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sumyNetflix的新剧王冠刚刚上线(11.4),我用了不到两天就追完了10集。
如果是别的电视剧,我或许会打个“剧透”提示;可是这部剧好像打不打都无所谓,毕竟"历史"已经书写完毕,我们欣赏的只是“故事”。
历史剧的好处之一就是它的连续性,以及背景的真实性,毕竟,“历史”。
就像莎士比亚的经典四部曲一样: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上、下;王冠也有前传,如果看过《国王的演讲》的各位,根本就不需要做什么多余的背景介绍:为了美人放弃天下的爱德华八世;为了责任接任王位乔治六世;还有伊丽莎白·鲍斯-莱昂,乔治六世的王后,伊丽莎白二世之母,以及爱德华夫妇口中的“Scottich cook”“苏格兰厨子”;当然还有两位主角,或者说,主角与准主角,女王夫妇。
如此的人物放在一起所展现的剧情张力是巨大的,让人身临其境,感受他们之间的故事。
(当然这部剧还没有续集,因为。。。
女王还在“超长待机”。
)如果说“历史”更着重于光辉的、伟大的一面,那么"故事"则更喜欢聚焦于那些光明背后的阴影、脆弱。
比如说王夫:菲利普亲王,爱丁堡公爵。
很多人喜欢他的高大帅气,与女王的完美爱情。
这部剧里则更多聚焦与他的“脆弱”。
很多人知道他是希腊王子,可很多人都没注意到希腊是个“共和国”。
他的父亲,安德鲁王子(安德烈阿斯王子)是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的第四子,很显然,继承顺位靠后。
1922年,希腊在与土耳其的战争遭遇惨败,安德鲁王子与政府大臣、军队指挥被关入大牢,等待枪决,最后英国派军舰前去协商,安德鲁一家才得以获释,而当时1岁的菲利普亲王是躲在橘子箱里,离开了他的“故土”。
安德鲁亲王对菲利普亲王也不怎么关心,喜欢花天酒地。
菲利普亲王更多的时候是与舅舅蒙巴顿勋爵在一起,当然,最后,他也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蒙巴顿“所以当故事进行到公主大婚前夕,他放弃希腊国籍与王位继承权,改姓“蒙巴顿”,英王乔治六世赐予他那一连串头衔的时候,剧中的表现出他的轻松以及他感觉仪式的繁复,忙于应付。
我想现实中的菲利普亲王放弃的很轻松,因为他的那些希腊头衔就真的只是“头衔”而已。
他是一个没有家,没有故土的“孤儿”。
女王陛下: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女王其实很小女人,与在皇家海军服役的丈夫在一起,拿着摄影机拍着自己的丈夫,带着“迷妹"的小眼神,我想女王与其他"迷妹"不同的是,她真的与"男神"在一起了。
在乔治六世去世的时候,在丈夫的要求下,她正在给她的父亲写信,请求与丈夫一起回到马耳他,殊不知早已天人永隔。
到了决定女王尊名的时候,也正是预告片里所展现:“我的名字就是“伊丽莎白”,我们就别在这搞得过于繁复了”私人秘书站起身,对她说道:“女王万岁”从此,她不再是丈夫的迷妹,不再是众人宠爱的公主,而是女王陛下。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这部剧展现的是历史之外的“脆弱”,也正是人的部分。
理论上大权在握,其实什么也做不了,总想发表意见,然后又不能发表。
“一事无成是最难的事”作为英国国教会的领袖,请大家不要忘记是亨利八世为了离婚而创建的,不仅不能用这个头衔去要求别人,反而经常被人限制。
连“爱情”都无法做主。
爱德华八世为了“爱情”放弃了王位,玛格丽特公主一心想跟父亲的秘书在一起,最后。。。
女王即位之前,跟工作人员说,我能不能把王冠借走,回家练练,工作人员一脸懵逼,“这本来就是您的”。
女王把5磅的王冠戴在头上,看着镜子中的父亲,那个准备加冕礼的父亲,两个人就这样看着彼此。
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配角就是先王爱德华八世,温莎公爵。
公爵为了“爱情”放弃王位的故事,已经众人皆知。
这部剧里的公爵经常出现,回到伦敦,回到痛恨他的家庭身边,要求妻子的尊号,要求妻子能够与自己一起参加典礼,要钱;而我们的先王的要求总是被拒绝,然后他曾经的仆人们开始跟他提条件,先王勃然大怒,说你们这些奴仆敢跟我蹬鼻子上脸。。。
然后想想自己的处境,只好作罢,说,好吧,由我去劝女王,那个钱,你们赶紧汇给我。
剧中的公爵,有一只风笛,公爵夫人还特意向记者介绍,公爵只在思乡时吹奏。
终于,到了女王的加冕礼,公爵义务给身在法国的众人解说。
众人说,这典礼把女王变成了神,你是怎么会放弃成神的机会呢?
公爵答道,我拥有了最伟大的东西“爱情”。
公爵表面上对王位不屑一顾,对爱情崇拜至上。
可公爵真如他所说的那么伟大吗?
他真的把爱情放在祖国,家庭,王位之前吗?
我想公爵肯定也会后悔,也会流泪,也会思乡,因为他跟我们一样,也只是个凡人。
也正如我最喜欢的镜头之一,公爵一个人,在法国,在别墅的外面,吹奏着风笛,泪流满面。
剧中的王族待着无限的光环,可其实啊,他们也只是凡人罢了。
最震惊的段落是伊丽莎白二世在被首相和家臣联合挤兑之后雇佣了一个家庭教师,人家一问,她才知道原来自己没接受过初中、高中、大学这种系统性的通学教育,是个彻头彻尾的文盲。
唯一系统学过的是宪法,唯一擅长的是赛马。
原来,曾经不可一世的封建集权制的王朝进入20世纪之后衰落到仅仅只剩下一张华丽的虎皮。
稍微想一想也懂,乔治六世那么浅薄的教育自己的继承人,无非是向英国国会表明,温莎王室严格遵守君主立宪,从无野心复辟集权统治,既然无心复辟,名义上的统治者也就不需要学世界历史、政治、军事、自然科学这些东西,就怕有心之人要么怂恿君王复辟权力,要么挑唆大众彻底赶走王室,乔治六世他们其实也只是为了保住自己一家人目前的荣华富贵而已,仅仅就那么十几口子人吧,想想也挺可怜的,他们手无寸铁,也无武装,就靠小心翼翼的经营那张体面,体面在,家就在,体面不在,国会彻底废除王室,赶走他们,菲利普亲王少年时代有多惨,温莎王室就会有多惨。
伊丽莎白二世的演员演的很好,刻意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样子夸张的呈现在浅浅的景深下,紧抓前襟的手,急促呼吸的鼻翼。
也从一个侧面告诉现代人,内阁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老王薨逝,新王登基,少女伊丽莎白身边一个能打的没有,我相信菲利普非常能打,但不能用他,用他就是干政,国会绝不允许。
所以女王只能求助于资历尚浅的私人秘书,家庭教师,我想历史上的那些宠信宦官佞臣的国王也是如此,只有这些身边的微末小人物才会感激君王的赏识,君王也才敢信任这些没有任何根基的小人,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君王看来,无论是自己的叔叔,祖母,还是那些看起来风评一流的忠臣,不管真不真实,他们首先是太可怕了,直接侵入私人安全空间,而伊丽莎白二世一开始的表现,仅仅是想保住工作体面而已。
我觉得,伊丽莎白和菲利普是一对世间难得的夫妇,他们的婚姻比纯商业化的各种娱乐节目复杂多了,想想《康熙来了》才播了多少年,他们的婚姻维持了多少年,73年!
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是各自一意孤行,后来终于明白了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不管这样过,还是那样过,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不会让你称心如意,而且就算你费尽心机一路追根究底到了月亮上,能得到什么,石头,沙尘,荒漠…… 他俩其实挺萌的,一开始真的是干茶烈火,女王加冕前娃都生了两个,加冕后的婚姻和世间千百万对夫妇的婚姻一样,逐渐走向无趣,但是他们不能离婚,如果结婚前他们还有各自无数可选择的未来,那么结婚后就没有了,离婚,两个人一无所有倒不至于,但会失去人生最大的幸运,他俩首先深刻认识到各自都不是天赋卓绝的人,菲利普成不了威灵顿,伊丽莎白也成不了维多利亚一世,他们也不孤芳自赏自视甚高,自身携带的资源单独拿出来都不足以让自己实现自我,但结婚,他们俩再适合不过,仅仅一场婚礼就奠定了成就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夫妻,最成功的男女的事业基础,几十年的经营砥砺奋进、步履不停,直到死亡的那一刻来临再往回看,让其他人宣布他们的事业刚刚攀爬到了顶峰。
他们不是艺术家、不是演员、不是歌手,拿不出代表作,他们的著作就是儿孙满堂和对外展出的生活,最华丽最端庄也是最片面的皇室风范必须为他们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近导演,最佳男女主演,宇宙级的!
其实说实话,我看完了第一遍,但是我觉得我并没有看懂,所以我决定再看一遍。
因为豆瓣的评价我很好奇这部剧,所以就在网上找了资源。
我把我的观点分点说吧!
1,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无论你是高高在上的女王还是普通的老百姓,既然选择了就得负责到底。
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女王的责任在我们的眼里更加的重大,她要为她的子民负责,她的每一个决定不只是为自己考虑,她要以大局为重。
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哪怕让自己的妹妹恨自己也没有赞同妹妹自己选择的婚事,她又何尝不爱自己的妹妹呢?
她又何尝不想成人之美呢?
可是她不能,她有来自于内阁的压力,她有来自于教堂的压力,她是整个宗教信仰的捍卫者,她别无选择。
2,得到也意味着失去。
她得到王位那一刻或许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她将失去很多。
首先她失去了原本幸福的家庭,我不是说支离破碎的失去。
原本她和自己的丈夫还有孩子生活的很幸福,原本她的孩子可以跟父亲有姓氏,原本她可以做一个丈夫背后的小女人,可是在她成为女王之后,这些东西她统统都失去了。
她的孩子不能随丈夫姓,因为她的孩子是王室的子孙,将来也要继承她的王位,所以她的孩子只能随她姓。
当她的丈夫说出那句她剥夺了他的梦想,他的人生,他的家庭,现在连他的姓氏也要剥夺。
那一刻我是无比疼惜她丈夫的,可是转念又想,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还可以有别的选择吗?
她没有!
她有多爱她的丈夫世人都看在眼里,可是她不能有半点任性,她的任何一个决策都关系到她的王国。
她失去了自由的时间,她以后的精力几乎全部用于政务的处理,整部剧我都没有看到她陪伴自己的小孩,全部是她的丈夫在跟孩子嬉戏打闹。
我不由得想问,她的孩子与她亲密吗?
孩子小的时候都不能给予陪伴,长大以后会抱怨她吗?
有得必有失,患难得失全在一念之间。
3,清楚地定位她刚上位时并没有什么实权,首相丘吉尔基本掌握了全部实权,她说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可是她不甘于自己没有实权。
当她果断的说出,不管你们怎么建议,我才是这个女王,我才是最终的决策者的时候,她开始真正的掌握实权。
女王也非一日练成,她也是一步一步成长的。
当她清楚了知道了自己的定位,“我就是女王,我才是这个国家的主宰”,她才成为真正的女王。
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不知道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我们没有明确地给自己定位,这样的生活是可怕的,就宛如没有灯塔照亮航海的船,会迷失方向。
无论是生活还是感情我们都要清楚自己的定位,这样我们才会越过越好,越走越远。
4,成功需要合作和对手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成功少不了身边能人力士的帮忙,只有合作我们才能更加平稳地走向成功。
女王的成功少不了首相丘吉尔的帮忙,丘吉尔的一生都献给了政治,在女王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选择退出。
如果女王没有和首相合作她无法快速地成长,她也不会获得实权。
即使首相在逼她做出一个个艰难的决定时她痛苦万分,她不想去伤害家人。
可惜忠与孝自古都不能两全,必舍其一才能前行。
同样的她的叔叔对她的王位也造成了很多的影响,即使她的叔叔是恨她的,但是两个关键时候她都听从了她叔叔的建议,她的叔叔是她的对手,同时也是她的最亲密的合作伙伴,每一个艰难的决定她都问了她的叔叔,也可见她叔叔在她心里的地位。
她叔叔也并没有错,只不过是爱江山更爱美人。
总的来说,这部剧真的很不错,很多细节我还是没有看懂,所以我会再看一遍。
好的东西也值得反复。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爱德华七世逊位后由弟弟乔治六世继承。
乔治六世有两个女儿:长女伊丽莎白,次女玛格丽特。
E1 wolferton splash(乔治六世和菲利普打猎的地方)伊丽莎白于1926年4月21日出生,与希腊王子菲利普于1947年结婚。
女王家族
菲利普被赐姓蒙巴顿
菲利普亲王的父母
1948年长子查尔斯出生
1950年安妮公主出生E2 海德公园角(国王去世的暗号)伊丽莎白在父亲乔治六世病重期间替父巡访各英联邦,在肯尼亚期间,乔治六世去世,伊丽莎白匆忙回国,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
丘吉尔从1951年10月再次组阁,艾登出任副首相兼外交大臣。
玛格丽特公主喜欢乔治六世的近侍武官(皇家空军上尉彼得•汤森,有家室),乔治六世去世后接受任命为女王母亲的事务长,后与妻子离婚。
E3 温莎在纽约的温莎公爵回到伦敦,参加国王的葬礼,顺便谈谈他的年薪。
理论上伊丽莎白继承后应改为丈夫姓氏蒙巴顿的王朝。
女王后来在内阁和温莎公爵建议下决定继续为温莎王朝,并且离开克拉伦斯宫,搬去白金汉宫。
这违背了菲利普亲王的两个愿望。
温莎王朝由来E4 天灾1952年12月5日起持续性大雾,直到12月9日,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的烟雾。
“”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同时丘吉尔受到党内外人士的反对,想要他辞职。
女王差一点在一些内阁成员的建议下向丘吉尔提出此意,幸而大雾散去。
E5 烟与镜女王加冕礼、玛丽王太后去世
加冕礼委员会通常由诺福克公爵负责,女王为了让菲利普有事做,希望由他负责。
女王为菲利普力争
不被承认的辛普森夫人
温莎公爵暂居
温莎公爵喜欢给他的皇亲国戚们取外号
君主的红匣子
爱德华七世未加冕
温莎公爵未去参加加冕礼
女王受膏
女王加冕礼,电视直播,使伊丽莎白成为全世界最知名的女性
观看电视转播后,落寞的温莎公爵
没有王国的国王E6 重磅新闻玛格丽特与彼得的“丑闻”
王室婚姻法两人的恋情得到公众极大的关注热情,在各方权衡下,王室决定暂时分离他们,直到公主满25岁。
E7 知识就是力量在与各政客交往中,女王深觉自身通识教育的严重不足,与政客交流时常常处于劣势,甚至听不懂,决定请老师重新学习。
公主从小只学习宪法和礼仪,老师认为君主只要负责高贵,而文学哲学科学等通识教育不够高贵同时,丘吉尔因病取消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会面关于苏联氢弹问题的讨论。
而外交大臣艾登也暂时在美国进行手术。
丘吉尔向女王隐瞒了病情,女王得知后约谈丘吉尔,一番话令丘吉尔对她刮目相看。
E8 小骄傲和开心果(乔治六世说伊丽莎白是他的小骄傲和玛格丽特是他的开心果)继位后女王的第一次大巡访,为展现大英帝国最完美的一面,(此时,印度、巴基斯坦、南非、伊拉克、约旦缅甸、锡兰都已独立了),1954年,巡访从百慕大开始,行程马不停蹄,开始了为期六个月的英联邦盛大之旅,其中包括58天在澳大利亚,他们访问了57个城镇。
他们笑得脸都僵了,菲利普亲王一直在抱怨这疯狂的行程,连做梦都在招手了。
最后一站,坚持前往反英情绪高涨的直陀罗布海峡,得到国内民众的高呼。
同时,玛格丽特在国内暂执君主职位,充满个性的讲话,大放异彩,令内阁惶恐,不被允许“将个人意志加于王权之上”,丘吉尔决定将权利推回给王太后。
E9 时间刺客菲利普亲王常常醉酒晚归。
两人矛盾激化。
女王与她的爱马和她的“青梅竹马”波尔契。
丘吉尔与回归的外交大臣的针锋相对。
丘吉尔与他的80岁大寿肖像画家。
最后,丘吉尔承认自己老了,辞职让位安东尼·艾登继位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风流倜傥的艾登凭借其俊朗的外表和二战期间的政绩,迅速成为英国国内最受欢迎的人物,并被寄予厚望。
(在出任首相一年之后,艾登走错一步断送其政治生涯——第二次中东战争)
丘吉尔80岁大寿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演讲E10 荣光女王
玛格丽特与彼得仍不被允许结婚。
女王在各方压力下,不允许玛格丽特与彼得结婚,也不能抛开其身份地位。
在绝望下,彼得代表公开发言:为王室做出牺牲,终止恋爱关系。
女王与亲王渐行渐远。
英国首相与埃及总统纳赛尔谈判持续激化。
我自己,一直是对君主制有感情的,欧洲的基于基督教下的君权神授。
这种感情一直是隐性的,从小时候开始。
说几个印象深刻的时刻吧;第一集的结尾,乔治六世和爱丁堡公爵一起在湖面上猎鸭,他们向着前方的一团浓雾不断的开枪。
乔治六世的死讯传来,玛格丽特公主骑着马狂奔。
这个镜头的力量感十足,摄影组和演员都厉害。
乔治六世和小女儿一起唱歌,这段戏前面切了很多近景,让观众以为是两个人的场景,直到这个镜头后切了中景,机位向右摇,才显露出后景的人群。
前面的唱歌镜头两个演员的表演很深情。
[img=3:C][/img](此图片因法律法规不允许出现///(^v^)\\\)这个是全剧最让我动容的一个镜头,看完侄女加冕仪式的爱德华八世吹起了家乡的风笛。
关于这个镜头的力量,前面做了好几次铺垫,温莎城堡前每日清晨的乐手,法国记者对巴黎的温莎公寓的参观。
这个镜头嘛,有点爽文的意思,但是我角色带入的话,会觉得很感动。
这是第九集里的内容,关于丘吉尔辞职,关于他的后期政治生涯,都浓缩在这个镜头里
整部剧,可以当做历史科普,回望
E1我以为我在看龙之家族。
亲王是同一人,都有寿命将尽忧心忡忡想要交班的国王,只不过国王和国王之手的关系融洽。
国家有这么糟糕吗,至于吗,皇室对国家有这么上心吗,打野鸭都心系朝政,国之大幸。
国王连交班都那么小心翼翼,害怕女儿承受不住。
e2至少皇上驾崩前一晚很快乐,终末期又打野鸭又打猎的。
女王刚登基里就感受到王冠的沉重。
高分剧情片通常都不太差,品质上乘,而高分科幻片动作片却常常是坑,与观众有关。
e3e4实习期的女王干得挺好,体现了很好的家教。
八十岁的丘吉尔仍然机敏老练,体制优势。
四天雾霾就差点把战争英雄丘吉尔拉下来了,三年()却只换来了他歇斯底里地把电视机砸了。
温莎公爵是个刻薄英国人,爱给人起绰号,秀兰邓波儿、小厨子。
他的通信应是泄露了吧,不然哪来这么多他的刻薄言论。
e5菲利普亲王是个好丈夫,配得上女王的好家教。
国王加冕前与女儿讲话结巴了,恍惚了一下还以为是科林费尔斯,难不成英国也有特型演员,皇上专业户。
e6当年的电话行业有意思。
通讯不保密。
本剧有点像我读过的蒋经国传记,too good to be true 。
世界上还有这样好的人?
e7丘吉尔在不保密的通讯网络上与他的外交部长说情话。
每一集都拍得精致,既反映当时的重要事件,也反映君主制在其中的重要方面。
e8拍出了君主制的沉重,成为君主更需要克制,并不意味着自己可以为所欲为,把班子成员都换成自己的小兄弟。
实习女王在风起云涌的殖民地独立浪潮中掌好舵,维持江山永固不容易。
片名是具像化的王冠,内容是抽象化的王权。
e9有深厚珉煮传统的英帝国,丘吉尔在他的八十岁,都能如此盲目、自大,别的我都不敢想。
一张油画就把他劝下来了,我们()都没能做到。
e10年轻人能把责任放在情感前面是极为困难的。
一整季都在讲王冠有多沉重,还是做随时能砸电视机还不用为此承担责任的()好。
拍英国皇室的大制作美剧,制作非常精致,配乐优雅有时代特征。
大多数人物是皇室成员和上流社会成员,英音发音非常高雅。
至于女王,隐忍富有责任感是公认的了,没什么可说的。
华丽的服饰和首饰,宽敞的宫殿和摆设,仆人秘书一大堆,高高在上的地位,这些东西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拥有的。
而她所遭遇到的工作上的困难和家庭矛盾,地位比她低得多的人照样会有,而且不会更少的。
所以我还是很羡慕她的生活的。
飞利浦亲王的演员长得连普通都算不上了,一大败笔。
女王明显是外貌协会的,才会选择菲利普亲王做老公的,忽略了他的纳粹背景和大嘴巴。
女王两姐妹长相非常相似的,都像父亲。
剧中,两位演员长相不像。
女王的演员,看过她演的楼上楼下,完全没认出她来,气质完全变化了,说明这位演员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但是她并没有演出女王的高贵气质。
这点远不如电影《女王》里的老演员。
玛格丽特公主的演员形象比姐姐好,可能演个性活泼的角色更容易演活人物。
玛格丽特公主在第七集的宴会演讲和矿井的采访讲话很幽默,她有她的优点,适合做脱口秀主持人或者栋笃笑艺人,但是言行过度随意不符合皇室成员的行为准则。
Elizabeth, once a young girl yearning for the freedom to embrace the roles of wife, mother and daughter, unburdened by constraints. Yet, destiny placed the weighty crown upon her, illuminating the paramountcy of duty above all. The brilliance of the TV series 'The Crown' lies in its splendid depiction, with meticulous attention to detail, especially in capturing the essence of Churchill. I am unequivocally enthralled, cementing its position at the pinnacle of my cherished British drama collection.
renounce one's nationality 放弃国籍英国爵位 公爵Duke 侯爵Marquis 伯爵Earl 子爵Viscount 男爵Baronantiseptic 防腐的/拘束的sign oneself away 签字放弃stag night 单身派对之夜engineer it all 一手策划reality has sunk in 木已成舟sanatorium 疗养院cut through the jargon 切入正题break one in 锻炼某人rouge 腮红statesmanship 治国才干/政治家风范malignant tumor 恶性肿瘤nuisance 麻烦事grin 咧嘴笑lift the spirits 振奋人心
一直到今年才有时间开始看这一个系列剧,整部剧的质感、情节、节奏、表演,甚至每一集的主题,各个方面都无可挑剔,用10集的体量讲女王登基再崭露头角的故事,内容很够了。
上帝视角来看王室家庭,似乎每一个人都在承受重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为这顶王冠而逐渐复杂扭曲。
女王在兵荒马乱中接下这顶王冠,面对的是与丈夫间的分崩离析,自己小家庭的裂痕逐渐扩大;姐妹之间因为妹妹不被承认允许的爱情而陷入对立;君权之下,日渐衰落的王室和政府之间互相影响,女王逐渐明白这条路的方向,在最后一集的摄影机下,女王终于展露出领袖的样子。
这部剧是个群像戏,跟这顶王冠有关系的每个人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菲利普亲王显然对于爱情和婚姻有一定的憧憬和要求,很多人赞颂他为爱情放弃了继承权,但正因为如此他就会有所要求,他觉得这顶王冠就是个工作,要求女王仍旧能专注于小家庭,可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伊丽莎白早就明白,戴上这顶王宽,她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她此生只有伊丽莎白女王这个身份,其他如妻子、母亲、姐姐、女儿这些身份已经不复存在了。
第8集Pride and Joy我非常喜欢。
整部剧中体现了非常多女王无奈的时刻,处理妹妹无望的跨越阶级的爱情可能是最难的一件,女王从一开始不看好但仍旧祝福,到后来在教庭和王室荣誉下的进退两难,在整集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玛格丽特公主最终对于妥协于现实,她把满腔怒火全部砸在了姐姐身上,倾倒出全部的怨恨,更重要的是从心理上打击姐姐,她说,在父亲眼中,you are the pride, but I am the joy. 不得不说这个策略还是奏效的,伊丽莎白在那一场争论中虽然坚定但透露出伤心和无奈,她接受自己不够风趣幽默,也有懦弱和平庸,但自从她打电话给叔叔爱德华八世咨询意见时,她已经坚定地站在了王权这边,明白任何王室中人都需要维护荣誉,即便这其中需要牺牲的是她亲妹妹。
这样看来,这整整10集写下来的是,伊丽莎白其实是最明白王冠的人不是吗?
两姐妹中,她才是最适合这个位置的人。
不过尔尔。
制作精美,和第二季一样,感觉不到女王的任何魅力和实力,只不过是顺位当上,感到这个女王只会听手相的,有时候还很弱鸡,恕我农民无法get。说句实在的,我宁愿刷第三次唐顿庄园,而实际上我也做到了
殖民反动
闹麻了
丘吉尔和画家那一段的刻画真的是很精彩
精致细腻,节奏缓慢,追得也很缓慢,完全没有紧迫感……想看剧组怎么处理女王和铁娘子搭档得那段时间……刀光剑影电光火石的抓马估计会很精彩……
女王去世,让同世代的人都真正切实地感觉到变天了。也不断怀念起在伦敦和牛津的短暂美好日子。同事推荐后在b站看的解说。1.弹幕和评论不断在讨论王室的意义,这种感觉换位一下就像别国永远不理解我们的政治和历史。2.承担责任就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3.民意至高无上,可民意又被操纵着。
《王冠》真是一部非常非常让人觉得压抑的剧集,阴森暗淡衰老的建筑,加上所谓的教会规矩层层压来,真的让人感觉喘不过气来。所以可以领会剧中伊利莎白女王对那位爱美人甚于爱江山的温莎公爵说的那句话,她觉得自己值得温莎公爵对她最深的歉意,因为是他的退位,才导致了乔治六世和她的先后继位,让他们一家人陷入到这种表面风光的君王,但背地里却是得不到任何自由,还被当作吉祥物般的囚徒生涯。最可悲的是,这种生活,不仅是君王个人,还涉及到了君王整个家庭,而且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责任,还必须泯灭掉自己的人性,来当好这个吉祥物。可以领会伊莉莎白女王超长待机的深意了,这么苦难的位置,自己多扛一天是一天吧。
有人觉得剧不好看,去负面评价剧,然后会有人来攻击他,为什么对作品的负面评价会招来人身攻击呢?可能有人把自己和作品融为一体了?没什么意思,看了3集,女王既没有很大权力,也没有做重要决定,执行的任务是访问和看文件,争取了住自己宫殿和随夫姓,就是个摆设?
3.5 剧本写得真好,女王的无知和艰难,教会和体制的束缚,父女、夫妻、姐妹、君臣,细节全都一一呼应。不过演员真是太丑了!(2.如此得知爸爸的死讯;5.这集极好;7.一错会再错,任性一次便会滋生肆意妄为。)
哪一种荣光不是带着镣铐跳舞
不爱看
还挺家长里短的,而且确实是牢笼
看不下去
王室家长里短的八卦。喜欢EP4&9。我MS虽比不上亲王英俊,但是作为个衣服架子简直帅出天际,正装制服控看得腿软。
王冠有多重,能戴上的人才知道
制作精致。没故事,感觉有些用力过猛。可以理解编剧写这种东西一定会特别捉襟见肘。
再精美的屎也是屎
温莎琼瑶。全程开小差:lockdown Netflix大家都在看crown?BJ每天还吻女王的手吗?特别是covid19下。。BJ确诊了。。BJ送医了。。BJ进ICU了。。女王出来喊话了。。BJ出ICU了。。
看了两集,感觉没拍出英国历史剧的那种味道,英剧还得英国人自己来拍。剧情也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