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40集,男男女女,我看齐之芳嫁了又嫁,只觉波折。
待到那位爱唱歌,爱听半导体的齐妈妈过世时,那些贫穷动荡年代的欢乐回访,那竭尽全力在困苦生活中为子女撑起一片欢乐的母亲、奶奶的笑容,让我潸然泪下。
最后我以为齐志芳会在戴志亮的身边安定下来,可惜有些东西,错过就是错过。
这些,我只是遗憾。
然后是齐志芳被儿子、女儿带着一次一次偶遇某某编辑、某某台长,她的子女似乎是那么迫不及待的推销自己的母亲。
待到齐志芳在王红家外听着童彤嫌弃臭酸菜,仰头忍泪故作坚强时,我想到了上次回家时母亲与外婆争吵,外婆偷偷的抹眼泪的情景,再一次心痛不已。
随后是王东一家关于齐志芳住处的讨论,我才知道齐志芳竟然是睡在她儿子家客厅的沙发上!
就算这样都还不得安稳。
在哥哥家被误认为保姆,在再一次的偶遇相亲中,齐志芳爆发了:“我碍着你们什么事儿”“妈,我这不是为你好吗?
不想你孤孤单单的”“我年轻的时候,每次找对象,我都想着你们孩子们,现在你们大了,有自己的家了,我终于可以走自己的路了,是不是你们都过的挺好挺满足,没地儿安插我,就非得把我给死乞白赖的打发出去呀?
”然后是媳妇的真心话:“妈住我们家,最紧张压抑的是我!
”幺女儿说“妈,您住我那儿去!
” 女儿是爱母亲的,这话也是真心实意的,但媳妇作为外人,道出了真相“就你们家那装修,就存心不想让妈去住!
……妈会跟你们住在一个空间里?
都没法隔音,又不让烧饭做菜。
你们这设计,就是既不想要孩子,又不想要老人!
”看到这里,我好像听到了作者对现代年轻人的抨击,你们也许是爱父母的,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工作、家庭规划中,却从来没有为父母考虑过。
我们这一代人,太习惯别人事事考虑自己,却从来不习惯事事考虑父母。
小女儿曾说过“妈和姐都是为别人着想,单着太多东西了。
我们现在要为自己而活。
”这不就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经常的口号和理念吗?
“为自己而活!
追逐自己的梦想!
”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会老,我们每个人的子女都会长大到不需要我们。
但我们将会需要他们,就像现在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需要我们一样。
请在你的人生规划中,考虑下父母。
请在追逐新时代的奔跑中,等等你的父母。
请多爱一点,你老去的父母。
父母在,不远游。
孝,需孝其心。
因为喜欢上《红色》里徐天的扮演者张鲁一,我去找了一些他的剧。
在这部与蒋雯丽合作的《娘要嫁人》里,张鲁一扮演的戴世亮再次打动了我。
这是一部年代剧,我只看了cut出来的戴世亮line。
这部剧的光线实在太美了。
青年时的小戴对芳子的追求如此热烈又明亮,骑着单车在公交车后面追时,简单的白衬衣在风中猎猎地吹,一张脸洒满秋天的阳光。
如此无所畏惧,如此英勇矫健。
去芳子下班的单位门口围追堵截,一个人坐在台下静静看芳子排练合唱,和芳子的三个小孩在一起时完全就是个孩子王,面对污言秽语时即使愤怒也是那么干净磊落。
聪明敏锐,文艺技能满点,情话技能满点。
深冬的办公室里,铺天盖地的红春联,一句句明媚的祝福,一笔笔潇洒的书法。
芳子坐在红纸上,仿佛被一片红给包围了。
小戴对着她随手拾起口琴吹起悠扬的曲子,指骨修长,双眼深邃,口琴里吹出的乐声好像也沾染上了这一室幽幽的墨香。
在丈夫死后,芳子的生命里有三个男人。
但是就我看来,只有小戴是真正纯粹的爱情。
只有和小戴在一起的时候,她永远仿佛是一个少女。
会调皮地作弄小戴,两个人一起的时候总会说些傻乎乎的蠢话。
和小戴在一起的时候,总能忘记生活给她施加的重压,变得轻快,活泼而跃动。
但是这样美好的一个青年,这样美丽的一段感情,在电视剧里,或者在那个时代,总是要被毁灭和碾压的。
最初看这部电视剧是因为蒋雯丽的出演,虽说讲的是一部六十年代的人们的感情变迁,剧情有时有些苦情的过了,可不得不说还是一部好电视剧。
我并不想对这部电视剧的主角的感情评论什么。
我更多地感悟来自侧面的东西。
其中一段剧中孙燕怀孕嫌弃房子小,然后对自己的小姑子出恶言,剧中告诉我们其实人都不坏,只是这种压抑的环境让人变得丑恶,自私。
这也是我们见到的最多的,社会的变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这样,在没有利益的冲突,一切都是好的,一旦有了争端,就撕下了脸皮。。。。
其中也讲到了孤独老人的处境,李书记死了三天才发现,主角老了,却遭到成家乐业儿女的嫌弃等等,很有现代社会的意义。
至于感情,只有经历才发现,这世界上没有了爱情没有什么,还有其他的很多东西,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每一个人生都有一段段沧桑。。。。。。。
很深刻的反应了那个年代以及现实世界的状况,说苦情的,那个年代不苦的有吗?
寡妇门前是非多,何况是个漂亮寡妇,被男人惦记不太正常了吗?
有人说女主很婊,跟几个男人纠缠不清。
但不可否认女主这样的人以前时代很少有,现在这时代更别提会有了。
对于故事情节,我更注意时代的罪恶,一个让人想去遗忘却又难以忘怀的年代。
说三观不正的,你们是不是三关太正了?
这部剧所描绘情节存在一定的“荒诞”,这更多的是社会环境的荒诞。
这部剧非常贴近生活,我妈妈看了觉得很写实。
这部剧内涵更值得让人深思,很多人说后面看不下去了,说养了一群白眼狼,或许的确如此,人都是自私的。
老李假公济私,滥用职权,事实上当时正是如此,能托关系的都留了,没关系的都走了,这就反映的是时代的伪善。
人的一生中,会有你爱的人,会有爱你的人,还有所谓对你好,你对他好的人。
如果没有什么所谓的从一而终的美德,缘来则聚,缘尽则散。
但有谁不在乎过去,也许你说:不用问我从哪里来,但你下一次的对象能淡然吗。
如果选择守候,或者相信下一个会更好,且不说生命不知何时会被踩刹车,更为凄惨的是他蓦然回首却发现所侯非记忆中的人。
《有感而发,算不上影评!
》
女主在老公去世以后,女主同时认识了老李和小戴,老李能给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却没有精神上的交流,小戴的出现本以为生活能走上正轨,但是造化弄人,美好的东西一下子就碎了。
一开始觉得女主三观不正,喜欢小戴却利用老李,但是在一个母亲的角度也能理解吧。
女主说要等小戴,却又爱上肖虎,为了肖虎欺骗老李,准确的说利用老李。
那个时代背景下,没吃的,后来又文革,多少人被冤枉。
作为一个母亲,芳子是个好母亲,一心维护孩子们。
但是作为一个女人,三观的确不太正。
还有齐之君,在和老婆没离婚的前提下和一个喜欢过自己妹夫的女人搞暧昧。
扭曲的时代,扭曲的人。
白宵檬说前26集四星,往后只能打二星。
表示赞同,特别是困难年代的那几集,与小演员的表演更能打动人心。
但是越往后,越给人感觉...确实脱离了现实的逻辑感。
齐之芳这个角色,就是延续了金婚里的文丽,或者说呈现出的是守寡之后的文丽。
不难看出两个角色之间的共同感。
按照现实角度说,很作,很小资,活得很细致、很不现实,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必定会被人诟病。
但是按照爱情的角度来讲,确实遵从了自己的意愿,是一个很会活出自己来的女人,也懂得自己要的是什么。
最后几集中最打动我的一个细节是,第二次打算嫁给戴世亮的齐之芳,在等待戴结束会议俩人领证的时候,发现当初对肖虎搞鬼、拿消防大队家属楼做文章的的确确是戴世亮本人,不能容忍被欺骗的她选择彻底离开他,虽然不少人说她作,说不能理解她这样对待带世亮,但这是她的原则,是她活了这么多年以来不放弃的自我的一部分。
严歌苓说过一句话:爱人是纪律。
借用徐璐的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如果有深爱的人,他就不能松懈,不能放弃自己。
会在作品中思考爱情与人性的天平,会倾向哪一边,让人既想看又觉得看了之后肯定会对结局、或者人性失望的作家,在我看来,大概只有严歌苓与苏童。
严歌苓的作品里最多见的就是戛然而止的爱情,《寄居者》中的MAY和彼得,以及《娘要嫁人》里的齐之芳与戴世亮。
一样是女方发现男方开始变了,不再像当初那样懂得站在人性而非利益的角度上衡量世界,不再是当初自己喜欢、欣赏的那个人,而选择在终成好果前一刻,离开他们。
日天蝎月处女的作家,每一部作品都深深地敲打着人性。
还有一个角色,杨青饰演的那个小市民阶级的舅妈,虽然让人讨厌,但是非常细致刻画了那个角色本身应该具备的一切,这就是作为一个演员,首先要做的——你演什么,你就要是什么,而不是考虑如何表现的让人喜欢,当然最后姥姥的周年祭上,她去坟前磕头,那段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小魏舅妈不是坏人,她只是一个不懂的表达自己、在丈夫离开自己之后只懂得拿自己拥有的东西出气,甚至可以说是很可怜的女人。
不愧是实力派演员。
前四分之一还行。
后面就越来越拖。
镜头也拖,剧情也拖。
齐之芳这么不干不脆地,结果就是把三个男人后半生全给拖进去了。
其实三个男人都是好人(虽然小戴在最后变了奸商),都有可取之处,要是懂得割舍的人,一早过上幸福日子又不耽误另外两位奔前程了。
非要拖拖拉拉,三番四次临要结婚又悔了。
到后来真有点腻歪了。
好多事物出现的年代也太超前了吧,与事实不符。
我妈说编剧肯定不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
别说我妈,连我都能看出好些个与现实不符的地方。
这些个也就只能用来蒙小小孩吧。
而且剧情上面有一些前后矛盾的地方,及少数穿帮镜头。
总的来说不够严谨不够精良。
照理说严歌苓对于写那个年代的人、事还是很擅长的。
回头会再找书来,看看是否比电视靠谱。
最后说说演员。
蒋雯丽总得来说还是蛮美(虽然有个大脑奔儿:P),演技还是一如既往地不错,就是台词功底觉得还稍逊;第一拨小演员们都挺可爱,尤其是毛毛这小丫头,萌死了;演小戴的以前没见过,平心而论是所有男演员中最帅的一个,尤其是笑起来一口大白牙。
最后变了坏人,可惜了;于荣光还是延续一贯的硬汉形象;李立群和吕中这两个老戏骨是吸引我来看这个剧的根本原因,戏里看来,李立群算合格,基本达到他的水准,有些地方演得稍有点过。
而吕中,不愧是人艺出来的。
那种出神入化,完全将表演痕迹抹掉,融入到一个妈妈、姥姥的角色中去,至少要有一颗星是完全给吕中的表演。
这台词也太磨叽了,蒋雯丽演的这个角色明显是个圣母婊,看着好烦啊,这垃圾剧情还敢在慢点吗,再说了这个剧名就够狗血了,剧情还这么不真实,电视被霸占,有点中年玛丽苏那味了,可是我真的欣赏不来,我姥看的超开心。
凑字数。。。。。。。。。。。。。。。。。。。。。。。。。。。。。。。。。。。。。。。。。。。。。。。。。。。。。。。。。。。。。。
母亲,三个孩子,还有那些先后出现在芳子面前的几个男人,都是时代的剪影,性格各异,都有缺点,都有优点,没有一个人可以是完美的,没有圆满大结局,看完后心是痛的,沉重的说不出话来回想起整部剧,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喜欢站在自己的价值观上,道德高点,戏谑去看一部电视剧,是很难看到里面的东西,这些生动的角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甚至社会上多部分人都比不上大毛,二毛,三毛
就是告诉女人们:是美女,哪怕你死了老公带着好几个孩子,也会有好几个男人追,而且都是优质男!相反,如果你是丑女,那就完蛋,哪怕你勤劳善良,人品端正,未婚,也没人理,谁让你生得难看!
会用4分钱换一个吻字的女人注定是要爱上文青有段虐恋生活不幸的。整体节奏太平缓,经常一集下来没个事儿,情节点设置不够多,高潮起伏也不够,但好歹还算是有心之作,在美术视听上颇有用心所以也能看。严歌苓一贯的作与情调,但加入的现实(芳的势力与儿女们的自私)也真够现实的。蒋雯丽真老了。
越来越喜欢严歌苓这个作家,从《金陵十三钗》之后我就开始喜欢这个作家的作品。不过也很好,随着《金陵十三钗》的播出,严歌苓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走向荧幕。蒋雯丽的表演很出众,当然,于荣光、李立群和吕中,这三位也是绝对的顶梁柱。这部戏让我认识了张鲁一,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演员,绝对赞一个。
哈哈哈哈哈哈想到上学那会儿天天图书馆到七点半准时回宿舍追张鲁一…………
看了一些小片段,简直肺都要气炸了。孩子生出来,丈夫出轨途中,死掉了。女人不好好照顾孩子,整天打扮。然后回娘家啃老。娘家父母也是奇葩,惯着女儿,针对媳妇,哥哥还拉偏架!
槽点略多。然后戴叔叔好帅啊(¯﹃¯)怪不得毛毛那小演员最喜欢戴叔叔
七分吧,别的不说就说杨青,杨青的演技比那些花瓶好几百倍,她的出场能让你感觉到什么叫做全身都是戏,当然这演员确实有些丑。😂😂
心疼小戴叔叔😭😭😭😭😭光线很美
女主角很幸运,三个很好很好的男人走进她的生命付出真心然后不辞而别,漫漫三十年,再好的月色未免凄凉。五号巴士站,手帕里的一叠粮票,黄叶地上的自行车,满屋子的喜字春联,红色发卡,猪肉包子,电报情书,如春天般温暖的小戴叔叔,想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跟着看了些。
2013年度最烂电视剧,编剧无底线,各种逻辑混乱、人格穿越、问了横跨20-70年龄段的人没有人在其中找到当时年代写实的共鸣,充满了把21世纪妄想编入上世纪60-90年代的剧情。总的来说,编剧脑子进水进的有点多
张鲁一太萌。因为不是我希望的结局所以三星【。 我一直对严歌苓没什么好感,但是这部似乎还写得不错(似乎是因为只看了1/4,觉得还行)。
在抖音上看完的 不得不说 蒋雯丽扮演的这个角色在多个男人身上反复拉扯的样子简直姣婆本姣 她的娘家像极了拉皮条的
太不现实…寡妇的后宫们
jian人脑残聚一窝 没正常人
妈妈好爱看。。。喜欢结尾的意象,年迈的两人在桃花林中再次相遇,能带走做点念想的,唯有一支盛开的桃花,两人搀扶着远去,背后的桃花林被时代的推土机斩断,成片倒下。
没见过这么不会当妈的,乱七八糟
看了十几集吧。准备弃剧。前面还觉得齐家一家子三观挺正的,对孩子也好。后面越来越歪了。看到芳子居然收下项链,准备弃了。感觉换了编剧似的。
三又三分之一星
全被贾茹茹剧透了 小戴好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