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代号:孙中山
行動代號:孫中山,Meeting Dr. Sun
导演:易智言
主演:詹怀云,魏汉鼎,石康均,蔡承恩,王裕城,袁加乐,高正倓,杨奕晨,张孝全,李千娜,洪都拉斯,杨宜蓁,黄河,张书豪,胡玮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4
简介:阿左(张怀云 饰)自认是全台北最穷的国中生,为了改变这个现况,他把脑筋动到了学校储藏室中没有人管理的废弃物上,“如果把这些东西变卖给回收…”阿左盘算著,但是,他没有盘算到半路会遇到小天。 小天(魏汉鼎 饰)也自认是全台北最穷的国中生,也为了改变这个现况,他也把脑筋动到了学校储藏室中没有人管理的废弃 物上,“如果把..详细 >
我只是很喜欢那个面具,以及丧尸的片段。
演员很生涩,拍的好像戏剧,残酷的现实
要不是送的电影票......蓝色大门真的是你拍的吗导演.........
补档。台艺图书馆四楼光盘版。西门町,景美接运站。和她的时光。
想法蛮好,略有一点单调
好久没看台湾电影了,赶上CVF closing night跑到学校去看了一发。king's building大厅里全是喝酒聊天的人,导演就背着个大书包和朋友坐在院子里静静等着。孙中山像的寓意总觉得很像再见列宁里的列宁像,结束跟导演聊起来,他说他还没看过再见列宁。电影诟病是反复循环的台词太简单,倒不像中学生了。
不好笑很无聊的片。= = 印象中是几年前在电影院内看到预告片,一直以为是部喜剧或黑色幽默的,带点政治讽刺,毕竟前几年是社会运动正热的时候,预告片给人的感觉那么应景。现在回过头看,既不喜剧也不黑色幽默,无妨,但就是无聊,人物拍得像青春偶象剧一样贫乏(或更糟),填充的几个笑料也不好象,像在自我嘲讽。
感觉影片太拖拉,也没什么内容可讲,超快进地看完,不知道这是什么时代背景,但的确是太夸张了点,用这个方式表达贫富对比有点让人找不着北。
荒诞派喜剧,刻意机械化的场景与人物,试图切入社会时深度的缺乏使得这样的风格更多流于形式。
看完之后又重温蓝色大门,其实导演并没有变,不断重复的台词,高潮处的肢体冲突随后和解,17岁最真实的烦恼。就像蓝色大门里说的,17岁的时候,如果你的烦恼只是上什么大学、是不是处男、尿尿能不能成直线,那你是多么幸福的小孩。这些为班费苦恼的小孩,又其实是多么单纯善良。
话剧腔调过重,生硬剪切,夸张表演,让影片缺乏流动性。本应深植于社会环境的剧本,反而像是被架空在了某个随机的城市。结尾依然扳回一城,绕城一周的孙中山,最终成为了城市中唯一向穷孩子致敬的存在。
難得在香港看首映,在大螢幕上看小成本青春電影,萌萌的輕幽默略腐臺式小清新。好奇支撐導演的信念是什麼哈哈哈
0313# 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我沒有辦法,真的太無聊了。我從《藍色大門》開始就不買易智言的帳了。
一帮看起来像是弱智,脑子缺根筋的高中生,和另一帮又穷又坏的校友,共同图谋偷窃学校内的国父铜像。本片以嘲讽的喜剧手法,描摹了这些又蠢又笨的穷学生的整个偷窃过程。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拍这么一部电影,甚至在观影的过程中,数次怀疑把这些小偷塑造成傻子,是否导演有意为之。他们反应迟钝,语句重复,智商低下,行为怪诞乖张仿佛神经病,却似乎在一所正常的高中就读。编剧为什么不能写成正常的穷学生呢?难道是在暗示穷人家的孩子注定是笨蛋吗?但在现实中,家境贫寒而智商在线的大有人在啊。所以整部电影从底层逻辑来说就显得莫名其妙。唯一的亮点是张孝全和她女友出现的那几分钟。一出场就浑身是戏。这才是真正的演员啊。尤其是李千娜,一双大眼睛漂亮极了。最后,国父铜像怎么会突然掉下来呢?或许国父也不愿自己被一帮傻子卖掉吧!0分。
除了海报和张孝全之外一无是处,尤其是几位主演的演技,台湾青春片好久没有出现过这么没有灵魂的表演了。全片唯一的故事线索导演依然不能拍出精彩,连台式小清新都没有,wtf?
比“谁家更穷”,以及最后比“谁更从头”两段真是太好笑了!表面上是两群逗比国中生的搞笑故事,实质上揶揄台湾社会的贫富差距。所以,看完全片后很难将其归类为青春片。其文学意象充满了政治符号。
孫中山很重
节奏过慢,对话拖,表演端着不入戏,打架那场还可以,最后写检查那段演的实在太表演了。
政治黑色幽默小品。机械化的台词,拙劣呆滞的演技竟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电影主题。“被偷走的孙中山”。喜欢前半部分对于机械、呆滞、千篇一律、没有目标、孤独的台湾新一代的刻画,后期硬升华主题过于刻意了。
开始以为刻意 渐渐发现并不是 人人都在不断重复自己的对白 为了争夺孙中山的两帮人 没人能靠自己的力量得到 得手后在车边又瞬间反目 暗夜台湾街头的追逐和大家 想起了 一页台北 当初放着没打分 现在一并记录下来 而在一片“你吵屁”中 国父又被束之高阁 回到了杂物间的角落里 同学 我叫阿左 左边的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