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瓦辛格,一个被我这个年代出生的人膜拜为神级硬汉的人物,此番带着一群莽汉打女重磅回归。
尽管老爷子的身手没了当年的矫健,但是依旧神采斐然,带着这只脏话连篇、酗酒打架、天不怕地不怕的“坏小子”缉毒小队,酷出了动作犯罪电影的新境界。
影片讲述了施瓦辛格饰演的缉毒小队“破坏者”队长,带着他的坏小子军团勇闯臭名昭著的贩毒团伙奥加尔萨联盟的据点,并且duangduang的来了个一锅端。
但是现场丢失的1000万美元让所有“破坏者”成员接受了上级调查,紧接着成员们一个个接连惨死,整件事情背后令人难以置信的黑幕慢慢呈现眼前……影片在以往的犯罪动作上加入了不少惊悚元素,这与影片改编自著名推理文学宗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不无关系。
《破坏者》改编自阿加莎的著名悬疑推理小说《无人生还》,大师的作品自然不同凡响,而影片的完成度也很高,并且加入了大量的枪战、爆破场面,在很好的带动观众为剧情紧张的同时,做到了肾上腺素急剧飙升的感官刺激。
除了影片故事本身棒棒哒,《破坏者》的主创阵容亦空前强大、毫不将就。
导演大卫•阿耶最近的一部作品,讲述二战坦克大战的《狂怒》,就收获了压倒性的一片赞誉,在我国上映时也收获了不俗的票房,皮特更是帅的史无前例……扯远了,《破坏者》还有一个编剧大咖史奇普‧伍兹,这位仁兄以《剑鱼行动》、《杀手47》、《天龙特工队》等劲爆酸爽的动作大片闻名,这次在破坏者中还加入了略带血腥的cult场面,令人闻到了一股A级制作的B级片味道,够大胆亦够生猛!
当然,看这部片子,相信更多地人跟我一样,是冲着老爷子施瓦辛格来的。
老话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话在68岁高龄的老爷子身上就是笑话,最后一场戏中,一个人手拿左轮单挑一个酒吧的二三十号黑帮分子,雄纠纠气昂昂的团灭对手,脸上一副“今天我就要灭了你,谁说话都不行!
”的霸气,最后受了抢手依旧岿然不动,拿起酒杯,点根雪茄,老爷子的潇洒真的是已臻化境,分分钟让人想生小肌肉棒子!
就是这样一只,比“敢死队”还要生猛的队伍,在血腥中透着一丝温情,在暴力中带着一顶光环,犹如一杯陈年老酒,愈久弥香。
大卫·艾亚拍枪战场面很有一手啊!
手持摄影的风格相当酷。
他的《警戒结束》我很喜欢,这部《破坏者》也带给了我惊喜。
你的名字我记下了!
用breaching shotgun破门。
我在想为什么他们的头盔上没有摄像头拍摄行动画面传输出去供那些官员们观看。
将炸药放在钱堆旁,走远后射爆,火焰伴随着美钞喷涌,激起“美钞火焰雨”,每一张飘荡在空中的美钞都是一团跃动的小火焰,美!
室内训练。
第一次效果不理想,阿诺激励了队员一番后,开始了第二次训练(这一次阿诺坐在了两个代表恐怖分子的靶子之间),效果理想。
趁汤姆醉酒不醒将他所居住的房车开到了铁轨上,然后将车门反锁。
房车被撞,汤姆的肢体脏器散落各处。
将“脖子”开膛破肚后钉在了天花板上,肠子流出垂在半空。
说不定“沃顿队长”家中那些与大人物的合照都是真的,不过是在他是“施瓦辛格”时拍的。
林中小屋旁,杀手(危地马拉特种部队)VS退出的DEA警察(曾是海豹特种兵),这段我觉得是本片中最棒的部分。
现在(阿诺和FBI女)和过去(杀手和退出的DEA警察)穿插进行。
镜头1:第一人称,准星,射击。
镜头2:在给自动步枪上弹时右臂被射中,马上用左手掏出手枪继续射击。
镜头3:堪称绝妙,视角是在手枪枪口冲着持枪者拍的,给观影者的感觉就是持枪者拿枪抵着你冲你开枪。
我操!
阿诺虎躯一震,FBI女就送上香吻,然后共度春霄。
这个吻有点突兀。
秃头破门而入,发现敌人挟持了一名女子持枪指着自己,马上把枪放下举起双手:“喂,别冲动,朋友。
”说话间突然又把枪掏出瞬间将敌人爆头。
太棒了!
-为什么用铁丝网包住来沉尸。
-尸体膨胀后,铁丝被会勒的割进肉里,释放出腐烂气体,尸体就不会飘上来了。
两辆车像骑士决战那样,相对而行-冲锋射击-180度回转-再次冲锋射击。
伏在驾驶室上的阿诺VS窝在后备箱中的女婊。
阿诺的孤身复仇之战。
全灭敌人后中枪的阿诺回到了之前的座位饮酒点燃雪茄,装逼水平实在是高!
没有最坑只有更坑,一个人迷失造成全队人员统统无幸被杀,试问你这个队长是怎么当的,我kao!
难道你的队员就不是人,都没有家庭父母吗?
刚开始还看着比较带劲,影片拍摄得还比较专业,但居然是这种结局,太让人失望,你想反应真实人性也不能把电影拍成这样啊,最后找到杀你家人的凶手你来句:“我也可以找到你的家人,但我不会像你那样” 。
说完就一颗子弹,我想说编剧和导演去你MD,你用一颗子弹就诠释你们本片的主角和录像里邪恶的人有本质区别吗?
我艹,为了能打出去这颗子弹你坑了你多少队友啊,让他们互相猜疑,在你最失魂找不到方向的时候还是你队友叫你回去的,相比之下你的队友是有多该死啊。
”倒演“你真是与众不同啊,一句话本片真是负能量满满,毫无人性可言。
老瓦还是去拍机器人吧,因为他轴,所以他不用思考道德和人性。
归纳两个字就是”脑残“。
最后,迎合主题本年度最佳坑B队友“阿诺屎挖性哥”非你莫属!!
首先我很意外这部影片怎么就能成为今年的引进大片之一,就因为海报上的这两位早已过气和还没火起来就光速过气的猛男?
还是因为今年《阿发达2》就要来了,所以把“阿凡男”萨姆•沃辛顿这部最新的作品先整来预热一下?
不知道为什么史泰龙组织的中老年健美队没叫上萨姆•沃辛顿一起,这位在潘多拉星球一身蓝色彩绘,骑着飞龙对抗现代化军事装备的猛男,一举成名之后,转过头来就投入了拉开架势和诸神开练的战斗,但两部《诸神之战》没有对他的星途起到火上浇油的效果,反而好像自此一蹶不振,光速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而老瓦,自辞官归来,那人气早已一落千丈,如今的江湖估计他早已看不懂,也早已拼杀不动了,貌似将要归来的全新《终结者》系列中,依然有他的登场,但好像只是客串一下,龙套一下而已,再不是从前的男一号,那个能够力拔山兮的“魔鬼终结者了”。
给新人让路早就已经是《敢死队》中的一帮中老年人需要正视的问题,而脱离团队,各自单飞的没落情况,非常无情的证明了客观的现实,那就是诸位早已不是能够独当一面,撑起票房的超级明星了。
看这部影片的阵容,其实片方还是为老瓦配备了包括萨姆•沃辛顿在内的一帮助手的,也期望这个比《敢死队》稍显迷你也稍微单薄一些的阵容,能够释放出差不多等量的效果和光芒,不过结果显然不尽人意,故事虽然编的还算可以,一个悬念始终笼罩这老瓦的团队,到底谁吞了大家的血汗钱,是怎么被转眼间完成偷梁换柱的,这么一大笔钱都用来干什么了?
一堆问题直到最后才解开,而围绕着这些钱,老瓦的铁血团队,开始被调查,然后看似铁板一块的团队,逐渐的开始分裂,然后成员们陆续惨死,伴随着死的一个比一个惨,凶手的嫌疑人也逐渐缩小范围,然后谜题也逐渐被揭开,直到最后给出的一个还算令人意外的结局。
故事拍成这样,我该说其实老瓦已经尽力了,你要让他再整点力气活,拿个火神再乱扫一通,或者再一拳一个打翻一帮人,这现在都已经是“巨石”强森这样的年轻人干的活儿了,或者把那一身估计已经松弛的没法再看的肌肉拿出来现一下,着实有些不太现实。
其实呢他这样的年纪要再继续拍动作片也不是不行,人家《飓风营救》系列的连姆•尼森大叔,不照样连救三部且场场大卖。
这要点还在于怎么拍。
这话又说回来了就这样一部几乎没什么太多亮点,且充满血腥以及粗口的影片,咱们这里是怎么能够过审上映的实在有些搞不明白,不用看也能猜到,一定是被剪的厉害。
就这样的水准在加上国内上映的时候遭遇《速7》带来的灭顶之灾,估计是不会有什么好表现的。
(文/小义大道)随着“敢死队”系列电影的火爆,好莱坞的老牌硬汉们又迎来了第二春,无论是布鲁斯威利斯还是史泰龙,自然也包括州长斯瓦辛格。
于是终结者也卷土重来,只是这次他扮演的已经成了“破坏者”。
何谓破坏者,从电影中不难看出,他们就是缉毒局的探路先锋清道夫,做得是最危险的工作。
而刀尖上舔血的生活,自然而然的让这些队员们的心理产生了扭曲。
老子干的是最危险的工作,招毒贩恨不说一不小心还容易把自己和家人的命赔进去,最主要的是钱也不多赚一分,这种不平衡的心理逐渐滋长,最终因为施瓦辛格的家人被害演变成了一场黑吃黑——破坏者小队将毒贩的赃款付之一炬,但却为自己偷偷藏进了下水道1000万,而正是这一千万毒资,引发了一场队员相继殒命的血案。
其实,熟悉港片的观众对这种警察“黑吃黑”的桥段并不陌生。
那些吞了黑钱的警察最终肯定没有好下场。
不是被自己人盯上,就是被黑道盯上,最终难逃被黑道利用做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的结局。
而在《破坏者》中,其实与港片的桥段毫无二致,区别不过是故事中的惨案设置的更加鲜血淋淋令人作呕罢了。
原本,破坏者小队准备将私藏的千万毒资分掉,但是藏匿毒资的地点却不慎暴露,赃款不翼而飞,而缉毒局本身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也发现赃款少了1000万,因此怀疑到了破坏者小队的头上,但因为破坏者小队也没有拿到钱,所以大家一致矢口否认,内忧外患,队员之间也萌发了不信任,随着队友一个个惨死,究竟是自己人还是危地马拉的雇佣军所为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而真相的浮出水面,也与较真又认真的联邦女探员加入密不可分,正是她的不懈坚持,让真正的凶手无处可藏。
然而事实的真相总是残忍的,真凶未必是真凶,真正的罪魁恰是人人都想不到的那个人。
电影通过一次黑吃黑的血案看清楚了每个人身上的自私。
而大公无私的联邦女探员在片中变得难能可贵,通过她的执着和阳光,照射出了其他人的阴暗与丑恶,将电影的内涵上升到了人性探讨的高度。
应该说,整个电影在故事上丝丝入扣,情节紧张,悬念重重,演员的表演也相当精彩到位,尤其是展现的每个人的贪婪和欲望,都入木三分。
再加上施瓦辛格和萨姆沃辛顿压阵,称得上是硬汉电影的又一力作。
文/芳菲小猪把大象塞冰箱里需要几步?
三步。
首先把冰箱门打开,然后把大象放进去,最后把冰箱门带上。
那么,要想把阿凡达塞进冰箱里又需要几步呢?
不用挠头,答案不在别处,就在电影《破坏者》当中。
因为在这部电影里,作为“阿凡达”的扮演者萨姆沃辛顿,他扮演的缉毒局战士就被人杀掉塞进了冰箱里……那么,整部电影是怎么把“阿凡达”一步步的杀掉塞进冰箱里的呢?
故事还得从一千万美金说起。
说实话,千万美金有多大多重,作为一个屌丝伦家实在不懂,不过作为专门和毒贩作对的“破坏者”们,显然常和成捆成摞的美金打交道,这一点丝毫不亚于天朝的贪官。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面对动辄好几个亿的现金,谁能不郁闷这些钱不是我的呢?
于是以“终结者”施瓦辛格为老大的“破坏者”小队终于按耐不住贪欲见财起意了。
经过精心策划准备黑下这笔毒资。
电影到这里,依旧是好莱坞大片的风格,但紧接着,港产警匪片中黑警中饱私囊的桥段出现了,而且被“黑”下的钱还不翼而飞。
狐狸没打到,还惹了一身骚,这些缉毒队员不仅被缉毒局调查停职,而且还遭遇了追杀,队员相继殒命,死状也甚为凄惨。
而这一切不过是源于一己之私。
因为一笔黑钱,“破坏者”团队中大哥不再是大哥,朋友也不再是朋友,甚至连情侣也反目成仇,电影渲染的依旧是人性恶的部分。
但电影又不停留在对人性的分析中,反而是通过大量血腥场面营造刺激感。
再加上主角各个满嘴的fuck脏话连篇,污言秽语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所以能够在国内上映也真是一个奇迹。
至于你们信不信,猪姐反正是信了。
从一开头毒贩对勾引他的卧底女警不戴套硬上想要体验那种“我要操到你肉里”的快感就看得出,性与暴力将是本片的主打,整部电影也果真是血乳交融。
完全是不溅你一脸血誓不罢休的架势。
第一个死的队员几乎成了肉馅,第二个被吊上天花板血水滴下如同洗地,至于沃辛顿在冰箱冷冻间血流成河的场景,我勒个去这完全不科学啊大哥——那么低的温度血应该很黏才对吧!
何况“阿凡达”萨姆沃辛顿还留了一个四大名捕诸葛正我的胡子,每次他粗线我都担心他会打出三分归元气,着实太出戏啦。
《破坏者》,施瓦辛格虽然这次没怎么上演动作戏码,但片中的摄影风格和惊心动魄的枪战场面足以吸引眼球。
不过这个故事,模棱两可没看明白,大概就是个黑吃黑的故事。
片中有很多触目惊心的画面,胆小者慎看。
配音,陆建艺配施瓦辛格很不错,杨晨依旧有气质,贾小军马晓骥是出色的亮点。
总之,爱看不看。
这部电影没太多可以说的,直入主题吧。
看过预告之后,觉得电影不怎么的,没吸引人的地方,但斯瓦辛格主演的话,怎么也得要看一看的嘛。
实际上也是这样,悬念还可以,但整体的节奏很慢很慢,枪战也颇为无聊,只有不大好笑的笑话和各种黄段子充斥着整部电影。
另外电影是严重的儿童不宜,血腥场面比《犯罪现场》还要不加掩饰。
最后一场枪战也是比较无语...总体评分:2.7/5.0娱乐指数:1.5/5.0(评分修正,原1.7)票房表现:成本3500万,北美首周527万,相当的差。
连海外票房也只有700万,最终全球票房1750万。
不是说人们不给州长面子,而是拍得实在不好……斯瓦辛格早餐就是芹菜沙拉+罐头么,能天天吃罐头真是幸福啊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影视作品里,美国人吃吐司,吃一下,然后把剩下的保鲜膜一包就放回去了。
喝牛奶,直接拿起来就喝了。
最后飙车战,连警察都没个...就两派人在路上突突突...斯瓦辛格在电影里把自己的政坛照片贴出来了
有阿诺·施瓦辛格,而且是动作片,《破坏者》就属于男人必看的片子。
何况还有大卫·阿耶的编剧加导演,故事也坏不到那里去。
有了这两道保险,《破坏者》就必入观影之列。
施瓦辛格自州长任上退休之后,再度杀入影视圈,除了《背水一战》略显老派之外,《金蝉脱壳》与《敢死队》系列都属于水准之作,绝没辜负他的一身依然坚硬的骨头。
《破坏者》可以说是将《敢死队》与《金蝉脱壳》混搭起来,既有前者的热血打斗,又有后者的机智烧脑,而且还没有了史泰龙来夺光芒。
先扯开一句。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说“资本逐利性”:“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得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老马的批判,以及他的那一整套“政治经济学”,现在都过时了,需要被扔进垃圾堆。
按他的说法,目前以网游为创业的人,大概都在犯绞首一样的罪。
信息时代的创业,很多都是以小博大,小小的投入动辄赢得千万级资本的青睐,这种资本的逐利性,老马的解释都无法说圆过去。
要不然,小米、滴滴、陌陌这些项目都是罪大恶极的产物了。
但有一点,像贩毒这样的生意,继续套老马的理论的话,还可以说得过去。
为了300%的利润,毒贩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一旦被捉,就会万劫不复,于是就提着脑袋搏命运作。
而政府作为市场及社会秩序的守护者,面对这样的亡命之徒,自然需要更为强大的力量才好去对决。
施瓦辛格饰演的正是这样一支战力非凡的缉毒精英的头头,这支精英部队就称成为了“破坏者”。
毒枭们都是亡命之徒,“破坏者”们一次次地去消灭,他们自然不甘于坐以待毙。
反击的办法就是报复,目标选择破坏者的家属,以期形成对破坏者们心灵的打击。
不幸的是,“施瓦辛格”的妻子就被毒枭们捉了去,百般虐待,并残忍加害,还将现场视频发给了“施瓦辛格”。
为国效力者的家属自然是国家保护的对象,但如果犯罪发生在主权范围之外,国家也鞭长莫及。
“施瓦辛格”的妻子就是被带到了美国之外的墨西哥被虐杀的,心中充满了愤恨的“施瓦辛格”,在国家的无能为力之下,只能选择自我解决。
而要去墨西哥,又是需要钱的。
于是,他开始打毒枭们的钱的主意。
不过,打毒枭钱主意的人,可不只是他一个。
整个“破坏者”团队,又有谁不对这些意外之财感兴趣。
所谓不要白不要,只要做得漂亮,自然可以刮得到油水。
于是,在一次活动中,在一场漂亮的围歼之后,面对着如山的钞票,“破坏者”们迅速搞了一批钱打算留着私分,这批钱的数额达到了一千万美金。
不过,等他们转身去拿那批钱的时候,却发现已经被人捷足先登,一分不落地拿走了。
这还没完,警方迅速知道了他们的违规行为,于是停了他们的职。
而祸无双至的是,他们的团队还引追杀,开始一个一个丢命。
连环案留下的阴影及后果,引起了更大更多的流血与杀戮。
《破坏者》的电影主题是反英雄主义的。
“破坏者”们是国家的精英,他们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但作为个人,他们却各自怀着一门心思,或吸毒,或滥情,或友妻,从道德的角度看上去都算不上什么好东西。
当有了执法的权力,他们是为国效力的英雄,当执法权拿去,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人,还因为拥有更大的破坏力而成为破坏社会的一部分。
这就将英雄的身份彻底进行解构。
就像我大天朝的城管们,一方面打着服务城市的旗号在做些好事,另一方又何尝不是借着权力在做自我寻租的事呢?
凡人都有两面性,大抵如此。
而事情真相的揭开,则更为可怕。
因为钱是被“施瓦辛格”拿去的。
而追杀他们的也不是什么毒枭集团,而是源自内部,其中的两位因为对其他人的不信任,愤而产生杀机,将屠刀伸向了自己朝夕相处的兄弟们,而且手段残忍。
精英的内斗,让人心生悲凉。
破坏者们,破坏到了最后,却是自我毁灭,祸起萧墙之间。
而引发这一切的“施瓦辛格”之所以拿钱,则是想要亲身杀向杀害他妻子的人。
他最终还是很爷们地去践行了这一愿望。
但结果已经让人兴奋不起来。
所以,整个片子看下来,会觉得非常的憋屈,非常的压抑,英雄的身份是如此地不堪,英雄之间的战争,是如此地泯灭人性,似乎将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断送了,让人悲凉的无法呼吸。
而“施瓦辛格”为了一己的私仇,将自己的兄弟们全部葬送,他所做一切都是为了爱情为了家庭。
他维护了自己的内心,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实现了复仇的心愿,但也失去了更纯真的友谊,还有生死与共的兄弟。
这种胜利与悲凉同在,让人无限感慨。
看《破坏者》,不是像《敢死队》那样简单喊下爽就可以结束了,它留给人的震撼太过于强烈,以至于很多人都无法适应。
大量口水的吐来,使得这部片子的打分并不高。
不过,以施瓦辛格的演技来评判的话,其实也是打分低的一大主因。
作为当仁不让的男一号,故事里的主角应该是一位有心计有勇气的人,施瓦辛格直不楞登的表情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变化来,看不出有太多心计在里面。
如果换成连姆·尼森,可能整个故事的情绪讲述会更流畅一些吧。
而且,施瓦辛格的肌肉也的确有些老了,有疲态与力不从心之 处。
整个说来,这片可以去看看,但不要抱着简单的娱乐心情,要想更好地进入情节,你得稍微有些沉郁才好。
情节看似简约,但绝不简单。
你可要看好了。
文/梦里诗书《破坏者》拥有足够血腥渲染的血色,却未能在悬疑上妙笔生花,人设剧情的难耐使电影那股颇具视觉冲击的观感亦化作了平庸无常,支撑该片不至于一败涂地的是已然两鬓斑白的阿诺·施瓦辛格,望着那张苍老却仍旧写满刚毅的面庞,所见真的也就仅剩下了情怀。
电影拥有一个如同《终结者》般的名字,却与好莱坞级大片谬之千里,它难见《敢死队》中那种险象环生,也欠缺《金蝉脱壳》里总还尚算中肯的剧情蓝本,大卫·阿耶将自已《警戒结束》里写实主义风格的小成套般于了《破坏者》之中,用写实的血腥代替特效和纪录片的手法预以来另辟蹊径,博人眼球,不可谓不有以新意,但人物的脸谱化和心灵塑造的缺位,使该片至始至终处于一种张力极度匮乏的状态,而那根本就难以站住脚跟的一千万美元命题,逻辑上的千疮百孔,足以令人咋舌,这对于好莱坞电影已然能形成工业化量产的今日,如此蹩脚糟糕的叙事确也是凤毛菱角。
剧情的骨感却无法掩饰阿诺一如既往的丰满,以近古稀之年的他在卸任州长重返影坛后,在该片里仍旧还是那个霸气骁勇的英雄,岁月在谁的身上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但他并没有选择功成身退,而是一次又一次仍然还在尝试塑造着不同的角色,单就此对于电影的执着便是足以令人钦佩的,而在《破坏者》结局处,他还是那个单枪匹马不废话多言的犀利英雄,泛善可陈的故事,但至少有了个老套能带着些许伤感的阿诺结尾,这已然不是那个肌肉男神的年代,人们却总还是需要这样的传奇。
错综复杂却又玩不转的剧情,那充斥其间的脏言俚语更未造起何般氛围,血色下是平庸,但电影有一个不平庸的演员—阿诺·施瓦辛格。
怀疑,背叛,信任,忠诚。当这一切元素通过血浆,尸块来呈现,是那么的触目惊心,相对于《敢死队3》而言,个人更欣赏阿诺的这部片子。
值4星以上。并不复杂的故事很多人却看不明白,这估计是好电影被低估的主要原因。剧透:吸毒女联合情人杀了其他队友包括她的丈夫,期间暗杀并嫁祸给毒贩的雇佣杀手。可惜只有优酷发布了中国上映的配音版,尤其寒碜、别扭的是删减太多的杀戮血腥镜头
知道linden有演疯婆娘的潜力
手提摄影,自然光,监视镜头,适合多来几场枪战,而不是花在文戏身上玩悬念,铺成悬念的段落做得还行,但是收得太仓促,没有好好挖掘人物使得动机显得没什么说服力。阿诺老得让人不忍直视了,编剧还给安排了一场极其蹩脚的感情戏。
TMD,这就是一个猜疑链啊。在金钱,大量的金钱之下,原来所谓的亲过兄弟的团队,突然间变得你死我活了。你不信我,我不信你,只有我杀了你,我才放心。#黑真黑啊# 然后表示 里面的近距离枪战的效果还是非常不一般。。
施瓦辛格完全是土豪晒钱自娱自乐的节奏,这个年代谁认真谁就输了,看看装备,看看战术,看看血浆内脏什么的也不错么。这片儿的尸体血浆用料之真实,让医学院的都目!瞪!口!呆!科技,改变生活。
血腥
感觉逻辑有点问题。。前面悬疑部分铺垫的很好。。结果后面阿诺的复仇跟自己的手下一个一个的死去很大的关系啊。。把钱藏起来害死了辣么多的人。。不晓得是自己的想法有毛病还是。。。。。算了。。又是死老婆死孩子的。。阿诺老成毛了。。 期待今晚的终结者啊~~啊啊啊~~首映首映~
一部普通的警匪犯罪悬疑电影在大卫艾亚的执导下变得血肉肠子满天飞还略显拖沓。看完《狂怒》才发现他把用在处理战争片的那些手段用来处理这些警匪混战场面,不过这倒是挺有趣的。州长硬派,沃辛顿的胡子很惹眼。动作场面有够热血,不过剧本太萎了。三星不能多。
这片挺好看的呀 为什么评分这么低。。。施瓦辛格带领的黑化敢死队 写实杀戮 女主角出彩 但我看完才知道里面还有lost的sawyer 真没认出来。。。
州长68岁了还要求什么,何况看得这么爽,如此大快人心的故事也只有发生在电影世界里
二星半到三星之间,施瓦辛格这种纯肌肉型动作片的时代基本上已经过去了,缅怀!!片子试图讲述一个复杂的故事,可惜的是,讲砸了。角色本来如果能够再鲜明一点就好了。施瓦辛格的演技还是那么令人捉急,反派的设置微微有点突兀,转变不自然。镜头的晃动感也觉得没必要,总体而言,并不推荐
分数实在给不高,故事太烂了,纯粹是给动作场面打分的
电视看的,实在没啥看的才看了这么部烂片
有一句台词说的好,“你怎么还不退休!”
超级爽的爽片,不该这么低分
B级片啊
咔咔,血腥暴力。。。。看的还是很爽的。。。。。。州长真的老了唉。。。。。。
为什么豆瓣评分这么低?。。
施瓦辛格带队执行任务,然后他的队员一个一个死去,最后知道是施瓦辛格给杀的,其中一个队员跟一女警追杀并干掉施瓦辛格,我觉得还不错,挺好看的。