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是一个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人,曾经恶贯满盈,但是皈依基督教之后开始去帮助他人。
从自认为接到神启而努力拯救战乱荼毒的苏丹儿童到家庭与事业的矛盾激增,身边缺少他人的支持与帮助,他一度有陷入仇恨与懊恼。
但是却又在一个有着相似经历的男孩的共鸣中再次坚定决心。
这部电影被有的人评价生硬无力,充满了美国式的价值观。
但是我认为我们不可以用简单的价值或道德评价来审度这部电影。
毕竟主人公就是一个这样的莽人,怎么可能让他会有心思细腻的展现呢?
在电影中一个女性的医生志愿者也曾经对男主说,他身上有着叛军领袖的影子,但片尾原型山姆所言却又是另一种观点,“如果你的家人孩子被恐怖分子拐走,我说我可以把她们救回来,你还会在意我用什么方式吗?
”世界上没有什么完全的是与非,正如存在必要之恶一般,当你面对被绑架的儿童时,你会怎么做呢?
山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那也仅仅是他的答案,他并没有要求所有人都认可他的答案。
我认为一部好电影,就是去描摹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与选择,以及那背后所有的社会与道德伦理的矛盾,电影是阐发问题的,目的是让我们去思考。
除了一些纯粹商业大片无需带脑子去看以外,最好的看电影的方法,就是站在主人公的立场去体会,去思考,然后再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思考,再将二者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发掘出这部电影真正的价值,也会使自己有所成长。
有如果做不到,那还不如不看,毕竟这不是那种可以一笑而过的消遣品,反而让自己浪费了时间。
看片名会以为本片是一部什么重口味的B级片,可其实不是的,这是一部传记电影,有动作场面,可还是以温情为主,一个有着传奇经历人物的故事,叙事流畅、内涵深刻,可似乎代入宗教色彩过于浓烈,好几处让人以为是美国那种宗教电影了,再就是有几处情节稍微缓慢了一点,其他部分都还不错。。。
这不电影说法不一,一个人一个口味。
不过就故事本身而言还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是真人真事,且故事的积极性和所要表达的意义尚且对我们有益,我还是推荐大家看看的。
今天看完此片,说实话,是被蛋疼的海报给骗进来的,海报上杰拉德巴特勒手持AK,满身是泥泞和鲜血,旁边守护着一个黑人小孩,他们的身后是各种爆炸、翻车、特技、火爆,还以为是轰轰轰的B级片。
谁知道,是这么正儿八经,这么严肃地探讨信仰的一部传记,好吧,海报赢了。
看了豆瓣上大多数人的评论,评价两边倒,一方认为大烂片,浪费了这么好的剧本,这么好的原型,这么好的阵容,一点都没有被震撼到,一点都没有被感动到;另一方认为,这些打分2星3星的人是不懂何为信仰,不懂影片要带给我们的东西,这部片子如果从人生、哲学、信仰等角度来看,是当之无愧的年度好片。
其实,平心而论,我觉得这部片子拍的很好,虽然不火爆,但是能让人思考些什么。
看到前半段的美好人生,幸福生活从此开始时,我就有预感后面要开始在观众面前撕碎他的幸福,果不其然。
看到后半段,我常常要按下pause,静一静,否则太过于残酷看不下去。
虽然男主角一直没有被叛军虐待或者干掉,我们看到的也一直都是他拿着各种机枪像兰博似地到处救人,但是男主角的人生和内心已经被他的伟大事业弄得千疮百孔。
我们看到的是他的人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童年的伙伴最后因为他的离弃而放弃人生,吸毒而亡,这完全是男主角的责任;为了支撑他在苏丹的伟大事业,把所有的钱都投入进去,到处借钱,人人躲避,最后把公司也卖了,房子也卖了,可以说是抛弃了一切;离弃了老婆和女儿,跟老婆说你可以通过领取救济金活下去,女儿更是看也不看就甩到一边了……甚至连他的保镖们——苏丹解放军——都说不想再跟随他了……最重要的是,他走到最后,不管前面多么残酷不堪,只要他信念坚定,其实也可以继续走下去,但是坑爹的是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他本身是想去拯救孩子,但是在一次战斗中却亲手干掉了一个孩子。
在他无比绝望的时候,一个孩子跟他说,由于游击队的强迫,他为了生存下去,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但是现在他必须要放下仇恨,否则无法前行。
然后,男主角就觉悟了,是啊,管他前面是做了什么,管他为了前进干掉了谁,只要我确确实实拯救了外面的这些孤儿这些孩子,那么我就是为信仰而战,我就是站在上帝这边的!
在电影的最后,男主角的原型,sam childer说了一句话:如果在某一天,某个晚上,你的家里被暴徒和游击队闯入,绑架了你的孩子,如果你希望我帮你把孩子救回来,那么怎么救回来的这个过程已经不重要了。
done。
有信仰就是好,简单粗暴直接有效。
美国人太可怕了,这些暴行背后的黑手正是美国政府,可是他们却把美国人排成天使。
文化强奸。
改刀换枪 非洲杀戮
在南苏丹和乌干达,儿童受到恐怖分子的残害。
一个偶然的机会,美国人sam来到这里,目睹了种种惨状,心灵被震撼,决定在交战区建盖孤儿院,来接受被解救来的儿童。
为了维持孤儿院的运营,sam四处借钱,最终不得以将自己的房子也卖掉了,只为孤儿院筹钱。
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孤助无缘的境地,面对儿童被残害的无能为力,使得愤怒、仇恨充斥了他的内心,他开始怀疑一直信仰的神的存在,家庭也陷入了危机,战友们也开始排斥他,一切都变得很糟糕。
一个被他解救的孩子对他说:“如果我们陷入憎恨之中,它们就赢了,我们不能让他们侵占我们的心”。
自此他的仇恨之心才得以解脱。
看这场电影,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感觉不可思议,在和平年代,在地球的某个角落,还存在着惨不忍睹的杀戮。
而面对这种泯灭人性的杀戮,我们却无能为力。
电影中时刻切换的场景的差距更让人沉思,一边是在南苏丹和乌干达充满杀戮、血腥、贫穷的惨景,一边却是在美国歌舞升平,安逸的生活场景。
我很佩服sam的勇气。
有时候,当面对无法完成的任务或者说一时无法改变的不好现状时,也许,我们只需一直坚持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坚持做我们认为能对改变现状有一点积极作用的事,这就非常伟大。
正如片尾曲唱的那样:i am the keeper,坚持就是伟大!
这是一部根据真人故事改编的电影,我看得非常感动。
基督教徒们信仰上帝,主要是为了救赎(自我)与洗涤(心灵),通过“神的旨意”来提升修养、唤回人性,并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化、帮助他人,是一种利已主义与利他主义相结合的信仰。
比如这个山姆·奇德斯,信教之后,不再吸毒、不再犯罪,而是变得上进、关心家人,彻底向过去say goodbye了,有点洗心革面的味道,给家人带来了希望与温暖,接着因为偶然的机会去了非洲,目睹了因战争而无家可归的孩子们的悲惨与疾苦而坚持设立了孤儿院,不仅如此,为了保护他们,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扛上枪与叛军对阵,不惜回国不厌其烦地向富人募捐,不惜变卖自己的公司与房子。
他所做的一切并未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只不过是一种高尚风格下而产生的自发的行为(他只想帮助他们),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神迹”。
实际上,我们传统的宗教教义中也包含了类似的东西,如佛教主张的慈悲、众生平等,道教的清静寡欲、天道承负等,但就像国家的许多政策一样,落到具体实施上却变了味。
我们的善男信女们求神拜佛,只是保平安、求子或保佑升官发财等,希望自己所信仰的对象能够念在自己的虔诚,在吉凶祸福、成败荣辱上能够帮助自己,保佑自己大吉大利,是一种赤裸裸的利已主义。
我个人倒是认为,文明与道德的基础是信仰,一个国家信教的国民越多、信仰越统一,它的文明程度与道德水平也就越高。
我们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根本原因在于信仰的缺失,据称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信仰度至今只有1%,无怪乎据传“火星男孩”波力斯卡曾预言:“2009年地球上的一个大陆将要发生第一次大灾难,这场灾难是针对一个无信仰的国度的警告”,“更具毁灭性的灾难将在2013年发生,因为神国的众神将要干预,更新地球一切污秽,为神国伟大的指导灵扫除一切障碍,让无信仰的国度的人类获得伟大的指导灵的感召。
”另一个原因在于缺乏信仰而导致的拜金主义盛行,整个社会与人心充满了浮躁与贪婪。
4月份,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主任阎学通在给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讲授国际形势时提出一个观点:我们有一个强大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拜金主义”。
在他看来,“拜金主义”思想已经遍布全中国,在世界上是没有吸引力的。
这话非常有道理。
姑且把这个社会分为一个金字塔的三个层级,最顶层的是位居高位者、家缠万贯者,中间层是中产阶级、上班族,最底层是城市底层人民、农民,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信神的比例为最顶层与最底层多,中间层最少。
什么原因,自己琢磨,欢迎来电咨询。
不过你要问我如果我是是山姆·奇德斯会不会像他那样做,我会很肯定地告诉你不会,若你实在要问原因的话,我只能告诉你我拼死拼活这辈子也不一定有机会出国。
不过这不代表我没有信仰,我是有信仰的,你若要问我是什么,我会骄傲地告诉你,我信党!
看完此片,片中sam传奇一生,鄙人理解好似一个场景,sam大叔满面泪水却手持ak47,大喊:“我要和平!!!
”,想起一个笑话,被改编无数,到底是先有的笑话还是先有的此片,思索....物尽天择,芸芸众生那种生物都如同sam一样,一面想法保护,一面想法不受到伤害,不要纠结于是上帝还是神或者是佛,更有法力,不要纠结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更加有信仰,活着就是不容易,就像片头,黑小孩的杀母救兄,片尾sam杀叛军救小孩,我面对我的午餐小鸡炖蘑菇,我很是惆怅,吃鸡养我,我不敢想,真的会很纠结的......最后补充那个笑话:“丑女向神(上帝或者佛)要一个愿望,神(上帝或者佛)问之何愿望?
丑女说我想变美,神(上帝或者佛)回答搞不定,丑女失望再求一愿望:我想世界和平!
神(上帝或者佛)回答还是谈谈如何让你变美的事吧。
这部影片超乎了电影的功能和意义。
看片名容易联想起粗制滥造的肤浅动作片,其实恰恰相反。
这不是消遣娱乐放松励志塑造个人英雄主义抑或拥有HAPPY ENDING的电影,它充满了思考与心灵的触动以及感染力,充满爱和关怀。
二十岁之前我可能看不懂,现在的我需要经常有这样的影片来深刻一下世界观。
还不如看 KONY2012 ...
对这类片儿毫无免疫力T T
白人上帝新春走基层
无语。为人民服务
片子感觉没什么说服力,同样是传记,差距怎么这么大咧 故事也没意思啊 ps:很偶然的事情 让他以为是上帝的力量 从此信上帝了什么每个人都有罪 什么宽恕 救赎啥的,当歌唱,听得我这个非教徒笑死了
非洲的孩子,小动物阿
因为事情给分 与电影无关
乏味 冗长, 角色又让人喜欢不起来
开头觉得好难看,有多难看就多难看,后来想看这药汤里面卖的是什么药?哦。原来是卖宗教和信仰跟自由。感觉电影里面的苏丹貌似和我天草有什么关系?记得别国就苏丹民族上好像指责过中国。
我恨传记片,太无聊了
信仰让人变得强大,谁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BULLSHIT
传记的角度来看则可,但是宗教宣传的意味太浓了点吧
人物两处转变缺少说服力,而且总觉得巴特勒进不了角色,暴力不行,牧师也不行,但是好久没看见你的片了还是很激动。而且2个小时相对冗长了。
好悬没睡着。。。。
梵蒂冈影业荣誉出品
以为是烂片,没料到是普世价值的教育温情片.
★★☆这片原来讲的就是最近很红的Kony相关的事情……但这片有点“道德绑架”的感觉在里面…这么残忍的故事,如果打低分,似乎自己就不是人了……但片子确实不怎么样……太散了…而且有些地方很突兀…如果是冲着Cult片的片名去看的话,那还是省下这2个小时吧…不仅不Cult,还有点刻意温情…
提不起什么兴趣的传记。
多想巴哥大喊一句︰「This is Africa !」一槍掃掉了所有壞蛋
信教的过程太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