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地把《人类星球》看完了,心头的震撼已经没有《行星地球》强烈。
同样是BBC的制作,同样是自然的视角,本片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更为深入的捕捉。
片中讲到的可以说都是奇人和奇事。
在各自恶劣的生存环境下闯出一片新天地,虽然这后面带着辛酸和灾难甚至是死亡。
由于本片强调的人与自然关系属于老生常谈,对此不是很感冒,而且本片更多地拍摄一些积极的、向上的场面,对丑陋和阴暗面一笔带过。
本片中最令人惊叹的是亚非拉等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瑰丽万千的镜头展示。
节奏时而舒缓如流水潺潺,时而变调至行军隆隆,非常过瘾。
《舌尖上的中国》对本片有很多地借鉴,一看便知。
河流篇的作业11.21对于自然,我们或敬畏,或斗争,或利用,在自然面前人类显得渺小而又格外伟大。
《人类星球》通过讲述不同形态的河流边人类的生活方式,来表现人类与自然亦敌亦友的关系。
虽然生存之道道阻且长,但劳动人民仍然运用他们千百年间沉淀的智慧找到一条与自然共生互惠的道路。
《人类星球》几乎把摄影技术用到了极致,通过大量的航拍、俯拍、升格镜头,影片向我们展示了河流变化多端的瑰丽奇观。
在拍摄山酿横渡湍急的湄公河时,摄像机处于俯拍角度,并且使用了大量航拍手法。
在画面中奔腾的湄公河映衬下,山酿渺小的身影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却又越发伟岸,伴随着紧张的音乐,带给观影者以震撼的心灵感受。
段落的最后,镜头逐渐拉远,山酿在画面中逐渐变小至无法看清,大自然的雄伟壮美在镜头中给人无限的敬畏。
影片中的仪式感场景常常能引起观影者的情感共鸣。
如喜马拉雅山下的那个家庭,影片使用了大量的跟拍和特写来刻画孩童对上学的渴望和父母亲的殷切期望,充满仪式感的上学之路同样考验着他们的胆识和智慧。
人类坚韧而渺小,但他们同样伟大,对自然本能的敬畏并没有消磨他们的意志,阳光下的“冰雪之毯”美丽而又暗藏危机,人间的亲情,敢于同自然作斗争的勇气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仪式在影片中被放大了,在特定的民族文化下,仪式感产生了一种戏剧化效果,撼动着观众的心灵。
纪录片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达着传承的主题。
对一颗无花果树三十年的照看可以为雨林中的部落建造一座生命之桥,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无花果树五百年的寿命同样显得那么短暂。
残酷的环境折磨过一代人,生命在不断消逝,但智慧经验却能源源不绝地传承下来。
现代人已经习惯将自己摘出食物链外看待这个世界,但《人类星球》带领我们重回自然,或在东南亚奔腾的河流边,或在青藏高原肆虐的寒风中,或在非洲酷烈的阳光下重新反思生命的意义。
人类在一代代的传承中适应自然、抗争自然,直至最后征服自然。
《人类星球》 通过真实的镜头语言向观众展现恶劣的环境中人类原始的野性与纯粹,非凡的智慧与意志。
在残酷的自然法则中,生命是非常简单而纯粹的存在,人类组成文明,而文明的伟大没有优劣之分,生命存在即是合理。
看第一集的时候,我就被震住了。
当看到第八集的时候,我想把导演揪到我的面前,大声的质问他:你背叛了你的初衷!
当15岁的孩子还在说:妈妈明天我过生日给我买这个那个这个的时候。
地球的一端7岁的小女孩已经要在广袤的沙漠里寻找水源了。
当网吧里没日没夜的消耗着青春的年轻人在寻找快感的时候,当在夜店里抽搐的时候,同龄的记录片里的孩子们都在为了一口饭吃而和自然做着抗争。
当你看完这些,其实你就对所谓的办公室政治,勾心斗角释然一点。
勾心斗角最多职位不保,死不了人。
看完这些,你更加对所谓的人性有更深的了解,撕掉那些华丽多彩的衣服和满脑子充斥着的知识,你和他们,在欲望的深处,没有区别。
所以,当我看到第八集的开头是城市的时候,我被导演惊艳到了。
是的,怎么能没有城市的人类生存?
这地球上最多人类居住地的生存之道?
但,仅仅一集,讲的完吗?
但,第八集,你给我看了什么?
城市居民和动物之间的斗争???
从第一集到第七集,没错,你总是再描述的是人类和动物的斗争,但,这只是表现手法,其真正表现的,是人类的生存!
人类在这星球上各个角落的生存状况,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真实体现!
你告诉我,人类的生存在第八集体现了吗?
第八集,应该这么拍:在城市里,人们不再与自然作斗争,而是与人类自己做斗争。
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人类建立不同的集团,党同伐异。
几千年来,战争不断,底层人民无非是为了一口饭吃,但有的人却为了一己之私造百万生灵涂炭!
更有统治阶级迷幻底层,从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双重压迫来奴役,来获取自己的长治久安。
但底层人民又如何?
打倒了上层,一样而已。
是的,在现代,人与人的关系占了主导,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被现在人所遗忘。
但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这在纪录片里再次揭示了。
总之这部片子我认为可以作为一部人类经济史开篇的一个注脚。
人类经济史,就应该从这里引申出去。
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什么“理性人”等垃圾的概念出发。
竟然有人靠在海岸线的悬崖上踩鹅藤壶为生。
——西班牙北部的加利西亚竟然有人可以用简陋的木船和手工的捕鱼器用八个小时捕杀抹香鲸。
——印度尼西亚的小岛兰帕塔竟然有人与海豚合作让海豚驱赶鱼群捕鱼。
——巴西的瓜拉纳竟然有人乘着独木舟像套圈一样捕捉鲨鱼。
——巴布新几内亚的群岛竟然有人靠着漏气的空气管子在深海围鱼。
——帕阿林竟然有人一直生活在海面上,不靠任何用具潜到20米以下捕猎。
——婆罗洲,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之间的珊瑚岛竟然有人要和象群比赛时间赶牛去湖边喝水。
——马里竟然有民族会有近千人冲进湖里捕鱼的节日。
——邦贾加拉峭壁竟然有人需要驱赶着骆驼穿越撒哈拉去寻找一平米见方的水井。
——图步竟然有人在沙漠里靠一张大网取水。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竟然有人用一生的时间在沙漠里开凿水道。
——阿尔及利亚中部,巴阿马竟然有人可以在冰面下钓起格陵兰鲨鱼。
——格陵兰岛,萨图特竟然有人利用退潮时海冰之间的空隙在里面捡拾贝壳。
——加拿大,康其朱斯瓦克竟然有人在快要融化的海冰上等待独角鲸,并乘着独木舟捕猎它们。
——北格陵兰岛竟然有人用长杆网海雀,用海豹皮包住发酵几个月直接作为食物。
——格陵兰岛,西奥拉帕鲁克竟然有人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赶驯鹿群去另一个地方,中间要穿过一条两公里的河。
——挪威,亚诺岛竟然有城市需要驱赶冬天游荡进来的北极熊,有时还要用直升机把它送走。
——加拿大,丘吉尔港竟然有人在丛林里用几米长的吹管发射毒针捕猎猴子。
——巴西,马蒂竟然有小孩子在丛林里抓餐盘一样大的蜘蛛作晚餐。
——委内瑞拉,奥兰多竟然有村庄将猴子作为主食,却又把猴子当做宠物,甚至用母乳喂养。
——亚马逊东部竟然有人可以把河水当做乐器。
可以徒手爬到40米高的树上为妻子采取蜂蜜。
——刚果盆地竟然有人用大象来拉走树林中采伐的木材,效率环保。
——印度和缅甸交界竟然有部落一直在雨林中生存甚至没有被文明社会发现。
——巴西雨林竟然有部落可以用石器时代的工具在几十米高的树上建房子,还能养宠物。
——巴西,科洛威部落竟然有人在悬崖上面抓小鹰,将它们训练成为捕猎狐狸的猎手。
——蒙古,阿尔泰山竟然有人在悬崖边的小块空地种植农作物,还要时刻防备着狮尾狒狒的抢夺。
——东非大裂谷,盖比村竟然有人在毒性最强的火山口采集硫磺。
——印度尼西亚竟然有人在树林里步一张大网捕猎蝙蝠。
——南太平洋,新几内亚岛竟然有人用炸药制造雪崩来控制雪崩。
——瑞士,阿尔卑斯山竟然有民族实行天葬是要让人把人切成块喂给秃鹫。
——多特拉村竟然有民族可以在狮子捕猎之后从它们眼皮底下将猎物拿走。
——肯尼亚南部大草原竟然有人会将水源边上的植物都烧掉,潜伏几天等待猎物出现。
——克拉哈里沙漠竟然有人是用网捕蛇,小孩子甚至把蛇夹在脚趾头里面玩。
——柬埔寨,洞里萨湖竟然有人可以和向蜜鸟合作,寻找树上的蜂蜜。
——东非,马赛竟然有人需要和像蝗虫一样多的鸟做斗争,甚至要用炸药夜里摧毁它们的窝。
——非洲平原,坦桑尼亚竟然有人会为了自己的牛群战斗到死。
——埃塞俄比亚草原竟然有人开着吉普车和两架直升机将几千头牛赶到另外一个地方。
——澳大利亚内陆竟然有人用旧电缆和绳索做了一条绳索桥,用来穿过湍急的河水到河中心的孤岛。
——东南亚。
湄公河,孔恩瀑布竟然有人上学需要在快要解冻的河流上行走六天。
——西藏喜马拉雅,詹斯卡尔峡谷竟然有城市需要把河面的冰全部炸开好保证桥梁的安全。
——加拿大渥太华竟然有几千万人在恒河冲击河岸时随时要搬走。
——孟加拉竟然有人在旱季捡海龟蛋孵出来放养进河里,雨季的时候捕猎吃掉。
——亚马逊盆地竟然有人在维多利亚瀑布的顶端捕鱼谋生。
——非洲赞比西河竟然有人可以依靠大象找到隐藏在地下的暗河。
——肯尼亚北部竟然有民族需要每年雨季之前全员出动给城市里的清真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泥质建筑)涂上一层新泥。
——马里竟然有民族用几代人的时间将无花果树的树根搭成了一座不断生长的桥。
——印度东北部,梅加拉亚邦竟然有人训练猎鹰站在最高的建筑上驱赶鸽子。
——迪拜竟然有城市需要靠警察来驱赶进入城市热衷绿地的麋鹿。
——美国,科罗拉多州竟然有人卖菜不仅会遇到小偷强盗,还会被狡诈的猴子打劫一空。
——印度,斋普尔竟然有人收集鸽子粪作为制作上等皮革的重要原料。
——摩洛哥,费斯竟然有人可以将城市里大量出来捕猎的蝙蝠作为一个景点。
——特克萨斯州,奥斯丁市竟然有人在纽约城的建筑顶上养蜜蜂,盛产有机蜂蜜。
——美国,纽约
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纪录片,让我反思人类的进化真谛。
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之中,有那样一部分人类犹自凭藉着真正的智慧、非凡的技艺和强大的心灵,顽强地活着,代代繁衍。
他们敬畏自然,无畏死亡,他们不易温饱,容易欢笑。
如若不是现代化的进程,我相信他们仍将不受打扰,继续尊严地活下去,因为他们是真正被自然接纳的那部分人,或者说他们已然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如同一颗树,一匹狼……但不幸地是,这样的文明正越来越少,如同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在消失的物种那样……我常常在想,科技的进步是否是人类的进步?
当我们战胜动物,战胜自然,战胜一切的时候,我们也将消灭掉多样性,消灭掉可能性,在一片贫瘠之中,迎来最后的战役……
《人类星球》摄制组历时三年,前往世界各地80多个地方对人物进行拍摄,这些人都有着惊人的忍耐力、各自的生存秘诀和聪明才智。
海洋里面展示了人类依附于海洋生存、和海洋共存以及征服海洋的历程。
这些人里面,有的人完全生活在海上,他们上岸就和我们下海一样,时间很短暂,甚至也会和我们晕船一样,他们有的人会晕陆地。
在看这部片子之前,完全不知道在星球上还有这些人这样生活。
这些人里面,有的人为了有征服感,会利用滑板和海浪博弈,有的人会因此送命。
你可以不理解,但是你不能不去敬畏。
那种惊诧带来的震撼会让你忘记一切。
这里面最耗费时间和困难的是在水下拍摄。
水下危机四伏,这种危机有的会超出人们所见所识。
海洋永远是神秘存在的,你在里面会有惊喜,也会有惊异,更会有惊恐。
沙漠作为人类生命,我们的人生是从被液体包围开始,但是沙漠中的人从分娩的那一刻,就不能再享受那奢华的水世界。
能否找到充足的水,决定了这里的每一个生命。
难以置信,在这个星球上,有三亿人居住在沙漠中。
他们除了忍受着水的短缺,还需要忍受几千米高的沙尘暴。
他们会借助自然力量,循着动物的足迹去寻找那些小小的水源,甚至会为了生存而与大自然的万象斗争。
同样,人类的智慧也让他们在这个恶劣环境下生存的方法,利用大网获取从海洋上飘来的水汽,是受到仙人掌的启发。
利用地下道联通地下河获取生命水,这在沙漠中再危险不过。
沙漠是一副画风粗狂,朴实无华的画卷,它们付出很少,却要求甚多。
但只要勇气尚在,沙漠人民也能唤起生命的奇迹。
北极很难想象连续十几天甚至几十天的白天或者黑夜就在眼前的时候,自己会是什么心情。
一切都还是那么照旧,早起、吃饭、上班上学、下班放学、回家吃饭、睡觉,只是早晨没有初生的太阳,又或者在你安睡的时候太阳还在当头高照。
这是北极城市的写照。
你只能惊叹人类超强的适应能力胜过一切。
丛林以前在小说中看到吃了什么异物,比如蛤蟆或者蛇之类的生物,可以达到提升内功的效果,原来在大自然中确实存在。
大自然的某些生物的毒素能使人类更加强壮和迅速,以方便追捕逃跑的猎物。
还能够借助树叶的毒汁刺激眼睛,达到意识集中的作用,让自己更关注于狩猎。
未能体验,所以不能明白。
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或者这真的存在这个星球上吗。
他们可以捕杀猴子,因为那是他们生存了千年的方式,在这里没有国家保护,也没有灭绝这一说,只有生物链,这里的人才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他们尊敬自然,也融入自然。
他们可以捕杀猴子,但是也饲养着被捕杀猴子的后代。
他们不认为这有什么矛盾,甚至会用自己的母乳喂养这些猴子。
他们就是这样真是的存在于丛林里。
山区人们的生存有时候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只是我们未曾感知。
但是有些人明知道会付出巨大代价,但是仍旧会做到最大化无视,因为他们需要生存。
或许有一些习俗,我们无法去认同,但是他们已经成为独立于我们的环境而生活着的一些群体。
他们会有天葬,他们坚持这是神圣的葬礼,能让他们再死后进入天国。
必须去理解他们,山野间的生活十分残酷,但是只要有聪明才智和果敢勇气,在世界屋脊,同样可以打造人生。
草原在肯尼亚南部,生活着和狮群争夺食物的一群人。
他们通过寻找被狮子猎杀并拖走猎物的痕迹去寻找狮子的“餐桌”,在找到之后,利用他们的判断和果敢以及勇气,会直接走向狮群,那在我们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狮群逃走的行为只是几率性的发生,这是一场以弱战强的战争,智慧胜过一切。
他们善于追踪,可以追杀一只受伤的羚羊几公里远,也不会追丢,甚至几天几夜,去追捕已经被毒箭刺伤而逐渐体力衰竭的动物。
面对动物,他们也有无力乏天的时候。
自然中除了蝗虫会席卷农作物,竟然还有一种被称作蝗鸟的奎利亚雀会袭击草原农田,在这种战争中人们是不可能有胜利可言,他们能做的只是减少损失,不让蝗鸟有停留机会。
当然他们也会大量捕杀停下来需要繁殖的这些蝗鸟,这对我们来说是残忍,这对他们来说是生存。
河流河流可能是这些里面最为弱小的自然部分,但是当看到咆哮的河流之上有一个走钢丝的人时,会登时颠覆掉这种想法。
这不是在演杂技,这是在为了捕鱼所走的毕竟之路,也仅仅是几公斤的鱼。
甚至你会在他们眼中看到睿智,他们就像一个智者,与自然斗已经不仅仅是因为生存,也在体验人类的智慧。
也会哀叹在离我们最近的西藏,生活着为了让孩子读书,需要走过六七天已经开始解冻的河流表面,每一天都是和死神在作斗争。
这种求学的路程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只有他们长大了我们才会得知。
城市我们生活在城市,所以对于城市的了解比较多,在观看这最后一集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让我们感受到惊叹。
唯一最后一部分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阿布扎比沙漠的绿色之城马斯达令我们感到振奋。
地球上唯一一座旨在达到零排放无污染的小城市。
它以太阳为能源,不会浪费一滴水,没有耗油汽车,树木作为能源的一个中转站,这个工程源于自然、利用科技,与自然相辅相成。
这让我想起上学时候和同学争吵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
他有一个观点是未来全电力城市,我更多倾向回归自然城市发展。
或许两个有偏颇,但我想我们都在考虑城市和自然的共生。
城市最终是要回归自然,最终是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毫无疑问,如若我们继续居住在城市,就必须停止向大自然的肆意掠夺。
静心想想人类的未来,我们在室内和户外的所作所为,将会影响到整个地球。
人类文明的未来,取决于我们重建大自然与都市间的平衡关系。
我们能做到吗?
我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能够让我们与大自然联手。
如果我们能将这种本能与完美的想象力和高明的见解相结合,我们的城市将能续写新的篇章。
人类星球的命运就掌握在我们手中。
这个电影首先让我看到的是,这颗蓝色星球的美,该纪录片算是从地球的几种主要的地形特征来分别选出几处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拍摄。
我呢,因为是51假期追剧速度比较快,看着忘着,我会再刷的。
《人类星球》:这部纪录片用八集向我们展示了来自海洋、山川、草原、丛林、河流、沙漠等地区的人类生存状况。
p1海洋了解了什么是减压病。
P2沙漠驼队寻找水源,还可采取夜间的露水P3北极北极熊,极昼极夜,在冰层里寻找食物。
因纽特人,雪橇犬P4丛林这一集还是比较有触动的,迄今为止竟然还有野人“野人”,这些原始部落的人民,赤身裸露着,有点不敢相信。
该集的最后那个保护和记录原始部落的专家说了一段话是最触动我的。
人类中有这群人的存在是很重要的,他们时刻提醒着我们,人可以有不同的活法(To live in a different way)他们是地球上最后一群不受拘束的人。
P5高山有雪山,人们驯服老鹰来捕猎。
火山,采矿,采硫磺卖钱还有藏族的天葬P6草原在柬埔寨人捕杀蛇为生,让我了解到了套马杆,歌词里那么唱的,但是我还真不知道长什么样子。
小麦,玉米和水稻起初都是荒草,后来人类把它们培育成了农作物,这些农作物能够养活数百万人,人类因此可以定居下来,在田地边建造房屋。
这样也就形成了村落。
P7河川湄公河,人们预防洪水,又通过捕鱼为生。
P8城市在城市里,也会遇到大型野生动物突然出没,还有臭虫、蟑螂、老鼠出来咬人。
人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也应该保护自然,看到那些没有被处理的垃圾已经生活在垃圾堆里的人们,我们应当反思自己。
总结我们要合理地利用自然,爱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全人类共同爱护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作为万物之灵长,也要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在每一集里都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果然是古人的智慧和远见呀。
片头的引子很好!
每集开头对正片内容的简辑都很吸引人;片尾的镜头背后的故事这个部分设置的可以,不过我觉得内容有待商榷,应该更多地把镜头投向那些在各种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顽强生存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比较起来,摄制组面临的问题实在是不值一提。
在壮丽的自然面前,人类当然是渺小的,但同时人类也是伟大的,因为就是这么渺小的人类却敢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顽强的和自然抗争,甚至征服自然。
第一集:(海洋)渔夫在浪头上采集鹅藤壶【印象深刻】兰伯塔岛居民凭借简陋的工具捕食鲸鱼,震撼,真佩服那些拿着竹竿从船头跳下去插鲸鱼的人的勇气巴西那瓜的海豚和渔夫合作捕鱼【印象深刻】夏威夷冲浪鲨鱼召唤者凭借简陋的工具捉住鲨鱼后放生帕阿林居民凭借压缩机、塑胶管深海捕鱼,下海人极易得潜水病,轻则剧痛缠身,重可瘫痪甚至丧命巴乔神秘男菲宾可以深潜20米以上,在水下停留5分钟第二集:(沙漠)小男孩驱牛和大象抢水多贡人沙漠捕鱼节图步女人撒哈拉沙漠内长途跋涉,寻找仅有的一口水井蒙古骆驼饮雪沙漠,狼口产崽阿塔卡玛居民效法仙人掌上的青苔,搭网采水巴阿马人石上掘井,井井相连沙漠中的繁华都市——拉斯维加斯因水源枯竭而消亡约旦古城——佩特拉马里,孩子们欢呼雀跃在一年一度的沙漠之雨中沃达贝的男子选美大赛第三集:(北极)因纽特父子携家凿冰钓格陵兰鲨鱼(好奇鲨鱼怎么上钩的)康奇朱斯瓦克居民趁退潮冰层下采集贻贝,路上建雪屋避寒因纽特三兄弟驾小船捕独角鲸,这是他们维生素C的唯一来源西奥拉帕卢人网兜捕海雀,500海雀塞进海豹皮,排气密封发酵成kiviak美食(看上去不怎么好吃)亚挪岛妹子驱驯鹿群横渡亚挪海峡丘吉尔市北极熊肆虐,警察紧密巡逻第四集:(丛林)巴西马蒂人利用毒液刺激自身意识,凭吹管高空猎猴(马蒂人鼻子上会钻洞戴个角,耳朵上更是插了根粗管(难道是为了增强听力,发现树上的猎物))【印象深刻】委内瑞拉皮亚拉奥部落三个小伙伴捉狼蛛烤着吃阿毋瓜嘉人将各种丛林动物养作宠物,尤其钟爱为他们提供一半食物的猴,有时甚至会用母乳哺育小猴。
他们从来不吃自己喂养的宠物,只吃猎来的野生动物巴布亚新几内亚海根山区的晒晒大会——世界上最大的丛林主题的盛装派对,来自几百个部落的男人身穿五彩羽衣争奇斗艳【印象深刻】巴牙卡部落,丛林激发人们创作音乐的灵感;男子勇攀巨树为妻儿采集蜂蜜印度和缅甸交界的雨林内,人们利用亚洲象搬运巨木巴西雨林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西巴布亚【印象深刻】科罗威人衣不蔽体,树顶建屋第五集:(山区)哈萨克人训练金雕作捕猎助手埃塞俄比亚瑟门山区,盖比男孩和狮尾狒狒展开斗智斗勇的粮食争夺战【印象深刻】印度尼西亚的矿工冒着减寿的风险在毒气弥漫的火山口搬运硫磺新几内亚的央格鲁博肯族猎手搭网夜捕狐蝠阿尔卑斯山区的格林德瓦,巡察员空投炸药引发人工雪崩保护居民尼泊尔的多兰巴山区,透过稀薄的高山空气射下来的高强度紫外线极易灼村民的眼睛,致人失明,巴劳村失明老妇在医生的免费手术后重见光明【印象深刻】处身海拔超过四千米的多特拉地区,人们不得已借助食腐飞鸟为死者举行天葬第六集:(草原)【印象深刻】肯尼亚大草原的南部,三个聪明的多罗博猎人凭借自己的勇敢成功从饥饿狮群中夺走牛羚尸体的大腿在克拉哈利沙漠边缘干燥的草原上,永豪羲族布须曼老猎手带着他的徒弟,在泉眼四周清出一片空地,搭棚埋伏,准备用沾满毒虫汁的小箭伏击前来饮水的条纹羚,中途惊险避过猎豹,最终射中羚羊,追踪十小时,终于抱得猎物归在柬埔寨洞里萨湖周围的草原泽国里,渔民捕蛇维生,孩子们玩蛇取乐东非草原上,向蜜鸟和马赛男孩通过口哨和叫声互通讯息,向蜜鸟带男孩们找到蜂窝,男孩们则以蜂蜜和蜜蜂幼虫回报向蜜鸟坦桑尼亚成千上万的“蝗鸟”奎利亚雀群偷食人们的粮食,人们则趁雀鸟们结巢繁殖时报以大火蒙古大草原,游牧民以套马索抓捕也是母马,挤马奶做酒【印象深刻】埃塞俄比亚南部草原,苏里族牛仔们举行“当家”比赛,以长棍肉搏证明自己的英勇顽强澳大利亚草原,领航员驾飞机驱赶牛群前往卖场第七集:(河流)【印象深刻】渔夫攀索桥横渡湄公河的湍流到水中的孤岛捕鱼藏族父亲送孩子穿越詹斯卡尔峡谷的冰河“大披巾”去上学加拿大渥太华,工人们用炸药炸开丽都河上人行天桥后的冰坝,清理冰块,消除隐患恒河冲刷沿岸的土地,夺走人们的家园巴西尼格罗河上的居民在旱季孵化幼龟放生,供汛季捕食非洲赞比西河流域,人们为避开鳄鱼和河马,在维多利亚瀑布顶端捕鱼肯尼亚背部旱情严重,米尔吉斯河干涸消失,桑布鲁骆驼牧人们深入沙漠,追随大象的足迹找到水源,掘井取水,为了回报大象的恩惠,他们会在井外留下盛满水的水槽供过路的动物解渴杰内古城的人们倾巢而出,用发酵的河泥为清真寺穿雨衣梅加拉亚邦,人们以树根搭建生命之桥,抵抗山洪第八集:(城市)迪拜,酒店雇人用猎鹰赶走鸽子,防止鸽子的排泄物污染建筑科罗拉多州,警官驾赛格威电动滑板车驱逐进城的野生麋鹿斋浦尔,恒河猴们借着猴神哈奴曼的庇护四处偷食,小贩们无可奈何纽约鼠患、伦敦臭虫、摩洛哥小城非斯居民利用鸽粪来软化皮革、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人们利用无尾蝙蝠捕食昆虫和吸引观光客、印度环保之神比什诺伊的信徒救助甚至哺乳小瞪羚肯尼亚的蒙巴萨,人们拾荒维生阿布扎比沙漠的绿色之城-马斯达,一次伟大的环保尝试纽约的养蜂业
除了amazing 还是amazing。
带人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也屡屡被其中的感情感动。
此外除了新奇的感官感受,更让人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感叹人的无穷智慧和勇气。
同时也更加审视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也更加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
人类在生存面前具有极强的适应力,火山挖硫磺、高树取蜂蜜、菲律宾空压机潜水,哪一个不是用命来博的?
甚至上学,也要冒生命危险:喜马拉雅山麓的人们,冬季学童在父亲带领下,翻山越岭,走一个星期的路去上学,脚下的扎斯卡河冰随时可能崩塌。
在哪些生活环境极端恶劣的地方,人类也没有想要放弃、寻找食物(包括水源)便是人类前进的根本动力,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在和生活挑战的过程中,人类得以不断发展出形成自己独有的技能、勇气和智慧,印象最深刻莫过于狮口夺食,三人直直朝狮子走过去,你需要的只是自信和勇气,就可以把狮子吓跑,从狮子口中抢到羚羊肉,迅速离开。
婆罗洲珊瑚海的渔夫从小生活在船上,海上,生活已经完全和海融为一体,渔夫甚至可以不用任何潜水工具,下潜几十米到海底捕鱼,时间可以长达5分钟。
后半段比较繁乱,但整体平衡且美丽。
蛮猎奇的。
这个居然没圈过。。我只能说,极其的帅
看过的最牛的自然纪录片。我几乎是张着嘴看完的,那种在极限环境条件下生存的方式实在是令住在钢混建筑中的我们从望而却步到汗颜失色, BBC拍摄的技术以及对后期画面的剪辑制作也堪称顶级,可谓是震撼人心精彩绝伦。一些镜头必定会成为珍贵的绝版资料而存于后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必然是长久不衰的话题
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适度获取所需
造假,首先求实的科学态度都没有
这种拍法在我看来不叫纪录片。
BBC出品!
造假伤透我的心
视角最独到的一部作品
都去看。不好看的找我赔时间。
很好看!~很多地方既感动又伤心...
人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总是能创造出许多神奇的方法生存下去。人与自然总是相互适应的。
世界真奇妙
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只看到了不同文化和地区的人类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捕食而已而已啊 侧重的是人类的生活方式 以之博取眼球 标签是自然纪录片 归类人文纪录片更好吧
BBC继《行星地球》后又一惊世之作,摄影师克服种种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以真实和客观的态度再现了人类在极其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和自然相处、使生命得以延续的奇迹。横跨海洋、极地、沙漠、丛林、高山、草原、河流和城市,此前从未在屏幕上出现过的罕见精彩的人类活动,让人敬畏不已。(9.5/10)
造假新闻一出,很多媚外的脸都打肿了……
百看不厭
BBC的纪录片不管是镜头,解说,配乐都堪称完美得无与伦比。
告诉你什么叫做human being。片子记录了一个又一个人类的生存奇迹 这个系列片本身也是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