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映的前一天,安东尼给我发微信问我第二天会不会去?
我说当然去啊。
他说,那好,明天见面的时候你要上来给我一个大拥抱。
后来首映当天因为时间原因没能在电影开始前见到他,见到他已是电影快结束,隐约听到不远处他的哭声,一开始不太确定,后来随着大家的目光往他那边看,他坐在观众席中间,哭得像个小孩,他旁边的刘畅也在哭,周迅起来笑着安慰他。
我远远的望着他,看到粉丝们一个个站起来举着手机相机对着他们拍照,慢慢觉得不真实起来。
这个坐在观众席中间哭得像个孩子的人是我的好朋友,在一旁安慰的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周迅,而他们一起合作了一部很棒的电影。
就连没有参与到其中的我都常常觉得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不知道看着自己的书变成电影,看着演员在大屏幕上演绎自己的生活,看着镜头把自己这么多年的过去变成两个小时的电影的安东尼会不会觉得更不真实。
电影在筹划阶段的时候我问安东尼会不会自己当导演。
他说不会,觉得自己不适合去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
我心想他平时生活得太随性自在,也很难想象他在剧组里掌握全局的样子。
后来他告诉我周迅来做监制的时候我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他说“先保密保密”,语气中透着些许兴奋但是又很像在谈论一个和自己没多大关系的事情。
那个时候我想象不出这个电影会拍成什么样子,但是内心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心情倒是比他显得激动。
再后来有一段时间没有听他说电影方面的消息,等到某一天突然他回国是因为电影开机前的新闻发布会。
我和他一起去了北京,去了发布会,当我们几个朋友坐在下面看着刘畅和周迅演的一个小短片,都惊呼刘畅很像安东尼,明明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但是却惊人重合起来了,我惊叹周迅选角的眼光,因为安东尼不是一个好拿捏的人。
发布会之后和安东尼刘畅echo还有几个朋友一起吃饭,期间刘畅的经纪人谈到刘畅因为接到周迅的电话不敢置信还以为是诈骗。
刘畅不好意思的笑了,那个样子和安东尼平时害羞的时候非常相似。
后来我也一直在想为什么演技还略显生涩的刘畅会让我们熟悉安东尼的人都觉得他就是“安东尼”呢?
或许正是因为他们与生俱来的害羞和青涩、真诚与善良,其实某一部分也属于本色演出了吧。
果然刘畅也为大家还原出一个最好的“安东尼”。
电影在墨尔本拍摄快杀青的时候,我和阿亮小西大雄一起去了墨尔本找安东尼玩,那段时间安东尼要忙着照顾剧组的朋友,还有一部分剧组那边的安排的工作,除此之外他还要带着我们游玩陪我们一起去新西兰。
期间有一次在皇后镇他开着车,他说你们和我说说话,不然我怕我要睡着了。
我突然意识到认识他这么久,第一次看到他这么辛苦这么累。
以前我们都打趣的调侃他活得跟个散仙,生活得随性又烂漫。
回到电影本身。
第一遍电影看完到现在,除了和安东尼说觉得电影很好,和身边的朋友讨论之外没有在朋友圈和微博上谈过自己的感受,这个电影是安东尼的一小段人生,也是很多人的一小段人生。
这一段小小的人生叫做青春,我们被切割成这么多段的人生里,唯有青春这一段最懵懂最质朴,最纯洁也最纯粹。
岁月无论怎么变,这一段凝结成琥珀一样的叫做青春的人生都安然的躺在记忆的盒子里。
《陪》是一部很难定义的电影,它不像市场上大多数的商业电影那样浮华,也不像这几年流行的青春电影那样曲折,甚至放在文艺片里它也显得十分独特。
全片看不到任何一个广告植入,画面清新治愈唯美,像一股带着花香的暖风缓缓的迎面而来。
它没有拔高情操,也没有惨烈悲壮的青春,没有撕心裂肺无病呻吟的痛苦,也没有给人激励灌鸡汤。
但是它是一剂良药,温温和和地治愈着你。
电影里有好几个让我难过落泪的地方,可是这样的泪点不会让你难过到痛苦,相反在难过后仍然让你能感受到生活的安静和美好。
很多时候生活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就让你难过了,更多的时候生活也是如此平平静静的就让你觉得幸福了。
而刘畅饰演的安东尼也真的让朋友们觉得神似,好几次都觉得在屏幕上看到安东尼本人。
我想无论别人如何质疑,在熟悉安东尼的人眼里,他已经是成功了。
前两天看到安东尼为电影写的一个长微博,他对不二说“我多希望你能在那个电影的世界里多呆一阵子 给更多的人带来感动 但是新的人来了 你就要退下的”作为这个电影原创之一的安东尼的朋友,我自然是喜欢这个电影的。
而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也毫不吝啬自己对这个电影的喜爱。
一起再陪不二再走一段路,再看一看这个世界。
一起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很多时候,我喜欢装聋作哑,因为这个世界太过巧言善变。
所以,我学会了蹩脚地接受,无奈地适应,而后,伪装成已然坦然面对。
这是大多数人必经的过程,一直以来我都执行得很好,除了知道我还活着,眼神已经不太看得清远方的路。
Antony没有接受这样的安排,在旁人眼里他做了多么贸然又冲动的决定,可他决心把这些愚蠢的流言都弃之脑后了。
Yes!
能看清前方的路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在陌生的城市,这个初来乍到的小伙把工作和学业按照自己的框架安排地井然有序,远方是一条无尽的路,偶尔出现拥堵,也终将在他按下喇叭之后开始畅通。
这是安东尼的选择,这是他留学生涯中勇敢迈出的第一步,从金融到西餐料理。
他说他无法想象自己穿西服打领带的样子,小樱说他带上厨师帽一定会很帅。
要改变,要追寻,你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时间、一点点等待、一点点鼓励、一点点关怀,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糅合成了你的勇气,然后你可破茧飞行。
电影当然不会只拍到理想这么单调,青春中糅杂着得除了理想,一定还会有爱情。
不堕胎不约架,小萱爱着Antony,Antony爱着小樱,小樱爱着方杰,就像一个永远画不满的圆,平淡却真实,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
出国前吃完散伙饭,大家碰杯告别,隔着一条不长的马路,Antony轻挥手,小樱却看着来路的车,两条平行线,此刻连眼神都没有相交,缘分了了,即使Antony之后不顾一切超小樱的方向飞去。
原来,奋不顾身地喜欢也会令人为难。
原来,频率不同的不止小樱,还有Antony自己。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人来人往人往人来,Antony爱的那个人,那么清晰明艳的笑容,终究还是消失在纷飞的樱花雪里。
故事的最后,Antony看向天空,他在追赶那些隐约回忆的事情,看到了这三年陪伴在旁的朋友和亲人,还有一些离你远去情和爱,是成长的阵痛,是生存的感悟,也是毫不畏惧奔向未来的勇气。
电影说,看烟花是一个很寂寞的姿势。
灯光次第亮起,街道光彩斑斓,天凉了,亲爱的Antony,现在你找到愿意陪你一起吻着凉风仰望烟花的人了吗?
故事很简单,我喜欢简单的故事,因为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总有频率不对的人嚷嚷着矫情和平淡如水,即使有这么多挑三拣四的声音,故事还是得自己品,电影还是得自己看,庆幸自己独自一人冒着雨去影院坚持看完了这部电影,没有错过。
这部治愈我温暖我感动我的电影,这个傻气倔强又善良的男孩,他的故事未完待续……
在大海里,有一只叫做Alice的鲸鱼,它发出的频率比正常鲸鱼高一倍,所以没有其他鲸鱼能听到它的声音,唱歌时没人听见,难过时没人理睬。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Alice。
我们都会寂寞孤独渴望陪伴,但愿这些时刻我们可以给彼此一个拥抱,相互温暖。
电影里的安东尼不算太帅,善良、单纯、感性、爱做梦、小忧郁、喜欢在海边跑步,也喜欢看下落的樱花,笑起来嘴角有浅浅的酒窝,我看到他笑的时候就在心里想:“嗯,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安东尼的样子。
”辗转多个城市到国外求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语言,连空气似乎都很陌生,安东尼是寂寞而孤独的,他和他的小兔子不二一起生活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一起度过这些漫长的岁月。
可是啊,岁月总是眷顾那些善良的人们的,所以他遇到了小萱,那个同样也爱笑的女孩儿,笑起来也有同样的酒窝。
即使和他一样身在他乡,却能把自己的生活过的那么生动、那么多彩,她能在车站追着为了一个苹果穿梭人群的追逐,这样明媚阳光的生活,即使她没有和安东尼在一起,但我依然相信,她还是能将生活过的美味,不是吗?
小樱和安东尼,很遗憾,但是并不后悔,他们一起看了下落的樱花,一起看了美丽的烟火,“这个手势代表了,一辈子的朋友”。
他们终究不能在一起,一首歌道尽了无数人的心酸无奈。
视频里面有一段特别感动,不远万里的父母,不熟练的操作着通讯软件,只为了见一见儿子的面,父母的小心翼翼,父母都千里思念,通过冷冰冰的电脑屏幕展现出来。
妈妈忍不住的絮叨叮嘱,爸爸却和平时一样吐槽妈妈啰嗦,最后的最后,三个人都红了眼眶,年迈的父母牵挂着儿子,漂泊的学子思念着父母,真实,细腻。
这个安东尼啊,他有着近乎执拗的小习惯和一点小强迫症,他喜欢用“嗯”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轻轻地、郑重地,让人觉得很安心;他最喜欢坐公交车,坐最后一排左边的位置,然后一次次因为睡着坐过站;他在墨尔本吃世界连锁的麦当劳,想起了与高中朋友吃散伙饭的情景,以后到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处麦当劳,他都能吃到相同的口味,然后想到相同的那群人。
父母、小樱、高中同学、国外舍友、小萱、不二兔子、鲸鱼Alice……每一个在安东尼生命中出现的人,都影响了他现在的样子。
现在这个,善良,真诚,成熟的样子。
陪你把沿路感想活出了答案,陪你把独自孤单变成了勇敢,一次次失去、又重来,我没离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你把想念的酸拥抱成温暖,陪你把彷徨写出情节来,未来多漫长、再漫长,还有期待,陪伴你一直到这故事说完。
文/梦里诗书文艺的基色并不足以弥补电影内在的苍白,未尝有拜读过原著,但就电影言《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除开那异国景色的唯美,只是一部流水账式的东拼西凑,格格不入的旁白与碎片化的爱恋,更只是假以清新文艺壳的平庸狗血。
人物塑造的崩溃是其最为严重的诟病,电影在两个小时的时长中,建立起来的男主安东尼只是一个呆板了无生机的人物形象,而女角上白百何饰演的小樱亦未能为电影增光添彩,散乱的剧情使其整体架构看起来死气沉沉,插上了流转墨尔本与日本乍看国际化的爱情,依旧无法掩盖电影用烂了的多角恋老梗,更使电影在呈现上全然抓不住地气,这种观感体现在电影虽然有着暖心恬静的日常寄想以平实未有大起大落的生活引人入胜,但最终确只是一个虚假的臆想,这源于蓝本的娇作,更是节奏把控的缺位。
文学与艺术的结合在《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中的体现是断层的,文艺从来不是生冷晦涩的代名词,诚然依托海外景色与镜头组织的结合,其在摄影上呈现出了唯美赋有诗意的质感,但对比例如《蓝色大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样真正以青春为背景,呈现真挚情感的作品有着绝然不同,电影只是流于了那层华丽表象的外衣,虽然也有着关乎青春与爱情的命题,但这一命题亦没有着一个能动人于心故事的填充,细腻的音乐与画面犹如一拳打在棉花上绵软无力,了无内在的冗长,是多么赋有艺术的镜头都无法挽救的,因为它毕竟是一部电影,而不是一个MV式的短片。
无聊枯燥的日常又被娇作了太多不近地气的桥段,如此无文有艺碎片化的电影,使之确实是一部契合《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这一命题的作品,因为它的观感确令人有着足够漫长的冗长岁月。
遗憾错过北京参加首映见你的机会,第二天自己去电影院看的时候得知你也在上海第一次看,电影开场时间和我的一样。
进到影厅里抑制不住激动得全身都在抖,一直到看到“原著:安东尼”才慢慢停下来。
开场前我说隔空一起看的时候,你回答的是范晓萱歌里的那句“我们的爱是否同步”。
嗯,同步。
看着电影里的那个“你”,就像《同步》MV里和白百合对视时笑起来也比她慢一样,也是对什么事情反应都要慢半拍的样子,和最开始认识你的时候对你的印象一模一样。
嗯,他作为荧幕上时长121分钟的安东尼,同步。
安东尼和朋友告别时坐在麦当劳里。
我的脑海里和眼前的电影同步放映的是,在大连的时候,去到你在书里提到过的那家麦当劳、焖子店、坐有轨电车、和朋友告别时去的那个沙滩时,想象出的你们在这里的画面,是我心里上映过的《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比电影早上映整整一年。
嗯,同步。
电影里,不同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和喜欢的人好好在一起。
安东尼听着小樱说另一个人的事,两个人哭着、感觉整个画面都是栗子的声音。
但同时流出的泪水却有着不同的原因,而那个“原因”并不知道。
看到安东尼拿起方杰寄给小樱的明信片的时候(短短一句话却有三个人名),想起了自己的日志“ 花的刺很多余、系鞋带还要花时间很多余、你无意义的索求拥抱太多余、前奏很多余、煞费苦心脚步放慢很多余、说风太大擦眼睛更多余、从不值得你眼神停留的我也很多余、我的期待很多余、我的伤心很多余、我低头走过半个城市不愿回家最多余。
”你想起了什么....每个人是不是都有这样一段故事很同步?小樱说,想帮所有不会说话的东西发出声音的时候,我一阵恍惚,然后拼命在心里点头。
你和不二说的那些话,我无数次幻想过、实际上也尝试过的、和一切喜欢的东西、猫甚至是树叶的交流.........而我所想表达却无法说出口、无法表达好的那些,安东尼都帮我说了,甚至能在电影院里听到它们,这件事本身就好像电影一样梦幻啊。
但这件事情,和你的人生,我的人生,所有认识你的人的人生都同步了.....真好啊。
这部电影是自己一个人坐了6站公交去一个陌生的影院看的。
独乐和众乐其实各有各的好:大片比较容易组团,大伙凑在一起热闹有氛围;可某些带有个人记忆的影片还是独自看更舒服——去看电影,其实是想借个地方和自己说话,叙叙旧,聊聊未来。
《陪》就是一部适合一个人看的电影。
那些关于单恋、关于澳洲的梗,除了自己谁又能懂呢。
这也正是近几年所谓的“青春怀旧”电影大热的原因吧,你会有更多的代入感。
(观点老旧TAT)影片完整度、流畅度还是不错的,作为一本随笔性质、从没有标点就能看出也没啥逻辑的书改编的作品,故事的成功注入是关键。
其实在读原著时,的确能感受到安东尼在思念一个人——动不动就会提到“你”。
我们都知道兔子不二也只是“你”的替代品罢了,“我”希望“你”可以陪着我。
为了把这种“一个人思念一个人”的感觉强化,编剧讲了一个四角恋的故事,triple了这种心绪。
来说说这三段暗恋中我感兴趣的地方吧。
首先是小萱对安东尼。
一个人喜欢上一个喜欢着别人的人。
这其实是很绝望的一件事。
付出爱当然希望得到回报,可惜现实哪有都按希望来呢——你付出的,他根本感受不到——或说他无暇感受。
“好,那你去看电影吧,BYE!
”“开车回去路上小心点。
”句句平淡,但句句拒人千里之外。
对无感的人,我们的确说的都是这些话——看似在客套,在为对方考虑,其实内心是下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快速撇清关系。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安东尼对小萱。
喜欢一个你认为可能也喜欢你的人。
毕竟是铁了很多年的好友,交流会更频繁一点,被喜欢的人也不会像上述那样爆出冷冷的话。
也别忘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他两的感情故事里包涵了很多意象,栗子,旅行箱,以及那个“一辈子好友”的动作。
我认为剥栗子是“心花怒放”,你说是“心碎”;多年后我还在用那个一模一样的箱子,你换了新的;最后我拥抱你,在你耳边说“还有我”,你却轻轻推开我,要继续做朋友。
正如范晓萱唱的主题曲《同步》一样,我以为和你是同步在走,可惜其实走出了两条平行线。
隐藏的最后才揭示的,小萱对学长。
喜欢的那个人叫你过来,等你来了他又不得不走了。
24格的电影,终究无法和25格的声音匹配。
也不知是哪里走错了。
没有过多着墨的描写,是唯一掺进现实元素的故事。
那句“这是小樱在澳大利亚的男朋友呀……他告诉我的”一语四关:安东尼应该是惊喜的,小樱不好意思一定想马上向学长辩解,学长知道这是自己掩饰感情的借口,不愿被小樱知道,学姐是在像学长强调,其实也是心虚,想极力维持自己的爱情……话有真假,人无对错。
三段故事下来,其实最终讲的是三个人各自单独的故事。
也明白了为什么在先导宣传中周迅一直强调“一个人”的概念。
而这部电影也没有把”一个人“写得那么悲痛,虽然三段单恋都无果,但我欣赏的一点是电影对情绪的控制——哀而不伤——拿捏得刚刚好。
并且现在时是已经释怀,在向前看的积极生活。
祝我们不要在一个人的路上越走越远:)
没看过原著,不评论同性暧昧的话题。
安东尼和小樱,有着1个小时时差;小樱和学长,有着25格和24格的误差;还有alice,声音有着一倍的频率差。
《柯南》里的sherry说,她像深海的鲨鱼,永远无法与受人欢迎的海豚(小兰)相比,现在,我知道了这个没有与你的爱同步的鲸鱼,名叫alice。
在外人看来,几个22岁男男女女一个吻都没有的故事,是不是太苍白了。
因为一个男人坚定了理想,飞去异国他乡,再发现自己只是这个配角,寂静喜欢一个女生,却发现另一个女生思念着自己,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其实很多人,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真的很难分心,被很优秀的人惦记着,但就是没有开始恋爱,坚持着长辈觉得很傻的事情,却最终让他们很欣慰。
电影里的声音,值得天天单曲循环自己也做片子,配的是曾经像安东尼这样干净的孩子的声音,只是,现在才知道25格的距离,想对陪过自己失恋岁月时的你说:下一次,一定把你的声音对地最精准。
【这不说一篇专业的影评,只是一篇流水回忆录】思来想去,还是用了这本书,这个故事最常提到的一句话: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这本书,这部电影,这个名字,从遇到它的那一刻起,对我就意义非凡。
第一眼见到它是在高中,课堂上同桌在桌洞偷偷翻阅,我只瞟了几眼便被封面和内容吸引。
借着翻完后,总有一种把它占为己有的心情= =。
那时候高中放月假,一个月才能出校门一次,也就是说我一个月之后才能去书店,威逼利诱下,同桌那本书在我的课桌上躺了一个月直到我买到它。
后来高中毕业,打暑假工的时候我带着它,第一次出门远行的时候我带着它,上大学的时候我也带着它,然后在豆瓣认识了一群同样热爱这本书的小伙伴,现在大家都时不时在群里蹦跶。
现在我已工作一年,从17岁到23岁,我有幸提前坐到电影院里看我爱的这本书拍成了电影。
听说10月3号湘潭有点映的时候有一种大奖砸到头上的感觉,不止是欣喜,几乎是狂喜。
三线城市好像从来都很少有这种活动。
而且电影院刚好在表哥上班的对面,所以几乎是立马催动他去买了票,第一排,安心了。
电影是和表妹一起去看的,她从小擅长偷看我的课外书从而几乎培养了一致的兴趣爱好和及其雷同的品味--||整场见面会她和我一起尖叫挥手,看电影时一起低声耳语谈论那些书里出现的章节和句子。
最后看完电影约好下次一起去大连。
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进电影院的时候厅里已经排满了人,几乎都是年轻小姑娘,当然我也是年轻小姑娘。
那时候安东尼的扮演者刘畅在二楼的厅候场,透过玻璃墙看到他站起来的时候,白衬衣,黑裤子,瘦瘦高高,全场尖叫。
我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一直到进场都有点恍惚。
然后穿过长廊到放映厅,一抬头看见白色的一团,不二在前面笨拙的走着,有一种流泪的冲动。
青春岁月里,惦念了那么久的,陪伴你我那么久的不二,就在前面呐。
见面会,刘师傅青春年少,美少年,又高又帅,就是书里面说的,安东尼做的那个梦,梦到无数穿着白衬衣的美少年在奔跑,对,刘畅就是那种美少年,一点也看不出他快三十岁[正经脸]终于说到电影了,恩,满满的诚意之作。
一部电影要从哪些方面谈起呢?
配乐?
剧里的配乐麻烦给我打个包!
摄影?
色彩明亮画面清新镜头过渡自然衔接流畅作为小清新文艺片足矣。
台词?
当年中二迷茫的时候在书里找到无数共鸣,现在仍然敲得响。
创意?
不二出现的那一刻简直惊喜!
演员?
喜出望外!
真的。
或者是.....完整的剧情?
不,这部电影不需要那些剧情,它从一开始就说了,这是一个小男生成长的故事。
那些从一开始便利贴上日记本上记载下来的语句和段落,拼凑成一本书,然后变成一部电影。
剧里的安东尼也爱穿着里面配衬衫蓝色或黄色的毛衣,寡言少语但善良可爱勤奋,诚心待人,傻里傻气却也有着自己想做的事和内心的坚持。
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好的坏的,喜悦的伤心的难过的,努力过拼搏过也感动过。
然后特别幸运的是,亲爱的不二 你喜欢我 陪了我这么久 即使我骄傲 自私 做作的时候 你都在。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点空,像书里说的,是贪婪的人 渴望被爱 被拥抱 被理解被接受 又是自私的人 拒绝去爱 去尝试 去解释去接纳。
没有人能永远陪伴另一个人,分分秒秒。
好在,我们有不二一直陪在身边。
————来自一个脑袋断片还十分啰嗦的书迷最后,预祝电影票房大卖。
我有一个小本子,里面是我用很幼稚的字体,摘抄的满满的喜欢的句子。
这个本子是2008年买的,那个时候我上初中。
每天去学校隔壁的书店借最小说看。
里面关于安东尼的第一个句子我是这样抄的:{游乐场}摩天轮卟知疲倦,周而复始の旋转、它不知道即使它24.小時不停歇,也卟会有人365.天留下来。
——《名词控》安东尼高三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我管她叫三哥,她有着很多和我一模一样的爱好。
时间过了那么久,我仍然记得那时候的夏天。
教室头顶的风扇吱吱呀呀,窗外就是伸过臂膀来的大树,树叶翠绿,里面藏着吵吵嚷嚷的蝉。
后黑板上的倒计时旁边是我抄在那里的苏打绿《十年一刻》歌词“十年的功聚成灿烂那一分钟的梦”。
手边各式各样的参考书堆得高高,桌子上铺满了花白的试卷。
空气中满是昏昏欲睡的气味。
三哥坐在我前面,鬼鬼祟祟背过手递来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hey 我就要飞了 我一点也不酷 也不特别 所以我不会说很酷的话 只想说 请不要忘记我”“我想与你 分享我的那道彩虹”我趴在那里,眼皮打架,也不忍住笑了起来。
在乱七八糟的桌子上刨出笔,“I want to share my rainbow with you”(ps 我语法用对了没?递给她。
她打开后,我看到她嫌弃地笑了一下,拔开笔帽,唰唰写了两句,又塞回来给我。
“share后面加to,对着呢。
写这一句话也是拼尽全力了吧!
安东尼”我英语经常不及格,而她是英语课代表。
她知道我写英文三句有两句是错的。
安东尼的谐音是俺懂你。
老师在台上讲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惜我直到现在也没有搞懂上层建筑是什么鬼。
只是记得,那时候教室外面的天很高很高,梧桐树长的茂盛,每天的日子都很长很长。
当年喜欢过最小说里的很多人,现在仍然坚持喜欢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野象小姐,一个是猫某人,还有一个就是安东尼。
他们的书每一本我都会买。
《陪》现在出了很多本了,颜色也变得五颜六色,有小伙伴说有生之年一定要等《陪》出完红橙黄绿青蓝紫几个颜色,买齐后放在一起摆成彩虹,说不定能召唤神龙。
我听完笑了,心里觉得安东尼一定只是想与我们分享属于他的那道彩虹。
当年我买《陪1》的时候只是一本小小的、封面有一只不二的最初版。
借给了三哥,她还没来得及还给我,我们就匆匆毕业了。
《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本书。
里面的每一个句子都恨不得记下来。
书里的主角安东尼就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
去很多很美的地方,遇见很有趣的多人,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
就像王小波说的“我活在这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人。
倘若我能如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这本书我借给了当初喜欢的人,借给他的以第一天晚上,他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是书上的话,他说“所谓人生 取决于遇见谁。
认识你真开心,我找了两年找到你,这世界上没有另外一个你,好珍贵。
”可他也还没来得及把书还给我,我们就匆匆分开了。
后来我想也好,这本书就当做是对他们陪我度过我的漫长岁月的谢礼吧。
说起来,我很早就开始玩豆瓣,安东尼是我关注的第五个人。
那时候豆瓣不是像现在的关注模式。
那时的豆瓣可以申请成为朋友,同意后就可以看到“仅朋友可见”的内容。
后来豆瓣改版后,朋友就自动变成了互相关注。
而豆瓣个人主页的留言板,是只有被关注才可以留言的。
安东尼也很早就开始玩豆瓣。
通过了很多朋友的申请。
所以改版后他的关注一下变成了1000多人。
但是这也导致了一个神奇的景观,那就是他的留言板。
上面各种各样喜欢他的人,每天都会来跟他打招呼,讲关于自己的日常和故事。
大到谈婚论嫁,小到走路的时候打了个喷嚏。
他们会来和尼尼说早安晚安,亲切地喊他马亮,对他说一些不切实际的愿望和想法,几句歌词,几个疑惑,就像安东尼说给不二的那样。
其实说了这么多,到头来我还是不太懂我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安东尼。
他也总是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男孩子。
他说“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挺善良的也都傻 怕寂寞 有的时候耍一些小聪明 都希望别人对自己好一点 可又懒得付出就这样而已”对没错。
我也是这样。
不够好也不够坏,在喜欢的人眼里可能会变得很厉害,在其他人眼里很普通。
有时候会自私,有时候会投机取巧,但是绝对不会做坏事,对在乎的人很好。
他说“爱是旅程 彼此要好好地对待 因为要结伴走很长的路 能和你现在牵着手的那个人 你们相遇的概率简直是近乎奇迹 希望你们就算回到了明亮的世界也不要放开彼此的手”对没错。
我也这样想。
联合国最新报道地球上一共有6909000000人,原来我所相遇的人每一个都是背负着如此庞大的几率来遇见我的。
可是时间越久身边留下的人越少,但是留下的也越珍贵。
他们见证过你所有的样子,希望你能够珍惜。
他说“生活哪有那么好只是那些不好的我都没说而已 寂寞有时尴尬有时难过有时龌龊有时卑鄙有时 懊恼有时 不过好在 相信自己尊重自己自信点儿乐观点儿和朋友家人一起这些不好的都会过去 那些真的在你生命里发光让你反复回味的它们都是 好的”对没错。
说的就是我。
经常有朋友说喜欢看我的微博或者朋友圈,他们有的说“看到你朋友圈会开心,微博也一样。
”有的说“阿狸每次我上微博就会看看你发的原创。
很治愈。
”有的说“因为你分享的都是生活里很暖人的小细节啊或者心情啊。
所以我特别喜欢看你朋友圈和动态。
”其实我也不总是元气十足,也不是永远都无忧无虑开开心心,也不是谁来捅两刀之后只要吃好吃的睡好觉就能满血复活。
我也有说不出来的事,也有过不去的坎儿。
只是那些我都没有写出来。
快乐可以和每一个人分享,而伤心不是。
对没错。
这么说来,会喜欢他大概是因为他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自己吧。
我们选择默默成为这样的一个自己,而他代替我们把这些小心思全部一字不差地写了出来。
记得我第一次知道《陪》要被拍成电影是2014年11月23日。
那时候的心情很复杂。
觉得自己偷偷喜欢了这么久的人,要被拿去和更多人分享了,有点开心又有点舍不得。
又觉得安东尼就是安东尼,是马亮,不是任何人。
后来确定了选角,看到照片,又觉得我尼尼一点都没有输。
2015年11月14日我坐在电影院,在演到安东尼即将出国的时候,刘畅对着飞机说,hey我默默地和他一起讲出了那句烂熟于心的话“你好 我就要飞了 我一点也不酷 也不特别 所以我不会说很酷的话 只想说 请不要忘记我”在演到他经历了很多后,对着一整个灯红酒绿的世界说“所谓人生,我说“取决于遇见谁。
”看着刘畅在电影里念出一句句安东尼曾经写在书里,被我背的滚瓜烂熟的句子,我似乎觉得,我并不是在看一部电影,而是在看我一整个的青春。
那些故事不仅仅是被安东尼写在书里,更是深深烙进了我曾经和那些人一起傻过的日子。
我曾经以为自己永远不会长大,觉得上学的日子好漫长,觉得身边陪伴的人永远都不会走。
可是哪想到曾经拿着小本本,用夹杂着火星文的糖果屋字体抄安东尼句子的人,现在早已经长大了。
开始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身边的人换了又换。
教室头顶的风扇,手忙脚乱塞过的小纸条,手机里舍不得删掉的短信,豆瓣留言板上七嘴八舌的话,写满火星文的本子,封皮已经泛黄的书。
那些我们曾经以为永远不会改变的岁月,如今早已换了模样,曾经一起傻过的人天涯海角,和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一起被好整以暇地收藏了起来,时不时拿出来怀念。
前些天翻豆瓣,突然看到很久以前给安东尼发的豆邮。
那时的我在信中这么写着:2011-03-08 16:07亲爱的兔子先生我想学你的样子 说话可总是 很 困难可能 每个人 都有适合自己的 方式吧你好 我是阿狸春天快乐2015-01-28 20:08翻豆邮找东西的时候看到↑这个,觉得从前的自己真的好可爱。
虽然我还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与适合自己的人,不过,谢谢你一直都在。
你好 我是阿狸冬天快乐:-)亲爱的兔子先生:我刚刚看完属于你的电影。
想了很多。
很久以前,没人认识你,你只是一个普通的男孩子;后来你开始在最小说写专栏,很多人说起你,也只是那个很奇怪的、写东西不带标点符号只用空格的作者;而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你是一个大连男孩,去了猫本读书,为了爱好放弃了原本的专业选择了厨师,你热爱生活热爱周迅热爱这世上的一切。
而像你说的那样“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又能养活自己,再幸福不过了。
”不仅仅是你,我现在的生活也是如此。
我们终于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很多东西悄悄改变了,为数不多不变的是我还是这么喜欢你。
时至今日,我终于有勇气回头看看,和自己年少时的青春道别,有勇气说一句“我们都长大了。
”谢谢你陪伴我度过的漫长岁月。
“hey 你好 我就要飞了 我一点都不酷 也不特别 所以我不会说很酷的话 只是想说 请不要忘记我”“我想与你 分享我的那道彩虹”
感觉这两天的我,才是在过光棍节。
两天都一个人去看了电影。
《前任2》和《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看安东尼的时候,因为喝太多水,从大概电影2/3就开始憋尿,又不愿意错过什么,就一直憋到彩蛋结束。
委屈了我的膀胱。
《前任2》有太多植入。
硬生生拍个金剑南的广告,也是拼得不要不要的。
看到郑恺和郭采洁在手机灯光做的星空背景前抱在一起,除了在想“这个演唱会的梗居然用到电影里面了也是可以”之外,有一点想哭。
当场为自己低到爆炸的泪点羞愧难当。
后来很认真的想了想,可能我的哭点只是一些很纯粹也很纯真的细微情感吧。
然后羞愧就变成了小小的安心,觉得自己还没有变浑浊。
相反的,《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几乎没有植入,除了最后来自最世文化的邮件。
片子还是有自己的坚持,好好拍自己的文艺片,也好好保护它,不着一点商业的颜色,不替乌七八糟的厂商代言,哈哈。
看电影的间隙,突然想到郭敬明在给《陪1》写序的时候讲他和安东尼认识的情形,不知安东尼怎么搞到郭敬明的手机号,也没来由的发短信说“你觉得西装是米白色的好还是黑色的好?
”。
然后觉得这么一个有点儿怪异的男孩儿,一直坚持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点点、很小的事情,平凡却不平淡的走着走着,走到了我眼前的这块大荧幕上,真的是一场很奇妙也很温暖的生活旅程啊。
听到王菲的《人间》响起的时候,觉得这偌大的人间,我们挥手告别之后,可能就不会再见面。
看到Alice从海里跃起的时候觉得好可怕,因为他好大,然后看到他飘在空中觉得好美,因为他好大。
看到东京开满樱花的街道,觉得这几天日本在我眼前出现的频率也太高了,不过也觉得真的是一定要去看一次正在盛开或者凋落的樱花才行。
看到于荣光演的爸爸在视讯的另一头鼓励刘畅演的安东尼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觉得好窝心。
每个人都拥有一段人生,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可以过完这一生。
可是我们也只拥有这一次人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努力过好这一生,才是人生的意义啊。
电影散场后,我走在路上一边抽烟一边想,几年前在大学寝室床位上躺着,捧着《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时候那种温暖的心情。
当时觉得看一个陌生人,在地球的另一半写着自己琐碎而有趣的生活,也是一件好有趣的事情。
然后捋了捋看电影时候的心情,片头开始镜头扫过一大片海洋的时候就开始有一点小小的感动,有一种是在看自己的电影的错觉。
我想会有这种错觉,大概是因为在你曾经的青春岁月中,那个陌生却熟悉的讲故事的人,如今换了一种方式,要把曾经那些呢喃对你再说一遍,像是两个老朋友在漆黑的影院中要促膝开始一场叙旧一样。
又或者是一个走过这漫长岁月的自己要去面对多年以前的那个自己,听他说说当时没说的话。
冬天的样子一天比一天清晰,穿着厚厚的衣服,冷空气也不停的往里钻。
这样的冬天是需要一些什么来取暖的,比如一件毛衫,比如一杯热咖啡,又比如从过去走来的《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男主颜太糙,比这更糙的是他的演技。
……本来决定给两星,为了歌。看了隔壁的少女时代之后,觉得还是一星吧。
没有高潮的电影。剧情真的就像散文一样,说到哪是哪。刘畅好帅好暖,对唐艺昕黑转路人了。
罗西尼为您报时:你死期到了
小清新电影,让人看着很舒服的电影……推荐~
像一部不太连贯的漫画
平淡又文艺,有台湾风格,能在电影里看到家乡大连的风景真的好开心。喜欢女二唐艺昕,颜值爆炸。
旁白几乎取代台词,散文体。情节编排随之散文体。于是讲故事是散文体的。是个尝试吧。但不好看。没有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戏剧冲突。
就像看了一个超长mv.
看前半段真的索然无味,一星了事,倒是后半段感情线处理的还尚可,白百合的角色有点婊啊,不过樱花的戏是美的,最后的鸡汤也是吃下了,主题曲也是加分项。总之,请求刘畅好好做模特可以吗?有些角度好像赵本山…
看了半天没看懂在讲什么 无趣无味
看到了未曾注意过的亮亮的一面,爱情与学业。日式青春电影,很治愈。
错过了前半小时,但是不影响观看⋯⋯都是新演员,表演显得笨拙而真诚,还过得去。清新而温暖,让我想到自己没有去实现的梦想,其实缺乏的是勇气和毅力。日本和墨尔本很美。
唐艺昕里面真的感觉好好
看了想掀桌子的电影
【我自己才是最长久陪伴我的朋友】1范晓萱的唱功真的的太高级了。2出国之前的那一段猛戳我泪点,刘畅乱说一句话我都要哭。3日本美到一个完全不真实,美瞎了。
还是看书好些,有些文字用台词念出来就无比轻浮,更别说那些蹩脚的英文和日语……
男主演技减一星,爱情故事减一星,虽然三星但却是看着很舒服的电影,尤其是色调和一些画面的处理很暖。
我想给自己的家乡拍点照片留念
看了电影,感觉这电影蛮治愈系,白百合依旧是小妞儿感觉,刘畅这次整体感觉也还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