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暗的房间里点了一桌子的蜡烛,一个痛苦异常的女人在叫喊着上帝,不知道是咒骂还是祈求。
而后一个生命呱呱坠地,她没有哭,即便是剪刀离她只有一寸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她知道,无论此时剪刀是否落在她的身上,她悲哀的命运已然无可避免。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Chloë Grace Moretz这么漂亮的一个女孩总让我感觉有些语焉不详的违和感,她喜欢含着胸,喜欢驼着背,或许是比同龄人高出太多的缘故。
但这种违和感的确让她看上去有一些异于常人。
本片前半段的Carrie,基本上和《海扁王2》里走入校园的超杀女一模一样,但却不如后者可信,因为美如Chloë,明显是应该因为羡慕嫉妒恨而孤立,而不应该是因为她是个怪胎。
初潮事件Carrie的过激反应,的确让人反感,当她用满是血的手四处抓人,对于那个年纪的小女生必然产生极大的反感,而当Sue和Chris相继给他卫生棉,她却依然大喊大叫后,整个事件便升级了。
而后的拍摄事件更多的是顺水推舟,这种事情说实话比之中国三不五时爆出的霸凌事件,轻微了不知多少倍。
Carrie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教育缺失,母亲除了精神禁锢之外不会别的,她对于异性与性的憎恨,直接导致了女儿的习惯性精神紧张,而这些问题才是她被排斥,被欺凌的主因。
而欺凌她的Chris,虽说一副bitch样,但在初潮事件之前也并没有针对她的动作,一切起因都是因为让人反感的血手抓人和聒噪不安。
但bitch的一大特色就是不吃亏,因为你抓我,所以我拍你;因为你我受罚,所以我视频上传网络;因为你我请家长,所以我要报复你。
最后一下一定是我打你。
老师和校长其实都是要保护Carrie,但是却令Chris在报复的路上越走越远。
最后说Sue,这个把自己当上帝的女人,为什么会想到把男朋友借给Carrie,她自己发现了一个自责的原因,然后自作主张找个了补偿的方式。
可她想过之后吗,从来没有人理的Carrie,突然全校最hot的男神主动邀约参加高中生涯最重要的毕业舞会,她会不会产生情感依赖,而如果产生了,你又要如何,真的将男友拱手让人?
还是在她心上再插一刀?
妈妈对Carrie说这是个陷阱。
的确是,不管初衷为何,这是一个从你出生就已经布下的陷阱。
花絮:1.由于Chloë Grace Moretz还是未成年人,她每天的工作时间被限制在8小时以内。
所以片中很多Julianne Moore和她的对手戏,当不需要Chloë Grace Moretz出境的时候,是由导演Kimberly Peirce代替她完成的。
2.1976版和2002版饰演Carrie的Sissy Spacek和Angela Bettis,在出演的时候分别是26岁和28岁,本片是第一次由真正的未成年人出演Carrie一角,Chloë Grace Moretz出演本片时候只有15岁。
3.剧中Chris男友Billy Nolan有一个在农场用大锤杀猪的情节,在杀猪之前他还亲了一下大锤。
但这个动作让扮演者Alex Russell在之后生了一场病,因为大锤上沾有了猪的粪便。
4.在拍摄球场体罚女学生的一场戏的时候,当时温度达到了将近40℃,令导演很担心演员是否承受得了。
5.为了准备角色,导演Kimberly Peirce让主演Chloë Grace Moretz去无家可归者收容所去体验生活,感受什么事真正的艰难生活。
6.Shailene Woodley拒绝了出演Carrie,而Haley Bennett, Emily Browning, Lily Collins和Bella Heathcote都参与了试镜。
7.Carrie在课上念的那首诗是,John Milton在1671年的诗作 "Samson Agonistes (Samson the Wrestler)"。
8.之前两版带头欺负Carrie的Chris Hargensen都是金发,本片中变成了黑发。
而在书中她是一头棕发。
9.本片用了大约1000加仑的假血,对Chloë的头发和服装进行了大约50次的实验,Chloë曾经在访谈中戏言,她在血浆中工作了3个月。
10.原书作者Stephen King曾建议用Lindsay Lohan出演Carrie,因为她看起来像第一版的扮演者Sissy Spacek。
11.这是饰演Tommy Ross的Ansel Elgort的大荧幕处子秀。
12.Megan Fox曾表现出对Carrie White这个角色的兴趣。
13.Ivana Baquero曾被考虑出演Chris Hargensen,但最终Portia Doubleday得到了这个角色。
14.有传言说1976版Carrie扮演者Sissy Spacek曾被考虑出演Margaret White。
另外Jodie Foster也曾被考虑出演此角色。
她其实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女孩,她渴望漂亮的性感的衣服,单纯的她和所有女孩一样希望挽着一个漂亮的男孩的胳膊走进毕业舞会的现场。
那天身着舞会长裙的Carrie出场的瞬间是那样惊艳,但是现实最为残酷的两极压碎了这个再平常不过的梦想。
当那桶暗红的血液劈头浇下,所有的希望全部湮灭,所有的幻想轰然倾塌。
当Carrie伏在Tommy的尸体上哭泣,触目惊心的血泊中央仿佛是已经沉寂的,死去的。
在一个人的希望全部沦丧,你是无法想象在这种重压下爆发的是怎样的疯狂。
Carrie只是想像每一个女孩一样,但校园暴力却让她走向灭亡,每一个在现场的人都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
原著中没有的那段,当Carrie带着哭腔对Sue喊出“我想要我的妈妈回来”的时候,感觉是那么的揪心。
这个女孩依然善良,即使母亲曾经那样残酷的对待她,甚至企图杀死她。
女孩是那般的无助与可怜,如果最初,有任何一个人像后来的Sue一样,向她伸出手,会不会就没有这场悲剧呢?
也许她的疯狂伤害了很多人,但就像电影结尾处Sue的独白说的那样:“但她看起来就是常人,就像你我一样。
她也有希望,有恐惧,是我们逼她的,直到她崩溃。
”
#2017年2月5日 16:38
看了下影评,大部分都在借剧情抒发对校园欺凌现象的看法, 对电影本身评价寥寥,正好我是老版新版连看的,很想吐点嘈首先对于两部都没看的人,建议先看老版,这么说吧,假设你先看老版再看新版,然后给出的分数是老版8分新版6分。
那么先看新版,因为新鲜你就会拉高一分给7分,再看老版,因为相同剧情就会拉低一分也是7分。
观感一个两极化一个趋同化,看你倾向哪一种了,我个人觉得第一种好,与其看两部中庸之作,不如看一部烂片加一部佳片,中庸片多得是,佳片可不多得,因为三流作品导致一流看成了二流,不值当。
废话太多了,回到电影本身。
老版是德帕尔玛的片,引用短评里桃姐的话,他”是个执着探索影像的导演“,这一点也使得老版显得和普通恐怖片有很多不同,很多地方因为特殊的拍摄制作方式都会让人感到有别于常规的新鲜和特别,比如风格迥异的配乐,偶尔的另类幽默感,虐杀戏的分割镜头等。
最别出心裁的一点,是老版将校园青春生活文艺片和虐杀电影进行了混搭,使得它给观众带来的感受很独特,既有着优秀恐怖片该有的氛围与惊悚成分,又有着一层别样的伤感气质,老版魔女嘉莉,所包含的的不止是恐怖和血腥,还有青春的思考与迷失。
但新版却走了另一条路,不在革新观众体验上下功夫,而是另辟蹊径,导演选择了在”情”上做文章,尤其是母女情。
导演想要把新版做成一部类似《孤堡惊情》那样以情动人的恐怖片,这个想法,其实是可以的,毕竟当下想拍的特殊风险太大也很难在这方面超越原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的电影成品却不理想。
首先是角色改的不好,新版人物远不如老版来的富有张力,老版的母亲,癫狂,变态,又隐含着一丝优雅。
新版摩尔的母亲却变得隐忍,神经质,沧桑,内敛。
这不仅使人物气场和吸引力少了很多,而且更始得后面杀女的剧情显得不那么有说服力,毕竟一个嚣张的变态杀女儿,怎么都比一个弱妇女杀女儿更合理。
同样被改变了的人物还有女二和女三,老版里这俩人物,一个坏的一个好的,坏的那个漂亮迷人,好的那个则没存在感属于点缀,最重要的作用是结尾来点升华。
这俩也都算不上极好或者极坏。
新版把女二女三来了个回炉重造,邪恶的坏的都给女三,好的那部分甚至漂亮的外貌这点都给女二,以及增添了更多她帮助嘉莉的剧情,使得好的更好,坏得更坏,本来挺好的两个人物一下变得极其脸谱化。
虽然知道这么做能够借女二对嘉莉得同情增加”情”的成分,但这实在改的不好,真要改,倒不如添些男女主之间的戏,嘉莉对男主的爱也不会显得有些莫名,也更能达到触动观众的目的。
同时剧情也改了不少。
我觉得影响较大的两处,一处是舞会戏,原版所有人好的坏的几乎都死了,新版却愣是死了坏的,好的都活着(除了男主,他是引爆剧情的点,不死就没戏看了),妈蛋这是国产剧吗。
嘉莉里还有一个好人角色,就是她老师,在老版里正是因为她和其他人的死,加深了故事和主角的悲剧性和戏剧性,使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到新版她活下来了,倒显得这个角色多余了,女二尚且可以负责”情”的部分和作为剧情延续,老师这个角色彻底变成了没用的酱油。
另一处就是母女关系,其实在老版里,是看不出母亲对女儿有什么母爱可言的,更多的倾向于占有,新版对于母爱这部分渲染多了很多。
比如送女儿上下学,对女儿说我爱你,陪着女儿睡觉等,结尾也特意将母亲直接死掉的剧情改为了苟延残喘复活了一阵,好多跟女儿谈情说爱一会儿,结果她复活的那刻,看到一个全身插满飞刀的中年妇女一边晃一边哼哼,把我给笑喷了,这母女情既不够深入又显得滑稽,本该是出彩的地方,却差点变成败笔。
然后便是演技问题,摩尔的演技个人认为并不逊色于老版,只是风格不同且角色发展空间要逊于老版罢了,更偏爱那种就看口味了。
至于科洛那就是真的不行了,其实她本来演技也不是很好,海扁王这种片她还能应付,一到真正需要演技的立刻暴露缺点,做作,不自然,个人特点太鲜明,比如雨果和魔女嘉莉都是这样,科洛本人是个较为强势气场较足的妹子,嘉莉的懦弱畏缩,被她演的像偷了别人东西的贼,什么柔弱惊慌的表情演戏痕迹不要更明显,只有发怒的时候还算可以,更重要的是, 茜茜·斯派塞克的老版嘉莉被演出了一种极其真实的freak感,就是你看到这个角色,你就会觉得她被排挤就是正常的,因为她与周围格格不入,从说话到行为到神态,都与常人有别,很显然的边缘人,而科洛在不刻意扮柔弱的时候,看起来和一个普通女生完全无异,这也是新版最被大众诟病的一点,最后的虐杀戏,完全要靠演技才能撑起高潮。
最后,我认为老版被改动的,最重要的,便是新版对老版的”反常规“丢弃。
就拿开始的月经洗澡戏说吧(这个词好像有点奇怪),老版用唯美的慢镜配上舒缓的音乐,不疾不徐的运镜,朦胧的画面,极富美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小清新电影,然后用一个带着明显性隐喻的大腿流血的镜头将气氛破坏,这就是老版的一个”反常规“之处,新版则顺着生育戏将这段拍的压抑,沉闷,摄影配乐无任何特殊之处,因为科洛年龄的原因也将那个性隐喻镜头也改成了更平和的方式。
这样倒不能说有什么错,毕竟这年头恐怖片都是这么拍的,只是对于魔女嘉莉来说,如果要循规蹈矩的拍,那么在这个本身也不是很有新意的故事上,就更难有发挥,新版多处不如意,其实最重要的也多是这个原因。
新版校园戏拍的不够别致有风格,虐杀戏更是老套的完全没有老版来的刺激爽快,与如今好莱坞流水线的B级恐怖电影没有区别。
现在明白之前为什么我要扯这么多老版的东西了吧?
因为老版的成功就是在于它对于电影本身各种非套路化的大胆创新手法,注意是对电影的创新,不是对恐怖片的创新,两者有区别的,后者可以是将其他类型片元素搬到恐怖片上,前者则是直接对电影的一些基本准则作出挑战,是更具胆量也更能让人产生新体验的行为。
而新版从第一个开场镜头开始,就宣告了它对老版那些颇有新意的反常规元素的彻底丢弃,刻意添加的直接血腥镜头,规矩的摄影,规矩的配乐,剧情角色被改的缺乏特色,一切都是为了更加符合主流价值观,之前所说的缺点都是源于此,不知道这样做是导演意向还是受制片商控制,我倾向于后者,但是无论什么原因,从一开始,新版魔女嘉莉就已经注定会输,因为在一个被各种框架框的死死的命题作文电影之下,枉导演再用心,也只能是无能为力。
这么强大的能力竟然是一种诅咒?
运用得当的话还是很不错的上个世纪的电影,坏蛋最后基本都挂了,主角追到最后,没有讲道理,没有纠结,一枪就把他们给嘣了。
后来,高大上渐渐成了主流,经常一路上杀过来,到最后却认为要是杀了坏蛋,自己也就和坏蛋没什么两样,便原谅了他们犯下的过错...虽然宣扬了”冤冤相报何时了“的人生观,但这对于观众来说实在是相当坑爹,另外还有所谓的”政治正确“也很是恼人,经常造成各种违和感在这一点上,《魔女嘉莉》就做得非常好。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里面展示出来的美国校园文化实在是非常差,拉帮结派,欺负新生,尤其是什么兄弟会,要忍受诸多侮辱。
虽然中国也有,但情况哪有这么严重。
当多番忍让后那些渣渣学生还是咄咄逼人时,当然就要狠狠出手了,讲什么人生道理?
把那些毫无道德感的人毫不留情地甩到墙上去才是正确的做法,所以电影中能体会到那种复仇的快感,加上出色的特效设计,电影的精彩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商业大片当然了,喜欢儒家文化的同学没必要观看这部电影,免得心里不大舒服老实说想不懂为什么豆瓣评分这么低,电影的那些宣传广告做得不错,在一间咖啡馆里搞的,吓到了不少顾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瞧瞧总体评分:3.9/5.0(没有说教,没有道理,有的只是一个孤立青少年的故事)娱乐指数:3.7/5.0(电影的复仇部分真的非常棒)票房表现:成本3000万,首周北美票房1610万,算是处于及格线,因为电影毫不留情地打青少年的脸,这可是观影的一个重要群体,所以最终北美票房只有3526万,但配合给力的海外票房,全球票房达到了8479万,已经赚不少啦汤米专职教你各种泡妞技巧,温柔得很啊,真是想不到啊。
另外体育老师也是相当有责任感,尽管教育的方式稍微有点问题嘉莉被泼猪血时的整个形象太差了,要给点气场,毕竟力量在手。
至于不会凝固的猪血...有抗凝剂就行了,当然那几个傻冒应该不会聪明到使用这种物质,但貌似距离舞会开始也不是隔了很久一直以来不是很满意法律的效力,为什么社会上的犯罪还是数也数不清,私法制裁还是很重要的,倘若身处正义能拥有这等能力,才懒得把犯人交给警察然后慢慢打官司。
虽然米国的各种侠也是这么做,但他们被捆绑的道德太多了,所以看到结尾还是有纠结的感觉
怎么讲呢,感觉其实这是一个西方的教育片吧。。。
主旨类似于:同学们不要惹毛了你们身边的异类,或许哪天他们你们激怒了他们内心中的无名怒火时你们死期或许就到了(没有魔法,校园枪击也是一样的么)。。。
他们内心里有没有恶魔who knows?? 如果不懂,那就别鸡巴惹是生非。。。
毕竟,校园欺凌在西方国家太常见了。。。
当然国内也挺常见的,至少从小学到高中,班里确实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男生或女生是其他人嘲笑戏弄的经典对象。。。
甚至于老师都会觉得班里面有两个Freak或者Perver是很正常的情况。。。
虽然他们在公众场合不能这么直接的说。。。
通过片中体育老师跟邀请Carrie去舞会的那一对的私下对话就能从心理层面上体现到这一切。。。
哎,总之,你可以不接受别人的与众不同之处,或别人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但别以你自己的观点对别人不同之处加以妖魔化,加以戏弄。。。。
记得念高中的时候,身边有这么一位女生,性格内向,总是讷言少语,个子比寻常女生要略为大只些,穿着不太合体的衣服,深黑色的连男生都不会穿的老式裤子与皮鞋,有些怪怪的感觉。
现在回想,她的面容都算是清秀,不算漂亮,但绝对不难看。
她平日里也不做什么惹人讨厌的事情,可是不知道为何,就是没有什么朋友。
孤单单地缩在角落里,不顽皮不叛逆不高调,好像学习很用功,但成绩也是不好,并不是看上去就聪明的那种。
总之,她就是那种99%都正常,不过有一点轻微内向的类型。
未成年人的世界好像更像是原生态的动物世界,如果自身不够凶猛强势,又没有可以投靠依赖的族群,便容易被残忍的丛林法则所吞噬。
于是就有好事而顽皮的男孩子们传出关于她的坏话,比如喜欢在上课时候悄悄“放屁”,臭不可闻,还假装一脸事不关己的样子;或者每当课堂上老师点她答问时,便有人在下面挤眉弄眼做恶心表情,举止夸张,甚至惹得哄堂大笑,本来是有人哗众取宠,最后却又把难堪都算在她身上;到了换位子的时候,有人要去和她同桌,便有人鼓掌喧哗,大肆嘲笑,换位者无论是否真的厌恶,也总是眉头紧锁,一副好像无可奈何的样子。
这样的事情好像有很多,在紧张又枯燥的高中生活里仿佛成为了很多人赖以消遣的调剂。
而她,在面对这些的时候,脸上总是毫无表情,既不愤怒,也不悲伤。
这仿佛是恶性循环,孩子的话没有分寸,无聊吹牛变成了没有边际的恶意谣言,精力过剩的孩子以此打发无聊,更多关于她的故事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流言中她的形象也越发不堪入目。
如果有人与其接触,那些男孩便说这人也粘惹了霉运,臭不可闻,搞得人百口莫辩,也只有对她避之则吉。
始作俑者们仿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于是变本加厉,那些非好事之徒的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疏远了她。
她越发孤僻,老师不明就里,还怪她不够合群。
直到毕业,我都没有跟她说过话,并不是刻意疏远,只是觉得好像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再大一些,懂得更多,才知道那些人对她做的是多么残忍的事情,这比辱骂或是殴打更加能够伤害一个人。
虽然不是赤裸裸的霸凌,但这些软暴力,把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女孩放置在了那样一个孤苦无法倾诉的境地里。
而仿佛见惯了大场面的成年人,却又对这样的事情无动于衷。
她甚至无法去解释那些听起来简直荒唐可笑的指摘,因为并没有人会蠢到把那些明知是瞎扯的谎言放到明面上来。
于是,就在这种无法回击的冷漠与恶意中,她度过了自己的高中生活。
只是再想想,她一直安安静静的,从不和人争吵,也不做出格的事,只是因为老实,或者不那么开朗,再加上偶尔的一次失误的言语或穿着,便引来恶意,无法挣脱。
看《魔女嘉莉》的时候,我想起了她。
我并没有做过欺负她的事,也没有去传播过那些谣言,可是我无法确定我是否在某一次随着众人一起发出哄笑,又或者对那些夸夸其谈的人面前表现出愉悦去满足他们的虚荣。
由于这些不确定,我总是内心忐忑,想要对她说一声抱歉,或者想知道她现在是不是过得还好。
我想对她说,那些恶意,完全出于无知和愚蠢,以及懦弱和冷漠,希望这一切没有伤害和影响她,她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人有时候真是天生残忍的物种,再小的孩子,也懂得拉帮结派,组小圈子,或者孤立某个伙伴。
无论是上学和工作,这些事情总是不断存在和发生。
电影中,少女嘉莉是天赋异禀的魔女,最后,她用强大的魔力血洗了嘲笑和整蛊她的人,让所有被压抑和积蓄的情绪得到了完整又充分的释放。
然而现实之中,那些人,她们只是嘉莉,却并非魔女,她们没有杀戮和报复的力量,脱胎换骨、凤凰涅槃也只会是极少数,忍受、逃离、遗忘或许是唯一方法。
再极端的,便成为了那个马姓少年手中滴血的锤子。
何其所幸,绝大多数的她们,最后没有成为魔女,没有在恶意中让自己变成恶人,去对其他人施以无可挽回的伤害。
我只能相信时间永远是最好的疗伤药,让他们在平静和成长中遗忘那些事情。
宽恕或许不该是那些施害者最好的归宿,然而对于嘉莉们,原谅与平息总会是更好的选择。
那些生命中我所遇见或未见的嘉莉,苦难也许是为了让她们更能敏感地体会和发掘善意与慈悲,让她们在恶意中锻铸坚强。
此生漫漫,唯愿他们可以快乐幸福。
话说回来,跑题这么远,除了勾起并不算愉快的回忆,以及心爱的莫瑞兹,翻拍版的2013《魔女嘉莉》还真是一无是处。
看评论得知,魔女凯莉是翻拍的经典,对于剧情的推动,好些地方都挺单薄,虽说社会里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但类似片子里那样极端的人还是没见过。
片子吸引我的是题材,一个不合群的小孩,被身边一帮正常人排挤。
估计所有内向的人在看到凯莉被欺负时会感同身受,曾经的自己也有过这段经历,极度努力想变成大家眼中的正常人,却总被认为是怪胎,这种对待一直到升高中才改变。
曾经的自己多少次幻想过拥有超能力,能让大家尝尝我的厉害,哈,这片子就贴合我当时的想法,当然没那么血腥,顶多也就是捣蛋一下。
那段时光不好受,其实自己都不会去回忆,看了片子才回想一下,好在都过去了,长大了也就好了。
毋庸置疑這應該是一部很高分的電影,但我不喜歡原著把嘉麗寫死,如果結尾嘉麗不自殺而是從此走上懲惡鋤奸的道路就完美了,但估計是電影時間有限,至少續集才能這樣拍,這電影最後大屠殺是真的爽,眼看著一個個欺負別人的人都慘死,我們的漂亮蘿莉掌控全場,這才是真正的舞會女王。
那些說什麼女主選得太漂亮而與原著形象不符合的,我說你們真搞笑,如果女主醜到爆,凶神惡煞的樣子,周圍同學敢欺負她?原著不一定就是好的,很多地方完全可以改動的,不然的話,原著那時候連手機都沒有,更別說用什麼智能手機拍視頻這種劇情了,所以口口聲聲說與原著不符的人你除了裝還剩點什麼呢?
那麼喜歡看書回去做你的書蟲去吧,難怪被人說你們是書呆子。
總之,這點一部五星爽片,別被豆瓣文藝青年評分給騙了,我再強調一次,但凡恐怖片,豆瓣評分一律至少+2至3分,例如這部表面上是5.9,但太多文青及書蟲亂給低分,其實真實分數應該是8.0至8.9才對。
所以但凡6.5分以下4.5分以上的豆瓣恐怖片,其實9成都是很值得一看的
1.科洛•莫瑞兹妹子还是适合《海扁王》那种不太需要演技的电影,让她演嘉丽有些勉强了。
他的气场很强悍,根本就演不出那种长期被同学叫怪胎的唯唯诺诺的自卑的感觉。
看着他勉强僵硬的躲躲闪闪很费力。
总觉得他会像海扁王里一样抽出砍刀或者双节棍来。
我无数次看笑场了,嘉丽原本应该是一个成长在宗教狂母亲阴影下的,瘦削苍白又自卑的女孩子,但是也怀揣着美好的梦想。。。
但是科洛•莫瑞兹的那个礼服!!!!
剧务呢!!!
真没法找到合身的衣服了么!!!
看看那粗壮的大臂,背上被勒出来的肥肉。
导演居然还给了个特写!!
你是故意的么?!
这是要其实是要拍 魔女嘉莉大电影 吧?!!
科洛•莫瑞兹你演不来自卑,唯唯诺诺就不要故意的点头,抬眼看人了,看上去是三白眼很出戏啊!!
2.苏方脸的圣母妹子好强大!
首先,方脸妹子给我的感觉还不如邪恶妹子克丽丝漂亮。。。
情不自禁的对比了,苏应该是校花之类高冷的人物,苏妹子那张接地气的脸忠厚朴实的气质,实在是高冷不起来啊。
普通的人,就是个圣母在目睹校园惨剧之后也该被吓住一会儿吧?!
苏妹子在那种情况下,是怎么选择了一路飙车到去一个自己六年都不太熟的危险同学家里的呢?!
强大的圣母情怀啊!
(虽然不合理,但是还是挺喜欢这个角色的)3.克丽丝邪恶坏妹子——克丽丝,校园呼风唤雨的第二号人物。
他的确是坏,但是不应该邪恶,显然,编剧把成人和青春期的少年的心理搞混了。
克丽丝放那桶血绝对不是出于邪恶,而是为了报复,你害的我没毕业了,我要让你在大家面前出丑。
而这个妹子演的有些过了,实在是不符合高中生的设定,那种邪恶的气质感觉更应该出现在一些饱经世事的警匪片恶人里。
特别是最后那个要撞死嘉莉的情节,如果,她都憎恨到要撞死嘉莉了,完全会用更直接的手段。
4.大结局有些人喜欢这种善恶分明的大结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但是我却觉得不如原作完美,嘉莉在那种极端的情况下,那种觉得全世界都在嘲笑自己,现场的每个人都把自己当做了笑话的情景之下,她希望把世界和自己都毁灭掉,才是悲伤愤怒达到顶点,理智完全失去的情况下应该有的行为。
记得以前即使是班里挺优秀的人物上讲台发言都会觉得紧张,大脑空白,嘉莉在那种幸福到顶点又跌落到深渊的情境下,还有理智在乱哄哄的人群里挑出罪魁祸首惩罚,实在是让人别扭。
5.妈妈宗教狂的母亲留给我唯一的印象就是……神经质。
我看不到她说爱嘉莉时的柔和,或者其他任何的感情,从头到尾只有神经质三个字,人物枯燥乏味。。。
总之,就是不如原版好,很多情节处理的很突兀。
角色的塑造也不丰满,逻辑硬伤很多。。。
为了超杀女看的这片电影。
虽然被分为魔幻恐怖片,其实一点也不恐怖。
片中侧重的重点其实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同学的一再戏耍和逼迫。
信教妈妈不对的教育方式,最终造成了魔女的悲剧。
小时候因为农村孩子在城里上学的缘故经常被同学嘲笑和欺负,那种孤独的感觉并不好受。
还好有着父母良好的教育方式以及个人看法的改观。
魔女要是生活在一个正常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妥妥的是一个超级女生的节奏啊。
超杀女确实比较壮,我喜欢
这是一部关于宗教狂畸形家庭和校园欺凌的社会题材电影吗?
我瑞典萌叔说他超爱此版,可是我觉得很一般肿么办,好想跟他撕逼 = =
这个魔女太蠢。。
比不上
再这么近乎原封不动的拍一遍有什么意思呀,结尾的大屠杀也没有了帕尔玛老爷子那版的坎普味。话说莫瑞兹妹子还真是热衷于R级片。
没看过老版,新版不长,看着还可以,最后十分钟大杀特杀,压抑久了就爆发了,只是还是有无奈,魔女过的也不怎么样快活
呵呵,这种脸蛋怎么会被人排挤,开什么玩笑
电影着实不行,也不知道为了个啥而拍。为hit girl多加一星吧。
浓厚宗教色彩的青春cult片,倒不恐怖。Chole Moretz长大了,但是感觉好粗壮。。。演的倒是还凑合。教育我们在学校千万不要欺负人。
大概在第60分钟左右正片开始,然后又过去了10分钟左右正片就结束了
。。。。。。。。。。。
妹纸 拥有一身好技能何必莽撞行事 撕逼也要讲究计谋
科洛不适合这个角色啊 这可爱的姑娘说被排挤 谁信啊
多尽职尽责的翻拍啊,可惜这个故事早就不那么新鲜了
小萝莉显然缺少原作茜茜·斯派塞克的那种神经质,片子也被翻拍成了青少年快餐片。片子隐喻女性对月经和母亲的恐惧,最后弑母也是女性俄狄浦斯情节的反映。宗教、古希腊神话、校园暴力,各种都沾点边,各种都不深入。这片的影迷应该是青少年,片子的血腥暴力也是迎合现在青少年的口味。
大姨妈引发的血案。。。萝莉长得不错
朱丽安·摩尔的母亲演的不错,科洛·莫瑞兹变胖了。
老版没看,一直没去看,小说没读,直接看了这个版本。四颗星全部给萝莉的演技。尤其那血红的眼,眼神,肢体动作。。。ps躺枪的无辜男猪。
这个新版透着一种浓浓的喜感
剧情好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