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
我居然占到了我最喜欢的一部《天龙八部》的沙发,太有幸了!
光看它播出后大部分观众的反应就是知道它是一部不同凡响的武侠剧,没有了以前对张纪中的责骂,更多的则是赞扬。
主角由原著中的段誉变成了电视剧中的萧峰,原本我还担心会拍不好,没想到这部成了我心目中的经典。
阿朱之死让我落泪不已,谢雨欣的一曲《仰望》更是推波助澜的钻进我的心底;剧终,萧峰抱着阿紫跃入万丈深渊,我的泪水又止不住地落下,唏嘘不已。。。
剧中的景色还是一如既往的秀美,不过这次没有喧宾夺主,而是更好地衬托了悲剧色彩。
明明手头上有一大堆事赶着要做,就是忍不住把胡军版天龙八部给仔细地看了一遍,只能说难道我是老了么?
怎么原来觉得胡军好丑的大老粗形象现在那么酷毙呢?!
好几段英雄气概看得人热血沸腾好想去打一架啊!
而且不禁被刘亦菲再次迷倒了,张大胡子怎么那么能给她特写,一上来还大风吹头发飘的!
那些武林的英雄豪杰是怎么了?!
都瞎了么?!
怎么就段誉这小子发现了这个天仙?!
片中也是美女如云了,把我这个女的看的都眼花缭乱赏心悦目的话说我真真是很喜欢虚竹这个家伙- -品位是不是有点很独特?
阿朱好漂亮,神仙姐姐真的很仙。
那时候觉得段誉好帅,也很苦逼,喜欢的都是他的妹妹,哈哈,也怪他老爹!
蒋欣真的很帅!
虚竹在我的印象里好像和谁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污染了我年少的心啊!
去云南的天龙八部城还看到了神仙姐姐的雕像,分毫不差。
这部剧颜值很高,乔峰好霸气!
慕容复也是挺好的,不然段誉怎么能和王语嫣在一起呢?
多谢!
在看到这个版本的天龙八部以前,我一直不怎么看金庸武侠改编的电视剧,因为之前版本的电视剧根本无法表现原著的韵味,尤其是港台那些粗制滥造又小家子气的版本,简直是惨不忍睹。
还记得《天龙八部》首播时,开始是每天连演四集,我都能不措眼珠的一直看。
我平时看电视总爱吃点东西,或干点别的什么。
但是看这个的时候愣是什么都不想干,就是特别认真地看,找到小朋友看动画片的感觉了。
剧情紧凑,节奏很快,表演到位,非常经典。
唯一的缺憾:主题歌音乐太一般了,完全没给人留下印象。
个人心目中金庸武侠剧到目前为止的排名第一。
这部剧最大的突破,在于首次全方位运用无形真气的形式来表现招式。
纯电视剧观众可能没有意识到,在张纪中版《天龙八部》之前,他们看到的大部分金庸剧,严格意义上来说都并非金庸武侠,而是被带跑偏拍摄成了金庸仙侠。
金书里所描写的打斗场面,无论是绝世高手、一代宗师、还是武当山上的宙斯张三丰,那都是拳拳到肉一招一式打出来的。
而乔峰公放BGM一言不合搓出一条龙、段誉脚踩风火轮身藏六把镭射枪、火球术士鸠摩智、变相怪杰游坦之、毒毒果实丁春秋......这些都是严重背离原著世界观的表现形式。
在这些剧里所体现的战斗体系,压根不是金庸笔下那个由招式和内力构成的世界,武林高手们完全可以无缝衔接地穿越到《全职猎人》的世界里去——所有人的技能都是最典型的放出系和变化系念能力者。
只有当打斗场面回归到了一招一式,离体的最多是无形真气。
观众才会明白:为什么武林全明星阵容都救不下一个乔峰;为什么郭靖不能训练出一整个襄阳城的武林高手切菜蒙古兵;为什么江湖无论积蓄多少年都并无任何卵用,而明教在稳定的领导下短时间内成建制就有资格反攻元朝;才会明白北乔峰南慕容差距如此巨大却可以齐名一世,在于武林高手拼的不是谁的特效更高级,而是实际一掌打在谁的身上,看被打者的受伤情况才能判断谁真的比谁强一个档次。
这部剧另一个做得好的地方当然就是选角的成功,题目里把这部剧叫作“胡军版”天龙八部很切题,因为乔峰这个角色是最能体现这一方面的地方。
在那个把握话语权的人普遍将港版奉若圣经、黄日华形象几乎不可动摇的时代。
基本上一般的剧组即使觉得不对劲,也只能照着前人的路子演下去了。
而这个版本敢于让胡军用截然不同的形式演绎乔峰,然后居然获得了成功,还能让越来越多的观众重新审视原作里的描写,逐渐发现黄日华所饰演乔峰的违和感。
这部剧几乎所有角色都完美贴合原著,但这还不是最强的地方。
更令人惊叹的在于一些演技其实受到争议的角色身上。
其中的代表就是刘亦菲和林志颖。
不客气地说,这两位演员几乎一直都在扮演花瓶式的角色,整个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候演技都受到诟病。
却在饰演王语嫣、段誉这两个角色的时候,让人感觉几乎就是为之而生的。
甚至于他们作为演员的那些重大缺陷,表现得越明显反而越传神地刻画了这两个角色。
不禁让人感叹艺术的神奇。
这部剧上映的年代,面对的压力和敌意是现在根本难以想象的。
看看最近小鲜肉小花出演的金庸剧,居然还能获得不错的评价,而这些主创如果放在当年,估计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
上一个时代掌握话语权的人,全都是在少年时期无选择地只能接受港版金庸剧的轰炸确立起的价值观,俨然早已将港版奉为圣经。
而港版的《天龙八部》依靠优秀的配乐和主演们的个人魅力,占据着这部圣经中的重要篇章。
这就导致这部剧在未上映之时就遭受到了巨大的质疑和恶评,然后它生生地从单纯被关注看笑话,到让观众逐渐接受角色和剧情,到上映多年之后,越来越多看过原著的观众意识到:这部剧拍的才是金书的原汁原味。
而港版在演员的出色演出背后,有着港星人数不够导致的无奈选角,充斥着编剧们自以为是的改编,以及那些——暴走的仙侠特效。
所有的这些,这个版本的主创人员们并没有选择用嘴巴去战斗,而是让你默默看剧,期待有朝一日能像今天这样在心中给他们一个公正的评价而已。
无论是金庸老先生还是本剧的制片人张纪中都在许多场合公开表示,03版的《天龙八部》是最令他们满意的一部;大量的媒体和网友也一致认为,本剧是内地其他翻拍金庸武侠剧的难以企及的巅峰。
个人认为:除非将来科技有重大进步,03版的《天龙八部》必将是空前绝后的一版,甚至其某些场景下的具体艺术呈现效果要好于原著本身。
最近心血来潮,突然想重温这部童年时期给我留下极其深刻印象的电视剧。
或许这就是命,我不知道它会对我的将来产生何种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这辈子又赚到了,它已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不必觉得这是小题大做。
不就是一电视剧吗?
就算是作者金庸老先生本人、本剧的一众主创、导演、演员、观众等,可能也只是把这部作品作为他们一生中的匆匆过客而已。
但其实这就是艺术的本质,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有人根本不知道没看过哈姆莱特、有的人只是有所耳闻粗浅略过、有的人把它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有的人把它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加贵重……本剧真的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吗?
首先,个人觉得,如果给这世间之学问分个类,除了传统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分法,其实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式——哲学和其他科学,很明显,我是想突出哲学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人来说,有了哲学这个人便才真正有了独立的人格,有了真正的智慧,才真正“活得像个人”,对于艺术来说,有了哲学才有了档次,才拥有真正的魅力和灵魂。
《天龙八部》就是一部充满了哲学思辨的作品,不必一一列举分析,想必稍微懂点哲学的朋友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哲学宝藏;抛开一般电视剧受众都不太会考虑的哲学思辨,一部电视剧要想拍得好看,个人觉得至少要符合以下两个基本条件:所讲故事本身要足够精彩、演员的选取和表演要符合作品对它的设定。
说的比较模糊,但确是艺术本身的性质所决定,而这也只是及格线而已,从个人的成长经历中对我国电视剧制作水平的观察来看,以各大电视台主要播出的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大剧”为参考,2012年的《轩辕剑之天之痕》(年度代表作)是重要的分水岭,之前的剧很少有难看的,之后的剧很少有看得成的,这部剧本身也是毁誉参半——主题曲、个别演员颜值和表演、特效等是加分项,而改编后的剧本、个别演员的表演等则是致命缺点。
对于两个基本条件来说,在此之前大多数剧都能满足,超常发挥也时有发生,本剧就属于超常发挥乃至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之后的则是鲜有能满足基本条件的,不免令人扼腕叹息,衷心希望今后的影视剧创作能回归2012年之前的辉煌。
本剧的故事有多精彩,不用再赘述,金庸先生是公认的最强武侠小说大师,而《天龙八部》则是他的巅峰之作(偏重于人情世故的《鹿鼎记》和以描写政治斗争为特色的《笑傲江湖》个人认为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所以《天龙八部》可以称得上是巅峰中的巅峰、皇冠上的明珠。
其实个人认为,一部电视剧要想拍得优秀,就像是做学问、写论文一样,选准一个点然后深挖会容易许多,比如政治剧就着重表现政治斗争的残酷黑暗、武侠剧就突出表现侠肝义胆和精彩卓绝的武功、情感剧就凸显各种情感的炙热深沉等,就算是有其他元素也最好是一笔带过,不可面面俱到,缺乏重点。
难能可贵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天龙八部》在面面俱到的同时超常发挥,轻驾就熟炉火纯青地做到了面面俱深和面面俱优,所以本部作品所展现的视野之辽阔、所涉及的人物之纷繁、所包含的故事之恢弘、所蕴含的思想之深邃都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也是其他武侠小说或者影视作品难以企及的。
再来说演员选择和人物塑造。
不要小看了演员选取这一环,作为当代文化传播举足轻重的形式之一,影视剧尤其是改编自经典作品、有重要意义的影视剧的演员选择对于其能否发挥文化传播的预想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而这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做到大致符合原作描述已实属不易,若能超越原作本身则更是难上加难。
胡军扮演的萧峰被称为“行走的荷尔蒙”,男人味和霸气十足;刘涛扮演的阿朱温婉贤淑,相当有气质;陈好扮演的阿紫花容月貌十分迷人;林志颖饰演的段誉笑起来天真无邪阳光烂漫;高虎塑造的虚竹可傻可善可霸气;刘亦菲演绎的王语嫣一着古装立时仙气逼人;蒋欣饰演的木婉清泼辣狠毒又惊艳无比;杨蕊扮演的小美女钟灵古灵精怪可爱无双;王祎饰演的阿碧清丽脱俗;舒畅扮演的天山童姥可爱和霸气并存;许还山饰演的无崖子活像个老神仙;谢雨欣饰演的李秋水和大郑爽扮演的灵鹫宫余婆婆冷酷中凸显气质;导演亲自饰演的最强扫地僧高深莫测不怒自威;计春华塑造的段延庆饱经沧桑恶贯满盈充满神秘气息;汤镇宗扮演的大理镇南王段正淳的外形足够“风流成性”,他的情人们也是各有一番姿色——或国色天香、或风情万种、或仪态端庄、或阴险狠毒……主要角色均十分契合原著。
胡军饰萧峰
林志颖饰段誉
刘涛饰阿朱
蒋欣饰木婉清
刘亦菲饰王语嫣
谢雨欣饰李秋水
杨蕊饰钟灵
王祎饰阿碧
大郑爽饰余婆婆
高远饰刀白凤
阮丹宁饰甘宝宝
彭丹饰秦红棉
李勇勇饰阮星竹
钟丽缇饰康敏
王璐瑶饰李青萝演技方面陈好饰演的阿紫、舒畅扮演的天山童姥和高虎塑造的虚竹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如果说其他人都是正常发挥、驾驭角色,那他们三人则是超常发挥,升华角色。
导演起初想让陈好分饰阿朱和阿紫两个角色或者就演好阿朱一个角色,但陈好想挑战自我单独饰演难度高了不止一个等级的阿紫,个人认为,对于提高演技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毕竟是就戏份来说是绝对的女主,古灵精怪、头脑灵活、调皮捣乱、心狠手辣、敢爱敢恨、不畏权贵、极度自私,表情或可爱或妩媚或阴险或狡诈或委屈或愤怒或淘气或骄傲或兴奋或悲痛,既可爱又可恨,还有一大段眼盲的戏份,跨度之大变化之快极度考验演技,“’万人迷”陈好的颜值本身就高于原著中对阿紫的描述,演技方面除了达到了原著的要求更是进行了大胆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非常难得,虽然评论里都是夸阿朱演技的,但只能说是阿朱和萧峰的感情感人至深,演技其实并无出彩,倒是得感谢摄影后期和经典的BGM;如果对于观众印象来说,这个选择是否明智就有争议了,说实话,按照我国乃至世界的一般影视剧受众,尤其是电视剧,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将剧中的人物和演员之间刻板印象化、归类化、脸谱化,先不说演技,个人认为当一个演员最好的选择是一直演好人,其次是好人坏人都演,最不推荐的是一直演坏人,因为一般观众或者说大部分观众只要用心地观看了电视剧,就会对剧中的某些角色以及所饰演它的演员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说正是因为陈好饰演的阿紫给人的印象过于深刻,所以阿紫的许多不好的品质会必然会随着观众的刻板印象迁移到演员自身上,这就是一件不太好的事了;
陈好饰阿紫接下来是大家所熟知的“童年女神”舒畅。
剧组当初在给天山童姥这个角色海选的时候,久久难以觅得合适的人选,后经人介绍,我们当时年仅15岁的畅畅才进入导演的视野,“那就试试吧,我看是怎么个'舒畅'法”,结果真可以说是一鸣惊人,大大超乎预料,那么小的年纪竟然能把天山童姥那种不可一世的威严霸气演绎地如此淋漓尽致,其经典形象足以载入影史。
平心而论,舒畅的颜值算不上顶尖,但超凡脱俗的实力派的演技真是令当前的一众靠脸吃饭的大牌女星汗颜。
舒畅饰天山童姥不知是先入为主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在读过原著之后觉得还不如就把虚竹描写成高虎所饰演的样子,比纯粹的为凸显丑而量身定做的什么五短微胖身材和极难看的面容要好得多。
仔细想想,虚竹这个角色应该是金庸笔下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了,从最底层的无名小和尚在短时间内一路走向人生巅峰——金庸笔下最好的功力和武功(拥有超过200年的逍遥三老顶级功力,只要他能完全熟练运用,其他什么石破天、扫地僧、独孤求败、张无忌甚至祖师爷逍遥子都不会是他的对手)、最令人羡慕的组织(灵鹫宫加上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和最“好”的老婆——西夏公主集于一身。
这期间必然经历了无比深刻的思想、心情和能力的巨变,善良、和蔼、礼貌、委屈、疑惑、纠结、矛盾、隐忍、窘迫、害羞、霸气、执着.......高虎对这一切都进行了上佳的诠释。
谈完了基本项,若还有其他便是加分项,比如所使用的的音乐、拍摄的手法、取景、化妆、道具、后期制作等等,虽然没有基本项那么举足轻重,但若应用好了则能起到锦上添花、如虎添翼的奇效,反之则可能使整部剧马失前蹄毁于一旦。
先说音乐。
且不谈它在艺术中的无可替代的地位,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来说都是有着极其重要深远的意义。
一部好剧,不说一半的功劳归于好的音乐选取,也至少能占到三分之一的功劳。
本剧的音乐选取包括演员的配音可谓与情节完美契合、恰到好处,该悲情时悲情、该深远时深远、该神秘时神秘、该欢乐时欢乐、该威严时威严、该轻松愉悦时不严肃认真、该紧张刺激时不平淡无奇,众多不知名的纯音乐的BGM暂且不说,带歌词由歌手演唱每一首歌曲都让这部剧的精彩程度更上一层楼,尤其是由天后王菲演唱的片尾曲《宽恕》、描述萧峰和阿朱浪漫感情的《仰望》、讲述江南水乡优雅意境的《莲美人》、形容契丹族特色生活情调的《山川情歌》以及虚竹和西夏公主终相会时的《我真我爱》,至今令人回味无穷,相应的感人至深的场景也是依稀眼前、历历在目。
再谈拍摄手法。
这里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只谈些我个人发现并能理解的。
比如本片大量特写和旋转镜头的应用,拍出了英雄本色(如萧峰脸部特色)、拍出了绝美容颜(如王语嫣的特写镜头)、拍出了深挚情感(如阿朱对萧峰的深情凝视)、拍出了内心矛盾(如虚竹满脸委屈之态),每个情节镜头所囊括之场景人物和数量都高度符合相应情节之重点,还有由下而上展现形象之高大威严(如天山童姥修练神功)、由远及近表达线索和重点的转移、和拍摄对象同速平行运动展现动感与张力(如萧峰阿紫塞外骑马打猎)等等,见识浅陋、用词不专业,还请海涵。
本剧的取景也是一大亮点和优势。
03年就高达上亿的投资、专门建造了两座天龙八部影视城、几乎全实景拍摄等等是最好的“身临其境化”方式,对于原著场景的还原展现无可挑剔,也足见剧组的诚意。
演员的服饰妆容道具等也值得单独拿出来一说。
道具均给人以很强的打击感和真实质至于服饰和化妆,个人审美观点,女生不化妆一般是不好看的,即便是化了妆里面也是大有学问,有浓淡之别、风格之分等,还要贴合对象的性格、年龄、心情、所处环境氛围等等,因此恰到好处殊为不易,再加上本剧人物、场景众多,这就更加考验剧组化妆师的功底,一般情况下像这种大剧,每个人物化到基本符合就很不错了,而本剧则又是超常发挥,不仅完美契合,更相当超前,特别是一些重要女性角色(如王语嫣、阿紫、木婉清等)的妆容和服饰放到今天甚至都不过时,还能继续引领时尚。
这些都共同组成一场“颜值党”的空前盛宴。
最后是后期制作。
张导在拍摄前就坦言演员的薪酬不会给得很高,因为主要资金需用于后期制作,现在看来不是没有道理,视频剪辑之鬼斧神工、音乐插入之及时应景、特效(尤其是武功特效)渲染之大气磅礴等等均有赖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本剧作为武打场面数量数一数二的武侠剧,武打场面按理是很难处理好的,及格已不易,但本剧竟然将其加工升华成一大特色和亮点——十足的打击感、真实的还原感,使其当之无愧成为同类剧的典范。
金无足赤,这世间本就没有完美的存在,本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点,情节上主要体现在有些情节“不太合理,缺乏逻辑”,实际上萧峰和段誉这两条线如果按照较严格的逻辑来推的话都不太可能成立,相反经历最为传奇的虚竹逻辑线索最为清晰;人物上主要是某些大场景下群演不够敬业,但总体瑕不掩瑜。
还有许多的心得体悟鉴于时间和篇幅没有完整呈现,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分享,谢谢!
结尾萧峰力逼辽帝发誓胡汉和解而后杀生成仁为报宋人养育之仁 辽帝知遇之义狭隘民族主义的视野自此延展将小说引入了更广阔的世界主义等等…其实以上都是我的吹逼话说世界主义是我自己脑补 我们试图反观萧峰执迷的仁义其实也让他断送了性命金庸对民族问题及史观其实非常复杂具体体现在:儒家正统史观下的“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接下来我具体论述一 “侠之大者”:武侠精神的歌颂侠之大者 以武犯禁正是武侠精神的精髓特别是在封建法制难行时要以暴力相抗维护朴素正义的无政府裁决性上升到政府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如是二 “为国为民”:朴素人道主义的情感关怀为国为民始终是金庸不变的宗旨这是作家的良心和正义 也是小说的光辉所在在弱者没有人权的拳头年代金庸着力地制止生灵涂炭在金庸对佛学的精研下这种关怀又带上了宗教色彩三 “华夷之辨”:认同儒家正统政府论与汉族中心论诚然 金庸始终秉承正统中心的观点触及民族问题时就难免“华夷之辨”协助辽帝平叛是正义 辽宋之争是非正义但如今大统一华夷一体 何为正义何为邪恶呢异族抚养长大又被本族逼迫杀人最终都因不杀异族背叛本族而死这种命运两难悲剧在小说中反复上演更像是对儒家仁义正统的一再讽刺这是秉持民族中心论的结构性难题每个民族总是相信本民族才是文化与未来中华尤甚 甚至有沙文民族的狂飙之势这样的史观书写 无疑值得反思以上三股力量的拧结下让小说出现了支持和怒黑政府的双重形象不得不说金庸是个彻底的“高级黑”但也试图为政府与民众、民族之间的关系寻找和解在政府和民众关系的最终回答上金庸选择让韦小宝回归山野 不问朝堂尽管异域高僧鸠摩智终由汉人渡化这样的人道主义依旧带着正统甚至沙文的观点对其他民族和少数群体带着居高临下的怜悯对其民族歧视和直男凝视的批评也可见一斑这是由身份和立场共同带来的问题而人道主义则是来自作家的良知其实 对金庸这样成功的通俗小说而言说得再多都有些吹毛求疵不妨碍其成为最具传播力的华人小说家在感受其文采飞扬故事精彩的同时让我们心中充满朴素的良知正义与爱 以上
再别拍别版的了, 这部戛然为止的话,让我对天龙八部的回忆还能停留在“经典”两字上,每一个桥段的演员都选的挺到位,神仙姐姐,可人的阿朱,豪气的乔峰,文气清秀的段誉,还有丑人多做怪的虚竹?
虽然比不是黄日华版的乔峰,我个人这么认为的。
但每一个角色的把握真的挺到位,基本上还原了角色的设定。
不过我更喜欢攀少皇版的虚竹,说是丑的不堪入目,莫名对攀少皇的虚竹反而印象深刻。
这大概就是选角的智慧吧。
这部天龙除了在配音和配乐逊于97港版之外,其他各方面都是极高水准,13版非主流没法比,至于再老的版就更找不到。
张大胡子的武侠最大优点是取景和选角,先说选角:配角往往更出彩,比如蒋欣的木婉清,不光是貌美,演技也没话说,一双妙目都是戏;段正淳是属于色而不淫的人,汤镇宗这个扮相既庄重又风流,令人信服;他的几个情人个个都是美貌辣妈而不是随便找个路人妇女;恶人专业户计春华的恶贯满盈造型够狠;风波恶和包不同,几句台词就把角色性格表现出来(尽管包不同的造型和原著相去甚远);天山童姥舒畅的表演堪称整部剧的亮点,当年她也才十七八岁啊果然是童星出身。
其他像枯荣大师和鸠摩智也是不错的。
不喜欢的:少林寺的和尚们个个都肥头大耳,尤其是玄难,竟然是水浒的矮脚虎演的——留着小胡子,笑起来十分猥琐,严重差评!
他媳妇儿扈三娘也没闲着,演了灵鹫宫的余婆(似乎太年轻了)。
康敏的配音翻译腔太重,而且基本就没对上过嘴,钟丽缇对这个角色的表演太平面化。
王夫人太媚还爆乳,更适合马夫人。
陈好的阿紫我也不大喜欢,说不出来感觉哪里不对劲。
公冶乾、邓百川、崔百泉、过彦之还有函谷八友等这些无足轻重的角色要么减少要么直接删除,还有一些跑龙套的群众演员(如少林丐帮星宿派的弟子)都找的太随意了,就值一盒饭。
三个男主造型最好的是段誉,林志颖是整部戏的颜值担当,翩翩公子的扮相极好。
就是演技平平,不及港版陈浩民。
高虎论演技算是三个男主中最好的,把虚竹的呆萌劲把握得十分到位,而且长得也符合原著中貌丑的形象。
只是他太高了,三十多集下少林的时候三兄弟站一起,他看起来比胡军的萧峰还高一点。
胡军争议很大,论外形是所有版本里最贴近乔峰的,就是其演绎方式有点过度——无论是说话那种刻意高亢的嗓门,还是随时挥手和叉腰的动作,都很做作,不如黄日华版的那么沉稳。
另外他这发型作为丐帮弟子不修边幅倒正常,但峰哥好歹先是帮主后是南院大王,一直都是披头散发模样再加上鼓风机常驻,随时都要出戏。
出身于演员世家的修庆演慕容复是绰绰有余的,把心狠手辣的反角演得淋漓尽致。
瑕疵是扮相偏老,另外感觉这版刻意黑化慕容。
刘亦菲那会儿只有十六岁,有一种清丽脱俗的气质,惊为天人,就像是为王语嫣这个花瓶角色而生。
包括后来的出演小龙女也是扮相绝佳,然而演技始终木讷。
刘涛的阿朱史上最美,既温婉又活泼,还是全剧泪点担当,让人又爱又怜。
她在雁门关外等乔峰五天五夜重逢那一声“乔大哥”叫得人都化了,只恨乔峰太刻板不解风情。
再看场景:因为是实景拍摄,各种场面大气美观,大理三塔,姑苏太湖,少林寺等地都让人印象深刻,甩TVB版的几十条街不止。
皇太叔一战那个人山人海着实牛逼,尽管仔细看是用了特效粘贴的。
遗憾的地方比如聚贤庄,人太多,院子太窄,一场打下来束手束脚。
再比如灵鹫宫,布景太简陋,住的一直都是女子,却搞得跟妖王的山洞一样阴森。
纵观全剧,情节上忠实原著,但前半部分剧情拖沓,因为大胡子的强项就是美景,一动起来节奏就乱。
(TVB的古装武侠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短板很多,但一个长处就是剧本的节奏明快,而且演员表演熟练,加上恰到好处的各种借来的配乐,让观众很快入戏。
)后半部主要是以虚竹和段誉的故事展开,情节也紧凑很多。
函谷八友和慕容四家将以及少林众弟子与星宿派交战被擒这一节没有交代,直接就一起到了珍珑棋局,十分突兀,不知道是不是剪辑掉了。
拿聚闲庄一战来说,大部分情节还是OK的,只是缺少马夫人在场,丐帮长老基本没动手,也就没有奚长老挂掉。
原著这章有个单打环节是少林寺玄难先被乔峰破了袖里乾坤,两人再对拆太祖长拳。
玄难不敌,玄寂用天竺佛指助攻,也被乔峰一一化解。
可惜这段没拍,直接就把玄寂KO了。
当然有不错的改编,比如段誉和朱碧二女从鸠摩智手下逃脱那段,别出心裁地加了“段公子潇洒躺在船上睡大觉,二女一边悠悠泛舟一边唱着《莲美人》曲”这一幕,画面感真是令人叫绝!
曲子原唱是汤灿,这美声从弱弱的阿碧口中出来还是略违和的。
武打动作方面最想吐槽的是以近身肉搏见长的乔峰的近战戏极少,降龙十八掌做成了远程攻击的气浪不说,而且起手式竟是杨丽萍版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蛤蟆功是闹哪样?
效果就是吹人,还吹熊,一点儿力道都没有。
平叛皇太叔一战场面宏大,但是流程太赶缩水很多,真正于千军万马中厮杀的场面感没有做出来。
最好的武打镜头反而是虚竹和鸠摩智在少林寺比武那一场。
大胡子的金庸剧都褒贬不一,感觉最好的是天龙,最烂的是倚天。
倚天看几位主演造型就觉得崩了,而且后面因为经费问题烂尾。
看过两三集神雕和鹿鼎记,黄教主一说话就出戏,毫无演技,直接右上角叉叉。
这部天龙八部是景色最好的一部了吧,取景特别大气,导致看完之后觉得现在电视剧用绿幕做的景真的是假到不行。
人物最出彩的是萧峰,在少林寺那句“谁说降龙十八掌打不过星宿神功!
”立刻感受到了豪气和潇洒。
我也很喜欢这个版本的段誉,很痴情也很有贵气,跟之前的小鱼儿完全不同,林志颖贡献了他最好的表演。
还有年纪轻轻就貌美如仙的神仙姐姐,感觉当时的刘亦菲好有灵气。
其他人物也各有特色,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舒畅,她当时只有十几岁吧,可是演天山童姥这个外貌如女童内心90多岁的人物却毫无违和感,能感受到她心态的老成,在虚竹面前觉得她完全是一个大龄长辈,丝毫感觉不到她只有15岁。
这个人物很有挑战性但她诠释得真的不错。
战争与和平改成和平,罪与罚改成与!非常好电影!
这段感情就像电影的名字一样,假期是美好的,但是也会有结束的那天
夏天要结束了,假期要结束了,她也要和她分开了。为了逗她笑,一贯严肃的她把面具放在她的盘子里。
跑到别人的婚礼,🧧还能刷卡…..
两位老师化学反应太好了☺️
高潮是你和她在一起高兴的快要死掉的那种感觉年上莫名有咩姨的感觉
你知道她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没有告白 没有接吻 没有说喜欢或者爱你 即便忘记也没关系 是夏天的一部分 明白的 真实的
三星半。故事选题不浮躁,演员表现都不错
我想啊想……想年上女演员长得像谁,播到十分钟才想到Julie Andrews.
3.0。
好动人的电影啊啊啊啊啊啊,在那样真正亲密的时刻,倒下的酒瓶声其实是心跳声…高潮后又回到寂寞与无趣的日常…但当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就可以决定永远记住这个夏天,用手捧起这一切曾发生的片刻。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别让任何一个记忆从指尖的缝隙中流走,这样夏天就是你的了。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它都永远属于你。
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没有多少亲密的动作、热烈奔放的表达,但暗潮涌动的暧昧情愫早已藏不住,眼神里就能感觉到她们对彼此的欣赏和惊喜,好细腻的表达,两个短发女人都太有魅力啦,精彩!
intima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imax
夏日戏剧节的吊桥效应。草莓酒、亚美尼亚婚礼、蛋糕上的巧克力面具、海边偷吻、“你记得我眼睛的颜色吗?”(不要放生五千块买来的生蚝啊😭
最悲伤的事情,假期结束了。
挺浪费时间
电影里的戏剧对话和两位爱人之间绝口不提的心声形成的互文性,最终化成车窗上寒气呵成的爱心画下句点。暧昧、微妙和旖旎的气氛一直在两人间流动,却不需要交缠的肢体甚至暧昧的逗引,女性之间自然而然的尊重和了解,就让情感好像在互相交错的凝望里悄悄盛开了。ps.这什么年上年下绝美宠溺好哄天仙配啊!不敢相信要是有后续真能在一起两个人日常绝对滋滋冒火花啊!再ps. 那个老公真得长得像一只僵尸猪啊!
渐入佳境。夏日就这样一去不返。台词写得很有散文诗的味,非常喜欢。最后突然想到打雷姐的summer wine和summertime sadness.
克制又勇敢。主创们很厉害~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