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在刘伟强电影中演出的所有角色,本质上几乎都是同一个角色,而那个角色也确实只有舒淇能演。
如此执着的反复塑造同一个形象,感觉近乎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甚至方力钧画光头佬,岳敏君画咧嘴佬,张晓刚画面无表情佬。
——每一次都是一样的,一样一样一样的。
(我当然知道齐白石不止画虾,徐悲鸿不止画马。
如有喷子,敬请收声。
)然而这一次毕竟还是大有不同。
这几乎是舒淇第一次真正在刘伟强的电影中担任主角。
在此之前,你也知道男人戏中的“女主角”是何种地位;偶有《游龙戏凤》这样的爱情片,也不可能抢过刘德华的风头,——如果不是被刘德华反抢的话。
我们熟悉的“那一个”舒淇,就算演过再多次,也终归难逃见缝插针的局促。
而在这次的《不再让你孤单》中,舒淇老师何止是主角,单看前半段的话,几乎就是独角。
有了如此空前宽裕的空间,终于能演个透,演个彻底,演个淋漓尽致,演个随心所欲,演个登峰造极。
于是连我这样从来对舒淇不感冒的人,竟然都深受感染了。
厚脸皮,没礼貌,嬉皮笑脸。
舒淇老师只消用上这三招,刘烨老师就被收拾得服服帖帖。
我坐在影院里自己想了下,如果在现实中遇到一个舒淇那样的女人,似乎也确实没哪个男人招架得住。
而舒淇老师这一派的功夫大抵类似醉拳,越酒醉,越疯癫,就越是魅力爆棚,令人为之疯狂。
当你被她冒犯时,你舍不得抵抗;当你被她激怒时,你不忍心斥责;当你被她纠缠时,你更难以甩手就走。
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对她有如此异乎寻常的仁慈和耐心?
终于当你被挑战到不能忍受时,她突然自己就开始哭泣,装可怜,隐隐流露出内心无限苦楚的冰山一角。
于是你顿时觉得其实一切都不是她的错。
你不仅原谅了她,甚至加倍爱她。
她嬉笑时突然深情,残暴时突然柔弱,无赖时突然卖萌……节奏变化多端,走位风骚飘忽,一个人便指挥出一部绮丽的交响乐,令你这听众再怎么假装正襟危坐,也止不住心中澎湃不休。
最终,这一切伎俩似乎是她的高明手段,又似乎是她的独特天性,危险但又诱人,——你更加神魂颠倒了。
历史上,好歹还有男人戏里雄赳赳的男主角压阵,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论如何不会让舒淇爬到自己头上。
如今这是一部爱情戏,刘烨扮演的不过是个忠厚老实小男人,又哪里镇得住舒淇这个妖精?
也只能是为她倾家荡产,无怨无悔:“洒家这辈子也值了。
”想来舒淇老师也从未像今番这样爽。
考虑到舒淇老师都35岁了,如此戏路不知还能做几年,再不来这么一场光芒四射的个人秀,今后未必还有机会。
影片中的支线情节可称亮点。
亮点之一是没有违和感,田亮与冯丹滢的感情虽然轻描淡写,却也真切可信。
一个智障(影片中叫“沟通障碍”,管它什么呢),一个哑女,必然是要装纯卖萌,一不小心便会造作肉麻。
然而居然真的拍出了纯真动人的效果,在类似的国产片中殊为罕见。
田亮老师在豆瓣注定不会讨喜,然而此次智障角色正适合他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挑剔不出什么。
亮点之二是有效帮衬了主线。
正是有了田亮与冯丹滢定亲一场,令舒淇老师深受触动,才引发了她在胡同里那几分钟酣畅飚戏。
再后来,舒淇老师在香港家中遭遇种种冷漠,更见反差,对情感和情节,都构成了强有力的推动。
正如宇文翮老师说的那样,自舒淇刘烨结婚之后,这部电影的后半段拖沓无趣。
大概是要撑足110分钟,硬加了一堆不知所谓的“泪点”,许多大段台词实感琼瑶。
一些关键情节交待不清,感觉不是力不能逮,而是敷衍马虎。
可要说创作不用心吧,又似乎还是用了一点心:刘烨因头部受伤后遗症而渐渐失忆,不难让人想到后面定要又在头上挨一下,顿时啥都想起来啦!
——如此老梗,让人又想又怕:观众自然还是喜欢大团圆,这是“想”的一面;老梗俗套无趣,这是“怕”的一面。
影片最后,刘烨果然头上又挨一下,活转回来。
影片到此戛然而止,刘烨到底恢复记忆没有?
胡斐那一刀到底劈下去还是没劈?
——老梗能有这点新意,就算还不错了。
放映后的见面会上,刘伟强老师迫不及待的问大家有没有哭啊?
哭了几次啊?
俨然对此颇紧张。
在此,我也向刘老师报个喜:我妹子在整个放映过程中不停手抽面巾纸,搞得我无奈之极。
走出电影院,她又支支吾吾,终于红着脸对我说:“我把隐形眼镜哭掉一只啊啊啊啊啊啊!!!!!
”
两个金马影帝影后(不确定是影后),可是真不是很吸引人啊。
前半部还可以看,后半部直让人想退场。
流水账走到哪写到哪。
怀孕了生孩子了,我想,要怎么结尾呢?
原来最后还是挨了一板砖,也没有把失忆症治好吧?
网上看看行了,买票呢就算了。
我是帮某个小刘的饭去看的。
不过舒淇老师这次真豁得开啊,那眼泪鼻涕一大把,醉酒装萌长台词,可把刘烨老师压得说不出话来。
我爱舒淇!
刘烨老师看得我心疼,啥事都摊上了,前妻跑了,自己病了,钱没了,人也没得着。
好在,“你们香港女人有情有义”,终于老婆回来了。
嗯,比硬汉好看些。
小刘老师也多年没有给力的角色了。
为了那几个泪点和舒淇老师,给3点多点。
可惜没有半点。
2011.05.13
最后一篇叫观后感的影评钟钟绿因为他好像挺喜欢这个电影的,所以在搜狐搜电影就看了这部。
有一次我们视频,他刚好在放这首歌,因为他很喜欢陈升。
里面唱“我要飞翔在你每个彩色的梦中 对你说我爱你。
”然后小美听到了,特别傻特别狡猾的说,你快听人家和你说我爱你呢。
我很喜欢舒淇,因为她很美。
许多女人长相非常标致,身材也玲珑。
可是她们一说话,一眨眼,你会觉得很乏味。
她们一点都不美。
舒淇从来就不是标准意义的美女,因为美女没有定义。
她是真正的美女,每个动作都让人沉醉。
她的阔腿裤,她的高跟鞋,她的大嘴巴,她的笑容。
她的气质与态度。
我觉得她应该去演康敏,从前有个人写了几千字来论证康敏是天龙里第一美女。
因为流水般的媚态。
我从来不想当妈妈,是爱上了你爸,我才觉得当妈妈是很骄傲的。
我原来一点儿也不喜欢刘烨,看了爱出色后我更反感他。
他淳朴的农民工气质一点也不适合演不羁的艺术家,这个角色很适合他,因为他就是傻傻的,生活的贫瘠又快乐的小警察。
我真心觉得他不会包饺子,没有包饺子的人剁馅剁的满厨房都是然后往盘里只抓一点点的,你不知道物价很贵吗?
我还发现八零后早结婚的现在都离婚了。
所以不要早结婚哦亲!
田亮演的很好,很多人都说这是本色出演。
他就适合演这种角色!
我发现在所谓正常人眼里的傻子都有一个无与伦比的特长,比如海洋天堂的文章,他游泳特别厉害。
其实这个世界上我们才是傻子,他们才是天才。
傻子很多很多,天才很少很少。
小宛第一次看很惊艳,但是她只是个木头美女。
幸亏她没有讲话,导演真聪明。
后来越看她越普通,好像有点胖。
小宛妈妈和黄秋生是打酱油的。
剧情离奇扯淡毫无逻辑。
但是两个细节我很喜欢,一个是刘烨包饺子的时候就把手机放在面板上,吹吹手机上的面。
一个是舒淇在店里和人吵架,外面围观了好多群众。
十分符合国情,中国人最爱起哄看热闹了!
昨天我在医院陪着姥姥,突然医生办公室有患者家属去吵架,我看到一个老爷爷自己端着输液瓶一晃一晃的去围观。
影片太长了,九十分钟就够了。
这个电影和单身男女也有点像。
一个是港女来大陆,一个是大陆妹闯香港。
背景音乐类似。
而且我觉得女主角的手机都会红。
最后一句,人民警察真威武!
人民警察真正义!
人民警察为人民!
该文已刊载于钟钟绿日报(QUEEN DAILY)创刊号。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作者(比如给稿费)请豆邮。
当方镇东召之即来, 还送饺子,还卖房借钱给李佩如,旁边几个女的大声说,哪有这么好男人,这也太假了。
然后一女的感慨,电影真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啊。
这么美好的男主跟爱情,你嫌狗血,那你到底想怎样?
想看真实的?
最真实的就是当你信用卡欠债无数,还得借钱30万,不是男主开始玩失踪就是一脸苦逼的提出分手。
那试问谁想花钱去电影院看这货???
其实真实世界更狗血吧。。
有一贱人,朋友的朋友,女友从一个城市跟他到另一个城市,他后来还是提出分手了,原因是女的赚钱少还买衣服,这样一来那女的没什么积蓄。。
有过一个朋友,男朋友父母买房,男的大义凛然的要她跟他一起供房,后来分手了,分手原因是男的找小姐,被发现了。
嫌弃方镇东太完美太狗血。
但真实世界,他伤透你,到你提出分手他却苦大仇深,他不曾为你变好,却在分手时脱口而出要一辈子爱你爱到海枯石烂,然后几月过后就手段高明的另觅新欢,姑娘还比你美。。
现实里没有的完美,电影给你塑造给你意淫,也算功德圆满吧?
所谓真实的感情故事,看够了看伤了,还跑电影院去看,不脑抽么?
能狗血到无比幸福的,我也会感动无比。
光看名字,就觉得这是一部心酸但是温馨的电影。
相遇是偶然的,我们俗套地说那是缘分。
只是好像马上成为了一种依赖一般,在我最低点的时候你陪着我,在我最落寞的时候你守着我。
或许没有了那种浪漫的情节,没有了一帆风顺的事业,才显得爱情在这个时候是那样无私。
有人说爱情经得起风雨但经不起平淡,有人说过了很久那就是亲情不是爱情了,有人说在现实面前爱情根本不堪一击,我不这样认为。
亲情是爱情的升华,风雨让人懂爱,平淡让人懂情,现实的那些困难坎坷,更让我们依赖对方,不能失去对方。
看完《最爱》,觉得爱越是困难,就越绚烂,看完《不再让你孤单》,觉得能踏踏实实爱一场,不管是困难或是简单,都是幸福的。
有一个朋友,在经历了几次也算是不顾现实的恋爱后,变得有些小心翼翼了,他说如果再谈恋爱,他会先把各种现实条件考虑清楚以后再开始,可能是几次失败后,他变得理智了吧。
但是有一次,我看到他的签名是“我还敢再那样不顾一切地爱一场吗?
”我给他留言,你不敢,他问为什么,我说如果你敢,你就不会这么问了。
我自认为是一个敢爱的人,如果不去投入感情,怎么能知道是合适的那个人呢?
只是有些时候是自欺欺人,我觉得别人适合我,别人却不这么认为,最后就只好离开。
有些时候也会觉得可惜,曾经还可以做朋友的人,现在就算还做回朋友,也回不到从前那种关系了。
就算是这样,我依然觉得,我会从下一个遇到的人那里,得到我想要的幸福。
我记得舒淇跟刘烨说过一句话,谢谢你,能让我踏踏实实地生活在你的生活里。
以前有人总咒骂小三,但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些女孩并不想成为破坏别人家庭的人,只是那时那景,太年轻。
总有一天她会明白,平平淡淡而非轰轰烈烈,才是最真实的,幸福,需要厮守终生。
生活就是这样的,会碰到对的人,会碰到错的人,会有坎坷,会有欢笑,但是只要有那个对的人,有爱,就是幸福的。
要幸福,就像你祝福我一般
随便说说。
确实有种类型化的爱情片,在这样一个模式内:拜金女遇上火星男,被火星男的一系列举动感动之后,从此改变了价值观与爱情观。
本片便可归于此类,因此在剧情并无新意的前提下,想要拍得精彩,是很考验导演功力的。
本片大致以李佩如从香港回北京作为临界点,这之前的剧情在两位主演的支撑下,算得上中规中矩的爱情轻喜剧,虽说惊喜欠奉,但舒淇驾轻就熟的表演,还是将这个拜金、俏皮而内心孤单的港女表达出自己的风格,算是全片为数不多的一抹亮色,刘烨则奉献了水准内演出,受角色所限,没有缺陷也没有亮点。
临界点之后,片子的走向就是灾难了,这一部分导演希望通过对拜金女与火星男如何为了爱情而付出完整的刻画,来与前半部分的诙谐形成情绪反差,从而感动观众,但这部分的苦情与前半部分的诙谐从整体性上很不匹配,而且过于详尽的叙述,剥夺了观众对主角们的以后生活的想象空间,没有了剧情的张力,只会让片子显得更加乏味。
其实在剧情略显平淡的时候,导演也可以用张弛有度的叙事方式来吸引观众,就像写作文一样,详略得当才能突出重点。
刘伟强希望将各个方面都能带到,全面而完整地展示主角们的生活,并期望与主题建立一种关系,但过分详实而意义不大的描述对节奏失去了控制,从头到尾都闷闷的,这样其实让观众失去了观影的重点,多少有些吃力不讨好。
本片主打感情牌,希望以感人的爱情来感动观众。
事实上,片子的主题曲《不再让你孤单》完全可以达到煽情的效果,但实在缺乏一个能让人感动的点。
以刘烨被炒鱿鱼这一段为例,主角被扣上以公家车载送女友的理由被炒,最后上演一出所有同事敬礼泪别的戏码,甚至为了配合这段场景,放完了完整的一首歌。
这一情节刘烨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可这样的设置除了能总结出主角人缘好、工作认真外并无其他意义,或许导演认为这样能达到煽情的效果,事实上这样一个感情专一、工作认真、照顾家人无微不至、乐于助人、不贪色不贪财的完美男人,让观众从心底对这个完美的角色不相信不认同,因此过多的溢美之词只能让观众审美疲劳,心生厌倦,更别说感动了。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男主角大闹派出所这一段,演员们的表现再用力再出彩,也只能说力气用错了方向。
这样的问题情节还有多处,狗血的结尾便是一例,不再累述。
也许很多年后,我跟ann两个女人都已各自嫁作人妇,我嘴里哼着不着调的小曲儿,蓬头垢面地穿着拖鞋在狭窄拥挤的小房子里转来转去哄怀里的小家伙睡着;她在这世界某个角落,穿上围裙躲进满是油烟的厨房为自己的丈夫洗手作羹汤,然后不知道从哪里传来这首歌,叫《不再让你孤单》,彼此才恍惚想起,哦,年轻时候的某一天,有个这样的女人跟我一起看过某部电影,里面就有这首歌,也许电影情节早已忘记,也许连当时的心情也记不清,甚至不记得自己也曾经为了别人的爱情哭得稀里哗啦,然后因为被女主角说的“为什么连哑巴都有人要,就是没有人要我”这样一句话戳到那可笑又矫情的痛处,然后,两个人傻兮兮地就抱头痛哭。
哦,还有,当看到结尾处男主角终于醒过来那一刻她满脸是泪地回过头来,气呼呼地说:靠,这不是害我白哭了啊!
说完又唰一下扯开一张面纸,继续擦泪。
然而当旋律又响起,回忆重新被勾起,一切恍如隔世。
我们那个时候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爱跟精力,去心疼去爱护别人,却不曾知道好好爱护自己。
可是慢慢地,我们都会忘记很多事,包括年轻时候的为爱痴狂,忘记自己也曾经那么勇敢而又傻气地坚守着那份固执的爱,忘记我们是如何欢天喜地地迎接它的到来,再到最后怎样绝望而眼睁睁地看着它慢慢从指缝中溜走。
当我们在一纸婚书上签下自己的大名,抬头看坐在自己对面的那个人,眉目疏淡,不惊不喜,他不是自己一开始就想要遇到的那个人,也不是自己最后想要得到的那个人,他只是在适合的时间遇到了的,合适的人。
到底是要有怎样的一种勇气,我们才敢做决定跟这样一个人过完接下来的余生?
然而你翻遍这前半生的记忆,忆起那跌跌撞撞的曾经,那几乎要了你的命的狂喜与绝望,再看看眼前的这个人,他甚至不曾参与过这些曾经,但是你望着他,那些或悲或喜的记忆就被慢慢抚平捋顺,像一只衰老的野兽,失掉了咆哮的资本,最终只能乖乖地躺在记忆深处,等待时间慢慢将它吞噬。
是的,这个时候我们也许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接下来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心平气和地看着它来到。
“跟相爱的人守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这是句多么强大的咒语,强大到让我们相信只要相信它我们就一定能守住我们想要的。
电影里舒淇明明可以在一切不能再起死回生了的时候远走高飞,哪怕背着女骗子的骂名,她明明还可能再重新拥有像之前那样夜夜笙歌的潇洒人生,可是当她看到那句“不再让你孤单”之后就毫不犹豫地回头了,哭着重新找回了这个“包袱”甚至嫁给他。
我想女孩子没有谁能逃得过这样的情真意切,却并不是谁都能勇敢地撑起这样的一片天。
电影最后一幕她哭着扑进方镇东的怀里,说你让我撑过来了。
那瘪着嘴委屈又庆幸的表情让我也为之揪心,我想那一刻她真的是极度幸福的,甚至就算之前那些痛苦又受累的坚守都是带着巨大的幸福支撑的,因为她求仁得仁,她与自己所爱的人相守一起,就是整个人生。
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一点就够了,我们还要相信爱的存在就好,哪怕最终结局还是离散。
不知道很多年后的我跟ann会不会因为想起这一切而会心一笑,缘分真是种很奇妙的东西,它让我们与这个世界上的那么多人相遇,却只能跟其中一部分人相知,再跟这其中的那么一两个人,相爱,最终却都分开,我在今天还跟她说起,你说会不会哪天我们就真的跑拉斯维加斯登记结婚了啊?
她此次摇头坚定地说不会,因为我们性格不合。
我笑了,年轻的时候,两个人为了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能够找到的理由简直就像太平洋里的海水那样多,可是却偏偏不肯固执地去拥抱在一起,跟对方也是跟自己说,我就是一定要跟你一条道走到黑,死都不改道!
我们还相信,在接下来的人生里一定还会遇到更多更适合的人,也许下一次,我们就都能一起走到老,也许再坚持,我们都能收获自己所要。
谢谢你陪着我,ann,我现在知道,幸福不是什么都要要,而是求仁得仁得到你想要。
我只要一个男人不用我供房子,有老婆也可以。
——李佩如。
这不是影片的主题,却是女主角开场时的生活信念。
舒淇是个小三,她以为的大款,只不过是个感情骗子,到头来被骗财骗色又骗了感情。
有人说,中国的房地产毁了一代人。
片中舒淇扮演的李佩如亦被房地产玩弄于股掌之间,迷失了人生和爱情。
为了房子,她愿意做一个小三,她愿意独自狐独的守着一个房子等待男人的偶尔临幸。
这个骨瘦如柴的柔弱女子亦是外强中干的典型范例,她恨,她不甘,她愿意用自己的优势去交换一切。
偶然中,四合院中的一间窄房让她得到了片刻的安宁,热气腾腾的饺子暖了她的胃也暖了她的心,一对残疾情侣的小恩爱激起了她对简单幸福的渴望。
而一个卖了房子愿意无息无保无画押不需要人情债肉偿的男人,成为了她灵魂的解救者。
影片没有跟房地产死缠烂打,黄秋生的角色设定,解决了两人未来的房子问题。
京郊门头沟里的一间平房,被打造成一个在世乌托邦。
这里可以容纳爱情,让房地产去死。
谁说只有三环内才有幸福?
刘烨没有让舒淇跟他供房子,影片也没有再次挑战这个难题。
中国老百姓连安家都成问题了,还何谈一个国家?
院线年票房过百亿又能如何?
刘伟强最终成全了爱情,在一间破瓦房里。
而北京这个四方城里又有多少未被成全的爱情?
也不是谁都能有一个在三里屯开酒吧,并在门头沟闲置一间民房的善良盲大叔。
离队警察与退伍小三最终幸福地厮守在了一起,骗了观众无数眼泪。
活着不易,相爱更不易,在买不起房的社会里活着相爱呢?
舒淇因为爱不起,才选择了当初的小三之路,然而这也只是在月供五千还九年的压力下。
九年后,人老珠黄青春不再。
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耗下了房子,老公却还是别人的。
在爱男人还是爱房子的选题下,舒淇选择了爱有房子的男人,却不知并不是所有有房子的男人都可以给她家和爱。
认清了这些,舒淇们的下一个课题会不会又变成:我只要一个男人不用我供房子,没有老婆,可以给我家和爱。
舒淇老师教了广大适龄女青年重要一课:如何搞定忠厚老实有责任感的大龄单身帅哥:在他成为你男人之前,玩他,骗他,折磨他,使唤他,又不经意之间流露出自己内心的脆弱,让这个男人对你百思不解,却又欲罢不能,就只想保护你疼爱你;等到把这个男人吃定之后,再卸下面具,等他成为你男人之后,才真正对他好,尽情展现你的温柔善良大度宽容。
这种实用性教程应该多加宣传和推广
刘伟强跟上大流走上了爱情商业片的路,但是毫无疑问他仍然没有摆脱浓重的社会习气。
毕竟一个打打杀杀惯了的爷们儿想要温情一次也不是易事儿。
他最聪明的地方在于选择的这两个演员,因为当你看完整部片子之后你会感慨——真的没有比刘烨和舒淇更适合方镇东和李佩如这两个角色的人了。
特别是刘烨骨子里那种隐忍的温柔。
说真的,看完电影之后心里硌得慌,总觉得挺牵强附会的。
李佩如并没有显现出来那种孤单,反而只是言语上的一种强调。
其实“孤单”不是舒淇演不出来,而是刘伟强没有给够她这样的戏。
不过刘伟强着实给了舒淇一场精彩的个人秀。。
不知道是不够柔软,明明应该是一部很催泪的电影却从始至终都没有流下泪来。
最严重的是佩如在本子上写着对baby的话的那一幕,直接失控了。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每一个相爱着却把每天都当成最后一天的人都是有相同的做法的。
“不再让你孤单。
”在现在的社会,无数内心孤独的人所存在的世界里,这样的一句话应该比“我爱你”来得更加深刻吧。
方镇东表情认真略带温柔的在便签本上用力写下的“不再让你孤单——方镇东。
”的时候应该是做好了准备让面前这样一个北上淘金却路途艰辛,故作坚强却成天酗酒的港女从此都不再孤单吧。
没有去想她是不是爱他,没有去想她看不看得上他,没有在想她是不是会离开......他只知道她需要。
我不知道为什么电影中的情侣就算终成眷属也始终要经历坎坷,是不是只有这样短暂的错过才能最终发觉对方的重要。
无数的感情都在这样的历练下生根,发芽,成长,最终开花结果。
主题曲响起的时候,佩如不再孤单了,上天也总算是放过了他们这一双恋人,虽然从今以后就不再是孤单不孤单的问题了,而是柴米油盐,米面油柴,锅碗瓢盆。
说到主题曲,不得不提起来陈升,说起陈升你也不得不说起刘若英。
陈升94年唱起了这样一首《不再让你孤单》,而刘若英却只能在02年唱起那一首《一辈子的孤单》。
陈升说l刘若英像风筝,已经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
刘若英不禁失声大哭起来,她说:“如果我飞远了,你可以拉拉线啊,风筝的线永远在你的手里!你一拉线,我就会回来的!”可是沉默之后,陈升眉头也没有皱一下淡淡的说道:“可是,我已经找不到线了。
”谁都能看出来,刘若英看到陈升的时候,无论她哭得有多惨,只要她看他一眼,眼底都开出花朵了。
读到,想到,或者看到跟这段感情有关的东西还是会禁不住感慨,其实世界上还是总有这么一些孤单的人存在的,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能被包容,相爱却不能爱的事儿也不少。
不是所有的风筝都能被扯线的人拉回怀中。
很庆幸电影最终方镇东是俘虏了李佩如的孤单的,虽然不知道最后的最后结局以外的结局应该是怎么样的,但是至少我们看到的都是人世间最动人的美好。
太美好的东西总是容易让人无法招架。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下了很大的雨,两个人在雨中上演肥皂剧的场景,拥抱,激吻,拉着手在雨中奔跑寻找遮蔽。
「看不到以后的情节,可是无论路途遥远,过程艰辛,就算知道结局,我也依然要爱你,依然舍不得再孤单。
路遥远,我们一起走。
」PS:陈升的声音太沧桑,还是陈奕迅比较贴心。
草莓酒
本片最喜欢的剧情:要吃蛋糕上悲伤的和快乐的两张面具
这段感情就像电影的名字一样,假期是美好的,但是也会有结束的那天
你知道她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没有告白 没有接吻 没有说喜欢或者爱你 即便忘记也没关系 是夏天的一部分 明白的 真实的
俄语好催眠
故事很短,一个晚上,仅仅只有一个喝醉了的晚上我们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但依旧无法跨越。把记忆封存进草莓酒罐中,留住永不褪色的冬天我记得每次旅行的最后几天,想到之后一切的生活都会如此乏味,还有好多好多情感无法理清,只能拼死把所有能够抓住的塞进记忆之中,那我们其实一直都知道,时间会冲淡所有的一切,我们之间没有“不可战胜的夏天”。是想一直看一直看然后直到把剧本的每一个细节理清
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没有多少亲密的动作、热烈奔放的表达,但暗潮涌动的暧昧情愫早已藏不住,眼神里就能感觉到她们对彼此的欣赏和惊喜,好细腻的表达,两个短发女人都太有魅力啦,精彩!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克制又勇敢。主创们很厉害~
intima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imax
你会永远记住我吗?闭上眼睛,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只喜欢穿年上西装的那一段戏,好美好美
海边那段简直太暧昧了。喜欢这种克制、点到为止有想象空间的安排。
三星半。故事选题不浮躁,演员表现都不错
好好看😭 双女主的互动是主线,不算爱情片,但很多细节比爱情片还要浪漫。女主一长得有点像aloïse sauvage,走到哪儿都散发着姬崽的自由随性能量,一点点磨掉对方的冷漠和戒备心。她给所有人带以温暖,结尾的时候却只有她暗自伤心。她编导的儿童话剧没有得奖,评审团指责她改编的爱情故事剧本不适合儿童来演,而且缺乏情节起伏和冲突🤷♀️(在俄国播女同电影想必导演她也有类似的崩溃心情)然而我就喜欢这种叙事风格,不想要过多的抓马。结尾女一和孩子们谈心,隐喻双女主线,有don’t forget,remember的感觉了
那个夏天会是永远属于你的。
😭
最悲伤的事情,假期结束了。
哇哦
把记忆封存在草莓蜜酒里,它会永远属于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