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点:1.结局表现了劳拉深深的母爱,她吞下安眠药以死来达到对儿子西蒙爱。
2.当年的孩子是被汤姆斯的母亲本尼娜毒死的。
汤姆斯是被当年的小朋友捉弄,骗进海边的那个潮洞,涨潮溺死的(当然小朋友不是故意要害汤姆斯,只是谁也没想到,要涨潮了汤姆斯也不出来)。
而当年的小朋友们,是被汤姆斯母亲毒死的。
一,关于藏宝游戏 第一次出现藏宝游戏时,西蒙(主角小男孩)就告诉劳拉(妈妈):“他们把你最重要的东西藏起来,留下一条线索,如果你找到的话就可以许一个愿望。
”派对那天西蒙和劳拉发生了严重争执,被忍无可忍的劳拉扇了一记耳光后,决定报复他妈妈——把她最心爱的东西藏起来!
于是他躲进了托马斯的小屋并留下线索,一旦他妈妈愿意按照他的方式找到他,那么他就成功带她去了托马斯的小屋(真是个任性的小孩= =)。
所以最后劳拉找到西蒙的尸体后哭喊着:“不,这不公平!
”当然,有发现真相的内疚和悔恨,但也有“我完成了游戏,把我最重要的东西还给我”的意思。
所以她许了个愿望,要求和西蒙在一起。
执着的母亲最终舍弃了生命去找寻爱子,灯塔的光再次亮起,受困的灵魂定格在过去的时光里,愿望成真,母子终于团聚。
影片一开始,西蒙发现了硬币以后的愿望是:让妈妈不会变老,像温蒂(《小飞侠》中的人物)一样照顾着自己。
最后他的愿望也实现了,连死亡也无法将他们分开了。
劳拉还有一个心愿,作为孤儿院长大的她,一直希望能办个家庭式的慈善机构,收养照顾5、6个小孩。
最后,她的愿望也实现了,除了自己的儿子,还有一群小伙伴需要她的照顾。
所以这个结局可谓是满足了所有人的愿望。
大概现实中这样的大团圆实在难得,所以影片把美好的结局寄托在死亡后的虚幻中,编剧果然是个悲观的人呢。
二,关于最后劳拉丈夫(忘记名字了)的笑容 影片最后,劳拉丈夫把项链拾起后,一阵鬼风吹开房门,他望着前方洒满阳光的地方,露出安慰的笑容。
有人说,是因为他发现了项链,知道妻子找到了儿子(他把项链给劳拉时曾说“等你找到西蒙后再还给我”),所以才笑。
仅仅是因为这样吗?
前一个镜头他已经祭奠过他们的坟墓了,所以劳拉和西蒙的尸体早就被发现了,影片的结尾不用再特意去交代了。
而且如果是因为这个而笑,他应该是看着项链笑,而不应该望着前方笑。
因此,他必定是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找一下影片中的伏笔——某天一群失去亲人的人聚集在一起倾吐痛苦,互相寻求慰藉,(心理治疗的一种,原理是“如果一种痛苦是普遍的,那么它就不是痛苦了”)其中问到有谁看到过亲人的灵魂时,很多人都举手了,其中一个母亲还描述:“她站在那里对我微笑,我知道她想告诉我她现在很好,她安全了。
”让我们再回到影片的最后——谜团解开了。
深爱妻子的丈夫看见伴着鬼风出现的劳拉和西蒙,她们向他微笑,告诉他:我们现在很好,我们安全了。
于是,欣慰的丈夫,露出了动容的微笑。
三,西蒙到底是怎么死的?
饿死的?
断药后病死的?
我们观察一下他的死状:头朝下。
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楼梯损坏了。
回想一下劳拉听到的一声巨响。
所有的这些加在一起,就不难猜出真相。
劳拉也正是发现了这些,所以脑海中迅速闪过曾经的片段:她无意中用锄头把出口的门堵死了。
派对后,西蒙在托马斯的小屋中久等母亲不来,饥饿孤独的西蒙决定放弃这个游戏了,但他突然发现自己被困在里面出不去了,他哭喊,拍打,大叫,但一切无济于事——劳拉因为在海边受伤,在丈夫的陪同下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配合警察调查,警察的注意力在搜寻洞窟,根本不会去她家找——所以,深夜,筋疲力尽恐慌绝望的西蒙想撞开门,但楼梯太窄太旧,巨大的反弹力使他头朝下摔下了楼梯,他昏了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发现真相的劳拉被巨大的痛苦与内疚淹没,她没有办法原谅自己。
自从打了儿子一把掌后便一直在自责,而如今居然是自己亲手将他推向了死亡!
深深的绝望也是她选择自杀的重要原因。
四,派对上戴头套的孩子是西蒙吗?
劳拉最后发现西蒙的尸体时,他就套着托马斯的头套,所以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西蒙在发现了托马斯的小屋后换上了托马斯的衣服头套,遭受耳光后的他委屈地在走廊上啜泣。
劳拉发现了他,并想揭开他的头套,但西蒙并不打算就这样原谅母亲,他决定报复她,把她最心爱的东西藏起来,所以他愤怒地把母亲锁进了浴室,为自己留下游戏线索争取时间。
善良可爱的西蒙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乖张暴躁?
除了挨打和被忽视,还有其他理由吗?
让我们回忆一下西蒙第一次对母亲发火的场景——那是在他发现了自己的病情之时。
年幼的西蒙对死亡充满恐惧,从不间断的药片让他非常不安,他不想被孤单地遗弃在黑暗中,所以幻想自己是不会长大(深层心理是不会死亡)的彼得藩。
弱小的身体承载了那么大的痛苦与恐惧,在行为上便表现为不可控制的乖张暴躁。
有人认为那不可能是西蒙,而是托马斯,理由是头套小孩把劳拉的手指夹伤了。
其实,这不是有意的——关门是为了锁住劳拉,伤害是个意外。
盛怒中的西蒙戴着妨碍视觉的头套,在门边发生冲突,夹伤手指是常有的事,也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影片中的托马斯虽然被笼了恐怖邪恶的阴影,但我们发现,他其实是个腼腆善良的孩子,他甚至不曾记恨捉弄自己的小伙伴们。
托马斯小屋墙上的画,也都是小伙伴们一起玩乐的温馨场面,并没有一点点邪恶的痕迹。
而且托马斯也没有理由去伤害劳拉。
其实,被误解的不光是托马斯,还有那些隐形朋友们。
影片的高明之处就是这种悬念,让劳拉产生错觉,以为托马斯伤害了自己,教坏西蒙,并和其他隐形朋友们把西蒙藏了起来。
让鬼魂背上了黑锅,原本的受害者被误会成加害者,结果却是一个作茧自缚的局。
五,为什么劳拉最后可以接触鬼魂?
劳拉作为一个正常人,为什么最后可以和灵媒一样接触鬼魂?
让我们来回想一下灵媒通灵的条件:1,需要连结过去的东西作为媒介;2,接近死亡(灵媒手臂上病入膏肓的证明,西蒙也是因为得了爱滋病才能看见影形朋友)。
所以,为了满足这两个条件,首先,劳拉把孤儿院恢复成了以前的样子,穿上以前育儿员的衣服,又做了从前的游戏;第二,为了接近死亡,劳拉在准备好一切后预先吞下了一些药片(很可能是安眠药)。
两个条件都满足后,过去和现在的空间重叠交错,她终于得到了小伙伴们的帮助,弄清了事实的真相。
六,老太婆胸口的哨子。
影片中最恐怖的镜头是——当劳拉动了老太胸口的哨子后,没死透的老太突然回光返照地一把抓住劳拉的手。
为什么这个哨子她如此重视?
在欧洲的传统中,银质的哨子可以召唤海边的鬼魂。
思子心切的老太企图用它寻求慰藉。
她一直活在丧子的巨大悲痛中,推车里放的也是代表她儿子的布偶。
从一开始,她就企图保护托马斯,让他深居简出、戴上头套就是为了避免他人的嘲笑、捉弄和不必要的伤害。
其实,她的残忍与邪恶,也是由于深沉的母爱:爱有多深,复仇的恨就有多深。
七,汤姆斯和当年的小朋友是怎么死的?
汤姆斯是被当年的小朋友捉弄,骗进海边的那个潮洞,涨潮溺死的(当然小朋友不是故意要害汤姆斯,只是谁也没想到,要涨潮了汤姆斯也不出来)。
而当年的小朋友们,是被汤姆斯母亲毒死的。
--本电影的详细剧情和我的理解(我看了4、5遍才整理出来的因果关系和种种细节):劳拉和丈夫卡洛斯带着七岁的儿子西蒙搬到了海边一幢大房子里,这幢房子很久以前是个孤儿院,劳拉七岁之前就生活在这里,对此有着很深的感情。
西蒙常在夜里大叫,他说有其他小朋友在这房子里。
劳拉为了能让西蒙安心入睡,让他把眼睛闭上,拿起床头柜上的闹钟对准窗外的圆月,将光线反射到不远处的灯塔上面,当西蒙再次睁开眼睛时,惊喜地看到那早已废弃的灯塔发出了亮光,劳拉告诉他,灯塔是为了保护小孩子而被点亮的。
劳拉带着西蒙去海边捡贝壳,西蒙进入一个因退潮而出现的山洞里,劳拉找到他时,西蒙正对着山洞深处自言自语,他告诉劳拉,自己又认识了一个名叫托马斯的新朋友,并询问劳拉可否让托马斯来家里做客,劳拉欣然同意,但当她举着手电筒对准洞内时,里面空无一人,根本没有西蒙所说的托马斯。
回家的路上,西蒙一路撒着贝壳,说是为让托马斯能找到他们的家而作的标记。
劳拉挽着卡洛斯的肩膀调侃道,西蒙又认识新的朋友了。
卡洛斯笑言,哦,我们家可没这么多的房间来给这些小朋友住。
对他们而言,西蒙所谓的伙伴都是他自己臆想出来的,只要等西蒙上学认识新的朋友后就会把这一切给忘记。
第二天一个名叫本尼娜的老社工来到劳拉家,希望能在这里帮忙,劳拉正打算将孤儿院重新开张。
本尼娜为了能留下来,拿出一份西蒙的个人资料,此举遭到劳拉的反感,下了逐客令。
当天夜里,本尼娜拿着铁锹鬼鬼祟祟的出现在劳拉家一间废弃的存物室里,在被劳拉发现后仓惶而逃。
西蒙跟劳拉说,他新认识的朋友喜欢玩一种游戏,他们会拿走你心爱的东西,然后留下线索让你自己去寻找,找到后便能许个愿。
西蒙告诉劳拉他心爱的东西是他捡的几枚金币,打开盒子时里面已变成西蒙的乳牙。
“游戏已经开始了妈妈,你之前是把我的乳牙放在哪里呢?
”劳拉将信将疑间和西蒙一起进入了寻找宝物的游戏,金币——乳牙——沙子——针线盒——装饰叶子——娃娃套——厨房抽屉的钥匙。
抽屉里锁着一份西蒙的个人资料,上面记载了西蒙是个爱滋病毒感染者,还有他被劳拉收养的证件。
拿着这些资料,西蒙愤怒的朝着劳拉大喊:“你是个骗子!
”卡洛斯认为这是西蒙自己打开了抽屉又不敢承认,就编出这个游戏来替自己辩解。
在一场聚会上,西蒙想让劳拉去看看托马斯的小屋,遭到劳拉的拒绝,生气的西蒙把劳拉锁进了浴室,等众人撬开门锁,西蒙已经失去踪影。
六个月后,警方依旧毫无线索,而家里发生的一些不寻常事情更使劳拉对警察失去了信心,她请了灵媒来家里寻找那些“鬼魂”。
这个现代科学与迷信的结合方式,使劳拉彻底相信了屋里有小孩子的鬼魂存在这一说法,卡洛斯和警方的心理医生则认为他们只是在蒙人。
劳拉在寻找一些貌似“小鬼”留下的线索时,在那间废弃的小屋里发现了本尼娜掉在这里的胸针,顺着这个线索她找到了五个麻袋,里面是五个小孩的尸骨,他们是劳拉小时候的伙伴,也就是三十年前生活在这间孤儿院里的孩子。
劳拉觉得本尼娜一定知道西蒙的下落,便和和卡洛斯一起去找她。
当他们无意间在街上碰到本尼娜,还没来得及问出只言片语,本尼娜就在他们眼前撞车而死。
失去这一重要线索,劳拉显得灰心丧气。
卡洛斯想要搬出这幢房子,劳拉不肯,她以两天为限期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出西蒙。
劳拉独自把房间像三十年前那样重新布置一遍,穿上当年孤儿院老师的制服,做了顿当年孩子们常吃的晚饭,想以此引出那些孩子来找到西蒙,但劳拉的辛苦没有得到收获。
当她在绝望愤怒中悲伤地趴在柜子前玩起小时候和伙伴们常玩的敲树桩游戏时,黑暗中五个小孩子出现了。
劳拉在追逐孩子们的过程中,进入了楼梯下的贮藏室,利用寻宝线索中找到的门把手,打开了暗室的门,让她意外的是,里面居然是一条地下通道。
劳拉小心翼翼地顺着台阶进入地下室,原来这就是托马斯的小屋。
看到躲在小床上睡觉的西蒙,劳拉惊喜若狂的跑过去,抱起他不停地亲吻着。
突然间,灯灭了,又亮了,刚才在劳拉怀抱里对着她笑的西蒙此刻正躺在地板上,周围一片死寂,这才是真正的现实,西蒙在六个月前就已经死了。
一段闪回过后,劳拉放声痛哭,是她间接杀死了西蒙。
六个月前失踪的西蒙正是进了托马斯的小屋,当时劳拉曾打开楼梯下的贮藏间,随手把倒在地上的铁杆之类的东西扳回去,不小心抵住了暗门,使得西蒙无法从里面把门打开。
夜里劳拉虽然有听到一些动静,却误以为是鬼魂作怪,没有放在心上。
没有想到的是,那正是西蒙奋力砸门的声音。
失魂落魄的劳拉抱着西蒙的尸体呆坐在窗前,吃下一瓶安眠药。
窗外的灯塔再次亮起来,一个声音在劳拉的耳畔响起,“你找到西蒙了,现在你可以许愿了。
”劳拉抬起头没有丝毫犹豫的脱口而出,“我要西蒙复活。
”话音刚落,西蒙就从劳拉的怀抱里挣脱,站了起来。
屋里的五张小床上各坐着一个小孩子,他们是劳拉小时候的伙伴,也是那些被本尼娜杀死的孩子,他们的眼里透着恐慌、寂寞、悲伤、痛苦。
西蒙抱着劳拉说,“妈妈你留下来照顾我们大家吧。
”劳拉点了点头,孩子们兴奋的围着劳拉,喊着她的名字,他们在黑暗中待得太久、太久了。
是的,劳拉死了,而不是西蒙复活了。
作为恐怖片来讲,这个结尾是温馨感人的,劳拉疯狂的母爱战胜了理智,她至死都要陪伴着自己的孩子。
孤儿院前多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纪念劳拉和西蒙’,还有其他五个孩子的名字。
卡洛斯向石碑献上一朵鲜花,带着回忆的感伤走进了这个他曾经的家。
卡洛斯在地板上意外地发现了一条项链,这是当时他送给劳拉的护身符,他捡起项链,面对眼前缓缓打开的门,露出了微笑。
等了将一个月,终于盼来了这部西班牙心理恐怖片《孤儿院》。
打着心理惊悚的口号,令人感到紧张的镜头却是很少。
就个人而言作为恐怖片,它缺少惊悚元素,作为悬疑片,它又缺少了足够吸引人的悬念。
最精彩的地方个人觉得是导演的镜头,那几乎就是一双活生生的眼睛。
劳拉在房子里的各个角落的镜头看起来就像是有人在暗地里偷窥她,观者的眼睛貌似不是跟着镜头转动,而是透过另一双眼睛在寻找劳拉。
这也是恐怖电影最出彩的地方。
在影片的开头,七岁的劳拉和五个伙伴在院子里玩游戏,算是为下面的故事发展埋下一个伏笔。
“一二三,敲树桩。
”,其实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一二三,木头人。
” 那时阳光很灿烂,洒满了院子及孩子们的身上,这里没有阴霾,只有他们欢乐的笑声。
曾以为是单纯,只有亲情的恐怖片。
后来,我错了。
几个儿时相伴的孩子,将自己收养的即将逝去的孩子夺走。
她开始不顾一切的寻找自己的孩子。
一个普通母亲,淋漓尽致的将类似法国的浪漫与疯狂演绎的十分独特。
与开头相呼应的一二三木头人。
让我回忆很多。
儿时的玩乐。
那段属于每个人的独特回忆。
牵连着儿子的命运。
这是何等复杂的感情。
一次,两次,三次的回头。
将回忆,与儿时玩伴的感情一点一点的联系,沟通。
回忆起那一次次的噪声不仅仅是噪声。
而是自己孩子的最后挣扎。
她几近绝望的紧闭双眼,然后睁开,然后将自己送给死亡。
当她以死为代价,再次看到“活着“的儿子的时候,她还看见了儿时跟她一起的孩子们。
他们没有那么幸运的命运。
他们惨死,他们害怕,他们孤独。
但现在,萝拉回来了,并会永永远远陪着他们,照顾他们。
他们再也不会孤独,不会寂寞,不会害怕。
一切感情,都是有人性的。
不知过了多久。
当她丈夫手中拿着祭奠的花回到这个不再孤独的城堡,丈夫是怀念的哭的。
而萝拉,依然深深爱着这个男人,开门,看着他。
最后的十分钟,真的是泪流满面的看着,哭着。
没有恐惧,没有惊悚,没有害怕。
完完全全的为萝拉,为她的儿子,为她儿时的伙伴,为她的丈夫而哭。
多少感情能像如此,珍贵,值得珍藏。
前面有点无聊,神婆出现之后比较吓人,本来在等反转的(比如几个小孩是无辜被杀,女主查清真相以后他们怨气散了),结果没什么转折,这样反而比较瘆人,小男孩死了,女主也绝望吞药自尽………最后女主抬头那里还以为奇迹出现,没想到是死后世界,看结局男主估计就是下一个了。
不懂恐怖片里为啥老出现一些听不懂话的半大小孩,又没给个被附身/迷惑的解释,都好几岁了出于对父母安全考虑,也该停止作妖了吧,女主完全是被他儿子害死的。
整部电影最大的感触是,母爱真的好伟大啊,即使不是亲生小孩,也会为了救他去独自面对恐怖的事。
很不错很不错,可以二刷!
这片子挺奇怪的,看看旁边所属的豆列就能看出来。
如果归类的话,应该是“灵异+惊悚+悬疑+温情”而且每个方面都做的很好要我概括,就是《寂静岭》+《小岛惊魂》+《潘神的迷宫》一定要看到最后,切记。
起初是以为这片子很是恐怖去的,但是后来看完了回过头来一想,不对啊,这片子当时可是在中国上映的,咱们国家就压根没鬼不是吗,怎么还能恐怖的起来,而确实这里也许真的没有鬼,至少很巧妙的徘徊在两者之间由观影者自己去决定。
当然我是偏向于没有鬼的,虽然有些地方没有鬼好像会让情节略显牵强了一些些,但是从心里层面来解说就让片子档次一下子提升了不少有没有。
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对孩子一时照顾的缺失,酿成终生的遗憾真的真的让人很懊悔很懊悔啊,现在为人父感觉更深刻,就算儿子从床上摔了那么一下,都好是心疼,觉得自己不该疏忽有没有。
母爱真的是好伟大的,那些经历打击后为了孩子变得很坚强的女性是电影中的常客,他们也确实是那么有感染力。
之前她丈夫说过:这个圣安东尼奥的链子是我祖母传下来的,它可以保佑你。
(而不是大家说的可以保佑你找到孩子)laura说:你不是不相信么?
丈夫说:但是你相信啊。
laura第一次大把服药后虽然召出了孩子的鬼魂,但无法接近那些孩子,只有一个鬼小孩在她肩上拍了一下,然后大家就迅速躲起来,一方面是做游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链子的庇佑,可能有驱邪的功用,让别的鬼孩子不敢接近。
同时链子也是返回现实世界的媒介。
当她在地下室找到simon之后,simon说,他的愿望是妈妈留下来照顾他和别的孩子(simon一开始找到金币,许的就是这个愿望)。
laura告诉simon,只有妈妈和孩子两个人,tomas和别的小孩都是不存在的,返回现实世界,看到怀中的布和地上simon的干尸。
比较前面那个灵媒,看到五个孩子后出了状况,差点无法控制,其他人让她退回到中央大厅,才得以摆脱。
laura为了实现simon的愿望,第二次服药后摘掉了链子,这意味着她再也回不来了。
灯塔的光照射进来,正如灵媒描述的那样,小孩们都出现了,那个瞎掉的小女孩还过来摸她。
最后laura的丈夫回家,看到地上的链子,知道妻子已经死了。
推测他应该发现了laura和simon的尸体。
因为laura死在了三十年小朋友们的卧室里,只有tomas住地下室,其他人都住在地上。
laura的丈夫不相信灵异事件,可是他知道laura相信,那个微笑是因为他知道laura在死前找到了“活着”的儿子。
他当然明白laura死于服药过量,但从laura扔掉的那个链子看出来她是心甘情愿赴死的,他知道laura坚信在另一个世界能和儿子在一起,所以laura死前是幸福的。
小孩子,就跟狗一样,一直在电影里面扮演着灵力较强的角色。
这部作品的惊吓点不多,也不猛。
全4分给剧本。
如果不是被剧透了,也不会特地留意关键的那个致命的细节。
想不出西班牙能拍出这样的片子。
由一二三敲树桩和寻宝游戏为线索,把劳拉的背景、孤儿院的惨剧和西蒙的真相串在一起,末尾还不忘首尾照应地把项链交还到丈夫手里。
这部温情的半高智商恐怖片,转调转得恰到好处啊。
死得很温馨啊...这样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劳拉和丈夫卡洛斯带着七岁的儿子西蒙搬到了海边一幢大房子里,这幢房子很久以前是个孤儿院,劳拉七岁之前就生活在这里,对此有着很深的感情。
西蒙常在夜里大叫,他说有其他小朋友在这房子里。
劳拉为了能让西蒙安心入睡,让他把眼睛闭上,拿起床头柜上的闹钟对准窗外的圆月,将光线反射到不远处的灯塔上面,当西蒙再次睁开眼睛时,惊喜地看到那早已废弃的灯塔发出了亮光,劳拉告诉他,灯塔是为了保护小孩子而被点亮的。
劳拉带着西蒙去海边捡贝壳,西蒙进入一个因退潮而出现的山洞里,劳拉找到他时,西蒙正对着山洞深处自言自语,他告诉劳拉,自己又认识了一个名叫托马斯的新朋友,并询问劳拉可否让托马斯来家里做客,劳拉欣然同意,但当她举着手电筒对准洞内时,里面空无一人,根本没有西蒙所说的托马斯。
回家的路上,西蒙一路撒着贝壳,说是为让托马斯能找到他们的家而作的标记。
劳拉挽着卡洛斯的肩膀调侃道,西蒙又认识新的朋友了。
卡洛斯笑言,哦,我们家可没这么多的房间来给这些小朋友住。
对他们而言,西蒙所谓的伙伴都是他自己臆想出来的,只要等西蒙上学认识新的朋友后就会把这一切给忘记。
第二天一个名叫本尼娜的老社工来到劳拉家,希望能在这里帮忙,劳拉正打算将孤儿院重新开张。
本尼娜为了能留下来,拿出一份西蒙的个人资料,此举遭到劳拉的反感,下了逐客令。
当天夜里,本尼娜拿着铁锹鬼鬼祟祟的出现在劳拉家一间废弃的存物室里,在被劳拉发现后仓惶而逃。
西蒙跟劳拉说,他新认识的朋友喜欢玩一种游戏,他们会拿走你心爱的东西,然后留下线索让你自己去寻找,找到后便能许个愿。
西蒙告诉劳拉他心爱的东西是他捡的几枚金币,打开盒子时里面已变成西蒙的乳牙。
“游戏已经开始了妈妈,你之前是把我的乳牙放在哪里呢?
”劳拉将信将疑间和西蒙一起进入了寻找宝物的游戏,金币——乳牙——沙子——针线盒——装饰叶子——娃娃套——厨房抽屉的钥匙。
抽屉里锁着一份西蒙的个人资料,上面记载了西蒙是个爱滋病毒感染者,还有他被劳拉收养的证件。
拿着这些资料,西蒙愤怒的朝着劳拉大喊:“你是个骗子!
”卡洛斯认为这是西蒙自己打开了抽屉又不敢承认,就编出这个游戏来替自己辩解。
在一场聚会上,西蒙想让劳拉去看看托马斯的小屋,遭到劳拉的拒绝,生气的西蒙把劳拉锁进了浴室,等众人撬开门锁,西蒙已经失去踪影。
六个月后,警方依旧毫无线索,而家里发生的一些不寻常事情更使劳拉对警察失去了信心,她请了灵媒来家里寻找那些“鬼魂”。
这个现代科学与迷信的结合方式,使劳拉彻底相信了屋里有小孩子的鬼魂存在这一说法,卡洛斯和警方的心理医生则认为他们只是在蒙人。
劳拉在寻找一些貌似“小鬼”留下的线索时,在那间废弃的小屋里发现了本尼娜掉在这里的胸针,顺着这个线索她找到了五个麻袋,里面是五个小孩的尸骨,他们是劳拉小时候的伙伴,也就是三十年前生活在这间孤儿院里的孩子。
劳拉觉得本尼娜一定知道西蒙的下落,便和和卡洛斯一起去找她。
当他们无意间在街上碰到本尼娜,还没来得及问出只言片语,本尼娜就在他们眼前撞车而死。
失去这一重要线索,劳拉显得灰心丧气。
卡洛斯想要搬出这幢房子,劳拉不肯,她以两天为限期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出西蒙。
劳拉独自把房间像三十年前那样重新布置一遍,穿上当年孤儿院老师的制服,做了顿当年孩子们常吃的晚饭,想以此引出那些孩子来找到西蒙,但劳拉的辛苦没有得到收获。
当她在绝望愤怒中悲伤地趴在柜子前玩起小时候和伙伴们常玩的敲树桩游戏时,黑暗中五个小孩子出现了。
劳拉在追逐孩子们的过程中,进入了楼梯下的贮藏室,利用寻宝线索中找到的门把手,打开了暗室的门,让她意外的是,里面居然是一条地下通道。
劳拉小心翼翼地顺着台阶进入地下室,原来这就是托马斯的小屋。
看到躲在小床上睡觉的西蒙,劳拉惊喜若狂的跑过去,抱起他不停地亲吻着。
突然间,灯灭了,又亮了,刚才在劳拉怀抱里对着她笑的西蒙此刻正躺在地板上,周围一片死寂,这才是真正的现实,西蒙在六个月前就已经死了。
一段闪回过后,劳拉放声痛哭,是她间接杀死了西蒙。
六个月前失踪的西蒙正是进了托马斯的小屋,当时劳拉曾打开楼梯下的贮藏间,随手把倒在地上的铁杆之类的东西扳回去,不小心抵住了暗门,使得西蒙无法从里面把门打开。
夜里劳拉虽然有听到一些动静,却误以为是鬼魂作怪,没有放在心上。
没有想到的是,那正是西蒙奋力砸门的声音。
失魂落魄的劳拉抱着西蒙的尸体呆坐在窗前,吃下一瓶安眠药。
窗外的灯塔再次亮起来,一个声音在劳拉的耳畔响起,“你找到西蒙了,现在你可以许愿了。
”劳拉抬起头没有丝毫犹豫的脱口而出,“我要西蒙复活。
”话音刚落,西蒙就从劳拉的怀抱里挣脱,站了起来。
屋里的五张小床上各坐着一个小孩子,他们是劳拉小时候的伙伴,也是那些被本尼娜杀死的孩子,他们的眼里透着恐慌、寂寞、悲伤、痛苦。
西蒙抱着劳拉说,“妈妈你留下来照顾我们大家吧。
”劳拉点了点头,孩子们兴奋的围着劳拉,喊着她的名字,他们在黑暗中待得太久、太久了。
是的,劳拉死了,而不是西蒙复活了。
作为恐怖片来讲,这个结尾是温馨感人的,劳拉疯狂的母爱战胜了理智,她至死都要陪伴着自己的孩子。
孤儿院前多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纪念劳拉和西蒙’,还有其他五个孩子的名字。
卡洛斯向石碑献上一朵鲜花,带着回忆的感伤走进了这个他曾经的家。
卡洛斯在地板上意外地发现了一条项链,这是当时他送给劳拉的护身符,他捡起项链,面对眼前缓缓打开的门,露出了微笑。
等了将一个月,终于盼来了这部西班牙心理恐怖片《孤儿院》。
打着心理惊悚的口号,令人感到紧张的镜头却是很少。
就个人而言作为恐怖片,它缺少惊悚元素,作为悬疑片,它又缺少了足够吸引人的悬念。
最精彩的地方个人觉得是导演的镜头,那几乎就是一双活生生的眼睛。
劳拉在房子里的各个角落的镜头看起来就像是有人在暗地里偷窥她,观者的眼睛貌似不是跟着镜头转动,而是透过另一双眼睛在寻找劳拉。
这也是恐怖电影最出彩的地方。
在影片的开头,七岁的劳拉和五个伙伴在院子里玩游戏,算是为下面的故事发展埋下一个伏笔。
“一二三,敲树桩。
”,其实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一二三,木头人。
”那时阳光很灿烂,洒满了院子及孩子们的身上,这里没有阴霾,只有他们欢乐的笑声。
看这部电影同时想起了其他几部恐怖片。
韩国的《老师的恩惠》中那个女教师的儿子像托马斯一样是个天生的畸形儿,因此被戴上面具关到地下室不见天日,最后因孩子们的玩笑意外死去。
《孤儿院》中的本尼娜就曾是孤儿院里的老师,因儿子托马斯的死而杀了其他五个孩子。
美国的《小岛惊魂》中,尼可·基德曼饰演的母亲一直在房子里寻找可能会伤害她孩子的鬼魂,到结局才发现原来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鬼魂,才是这幢房子的入侵者。
日本的《鬼水凶铃》中,黑木瞳饰演的那个母亲,在最后选择了那个孤独无依的鬼孩子,放弃了现世中的亲生女儿。
母亲和孩子,荒凉的城堡,看不见的玩伴,阴森的气息,这是已经走入俗套了的母子/母女式灵异片的开头,可以在《Silent Hill》、《The Others》、《The Omen》等等一系列里找到这个迹象,2007年西班牙选送奥斯卡的影片《孤儿院》也是一样。
就在前半个小时我以为它也将走入固定的套路的时候,电影峰回路转的精彩了起来,而剩下的一个小时,我也得被迫的跟着阴暗的镜头紧揪着心,直到最后结局出现在面前才深深的出了一口长气。
作为Guillermo del Toro(《地狱男爵》、《潘神的迷宫》)做制作人力捧的新人,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基本还算合格,虽然我觉得这个题材的切入点有些泛滥和平庸,但是首次执导长篇,让电影能在中规中矩的题材和视觉表现里面,透着压过了灵异片本身的一股邪气和悲伤的情绪来说,在时下靠怪物、喷血、翻版日本恐怖片的惊悚片市场,能让人发自内心的倾听着来自异世界的声音和感受到结束之后那份无法排解的忧伤的情感,已经是难得了。
当然这和Belén Rueda(《深海长眠》)的精彩出演是分不开的,电影几乎算是她的独角戏,罗拉不是柔弱的被惊吓的尖叫的女主角,也不是勇敢的拿起武器和鬼怪对决的女战士,她只是一个爱着尽管是领养的孩子的母亲,一个怀念着孤儿院的儿时好友的女人,一个封闭了悲伤记忆不敢面对真实的女人,一个宁愿以现实的死亡换回重返永不岛永远和她的Peter Pan们在一起的Wendy。
电影的最后一刻突然的很像《潘神的迷宫》,在灯塔闪耀的世界里,罗拉和死去的孩子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与之相对的现实,是她的丈夫面对着一座冰凉的坟墓,只是在最后拾起象征着找到西芒的挂坠时脸上的笑容才透出一丝温暖。
纵使没有《潘神的迷宫》那样发人深思的社会背景和充满隐喻的叙事风格,《The Orphanage》也在这最后一刻带给我们强烈的无奈的对比,现实与幻境,面对与逃避,也许差的只是一个抉择,是在广袤的现实里成长然后老死的温迪,还是做永不岛里永远无法长大却永存的彼得潘。
像一根拧足了劲儿在最后一刻注定会崩断的发条,电影有着循序渐进在最后爬上高潮的紧张感。
对于那孤岛一般的海边孤儿院,最特别的是让它变得鬼魅的并不是发生在其中的罪恶和血腥,而恰恰是孩子们曾经有过的温情和快乐,这才是让罗拉放弃现实、逃避到鬼魂的世界的真正原因。
讲述了劳拉在30年后和丈夫带着7岁的儿子西蒙回到自己童年所住的孤儿院后发生的一系列恐怖故事。
影片节奏紧抓人心,情节似曾相似,重点在于,有个彼得潘似的温馨结尾。
灵异与心理界限模糊,任观影者咀嚼。
把细腻的刻画用于感情线,成就了一部不以感官刺激取胜的恐怖片。
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意外处在母亲于不经意间害死了自己的孩子,唤醒那些消失、遗忘在尘埃里的故去灵魂。
氛围相当惊悚,不过最终以情动人。
她回到童年的孤儿院,因无心之过痛失儿子,她吞下很多药片,心心念念寻觅,亦真亦幻间,陪儿子游戏,拯救了尘封往事中无处安放的怨灵,她们如幼时围坐一起,用爱弥补伤痛,仿佛彼得潘的永无岛终于等来了长大的温蒂,此时,两个世界并存,真假模糊,温情善终。
一点都不恐怖吓人,只是有点可惜,是小孩先任性+妈妈的不察觉导致小孩最后挂掉,然后这中间没有任何一个人有错(除了N十年前发生的命案)温情脉脉得很。
有些“小岛惊魂”+“潜伏”的经典元素。女主和孩子的遭遇令人不愉,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明显是被鬼魂们坑了。而且女主形象差了,如果选妮可基德曼,电影应该会更上个档次!
也不是感动不感动,剧情比较巧妙,比小岛惊魂来得好。
Belén Rueda。其實這是個溫蒂(媽媽)開心跟著彼得潘(兒子)回到Neverland,再也不寂寞的故事(咦
为什么分这么高,因为涉及母爱吗,可惜我最后想到一句话是“不作死就不会死”……。成长了的Wendy最后还是被带走,这结局也是有点残忍了吧。前面找东西那段气氛还不错。另外一开始拖的竟然是少了七分钟的有广电局播放许可的版本还是普通话的,后来又找了个完整的。
观影期间很冲动,看完了一想也没什么可回味的
挺一般的,为什么评价这么高,前面的桥段被2011的《阴儿房》抄袭去了,后半段就是很多电影里都有的按照线索找东西的游戏,就最后那点儿主题升华了一下,看不出来导演拍片的用意何在,一句话概括就是濒死的小孩儿把自己的养母也拖累死的故事。
这家人有一件可大可小的红棕色毛衣。开头儿子穿了,77分妈妈也穿了,影片最后是爸爸穿着的。一旦穿上这件毛衣,就会有鬼魂跑出来跟你做游戏。
laura的演技撑起来了一个故事,用镜头语言、音乐推进了情节的紧张感,一层一层的剥开谜团,最后大家如同幼时一样将彼得潘的故事,可是只有laura像wendy一样长大了,其他的孩子只能在无穷尽的死亡黑暗里保留最原始的样子。母亲的爱不畏惧自己的死亡。
本片原名《灵异孤儿院》,被评为“全球十大惊悚电影”之一,据说为了打造引人入胜的惊悚悬念,编剧花了10年时间精心构思剧情,片中每一个谜题都到最后一刻才真相大白。这部电影是西班牙2007年的票房冠军,去年还在国内院线上映了的,我是在CCTV电影频道看的国语配音版本。
有几个镜头确实被吓到了,尤其是那个老护士出车祸时,下巴突然掉下来确实被吓到了,情节非常不错,一层一层的递进。。。
还是对西班牙恐怖片不来电,气氛不错,故事一般,结尾也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太意外的
确实不错的,除了日本韩国香港,其他的国家很少能拍出这样类似,或者很少能明白心里恐怖这个东西,因为与信仰的宗教有关。更何况片子的亲情其实是应该是重点,但渲染得不够到位。整个故事的框架些须松散
熊孩子 no do no die !困的要哭了!
严格意义上说,这是我看的第一部灵异片。其实挺温情脉脉的。
烂电影,浪费时间,很奇怪豆瓣为什么不允许给电影打0星?
这片子不适合我这种小市民来看。感人?哪里感人了?那个有病的男孩的愿望竟然是要如此爱他的母亲去死!!这部影片已经超过了生死的定义了。高尚的人自然喜欢,我是认为,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好了。PS,难道西班牙就没有年轻一点的美女了么!!!!!
我觉得,电影院里的女生尖叫能把这个电影变成一部搞笑片。另:很多时候我也被吓一跳,赞。
自己吓自己啊.并且哪感动了?123木头人我也玩过.
“当一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后,总会留下一些痕迹,它留下的伤口,就像两条时间线打的结,就像回音一样,不停的重复,希望有人听到,像一条伤疤,像一个伤疤或是掐痕,祈求一种关爱来将它解脱” 看完后记得的也就这番话了 以及几个吓人的小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