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羡慕国外的女演员,从二十岁演到六七十岁,像法国的于佩尔和朱丽叶比诺什,不同的stage有各种层次丰富的角色去尝试、去突破。
这何尝不是观众的福报,有幸一路观赏女性演员的成长,感受着她们的不同角色在各种年龄段的脸庞和表演方式。
美与演技共生,当然也会有变化有维度有丰富的层次。
这种影迷与演员的共同成长与陪伴也是很珍贵的事情。
国内的女演员哭诉三十岁后就没戏拍,只能上综艺刷热度。
小屏幕上充斥过度磨皮、花式滤镜的假脸,演着剧本生硬个性雷同又不接地气的傻白甜,偶尔用个原声还要买热搜硬夸。
看美剧和欧洲电影,女演员的皱纹、斑点都清晰可见,但表情生动情绪丝丝入扣,毫无各种化学填充剂维持的僵硬感,大屏幕让每个毛孔都无处遁形,也更感受到时间带来的真实和沉淀才有千钧之力。
影片描述中老年女性的欲望与挣扎,她仿佛是失意的,不再年轻的身体和脸庞,很少再有突破的工作、失败的婚姻、两个儿子带来的鸡零狗碎,但她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充满欲望,也有勇气去尝试完全陌生的东西,社交软件也好,年轻几十岁的男孩也罢。
影片充斥着各种性场面,与他人、与自己的,能想到在一些必须有是非对错的观影市场,一定有对选择此种生活的中老年女性有种种苛责,觉得她“不够道德”、“生活混乱”。
但人就是有欲望,五十五岁的女性当然也有自己的渴望。
人性是多维的,生活是复杂的是一言难尽的。
她就是会踌躇犹豫,反复摇摆,也会一狠心一跺脚做出一些“不成熟”的看似疯狂的事。
这样的剧本和人物才有可能充满层次和张力,令人回味无穷。
总之朱丽叶的演技和脸让我完全叹服了,是一部很有荷尔蒙的一部片子,情欲果然跟年龄无关,跟魅力有关。
喜欢他们一起在悬崖边骑车的俯视长镜头。
最后,朱姐告诉我们,你觉得我是谁不重要,我觉得我是谁才重要。
(翻了下豆瓣,米兰昆德拉的布拉格之恋竟然是女神在三十年前演的!
真是优雅地老去,羡慕极了。
今天聊聊电影《你觉得我是谁》。
片名Celle que vous croyez / All That You Know / Who You Think I Am (2019),别名别问我是谁(台) / 你以为我是谁。
55岁的影后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在本片中扮演一名年过半百的离异女教师克莱尔·米洛(Claire Millaud)。
克莱尔·米洛离异后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她想找寻属于自己的第二春时,陷入一场网恋风波,看似唾手可及的爱情变得扑朔迷离。
朱丽叶·比诺什是影史上第一位达成戛纳、威尼斯和柏林电影节大满贯的影后。
她在片中充满活力的表现一方面是演技释然,恋爱可以让人变得年轻,另一方面是天生丽质,保养出色。
看到她在本片中的表现,你肯定会感慨朱丽叶·比诺什保养之出色。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独立拉扯大两个孩子的情况下,活了五十多岁还能像克莱尔·米洛一样艳丽动人,那么她自然有随意挑选比自己年轻二十多岁的小帅哥。
说实话,50岁能保持这样的容颜,谈个网恋绝对没问题。
克莱尔遇到了一位年轻设计师乔,双方有过深入交流,但克莱尔却无法确认乔对自己的态度。
克莱尔想通过Facebook进一步了解乔,而乔的Facebook只通过认识的人加好友,于是克莱尔虚构了一个年轻女性身份,去接触乔的朋友艾利克斯。
随着克莱尔和艾利克斯聊天不断深入,两人渐渐产生了网恋。
克莱尔苦于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只能躲在暗处接触对方,痛苦也随之而来。
克莱尔当初就是因为自己年老色衰,丈夫跟着一个年轻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跑了。
从此克莱尔对自己产生了极大地不自信,甚至严重到需要看心理医生。
克莱尔在网上选了年轻漂亮的女性作为自己的虚拟身份,很大程度就是为了弥补自己对此的遗憾。
如果只是心理变态,想要玩弄对方感情,那么随便选择一个虚拟身份都没问题。
偏偏克莱尔一开始并没有想这么多,只是想借着艾利克斯做媒介,去了解乔。
不曾想到,自己却和艾利克斯产生了感情。
克莱尔一个下意识的举动让自己陷入谎言之中。
从此她在网络上的身份也一直活在谎言中,甚至生活中也需要用两部手机才能掩盖身份。
与人交往都知道要坦诚相对,谈恋爱更是如此。
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真实面目的你,自然也不会真的爱你。
同样的,如果你不能以真实面目面对对方,也不要想着对方能够接受你。
渴望被爱是每个人的天性,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不论年轻人还是年老人。
克莱尔如果把自己身上那些50岁、母亲、教授的标签去掉,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渴望得到爱的女人。
克莱尔看心理医生就是因为这些标签给她太大压力。
丈夫离婚进一步强化了这些标签,克莱尔也时刻用这些标签提醒自己。
于是她在谈恋爱的时候就会显得局促迷茫不自信,害怕对方因为这些标签不喜欢自己。
她和艾利克斯的网恋过程是一个让自己褪下标签的过程。
她在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以及自己创造的幻想世界中,充分享受恋爱过程,整个人也变得有所不同。
克莱尔用自己的几段不同经历告诉大家如何玩网恋,以诚相待才能获得美满结局,总想着用虚假身份欺骗对方,迟早会被戳破。
要认可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别人。
只有能够接纳真实对方,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
影后教你玩网恋,表里不一难成真。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性别歧视无国界,年老色衰无国界,渣男喜新厌旧无国界,网络撩骚无国界,见色起意无国界,大婶不愿老去无国界,摄影师容易走偏无国界,做了才爱无国界,7.6分应该是打给女主演的,综合起来不够7.0分。
本以为会送给大婶面对衰老和渴爱的心理一本励志指南,结果心理医生全是废话还装模作样反复出来。
万般皆苦,唯有自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没有一样男女交情经得起颜值和时间考验,导演仍然有贡献。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我想要——非理性,本我念头里没有“不”这个字超我:我应该——道德约束自我:我可以——理性冲突1:本我:想要和年轻摄影师谈恋爱。
超我:因为年龄差距太大,以及年龄欺骗,使得己无法真正接受自己,也无法面对对方。
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冲突让自己极其痛苦;于是决定只在网络上谈恋爱,坚决不见面,逃避现实。
冲突2:本我:想要和侄女一争高下,凭什么她抢走自己的丈夫,嫉妒,愤怒。
超我:过自己的生活,忘掉不愉快。
自我:用侄女的身份和年轻的摄影师谈恋爱,一方面通过这个身份体验侄女的快乐得到内心的满足;另外一方面写小说,让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侄女的身份再次竞争,看谁会真的胜出(因为不自信,最后在小说里杀死自己)。
冲突3:本我:想要和年轻摄影师谈恋爱。
超我:得知年轻的摄影师因为自己而死,想要寻求救赎。
自我:得知年轻的摄影师并没有真的死去,忘记救赎一事。
本我战胜超我重新拿起了电话——即便对方已经结婚生子。
因为,内心从未得到满足。
心理医生说:病人得到一些东西(摄影师没有死,女主得到救赎),就会失去一些东西(摄影师没有死,未被满足的欲望重新来过)。
非常赞的编剧,堪比恐怖片。
内在冲突难以正确防御并难以轻松化解。
写下来。
20210911
7.5的豆瓣评分我觉得都低了 这部和Elle一起构成了年过半百女性的生理需求和被爱需求的真实写照。
当五十多岁的妇女不再只是偶像剧中凶巴巴的婆婆,而是抛去社会身份和家庭身份依然是鲜活的人,有着一样对衰老的恐惧,对年轻的向往和身为女人最真实最难以摆脱的被爱被抚摸的欲望本身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而影片的第二层又落在前夫娶了个年轻女人对claire造成的伤害上,她只是一再想确认自己的价值,希望别的男人认可她的内在重要于一个年轻美丽的身体又像是在讲所有女性受过伤害时的自我怀疑和脆弱自卑。
像高赞影评近朱者千慧说的那样,“她在课上信心百倍地在课堂讲述着女性的觉醒,却对自己的自卑也束手无策。
所以即便想象里她也让自己在关键时候死去,不配得到幸福。
” 其实道理每个人都知道,当爱情离去远与你够不够好无关,我们也天天喊着要拒绝身材羞辱接受自己最真实的样子,可是依然有那么些个敏感的瞬间,希望自己套上那个年轻金发少女的壳,好像成为这样的人生活会简单很多,也会收到更多的爱。
露出真实的自己永远无法得到一个美满的结局。
这部和Elle一样,看完让人感觉既心头一紧又如释重负。
常常担心五六十岁的自己失去了美丽的脸庞光滑的皮肤曼妙的身材成为那个只能在幻想中和朋友老公性爱的女人,成为那个他在火车站擦身而过却不会多看一眼的女人,可是这部电影并无法让人宽心,因为那些自卑那些空虚那些畏惧都是真实的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可是正因为影视作品的表达,他们又让人宽心,因为生活本身就没有答案,五十多岁的她们依然会像小女孩一样去嫉妒,去感受,去爱,她们依然不超脱,依然会受伤,可是至少她们是真实的,是被看见的,这难道不足够吗Juliette Binoche 即使老了依然举手投足之间充满韵味,炉火纯青的演技也将文学老师的形象塑造的非常完美。
三个在浴缸的镜头很出彩,水像层面具让日益衰老的脸庞变得模糊,Claire像快窒息般,而眼角已分辨不清那是不是夺眶的泪水。
惊叹于一个男性导演能如此准确地把握女性心理,我像在直面自己如今的自卑和三十年后的恐惧
我觉得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是,女主选择的男性对象,床伴型男友也好,网恋搜美也罢,全是皮相好的年轻男孩子。
就像童话里的平民女子渴望被王子爱上,王子的吻和爱让她可以变成公主一样的存在;青春不再的女性渴望被年轻男性迷恋和深爱,藉此来肯定自己依然是有着不输于青春的巨大魅力。
——如果她只是想恋爱,想被爱,为什么不去考虑同年龄男性?
因为那对于她而言没有“获得肯定”的意义。
同时,她又无法接受年轻男孩子对于她皮相层面的否定,从头到尾她全是自卑和听从于年轻人的评价,这个故事的内核是老去的卑微,老去女性的卑微,所以我简直要是滑稽+苦笑。
世人就这样看待这个群体吗?
貌似理解关怀,实际上也还是视她们为被怜悯对象。
真是,小看人啊。
前不久,一则“女主播直播翻车事故”的新闻在整个中文互联网世界引起了轰动的讨论,事件女主角、网名为“乔碧萝殿下”的女主播不仅遭到了网友们的轮番调侃,相关的鬼畜视频、笑话段子和批评更是持续不断,至今仍未停息。
翻车前后的“乔碧萝殿下”事后,“乔碧萝殿下”在多个平台的账号因各种恶劣原因遭到封禁,网络上随即也掀起了互联网社交真实性的讨论。
尽管“乔碧萝殿下”的新闻在国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但它并非仅此一例的社会奇闻,事实上,世界各地均有过类似性质的新闻频频出现。
而早在今年二月份,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特别展映单元,也曾入围过一部讲述相似情节的社会新闻式的法国电影:《你觉得我是谁》。
影片《你觉得我是谁》由法国导演萨菲·奈布执导,法国在役国宝级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新生代男演员弗朗索瓦·西维尔担任主演。
该片目前的豆瓣评分7.6,是近期上线的流媒体新片中评价仅次于《寄生虫》和《痛苦与荣耀》的口碑佳作。
朱丽叶·比诺什扮演的克莱尔是一位大学教师,年过五十的她与丈夫离异后独自抚养着两个孩子,影片伊始,她正在向心理医生凯瑟琳·鲍曼讲述自己不久前的一段痛心疾首的经历。
克莱尔秘密交往了一个年龄小自己很多的男朋友鲁本,在短暂的热恋期后,鲁本在克莱尔的世界里彻底地销声匿迹。
任凭克莱尔如何尝试着与鲁本取得联系,她都总是被各种借口回拒和搪塞过去,最后甚至完全联系不上。
心急如焚的克莱尔想起了鲁本的室友,一位叫做亚历克斯的年轻摄影师。
克莱尔打算以陌生人身份结交亚历克斯,以此接近鲁本的生活,继而了解鲁本对她不予理睬的真实原因。
克莱尔注册了一个名为“克拉拉·安东尼斯”的脸书账号,她伪造所有的身份信息,以24岁的年轻女性的角色接近亚历克斯。
经验丰富的克莱尔不断地给亚历克斯脸书上的照片点赞,果不其然,这样的举动很快便吸引了亚历克斯的注意。
克莱尔渐渐地和亚历克斯熟络起来,亚历克斯的年轻和激情打动了克莱尔,而克莱尔的知性有趣同时也吸引着亚历克斯,彼此的互动相当之频繁,像是一对热恋中的甜腻情人。
理智成熟的克莱尔最终还是未能招架住亚历克斯的攻势,在亚历克斯的要求下,她发给了亚历克斯一张从别人主页盗取的“自拍照”,随后是更多的照片、视频。
现在的克莱尔已是骑虎难下,她无法控制对亚历克斯的心动,而亚历克斯欣赏的却是那个现实中不存在的完美人设“克拉拉”。
与亚历克斯这样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交往,克莱尔枯燥乏味的中年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润调节,她的生活心态因此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仿佛自己真的成为了那个年轻的女性“克拉拉”,甚至连前夫也对她的状态有所意外。
克莱尔和亚历克斯的关系越来越疯狂,他们甚至玩起了电话性爱游戏,这对于一向保守的克莱尔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愉快尝试。
心态逐渐年轻化的克莱尔在同龄人的聚会上反而显得格格不入,她讨厌中年人的死气沉沉的氛围。
线下“见面”,是俩人早晚终将必须去直面的事,亚历克斯也迫切地想要和自己期待已久的女神“克拉拉”见面。
而制造了“克拉拉”的克莱尔却胆怯与亚历克斯相见,她害怕亚历克斯知道事情真相后离开她,害怕亚历克斯无法接受年老色衰的她,而亚历克斯早已经成为了她生活的中心,甚至是全部。
亚历克斯对“见面”一事的催促,使得克莱尔变得心不在焉,开着车绕着同一段路转圈、在图书馆旁若无人地电话聊天……发生在克莱尔身上的诸如此类的失魂落魄之事不计其数。
克莱尔能做的只有拒绝见面,或以各种原因放鸽子,自己却躲在某个角落关切地远望着亚历克斯的身影。
亚历克斯最后一次要求与“克拉拉”见面是在车站,克莱尔来到亚历克斯的面前,亚历克斯本人却无动于衷,完全没有认出她来。
这一刻,克莱尔彻底地明白亚历克斯爱的只是那个虚构角色“克拉拉”,哪怕自己拥有“克拉拉”与亚历克斯的全部美好经历,也无法成为“克拉拉”本人。
深感绝望的克莱尔在电话中向亚历克斯提出了分手,为了让亚历克斯彻底地死心,她谎称自己即将与交往多年的男友正式结婚,并且会搬到巴西去。
随后不久,亚历克斯注销了自己的社交账号,再未联系过克莱尔。
为了知道亚历克斯的近况,克莱尔主动联系联系到了前男友鲁本,她拐弯抹角地向鲁本询问了亚历克斯的情况,却被告知亚历克斯的意外死讯。
亚历克斯在被克莱尔的行为伤害后选择自杀了结,克莱尔杀死了自己的心爱之人。
当故事发生到这里,想必会有不在少数的观众开始吐槽剧情的俗套狗血。
但影片并未就此打住,在一系列抓马背后,其实还隐藏着连女主角也不敢去直面的真相和残酷伤痛的记忆……
除了社会新闻式的奇情故事外,《你觉得我是谁》的看点还在于“法兰西玫瑰”朱丽叶·比诺什的精彩演出。
比诺什拥有一张不算绝美,但给人印象深刻、构造深邃的面孔。
这样一张极富表现张力的面孔,被基耶斯洛夫斯基、阿巴斯、杜蒙、哈内克、卡拉克斯在内的无数著名导演的特写镜头所青睐,本片同样使用大量的特写镜头捕捉比诺什的面孔。
作为当今世界上被公认的演技最好、奖项成就也最高的女演员之一,比诺什的演出质感是不需要多加赘述的。
她在本片中的表演保持了其一贯的细腻真实,以及法国女演员的大胆,哪怕是诠释“电话性爱”的戏份她也毫不露怯。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影片《你觉得我是谁》是比诺什的又一部个人表演秀。
从最直观的角度来讲,《你觉得我是谁》和“乔碧萝殿下”事件都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危机。
在智能手机已经接近全面普及的社会情形下,网络不透明社交正逐步地取缔面对面式的传统社交,各种花样和形式的社交app层出不穷。
但这些看似便捷简单的网络社交方式,却隐藏着令人防不胜防的骗局。
在网上,人人都可以年薪千百万,人人都可以貌美如花,不透明乃至虚假的身份信息遍布网络各个角落;照片可以PS,人声可以合成,甚至连人脸都可以通过AI技术实现移花接木。
科技发展的同时并未如预期地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真实感。
“乔碧萝殿下”直播事故所带来的网络热议的效应,或许正是人们对网络信息危机的一次不自觉的反馈。
而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你觉得我是谁》所反映的实际是中年女性集体面临的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困境和焦虑。
丈夫出轨年轻女性是导致克莱尔的婚姻结束的原因,而她在网上与人搭讪也会选择年轻貌美的虚拟形象。
克莱尔这个角色的悲惨经历、她的所作所为都指向了一个简单的归因:年轻貌美的女性更受欢迎、更有市场竞争力。
就在七月底的FIRST青年电影展上,中国女演员海清在一众电影人面前讲述了中国当下的中年女演员们在影视剧行业举步艰难的尴尬处境,尽管因为言辞不当遭到了一部分网友的责备,但她的呼吁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实际上,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情感生活方面,中年女性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和焦虑。
社会对中年女性投予了过多的冷漠和歧视,这是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哪种文化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中国无数费尽心思营销甜美少女人设的“乔碧萝殿下”式网红的出现,不就是“年轻貌美的女性更受欢迎、更有市场竞争力“的最好佐证吗?
作者| 多尼达克;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故事关乎爱情,如此真切,也出乎意料的曲折。
美如朱丽叶·比诺什,在55岁的年龄下,心里也不免咯噔一声。
年华老去是否意味着烈火情人不再,甜到心里的爱情不再。
朱丽叶·比诺什她在片中饰演的大学法语教师克莱尔便是对这种状态的完美复刻。
50来岁的她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积极的工作、努力抚养叛逆期的小孩、维护业已破碎的家庭关系。
丈夫与她离婚后,找了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热情奔放、无时无刻散发着勾人的雌性荷尔蒙。
相比之下,五十来岁的克莱尔显得苍白不少。
但她却有一双年轻女士无法拥有的知性智慧的眼睛,可也许是为了遮挡细碎但明晰的皱纹,这双眼被她藏在了黑框眼镜后面。
在布满乌云的巴黎城郊,浪漫的滤镜相继退场。
为了接近自己的旧情人,她选择在社交网络上重塑自己的身份。
毕竟,网络可以伪装自己的声音、容貌,甚至是思想。
因此,一个虚构出来的24岁年轻女孩成了她的第二身份。
无法接受自己老去的女人、年轻的人设与渴望爱情的心理能否“骗”来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
《你觉得我是谁》说可以,但是很脆弱。
偶然中,她关注了自己旧情人的朋友。
一来二去,竟演化出一场惊心动魄的网恋。
这个小她二十几岁的多情摄影师对她深深的着迷。
恋爱中的她,心态似乎真的重新回到二十岁,是如此的精神焕发。
在派对中,她像《芳芳》里年轻的苏菲·玛索那样舒展自己的身体。
在派对外,与情人的phone sex更是把情欲推向了高潮。
但,这背后是不是也隐藏了一股难以言说的孤独。
毕竟不能见面,只能以接连不断的谎言来维护这段必死的爱情。
情感逐渐递进,克莱尔在心理防线上则节节败退。
年轻的情人早已压不住想要见她的欲望。
在人群中,克莱尔望着对方搜索自己的眼神。
表明的平静,为的是掩盖自己歇斯底里的内心。
谎言的编织与堆积,逐渐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
克莱尔不得不以即将结婚的借口来逃避情人穷追不舍的请求。
如黑云压城般的压抑感汹涌袭来。
克莱尔倚着墙痛哭,情人则永远注销掉了自己的社交媒体。
泡沫顷刻间破碎。
故事,以情人的死告一段落。
层层的反转,则再次勾勒出克莱尔翻腾不跌的内心。
扎心,太扎心了。
在观众视角下的比诺什是如此深邃与迷人。
但在电影中却不免显得孤独与忧伤。
似乎在社会共识中,30岁已经过女性黄金年龄的顶点。
随后无论是工作还是情感都只会直线下坠。
赵雷在《三十岁的女人》中唱到:她是个三十岁身材还没有走形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可否留有当年的一丝清纯
确实,时间会在脸上留下无法抹去的犁沟。
但老去并不是罪过,也不是自我哀伤的理由。
少女怀春时的窃笑,中年女性自信的风韵,其实都美得各有味道。
欧美的比诺什、斯特里普与苏菲·玛索,年轻时都有让人无法抗拒的美貌。
年龄逐年递增,戏路却越来越宽。
我想,她们是不抗拒衰老的。
她们并不需要担心自己还有没有所谓的“少女感”。
不需要像国内中年女演员那样不绑上双马尾就只能困囿于婆婆妈妈之中。
她们应该各有自己的魅力。
但电影大致折射了现实。
既然大家都喜欢年轻漂亮,那行至中年又该如何勇敢的去追逐爱情与事业。
在片中,克莱尔也无法给出具体的回答。
即便她一方面是知性优雅的大学教师,另一方面又是为爱痴狂的中年女性。
在课上,她朗读杜拉斯的《情人》:在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我原来的容貌早已不知去向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我从来不曾问过什么人好像有谁对我讲过时间转瞬即逝在一生最年轻的岁月,最可赞叹的年华但杜拉斯同时也写过:我是特地来告诉你,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你觉得我是谁》里所说的,关于中年女性的妒忌与情欲无法逃避。
既然无法逃避,那你会接受它吗?
也许容颜易损,看着镜子,脸上的皱纹会越来越多。
笑起来后,皱纹就更多了。
但20岁,30岁,50岁的美本就不尽相同。
并不会因为皱纹的多寡,或是冻龄与否就起多少变化。
十点君非常喜欢61岁的科恩嫂凭借《三块广告牌》获奖后所说的一段话:我的脸是一张地图,一张我人生的线路图,下巴上的褶子也是社会让人们以为衰老是“个人的问题”,是病态和失败,但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病为病态的审美大势宣传不就是我们文化的现状吗?
所以,干脆不理会。
既然大家都要变老,那不如期待第一条、第二条皱纹到来时,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搜索十点电影,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进入30岁之后我就会开始时不时在脑海中规划退休后的生活,尤其是想着若孤独终老,该怎么充实度过。
变老是一个无法逆转且挽回的事实,对于女人而言更是如此,看着不再年轻的容颜、浮肿变形的身躯和不再旺盛的精力,我也许可以心虚着感叹依然会爱每一条皱纹,但该如何真正打心底和自己好好相处且不陷入抑郁绝非简单之事。
在和一个年过40依然单身的女朋友聊天的时候,她说年轻的时候无法想象自己40的样子,觉得可怕极了,转眼也步入不惑的年龄圈层后,发现也不过如此。
内心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老,但是,容易劳累倒是真的,身体还是发出了清醒的讯息。
朱丽叶∙比诺什在电影《你觉得我是谁》里向我们演绎了这样一个不怎么被人所关注却又的确不容忽视的群体:50岁,离异,大学教师克莱尔。
整个故事都是从她看心理医生为主线展开的。
而所有的故事都是她和心理医生的对话,以及心理医生的剖析。
但在电影中融合了层层的转折,甚至到最后都埋下了开放式的结局。
她其实完成了一个女性在人生中不同角色的切换,她有一段长达20年的婚姻,所以她曾经是妻子;她有两个未成年的儿子,所以她又是一名母亲;她还是文学教授,有内涵有修养有体面且不繁重的工作。
虽然离婚了,但状况远远算不上悲惨吧。
况且她身材苗条,相貌姣好,虽然眼周有清晰的皱纹,但整体给人一种高知优雅感。
婚姻这件事吧,靠的是缘分,离婚的原因老掉牙到食之无味,老公最终选择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而离开家,谁料到这件事竟是她无法愈合的伤痛。
她或许可以和情敌在其他维度上比拼,但年龄是硬伤,怎么比都无法和岁月抗衡,这样单维度比较也不公平,因为即使现在年轻的情敌,也会有衰老的一天。
难保前夫不会再变心。
只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公,女性要怀孕生子,会身材变形,随后会失去宠爱;而男性即使大腹便便,依然可以找年轻貌美的女子坠入爱河。
现实的无奈离了婚的克莱尔偏偏不死心,非要在爱情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小水塘。
于是在影片一开始,我们就看到她和面容姣好的年轻男子LUDO滚床单的场景,但重感情且渴望爱的她注定是要受到伤害的。
第二天醒来后男子立刻撇清关系,床伴而已,何必那么认真?
随后就把她拉黑了。
她不死心,在facebook上建立虚假账号想联系LUDO,但对方只接受认识的人好友申请。
于是她采取了曲线救国,先去加了他的朋友ALEX,并把自己的出生年份改成了1993年,并上传了自己侄女的照片。
ALEX是一名摄影师,同样年轻英俊,一来二往的这两人竟谈起了网恋。
这个桥段像不像现实中一个老婆婆假扮靓妹在网络上撩汉骗钱的筹码?
但人家克莱尔是正儿八经走心的。
她藏在年轻女子的头像下和不知情的男子谈着见不到面的爱情,和对方聊音乐、聊摄影、聊生活,当然也聊爱情。
爱着的时候,整个人都是发光的。
走路带风,讲话有底气,神采奕奕,感觉回到了20岁。
把对方撩拨了不行了,但又在几次三番要见面的时候打退堂鼓,不是家里有事,就是有男朋友,最后还说男朋友求婚所以要离开法国了。
ALEX最终心如死灰,消失在人群中。
得知失去爱情后的她哭得梨花带雨,是真的犹如丧失了最爱的人一般的小女生,哪怕自己的小儿子在外面抱怨说家里没吃的,她还是陷入了自己的情感中。
她太关注爱情本身,且太渴望被爱。
她不是没有想过也许对方也会爱上50岁的她的心灵,但可笑的是即使她站在对方面前,ALEX的目光都不会在她身上停留一秒。
那一刻,她明白一切的幻象只是脑海中勾勒的美好,现实生活就是残忍的。
ALEX注销了账号后便消失在了人群,而一开始和克莱尔滚床单的男子欺骗她说ALEX为了她殉情了。
她顿时不能自已,同时又万分悲悯地祭奠自己的爱情,由此写了一本小说,在小说中展开了故事的另外一个局面。
虚构的假设影片在第二个阶段里,演绎了克莱尔在自己小说里想象的场景,那就是ALEX爱上了现实生活中的她。
小说里一切都是脑补的虚构的画面,因此可以肆无忌惮。
她安排了自己在火车上与他相遇,请他来家里拍摄新书的作者图,并且在一来二回中让对方发出你真美的感叹后陷入热恋和同居了。
在小说中,他欣赏她带有皱纹的脸,她的博学内涵和每一寸的肌肤。
他们在小说中度过了快乐的日子,但她也知道纸终究包不住火。
觥筹交错中,她看到了虚构的年轻女子的脸庞。
于是在小说最后,她安排了让ALEX发现自己就是他网络中的年轻女子,让两个女子合二为一,但还是在结局中让ALEX发现真相的那一刻自己被车撞死。
没错,即使在小说中,她都不让自己幸福。
她就是觉得自己不配拥有。
重感情的女人注定是会比其他人吃多点不必要的苦。
男人总是健忘的心理医生对这个故事的真假产生怀疑,于是拜访了LUDO,告诉他克莱尔在接受心理治疗,希望了解到真正的事实。
LUDO这才袒露,其实早在ALEX给他听声音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是克莱尔在假扮,并且及时告诉了ALEX这是个骗局,而所谓的ALEX为情自杀也只是LUDO虚构出来惩罚克莱尔的,现在的ALEX早已结婚生子,步入正常的生活轨迹,一家子可好着呢。
真相总是残酷的,当心理医生结束完最后的疗程也要离开时,和克莱尔分享了这个事实。
她无需自责,因为并没有人因为她而死亡,而她也应该从过去的失败婚姻中走出来。
克莱尔在课堂上讲了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杜拉斯的《情人》,女性自我意识的独立,她读着杜拉斯的情人:在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我原来的容貌早已不知去向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我从来不曾问过什么人好像有谁对我讲过时间转瞬即逝在一生最年轻的岁月,最可赞叹的年华这是非常法国的电影,不管是画面的色调还是拍摄的手法。
但故事的走向还是基于现实,并没有发生奇迹。
最后克莱尔拿起了和ALEX一直联系的手机拨通了对方的电话,但电话声一直响却没人接…影片在最后留下了一个开放的结局,但也暗示了,其实克莱尔并没有走出来,内心依旧极度缺乏安全感和需要他人的重视。
这里提出了一个议题,如果女性没有爱情,那么该如何和自己讲和?
电影告诉我们的是:女性如果一旦执着于爱,就会被爱情伤害且会搞砸自己的生活,不管多少岁,50岁爱起来也和24岁没有差别,甚至更疯狂。
而我并不认同克莱尔需要这样的结局。
她本可以活得更潇洒、更忠于自我、更包容自己,但问题是在她的人生中,爱情的比例太重了,她被这个易变的不可控的情愫控制了自己的人生。
沪上50万粉丝人气公众号“上海智慧出行”主编。
世界500强品牌传播、公关。
关注女性成长,职场达人,媒体人,自由撰稿人。
刚刚看完这个电影,有一丢丢想说的。
我觉得女主的形象很丰满。
她缺爱,又对爱情保持高度的理想主义。
在她虚构的故事的结尾处,男主面临肉体和灵魂的考验,最后她让他选择了前者,在被甩之前,让故事里的自己给车撞死。
克莱尔不相信自己值得一份超越年龄的爱,但又坚信爱情理想的模样,而甘愿做一个爱情的殉道者。
用女主的话说,就是"我宁愿死也不愿意被抛弃"。
也许是因为她的职业,搞文学的人或多或少有些理想主义吧,不过看到这边我也能感受到丈夫的背叛对她的信仰是多么大的颠覆…诶总之我觉得电影在很多方面还是很触动人的。
比如女主隔着屏幕嗅到爱情时的那种小激动,不自觉地咬起手指,时时刻刻关注手机等等。
在爱情里面我们都一样,理想化也好,现实也好,爱情本来的面目总是叫人向往不是吗?
任何轰轰烈烈的爱与恨,归于平淡后,都会随风飘散。只有你,是你自己的。好好爱生活,好好爱自己。
就新闻上那种年轻小伙网恋50岁大妈,深陷情网。比诺什的演技撑起了整部电影,其余的都太尔尔了。
很精彩啊 网恋的部分 因为现实而走不出来的逃避造就了克拉拉这个角色 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而不敢见面造成后面的愧疚和击毁自我 也同样因为得知真相后长舒一口气。而虚构小说的部分 则是很棒的纯爱电影 只是还是现实的折射让小说中的女角色被撞而死。 三个不一样的位面 小说网恋和现实想交织 互相联系和影响。
同样是中年女性危机,这部就更蛮力一些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
Jullette Binoche is gorgeous in this film
女人和年龄是永远最大的敌人,而女人对爱情又偏偏充满逃不开的欲望。太残忍了。影片的叙述方式相当高级,把套路化以剧中剧的方式呈现,现实一下显出现实的一面,即便那也是虚构的。
我本人
三星半,情节有些不合理的地方。比诺什的演技没的说,这片子可以拍的更好看。
比诺什年过半百还是魅力十足啊,很稳的戏中戏反转再反转,看得很舒服
不要相信网络,骗子多 呵呵!
这剧本,换作日本拍,《昼颜》既视感。换作韩国拍,《密会》既视感。换作大陆拍,《前任》既视感?总之,听哥们一句话:没有金刚钻,远离文艺女
女性的年龄困境,说到底还是性别不平等的产物。
文爱
比诺什的表演好看,有几个时分天真而无望的沉浸,尤其细腻。现实靠幻想慰藉,假托中则诚实面对伤害,但两者同样是欺骗。剧本换位导演来拍,将会更有趣
法国人可真爱这种将虚构和现实交织的叙事…(详见登堂入室和西比勒)谁不想永远年轻呢,结尾有点little twist
故事是讲网恋的。大满贯影后,诠释如何轻松驾驭高龄妇人如何通过社交网络如何钓到小鲜肉,演技十分一流,一个50多岁的女性可以把青春期初恋感都演得出来,看得我怦然心动呀!当然故事不只是这些,还有女人如何面对自己老去的事实、面对出轨的心结、面对错手杀人的负罪感等。很幻海奇情的情节,最后三十分钟故事高潮迭起。
网恋部分让人误以为这是十年前的电影,真会有这么天真的年轻人吗?反转之后有点意思了,但又觉得节奏差口气。结局不错,哪那么容易放的下。
缠绕,解开,直到结尾了又做了一个打结的动作…………可怕。这确实非常欧容
导演太懂蹭胡渣的享受了……镜头挺冷硬的性格商业片,最后的音乐败笔,用了「注意啊!我可要反转了」式的故意让人脊背发凉的俗套音乐。这种关注女性衰老困境下,求不得却不甘的心态很容易引发共鸣,所以最后大可不必处理得如阴谋论般,这种放不下的不甘大可以用提琴吊起情绪后戛然而止,然后一支浑厚悠长的木管把情绪泥开,衔接片尾字幕,给些回味。
她是猎人,她装做猎物。他是猎物,他杀了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