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看的第一部电影。
已经很丧了,新的一年又看了如此丧到骨髓里电影,从迷信角度讲,新年一来就接触这么丧的东西不吉利呀。
无论如何,记录时代的记录者是伟大的。
人类不仅健忘,还有选择性盲症。
如果我是普通职业者,我也可以如大多数人一般选择性的忽视,避而不见如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这样的边缘群体他们的喜怒哀乐,而是关心我的房价,我什么时候入股市可以赚钱,明天元旦休假干什么。
但我见过8岁女童被强奸,现在单位阳台依然能看见楼后面巷子里50多岁大妈在拆迁的废墟上招揽老人卖春,聋哑人利用自己的残疾优势诈骗盗窃,70岁老人以帮小孩擦屁股为借口将手指头伸进…所以我知道这部电影的真实性,知道这样事与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它们有它们发生的逻辑,有它存在的缘由。
女主选得很好,演得也超级棒,很真实那里面的人,也有他们的喜怒哀乐。
凡是以上帝视角来观察评价,尤其是以道德为标尺,端着咖啡在星巴克评论那些离主流人群很远,发生在黑夜中,背街小巷里的人与事,都显得特别婊。
当然,以上话语自然也有同样婊的气质,好在我知道,类似电影里的这种兄妹,甚至没资格成为我们这种人的谈资的。
我们不会去聊一个乞丐的八卦,也不会关心一个残疾人带着她弱智妹妹卖春到底她妹妹是享受还是痛苦不自知。
除非这个弱智妹妹真的特别漂亮,身材很好,那我们会关心下价格,最多叹息一声可惜。
日本人有他们了不起的地方,他们拍了很多边缘群体的电影,而且直击人性人心。
所以我觉得这种电影很伟大,比如这部电影里散发出来的情绪还算克制,并没有刻意煽情夸大苦难与世间挣扎,但它真实展现了世界的另一面,特别被我们容易忽视与不太关心的另一面。
过去我有雄心壮志,希望世上走一遭多少能给他人,能够周遭世界带来一些改变。
平台越大,责任越大,所以我毫不掩饰自己对职业事业的的野心与追求。
不过事与愿违,2019年我也只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挣扎,事业,生活,似乎都陷入泥潭中不可自拔。
这种丧的情绪,带动我接触到如电影中类似的人与事也只能是冷眼旁观。
但一旦接触到如今天这种电影,我还是会产生共鸣,我知道这部电影的好,佩服电影里的演员与导演,他们肯定为了这部电影去深入观察揣摩过这类边缘群体,真实的还原记录下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哪怕通过演绎的方式,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是真实的,是这个时代真实正在发生的。
它试图去理解去探寻它发生的根源,甚至里面人物的内心活动与喜怒哀乐,让我们知道,原来他们也有喜怒哀乐呀。
这部电影价值就是,拍摄出来本身就拥有了价值。
远在法国住在阁楼的穷逼朋友,毕竟是新年第一天,希望你能带我离开这份丧。
过去发生的事,就是让它发生吧,还是对来临的2020有点期许,不要从头丧到尾吧,你说呢?
#剧透吃饭时看猎魔人,再血腥的场景最多也假装恶心一下,饭还是吃得很香。
但看海角上的兄妹时,吃着饭看两三分钟就放弃了,再看吃不下去。
比起露肠子的血腥画面,残障哥哥带着弱智妹妹去卖淫带来的不适感要更难忍受。
观影中伴随着抑郁和不适,我一直在想,拍这样一部电影,到底是想要传递什么信息?
电影中有哪些快乐的片段?
哥哥做梦,不再瘸了,游乐园中快乐奔跑妹妹卖春时大部分也是快乐的饿了多时,妹妹第一次卖春后的大餐,也是快乐的,在吃饱后,哥哥把房间的隔板拆掉,阴暗的房间重新有了光线,这是妹妹卖春带来的"光明"不少人提到"不要批判哥哥的做法"不要批判他人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如果认为别人做得不对,那为什么不能批判?
似乎批判等同于没有同情和自大哥哥是一个相当守社会规则的人胆小,受人欺负,见人就来个四十五度鞠躬妹妹拿了别人门店的一枝花,也会阻止把花放回去两次的反抗一次是中学生抢劫时,把屎糊了中学生一脸一次是面对好友的质问第一次逼上绝路是失业妹妹卖春带来了光明第二次逼上绝路是妹妹怀孕想让侏儒和妹妹结婚发现侏儒心底也是瞧不起他们动了杀心最后还是下不了手再次砸了妹妹的储钱罐无能以及对无能的愤怒手术后的妹妹再次不见在海边找到电话响了,接还是不接犹豫接还是不接?
接就是继续工作(卖春)是不是一定要接?
也不是,厂长已经说了,希望哥哥回来工作妹妹回头哥哥接了电话轮回
看了《海角上的兄妹》,7.5分。
看角色设定属于社会边缘题材,哥哥瘸腿残疾,妹妹自闭近乎痴呆,生活不能自理,两人生活拮据相依为命。
妹妹一次意外走失,与人发生关系并带回一万元,哥哥下岗后开启了妹妹卖春生意。
故事题材和情节走向都有点反传统反正义的,看豆瓣评论很多人对哥哥带妹妹卖淫的故事设定,以及对妹妹卖春时乐在其中有不适感,觉得三观不正,我觉得题材和表达手法是匹配的,内核还是生存挣扎和反抗,这个是关键。
艺术本来就不是教育人的,而是表达和探索。
电影中大量的裸露镜头,但是我没觉得有一点色情,其中一段不同客人的蒙太奇剪辑很厉害,以及半开放的结尾都是个人很喜欢的处理。
电影整体不到优秀,但是内核和表达很统一,电影故事跟音乐旋律一样,被开发的没什么空间了,现在很少有没听过的原创性故事,这部电影很好得平衡了故事性和表达深度上。
迷了生计,堕了天良,一碗泡面出掉妹妹,两张日元眼底金光,怀了身孕但怀不上爱,跳下海角但跳不开泥潭,饱食一时汉堡却沐不到一世的光,嘴里余下的仅是咸咸涩涩的苦楚与失望,只有初尝海的味道的少年人,期望总是最为简单和天真:“原来活着是会发生好事的”梦里撒开了腿在儿童乐园玩的那般尽兴,醒转又要面对现实里的种种悲凉,才衬出南柯之梦,如斯之甜,抛开庭院的瞬目烟花之外,这是生活所能自然给予的唯一蜜糖,也是贪生之欲的本能折射,所以人们都希望合眼所得是真的,睁眼所见是假的,都希望美梦不要醒,烟花不会灭
本年度日影十佳一席。
整体上其实挺韩国片的,李沧东的视角金基德的力度,又让人想到今村昌平。
表演 摄影 剪辑完成度都很高。
有些细节的表现抓得“精准”,像是和学生仔的第一次,真理子其实和“正常人”一样,她也懂爱,需要爱,想被爱,即使是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得到。
最后一幕的表情实在五味杂陈...或许也该叫“乞爱之人”。
虽是R级却丝毫不色情,这样的电影才是眼下日影所需要的“正能量”吧。
影片聚焦于一位腿患残疾的哥哥与一位自闭症妹妹一起生活在海岛上的故事。
哥哥因为腿部的行动不便,不幸遭公司裁员,本不富裕的二人更是面临生存上的巨大考验。
他们从垃圾中试图找寻所剩无几的食物,放下尊严向亲戚借钱,直到某天哥哥在妹妹的内裤上发现了男人的精液和裤兜里的日元。
这两者的同时出现不难让人想象发生了什么,从此哥哥开辟了一条世俗上反人性,反道德的赚钱之路。
当人性,在社会中生存必要的那些礼节,边界,道德,和一切冠冕堂皇被剥去之时,剩下的则是人类最本能的动物性。
哥哥被黑帮大佬逼迫观看自己亲妹妹与他人性交时,他心中某块回忆被撬起,想着儿时看着真理子用秋千铁链摩擦下体激发出性快感的那一刻,是年幼男女的性启蒙,某种不伦的种子,如今成年的妹妹身体已完成了发育和蜕变,但是如此当下与过往回忆折叠的时刻,他的心里何尝不是撕裂般的痛苦,这是通过观看承受的酷刑。
在通过性交易获得了“第一桶金”后,兄妹二人放肆地吃着麦当劳,哥哥拆下家中玻璃上的纸板,照进屋内的阳光代表了开始向上走的生活,他勇于摘下的遮挡物意味着作为人类,终于拥有了一些尊严,不再惧怕窗外的世界和过客了。
这些非常普世的,甚至都称不上快乐的快乐,在他们的生命中是那么的奢侈。
此后哥哥开始想尽办法让真理子看上去有吸引力,他笨拙地给真理子涂上口红和腮红,真理子则像一个小孩子般傻傻地笑着,她任意摘下路边店铺娇艳的玫瑰,在天台上撒小粉红色的卡片,完成工作后开心地在夜晚的道路上奔跑起来。
虽然这些都在刻画着背德的社会角色与兄妹关系,但却真实地映射了真理子内心最为简单的,当下触手可得的快乐。
这些画面令我无不想起李沧东的《绿洲》,同样也是两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相互看见,听见,取暖的叙事:韩恭洙幻想着自己从地铁的座位站起来,用矿泉水轻轻打向洪忠都的脑袋;幻想着在一间有大象和撒花的房间与爱人翩翩起舞时,这些画面与上述的本片情节产生了某种异曲同工之妙,其便是世间最平凡的举动在特定的场景下形成了反差,迸发出一种惊人的力量。
嫖客的温柔可谓男女情爱世界中最为悲哀的事情之一。
侏儒对待真理子足够温柔,除去性交外的身体缠绕与枕边细语,足矣激起一名女子心底的眷恋和涟漪,况且真理子从未被人如此对待,爱情就这样发生了。
可惜现实残酷,床笫之欢走不出那一间狭小的屋子。
最终真理子像未经驯化的孩童般大喊大叫,在侏儒的门口撒泼打滚表达着内心的痛楚与不舍,也没换来一丝回应。
影片无时无刻都在突出人类的动物性,当哥哥被逼到绝境时他选择用自己的排泄物去反抗,从表面上看,这一行为充满了肮脏与污秽,但是这也是他为了自己与妹妹的保命之举。
那一刻我感到一股原始的力量油然而生,一种通过绝对无尊严的方式来捍卫生命最本真的尊严。
随着妹妹的意外怀孕,二人的生活仿佛跌到了谷底,求人无果后只得花掉所有的积蓄来做堕胎手术,这样一来,他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前功尽弃了。
哥哥不是没有想过用石头一下了结妹妹的生命,活着实在太苦,悄无声息的死去也许是更好的选择,但是他放弃了,这一刻他的人性面在与自我的斗争中重新被唤起。
真理子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接受着命运不公的审判,随着她大脚趾的微微一颤,堕胎完成。
画面来到她手拿一只麻雀,嗅着生命的味道,随后是镜头快速向前移动,经过海岛上一座座房子,奔向夕阳。
真理子又失踪了,哥哥再次打着电话四处找寻,最终在礁石上发现了面朝大海的妹妹。
海风吹着真理子湿漉漉的长发,哥哥的手机铃声再次响起,没有人知道接下来迎接他们的会是什么,只是真理子回眸的面孔上,除了孩子的清纯还多了一丝女人的成熟。
兄妹俩就这样对视着,他们知道,生活将会继续。
学编剧理论的时候,一个剧本分为很多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叫做“灵魂黑夜”,当主角在人生的谷底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最落魄的时期。
编剧会剥夺主角的一切:爱情、工作、家庭、健康、财产或者其他一切,让他在濒临绝境的时候,发现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然后触底反弹。
这是商业剧本的套路和主角光环观众似乎喜欢看主角濒临绝境之后,会怎么办?
更真实的作品是,主角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他们什么都没有,从社会层面来说他们是赤裸的,他们唯一的信念:就是像动物一样活下去。
动物需求就是:吃喝拉撒睡+性导演展示了一一个真正的底层:没有社会属性的人,只有动物性需求的人们电影里的两个兄妹:残疾、贫穷、没有工作、没有房子、没有家人、没有朋友的帮助。
哥哥在丢了工作之后,也尝试做过家庭代工,但是工资太低,求助朋友,朋友无能为力。
最后出租屋被断电,在黑漆漆的屋子里吃纸,最后哥哥决定用妹妹的身体换钱,为了活下去。
出卖身体还不是更糟的,更糟的是,连客人都找不到,还要被驱逐、被打,一个接着一个的失望接踵而来,没有人来拯救你妹妹把“性”称为“冒险”,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神来之笔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性”,“性”是一个切入点,成为此片里阶级隐喻的表现。
有产阶级(或者受文明束缚)的人,我们会觉得妹妹很可怜,被迫出卖身体,哥哥怎么能这样?
让妹妹做这种事情?
社会规则告诉我们:出卖身体是不好的,哥哥妹妹是不能赤裸相见的。
而真正底层的人(影片里的兄妹):他们已经被社会抛弃,所以根本不需要受社会规则的制约。
而且实际上,妹妹并没有觉得“性”很肮脏,或者痛苦,她是享受身体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满足了“性”和“吃”的需求。
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在此之下,也一样有各种生活里的快乐(吃汉堡、走在马路上、撒纸片等等)朋友一家代表的就是有产阶级,体面的工作、圆满的家庭、健康的身体,我们对他们的帮助有限,但是却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批评他们,你怎么能这样!
你太过分了!
你这是违背伦理和道德的!
哥哥只想说:为了活下去,伦理和道德都是狗屎。
还有一幕也表达了主角动物性的一面,在哥哥被小混混掐住脖子抢钱的时候,快要死了过去,他用力拉出了大便,并且把大便抹在了那些人脸上,天哪,这也太野性了。
为了活下去,什么都可以做。
在各种各样的客人里,也折射出“性”的多元:妹妹从小自慰(黑帮老大)、服务与被服务(孤独的老人)、爱与性的真真假假(侏儒)、中学生的第一次(小男生)真实的底层生活就是:没有绝对的绝望,也没有什么希望,明亮和肮脏同时存在(影片里还是有很多明亮和快乐的镜头)在我们看来肮脏不堪的生活,在他们来看,其实就是平常的生活。
所以同样是讲阶级,我觉得这部电影会比《寄生虫》更好,它更赤裸更直接、更贴近生活(我们这个阶级和更底层的阶级),而不是寄生虫那种豪富阶级和地下室阶级(好歹还有家庭、健康和工作,而此片里的兄妹一无所有)看完电影很多想说的,落笔之后就少了很多,后面又想法再补上……
一直很少看日本的电影,我觉得日本电影有几个极端,要么特别温情,要么特别恐怖,还有一些探讨人性比较深的东西,这一部就算是一部人性替代的电影吧。
首先对主演导演一无所知,整部电影比较压抑。
不管是色彩还是环境,都给人一种局促感。
狭小的房间,阴暗的天空。
你是可以理解这部电影他所设定的。
残障的哥哥智障的妹妹,没有稳定的生活以及无法预知的未来。
通常这种情况下,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时候都是没有工作,没有了经济来源。
这部电影也是一样。
当在船厂工作的哥哥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希望。
现实总是压迫着人们,当你有钱的时候你可以谈理想,谈未来,谈我人性的善良一面,可是当没有钱的时候,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没有钱这件事情上,吃饭成为主要。
导演用了很大的篇幅来作为铺垫,当哥哥失去了工作之后。
那俩的生活陷入了一种兄妹俩的生活陷入了一种窘境。
当吃饭成为了最基本的需求的时候,所有的情绪,所有的人性都会变淡。
去和流浪汉抢垃圾桶里的披萨,去吃卫生纸,其实就是这一点一滴压弯了人的脊梁,不能够抬头挺胸的去面对生活,自然而然会有了对生活的窘迫和妥协。
我觉得看这部电影很难去说,其实他们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
至少在电影中的环境下。
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
要坚强要有骨气,这些都是在吃饱饭的情况下去谈论的,而当没有饭吃的时候,什么都换来一顿饭才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故事里的哥哥他是很爱自己妹妹的,至少在他第1次当知道妹妹受到委屈之后,他是气愤的。
但是生活的压力又不得不使得他放弃自己。
妹妹或许是他唯一所拥有的。
当然这并不是所提倡的,那选择确实是不对。
还是那句话,同情是我尊彼卑的情感,不管是有没有他人的同情,弱者所遭遇的一切是其他人所不能理解的,如果没有人去伸出援手,那么他们只能自己克服。
毕竟同情不能够当做金钱,也不能当做饭。
其实这件事里有一个很关键的点。
妹妹是主动去做还是被迫?
其实这个要如果去看的话很难去说清楚,我觉得第1次的时候,妹妹可能是自愿的。
因为他只是想要换一些钱给哥哥,但之后是否受到胁迫呢?
倒也没有什么你死我活的挣扎,但是毕竟放在客观前提的是,妹妹的智商确实是有问题的。
这就带来了人性讨论的部分。
神志清醒的哥哥让妹妹去做这样的事情是对还是错?
是胁迫还是什么?
我觉得看完这部电影。
哥的行为可能在法律上确实触犯了法律,毕竟那样的妹妹是没有自主意识的,但要说完全是胁迫嘛,也未必。
我觉得妹妹她本身是有情感的,只是她所要表达的并不和我们正常人所相同。
他所做的一切可能只是觉得是和哥哥的一种生活方式。
无关与对错,无关与廉耻无关于好坏。
其实在故事的简介里面说到哥哥自己的惭愧和妹妹在过程中情感的变化。
我自己认为至少在我看完之后,我觉得在人物情感表达方面,其实刻画的并不是很细腻。
比如哥哥他悔恨过程。
没有一个很细致的表现的点。
人物情感的变化的描述或者说在一些情感点的拍摄手法上还不够细腻,可以更加好一些。
比如哥哥在看到某一件事情上妹妹的表现之后有所悔悟。
或者是妹妹看到哥哥窘境之后。
情感的一些微妙变化,我觉得这些是不可以少的。
整个故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伦理的失常,但人情感的转变。
是复杂,但却有规律的。
我觉得最后一个情节我很喜欢,就是哥哥梦到自己的腿好了,尽情的奔跑,尽情的玩耍,那种来自内心的开心。
是对现实的无能为力,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他不是不想过好,只是他没有那样的能力。
而妹妹呢,在故事的最后。
正在海边的妹妹听到哥哥的手机铃声响起,可能是条件反射吧。
妹妹回头的那个眼神像是看淡了一切。
我觉得如果给这个故事做一个结尾的话,就是。
哥哥一直期望着美好的未来,但现实的窘境使他无能为力,他还曾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但是在脱离窘境的那一刻又忘了自己的初衷。
所以反复反复的。
而妹妹呢?
她的世界可能就只有那么小。
所做的一切也许并不是他所喜欢的,但是他却知道那是和哥哥唯一改变生活的方式,但是这样的生活也并不是他所喜欢的。
当最后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
就像是心理学家催眠后的那一个铃声,将所有的一切拉回现实。
这部电影算是真的很探讨人性的一个电影。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滑稽。
很有为钢厂,但现实中确实也发生过很多这样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所理解的。
就像生活在安逸的生活中的我们,无法想象生活窘迫的人为了生活而做出的决定一样。
每个人的人生都所不同。
用自己的道德观去约束别人,去谴责他人的行为,却不曾站在他人去看待他人的生活。
我记得以前有个很经典的日剧。
里面残疾的女孩坐在轮椅上说,你所看不到的是100公分高度看到的世界。
是啊,一个正常的人,他通常会站着去俯视风景,但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他所俯视的却只是100公分高度之后的风景。
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立场的不同。
她第一次被那个渣男奸污,渣男是以所谓的“冒险”游戏达到目的的,同时这也让她知道,玩这个“冒险”是可以得到钱的。
当她哥哥被船厂解雇,走投无路、求贷无门的情况下,她主动要出门去“冒险”,她的哥哥显然是很无奈地同意了,毕竟,做这种事,虽要承受道德谴责,但也好过两人饿死。
稍后,被红灯区恶棍强迫做了一次后,她哥哥得到了第一笔钱,她哥哥拿着钱问她还想不想再做这种事时,她的回答显然也是她自己的意思表示,没有被强迫的感觉。
如果再作点猥琐的猜测,如同恶棍的同伙所说的,不是恶棍在强奸她,而是她在强奸恶棍,似乎她也在享受这种驾驭男人的感觉,而且,这种驾驭行为是她幼时在她妈妈的酒吧内学来的,无论仅从这种驾驭行为看,还是学以致用这种驾驭行为,都很难说她在这次性事上是被强迫的。
当然,这或许也可解释为,她在性事上这种开放态度,是因为这胜过她长期被锁在家。
这个妹妹是个自闭症患者,但不弱智,弱智做不出主动卖身行为的。
而且,她在处理某些事上比她哥哥更高明。
比如散发KY式服务的广告贴时,她哥哥想挨家挨户发到邮箱内,但她在高处直接迎风撒向居民区,这种发贴效果显然高于挨家挨户地送了。
想象他人的苦难,似乎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有点难度的事。
就比如问,为什么这对兄妹没有保险和社会补助,就好像在问,桥洞下为什么会有流浪汉一样。
这部电影,只是把一条常见的社会新闻素材,用艺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和大部分主流日本电影不同,没有将画面打上日式滤镜,没有好看的明星在做作演出,也没有和风温情的定常主旋律。
看短评时很多提到金基德,又想起《坏小子》,确实卖春桥段有相似,但故事内核其实仔细琢磨却全然不同。
《坏小子》体现了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本片则在描述一种无法逃离的苦难。
想起影片中也有一些所谓“暖”的情节,比如赚到头几桶金时兄妹在忍受了长久的饥饿之后大快朵颐快餐;奋力地撕开为了躲避收租而糊满窗户的瓦楞纸,刺眼的光亮透进满是垃圾杂物的房内;一起逛熙攘的花火大会,真理子开心地放着哥哥给买的烟火;甚至同那位被霸凌高中生的第一次,窗户后的交叠人影,竟也有一种情欲的美。
然而这一切看似普通人唾手可得的“暖”,却是建立在走投无路的选择之上,才能被获得。
最讽刺的莫过于,最初因为嫌弃良夫残疾而把良夫辞掉的工头,只是因为和另一个员工的酒后纷争,轻描淡写地又来找良夫希望良夫能回去顶替空缺。
这对可怜兄妹经历了这么多即将走上绝路,但在他人的世界里,这份苦难的分量还不如一场口角。
所以真理子和普通人又有什么区别?
她也能体会肉体上的本能快感,也能沉入海水中享受静谧愉悦,也能倒在路边嘶吼痛哭,也能孕育和摧毁生命。
海角上的兄妹,不过是运气不太好罢了。
难受吗,难受就对了!这就是电影手法的效果!
海角上的兄妹
一个身体残疾,一个精神残疾,当这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就注定是个悲剧,仅凭糊你一脸屎的那段镜头,就能让人印象深刻,至于剧情,就没什么让你共情的了,很一般。
垃圾
这片为啥会7.3?????
覺得亂倫意義上的東西可以再多些,覺得結局相對平了些,不過即便現在這個也足夠生猛尖銳暴戾,是一種天真濛昧的痛感,像是懷孕的真理子躺倒在心上人的門口發瘋耍賴打滾死活不願離開時發出的牲畜一樣刺耳的哭聲。與殘疾哥哥陷入道德的自我折磨不得不瘋狂朝世界甩屎進攻的狀況不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為錢可以隨隨便便拋棄自尊兩點真正在智力障礙的妹妹身上達成圓融。於個人而言,比《寄生蟲》要好上一整個《三夫》的程度了。
#台北#20多万低成本,感觉是日本版《三夫》,尺度大得可以,还有拉屎在脸上的臭味段落。用气味形容贫穷,奉俊昊在寄生虫里也通篇使用。兄妹压抑而捆绑的纽带关系,是底层人的反抗和释放。如果妹妹成为抚慰残疾人的性伴侣,更多就不是工具,结局会更美好。
没眼看完,太粗糙了。
精装版三夫 很有力量 今村昌平再世
2.5 本以为是部情色片,没想到看到的是底层人物的悲哀。可能是这类型的电影看多了,已经难以触动到我。
成功的搏人眼球,不代表就是好电影,社会很肮脏,各受各的罪,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影像之内它是强调,影像之外还是人与社会的问题,只要和人纠缠,都不够高级,
边缘人的苦海怎么渡也渡不过,观影偶有不适。
片山导演的长片出道作,优秀得不像出道作。
3.5
不太能接受...
列入年度十佳勢在必行!在觀影過程中令我聯想到陳果的《三夫》,同樣是關於「自由」與「性」之間的宿命論,只是《海角上的兄妹》的劇本內核與故事主旨,無疑是以日本的底層階級為主視角,這點也令我聯想到先前奉俊昊的《寄生上流》;本片的運鏡精煉,開場的手持鏡頭與一鏡到底,直到最後一幕的戛然而止,「石頭」的隱喻便成了無法如釋重負的人生負擔,《海角》亦有出現「石頭」的隱喻之意,但與《寄生上流》的涵義是大相逕庭的,只能說今年日韓都產出了兩部道盡階級寫實殘酷的佳作,韓方是老手駕車依然犀利、日方則是初出茅廬且一鳴驚人!
找标签发现只有日本电影合适,没有自闭症、没有黑色幽默。展示给我的就是一对底层生活的兄妹两人为了活着而活着的故事,变态充斥在影片里无所不在,腿拐的哥傻子的妹,为了活着哥让妹去卖,哥为了不被抢钱用拉屎作为武器战斗……类似于《三夫》
4.5,在伦理和道德崩塌里描写生存意志和情感温度,用身体卖钱,用排泄物自卫,仅此而已。
看到短评才留意到有几个镜头的妙用,受教了。不过片子对于我的口味来说还是太不适合了,冲击力十足的蟑螂人生确实让人同情,但底层挣扎如此赤裸裸地放上银幕,一股劲地往强戏剧化路线冲只会激发反感情绪。不是说现实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现在这种露骨展现于我而言更多是消费底层(同时也剥削演员)的行为
放我,我可能就commit suicid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