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阿迈德
Le Jeune Ahmed,少年阿默(港),少年阿罕默德(台),Young Ahmed,艾哈迈德
导演: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
主演:伊迪尔·本·阿迪,Olivier Bonnaud,Myriem Akheddiou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法国语言:法语,阿拉伯语年份:2019
简介:阿迈德是一个生活在比利时的移民少年。像许多摸索个人价值的青春期孩子一样,阿迈德对父母和学校定下的规则有疑问。曾经是心中偶像的表哥叛逆地离开了比利时。青春期敏感孤独的少年之心需要叛逆的做派来武装。他于是也模仿起表哥,并和社区补习班年轻的数学女老师发生了冲突……详细 >
理解不了
厉害,功力深厚,导演所站立的位置变幻莫测,切入点也特别的……谨慎?我不清楚这是某种西方立场的感化视角还是在以少年内在出发(因为主角在以青春期的回避姿态示人)——有一组二元对立的教化力量在拉扯,但还是有点问题,没有直面镜头——真正的直面镜头可能没法拍,至少不是内部人士拍不出来男主的大臀很丑,真的很丑
达内最差一部,所谓“回勇”不过是自己模仿自己得来的次品罢了,没明白有什么好夸的。达内兄弟是不是已经陷入温情的漩涡了?
对宗教理解得可能是不够吧
这样的题材也能拍的这么无聊low key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结尾太突兀 不如多谈会恋爱
达内兄弟好像是最合适的观察欧洲社会生态的视角,同时又是最难以表达的,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议题单靠他们拿手的一套手持与长镜头在中近景的运动与转化似乎反而产生了一种遮蔽效果,复杂的心态与纠结的根源都在与人物的距离中被模糊与抽象,颇有盲人摸象的感觉,这样一个横亘在现实中的议题一摆出就已经自带了太多可以解读的地方,而这种题材试图探究的本是源自这个人与宗教认知与迷茫,也不应该有什么借口为现在这一种不可知论的模糊表意辩解,看到的只有突兀
视听完美,在穆斯林群体之间描绘出多样性,母亲、老师、女孩、教众划分出男孩与世界的关系,结尾败笔,在达内序列里尚属中等。
亲吻会下地狱而谋杀会上天堂 稚弱的面孔做着最凶恶的行径更为可怖 欧洲社会迫在眉睫的极端宗教、家庭、青春期问题在少年阿迈德身上埋下种子 手持镜头和小演员青涩的表演为现实主义增加说服力 结尾略微流俗
7/10
如此虔诚的教徒就不要使用电脑、耳机等一切新世界新科技带来的便捷,不要穿牛仔裤和跑鞋,回到你们最原始的状态,每天祈祷度日,看天吃饭,让你们的神给你们一切。不要一边享受着新世界的好一边诋毁它,新世界是文明发展带来的,不是神神叨叨愚昧宗教带来的。反人类的宗教等同于邪教。
可能是我愚笨,很简短的电影,但是我看睡着了。很不耐烦,故事太简单,想表述的很多,镜头又晃,男孩又看着很讨厌,总之不喜欢。
达内兄弟的拍片风格依旧精准洗练,对镜头的控制力还是那么好。只是这次在内容的讲述上中规中矩,引人思考的地方并不多。其实我更想看看这个穆斯林少年被洗脑的过程,也就是他在采取谋杀行动前所经历的那些思想挣扎和变化。
无趣的极端宗教片,凭什么拿最佳导演
三星半。又一个执拗的角色,把对此类题材毫无兴趣的我彻底拽进故事里。发生在少年身上,带来的震慑程度大约要翻十倍。达内兄弟的故事中,结尾笔触都那样温柔,但以阿迈德的性格,结局不该是道歉,而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刺杀。(集合了《沉默的罗尔娜》跳车逃进森林、《单车少年》从高空坠下的桥段。)
达内式的对世界情态和个体本身复杂的呈现,从来都不是通过摄影机对暧昧世界忠实的捕捉得到的,而是借由一种凝聚在精妙剧本中的人间观察和极度操纵的场面调度实现的。但当这个镜头指向一个达内兄弟系统之外的他者时,《年轻的阿迈德》却空前的避重就轻,原教旨主义者强硬设定以及最后达内时刻“反转”,都像是对一个不可知不理解对象想当然达内式人道主义硬坳,还剩下什么呢?达内再一次模仿达内拍了一部进戛纳主竞赛的新片?
达内兄弟不会止步于网瘾戒除所,自然主义叙事也不提供自圆其说。
只看到少年盲信偏执危险的一面,却对热念背后复杂的心理动因缺乏探究的兴趣。似乎一切只是某个穆斯林极端主义教唆的缘故。然而这只是穆斯林教义的问题吗,换一个角度,一个极端主义的民族主义者/爱国主义者/基督徒等等不也如此?如果信奉不见棺材不落泪,又和中国传统父母所信奉的棍棒之下出好人有什么区别呢。
#2019欧盟电影展#二星半。达内兄弟选了如此敏感的题材,非常大胆,很多场景让我想到《单车少年》。然而阿迈德为何如此极端,这一点并没有展开,最后突然反转也有些莫名其妙,倒不如直接了当用极端的方式收尾更震撼一些。
1963年的戈达尔“小兵”,恐惧死亡,也怀疑过政治理想,但最终完成使命;2007年“天堂此时”的人肉炸弹,坚定的信念被镇子录像带店里明码标价的自杀袭击烦扰,最终宗教理想产生犹豫和困惑;2018年达内兄弟“年轻的阿迈德”,几乎是一个执着坚毅的天然圣战小烈士,却竟在先知安排妻子之前好久,遭遇爱情骚扰,在铲除异教徒的道路上被设置了无形障碍,失手跌落,天堂也就没葡萄干和72处女等着了吧。
比较平庸的达内作品,而且这样敏感的话题被表现得过于浅显,少年的宗教洗脑过程在达内的自然主义手法下却像是个流水账,只有少女亲吻少年的段落还闪烁了些普世情感的光芒,另外结尾太想当然了,还不如在坠落时直接黑屏比较好,台词一说出口就破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