着乐天知命的意味了。
从化身松子以来一直让人怜爱得心疼的中谷美纪大姐终于在这一刻让广大治愈系电影爱好者长舒一口气内流满面了。
看到结局是旧有重逢的同学们,你们错过了片尾字幕之后真正的结局。
当然是松子,看完这个片很自然让人想起松子,相同的女主演相似的境地。
诸多相似之处以外,两者还是很有些区别。
松子是孤身一人在谋求幸福的路上且败且战,最后变成卖火柴的小女孩去了天国。
而这部电影则是环形的结构,在最后回到现实的时候情节完整,故事也圆满了。
影片前半段主要讲了幸江的不幸经历以及她的乐观与坚强,就在幸江重伤眼看故事就要沦落到狗血的时候,镜头及时转到了从前,画完了影片的另外半个圆。
原来这个片子不仅仅有幸江柔弱者的坚强,还有一批人为她密谋的幸福:父亲、老板、朋友、楼下阿姨,还有最重要的,丈夫叶山。
由于比较圆满,配乐一如治愈系的动人,画面有别于松子,是写实的风格。
主演中谷美纪饰演这个角色自然是轻车熟路,一如松子的坚强善良惹人怜。
阿部宽大叔则以其非同一般的酷共同撑起了整部影片。
苦情也好,哀情也好,片中时时刻刻对幸福的呼唤,还有那句流传极广的“要坚持,一定要幸福啊!
”都表明了片子励志的本性。
穷人、陋巷、破旧的火车、底层劳动者、妓女、黑帮古惑仔,没有意识形态,有奋斗没有解放与斗争。
关于小人物的生存,却没有沉重的气息。
它是对追寻幸福的一种轻松地探讨与表达,却不似《顽主》需要依托一个特定时代。
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的,只是似乎还没有出现过。
看看国产片里充斥的“假大空”方式表达的“虚伪黑暗或者幸福光明”,难免让然难过。
《活着》当然是一部好电影,只是广大劳动人民已经够“活着”了,何必添堵呢?
党的政策亚克西票房低又低,群众眼睛有时候是雪亮的。
要么抛开现实架空历史,要么低俗媚俗庸俗娱乐至死,要么一副苦情样被压迫的被损害的,让人无所适从。
本片的内容以及表达方式,是很有启发性的。
集中营题材都能拍出一部《美丽人生》,何况现当代。
当然了,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一点根据我火车站票的经历,深表疑惑)。
对幸福的探索、追寻与体验是片子的中心,也是中心事件。
这是人之常情,也就成为了一个和现实接轨的良好突破口。
幸江的幸福有自己的努力,有幸运的偶然,也有那些她不知道的“密谋”。
电影一步步展示了痛苦的表面,然后又一步步剥开了层层的痛苦,展示了温馨的“幸福阴谋”。
我有种感觉,人们在密谋让我幸福。
刚刚过去了艰难的一年,换个思考的方式吧。
我觉得也许每个人都被这种“密谋”包围,每个人也都在密谋者他人的幸福。
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这么无私,那应该是没有意识到。
如果没有觉得自己处于这种“阴谋”中,那很自然,让你知道了就不是密谋了。
如果某人幸福了,那么肯定是这种密谋的结果;如果某人最终还是不幸,很简单,那个密谋失败了。
2010年初的北京下了好大的雪。
凌晨五点在窗口看到暗黄的路灯下没有人影。
那是看上去很温暖的颜色,像是烛光。
没有人影,四处都比往日要亮,没有人影,雪上也没有任何痕迹。
新的开始吧。
朋友们新年快乐。
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幸江总会离开。
因为前半段情节恶俗的就像每一部现代剧:暴戾的丈夫,柔顺的支撑家庭的妻子。
这个从小被放弃从小被排挤的不幸的女孩,不要自尊的只是企图守住所谓的爱情。
虽然她一直看似乐观的期待着丈夫有一天能长大,但内心实则是悲观的。
即使,她是那么一个能够从各种微小中收获幸福感的人。
所幸,这只是个铺垫。
幸江的过往一点点展开。
她向往着别人的幸福,但她其实拥有着曾经放弃过但一直不放弃她的朋友,放弃自己作践自己仍一直守候在她身边的男人。
原来她脖子上的围巾是为了掩盖过往。
原来他缺少的那截小手指是代价、颓靡和暴躁也并不是一贯的姿态。
第一次结束自己,是因为厌倦,活过来以后,不再放弃自己。
第二次结束,总觉得是因为习惯性逃避而不是为了保护肚子里面的小孩。
但是这一次,她才明白自己一直苦苦寻觅的所谓幸福一直在手中。
昨天晚上很凉。
我躲在被子里面,哭得稀里哗啦。
不得不承认被感动,但我,还是觉得幸江辛苦。
要用这样的激烈去换来丈夫的表情,而更多普通的日子里面还只能战战兢兢。
如果生活要一直那么艰难,只有很偶尔的温暖怎么足够支撑呢,可是,就是这么一点点偶尔的温度却能让幸福感成倍放大。
我失去了这样的勇气,所以失去了无法获知的是不是可以期许的未来。
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毕业,毕业册上最多的祝福就是“一定要幸福”。
看起来是一个多么媚俗的词语,却是大多数人心里一直追寻的心情。
这就是生活吧。
要不就是放低自己要不就是被别人放低,可是,却能靠近温暖。
另外,很喜欢熊本。
那个脏兮兮的也同样没有多少表情的女孩。
但是她一直努力,很努力的在往幸福的路上走。
她明白自己是谁,也明白幸江是谁。
看的我是既不想笑,也不想哭。
看到幸江丈夫不停掀桌子的那段,有点傻眼。
睡了一觉,看了看影评,砸吧砸吧味儿。
才有点明白。
人有的时候真的很贱。
拥有的时候不珍惜,失去的时候悔恨的要死,对喜欢的人,什么都不在乎;不喜欢的人,左不是右不是的看着不顺眼;还有喜欢自己的人,把事都做尽了,还嫌不够。
上赶着不是买卖,但还是要上赶着,这就是自虐?
幸江爱勇夫,所以以他为人生的中心,上赶着的活着,自虐?
幸江从小追求幸福不得(人生却无比的悲惨),好容易有个幸福的点(同学熊本),却又分别,直到她遇见丈夫勇夫,因为勇夫救了她,在她心底第一次真正产生了幸福。
为了保留(延续)这幸福,她无限制地爱恋、容忍、纵容……丈夫的一切行为。
就为了那求之不易的,人生第一次的幸福,她为此付出了更多的不幸,悲惨。
自虐?
幸江儿时问母亲:什么是幸福?
母亲不知。
结尾,在幸江写给母亲的信中,她说,不幸就是失去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但是当失去那最宝贵的东西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怎么办呢?
不知道。
但是幸江明白了,当你失去那宝贝时,才是真正永久地拥有了她。
基于此“幸与不幸都无所谓了,毕竟它们都有同样的价值。
”幸江儿时的不幸来自失去母亲,她一直这样认为,她长大后的幸福,来自丈夫勇夫。
可是,可是……她儿时真的就那么不幸吗?
她长大后,除了心存的那点幸福,不是更不幸吗?
幸福和不幸只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幸福是没有定义的,仅是我们感知到的一丝感触。
没有母亲的幸江,不幸的感受已经根深。
但母亲存在她心中从没消失过。
勇夫救幸江的幸福,只在那一刻,过后消失殆尽,可幸江存了一辈子,为了那一点,她更加不幸。
如果你真的爱她,即便失去,也不会忘记,那时,如果你释怀,将是永存,也将是幸福。
别再执着于某事,执着于哪个固定的模式,执着于幸福二字。
放开吧,别再自虐了。
如果以一句话来形容这个故事,前一个小时,它是一个妓女与一个黑道份子分别从良后的爱情故事,后一个小时,它是故事开始之前女人的遭遇,其中包括童年、校园以及友谊。
故事几乎以倒叙的方式来将幸江的感情经历完整化,因此,未能看到后一个小时的人会有损失。
中谷美纪并非被嫌弃的松子中的中谷美纪,阿部宽也并非龙樱中的阿部宽。
他们都有某种程度的丑化,同时也有某种程度的可爱。
导演同样是不喜欢将残酷摆放于台面的人,尽管影片有一个算作残酷的名字。
当一人的用心侍候被另一人残忍掀翻时,他们的邻居在楼下划正字以计算次数,并且以夸张且缓慢的镜头拍摄。
当我们看着桌子上的饭菜以各种惨不忍睹的姿态被掀起,我们笑出声音的同时,会心想,她好可怜。
不可否认电影剧本有些参照某些俗套的言情小说,并且如果缺少幸江与另一女孩的惺惺相惜,整部影片也只能够沦为普通的爱情片。
但最终的惊喜是他们的爱情十足动人。
叶山狂奔着冲过街道撞倒无数路人,只因为他的妻子与孩子遭遇危险。
曾应当被看作恶丈夫的男人在女人的回忆里一直深情款款,只需两人理解的真挚爱情其实藏在那道高大沉默的身影中。
女主角的名字叫幸江,据她的母亲之说,是一定要幸福的意思。
她从小的祈祷内容便是希望自己幸福。
但通常天公不作美,她没有可称作幸福的任何一段经历,即使瞬间的幸运也会被立即破灭。
她贫穷,心地也并不很善良,因此遭校园内其他同学的排挤。
她有一个抢劫入狱的父亲,而她的母亲也已早早死去。
世界那么大,惟有一个与她同样贫穷孤立的女同学愿意与她承诺,即使离得很远,她们也会一直在一起。
任何人的童年时期都有机会见到这样的例子,受排挤的穷学生与肮脏的孤儿。
通常没有人愿意将期望浪费在这样的人身上,也没有人相信这样的人将有美好的未来,更妄论他们会幸福。
无论如何,人总有向往光明远离黑暗的本性。
而导演的用意却在于扭转人的偏见。
片中主角都有着不甚光彩的过去,他们之间所发生故事的地点也再平常不过,但是,他们最终很幸福。
普通人将幸福的定义看得十分复杂,但对他们而言,相互依靠时便很美好。
长久以来,我都觉得幸福是种妄想。
多数人也都认为幸福遥不可及。
但谁也不想随意放弃。
因此,这部影片的本意似乎是励志。
幸江的性格里有如同松子一般执着于爱人的天性,她在每一次受欺凌后面带微笑地承受都同样令人心疼。
将自己的幸福抛于脑后,对待男人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这样的傻女人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有幸遇见。
而松子直至逝世也未能真正拥有过幸福,这部影片似乎给了松子另一个结局。
幸江拿着叶山赠予的护身符甜蜜微笑,令人相信,这种幸福会一直延续。
从此,他们和他们的孩子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如同童话般的结局,也出自现实的生活。
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名字,所以就选择看了不过有些失望啊。
阿部宽让我想起了被嫌弃的松子,特别是沉默的站在雨中的时候,特别让人感触。
中谷美纪挺适合这样的电影,饰演一个苦情女,从小就生活不幸,还嫁了个没有工作,嗜酒如命的老公,她不离不弃的在老公身边,这不是真爱是什么。
幸福,是自己的,需要自己去追求。
加油吧!
看了阿部宽的电影,自虐の詩表面上颠覆了阿部宽的戏路,但仔细看来完全是延续了阿部宽的风格,少语、冷酷。
黑色幽默中演绎日本市井小民的艰辛生活。
“不论幸还是不幸,都值得珍惜,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幸江在海边靠在勇夫的肩头这样想。
看到这一幕,我也长舒一口气,幸江总算得到了她应得的一切。
日本的影片好像都喜欢缓慢的铺陈,像是一个人在耳边缓缓述说,却往往又在最后给你一击,让你颠覆先前所想,偏偏还觉得一切太过自然。
这是一部喜剧定位的电影,它改编自业田良家在日本被誉为催泪且颠覆第一位的四格漫画名作。
自虐,顾名思义,本是一种病症,指通过自我折磨来达到自我满足感,其实也是精神分裂的体现当自虐成为一首诗,会产生怎样的效应?
整部影片讲的其实就是女主幸江的生活,她是一个很平凡的女人,与自己的丈夫住在一个小阁楼里,自己平日工作在拉面店。
可她又和很多人不一样,母亲自她出生便抛弃她,父亲因为抢银行被捕,身边的同学远离她,仅有一个真心相待的朋友熊本还分隔两地,去神社给自己祈福竟将摇铃都拽了下来,如她所说,她是一个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不幸的人,所以电影一开始,幸江就在问着“妈妈,你为什么生下我,又为什么抛弃我?
”片子最著名的梗就是海报上的那一幕,勇夫掀桌。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男主一次又一次的掀翻了还没有开始用餐的饭桌,其实这是一个可笑的场景,可又让人很难笑,刻意的慢镜头让我们把幸江那一刹那惶恐的神情和飞向我们的饭菜一览无遗。
影片的前半部分身为男主的阿部宽大叔基本没有多少台词,但是他用自己连续的掀桌吸引了太多焦点,这是一个分文不赚,好吃懒做,脾气古怪暴躁的男人,而身为妻子的幸江却习以为然也心甘情愿。
这些不免会让人联想到《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乍一看,幸江就像是松子的翻版,在不苟同的眼光和声音中永远一副not your business的样子。
整部影片的高潮在后半段,到这里一切才逐渐明朗,虽然我个人更喜欢前半段,节奏缓慢但充满了戏谑的味道,实在对日式家常的画风没有丝毫抵抗力。
如果说前半段都是所谓的“自虐”,那么后半段便是一首名为生活的“诗”。
揭开来自回忆的谜底,谁也不曾料想看起来温柔又体贴的幸江曾经有着疯狂的过去,而看起来沉默暴戾又有着黑道背景的勇夫又是那般深情。
这完全颠覆了先前对男女主角的人物设定,但又给观众先前的一串串的问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出人类间的相互救赎,却给人内心泛起一波又一波爱的弧度。
“我们该怎么办?
”“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过我们的生活。
”“我们下次再来,看海。
”这是勇夫给幸江的承诺,幸江笑了,美得令人窒息。
那时候的幸江应该是第一次触及到了幸福的温度,勇夫给从未感受过幸福的幸江带来了生活的光明,而幸江也给了勇夫不一样的新生。
这时候方能明白,为什么别人在说服幸江离开勇夫时,她两眼闪着光芒,“虽然他表面是那个样子,却是有很多优点的”,那个模样像极了大话西游里说“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我知道有一天他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来娶我”的紫霞仙子。
虽然从回忆回到现在,幸江的偶然出事后剧情开启了老套的日剧煽情模式,可是意外的很对胃口。
当勇夫飞奔到医院的时候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个多年前为爱不顾一切的少年,手术室外站着满满当当的朋友,病榻上的睡着的幸江听见了来自母亲的声音。
“跟你爸爸商量,帮你取了这个名字,幸江,就是幸福的意思。
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所以你是被很多人关爱着的。
”老实说,影片里的每一个人都一直在自虐,幸江,勇夫,父亲,面店老板,房东太太…对于他们来说,正因为实在太过平凡,所以更害怕失去自己拥有的东西,不曾轻易得到,在得到以后就会使劲儿攥在手里。
在自虐中感受自我,不断摆脱又不断的自虐,循环往复,这是来自人类的惯性。
在每一段寻找幸福的路上,都必然存在着对自我的否定与肯定,这否定可以来自于旁人,也可以来自于自己的判定,还可以是对于周遭事物的自我代入,尽管不断的感受到“不幸”或者苦恼,可是每一个人都在积极的向上生活着,从来没有倒下过。
幸江最后写给遗弃自己的母亲一封信,“妈妈,我从小失去了你的爱,然后我拼命的追求,不断的追求,我想得到别人的爱,可是到现在才在自己这里找到,一直紧紧地握着双手,偶然间张开,才发现原来就在自己手中”。
片子的主旨在于引导我们去正视爱,对爱追寻和探索。
对比《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一生都在寻求一个在她回家的时候能说句“你回来了”的人,其实幸江也在寻求一个能给自己安稳生活的人。
影片时常重复 “幸せなりたい(想要变的幸福)”,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生活的诉求。
关于最后朋友重逢的设定,想必也是为了给幸江的幸福画上一个圆,所幸那时候相依为命一起不幸的她们如今都成为了美好的大人。
“在这个世上也许并没有什么幸与不幸,有得必有失 有舍才有得。
比如失去一样无上宝贵的东西时会怎么样呢?
我们哭喊,呆然,但这是可以用幸福与否来衡量的吗?
我终于发现,失去无上宝贵的东西,就是对它真正无限的拥有。
幸与不幸都无所谓了,不管哪个都有同样的价值,因为人生总有它自己的意义。
”人生就是一场自虐的诗,在吟诵的时候,不要忘记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强推本片的OST!
来自日本作曲家泽野弘之(有兴趣可以收集他的其他作曲,一定不负众望!
)附上我很喜欢的几首:ALL IN ALLTHE UPS AND DOWNS OF LIFE幸せになれますように心の声近くにいても、远くにいても、嬉しい时も、悲しい时も気仙沼牛乳I LOVE YOU(词:今井麻纪子 唱:关山蓝果)
刚开始的那段色彩很艳。
挺不喜欢这种处理镜头的方式,像西班牙的艳情片,像《大电影2》。
后半部分,尤其是从幸江做手术急救开始,才发现片子的真谛。
《名侦探柯南》有集曾说过,这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应该死的,因为当一个人死时,就会有或多或少的人为之伤心。
同样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背后,都凝结着或多或少别人的关心和爱。
当然人们总是习惯羡慕别人,不曾想过其实自己健康的成长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啊!
学会感恩和知足,生活才会更加积极,才会更加幸福。
幸福的人
妈,你......为什么生下我?
追求幸福的路,即使崎岖也会让人不畏艰辛。
确实是自虐…明知道是不好的,还非要过得那么乱七八糟的生活,明明可以逃离的,自己却要玩自虐,非要折磨自己…甚至电影结局是美好的,我都觉得很虚假,现实中很少这种浪子回头事情发生吧…?
问题多多的一部电影,如果主演不是中谷美纪和阿部宽,大概没办法看。其实你从来没有意识到 你身上寄托着很多人的爱 有人说松子你终于得到幸福了啊!回头想想:松子也算幸福吧,虽然龙洋一回头得有点迟。若论“自虐”,幸江实在离松子太遥远了。
就是太冗长~ 3.5星吧
幸せって一体どんなものだっただろうと思わせる映画。ドン底でも幸福でも人生の流れの中でどっちでもある。どっちでもあるなら、どっちでもいいじゃねえかなと思えった。
丑女和肥妞的百合
关西男!
知我者芭娜娜也:D
家暴男是老天给你离开的报警灯 鸣笛你也不麻溜跑啊 浪费食物不能忍
(ノ-o-)ノ⌒┳ ┫┻┣
追求幸福的每一天都是自虐的诗
笑死然后哭死。
像一篇粗糙的四百字小学生作文,最后一定要写出一个正能量结尾。
深陷谷底还能看到星空,置身泥沼也要沐浴阳光,人生幸与不幸都要珍惜,因为只活这一回。
结尾真的是又臭又长
又触到了我那脆弱的神经 想要幸福 哪怕只有一点点。
掀桌子掀了又掀,日本女人当老婆就是好,哇卡卡..
在这个片子还归属于“新片”那会儿,这片名就在脑海里驻留下来。中谷美纪演这种苦情女还真是对了路子,不过感人的点果然还是集中在友情环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